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9篇

时间:2022-10-30 14: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9篇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有感33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有感3篇【篇一】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9篇,供大家参考。

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9篇

篇一: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有感 3 3 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有感 3 篇 【篇一】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要持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最有效率的抓手,努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打造营商软环境。结合xx实际,及时成立县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打造强劲软环境。《xx 县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提高政府效能,着力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痛点。紧紧抓住放管服这个牛鼻子,制定出台《xx 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工作职责》、《xx 县 2020 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

 好发挥政府作用。《xx 县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为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畅通企业和群众投诉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xx 县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试行)》的印发,有力推动服务部门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和窗口良好形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服务能力。县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指标为引领,对全县营商环境进行全面体检,成立了“开办企业和企业注销、办理施工许可、用水报装、用电报装、财产登记、获得信贷、缴纳税费、政务服务……”等16个评价指标的工作专班,把工作的重心和重点转移到切实解决问题、有效整改提升上,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坚持流程再优化、环节再压缩、材料再减少,企业办事“零障碍”,服务项目“零距离”,承诺新办理注册登记3 个工作日内办结,工程建设项目(社会投资小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 53 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类型不动产登记 5 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类型不动产登记 2 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低压用电报装 8 个工作日内办结,高压单电源及双电源报装均 40 个工作日内办结,县城用水报装 5.5 个工作日内办结,一、二、三类企业出口退(免)税分别 5 个、10 个、15 个工作日内办结,327 项办税事项网上全程办理,45 个税(费)种“一网通办”。

 加快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完善“不见面审批”清单,以审批不见面、服务看得见为努力目标,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和群众少跑路,着力提升服务效能。xx 原道祥和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是县上通过招商引资于2018年底引进的一家深耕传统房地产、小镇项目、产业园区等行业的企业,注册资本,在xx县投资建设佤寨部落旅游综合体项目。公司总部设于杭州,以东西南北中的战略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从企业开办到正常开展业务,负责人xx对政府的各项服务赞不绝口,他逢人就讲“到过很多地方投资办企业,xx 的服务、办事环境是非常好的,xx 的营商环境没话说”!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现鱼水共生。没有良好的政商关系,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无从谈起。2016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用“亲”和“清”两个字精辟概括并系统阐述新型政商关系,2017 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县委县政府大力营造与民营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鱼水共生”关系,为了“促发展”的共同目标保持正确相处之道,一方面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交往,做到密切联系、热情服务,又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主动同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努力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

 同打造边界清晰、交往规范、监督有效、合作共荣的新型政商关系。李奇昌四十多年前到 xx 创立了 xx 佤山建设工程总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到如今县内排名前三的纳税大户。李总踏实经营着企业,同时见证了xx的快速发展,他常说“公司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都是多年来县委政府给予的大力关心和支持,xx 的发展确确实实带动了企业的成长”。

 民营企业的壮大,区域经济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将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深度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县城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在全县创新发展、持续发展中开启新征程、承担新使命、发挥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篇二】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一章《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同时指出,“要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改革”成为了贯穿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取得的斐然成绩令世界瞩目。

 中国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从经济总量的大幅跃升到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从交通运输建设的发展成就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从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到能源技术的全面进步……历史实践和发展经验有力地表明,要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在改革发展上持续用力,行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征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大批重大改革举措接续落地生根,涉及范围之广、触动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在新起点上,任务更为艰巨、挑战更为严峻,这就要求我们站位改革全局、发扬斗争精神、站稳人民立场,以久久为功、始终如一地贯彻实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在“大局”中做好规划,在“改革”中走实路线,顺势而为、谋定而动,以胸怀全局的战略眼光固强补弱。

 改革要有利当下、谋长远的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要把握大势、勇于开拓,围绕改革目标和阶段任务求发展,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求突破,对攻什么坚、克什么难有清醒的认识,要对补什么短板、强什么弱项有深刻的认知,“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打好改革主动仗,将改革触角向各领域延伸,做优、做强、做实改革发展大事,形成做成

 一件、影响一片的辐射作用。要固强补弱以谋长远,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和体制机制弊端,让制度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成熟完备,让改革成为去痼疾、除杂症的锐利钢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让改革的春风吹出强国富民的辽阔绿野,吹出焕然一新的发展面貌。

