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读懂尿常规报告中的“+”号

时间:2022-11-25 09:10:05 来源:网友投稿

越来越多的患友会选择定期作常规体检,但是在拿到健康检查检验报告之后,却对其中的结果和数值不知所云,无法判断,于是拿着体检报告来找大夫。那么,拿到一张尿常规检查结果后到底应该怎么看呢?

尿常规是我们常称的“三大常规”之一,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产物,尿液检查简便、无创、廉价,纵然是“常规”检查,却也能提供大量的身体信息,不仅反映泌尿系统的问题,更可以间接反映全身各系统的代谢情况。

不同医院的尿常规报告单不尽相同,却大同小异,下面就以南方医院的尿常规报告单为模板,简单介绍一下各个项目的意义所在。

先将一张报告单分割成四个区域:

区域1:是进行这次检查时候的患者自然信息,包括初步的诊断。这个诊断是医生在开检查单的时候初拟的,并不等同于您的真实情况或最终诊断,是可能更改的。所以您大可不必对着一张化验单上面的诊断名称而耿耿于怀。另外需要注意,留取尿液标本的时候一般要取中段尿液,即先排出一小段尿液后再接尿送检,目的是排除污染的可能。女性在月经期间的尿检结果也不准确,需要避开。至于送检时间,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任何时间段的尿液都可以,但是必须是新鲜的标本立刻送检才不会有误差。

区域2:是检查的具体项目,包括外观、化学分析和有形成分分析几部分,按照分析的方法,又分为试带法、仪器定量、人工镜检等方面。

区域3:是最重要的,就是您这次标本的检测结果。具体是否正常,和区域4的参考值进行比对就可以。

总体来说,只要有(+)或者异常升高的数值就意味着存在不合常理的因素,需要进一步判断病因。至于每项是什么意义,这里只能作一个非常简要的介绍,要知道,任何一项异常的背后都存在着许多种可能,往往需要医生更精准的判断和进一步的检查。

酸碱浓度:和饮食情况有关,爱吃肉者偏低,爱吃素者偏高。出现异常的过酸或过碱意味着代谢出现了问题,或者泌尿系感染,或者痛风,或者药物影响。

颜色:尿液的颜色通常都应该是淡黄色,喝水多的时候更清亮,喝水少的时候会深一些,但是如果出现红色、茶色、乳白色等等,就需要高度重视了。许多疾病如肿瘤、肝病、较重的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等,都会引起尿色的变化。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出现肉眼血尿,必须首先排除泌尿系统肿瘤,即使只有一次,也不可掉以轻心。

透明度:不透明的话就是有问题,通常会伴有颜色的改变。

尿比重:个体变化程度较大,是反映肾脏浓缩功能的。

亚硝酸盐:“+”意味着感染,多数是与大肠埃希菌相关。

尿蛋白:有一些是生理性的蛋白尿,但是出现“+”多数意味着肾脏或者全身疾病引起的异常,此时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做24小时蛋白定量检查;第二,找肾脏内科大夫就诊。

胆红素:多了之后会使得尿液泡沫增多,“+”通常与黄疸关系紧密,应找消化科大夫。

尿酮体:标本不新鲜会出现“+”,肚子饿久了会出现“+”,严重的糖尿病也会出现“+”,应找内分泌科大夫。

尿胆原:多数阴性,溶血或肝细胞黄疸时会“+”,还是找消化科大夫。

尿葡萄糖:出现“+”首先要检测糖尿病,赶紧去找内分泌大夫。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我们称之为肾性糖尿或者应激性的糖尿。

白细胞:如果是“+”或者数值超过参考值,就是泌尿系感染了。

红细胞:出现“+”,就是所谓的“血尿”了,其原因非常复杂,也经常让泌尿外科医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但是都要仔细寻求根源,一定要排除肿瘤引起血尿的可能性,尤其是老年人。

上皮细胞:是指从肾脏到尿道外口脱落的细胞,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尿管型:是尿蛋白形成的,出现了就不正常。由于各种肾炎、肾病综合症导致的,找肾内科大夫吧。

尿细菌:这不用说了吧,让泌尿外科医生帮你搞定。

尿酵母菌:小心霉菌感染,要进一步做中段尿液细菌真菌培养。

尿结晶:严重的痛风、黄疸、草酸结石患者可以见到,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摘自《北京晨报》)

推荐访问:读懂 报告 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