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脱贫攻坚人物报道10篇

时间:2022-11-06 09:55:05 来源:网友投稿

脱贫攻坚人物报道10篇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新闻前哨·2022年1月下焦点前沿据202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人物报道10篇,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人物报道10篇

篇一: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前哨 · 2022年1月下焦点前沿据 2021 年 8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底,我国短视频用户数量达 8.88 亿。

 短视频新闻较之文字、语音、 图片等传播方式承载着更大的信息量和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正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核心传播形式。对短视频新闻进行叙事学分析,将有利于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典型人物报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从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一共有 14 个短视频专题报道获奖,其中 7 个都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特别是普通的“小人物”的采访来反映 2020 年最重要的全民抗疫和脱贫攻坚两大事件的。对短视频新闻来说,需要与公众互动来完善叙事内容, 更需要选择最容易引起公众情感共鸣的内容来进行叙述。

 本文将以这 7 个短视频新闻专题为例, 从新闻叙事学角度探索新媒体环境下这类典型人物类短视频如何叙事, 并为之后此类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一、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视角叙事视角,即是指构建事物的角度。公众看到的内容并非事件本身之全部, 而是叙事者对事件事实过滤整合等再加工后呈现给公众的内容。

 所以叙事视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了解。

 何纯教授在《新闻叙事学》一书中将新闻的叙事视角划分为四种:第一,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第二,一元视角和多元视角。

 第三,外视角和内视角。

 第四,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1. 运用限知视角,增强真实感全知视角的叙事者以“全知全能”者的身份,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讲述事件的全部。从七个作品来看,除了“夜宿农家话脱贫”,其余的六个作品都是采用限知视角,因为新闻要求绝对真实,不知道的绝对不能靠想象,哪怕是“合理想象”。所以为了增强短视频新闻的真实感,将叙事者看到画面直接传递给用户,才能让公众的感受更加直观、真实。而“夜宿农家话脱贫”的四个系列短视频则采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相结合的方式。

 在记者进入农家之前, 以旁白的形式客观介绍夜宿的农户所属村庄的贫困原因、扶贫工作始末等,让公众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事件背景,这时采用的是全知视角,强化了全面性。

 但进入农家后,记者成为了事件参与人,见证者,只能叙述自己见到的情况,虽然没有了全知视角的广阔视域,但真实感更强,增加了可信度。2. 根据叙事目的选择一元视角或多元视角按叙事者数量是一个还是多个分为一元视角和多元视角。

 一元视角聚焦集中,传递的态度清晰明确。

 而多元视角通常有当事人、知情人、见证者等等,能更加全面地还原新闻事件,使公众对事件的认知更加深入。如“武汉记‘疫’”、“一个人的生产线”就采用的一元视角叙事方式。

 “武汉记‘疫’”中,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护士程贤芳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自己了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工作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非常朴实,却让人感同身受。“一个人的生产线”中,苏州市一家精密机械公司负责人袁传伟讲述了自己大年初二,在没有一名工人返岗的特殊情况下,为了生产发往湖北战“疫”一线的消毒器,他如何日夜连轴转,一个人撑起一条生产线,用 16 天时间完成 200套订单驰援武汉的故事,一个人讲述,叙事的内容真实、清晰,让公众从这一个缩影马上能感受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战疫的决心。而“无胆英雄张伯礼”则采用的多元视角,通过 10 位张伯礼院士的“身边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抗“疫”期间的拳拳赤子心。

 因为张伯礼院士是人民英雄,中医大家,老共产党员代表,公众希望更加全面的了解他的故事。3. 多采用内视角,以寻求情感共鸣按叙事者是否参与或目击情节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外视角是以旁观者角度客观描述新闻事件, 相对而言更加客观。比如“韩寒井柏然都为她加油!一个武汉 90 后女孩的‘方舱日记’”这个短视频中,就是从旁观者角度客观展现了普通的“ 90 后”武汉女孩阿念自己在方舱医院写的日记和网友们看到她日记后的反馈。正是这种客观,反而让公众感受到普通人面对逆境时不放弃,守望相助的真情实感。但内视角,是指以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或知情者的身份讲述新闻事件。

 从公众角度来说,他们更乐意接受与事件关系密切的人的叙述,会产生亲近感。

 作为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 本来就是通过典型人物的经历感动公众,传递正能量,所以更注重人物内心感知内视角更容易实现此类新闻传播的价值。

 如“第一书记”系列微纪录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还原了几个村书记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亲身经历,以内视角描绘,更加能够引发扶贫干群的共鸣。“夜宿农家话脱贫”系列短视频则是以人物采访为主,配合同期声来报道新闻事件。

 它以记者对四户农家的采访为核心素材,每一户经历不同,脱贫道路不同,但记者沉浸式的体验, 让公众更能原汁原味地感受到农户奔小康路上的苦和甜。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策略—— — 以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专题类获奖作品为例◎ 余 琳4

 新闻前哨 · 2022年1月下焦点前沿二、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结构新闻事件最终呈现在新闻报道中的顺序就是新闻的叙事结构。

 典型人物报道就是通过该人物独特的魅力和特质树立榜样的力量,去引领我们的时代精神,弘扬主流价值观,为了能够让公众接受,必须既突出个性特征,又有人性本色。1. 受时长的限制,突破线性叙事方式典型人物类短视频因为故事讲述空间被极大压缩,所以需要通过营造场景, 将新闻事件的片段排列组合以突出新闻的核心主题,再通过细节的放大来增强真实感,引导公众的情绪。在“武汉志工:年三十瞒着家人出门 服务首日腿抖一天”中,一开始,记者就跟着武汉志愿者汪勇走,去疫情期间最危险的金银潭医院送物资, 听他讲当志愿者期间做的几件记忆深刻的事情: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组织志愿团队、接洽饭店给医护人员送餐。然后插叙为什么会来当志愿者,期间心理的变化:有过害怕,想过放弃,为什么坚持,以及瞒着家人做这些事情的心酸,还有他被医护人员的忘我英勇所感动等种种过往。从整个叙事结构来说,既呈现了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的感人场景,又表现出了冲突性,人情味,极富感染力,以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都主动联系到中新社寻求这段素材, 向世界展现了全中国团结抗疫的力量。2. 系列短视频新闻,开放的叙事文本增强了公众黏性系列新闻短视频将新闻事件分集, 每一集只向公众呈现一个要点,更加符合现在公众碎片化的信息阅读习惯。与单集短视频新闻完整地讲述一个新闻事件不同, 系列性的短视频新闻集与集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形成统一整体。而且无论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无论它是持续还是反转都能够增加公众的黏性。在“韩寒井柏然都为她加油!

 一个武汉记‘疫’武汉 90后女孩的‘方舱日记’”系列短视频分为了三集,选择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每集呈现这个时间节点前发生的事情:阿念在方舱医院的生活日常 → 阿念申请转入“火神山”照顾重症外婆, 每日照顾外婆、 与医生和病友们温情互动 → 外婆离世,捐赠老人遗体,阿念病愈出院,迎来新的春天。近一个月的追踪报道,千千万万人被阿念的故事所感动,每日牵挂着相关报道内容的更新情况, 从阿念的故事中寻找着内心的支撑和力量,也在留言中分享自己的战“疫”故事。阿念本人成为疫情中鼓舞人心的青年榜样。三、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建议我国各类媒体一直高度重视典型人物报道, 因为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标杆。无论是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还是普通人一些温暖人心的微举动,都体现着时代的脉动,这种蕴含着温度的暖新闻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蓬勃发展的短视频新闻也推出了大量典型人物报道。但从叙事学理论对典型人物类短视频研究后,结合本次中国新闻奖获奖的该类作品, 对它暴露出来的不完善的地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该类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贡献一点助力。1. 完善典型人物生产机制,典型人物选择多元化在长期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形成了人物报道的范式。特别是事件性的典型人物, 都是在事件发生后, 报请上级批准,获批后才能开展后续新闻活动。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这种“自上而下”的传统的典型人物生产模式己很难完全满足公众的需求。事实上,事件一发生,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中就会出现很多充满闪光点的典型人物。

 比如 2021 年 7 月的河南暴雨洪灾,从郑州大雨开始,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上就出现了大量的携手抗洪、自救、救援队驰援的感人故事。

 如果能够快速整合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完善典型报道的生产机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强交互特性, 合理利用各个平台的诸如评论、留言等开放对话空间,创建一个从“海选到官选”的机制,建立一条“自下而上”的连接优秀典型人物与公众的“快速路”,即可以大大缩短从新闻事件发生到典型人物报道发布之间的时间差,又可以选择出更多贴近公众兴趣的典型,让选出来的典型更快、更有温度,传播效果也会更好。2. 倡导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故事化叙事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设置故事的悬念和矛盾点,因而叙事更加自由灵活。

 在保证新闻真实、客观的基础上, 将发生在每一位典型人物身上的不同的故事以戏剧化的叙事手法创作出来,镜头的使用,剪辑的手法也可以更加多元化。这样,报道更真实、有趣,反而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打动公众、感染公众,从而起到好的传播效果。3. 尝试竖屏短视频 + 横屏中视频模式以完成对人物的全面立体的报道短视频新闻受时长的限制, 往往只能突出最吸引人的核心情节,而无法展现人物、事件的全貌。

 但短视频制作快速,可以满足新闻时效性要求。所以针对一个人物的跟踪报道,完全可以采取开放式报道方式,选用 VLOG 等公众更喜欢的短视频形式, 使用符合平台特性及用户观看习惯的竖屏画面语言, 将每天发生的事件的重要情节投放到各社交平台上,才能实现与公众的有效互动。通过短视频,公众能够了解了一些相关信息,唤醒内心的情感, 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用户都能够理解完整的新闻事件或者事件背后真正的深意, 所以需要对投放到各平台的短视频的转发、评论时刻关注。当用户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该典型人物或者某一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典型人物时,可以采用中视频这种内容承载量更丰富,信息价值更高的方式使公众对典型人物, 新闻事件有全方位的了解。

 2021 年 6 月 7 日,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共同发起“中视频伙伴计划”。

 爱奇艺、腾讯、优酷等长视频平台、微博、百度、知乎等内容平台也针对时长集中于 1~30 分钟,主要是横屏的观影形式的中视频做出了布局。所以笔者认为未来对于典型人物的视频报道, 可以采用竖屏短视频 + 横屏中视频的模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达到更理想的传播效果。(武汉城市职业学院)5

篇二: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年 10 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 Soc Sci)

     Oct. 2021     收稿日期:2021-05-03    作者简介:江静雪(1996-),女,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

 蔡颂(1981-),男,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学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马工程重大项目:“十八洞精神”研究———湖南脱贫攻坚的深层动力(2020MSJ019);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重大项目: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加强党的政治监督研究(20ZWA06)《江山如此多娇》:脱贫攻坚人物群像的时代书写江静雪,蔡  颂(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摘  要: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作为脱贫攻坚题材中的精品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

 它聚焦于受众审美心理,通过“勾勒外壳”、“彰显互动”、“凝聚内核”层层深入,形塑了满足受众审美期待的成长型脱贫攻坚人物群像,受众的青春理想在时代内蕴的浸润下悄然觉醒并蓬勃生长。关键词:脱贫攻坚;人物群像;审美心理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1)10-0131-04So Many Charming Rivers And Mountains:

 the Era Writing of theImages of the Poverty Relief FiguresJIANG Jing-xue,CAISong(College of Art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81,China)    Abstract:As a masterpiece of the theme of poverty alleviation,the TV play So Many Charming Rivers and Mountains resonateswith the times. It focuses on the audience's aesthetic psychology. Through "outlining the shell","highlighting the interaction" and "condensing the core",it shapes the growing group of poverty relief figures who meet the audience's aesthetic expectations. The audience's youth ideal quietly awakens and flourishes under the infiltr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Key words:poverty alleviation; group images of characters; aesthetic psychology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扎根泥土,先后创作出《山海情》《一个都不能少》《绿水青山带笑颜》《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花繁叶茂》《金色索玛花》等一批优秀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作品。

 2021 年初,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江山如此多娇》作为其中的精品力作之一,在三湘大地上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人物群像建设美丽乡村” 的青春颂歌,被誉为“为精准扶贫画像立传明德” [1] 的时代文艺精品。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只有经过接受者的接受和再创造才能实现”。

 [2] 创作出满足受众审美期待的人物形象,是实现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丰收的极佳路径。

 《江山如此多娇》 聚焦受众审美心理,从“勾勒外壳”、“彰显互动”、“凝聚内核”三大角度层层递进,通过“骨法用笔”的生动意绘、“春风化雨”的巧妙和解、“民胞物与”的共生表达等艺术手法塑造了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实现自我成长的人物群像缩影。一、勾勒外壳:“骨法用笔”的生动意绘“骨法用笔”出自南齐谢赫的“绘画六法”之一,意为“笔致能够表达人物的骨相体貌,显示活生生的力量”。

 [3] 《江山如此多娇》准确把握受众在审美体验初始阶段中所产生的审美愉悦和休闲娱乐的观剧动机,运用“骨法用笔”的创作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外壳刻画,从侧面勾勒出兼具“诗意化”与“烟火气”双重特征的立体式脱贫攻坚人物群像,具体表现为“自然元素的诗意点缀”与“人文色彩的活泼呈现”。(一)自然元素的诗意点缀本剧中饱含诗意的自然元素营造了一种舒朗惬意的氛围,从侧面烘托出“诗意化”的人物形象,迎合了受众审美愉悦的观剧动机。