 在“大局”中培育新机,在“改革”中推动发展,转危为机、克难制胜,以刀刃向内的斗争勇气斩棘劈路。

 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新时代征途中,问题是改革发展中避不过、绕不开的“跨栏”。但挑战更是机遇,危机能育新机。面对改革发展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敢于向问题鸣锣宣战,敢闯敢跨、积极应对,鼓足趁热打铁的劲头,下定狠抓落实的决心,保持蹄疾步稳的节奏,以存在问题倒逼改革走向深处,以改革共识和政策合力推动“改革雁阵”的形成,聚合攻坚之力,把改革难点的“硬骨”啃下,把改革成效的“炉灶”砌实,以敢于斗争的勇气和斗争到底的魄力唱响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奏鸣曲”,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大局”中夯实根基,在“改革”中释放红利,务实为民、厚积而发,以造福人民的坚定立场真抓实干。

 人民既是改革的实践主体,也是改革的评价主体,是改革发展的力量来源,也是改革成效的衡量标尺,为人民造福就是改革的发

 展观。只有清晰地认识到来路自哪里,才能明确出路在何方,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走对改革方向、走实改革举措、走出改革成效。反之,人民立场没有站稳,改革的根基就容易动摇,全面深化改革只会阻力重重、难上加难。改革要把民生抓在手里,把人民的期盼落到实处,善于从群众当中汲取改革智慧、创造改革经验、创新改革成果,加速改革红利的释放,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利,让改革发展的大树结出更多润泽百姓生活的“红果果”和滋润百姓心窝的“甜果果”。

 改革是实践的伟大创造,是时代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跨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走好这条富国、富民之路,走稳中华民族的奋进之路需以“大局”领航,在“两个大局”的引领下,既要做出守住根本、走对方向的历史回应,更要做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时代回应,以丰硕的改革成果回答好“中国何以能”的时代之问,推进更高目标和更深层次的改革扬帆起航、行稳致远。

 【篇三】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为我们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提供了最新鲜的权威教材。在《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对外,他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推动中国在开放中发展进步,同时积极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内,他深刻洞察世界大变局,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既有“为天下开太平”的恢宏气度,又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定自信,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

 对外:胸怀寰宇,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纵观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因此,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必然的选择。改革开放四十二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双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为了顺应这个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着眼长远,于2013年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7 年来,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中国的“朋友圈”遍布世界各地;2018 年起,连续举办两届进博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并明确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仅是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更是大国大党的担当。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大同”“协和

 万邦”的理念。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推动自身快速发展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而且还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这与某些西方国家的“自己优先、别人靠后”形成鲜明对比。事实证明,中国正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地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内:保持定力,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形势越是复杂,我们越不能自乱阵脚。特别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阻止中国的崛起,通过各种莫须有的借口,大打贸易战、科技战,并拉拢一些国家对中国围追堵截。面对这些逆潮流而动的反动势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运筹帷幄、从容应对,创造性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为,我们有这个自信和底气: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正如总书记所比喻的:“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因此,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保持战略定力,下大力气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才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在斗争中合作发展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 绝知此事要躬行 按照**党委关于开展第四个“领导人员读书月”活动的通知要求,阳泉项目一分部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这一本和前两卷一脉相承,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收入了自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九大至

 2020 年 1 月 13 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 92 篇,生动记录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篇二: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心得 体会

 2019 年 3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内容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个专题第六篇《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文章中。细读总书记的这篇讲话全文,我深切感受到总书记高瞻远瞩,站在全球高度,希望能与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和衷共济,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局面贡献力量。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中国始终秉持互尊互信、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准则。中国是一个讲究道德礼仪的国家,历来崇尚“以和为贵”“以和邦国”,几千年来,和平早已流进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入中华儿女的骨髓。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年来,我国采取亲诚惠容的外交关系,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当前,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中国一如既

 往站在大国立场,团结一切力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在全世界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伟大形象。

  坚持互利共赢,为打造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注入活力。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复杂多变深入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2013 年 9 月 7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将平等互利、开放合作的对外开放政策一以贯之,在国际上构建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活力,彰显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倡议:要深化核能、航空航天、农业食品、医疗卫生、汽车制造等传统领域合作,加快推动绿色制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中国强烈希望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

  坚持命运与共,为共同营造良好的新环境破解难题。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战争,而是极端的气候,以及突如其来的疾病和自然灾害。近些年来,世界各国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冰川融化、自然灾害频发、疾病接踵而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2019 年 7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辞上向全世界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

