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2-08-17 16: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3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66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一))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3篇

篇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6 6 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一) )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现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

 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向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

 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分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活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搞好协调、强化督查,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学习中 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二)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8 月 27 日至 28 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

 一、做好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 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二、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一是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二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三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四是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三、学习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要做

 到“十二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从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等方面,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概括为 12条。(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

篇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贯彻 关于民族工作的

 重要论述 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凝练和创新性解读,既从宏观上指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要求,又从微观上总结了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为我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及一系列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断的分析,探索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既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在新形势下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工作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凝练和创新性解读,是在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民族思想的

 继承与发扬,也是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指导,既从宏观上指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要求,又从微观上总结了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创新理论,指引着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小康社会、共圆中国梦、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起来有下几点。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既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指导方略。

 在宏观层面上,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不断向前;攻坚克难,不畏艰险;勇立潮头,执着坚守;合作共赢,贡献力量;凝心铸魂,书写华章,为世界和平的延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烙下了中国印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独具特色又兼顾国情的新中国发展之路,使中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形象,使中国人民紧跟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使中华民族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所秉承的宗旨和取得的成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前所未有的。因此,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民族工作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在微观层面上,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国情,针对于此,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法律、制度、方针等,为我国的民族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这既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民族工作的方法论。民族工作无小事,各民族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要想把复杂的民族工作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失误,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因此,民族工作必须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据我国的法律、制度、思想展开,既讲求原则,又兼顾民族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各民族的拥戴。要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和正确性,在现实工作中时刻铭记,本着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民族工作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二、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在 2014 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 65 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

 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这一论述既指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可以看作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劲动力,也坚定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克服一切困难,奋勇前进的信念,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道路上的自信。

 人们常说,自信的人是美的,对于不断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自信也是一种制胜的力量与魅力,而道路自信,更应当是每一位共产党员该具备的心理优势和优良素质。

 三、立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这一论断作为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民族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开展民族工作的根本依据和立足点。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理解。

 第一,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其发展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中原文明的崛起,还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无论是从漫长的封建社会,还是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无论是各民族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同抗击外来侵略者,还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因各民族的团结、勤奋、勇敢、坚强,谱写着多彩华章,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要正视多民族国家这一现实,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第二,多民族并不是我国发展的障碍,而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很多国家将多民族视为政治不稳定的因素,而中国共产党通过民族政策的实施,让中国这一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实现了长治久安、和谐宜居。而恰恰是因为有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与拥戴,伟大的中国才能屹立于东方。1947 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早于新中国成立两年,内蒙古人民用最质朴的实际行动支持着中国共产党统一祖国的宏图伟业,用草原儿女的坚韧与执着坚守着与新中国共进退、共荣辱的承诺。中华文明灿烂瑰丽,而少数民族传承至今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蒙古族的长调、呼麦、马头琴、摔跤、射箭、顶碗舞;藏族的唐卡、藏戏、燃灯节;维吾尔族的民歌、刺绣、冬不拉等,都让我国的文化艺术瑰丽多姿、异彩纷呈,这些都为我国的民族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文化基石。

 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在尊重少数民族发展规律的基础

 上,举全国之力对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予以政策倾斜和多方面的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上往往面临着交通不便、环境闭塞、发展落后的困境,而区域协调发展、创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国家将填补贫困、帮扶落后。习近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方面举措有着清醒的认识,并致力于调整不足,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民族地区应当加快发展步伐,充分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和新型农牧业,加大民族地区同全国的联系、交流和合作,不再让距离、交通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障碍;积极发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将内生动力和外在机遇结合起来,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响应建立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号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拖后腿,不搞特殊,真正实现全民富裕、全民奔小康。

 随着国家扶贫攻坚战的打响,以及精准扶贫的不断深入,为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这同样也是民族地区顺势发展的契机。国家的发展也同样遵循“木桶效应”,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并不体现在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而体现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地区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短板,才能实现各区域协调发展,才能盘活整体经济,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五、坚持“两个结合”“三个离不开”与“五个认同”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要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因此,“两个结合”既可以看作是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又可以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方式方法。一方面,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维护好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提下,让各民族得到长足的发展。统一是前提,没有统一无从谈发展,只有在统一安定的环境中,才可能实现发展。维护一个安定统一的国家环境是实现各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完备的、成体系的、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使之在中国的民族聚集地区扎根。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重点强调的是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分析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要尊重民族地区的发展规律,不能一刀切,不能盲目看数字,盲目与其他地区攀比。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的民族格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使各民族得以产生、发展,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中,使