 在《江山如此多娇》中,碗米溪村依山傍水、云雾缭绕、生意盎然,恰如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的墨彩图,营造了一种“诗意地栖居”的空灵氛围,带给受众如临仙境的视觉审美体验。

 与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形成山鸣谷应之效的是人物群像的塑造。DOI:10.13971/j.cnki.cn23-1435/c.2021.10.031

  首先,从对扶贫干部的形象刻画来看:碗米溪村书记濮泉生的名字谐音“泉声”,流露出“清泉石上流”的诗意;其皮肤的黝黑之色与泥土的颜色遥相呼应,正隐喻着他“心中有人民、脚下有泥土”的扶贫干部身份,濮泉生被赋予深沉厚重的土元素诗意。

 另一位扶贫干部沙鸥,本是穿着高跟鞋、涂着大红唇、看着娇滴滴的都市丽人,来到碗米溪村后开始了“T 恤牛仔帆布鞋”的农村生活,前后形成巨大反差;其名字易使受众联想到杜甫《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诗句,“沙鸥”也是一种水鸟的名称,即栖息于沙洲的江鸥,江鸥随潮而翔的特征正是对扶贫干部沙鸥力排万难、乘风破浪的创新精神的隐喻,她身上承载着以柔克刚的水元素诗意。其次,从对村民的形象刻画来看:碗米溪村的“种桑养蚕”第一能手石排山虽然已经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但仍然精神矍铄,人如其名,他承载着“稳如泰山、坚若磐石”的山元素诗意;白百灵(幺姑)正是金牛山上唱歌最动听的“百灵鸟”,她穿着光鲜靓丽的民族服饰、带领“小溪流合唱团”的留守儿童登上省城的大舞台,凭借宛如天籁的歌声拿到了歌唱大赛第一名,这只从大山深处乘风而来的“百灵鸟”颇具随风而翔的风元素诗意。总之,这些人物形象在诗意化的自然环境衬托下显得格外让人亲近,能够引导受众在如诗如画的影像中放松身心,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洗礼,满足了其轻松愉悦的审美期待。(二)人文色彩的活泼呈现丰富多元的人文色彩营造了一种活泼欢快的氛围,从侧面凸显出人物形象的烟火气息,迎合了受众休闲娱乐的观剧动机。

 碗米溪村热闹非凡的斗牛节、独具特色的土家民居、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引人入胜,带给受众欢快喜悦的视听盛宴。

 在《江山如此多娇》中,活泼鲜明的人物群像与这些极具烟火气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一方面,扶贫干部的形象十分接地气:“摩托书记”濮泉生为赢得村民信任,与向登高、石咬金二人“喝血酒拜把子”;“都市丽人”沙鸥入乡随俗,吃金牛山土特产“桃花虫”。这对一心一意干事业的扶贫 CP,从身份上看,一个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选调生,一个是省电视台的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候选人;从外貌上看,一位是轮廓分明的俊男,一位是肤白貌美的丽人。

 二者微妙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发受众对美好爱情的无限遐想,但本剧并未迎合受众以往的审美经验,采取过分套路化的情节设置,而是选择了“陌生化叙事”。

 [4] 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始终紧靠脱贫攻坚主题,随着剧情发展在友谊与爱情之间徘徊,在情感上制造了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感,使受众产生审美距离,激发受众在观剧时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在这部剧中,二人在工作中流露出惺惺相惜的温暖关怀比俗套的爱情叙事更能打动人心,树立了纯净美好的扶贫干部形象,满足了受众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村民的形象亦极具“烟火气”,“电喇叭”与麻迷糊无疑是全剧中最有喜剧特色的活宝 CP。

 “电喇叭”龙冬花是农村中年妇女的典型代表,身材微胖且嗓门极大、性格泼辣又不失淳朴善良;麻迷糊是碗米溪村第一懒汉,破烂T 恤、几瓶白酒、“醉拳式”步伐是其日常标配,“等、靠、要”的思想顽疾根深蒂固,易使受众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反应。

 在濮泉生的暗示下,“电喇叭”带着几个中年妇女为麻迷糊“洗刷灵魂”,以达到惩罚他偷吃扶贫猪仔的目的。在节奏欢快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麻迷糊在众多中年妇女的“惩治”下大声求饶、保证再也不“犯懒筋”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从侧面凸显出胆大心细、泼辣有度的“电喇叭”形象以及“懒筋”深入灵魂的麻迷糊形象。综上,这些充满“烟火气”的人物形象极其灵动活泼,使受众沉浸在欢快喜乐的故事情境中,缓解了快节奏的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具有正向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宣泄功能。二、彰显互动:“春风化雨”的巧妙和解春风化雨,即“有如时雨化之者”,意为像及时雨一样启迪人的熏陶和教育。

 [5]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江山如此多娇》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的重要因素,人物更是受众接受“春风化雨”般思想教育的艺术符号载体。

 当审美愉悦、休闲娱乐的观剧动机得到满足后,受众开始进入“认同喜爱角色,产生移情反应”的审美体验发展阶段。

 [6] 不同于传统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高大全”主人公形象,《江山如此多娇》中的脱贫攻坚人物群像,大多是与广大受众相似的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能拉进受众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唤醒其内心深处“心心相印”的审美共鸣。

 本剧塑造的脱贫攻坚人物群像存在性格上的弱点和不足。

 这些人物在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和春风化雨般的巧妙和解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和思想升华,在“新旧和解”与“内外和解”中分别呈现为“传统思想的吐故纳新”与“舟水之情的内外交融”。(一)传统思想的吐故纳新传统思想的吐故纳新主要体现为碗米溪村父辈的旧思想与子辈的新思想的和解。

 “向喜妹与石咬金”、“田惠与麻迷糊”两对有情人遭遇的爱情坎坷本质上透露出传统思想中“父母之命”与现代思想中“婚姻自由”之间的矛盾。

 通过濮泉生等扶贫干部润物无声的扶贫教育,村民逐渐接纳新思想,这一过程实现了村民形象由墨守成规向勇于改变的新与旧之间的罅隙中跨越。碗米溪村的村民代表在传统思想的吐故纳新中逐渐完成自我蜕变。

 青年一代中,喜妹与咬金二人同心合力、协助扶贫干部巧妙化解了“山上山下”的多年矛盾,使“内部分裂”的碗米溪村村民上下齐心、为脱贫攻坚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

 同时,喜妹之父向友亮与咬金之父石排山也放下芥蒂、握手言和,成为碗米溪村脱贫攻坚的先锋力量。

 四人均在脱贫攻坚战中实现自我价值:喜妹从普通土家小妹成长为坐拥千万粉丝的新时代“网红”、石咬金与向友亮高票当选为村干部、石排山众望所归担任种桑养蚕基地负责人。

 而麻迷糊为爱情和尊严励志脱贫的故事正是对“扶贫先扶志”的生动实践:他在惹阿公的刺激和扶贫干部的鞭策下卧薪尝胆,“怒摔酒罐”的行为正是对其决心奋发图强的隐喻,为这位“全村第一懒汉”蜕变为全村第一养蜂大户、实现与固执古板的惹阿公的友善和解、完成与田惠的“爱情梦”埋下伏笔。2 3 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之,两对真心相爱的情侣最终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仅意味着“婚姻自由”新思想的胜利,更是碗米溪村脱贫攻坚成果的隐喻。

 于电视艺术的接受者而言,“电视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性和参与性的审美效果”。

 [7] 这些取材于平凡生活但勇于战胜磨难的“小人物”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拉进了电视剧人物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唤醒了有着相似经历的受众的审美共鸣,引导受众进入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在为人物的爱情故事而感动、为人物实现蜕变而震撼之后,进一步反省自我、思考人生。(二)舟水之情的内外交融《贞观政要》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 自古以来,官与民之间的关系正如舟与水的关系。

 在《江山如此多娇》中,扶贫干部(外)与村民(内)在春风化雨般的和解中完成舟水之情的内外交融,仁爱精勤的扶贫干部形象跃然入目。碗米溪村脱贫攻坚战中的扶贫干部在舟水之情的内外交融中逐渐走向成熟、实现人生理想。

 扶贫初期,村民出于对扶贫干部不信任而产生“排外”心理。

 濮泉生为赢得村民信任,与向登高、石咬金喝血酒成为拜把子兄弟,这与传统印象中正襟危坐的书记形象大相径庭;由于沙鸥张贴“以贫为耻”的标语引发了村民不满,他便折中地将“以贫为耻”改成“炫贫为耻”,巧妙地化解了村民与沙鸥之间的矛盾;他为给违规超生但情况特殊的廖匠嘎一家建档立卡而险些被撤职。村民们为感谢濮泉生,按照碗米溪的最高礼节,为他准备了“家人”才能享用的长桌宴,标志着他彻底融入碗米溪的大家庭。

 另一位扶贫干部沙鸥凭借杰出的专业技能开创“网红经济”,给村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光,为碗米溪村最终实现脱贫贡献了巨大力量。

 虽然在此过程中亦产生过不少小摩擦,但均在村民两次送别沙鸥的情景中得到温暖和解:第一次,由于停电,为满足沙鸥“为碗米溪村拍一张美丽夜景”的心愿,村民们自发地在各家各户点亮了篝火,全村第一懒汉麻迷糊也用仅存的打火机为沙鸥点亮了一束光;第二次,沙鸥原本打算不惊扰人任何村民,因此选择在凌晨悄然离去时,村民们却自发地拿起手电筒、排上数里长队为沙鸥照亮“回家”的路。

 村民“两次送别沙鸥”与“为濮泉生做长桌宴”不仅体现了村民与扶贫干部之间的舟水深情,更从侧面凸显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群众真心相待的扶贫干部形象。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濮泉生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楞头小子逐渐成长为睿智机敏、经验丰富的成熟干部;沙鸥也从一个青涩感性的电视台小记者成长为成熟理性的省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该剧通过丰富的情节描绘,从侧面塑造了超越传统、机智勇敢、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新时代成长型青年扶贫干部形象。

 他们在价值观导向上呈现出“榜样的力量”,使青年受众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产生移情反应,更易获得受众的接受与崇拜。

 这为未来现实社会中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具有启发意义。三、凝聚内核:“民胞物与”的共生表达张载在《西铭》中写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9] 意思是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一切人与物,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是同源并生、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它传达了一种“洋溢着人文关怀、合理地处理个人与社会、内在与外在关系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10] 在《江山如此多娇》中,脱贫攻坚人物群像身上所承载的“民胞物与”的人生观正是对“绿色发展理念” [11] 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入浅出的镜像映射,塑造了美善合一的脱贫攻坚人物群像。

 这对正在观剧的受众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易使他们在观剧结束后陷入对自我和社会的沉思与回味,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悟,主要呈现为“生态扶贫的幸福烛照”和“精神扶贫的含蓄升华”。(一)生态扶贫的幸福烛照《江山如此多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注入生态扶贫的实践行动里,使整个碗米溪村笼罩在生态扶贫带来累累硕果的喜悦气氛中。

 本剧描绘了一幅物我交融、和谐共生的繁荣图景,从侧面塑造了具有生态智慧的脱贫攻坚人物群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深沉内敛的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扶贫的幸福烛照中大放异彩。

 碗米溪...

篇三: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前沿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策略— 以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专题类获奖作品为例◎ 余 琳据 2021年 8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 8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 6 月 底,我3 短视频用户数量达8.88亿短视频新闻较之文字、 语音、图片等传播方式承载着更大的信息量和较强的视觉 冲击力,正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核心传播形式,对短视频新 闻进行叙事学分析,将有利于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典型人物报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 径。从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 , 一 共 有 14个 短视频专题报道获艾,其中7 个都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特别 是普通的“小人物”的采访来反映2020年最重要的全民抗 疫和脱贫攻坚两大事件的对短视频新闻来说,需要与公众 互动来完善叙事内容,更需要选择最容易引起公众情感共 鸣的内容来进行叙述本文将以这7 个短视频新闻专题为 例,从新闻叙事学角度探索新媒体环境下这类典型人物类 短视频如何叙事,件为之后此类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提供一 些建议一 、 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视角叙事视角,即是指构建事物的角度公众看到的内容并 非事件本身之全部,而是叙事者对事件事实过滤整合等再 加 T 后呈现给公众的内容所以叙事视角很大程度上影响 了公众对事件的了解。何纯教授在《新闻叙事学》一书中将 新闻的叙事视角划分为四种:第•,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第二,一元视角和多元视角第三,外视角和内视角。第四, 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二人称视角。1. 运用限知视角,增强真实感全知视角的叙事者以“全知全能”者的身份,可以从任 何角度、任何时空讲述事件的全部从 l 个作品来看,除 r

 “夜宿农家话脱贫”,其余的六个 作品都是采用限知视角,因为新闻要求绝对真实,不知道的 绝对不能靠想象,哪怕是“合理想象”。所以为了增强短视频 新闻的真实感,将叙事者看到画面直接传递给用户,才能让 公众的感受史加直观、真实。而“夜宿农家话脱贫”的四个系 列短视频则采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在 记者进人农家之前,以旁闩的形式客观介绍夜宿的农户所 属村庄的贫困原因、扶贫 T .作始末等,让公众在较短时间内 了解事件背景,这时采用的是全知视角,强化了全面性,但 进人农家后,记者成为了事件参与人,见证者,只能叙述自 己见到的情况,虽然没有了全知视角的广阔视域,但真实感 更强,增加了可信度。2. 根据叙事目的选择一元视角或多元视角按叙事者数量是一个还是多个分为一元视角和多元视 角: 一元视角聚焦集中,传递的态度清晰明确而多元视角 通常有当事人、知情人、见证者等等,能更加全面地还原新 闻事件,使公众对事件的认知更加深入。如“武汉记‘疫 ’”、“ 一个人的生产线”就采用的一元视 角叙事方式。“武汉记‘疫 ’”中,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护士 程贤芳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汫述己了她在武汉金银潭医 院工作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非常朴实,却让人感同身受。

 “一个人的生产线”中,苏州市一•家精密机械公司负责人袁 传伟讲述了 己大年初二,在没有一名工人返岗的特殊情 况下,为了生产发往湖北战“疫” •线的消毒器,他如何日 夜连轴转 , 一 个人撑起一条生产线,用丨6 天时间完成200 套订单驰援武汉的故事,一个人汫述,叙事的内容真实、清 晰 ,让公众从这一个缩影马上能感受到全国人民闭结一心 共同战疫的决心。而“无胆英雄张伯礼”则采用的多元视角,通 过 10位张 伯礼院士的“身边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这位年过古 稀的老人在抗“疫”期间的拳拳赤子心。因为张伯礼院士是 人民英雄,中医大家,老共产党员代表,公众希望更加全面 的了解他的故事。3 . 多采用内视角,以寻求情感共鸣按叙事者是否参与或目击情节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

 外视角是以旁观者角度客观描述新闻事件,相对而言更加 客观。比如“韩寒井柏然都为她加油!