 共同责任。中国在不断推动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屏障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地球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破解了很多难题。中国积极为有一个清洁、安全、和平的生态环境,提供中国智慧。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全世界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呵护我们的地球,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地球。我们希望:全世界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不断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让子子孙孙都能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

篇三: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心得体会 800 字以上 5 篇 篇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感受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忠贞不渝”的赤诚深情,始终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于人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心得体会 800 字 5 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心得体会 800 字范文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党员干部要带着使命学、带着信仰学、带着感情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把开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专家辅导、讲授党课、集中研讨、体会交流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层层推动学习人员、内容、时间、质量的落实,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切实做到学深悟透、弄通做实,保持忠诚坚定,敢于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发展改革事业的新局面。

 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见真章。要更加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坚持网上网下宣讲相结合,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同发力、协联动,做到全媒体、常态化;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求实效。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键要结合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任务,扎实做好“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担当、以身作则、为民服务、为民解困,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难题、推进工作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心得体会 800 字范文二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一股学习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共收录有报告、讲话、谈话等重要著作92 篇,分为 19 个专题,细细读来,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的所思所想所做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人民”一词频频出现,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里的四篇文章,更是篇篇饱含对人民的深情,展现出对人民“冷暖”的关切,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为什么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从摇曳的红船起航,我们党依靠人民走到今天,我们还将依靠人民走向未来、走向辉煌。我们党为了人民,人民信任我们,这就形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能够攻克一个个困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股力量的伟大在今年疫情防控战中得到淋漓的体现。我们能在疫情防控中考出“高分答卷”,让世界看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倾力相助。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紧紧团结在周围,就要时时刻刻将人民放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带去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党员干部坚如磐石的初心使命。当然,做为党员干部不能口号喊得响,行动落实少,必须做到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做出实绩。一要始终如一坚守初心,信念坚定、品德优良,所作所为对得起党的培养、人民的期待,用一辈子践行初心使命;二要俯下身子深入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三要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勇担责任、勇攀高峰,不断攻坚克难,啃下脱贫奔康路上的一个个“硬骨头”。

 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红薯,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以人民为中心”都是我们党对人民不变的誓言,而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也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觉悟担当,奋进新时代,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幸福!

 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心得体会 800 字范文三

 随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中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

 在第三卷第四个专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到了中国人民的“四种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四种精神”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斗争、逐梦征程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我们要始终秉持这“四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复兴路上,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造精神。《周易》中提到的“变则通,通则久”的这种“求变”的创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体现在群星璀璨的诸子百家,体现在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体现在风雅颂、诗词曲。在近代的征程中,这种精神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到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再到如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锐意进取,力求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勇于革故,善于创新,以“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魄力,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气,创造更加璀璨的明天。

 复兴路上,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是中华文明兴盛之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两江流域、在黄土高坡、在青藏高原之上开垦田地、治江治河,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推动中华文明绵延而旺盛。奋斗是立党立国之基。中国的近代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抗争史,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儿女就在血和泪的屈辱中抗争,在炮与火的背景下奋斗,

 从而建立了属于人民的新中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我们要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将自己的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远。

 复兴路上,要有“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团结精神。“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中,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患难与共,56 个民族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族儿女在高扬的爱国主义旗帜下,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敌人,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

 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国家雄踞于古老东方、傲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下,我们要秉持这种精神,共同织好“团结之网”,齐心协力为建设美丽祖国、幸福家园舔砖加瓦。

 复兴路上,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远。”追梦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文化根源,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些神话无不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探索自然、发现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百年前,我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凭着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凭着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万物的决心,经过百年来的奋斗,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在新时代下,我们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因此我们要弘扬伟大梦想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进。

 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心得体会 800 字范文四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正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如火如荼地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要想给学习“添把火”“加点油”,还需跳出“形式主义”藩篱,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找到“正确打开方式”。

 带着感情学,敲响鼓、起共鸣,越学越有信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和国家“精心烹调”的一份“营养套餐”,全面反映了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集中展现了党和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上的辉煌成就,用事实说话,坚定“四个自信”,点燃了深蕴在中华儿女心底的民族自豪感。“灵魂深处敲响鼓,思想深处起共鸣”,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仅要入眼入耳,还要入脑入心,带着感情学,为国之崛起感到骄傲、为国之风采感到光荣、为民族复兴感到自豪,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而心潮澎湃,从而更有信心地在时代的浪潮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带着责任学,识忧患、重担当,越学越有动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和国家“呕心沥血”的一册“理论宝典”,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为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最新版指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仅要充分肯定过去取得的成绩,还要认真看清当前的局势,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结合当前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的基本国情,带着责任学,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将困难碾碎成决心,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道路上担当重任、勇往直前!