 得中华文明走向辉煌。因此,新时期的民族工作要时刻牢记各民族之间的紧密关系,加强地区间、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经济、文化,让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让中华文化传遍五湖四海。

 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在 2014 年 5 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 2014 年 9 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到“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四个认同”。在 2015 年 8 月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认同”:“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强调的是热爱伟大祖国的爱国情怀,强调的是身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只有认同伟大的祖国,才能为祖国建设挥洒汗水与激情;只有认同坚韧的中华民族,才能同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只有认同灿烂的中华文化,才能致力于文化的传承;只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梦想并不遥远,有了指路明灯,才能让未来的道路更宽、更阔、更明亮。

 六、紧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这一生命线 民族平等是一切民族工作的前提,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无论任何民族,不分大小,不分人数的多寡,不分贫富,一律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平等地享受宪法赋予的权利,平等地履行社会义务;第二,因为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权利,但是民族有弱小,为了让弱小民族同其他民族一样享受改革开发的成果和权利,有必要对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进行帮扶和照顾。

 各民族共同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致力达成的目标,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富裕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富裕,只有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富强、民主、文明的生活才能彰显一个国家的进步。前进的道路上,各民族风雨同舟,收获的时刻,也应当各民族共享丰硕成果。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更有助于民族团结地实现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是做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也是民族工作的生命线,只有把握好这一生命线,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家国情怀,在注重家庭观念的中国人眼中,小家的和谐与稳定是国家这一大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让人们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发展上。而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就显得愈加重要。因为地形和历史问题,民族地区多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交通、信息相对闭塞,这就需要各民族地区的管理机关和工作人员倾注更多的精力去维护当地的和谐与稳定,也需要民族地区的人民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谨防不良思想的侵袭。

 长久以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让中国人民走上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道路,将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工作的目标,这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物质生活地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较汉族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要提高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只有保障好最基本的生存权,才能谈发展,才能谈复兴。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作为哲学中的重要命题,不断被人们提起,在民族工作中,同样要重视物质与意识的双重发展。

 首先,只要维护好民族地区人民的物质利益,才能谈发展,谈精神文明。物质是基础,解决好老百姓最实在的衣、食、住、行问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其次,民族地区人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精神财富,在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看来,精神的富足甚至超越物质的满足,在这种前提下开展民族工作,就必须要做到尊重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需求,照顾民族感情。只要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精密结合,二者兼顾,才能让民族地区的发展更加长远、动力十足。

 八、让走向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地不断深入,大批少数民族群众走向城市,这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的成果。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带动了民族地区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理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理解。

 第一,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是基于民族同胞个人的自主选择。面对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通过务工、教育等途径走出民族地区,走向城市,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民族地区群众自我意愿基础上的,这是...

篇三: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2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实用范文三篇 2 202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篇一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需要做好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统一思想,加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立足实际,认清形势。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

 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利通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利通区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利通区社会稳定。

 第三,和睦相处,加强团结。多少年来,利通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揭批“分裂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裂分子”集团分

 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做好反分裂和维护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

 2 202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篇二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内蒙古代表团、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讨论,他强调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要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一幅民族大团结新画卷,需以党的领导、意识教育、生态保护为其增色添彩。

 以党的领导为原色。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团结,而党的领导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追溯中华悠悠上下五千年,是各个民族交融汇聚、多元一体的过程,也是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砥砺前行的写照。五十六个民族勠力同心,共创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共写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共育传承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坚强领导是绘制民族大团结

 画卷的原色,一切将以此为基础增光添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奔向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

 以意识教育为主色。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来说,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促进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深远意义,将民族团结教育全方位融入基础教学,引导各民族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维护民族团结,自觉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擘画民族大团结画卷的主色,在潜移默化中铸就维护民族团结的最强屏障。

 以生态保护为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无论是内蒙古、青海,还是祖国大好河山的每个角落,绿色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底色,生态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保护生态、推动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各民族有各自世代依存的地理环境,生态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各族人民只有齐心合力保护生态,达成生态文明建设共识,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幸福富裕的美好新生活。

 五十六朵鲜花同栽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根。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新时代民族大团结的新画卷离不开各族人民的画笔,同心合力创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

 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必将共同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202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篇三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为此,我班召开了一次关于介绍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主题班会,班会心得如下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六个把握”,实现“四个突破”。团支书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六个把握主要内容: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

 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

 区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推荐访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