 -个 武 汉 90后女孩的 ‘方舱 U 记’”这个短视频中,就是从旁观者角度客观展现了 普通的“9 0 后”武汉女孩阿念丨〖彳己在方舱医院写的日记和 网友们看到她日记后的反馈。正是这种客观,反而让公众感 受到普通人面对逆境时不放弃,守望相助的真情实感。但内视角,是指以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或知情者 的身份 i 井述新闻事件从公众角度来说,他们更乐意接受 与事件关系密切的人的叙述,会产生亲近感,,作为典型人 物类短视频新闻,本来就是通过典型人物的经历感动公 众 ,传递正能量,所以更注重人物内心感知内视角更容易 实现此类新闻传播的价值如“第一书记”系列微纪录片以 第一人称的方式还原了几个村书记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 亲身经历,以内视角描绘,更加能够引发扶贫干群的共鸣。

 “夜宿农家话脱贫”系列短视频则是以人物采访为主,配合 同期声来报逍新闻 V 件,它以记者对四户农家的采访为核 心素材,每一户经历不同,脱贫道路不同,但 〖己者沉浸式的 体验,〖上公众更能原汁原味地感受到农户奔小康路上的苦 和甜 C4 新闻前哨• 2022年1月下

 焦点前沿二 、 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结构新闻事件最终呈现在新闻报道中的顺序就是新闻的叙 事结构。典型人物报道就是通过该人物独特的魅力和特质树 立榜样的力量,去引领我们的时代精神,弘扬主流价值观,为 了能够让公众接受,必须既突出个性特征,又有人性本色!11. 受时长的限制,突破线性叙事方式典型人物类短视频因为故事讲述空间被极大压缩,所 以需要通过营造场景,将新闻事件的片段排列组合以突出 新闻的核心主题,再通过细节的放大来增强真实感,引导公 众的情绪。在“武汉志工:年三十瞒着家人出门服务首日腿抖一 天”中,一开始,记者就跟着武汉志愿者汪勇走,去疫情期间 最危险的金银潭医院送物资,听他讲当志愿者期间做的几 件记忆深刻的事情: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组织志 愿团队、接洽饭店给医护人员送餐,然后插叙为什么会来当 志愿者,期间心理的变化:有过害怕,想过放弃,为什么坚 持,以及瞒着家人做这些事情的心酸,还有他被医护人员的 忘我英勇所感动等种种过往。从整个叙事结构来说,既呈现 了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的感人场景,又表现出了冲突性,人 情味,极富感染力,以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都主动 联系到中新社寻求这段素材,向世界展现了全中国团结抗 疫的力量。2. 系列短视频新闻,开放的叙事文本增强了公众黏性系列新闻短视频将新闻事件分集,每一集只向公众呈现一个要点,更加符合现在公众碎片化的信息阅读习惯。与 单集短视频新闻完整地讲述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系列性的 短视频新闻集与集之间既各自独立乂相互联系,形成统一 整体。而且无论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无论它是持续还是反 转都能够增加公众的黏性。在“韩寒井柏然都为她加油!

 一个武汉记‘疫 ’武 汉 90 后女孩的‘方舱日记’”系列短视频分为了三集,选择三个重 要的时间节点,每集呈现这个时间节点前发生的事情:阿念 在方舱医院的生活日常—阿念申请转入“火神山”照顾重症 外婆,每日照顾外婆、与医生和病友们温情互动—外婆离 世,捐赠老人遗体,阿念病愈出院,迎来新的春天。近一个月 的追踪报道,千千万万人被阿念的故事所感动,每日牵挂着 相关报道内容的更新情况,从阿念的故事中寻找着内心的 支撑和力量,也在留言中分享自己的战“疫”故事。阿念本人 成为疫情中鼓舞人心的青年榜样。三、 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建议我闰各类媒体一直高度重视典型人物报道,因为典型 人物是时代精神的标杆。无论是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还是 普通人一些温暖人心的微举动,都体现着时代的脉动,这种 蕴含着温度的暖新闻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媒 体融合背景下蓬勃发展的短视频新闻也推出了大量典型人 物报道。但从叙事学理论对典型人物类短视频研究后,结合 本次中国新闻奖获奖的该类作品,对它暴露出来的不完善的地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该类短视频新闻 的发展贡献一点助力。1. 完善典型人物生产机制,典型人物选择多元化在长期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形成了人物报道的范式,特别是事件性的典型人物,都是在事件发生后,报请上级批 准,获批后才能开展后续新闻活动。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这 种“ fi 上而下”的传统的典型人物生产模式己很难完全满足 公众的需求。事实上,事件一发生,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中就会出现 很多充满闪光点的典型人物。比如2021年 7 月的河南暴雨 洪灾,从郑州大雨开始,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上就出现了 大量的携手抗洪、自救、救援队驰援的感人故事。如果能够 快速整合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完善典型报道的生产机制,充 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强交互特性,合理利用各个平台的诸如 评论、留言等开放对话空间,创建一个从“海选到官选”的机 制,建立一条“自下而上”的连接优秀典型人物与公众的“快 速路”,即可以大大缩短从新闻事件发生到典型人物报道发 布之间的时间差,又可以选择出更多贴近公众兴趣的典型. 让选出来的典型更快、更有温度,传播效果也会更好。2. 倡导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故事化叙事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设置故事的悬念和矛 盾点,因而叙事更加自由灵活。在保证新闻真实、客观的基 础上,将发生在每一位典型人物身上的不同的故事以戏剧 化的叙事手法创作出来,镜头的使用,剪辑的手法也可以更 加多元化。这样,报道更真实、有趣,反而能够吸引公众的注 意,打动公众、感染公众,从而起到好的传播效果。3. 尝试竖屏短视频+ 横屏中视频模式以完成对人物的 全面立体的报道短视频新闻受时长的限制,往往只能突出最吸引人的 核心情节,而无法展现人物、事件的全貌。但短视频制作快 速 ,可以满足新闻时效性要求。所以针对一个人物的跟踪报 道 ,完全可以采取开放式报道方式,选 用 V L O G 等公众更喜 欢的短视频形式,使用符合平台特性及用户观看习惯的竖 屏 _面 语 言 ,将每天发生的事件的重要情节投放到各社交 平台上,才能实现与公众的有效互动通过短视频,公众能够了解了一些相关信息,唤醒内心 的情感,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用户都能够理解完整的新闻 事件或者事件背后真正的深意,所以需要对投放到各平台 的短视频的转发、评论时刻关注。当用户需要更加全面深人 地了解该典型人物或者某一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典 型人物时,可以采用中视频这种内容承载量更丰富,信息价 值更高的方式使公众对典型人物,新闻事件有全方位的了 解 202丨年6 月 7 日,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共同发 起“中视频伙伴计划"爱奇艺、腾讯、优酷等长视频平台、微 博 、百度、知乎等内容平台也针对时长集中于1~30分钟,主 要是横屏的观影形式的中视频做出了布局.所以笔者认为未 来对于典型人物的视频报道,可以采用竖屏短视频+横屏中 视频的模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达到更理想的传播效果。(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新闻前哨. 2022年1月下 5

篇四: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dia Convergence媒体融合传媒∷MEDIA

 2021.2(上)

  27全媒体时代网络专题报道的融合创新——以人民网两会报道为例文/姜润曦

 杜仕勇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以及社交媒体发展的影响下,传统新闻网站的网络专题面临着重大挑战。网络专题报道在叙述方式、表现形态等方面不断改革,将静态图片、动态图片、短视频、动漫、H5、3D、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运用其中,使得网络专题报道呈现出新面貌,在媒体报道格局中展现出独特优势。2020年的两会报道中,人民网推出了两个融媒体两会专题报道,以“决战·决胜”为主题,策划了系列融媒体栏目,发挥了网络专题报道的传播优势,并采用了多语种的方式传播,体现出了网络专题在两会报道中的独特作用。一、精心策划专区专栏,全面呈现报道主题网络专题的一个优势,是可以开辟各种专区、专栏,或在大专题之下开设小专题,而不会受到版面、时段的限制,使得专题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此外,网络专题还可以实现连续性报道,使得一个主题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呈现。相比之下,其他报道方式或传播平台很难做到如此全面。因此,网络专题报道凭借这些优势而成为两会创新报道中的首选。1.网络报道专区凸显重要内容。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可谓意义重大。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个特殊年份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到的战略部署和前瞻性指示,都是举国上下关心的内容。人民网的两会专题报道特别推出了融媒体栏目“习近平的两会时间”专区,持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行程,做好全程的报道和记录。通过“习近平的两会时间”栏目,人民网两会专题集纳了“学习金句”“学习导图”及“跟总书记上两会”等多个系列策划,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精彩瞬间,做出了详细报道和生动的解读。2.运用小专题体现新闻深度。脱贫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牵挂的一件“心头事”。对此,在两会开幕之前,人民网于5月10日就策划了《两会时间:习近平的浓浓牵挂》小专题,推出了“总书记和我话扶贫”系列报道,派出记者实地走访,与总书记亲自会见过的全国人大代表展开详细对话,展现基层在脱贫工作中的可喜成绩。该策划由多篇报道构成,新闻人物形象突出,角度独特,对两会议题进行了有效预热,也为两会后继续深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与扶贫的相关新闻议题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工作。3.运用系列报道体现新闻广度。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非常重视的议题。人民网通过“跟总书记上两会”系列报道,源源不断地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防疫讲话。例如,系列报道之一《十个“一”,读摘要:网络专题是新闻网站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拳头性报道方式。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各种挑战,网络专题报道有必要进行融媒体创新。本文以人民网两会报道为例,分析其在两会报道中的融媒体创新经验,以期为主流媒体重大题材融合报道带来启示。关键词:全媒体

 网络专题

 人民网

 两会报道万方数据

 Media Convergence媒体融合28

 传媒∷MEDIA

 2021.2(上)