 带着使命学,究问题、提能效,越学越有干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和国家“言传身教”的一本“鲜活教材”,深刻剖析了成功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方法论,生动记录了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升级打怪”、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实践,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一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教科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使命学,从问题出发,学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实才是根本,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新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心得体会 800 字范文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籍,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经世之言和为人处世之道,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读完第三卷,发现书中饱含着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殷切期盼与召唤。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应细细品读此书,感受总书记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从中感悟成才之道。

 青年干部应与诗书“交流”,培育道德风骨。总书记在书中提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而灵魂的集中体现就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风尚。华夏千年渊博文化集诗书于一身,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还在于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内涵和道德修养。《左传》语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作为青年干部,要在绵延不绝的诗书文化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涵养品德,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将青春的活力与诗书的“灵力”融合,培育高风峻节的道德风骨,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做出表率,做一名既有热度也有厚度更有风度的新时代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应与时代“交融”,昭示使命担当。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前提是要有新担当。这是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干部的深情教导和期盼。马克思也曾言,“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他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性格,是他青年代表的性格。”青年干部作为时代的中流砥柱,应当挑起时代“大梁”,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既在风华,应当潮而立。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把

 握时代脉搏,勇担使命责任,守得了岁月的寂寞、经得起人生的风雨、耐得住困难的考验,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紧紧相融,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岗位上坚守发光,矢志不渝。

 青年干部应与人民“交心”,涵养为民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总书记在书中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这是教育广大青年干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根本理念,时刻校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篇四: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

 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突出反映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要理念、重大原则、重大方针、重大工作及其在实践中的新进展新认识,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第八专题“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使我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公安系统经侦部门的纪检干部,要通过学习,立足岗位,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政治标准是新时代衡量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首要标准,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在政治上站“高位”,自觉在思想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考场上得高分,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1月 21 日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经济金融风险,是公安经侦部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强力推动工作落实,牢牢把握风险防范工作主动权,坚决防止经济金融风险向社会稳定领域甚至政治安全领域传导。

 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当前,世界经济乏力趋势明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领域风险可能加速聚集,党员干部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要对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在经侦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的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探索建立经济风险因素的“基因检测”和“实时体检”数据模型,对企业进行“基因筛查”和“常态化体检”,找出风险的“病因”,及时“对症下药”。

 要进一步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就要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作为打击经济犯罪的前沿力量,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坚持统筹追赃挽损和矛盾化解工作,认真按照打击、追赃、维稳“三同步”的工作要求,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同时,全力做好追赃挽损、疏导化解矛盾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要善于从人民群众中获取化解风险的力量,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只有始终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不惧风险挑战,战胜一切困难。

 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就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风险防控机制作用,开展合成作战,对风险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风险发生的诱因与事前防范、风险的事中演进与有效控制进行全方位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矛盾、化解风险,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篇五: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心得 体会 —— 牢记初心使命,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生动诠释和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初心。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践行宗旨初心,总是和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切实体现。我们党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蓝图,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落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上,体现了改革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的本质要求。同时,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是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切实成效,兑现了我们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走上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多次强调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体

 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热爱人民的鲜明立场和真挚感情,为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共同富裕不辞辛苦、殚精竭虑。

篇六: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干部学习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心得 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专题的《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这席话引起全党全社会广泛关注,其中用大海妙喻中国经济让人耳目一新,响彻内外,发人深省。

 为什么“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那是因为大海有着“不拒众流”的包容和“水波不兴”的从容。能容,是大海最可贵的品格。组工干部作为推进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当像大海般“能容”,在日常工作中以包容之姿,容天下英才,以从容之态,处理各种矛盾困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组工干部当像大海一样包容。江河汇于海,湖川聚于海。大海最显著的特征是包容,大海之所以包容,是因为它对世间万物敞开怀抱,一视同仁,无所避嫌。组工干部作为管党治党的“形象代言人”,应当像大海一样有容人、容事、容言的胸襟气度,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不睚眦必报。学习方面,要容得了各领域知识,不局限于某个范围,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既要向领导和同事学又要向专家、基层和群众学,既要向传统学又要向现代学,努力成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通达之才;工作方面,要容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遇到真正比

 自己优秀的同志,不嫉妒、不羡慕、不伤害对方,容人之长,容人之短。生活方面,要容得了自己和亲人的生老病死和沧桑巨变,咽得下糟糠,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能穿破衣、能住破房,无论何时都能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乐观面对一切,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做到外界变与不变,“大海依旧在那儿”。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组工干部当像大海一样从容。大海有波涛,方显从容之美。对组工干部而言,从容就是在面对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时,不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急中生智、泰然处之。当前,组织工作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作为,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办法同在。组工干部要想擦亮“组工出品,必属精品”的金字招牌,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就应当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战略定力,从容应对和妥善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种种矛盾和突出问题,无论顺境、逆境还是险境,都必须认真冷静分析、有力有效斗争、主动担当作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地区去、到问题和矛盾较多的岗位去,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在实践中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做到动静皆定。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困难面前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把握住大势、驾驭住大局,成长为合格的组工人。

  大海的品格,历经千百年仍在闪烁发光,成为人们思想灵魂前行的指明灯、引路塔。组工干部要时时刻刻用大海的品格加强实践锻炼,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良作风,以宽大胸怀,去容人识人知人用人,

 以从容自若为人处世,作好表率,走在前列。

篇七: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干部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个人心得 3 3 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的教导,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指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践行规划目标为方向,以服务时代发展为担当,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的教导,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懂得感恩,惜时奋进,爱憎分明,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奋不顾身,不怕困难,言行一致,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改革,这就是志愿服务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攻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体现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感党的恩,

 感人民恩,感师长恩,感组织恩,感社会恩,是我们服务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的教导,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党员干部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哪里来?

  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的教导,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好、处事作风好、道德觉悟高、文明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自觉意识强,对纪律规矩和法律制度的敬畏、尊重、参悟和遵守是必要的保障。必须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这是我们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最好态度、最佳方法和最美风景。

  年轻干部也好,年长干部也好,都要铭记“四心”教导,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做实干家、实心人、实在人,始终

 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时代的挑战和考验中谱写忠诚、感恩、进取、奋斗、奉献和廉洁的壮美篇章。

  02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阅读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习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性成就,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在治理国家上,尚可使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应该活学活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知识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点灯人,但只有理论不去实践是没有意义的,同时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充实和修正我们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具指导性,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架构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但让理论对自己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能对其他人有借鉴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中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对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之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

  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一切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这句话不是纸上谈兵,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身在工作岗

 位,需要秉持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奉献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三、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说过,人民有信仰国家才会有希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虽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一切都要向党员看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理想是目标,是灵魂,是方向,然而大多数人的理想会随着时间逐渐模糊,追求的目标也会变得不那么明确,最终甘于平凡默默无闻一生,更有甚者会触碰道德底线后悔一生。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找准方向,不要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丢失理想,要做一名有理想、有方向、有担当、有道德的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做人方面守住高线坚持底线,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而伟大的书籍,就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路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所做的顶层设计,更是给予每一个为“中国梦”而奋斗的人最强大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字字句句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的理论创新成果。此书不仅从思想上领航,也在行动上提供指南。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正如习总书记在书中提到,“前行是不可阻挡的”。那么,如何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如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之路更加顺畅?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对如何前行有了更多的思考。

  前行之路,跟着谁走?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前行之路,何以照明?习总书记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阐述了信仰和理想,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旗帜鲜明,阐述透彻,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的一句话,成为了我前行的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真理武装头脑、指引方向。

  前行之路,何以取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彰显了治国理政的人民性特质。

  前行之路,路在何方?脚下的土地之所以能被称为路,是因为我们不懈地行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说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绝非只是中共党员干部的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脚踏实地地努力践行。

  正如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新时代需要伟大理论引领,新征程呼唤人民领袖领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越是深入钻研,越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味道和思想的光芒。今后,我将以此书为动力,顺应时代呼唤,投身时代洪流,强化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绵薄力量。