 懂习近平的两会时间》,详细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的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该报道通过图文形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4次“下团组”,与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尤其是5月22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期间“人民”一词出现28次。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让很多网友看后十分感动。又如,由于疫情原因,今年两会期间中央领导“下团组”的次数减少了,而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湖北代表团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网两会专题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及武汉表示肯定和感谢,经由精心策划的新闻专题报道而广为人知,反响巨大。这种报道方式为用户提供了集中、全面的报道内容,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在“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都很单独实现。通过在网络专题中开辟专区、专栏或者小专题的方式,人民网全面报道了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活动和讲话。这些报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人民领袖的爱民情怀,也让党心与民心形成共振。二、开辟互动调查栏目,直面网民民生关切互动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义,回应网民关切是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网络互动的形式多样,除了点赞、分享、评论等常见的形式之外,调查、活动参与等活动,也是借助互动功能来激发用户参与的重要方式。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人民网两会专题在与网民互动和回应网民关切方面,既延续了传统的优质品牌栏目,也推出了一个新栏目,对两会进行全面聚焦,满足网民对两会的期待。1.做大做强品牌栏目。人民网的《两会调查》《托书记省长捎句话》是反映网民诉求的重要平台,也是代表委员与网友开展线上互动的重要窗口。作为每年两会召开前夕都会推出的预热性报道栏目,人民网《两会调查》已经延续了19年,成为具有极高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今年两会上,人民网设置了20个候选热词,并放到网上由网友投票决定排序,借此反映人民群众对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仅20天时间,人民网《两会调查》就吸引了458万人次参与。通过这个特殊平台,网民以投票、留言等方式表达心声,并经由人民网传递给中央,受到了广泛社会的认可。《领导留言板》是人民网打造的一款党政服务机器人,也是人民网的特色栏目,在此次两会专题报道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人民网在已有的栏目功能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两会专题中开展了“2020两会来了,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该活动连续了10年,也是两会报道的品牌栏目。网友可以在网上留言,表达意见,提出建议,还可以直接定向留言,具有随时随地“一键找领导”的功能。2.结合新需求,推出新栏目。人民网也在今年的两会专题报道中推出了一批新栏目,如《高谈客论》《对话地方领导》《代表委员云调研》《金台圆桌》等访谈栏目。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这些栏目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面对面采访形式,而是云上和线下相结合,通过与代表委员、权威嘉宾之间的对话,回答、解析网友提出的各类民生关切问题,可看性很强,受到网民的青睐。这种同时推出多个新栏目的做法,体现出网络新闻专题在全媒体时代的特殊传播优势。人民网两会专题所开设的这些栏目,始终把网民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用户至上的思维,既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又积极回应了网民关切,为网民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窗口。同时,两会精神也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对比其他新兴媒体平台,人民网两会专题体现了网络专题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单一的网络平台无法媲美的。三、新技术开辟新战场,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在融媒体战略布局中,新技术的运用可谓是前沿阵地。近年来,每当两会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任务出现,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应用都彰显了巨大的竞争力。这是因为新技术报道往往容易受到用户的关注,甚至可以激发用户再次传播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人民网在其两会专题报道中充分运用了各种新技术,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1.重点使用5G和云技术。视频报道已经成为当前网民最为热衷的内容形式之一,5G技术为视频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因此,今年的人民网两会专题的融媒体创新也主要是围绕5G展开的,同时把云技术融入视频报道中,推出了云客厅、云访谈等多种融媒体创新方式。例如,人民网两会专题策划推出的《两会“云”客厅》栏目,通过虚拟演播厅的搭建,突破线下采访的制约,打造出以主持人、嘉宾、课代表和观众四个角色构成的两会云客厅。参与者可以在不同地域实现零延迟的连麦交流,还可以自主选择收看终端。这种形式突破了传统网络专题的局限性,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5G访谈体验,形成了良好的两会报道信息服务。2.运用3D技术,实现两会报道的交互化、立体化和可视化。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人民网高度重视专题封面设计,尝试运用了WebGL(一种3d绘图协议)建立起3D场景,由此来展现两会主题和会徽,实现了关键词的视觉化呈现。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在三维场景中点 (下转30页)万方数据

 Media Convergence媒体融合30

 传媒∷MEDIA

 2021.2(上)

 3.传播渠道型技术融合。在融媒体时代,传播渠道非常重要,但传播渠道的打通需要以技术融合为支撑。自2017年扩容升级之后,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初步建成了资源整合、融合加工、舆情监测、业务管理、影响力评估、远程指挥的六大功能。在技术支撑下,新华社打破了传统的部门边界,并形成了部门之间协同联动的机制,使旗下各个平台之间都得到了有效融合。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新华社依托强大的技术能力,打造出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为代表的系列新兴媒体平台。在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旗下的新媒体矩阵纷纷上阵,各大新兴平台各司其职,从平台功能和平台属性出发,选取符合平台定位的两会新闻内容进行发布,使得传播渠道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提升了两会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二、5G时代两会报道的技术融合理念对媒体发展而言,技术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相加,而是要在融合过程中实现一定的目的,这就需要正确的技术融合理念。两会报道的融媒体创新成果充分体现出媒体运营中至关重要的用户意识。1.提升用户参与感。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用户参与,一个平台或一则新闻报道,如果没有用户参与,就会失去很多意义。为此,众多媒体在融媒体战略中都积极开辟互动参与板块,甚至运用各种新兴技术提升用户参与效果。如何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是各大媒体在报道两会时一直探索的课题。今年两会报道中,新华社充分运用技术融合手段,丰富了用户参与方式,有效提升了用户参与感。例如,全息技术既增强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互动,也让用户可以在获取两会信息的同时,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互动体验。不仅如此,新华网还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辟了两会大数据栏目,推出了一批两会热词,并配有两会调查,用户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直接参与数据新闻的生产。这些用户参与、实时互动都得益于技术融合手段的应用。2.给予用户新鲜感。在一个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谁能够把技术运用好,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就可能获取用户的关注,提高报道的吸引力。这也是提升新闻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方式。运用技术融合打造新产品、给予用户新鲜感,是技术融合过程中的重要融合理念。在这方面,新华社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尝试。尽管5G技术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就已经开始使用,但在今年两会报道中,5G技术运用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应用。在此背景击互动,从而在观看网络专题报道中拥有了立体化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传统网络专题的技术创新,超越了网络专题作为传统内容集纳的单一形式。3.有效丰富两会内容的表现形式。人民网两会专题根据不同的报道内容采用不同技术。例如,围绕《民法典》,人民网推出一系列策划,通过图解、动画、短视频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人民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而《两会夜归人》栏目则走出演播厅,记者与代表一同坐上人民网的“人民专车”,通过虚拟现实360度的记录方式,让用户在听代表聊两会的过程中,还可以透过车窗身临其境地观看沿路夜景,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也为网络专题的融媒体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人民网两会专题重视使用新技术、新应用,通过新创意和多角度,为不能在场的用户提供现场感十足的两会体验。这些融媒体产品有效传播了两会声音,提升了观看两会新闻的用户体验,是全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创新的典型。四、结语网络专题曾经一度是新闻网站在重大主题报道中采用的重要报道手段。在全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网络专题面临着来自传播平台、表达形式、网络用户等多方面的冲击。人民网不仅坚持在每年两会时期推出两会专题,而且一直在尝试适应全媒体环境,积极创新融媒体传播方式,把融媒体产品思维带入网络专题报道中,借用专题设计、栏目设计以及新技术运用等方式,探索出了网络专题报道两会的成功模式。这种探索对于其他新闻网站报道两会或其他重大主题报道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作者姜润曦系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杜仕勇系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参考文献[1]吴晓宁,杨帆.集成时代网络专题文体的多媒体流变[J].传媒观察,2019(02).[2]王君玲,徐璐.善用传播新技术 做好网络新宣传——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网络评论、网络专题作品述评[J].中国记者,2018(12).【编辑:陈文沁】(上接28页)万方数据

篇五: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抒写华章——CCTV-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开学第一课》作文素材人物事迹+金句名言+考题链接202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一 新闻呈现2022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于9月1日晚上八点正式开播,节目聚焦喜迎党的二十大,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分为“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脱贫攻坚楷模、科学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和青少年代表等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生动有趣的“第一课”,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理想信念、精神志向、筑梦圆梦、修身养性等话题,也正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最直观体现,同时又与新时期的高考直接或者间接有关,我们从先进人物事迹中汲取力量的同时,也能搜集相关的作文素材。

 二 人物事迹1. 黄文秀: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黄文秀本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是心系家乡的她,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

 扶贫工作不好做,驻村书记不好当。起初,村民不相信她,黄文秀就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不让进家门,那就多去几次,家里没人,那她就去田里找他们,顺别帮忙干农活。黄文秀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但没人知道,黄文秀自己家就是贫困户,可她从来不说。

 驻村两个月,黄文秀走遍了全村195户贫困户。她在驻村日记中记录下了工作的点点滴滴,手绘“民情地图”,标注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

 为了帮村民提高收入,黄文秀找来农业技术员传授经验、培养致富带头人,又想办法为村里修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不到一年的时间,百坭村实现了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她是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第一书记”,却也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但是为了这些村民,黄文秀把自己的爱美之心“藏”了起来,换上了运动装和雨靴,一年的时间尽是在山野村屯间奔忙,一年时间下来,晒黑了变壮了。在黄文秀的衣柜里,有一条未摘吊牌的鱼尾裙。那是闺蜜陪她买的。然而,黄文秀再也没机会穿上它。2019年6月,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定格在百坭村的“扶贫路上”。风华正茂的年纪,她选择泥泞,告别繁华;青春正盛的岁月,她扎根基层,反哺家乡。黄文秀的奋斗拼搏,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绽放了为民造福的青春光华。

 二 人物事迹2.

  杜富国: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怀揣着报效祖国、保卫人民的信念,年轻的杜富国和战友们来到了边境,来到了满是地雷的战场上。雷区处于边界地带,山高坡陡,丛林茂密,机器根本派不上用场,只能靠着战士们拿着探雷器,一步一步地探测,然后用手排雷,生离死别,是战士们经常要面临的事。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杜富国还是争着出任务。扫雷3年来,累计处理各类险情20多起,排雷2400余枚,进出雷场1000余次。可即使是这样技术好的杜富国,还是出事了。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和战友在搜排时,发现了一枚爆炸物,经初步判断,这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当即拦下战友:“你退后,让我来!”

 正当杜富国小心翼翼的清除手榴弹时,只听见一声轰响,手榴弹意外爆炸了。爆炸的瞬间,杜富国用身体帮战友挡住了弹片和冲击波,自己却倒在了灰烬中。这场事故让他失去了双手和双眼。那年他27岁,正是大好年华。每个人都在担心这个年轻的“排雷英雄”,既担心他的身体,也担心他从此一蹶不振。但杜富国的坚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正常人”。他用自己残缺的身躯经历一年学习,苦练普通话,成为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从前线到后援,他依旧驻守在自己喜爱的军队中。

 他重回校园,凭借自己的毅力考取了贵州大学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从以前到现在,他依旧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努力。“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是我还有健全的双脚,我依旧可以继续为了梦想奔跑;我虽然失去了双眼,但我还有信仰的明灯,可以继续照亮我前行!”杜富国用自己的行动在展示: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二 人物事迹3.陈云霁: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陈云霁的青春关键词是奋斗。12年前,我国的通用CPU芯片研发还处于追赶者的位置。彼时25岁的陈云霁敏锐意识到,只有顺应智能时代趋势,提早布局智能算法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才能弯道超车。但这条道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平坦,陈云霁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向体系结构顶级会议投稿,最后都以被拒稿而告终。

 然而,没有论文、招不到学生、申不到项目这些摆在面前的难题,并没有让他放弃智能芯片之梦。他将研究中的冷遇与孤独视作成长必经的磨炼,并用多年的坚持换来了厚积薄发。陈云霁带领团队研制成功了国际上第一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寒武纪1号”,其智能处理能效为传统芯片百倍。“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能够怀着对科研的虔诚信仰和对国家的极致热爱,在实现自己科技报国理想的道路上持续奋斗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陈云霁说。

 二 人物事迹4.张旗: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中队长张旗的青春关键词是担当。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工作13年从没在家过除夕的张旗又一次把请假条收了起来。大数据防疫没有先例可循,作为一名科技警察,张旗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去,抢占每一个时间节点,仅处理数据就达1.6亿条。短短几天,无感密接、高风险人员、人员流动趋势等20多个数据防疫模型就这样完成了,并马上应用到一线,提高了数据的防控能力。

 “从警以来,加班加点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便饭,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保持通信畅通,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其实我们也是普通人,但只要穿上这身警服,我们就只有一个称呼,人民警察。”张旗说。梦想与坚持,让他们抵达更远的地方;责任与担当,激励他们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青春之我,在收获中成长。

 20则金句名言

 ●1.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法·雨果《海上劳工》●2.山河错落,你是人间星光,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3.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生生不息,是为中国。

 ●4.一个人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托尔斯泰●5.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6.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你高傲时,它呼唤你清醒谦恭;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起。

 ●7. 新时代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8. 青春与时代同行,职责与奋斗相伴。●9. 实干托起梦想,奋斗铸就辉煌。●10. 奋斗谱写新篇章,实干筑梦新征程。●11.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12 信心凝聚力量,拼搏赢得未来。

 ●13. 奋斗征途从不平坦,前进道路充满挑战。●14. 春风浩荡满目新,砥砺奋进正当时●15.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勇担当。●16. 发展如奔腾江河,不分昼夜、一往无前;奋斗征程上,没有等出来的幸福,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17.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把努力之小我汇入时代之洪流,是新中国建设者们的初心使命。●18.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只要奋斗不止,幸福就会来敲门。奋斗的人生最幸福,而持续的奋斗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19.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

 ●20.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角夜空。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装扮一方晴空。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黑暗。如果你是一丝清风,就吹走世间的尘埃。如果你是一阵春风,就吹绿田野的庄稼。

 四 范文赏读

 以奋斗为楫,抵梦想之岸——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砥砺奋斗,不负韶华,这是中国人的志气;接续奋斗,勇毅前行,这是中国的骨气;团结奋斗,强国有我,这是中国人的底气。2022年开学第一课,为我们送上了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从奥运冠军到科学院士,从三代造林人到青藏科考队,从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在他们的娓娓讲述中,我更深地理解了奋斗的真谛。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以奋斗为舟楫,方可抵达梦想的彼岸。

 砥砺奋斗,不负韶华。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在磨砺中奋勇前进,方能不辜负这青春岁月,大好山河。四朝元老,圆梦北京,徐梦桃获得金牌,是她追梦20年来无惧挑战、勇敢突破的结果,也是一代代中国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迎难而上、砥砺奋斗的结果;金博洋能在比赛中“滑出了精彩的节目,更滑出了自己”,是因为他在过去几年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比赛,让自己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心态越来越平和”。心怀梦想,奋斗不已;目光向前,奋力拼搏。每一次拼搏,都将丰富宝贵的人生经验;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更精彩的人生蓄力。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奋力奔跑、接续奋斗,必能成就梦想。