篇八: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合集 5 5 篇

  【篇一】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民”二字占据了相当的篇幅: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十二专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以及其它专题中的人民政协、人民军队等等,无不体现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xx 成功探索出的“三大法宝”,生动体现了 xx 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敢于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矢志不渝团结和带领 xx 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时代风貌。

 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在 xx 这块风物清嘉、人文荟萃的厚土上,从不缺乏深入群众、为民服务的优秀典范。“凡事皆为民生”、“在惠及民生的领域学会‘没事找事’做”、“让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拥有近 23 万总人口、面积27.3 平方公里、下辖 24 个社区的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地处“老 xx”和“洋 xx”的过渡地带,辖区内小区密度高、人员结构复杂。党工委书记傅刚在深刻的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基层就是“低头见水土,抬头看日月,环顾有群众,责任去兜底”;社会则强调以人为中心,是各类主体诉求的汇合;我们的工作做得如何,只有“居民叫好,组织认可,社会点赞”才是唯一的评价准绳;对于人民群众,大事小事都是民生事,看到听到都不如能得到。对于基层干部,千难万难都怕不畏难,而所有的认可和点赞,都是我们再出发的鼓点。

 亦如明代冯梦龙的“勤政为民、实政及民”,只有重民生,兴民德,方得民心。曾担任 xx 刺史的白居易,关心百姓疾苦,为人民做实事,在他离开 xx 北上时,有“xx 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的百姓悲鸣。而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们赤诚奉献,全市人民守护相助,共渡难关。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篇二】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为市住建局党员干部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宝典”、“鲜活教材”和“营养套餐”。通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开展《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要把《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列入学习计划,积极引导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住建事业发展的能力。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动力源泉。

 二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要以更高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住建事业发展和房屋征收搬迁行业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向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看齐,切实把“两个维护”贯彻到房屋征收搬迁工作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一项具体行动之中。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三是要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房屋征收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重大项目全面推进,聚焦营商环境全程优化,加强对全市征收行业工作指导力度,以服务基层、服务民生为宗旨,主动作为,加强指导,促进征收行业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引导党员干部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努力锻造一支讲政治、业务精、信誉好、信得过的

 房屋征收从业队伍,以“三争三创”的实际行动,推进住建事业和房征收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房屋征收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征收计划、合理制定补偿方案、平稳有序推进补偿安置,要切实保障政府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的顺利实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落实岗位责任,拓宽思路对策,寻求解决方案,下功夫、下决心攻克征收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篇三】

 细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后,对第十九章“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触颇深,深刻领悟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指南针”,必须学懂、弄通、做实。

 维护“一锤定音”的权威,增强组织工作的政治自觉。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组织部门作为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植根于组织工作灵魂的根本属性,不难看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集中体现了政治性。作为组工干部,要随时保持“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政治站位,学好用好总书记关于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思想上行动上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新时代要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其中把忠诚排在第一位,忠诚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质,对党不忠者即便能力再强,组织也不能培养使用。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目标指向是爱国,要把爱国作为衡量标准和基本要求,着力集聚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度认同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秉持“一脉相承”的理念,把握组织工作的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强调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从党的组织路线历史中发展而来的,党的六大明确提出“组织路线”的概念后,1938 年毛泽东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其内容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脉相承。从历史角度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在原组织路线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并充分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在千头万绪的组织工作中,要学会纲举目张抓主要矛盾,大处着眼厘清脉络,小处着手推进落实,尤其要把握住重点,聚

 焦组织体系建设,以“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培养干部队伍,以“爱国奉献”的要求集聚优秀人才,组工干部要始终把住这些“纲”和“本”,方能推进组织工作行稳致远。

 发扬“一以贯之”的作风,催生组织工作的生动实践。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它系统揭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具体讲,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认真贯彻“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的要求,全面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加快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多到基层群众、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使选出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充分激发人才在改革发展中的活力,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机制,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篇四】

 在《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专题中,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官僚主义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因此要做好与官僚主义作长期斗争的准备,在工作和生活中常怀“五心”,久久为功才能力克官僚主义。

 保持不骄不躁的“谦虚心”。当一个干部当上领导或者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较长时间,就容易出现听不得不同意见的表现,长此以往,这种容不得他人的心理就会慢慢转变为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给工作留下很多隐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代在发展,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时刻在改变,所擅长的不会一直都派得上用场,因此我们要用宽容大气的谦虚心去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坚守克己奉公的“责任心”。“问责”本是为了激励干部奋发作为,但有时却变成了回避问题、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应该勇于担当,以高度负责的姿态去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现阶段,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革和发展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更加深入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建设中国的伟大征程中来,坚定为民服务的公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常怀奋发有为的“进取心”。“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这也是官僚主义的其中一种表现。进入体制为了稳定、做官为了混饭吃,这种不进取的心态会对工作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鼓励青年干部们要开拓进取,并且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好学才能上进”,只有广泛学习、深入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青年干部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立大志、创大业,向不进取的官僚主义说“不”。

 秉持风清气正的“廉洁心”。官僚主义不仅是不作为、不担责的问题,还体现在“搞特权”方面。“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客送礼,置装添私”等特殊化的官僚主义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不廉洁行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服务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带头抵制糖衣炮弹,抵制铺张浪费行为,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命运与共。

 永葆自警自省的“敬畏心”。对组织缺乏敬畏,会导致无视组织;对权力缺乏敬畏,会导致滥用职权;对群众缺乏敬畏,会导致脱离群众。党员干部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就容易掉入官僚主义的怪圈,甚至踩到政治红线,贻误终生。“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只有将“敬畏”二字深植心中,时刻警醒自己,谨言慎行,才能确保不越界,不踩红线,永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篇五】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指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就需要以强理念、添设施、补短板、建制度为抓手,“软硬”兼施,打造“软文化”,完善“硬设备”,强化“软措施”,落实“硬手段”,切实回应群众所想、所需、所盼。

 重宣传,强理念,打造“软文化”。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以宣传为抓手,强化绿色理念,在基层群众中打造一种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的“软文化”。要注重因地制宜,创新宣传方式。村村通大喇叭、“吆喝式”宣传车等,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将“绿色理念”植入群众心中。要把握舆论导向,扩大宣传范围。绿色生活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通过打造节约型机关、开展绿色学校创建等活动,积极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创建一种让群众看得见的“绿色生活”。要树立先锋模范,强化宣传力度。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并授予“文明家庭”光荣牌,以挂牌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形式,引领群众逐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打造让群众记得住的“绿色文化”。

 调结构,添设施,完善“硬设备”。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为了不断促进人居环境治理,提高民生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以调整农业发展结构为抓手,增加农机设施。农民以“地”为本、以“粮”为生,投入打捆机、旋耕机、收割机等设施,有效更新土地“营养物”,强化“修复力”,增强“肥沃度”。以调整农村绿化结构为重点,增添清洁设施。加快实现城镇化水平,优化道路建设,推进与城市清洁公司的合作,促进垃圾桶、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站等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垃圾的清理、运输、处理更专业、更便捷,从根本上破除农村“脏乱差”局面。以调整农村生活结构为目标,优化户用设施。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打造进院入室型“马桶水冲式”厕所,消除户外露天粪坑、旱厕的“臭气”,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营造惬意生活的休闲空间。

 优布局,补短板,强化“软措施”。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环境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加快补齐老百姓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短板,就要不断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通过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利用土地承包、托管的方式,打造“稻虾共育”“大棚蔬菜”等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确保无公害农产品上规模、标准化。要加快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建立“镇

 -村-户”环境卫生防护网,对房前屋后环境、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开展整治,对房屋墙体进行立面整治,对黑臭水沟开展集中整治,在“清脏、治乱、控污”方面下足力气。要持续推进“创森”项目。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要务,以每年植树节为契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深入推进森林村庄创建,让农村成为生产生活的“天然氧吧”,打造一幅专属于老百姓自己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美丽画...

篇九: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 三 专题心得体会

 (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下更大功夫,更好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专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以坚定制度自信、激发制度活力、发挥制度优势为重要途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努力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坚定制度自信,奠定“中国之治”“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单一的一项制度,而是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的产物,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国无制不治。衡量国家制度的优劣、合适与否,关键要从紧要关头、危难时刻的组织力、凝聚力、实施力来评判。面对新冠

  肺炎疫情、抗洪防汛等各类大考,党和国家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各族人民毫不犹豫、团结一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以披荆斩棘的意志,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些,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更加坚定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信念。