 接续奋斗,勇毅前行。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要啃很多“硬骨头”,要翻越不少“腊子口”。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需要几代人、无数人的艰辛付出;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和汗水,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是几代务林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唯有不断努力、接续奋斗,方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团结奋斗,强国有我。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新青年、新征程,我们们要勇挑时代重担,在祖国大地书写精彩人生!才无愧于中国青年的称号。微距镜头下窥览水稻种子微观世界,一粒种子虽小,但可以让天下人都吃饱饭;星空浩瀚无边,探月问天不再仅是中国神话的浪漫。“我做的是非常平凡的事,但是一件件小事坚持下来,能帮助许多人。”我可以做一束光,向钱海军那样,“要为祖国出征太空,为载人航天事业奉献一生!”我也希望能去探索未知,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让我们荡起奋斗的舟楫,去奔赴梦想的彼岸。

 五 考题链接

 五 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黄文秀,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倾力扶贫,全村103户贫困户现已大部分脱贫。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2)2019年清明前夕,四川省凉山火灾27名消防战士殉职,其中1名80后,24名90后,2名00后。● (3)2000年出生的刘家怡是名护士,2020年2月9日随广东省医疗队增援湖北,投身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战疫现场,“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一句话脱口而出。很多网友因为这句话,感到无比心疼,也无限钦佩。● 假如你所在的学校组织主题为“点亮青春,不负韶华”的“学子论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内容丰富;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9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多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由材料、任务提示、要求三部分组成,写作者的身份、设置的情境以及任务主题、文体等都是明确的。本题侧重考查价值观、人生观,引导青年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也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等。三则材料是同质材料,考生在三则材料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思考即可。

 ●【写作指导】审题:1.材料性质相同,用求同法找出共同点立意。第一则材料强调年仅30岁的黄文秀倾力扶贫,因公殉职;第二则材料强调“90后”“00后”消防战士在2019年四川省凉山火灾中因公殉职;第三则材料强调“00后”护士刘家怡随广东省医疗队投身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时的坚定意志。三则材料陈述的主体都是新时代的青年,突出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共同指向“点亮青春,不负韶华”这个主题,考生写作不可脱离此情境。

 ●2.“写一篇发言稿”是对体式的限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称呼、问候、正文、结语五部分。“点亮青春 不负韶华”“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是对写作主题和内容的限制。“学子论坛”是对情境的限制。写作的主体是高三学生,听讲的对象是本校学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即考生在写作中要能够体现自己的认识高度和价值观高度。

 ●立意:●1.践行 初心和使命的青春最动人。●2.逆行出征,用青春守护人间安宁。●3.青春因奋斗而出彩。●4.肩社会责任,奋楫扬帆,不负韶华。

 【例文借鉴】奋楫扬帆,不负韶华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获得这次在“学子论坛”发言的机会,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奋楫扬帆,不负韶华”。对于正青春的人来讲,“莫闲过”之青春该是怎样的光景呢?当我们想起青春,我们会想起“爱国,进步,科学,民主”之精神,想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会想到梁启超和他的《少年中国说》。没错,当提及青春时,我们很难不想起那份独属于青春韶华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社会责任是什...

篇六: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百年风华 谱写时代新篇 —2021 年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从百集融媒体报道“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引发“追剧热潮”,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两篇“宣言”文章燃遍全网,再到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展现党的百年辉煌,广大新闻工作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历史伟业,展现时代华章。

 这是润物无声的成风化人——

 中宣部组织研究编写宣传工作史,记录党的宣传工作在百年来的实践探索、继承创新、改革发展,全面回顾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给予启迪和思考。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结合实际开展“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等各类主题活动,让人们受到精神洗礼。

 抓好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宣传教育,宣传思想战线广泛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网上队课团课等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不负韶华、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奏响了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时代强音,营造了铭记百年光辉历史、传扬百年伟大奋斗的浓厚氛围。

 围绕中心工作 营造良好氛围

 近 1 亿人!历经 8 年!

 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目光投向“十四五”开局之年,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社会宣传亮点频现。

 从《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再到《中国的全面小康》,一系列白皮书陆续发布,全景式反映我国全面小康征程上的重要成就和世界贡献。

 在新闻媒体精心策划下,“展望十四五”“走进乡村看小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专题报道陆续播发,突出现场感,注重“老乡说”,形成镇版刷屏之效,折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程,彰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工作者记录下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文艺工作者用艺术绘就脱贫攻坚的美丽画卷。

 2021 年开年,电视剧《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让闽宁协作爆红出圈。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的马文祥在看到剧中第一个参与双孢菇种植、向福建专家学技术的马得宝后,心生亲切——这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

 “看到白花花的蘑菇种出来,确实激动,和电视剧

 里一模一样。”马文祥说,听到剧中熟悉的西海固方言他们会笑,笑着笑着有人就落泪了。

 《温暖的味道》《千顷澄碧的时代》等作品展现山乡巨变,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生动刻画第一书记们埋头苦干扎根扶贫一线,长篇报告文学《走向乡村振兴》等文艺作品用不同形式,展现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辛与辉煌。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文化人、凝心聚力,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凝心聚力,离不开榜样的引领。

 人们难忘这一幕:2021 年 6 月 29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29 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如一盏盏灯、一簇簇火。萤火汇成星河,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他们是最闪亮的星”“他们把人民放在心头,人民把他们高高举起”“他们那么朴素又那么闪光,那么平凡又那么伟大”。一句句话语情真意切,表达着人们的崇高

 敬意。

 表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发布最美人物、“时代楷模”,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讲述榜样故事、宣传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厚植道德沃土、构筑文明高地,带动更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凝心聚力,需要筑牢网上网下同心圆。

 举办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制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聚焦工作主阵地、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致力于维护好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针对畸形审美、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等问题,宣传思想战线部署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发布《“抵制网络谣言 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再次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时代强音,已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

 如今,网络空间愈发清朗,不断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擦亮中国名片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1 年 7 月 6 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主会场光彩夺目。

 长 34 米、高 6 米的巨型组合屏幕上,习近平总书记同 160 多个国家的 500 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共聚“云端”,共同探讨“为人民谋幸福与政党的责任”这一重大命题。

 从“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五个方面明确指出政党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加速向纵深演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方案广受关注、中国声音愈发响亮。

 回望 2021 年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0 周年纪念会议、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还是上合、金砖、APEC、G20 四大多边平台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宣传思想战线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传递中国声音。

 发出中国声音,既要讲好中国方案,又要敢于亮剑,立场坚定批驳谬误。

 中宣部、国新办发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等文献,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一年来,针对美西方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涉疫情溯源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攻击抹黑,宣传思想战线

 旗帜鲜明阐明立场、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在众声喧哗的国际舆论场中,让中国声音更加清晰明确。

 中国声音响彻全球,中国魅力惊艳世界。

 治国理政的智慧启迪世界——

 2021 年 11 月 17 日,习近平重要著作上合组织国家语言文版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印地文、普什图文、达里文、僧伽罗文、乌兹别克文,第二卷乌兹别克文和《之江新语》《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俄文版等 8 种新书在推介会首发。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伊马莫维奇·诺罗夫等外方嘉宾表示,从这些重要著作中,可以更好地读懂中国,了解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推进改革的宏伟规划,知悉中国的哲学、历史和文化,并有助于学习中国经验。

 开放包容的态度温暖世界——

 2021 年 11 月,进博会又一次如约而至,拥抱八方来客。

 本届进博会共有 58 个国家和 3 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 127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3000 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

 岂止是进博会,从服贸会到广交会再到消博会,中国热情地向世界敞开了自家“客厅”,让世界感受到海纳百川的大国气象。

 灿烂悠久的文化感染世界——

 2021 年 9 月,中国艺术家青铜组雕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揭幕,落成于其文化核心之地古市集遗址。

 “古老的丝绸之路曾为我们示范了文明对话和合作共赢带来的辉煌,同时更向我们示范了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雕塑家吴为山说。

 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作为全球疫情下首个恢复线上线下结合办展的重要大型国际书展,第2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共吸引了105个国家和地区约 2200 家海内外参展商。“希望通过相关图书翻译出版,为大众读者提供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俄罗斯埃克斯摩出版集团代表伊娜说。

 一个个来自中国的好故事正在被国际社会熟识,开放而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绽放出别样光彩。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踏上新征程,宣传思想战线担当作为、勇毅前行,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篇七: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22 年中考作文热点新闻素材+ 名言金句+ 精美段落 —— “先锋楷模” 一、 新闻素材 素材一:中宣部授予吴蓉瑾、王红旭“时代楷模”称号

  吴蓉瑾,女,汉族,1974 年 8 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千名小学生党史讲解员,在学生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坚定了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她扎根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矢志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手段,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力促进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与郊区小学合作共建,为偏远地区培训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作出了突出成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王红旭,男,汉族,1986 年 12 月生,重庆万州人,生前系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他传承家风、担当使命,赓续一家三代从事教师职业优良传统,积极投身教书育人的光荣事业,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担当。他以德立身、潜心施教,在基层小学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关爱学生学习生活。他胸怀大爱、见义勇为,2021年 6 月 1 日,在重庆大渡口长江边勇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献出了宝贵生命,用短暂一生诠释了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深刻意义。逝世后,他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吴蓉瑾、王红旭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两位老师的由衷敬意。大家认为,吴蓉瑾老师为学子播种红色初心、“以情育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创新智慧校园因材施教;王红旭老师出生于教师家庭,平时信念坚定、为人师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舍己救人,他们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榜样,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大家纷纷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时代楷模”为榜样,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拼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奋力担当使命、争取更大光荣。

 二、 人物素材 素材一:守得了心,才能守得住岛 —— 追记王继才

  日复一日,把平凡事做到极致

 “老王,距离我们上一次写信,得有 40 年了吧?从咱俩相识、结婚到守岛,这些年我们没有分开过。今天坐在这里给你写信,我感觉就像是在做梦,我多么希望梦醒了你还会憨憨地笑着和我说话……”3 月 30 日,坐在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哨所那张熟悉的桌子前,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王仕花泪眼婆娑,给丈夫王继才写下一封家书。

  1986 年 7 月,王继才瞒着家人第一次登上开山岛。这是一座距陆地 12 海里,面积只有 0.013 平方公里的孤岛。小岛四面环水,不通电、没有淡水,除了几排空荡荡的营房,就是漫山的野草、陡峭的悬崖、呼啸的海风。

  上岛的第一晚,听着营房外呼啸的海浪声和风声,王继才一宿没敢合眼。黑夜中,他想着打退堂鼓,但黎明来临,太阳升起,他又改变了主意:“祖国的海岛,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见丈夫铁了心扎根海岛,王仕花辞掉小学教师的工作,上岛和丈夫一起值守。从此,开山岛上每天都能看见一高一矮的两个身影,形影不离。黄海前哨,从此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每天在岛上做着同样的事情,一件事情要重复成千上万次,说句心里话确实枯燥。王继才守岛 32 年,那种滋味,是常人难以想象和体会的。”孙存东说。

 “与哨所守岛民兵们在岛上一同值勤后,我才深切地体会到孤岛环境的艰苦、守岛的不易,对王继才同志‘守到守不动为止’的爱国奉献精神也理解得越来越深。”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陈志显感慨。

  2018 年 7 月 27 日,积劳成疾的王继才倒在了开山岛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 32 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王继才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 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荣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等称号。

 弘扬王继才的爱国奉献精神,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更是要于细微处、平凡中。正如孙存东所说:“我只是在发挥我个人的光和热。”

 素材二:尼玛扎西选育良种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 高原留下青稞香 这个秋天,雅鲁藏布江两岸的青稞又迎来了丰收,但选育高产青稞的尼玛扎西却再也看不到了。

  尼玛扎西,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以下简称“西藏农科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被誉为“青稞博士”。作为西藏青稞科技重大专项、西藏农作物育种的首席科学家,尼玛扎西带领团队,先后选育出了 20 多个青稞新品种(系),其中“藏青 2000”品种平均亩产达 350 公斤,为西藏年粮食总产量突破 100 万吨做出了重要贡献,惠及雪域高原上百万农牧民。

  今年 9 月 5 日,尼玛扎西在西藏阿里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 55 岁。

  “让村里人都能吃饱,不再为粮食发愁”

  那时候,尼玛扎西一家人只能靠烧制陶器的手艺,去泽当、琼结等地用陶器换粮食。常常一走就是八九天,难卖的时候要半个月,才能换回三四袋青稞。

  “我小时候就和妈妈说,希望爸爸和哥哥不用四处去以土陶制品换取青稞种子,想让青稞长得好、产量高。”尼玛扎西曾回忆那段艰苦岁月。“让村里人都能吃饱,不再为粮食发愁”的愿望在他心里默默生根发芽。

  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1982 年尼玛扎西怀揣儿时的梦想考入西北农大农学系,杂玉村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后来他又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硕博连读,成为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学博士。

  1992 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前往加拿大沙斯克春恩大学进修深造的机会。尼玛扎西曾说,“当单位来信希望我学成回国时,我知道这是家乡人民在呼唤我,

 我心中陡然升起强烈的责任感,我应当回国。”无论身在何处,他始终眷恋着高原热土,学业完成后,放弃了国外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从事高原农业和青稞育种研究。

  一颗种子,扎根在高原,开始慢慢地发芽。

 “做一名受农民欢迎的‘土专家’更值得骄傲”