 激发制度活力,擘画“中国之治”“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军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成就举世瞩目。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引领,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之治”,要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制度建设方向,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本遵循,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守正创新,不断激发制度活力,贡献“中国之治”的新智慧。

 发挥制度优势,奏响“中国之治”“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个制度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的思考

  与探索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不断的磨炼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制度的形成不易,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遵守和执行、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执行;时刻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制度成熟,切实将坚定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党员干部心中,将激发制度活力的使命贯穿工作始终,筑牢发挥制度优势的基础,不断将发展目标转化为强大动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提出要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阐明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书记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动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在《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书记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动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

  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不能仅限于解决“面”上的问题,还需真正发生“化学反应”,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高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

 精准赋权,完善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当前基层由于权限不足、不准,经常在治理过程中陷入“看得见的管不着”“权小责大”的低效困境。科学精准赋予基层治理和服务权限是基层治理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于机构编制部门,需要不断推动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权责一致”原则,加快制定赋权清单,通过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强化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机构和力量。同时理顺“条块关系”,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细化完善基层权责清单,实行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职责准入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属地管理”,防止借属地管理的名义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整合资源,完善基层保障机制。完善基层保障机制归根结底是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早在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使基层各类机构、

  组织在服务保障群众需求上有更大作为。随着现代化大数据平台的运用,在整合基层治理过程中,各部门需要积极探索实行“多网合一”,推进“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建设,综合设置政务服务中心,加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网络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

 统筹编制,完善基层治理的力量配置机制。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可是在基层,这个国家治理的末端,人才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实施的当下,要想突破基层人才少、留不住等困窘的情况,需要机构职能部门统筹编制资源配置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提升各类基层单位承接能力为导向,灵活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加强工作统一管理,努力实现“上面千条线、基层织成网、力量拧成绳”的工作格局。探索实行专业与岗位相匹配,灵活统筹使用行政、事业编制资源和政府购买服务力量,赋予基层主管部门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确保基层能让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管得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工作责任重大,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精神,总体部署,上下同心、破难前行,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个专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服务群众,是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活动内容单调、活动组织不畅、活动流于形式,让一些社区在职党员的承诺悬于半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资源优势,推进党建统领下的社区治理一体化进程,应当架稳工作机制之梯,让在职党员的承诺从承诺栏落下来,化作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组建临时党组织,让组织统领机制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在职党员来自不同单位,相互协作困难多,仅靠社区党组织牵领、协调,难免力不从心。社区党组织可依据在职党员所在小区、楼栋的数量分布,组建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强化党组织一体化统领机制。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根据在职党员的优势特长,将其编入政策法规宣讲组、社区发展议事组、邻里纠纷协调组等,实现人尽其才;通过工作微信群加强彼此沟通,实现任务部署、信息交流;加强与社区党组织沟通,盯住社区治理重点、难点,组织发动、合理安排,上下畅达、反应迅速。

  从而构筑社区党组织统领、临时党组织召集、在职党员行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在职党员紧密团结起来,筑起一个个特殊战斗堡垒,让党员的先锋旗帜插遍社区治理的每个角落。

 实施“菜单式”服务,让闭环服务机制转起来。群众的需求随时随地、各式各样。在职党员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需要定岗定责定任务,实施“群众下单,党组织派单,在职党员接单,群众反馈回单”的完整闭环服务,让帮扶精准,让效果可查。社区党组织要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需求、任务分领、情况反馈、效果评价等实现在线管理,提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管理水平。同时,社区党组织应常与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协商,围绕重大活动安保、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以及辖区内特殊家庭、特殊人员的定向帮扶,实施党员排班、分组包户,合力破解治理热点难点,有效避免形式主义,让在职党员的先锋形象竖起来,让社区治理的成效“燃”起来。

 打通沟通渠道,让反馈评价机制硬起来。参与社区治理,是每一名在职党员的应尽义务,应当成为在职党员日常考核的硬指标。客观评价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效果,需要打通相关党组织与社区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让评价硬起来、实起来。一是完善在职党员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管理,及时了解群众反馈意见,对定向帮扶情况进行督促、指导;二是对在职党员参与治理活动定期在社区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党员自律;三是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单位党

  组织加强沟通合作,对在职党员严格教育、定期考核;四是表彰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扩大影响,强化引领。从而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让党员承诺彻底从承诺栏走下来,化作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推荐访问:治国理政第三卷读后感 治国 读后感 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