 深秋时节,扎囊县孟卡荣村的青稞刚刚丰收,农民们正驾驶着拖拉机深松耕地。

  “出苗时,尼玛扎西院长来过;8 月 25 日,他也来过;他说收获的时候还要来。”村支书嘎玛欧珠清楚记得,尼玛扎西院长蹲点在村里,从选用良种、科学技术、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他话不多,每次一来就冲到地头开始忙碌。”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户家”

 今年 6 月 13 日,尼玛扎西在为青稞产业扶贫“带货”的一场直播中,向网友展示富含膳食纤维的青稞米、青稞酒、青稞醋、青稞挂面、青稞能量棒。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户家。”尼玛扎西认为,科技要助推农牧业发展,农牧业发展要带动脱贫,产业化要惠及万家。随着青稞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截至目前,西藏农科院已经研发青稞产品 100 余个,全区已有 50 多家规模以上的青稞加工企业。

  今年 9 月 5 日,为补上全国种质资源普查的最后一块空白,尼玛扎西前往阿里地区日土县调研,在调研途中遭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长眠于他毕生为之奋斗的青稞丛中。

 斯人已去,留下麦香绵绵,尼玛扎西毕生坚守的科技报国精神,连同他培育

 的无数青稞种子,已撒遍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

 素材三:用生命兑现庄严承诺(时代先锋)

 — 追记“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 深秋季节,罗霄山深处,层林尽染。

  湖南省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圣洪的最后一批黄桃,销售一空。靠着 400 多棵黄桃,他家连续 4 年收入 10 万元,顺利脱贫。

  2011 年,在炎陵县这片红色热土上,朱圣洪这样的贫困人口占全县农民的19.5%。担任县委书记 8 年多,黄诗燕带领县委一班人,以燕子衔泥的韧劲儿,在革命老区炎陵谱写了一曲全面脱贫的壮丽诗篇。截至目前,54 个贫困村全部脱贫,炎陵县建档立卡户全部清零。

  脱贫攻坚后的庆功会,黄诗燕却永远也看不到了。2019 年 11 月 29 日,开完扶贫调度会,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生命定格在 56 岁。

  “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住上新房”

 “3 年时间,黄书记一共来了我家 19 次。”鹿原镇上村村村民张连军说。

  张连军是九龙工业园县级集中安置区的第一批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黄诗燕建议下,他成为安置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妻子和女儿也实现了就业。经摸底发现,炎陵县 2014 年有 1.49 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 6 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 7 亿元。连主管的住建局负责人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黄诗燕态度坚决:“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住上新房!”

  始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县委大院,陈旧、朴素。为了筹资,老旧的县委大院一直没装修。整合县里各项涉农资金,握指成拳。“大家统一认识,不建新大

 院,把钱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县长文专文回忆。

  难关终于闯过。全县 1250 户贫困户易地搬迁住进新房,2543 户贫困户实现安居,6122 户土坯房得到改造。如今,在炎陵,最旧的建筑是县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学校、医院。

  对人宽对己严

 他住的宿舍很逼仄,9 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 9 年来,黄诗燕翻山越岭,脚步遍布全县 120 个村庄、3900 余户贫困群众家里。果农张福明说:“书记在我家住,临走要给餐费,他说这是红军的传统。”

  张福明手机里存着不少与黄诗燕联系的短信。得知他家的橘子口感不好,黄诗燕请专家引进新品种。得知老张要来县委坐一坐,黄诗燕站在楼梯口迎接。“你不像个当官的。”张福明说。“我本来就是农民!”黄诗燕回答。

  2018 年春节,张福明去给黄诗燕拜年,带了五六斤花生和一条烟。没想到遭到黄诗燕的“一顿骂”,“老张,你买烟干什么,拿回去退了。”温和的黄诗燕,偶尔也发火。2016 年,炎帝陵景区里,一位叫卖土特产的大娘被保安拦下推搡。黄诗燕撞见,急忙叫人上前制止。“发展旅游要平衡好景区管理与周边贫困群众的关系,要优先吸收他们在景区工作。”黄诗燕批评负责人。于是,30 多位贫困农民经过培训后在景区上岗。

  对人宽,对己严。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至今谈起黄诗燕书记,还有些哽咽:他住的宿舍很逼仄,9 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宿舍里的东西,连热水器、床、暖壶等,都是之前留下来的。

  如今,炎陵县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今年 10 月,黄诗燕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三、 金句积累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梭洛 3、给予是能使人产生优越感的。——雨果 4、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阿德勒 5、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6、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不管好不好,这是我的祖国。——狄卡杜尔 9、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10、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1、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3、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梵高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 1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8、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屠格涅夫 19、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薛文清 20、我们的报酬取决于我们所做出的贡献。——韦特莱 21、真正高宏之人,必能造福于人类。——亚里斯多德 22、只有努力去减少别人的苦难,你才会快活。——芒奇 四、精美段落 1、回报的前提来源于无私的奉献。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乃至无数人的关心,这些都是无私的奉献爱。

 2、奉献亦非做秀,不是为图表扬或出风头,而只是不想昧着良心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使身边的人不会讨厌我们,让自己能够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受欢迎,能够让自己周围生活圈子多一些和谐气氛,让自己更自信开朗和快乐,让生活多一些乐趣!

 3、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遗忘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是奉献爱。

 4、只有这些平凡中的奉献者,才有今天的社会平安与发展。凡是一个真理的实现都是有奉献者的辛血出现。那是沉默,那是无为,那是挚着,那是憧憬。尽管没有轰动的场面,有尽心尽力的奉献,就足够了。因为这样才没有浪费这一

 生。比及那些贪生怕死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贪得无厌仗势欺人自毁人格国格的人伟大的多。

 5、奉献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这是在有了信仰有了主义有了目标有了坚忍的意志,才有奉献的精神。这是为了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富强;一个政党的发达...

篇八: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23 热点素材——央视 2022 年秋《开学第一课》内容、素材、金句及观后感范文 【《开学第一课》内容】

 又是一年开学季,2022 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节目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于 9 月 1 日晚 20.00 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央视频、“学习强国”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同步播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分为“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邀请“时代楷模”、“八一勋章”获得者、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科学家、冬奥冠军、考古学家等奋斗者现身说法,讲述新时代的奋斗故事,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了一堂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生动有趣的“第一课”。

 节目依托“神奇教室+实景课堂”的形式,打造极具科技感、时代感的沉浸式课堂。

 无奋斗,不青春。节目中,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 50 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从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不忘使命、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们用生动的讲述启发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奋斗的真谛。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2022 年《开学第一课》用一段段鲜活深刻、扣人心弦的故事,激励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斗拼搏。愿同学们勇挑时代重担,在祖国大地书写精彩人生!

 【素材角度】

 1.奋斗拼搏 坚持不懈 2.青春风采 时代榜样 3.志愿精神 家国情怀 4.平凡伟大 责任担当 5.文化基因 创新发展 6.民族复兴 中国形象 7.团结协作 命运与共 【精彩标题】

 1.奋斗者,正青春 2.做一颗“奋斗”的种子 3.上好第一课,为精神补钙

 4.奋斗是青春最好的注脚 5.笃行不怠,不负祖国 6.梦想在前,不懈奋斗 7.奋斗无悔,梦想可追 8.梦想之花绽放在奋斗枝头 9.奋斗让青春闪光 10.为人生蓄力,让梦想开花 11.系好开学的第一粒扣子 12.蓝图已经绘就 奋斗正当其时 【奋斗主题金句】

 1. 让中国人穿着中国人的舱外服,完成首次出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2. 我们的探索步伐,不会仅仅止于空间站。宇宙那么大,我们人类应该去看看,我们中国人更应该去看看,走得更远。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的脚步将迈向月球以及更远的深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3. 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王亚平 4. 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虽然失去光明,只要心中升起太阳,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杜富国 5. 我自己就是在国家的资助下成长成才的,现在很多贫困学生需要帮助,如果能像我一样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又幸福的事。——钱七虎 6.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奋斗两个字写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

 7. 这是一个人人可以追梦、圆梦的时代,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不论是顺顺利利还是磕磕绊绊,只要你拼尽全力、勇往直前,就一定会与心中的梦想不期而遇。

 【人物素材 2 篇】

 杜富国:

 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 怀揣着报效祖国、保卫人民的信念,年轻的杜富国和战友们来到了边境,来到了满是地雷的战场上。

 雷区处于边界地带,山高坡陡,丛林茂密,机器根本派不上用场,只能靠着战士们拿着探雷器,一步一步地探测,然后用手排雷,生离死别,是战士们经常要面临的事。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杜富国还是争着出任务。扫雷 3 年来,累计处理各类险情 20 多起,排雷 2400 余枚,进出雷场 1000 余次。

 可即使是这样技术好的杜富国,还是出事了。

 2018 年 10 月 11 日,杜富国和战友在搜排时,发现了一枚爆炸物,经初步判断,这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

 杜富国当即拦下战友:“你退后,让我来!” 正当杜富国小心翼翼的清除手榴弹时,只听见一声轰响,手榴弹意外爆炸了。

 爆炸的瞬间,杜富国用身体帮战友挡住了弹片和冲击波,自己却倒在了灰烬中。

 这场事故让他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那年他 27 岁,正是大好年华。

 每个人都在担心这个年轻的“排雷英雄”,既担心他的身体,也担心他从此一蹶不振。

 但杜富国的坚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正常人”。

 他用自己残缺的身躯经历一年学习,苦练普通话,成为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从前线到后援,他依旧驻守在自己喜爱的军队中。

 他重回校园,凭借自己的毅力考取了贵州大学成人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从以前到现在,他依旧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努力。

 “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是我还有健全的双脚,我依旧可以继续为了梦想奔跑;我虽然失去了双眼,但我还有信仰的明灯,可以继续照亮我前行!” 杜富国用自己的行动在展示: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黄文秀:

 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黄文秀本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是心系家乡的她,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

 扶贫工作不好做,驻村书记不好当。起初,村民不相信她,黄文秀就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不让进家门,那就多去几次,家里没人,那她就去田里找他们,顺别帮忙干农活。

 黄文秀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但没人知道,黄文秀自己家就是贫困户,可她从来不说。

 驻村两个月,黄文秀走遍了全村 195 户贫困户。她在驻村日记中记录下了工作的点点滴滴,手绘“民情地图”,标注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

 为了帮村民提高收入,黄文秀找来农业技术员传授经验、培养致富带头人,又想办法为村里修路,安装太阳能路灯。

 不到一年的时间,百坭村实现了 88 户 418 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22.88%下降到 2.71%。

 她是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第一书记”,却也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但是为了这些村民,黄文秀把自己的爱美之心“藏”了起来,换上了运动装和雨靴,一年的时间尽是在山野村屯间奔忙,一年时间下来,晒黑了变壮了。

 在黄文秀的衣柜里,有一条未摘吊牌的鱼尾裙。那是闺蜜陪她买的。然而,黄文秀再也没机会穿上它。

 2019 年 6 月,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生命永远定格在 30 岁,定格在百坭村的“扶贫路上”。

 风华正茂的年纪,她选择泥泞,告别繁华;青春正盛的岁月,她扎根基层,反哺家乡。黄文秀的奋斗拼搏,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绽放了为民造福的青春光华。

 【观后感范文四篇】

 范文一 梦想不惧岁月长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新学期的钟声敲响,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准备的开学礼——《开学第一课》。

 今年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节目通过“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奥运赛场、田间地头、青藏高原、世界舞台、无垠太空追逐梦想的故事。

 追梦路上,最让我动容的是徐梦桃姐姐。冬奥会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冬奥会之后,她的名字和她的故事,一夜传遍大江南北。

 徐梦桃 12 岁接触自由滑雪,三次出征奥运,却始终与冠军“失之交臂”。换作一般人,早该放弃了,可她没有,而是拖着一身伤病,继续奋斗在雪场上,持续向运动员的最高目标发起挑战。

 终于,北京冬奥会,32 岁的四朝元老徐梦桃一举夺冠!这是中国在该项目中第一次获得金牌,也是徐梦桃的第 28 个世界冠军。

 她用热爱和坚持,圆了自己的梦,也圆了中国梦。

 从徐梦桃的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梦想从来跟年龄无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将以奥运健儿为榜样,继承他们的精神,以梦为马,以奋斗为鞭,接过时代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不负韶华。

 范文二 平凡之路上的“奋斗之歌”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几场秋雨过后,初秋的夜晚便需要穿起衬衫了。我兴奋地还没有舍得脱下今天新领的校服,爸爸妈妈就催我赶紧来看中央台的《开学第一课》了。

 当《我爱你中国》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都跟着唱起来。忽然我耳边传来爸爸颤抖的声音,我转头一看,爸爸的眼眶红红的,正要说什么,妈妈悄悄拍了拍我的肩膀,搂着我,我们一起跟着电视里的几位老师,唱完了这首歌。这时,我的心里不知怎么的,也蒸腾起一股热烈的感情来,感觉无比地自豪。

 不知不觉看完第一篇章的内容,我被他们砥砺奋斗的精神感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每个人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

 当我望见镜头里出现的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森林时,我几乎不能想象,这里原来是怎样的样子。看到庄家一季一季成熟,我想到了我自己的成长。我成长,长大,去接力叔叔阿姨们的研究事业,继续奋斗建设祖国,同时又有新的小朋友像我一样从小到大成长,来接替我的研究……我这便明白了什么是“接续奋斗”。

 看到“团结奋斗”篇章的内容,我便理解了现在我们面临的“芯片”问题为什么会这么难解决。很多科学技术难题的攻关都需要很多科学家团结一心去奋斗,去钻研,甚至有些地球难题还可能需要科学家们抛开年龄、国家的不同,去集体研究。这不就像我们一样么,遇到难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拆解,研究,最终解决它。原来,不管大小,我们都在做同样的奋斗啊!

 看完节目,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觉内心有一股强烈的情绪需要释放,但又不知道那是什么。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我崇拜那些平凡的奋斗者,我焦急自己不能立刻就给祖国的攻坚课题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把他们当成榜样,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这样才能脚下稳当,快速成长。

 范文三 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期待已久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来了,今年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

 “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节目以此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了徐梦桃、王亚平、钱七虎、杜富国等人勇敢追梦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闪烁着理想信念的光芒,最亮眼的那一缕光属于徐梦桃。

 三次错失奥运冠军,徐梦桃始终没有放弃。她在体育竞技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训练,比赛,总结经验,继续拼搏。终于,在北京冬奥会云顶赛场,徐梦桃实现了中国空中技巧项目女子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突破,也为祖国争了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徐梦桃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

 没有训练场日复一日的认真自律、辛苦训练,就不会有比赛场上的冷静发挥,金牌荣归。这不就是我们的榜样吗? 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需要静心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吸收教训,继续前进,把自己的身心慢慢填充,最终在考试时冷静发挥,获得优秀的成绩,甚至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交出美丽的答卷。

 范文四 梦想,起航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暑假在一声声蝉鸣里进入了尾声,伴随着丝丝秋的凉意,我们再次迎来了新的学期。收拾好书包、文具后,我便同妈妈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开学第一课》的开播。

 今年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节目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和团结奋斗。这些关于奋斗的故事,令我震撼:人们是可以不断地突破自身极限,去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

 当电视机里响起《我爱你中国》,我的心里顿时激荡起澎湃的热流,便不由自主地跟着歌唱。那种感觉就像是肃然伫立在凛冽寒风中,凝望着朝阳下冉冉升起的国旗,无比骄傲自豪!

 随着节目的播出,我看到了冬奥赛场上那些发出夺目青春之光的星星,感受到了关于青春和梦想生长的力量。冬奥会冠军徐梦桃、气象服务志愿者苏峻、场馆运行保障人员孙德远、礼仪服务志愿者刘啸腾,他们或许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但他们都在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迈进,用自己心血和汗水,夜以继日地浇灌着梦想之花。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有自己的学业,有自己的梦想,我想我也应该向那些耀眼的星学习,用自己的砥砺奋斗去捍卫梦想!

 如果梦想有颜色,或许会是金色。那个由谢华安院士带领的 50 年金色种子

 梦,那个关于一粒稻米的故事,令人动容。我不禁去想,是否有一天我也可以站在前辈们高高的肩膀上,眺望广阔的远方,为这些梦助力续航。

 关于自然,人们总是有很多想做的事和想说的话。电视上一帧帧切换的绿林、旷野、高原,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画面,都在告诉我:自然需要爱护,未来的重任需要我们承担!那些一直奋斗在保护生态工作前线的叔叔阿姨们也会累,他们需要新一代的我们去接续奋斗,勇担重任。我绝对不会畏惧退缩,这棵被守护在温室里的树苗,终有一天会长成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

 看完篇章三,我的脑海里便回荡起来一首歌: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为了实现我们上问九天,下涉大洋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在团队的协作中,不断取得突破,哪怕前方荆棘丛生,他们始终团结奋斗、共渡难关。

 在这些激励人心的奋斗故事里,最令我难忘的是航天员王亚平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王亚平阿姨是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的新闻报道上。那艘满载着中国人期望的飞船顺利升空,那个神圣的时刻令我至今难忘。电视机里王亚平阿姨神采奕奕地在太空舱里为孩子们讲解物理现象的画面犹在眼前。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课本上说的“巾帼不让须眉”。

 要知道航天员的培训过程是十分艰辛不易的,体能上的消耗和身体上的痛苦如同家常便饭。但王亚平阿姨还是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力,克服了训练中的种种苦痛,最终问鼎苍穹。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梦想迸发出来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为了梦想不屈不挠、绝不退缩的冲劲,看到了勇敢拼搏、不畏困难的坚毅态度。

 未来的求学路还很长,需要大大的勇气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不用怕,去勇敢追逐吧,让梦想启航!

篇九: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作文专题人物素材:11 位助力脱贫攻坚的模范人物-- 把初心写在祖国大地上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百年拼搏。新中国成立以来,已让 8 亿多人脱贫;2012 年末至 2019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从 9899 万人减少至 551 万人;2020 年 11 月 23 日,随着贵州省宣布最后 9 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如今,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将实现,一个有着 14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将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实际上,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第一书记沉下身、扎下根,落实扶贫政策,谋划脱贫门路;驻村干部坚守一线、日夜奋战,与贫困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致富带头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脱贫增收路更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祖国的大好河山浸润着他们的满腔热血。

  精选了 11 位助力脱贫攻坚的模范人物,他们中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第一书记,有的是乡镇干部,有的是致富带头人……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好品质——大爱无私、乐于奉献、坚忍执着、锐意进取、吃苦耐劳等,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以忘我的奋斗带领大家追逐着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梦想,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嘹亮的音符,把初心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他们的事迹不仅是绝佳的写作素材,相信也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新的启发。

 黄诗燕:脱贫功成,务必在我 人物速写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 290 万扶贫干部奔赴一线,黄诗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这场战役中,有至少 700 人倒在了冲锋路上,黄诗燕也是其中之一。注视黄诗燕的人生年轮,眼前会跃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大情大义,耳边会萦绕“脱贫功成,务必在我”的誓言。“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这幅挽联便是炎陵百姓对这位扶贫书记最深的怀念。

 2011 年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湖南省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上任伊始,黄诗燕便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

 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一番调查后,黄诗燕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2012 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了一棵每年能结果 400 多斤、收入近7000 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黄诗燕抱着“脱贫功成,务必在我”的信念,积极推动黄桃产业。2020年,炎陵县全县黄桃种植面积 8.9 万亩,产业链综合产值 20.6 亿元,3.42 万名桃农人均增收 2976 元。如今,炎陵县累计脱贫 7224 户 24056 人,贫困发生率从 19.5%下降到 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2019 年 11 月 29 日,完成又一次脱贫攻坚部署后,回到宿舍的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时年 56 岁。时光流逝,可“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最美扶贫书记”等对黄诗燕的赞许却一直在民间广为流傳。2020 年 11 月 18 日,黄诗燕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毛相林:敢向绝壁要“天路” 人物速写 锄头,坚韧有力,凿石碎土之物。在毛相林身上,也有这么一股子劲:不畏艰难,敢跟坚石斗硬;扎根群众,把自己深深嵌在泥土里。在脱贫攻坚收官这个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战场,完成硬任务,就需要毛相林这种“硬锄头”。在新的起点上,挑战依然严峻,发展未有穷期,我们呼唤更多的“毛相林”,需要更多的“硬锄头”。

 1997 年,38 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修公路。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难如登天。当时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条“108 道拐”的古道,去县城一来一回至少要 4天。住在“井底”的近 400 名下庄村民,近一半的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毛相林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鼓劲,“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虽然先后有 6 名村民为修路献出了生命,但下庄人没有退缩。2004 年,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下庄村人用了整整 7 年时间,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 8 公里长、两米宽的机耕道。

  虽然出山公路通了,但在当时,大多数下庄村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下。毛相林趁热打铁,

 带领村民种植柑橘。2015 年,下庄村整村脱贫;到 2019 年底,全村累计 64 户 269 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 0.29%,人均年收入达 1.2 万元。毛相林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单下庄人要走出去,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近年来,巫山县发展乡村旅游,下庄村人把 19 栋农房改造成了民宿,开始接待山外来的游客。“再过两三年,旅游搞起来,我们的收入还会翻番。”毛相林信心满满。2020 年 11 月 18 日,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赵昌芳:从贫困大学生变为“扶贫人” 人物速写 在赵昌芳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饮水思源不忘本的赤子之心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贫穷的成长经历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体味更多、理解更多、感受更多。她收获了成长,更将自己的经历化为动力,带动他人齐心协力共同走向富裕之路。她就是扶贫土壤里开出的最美丽的花。

 赵昌芳是重庆市彭水县走马乡金银村的一名基层扶贫干部。1997 年 1 月 10 日,赵昌芳的养父赵寿全—— 一个患有间歇性癫痫的男人把被遗弃在路边的赵昌芳捡回家。从此,赵昌芳与养父赵寿全、二伯赵寿文相依为命。

 2016 年,赵昌芳顺利考上大学,也就是这一年,走马乡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赵昌芳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昌芳靠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顺利完成了学业。她说:“如果没有教育扶贫政策,我的求学路会更加坎坷,甚至有可能辍学。”因此,在大学期间,赵昌芳每逢假期都会到重庆的偏远乡镇做帮扶志愿者。帮扶期间,跋山涉水挨户走访,与贫苦户一起下田、做家务等,对赵昌芳来说都是常事。最让她自豪的是成功协助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申请到国家助学金,及时阻止了该户子女辍学。此外,她还以实际行动去改变贫困户们的“等靠要”思想,让他们的精神面貌脱胎换骨。

 2019 年,赵昌芳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彭水县人社局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给她提供了一个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从事扶贫工作。赵昌芳说:“贫穷的成长经历使我更能够感受到所做工作的意义,那就是时刻不忘尽心尽力帮助别人。” 龙慧:扶贫路上的群众贴心人 人物速写 走进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只有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意识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龙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对症下药”,制定一系列脱贫措施,一步一个脚印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

 2020 年 10 月 17 日,龙慧作为获奖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自

 2018年初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驻第三师五十一团九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连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她带领工作队和连队党支部,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使连队顺利实现了全面脱贫。

  初到九连,龙慧结合九连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的特点,为九连制定了“就业为主、养殖为辅、社保兜底”的脱贫措施,形成了“一户多措”的增收途径。2018 年 3月底,五十一团首家劳务公司在九连正式挂牌。公司成立第一年就输出劳务 422 人次,获得劳务收入 383 万余元,人均收入 9000 多元。与此同时,龙慧发现九连大量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现象。为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每周一的连队升国旗仪式上,龙慧都会安排当地群众中的“脱贫之星”现身说法,以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同时,组织贫困户召开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帮助群众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龙慧的带领下,九连于 2019 年实现了全面脱贫,贫困户人均年收入 1.2 万元以上。如今,龙慧已回到原工作岗位,但当地群众依然经常联系她,跟她拉拉家常、聊聊增收…… 谢睿:铺在扶贫路上的“沙砾” 人物速写 全心全意地投入扶贫工作,谢睿就如同一粒沙砾,铺就在扶贫路上。他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足下的土地和心中的同胞。宝贵的生命虽永远定格,脱贫的信念却就此生根,福泽四方。

 “沙砾”是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纪委书记谢睿的微信昵称。作为该镇多个重点贫困村的扶贫联系人,在 2020 年 9 月的一次走村入户中,谢睿察看民居改造工程时意外坠楼,抢救无效殉职,年仅 39 岁。扶贫 5 年,谢睿的 16 本工作笔记里记满了老乡的需求,也见证着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第一本笔记开始于清坪镇脱贫攻坚任务最为吃紧的 2016 年,刚刚任职纪委书记的谢睿主动请缨,申请联系小河村、鱼塘湾村等 5 个全镇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子。这些村庄都在武陵山深处,分布在不同的山头。每次走访都是风尘仆仆,但谢睿从无抱怨。“产业立起来,才能实现脱贫不返贫!”谢睿的笔记里大写加粗地记着这句话。为了小河村 10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如期脱贫,他和扶贫队员们一起上门入户劝说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化种植白茶,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从购买茶苗到技术培训再到茶叶销售、引进茶厂,每个环节都是谢睿带着大伙儿一起走。4 年时间里,小河村人均年收入翻了两番,达到 6000 元,全

 村已脱贫出列。

 张东堂:患癌 10 年坚守脱贫一线的村支书 人物速写 青葱少年时,他成为一名军人,为国尽忠;脱下军装,他反哺家乡,助力脱贫。张东堂与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役军人的家国情怀。

 人称“七沟八疙瘩”的四龙庙村,地处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全村 10 个村民小组、18 个自然村,1364 口人散居在 27 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张东堂除了是四龙庙村的党支部书记外,还是一名晚期膀胱癌患者。

  2009 年,张东堂高票当选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正当他想带领村民大干一场时,却被查出患有膀胱癌。“查出来以后,我就跟家人交代了后事。但是我也说了,在我死之前,工作不放手,我必须看到大家脱贫。”张东堂回忆道。

 彼时,张东堂通过考察调研,决定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牛心柿、花椒和连翘来脱贫致富。开始村民们都持观望态度,他就自己带头种,在流转的荒山上种下了 5 亩牛心柿、100 亩连翘和 100 亩花椒。很快,村民们纷纷跟进。如今,村里 3000 亩经济作物长势喜人,万亩采摘园瓜果飘香,四龙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张东堂说,这些年来,他把每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因为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让四龙庙的鄉亲们脱贫。张东堂小时候家里穷,8 口人 4 件衣服,谁出门谁穿。后来他有机会去当兵,但是自己犹豫不定,一位乡亲极力劝他去,“他说当兵就有好衣服穿了。我走的时候,乡亲们敲锣打鼓给我送行。那一天我就立下志向,我要回来,带领大家脱贫”。

 黄宗策:贫困山村的“电商突围者” 人物速写 网络工程师与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身份在黄宗策身上结合,便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火花。许多像黄宗策一样的年轻人都在用电商助推中国农村地区全面发展,他们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是当之无愧的脱贫先锋军。

 一直以来,光秃秃的石头山阻断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与外界的联系。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及其石漠化的深度结合区,这个村子一直在石头缝里寻找土地,村民们靠种植生姜、玉米等农作物为生。这里的生姜品质极高,被当地百姓

 称为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但生姜的销路一度让村民们犯愁。

 让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成为全体村民共同的愿望。改变从共青团贵州省委驻安龙县笃山镇同步小康工作队员黄宗策,以第一书记身份进驻坡老村开始。2016 年 5 月,从小在城里长大的黄宗策顶着驻村第一书记的头衔踏上了坡老村的土地。通过不断走访调研,他发现信息闭塞是制约坡老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利用电商平台让坡老村脱贫的想法,很快便在这个网络工程师出身的干部脑海中产生。

 确定好销售方案后,黄宗策以每斤 1.3 元的价格收购村民手中的小黄姜,而在之前,村民只能以每斤 7 角钱的价格卖给贩子。通过电商平台,小黄姜每斤能卖到 4.9 元。除去包装、中间环节的成本后,通过电商赚到的利润又重新纳入精准扶贫资金池,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2019 年,坡老村贫困户成功清零,贫困户人均年总收入从过去的不到 1000元,增加到 11287 元。

 林占熺:拳拳寸草心,浓浓报国情 人物速写 菌草帮助世界上的许多人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林占熺自己却没有用它去赚大钱。对于他来说,用技术帮助老百姓脱贫,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在福建农林大学的国家菌草技术中心,一块大理石上镌刻着“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这也是林占熺心中无声的誓言。拳拳寸草心,浓浓报国情,我们在林占熺身上看到了小草的坚韧,也看到了大树的巍峨。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的手机备忘录上有一个倒计时——今天距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多少天,距建党 100 周年还有多少天。“时间很紧迫,备忘录里定下倒计时,为的是提醒自己加油干。”林占熺说。他心中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希望菌草产业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为 2020 年全国扶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献礼;希望用菌草在黄河沿岸建起千里生态屏障,为 2021 年党的百年华诞献...

篇十: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考作文素材:扶贫(人物事迹+精彩时评+写作指导)

 37 岁“白发书记”,用心用情真扶贫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四川省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在推进扶贫事业的过程中,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年仅 37 岁的他竟一头白发,由此可见扶贫干部的艰辛。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入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用劳动为人民创造幸福,用实干为民族铸就伟业,即使青丝变白发,亦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抢眼白发,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题目即观点,礼赞之情跃然纸上。)

 ①“大家都很辛苦,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突出事情。”近日,甘孜州理塘县一位扶贫干部,手捧青稞饼干和青稞糌粑当“带货主播”的照片在网上热传。亲和的笑容,黝黑的皮肤,尽显基层干部形象。让照片热传的原因,竟是这位扶贫干部头上,那抢眼的一头白发。(开篇叙述甘孜州理塘县一位年轻的扶贫干部照片在网上热传并揭示其热传原因:抢眼的一头白发。)

 ②李白有云“朝如青丝暮成雪”。当血气方刚的我们承担起工作压力和生活重担之后,有惶恐、心焦和失眠,也需要用脚步去丈量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背井离乡的扶贫一线,沉下去从城市到农村的落差,干什么都害怕后劲不足,做什么都畏惧支撑不够,自然会牵动青丝变白发的忧愁。(现实性分析。扶贫干部青丝变白发的原因:害怕后劲不足,畏惧支撑不够。)

 ③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沉下去,到群众的身边去多听、多看、多想,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分析、研判以及多次的思想碰撞中,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都只能从基层的锤炼磨砺中积淀而来。

 ④要在基础牢固中,才能行稳致远。干部的“下”是真抓实干,是苦干、巧干,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示范引领,是志在当好人民群众的“领头雁”,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双手去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必要性分析。对扶贫干部提出要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

 ⑤实干兴邦,自然就需要扶贫干部在为民一线“回头看”“回头帮”,而用汗水去走访对标,在“5+2”“白+黑”加班的苦中,在舆论质疑的辣中,在背井离乡的酸中,只为了换取群众满意的那一点甜,扶贫干部即便青丝变白发,也是用真心实意去灌溉的经验,是干出来的印记,更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照应文题,呼吁礼赞:扶贫干部青丝变白发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

 【时代警语】

 实干兴邦,自然就需要扶贫干部在为民一线“回头看”“回头帮”,而用汗水去走访对标,在“5+2”“白+

  黑”加班的苦中,在舆论质疑的辣中,在背井离乡的酸中,只为了换取群众满意的那一点甜,扶贫干部即便青丝变白发,也是用真心实意去灌溉的经验,是干出来的印记,更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

 【相关时评】

 青平:涵养 80 后白发书记“无我”之境 近日,四川省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一张推介青稞饼干的照片吸引了网友的目光——这位 1983 年出生,年仅 37 岁的驻村干部竟几乎满头白发。网友们对他的一头白发感到吃惊,更对高原扶贫干部的辛苦表示心疼。

 2019 年 5 月,文雪松主动申请到汉戈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村民寻求致富之路。今年初,因受到疫情影响,汉戈村的土特产一度滞销,文雪松急得四处想办法,最后决定“亲自上阵”,面对摄像头当起了“带货主播”。截至今年 5 月 11 日,文雪松进行的 5 场直播,共成功销售产品 3800 盒。

 出名之后的文雪松只希望提高汉戈村旅游知名度,卖好饼干,做好村级旅游,巩固脱贫成效。这位“白发干部”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要从中汲取榜样力量,发扬奉献精神,努力涵养“无我”之境,担当时代使命。

 心中无我,方能成就大我;心中无我,方能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无我”之境是一种胸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将“自我”完全融入国家、社会和人民,摒弃“小我”,成就“大我”。

 要有“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忘我”奉献精神。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处理好“我”和集体的关系、“我”和他人的关系、 “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涵养为人民而“忘我”乃至“无我”、为人民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做到计利国家、无私忘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全心全意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行动中。

 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畏舍我”奋进精神。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绝非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更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作为党员干部,要有“舍我”的无畏精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以“舍我”的无畏精神,迎击风雨,一往无前。

 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愧真我”为民情怀。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终生追求,把权用在人民身上,把情系在人民身上,把利谋在人民身上,将“小我”完全融入“大我”,更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这位“捐书爷爷”的扶贫故事,有暖到你吗?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脱贫工作是事关民生工程,事关祖国千秋大业和群众奔小康的重大使命。2014 年 8 月 29 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会议,指出并同意自 2014 年起,将每年的 10 月 17 日设立为“扶贫日”,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贫困工作、宣传凡

  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从思想意志上先扶贫,引导村民转变脱贫观念。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正是秉承“解决近忧需扶贫,解除远虑还需扶智与扶志”的宗旨,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为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捐书爷爷”,是一本“知识扶贫”的生动书籍 (题目即论点,使用比喻修辞,表达对“捐书爷爷”的高度赞美之情。)

 ①10 月 17 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被称为“捐书爷爷”的宁波市镇海扶贫明星陈伟高讲述了他半生的扶贫故事。自 1988 年以来,陈伟高将满腔热忱奉献给了扶贫工作。2008 年退休后,他也从未停下扶贫的脚步,他开启了长达 12 年的“书知天下”公益捐书活动。截至 2019 年年底,共捐书 41500 册,受益人超过 4万人。(10 月 18 日《宁波晚报》)(开篇点题。借用《宁波晚报》道出“捐书爷爷”陈伟高 12 年的“知识扶贫”事迹,真实感人。)

 ②从茅草棚到砖瓦房、从下山背水到山上直接取水、从衣不蔽体到服饰亮丽……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照片被整理成一幅幅图文故事,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捐书爷爷”陈伟高欣慰不已。“捐书爷爷”是当之无愧的。他用长达 12 年的时间,节衣缩食地购买书籍,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学生则带进了贫困地区的家庭。这些书籍里,有励志的故事,也有致富的知识。(节衣缩食,坚持捐书,指出意义:帮助学生,帮助家庭,因为书里有故事,也有知识。)

 ③有人觉得,扶贫应该是“实打实的金钱投资”。“捐书扶贫”不如“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实在。“捐书爷爷”倒不如把购买书籍的钱款,直接投入到对扶贫的资金投入上。而实际上,“捐书爷爷”才是一本丰富而生动的“扶贫故事”“扶贫书籍”。(面对质疑,引发思考,即要采用何种方式扶贫,进一步肯定“捐书扶贫”的意义,点明主题。)

 ④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是扶贫,而“书籍扶贫”也是一种扶贫。相较于“资金扶贫”和“项目扶贫”而言,“知识扶贫”有“知识扶贫”的好处。比如,这些书籍可以改变孩子的认知,而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当孩子掌握了知识之后,长大后就能成为创作幸福的力量。而孩子将书籍带回家,将知识带回家也能改变家庭的认知,从而有利于贫困家庭的脱贫。(现实性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扶贫”可以改变孩子,改变家庭的命运,再次肯定“捐书扶贫”的现实意义。)

 ⑤扶贫需要扶志。这就是一个人的“志气”。一些人之所以不能脱贫,不是只因为没有脱贫资金,没有脱贫项目,而是没有脱贫志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勇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努力,就是因为少了脱贫的志气,“捐书爷爷”提供的书籍里,有很多励志故事,这些故事能催生前行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一:励志故事可以扶“志”,能催生前行力量。)

 ⑥扶贫需要扶智。这里说的就是创造价值的“智慧”。正所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

  理,“鱼”确实是美味的,但吃完了也就没有了,而“渔”是一种技能,掌握了这个技能就能有源源不断的“鱼”。“捐书爷爷”捐出的是“智慧”,如此扶贫才有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二:书中智慧可以扶“智”,提供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

 ⑦12 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卒章显志。“扶贫书籍”改变贫困命运,书香天下必将书写精彩的“扶贫故事”。)

 【时代警语】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扶贫需要扶志。扶贫需要扶智。12 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

 小路变坦途,扶贫先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修建成渝铁路、川藏公路到如今公路村村通、高铁四通八达,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奇迹。公路通,百业兴。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各地要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道小路连着幸福生活 (题目即论点,表达美好与希望。)

 ①贵州的路,可谓千姿百态:晴隆抗战公路,4 公里内连拐 24 道弯;汕昆高速贵州段,凌空跨越马岭河大峡谷;赤水河旅游公路,山地自行车赛道与机动车道并肩……从贵阳到遵义再到毕节,笔者看到了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在当地人眼中,这些路也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开篇点题。以千姿百态的贵州路引出小康生活的幸福路和脱贫攻坚的希望路的话题。)

 ②车行贵遵高速,山间雨势渐收,雾中峰峦隐约,村居零星散布,约 140 公里的路程在不知不觉间驶完。大客车司机孙大慰是家在遵义的贵阳人,从 23 岁开始开客运车,至今已有 26 年。据他介绍,“老路盘山,不堵车也要两三个小时。跑高速,逢山钻洞、遇水过桥,就一个半小时”。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来说,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度,很多人都有着幸福感与日俱增的切身感受。(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意义一: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速度,使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③阻则穷,通则富,一条路足以穿越贫穷通向富裕。赤水市黎明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种的漫山遍野的竹子无法运出大山,曾是全市最贫穷的山村之一。“以前一条泥石路,守着金山饿肚皮”。村支

  书王廷科带着乡亲拉项目、筹资金、定路线,10 多年修成 26 条村组路。如今,楠竹做家具、杂竹造纸张,踏着脚下的路,摸着鼓鼓的腰包,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黎明村山幽谷深、竹海郁郁、飞瀑流泻、云雾悠悠,生态资源丰富,依托赤水大瀑布,生态旅游也开了张。(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意义二:穿越贫穷通向富裕。)

 ④修路难,敢于攻坚就不难。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和决心,让“青山连绵、山外有山”的生态美景,成为脱贫致富的聚宝盆,成为美好生活的奠基石。贵州虽然山地丘陵占比 92.5%,但截至 2019 年底,省内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 7000 公里,并且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基础上建成近 8 万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各式桥梁总数超过 1.7 万座。曾经交通闭塞,一座大山、一条大河足以隔断致富可能;如今路桥相连,能送各类产品出山,能引英才归巢,也能助产业发展、谋绿色赶超。可以说,贵州善于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脱贫致富措施一:敢于攻坚,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

 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彩贵州虽然山水秀美,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欲求金山银山,必须守好绿水青山。贵州发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生态保护得好不好,能不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修路而言,本身就是在为绿色发展做示范。遵义一位老交通人感慨说,修好一条路不容易,测定路线翻山越岭,工程实施如履薄冰,要修成通产路、便民路,还得框定环评、水保、占补,平衡好每一条生态红线,修成环保路、绿色路。的确,修路与致富一体,发展与生态融合,用生态公路扮靓生态风景,脱贫致富就能行稳致远。(脱贫致富措施二:守住绿水青山。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刻、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响鼓重锤,甩开膀子干、挥洒汗水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总结全文,勉励号召。)

 【时代警语】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

推荐访问:脱贫攻坚人物报道 脱贫 攻坚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