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功勋谈体会4篇

时间:2022-08-16 17: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学功勋谈体会4篇学功勋谈体会 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事迹心得5篇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1 网友力挺袁隆平是份沉重寄托“有人向我反映,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功勋谈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学功勋谈体会4篇

篇一:学功勋谈体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事迹心得5 篇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1

 网友力挺袁隆平是份沉重寄托 “有人向我反映,国家粮库存在虚报现象,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敢于直言,“建议国家好好查一查!”[zy1]

  袁隆平院士的这项建议没有转弯抹角,剑锋所指是一些地方的粮食部门弄虚作假,而且直接说出“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他还对为何产生这种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粮食补贴怪现象进行破析,提醒只有通过“微服私访”、“不定期随机抽查”,才能查出真实情况。这真是一针见血,令人心灵震撼!

  一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享誉海内外的“杂交稻之父”,有如此对忧国忧民情怀,对弄虚作假深恶痛绝,着实令人钦佩和感慨。难怪建议一经在媒体上传出,网友们立即纷纷“灌水”,仅新浪网在几个小时内就有数千网友跟贴,力挺袁隆平的建议。比如,“20 多年第一回贴献给这位可爱的老人”;“老人家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话!这样才是真正的代表!”;“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危险呀!”、“天下粮仓中有个刘统勋,当代有个袁隆平,国之幸啊”;袁隆平,“你是真正的科学家,人民代表。希望您的建议能得到国家的重视。”

  数千网友发贴跟贴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这在信息高速公路高度发达和言路通畅无阻的今天,实属不可多见,也很是发人深思。作为一

 个时间胜过金钱的大科学家,揭露粮食部门弄虚作假,本不是他的事,就是发现了问题,也不应由他之口说出。然袁院士揭假犹如他搞杂交稻研究攻关一样,也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虚假,他不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不怕冒犯既得利益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假果能有多一些袁隆平这样的人,弄虚作假岂不会减少许多?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民请命,为国分忧,是其神圣职责和使命,为国分忧、为民请命需要从关乎民生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未必都只与自己的职业直接有关。反之,明哲保身,回避矛盾,只言好事,不做“恶人”,这则是人民群众所不愿看到的。袁隆平委员履职忘我无私,用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和良知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用一名政协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勇于参政议政,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正因为如此,他的建议才会在一切有责任和良知的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网友们力挺他,既是对正义的声援,也包含着自己的一份沉重寄托!

 【版权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作者同意四川在线天府评论频道无偿使用本稿件,除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和经本中心授权的合作媒体之外,其它任何面向公众的媒体均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上述作品。传统媒体如登载本频道文章,请予本频道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未经许可擅自使用稿件,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2

 像袁隆平学习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谓是大功至伟。

  然而,他对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却感到“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他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我想,仅从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们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谦逊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让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头。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些人喜欢张扬、高调。比如,表现在学习上,喜欢吹嘘自己的博学与能耐,看过几本薄书,就自诩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写过几则公开发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诗人、作家。表现在工作上,喜欢凡事必称大,有的事还没有做,就开始说大话,刚刚干出一点成绩,便“拉长、吹大、垫高”,热衷于在媒体上“精心包装,隆重推出”。这种喜欢张扬的人,虽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许能慷一时之慨,开一时之怀,求一时之名,取得一时之利,但这种人往往行之不远,登之不高。而谦逊的人则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做人行事,这才是成就大业的基点,是走向成功的长梯。

  也许有人担心,谦逊的人,久而久之,会被人遗忘,终究会吃亏。

 其实不然。这些人、这些事或许一时难以广为人知,但当他们以踏踏实实的工作创造了业绩,以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出了贡献,名声自在众人心中。这正像袁隆平所说的,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扬科学精神。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个是基本前提。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有了感情,才会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献一份爱心,这样你才会有欣慰感。

  特别是谈到物质享受时,袁隆平认为,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卫生为贵,穿方面只要朴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弯路,少留遗憾,身心才会健康,心情才会愉快,事业才会做得长远。

  由此可见,今天,我们正在全力建设和谐社会,最应大力弘扬的就是袁隆平这种谦逊美德,常怀一颗平常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要看得淡一些,超脱一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越是成绩突出,越是贡献巨大,越是形势大好,越要保持忧患意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谋事尽责,多做贡献。如此,我们的工作才会大有起色,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3

 也说“袁隆平站中间,省委书记站两旁”

  客观的说,张春贤到湖南省担任省委书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在湖南人民心中的口碑还是较好的。张春贤之所以能够赢得较好的口碑,我认为是张春贤能够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因而能够相信人民和尊重人民。

  比如,在 2006 年 8 月发起了“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的全民献计献策活动。又比如,当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还没有认识到网络的力量的时候,张春贤又要求湖南省全省的官员要重视网络的力量,在网上了解民意,并在 2007 年春节开创省部级官员在网上向网民拜年的先例。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事:2007 年 9 月 11 日上午,在一次座谈会后,又和省长周强邀袁隆平一起合影留念。身为省委书记的张春贤书记和身为省长的周强请袁隆平站在镜头的中间,他与周强分站两边。

  在一个官本位还非常盛行的今天,尽管袁隆平不是一般的臣民,论对中国人民或者说全人类的贡献,袁隆平可以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媲美;即使若干年后,袁隆平的名字还能够记在人民心里;论年龄袁隆平比张春贤和周强要长;论官职袁隆平也是副省级,但他终究还是张春贤和周强的臣民。作为一个省的两名最高长官,能够放下父母官的架子,对一个受自己管辖的臣民有着如此恭敬的态度确实难能可贵,倘若没有虚怀若谷的气概、没有尊老敬贤的品格是绝不会出现“袁隆平站中间,省委书记站两旁”

 的情形的。所以,有人写文章给予了热情的赞美。我觉得也应该赞美。

  但,还有一个人也应该赞美。这个人就是袁隆平。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漫长,许多事情到了现在都还残存着封建社会的烙印。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的官员几乎都像鲁迅说的在主子面前是奴才,在奴才面前是主子。因而官员在他所管辖的人面前几乎尽是不可一世,而在他的上司面前又几乎尽是奴颜婢膝。“袁隆平站中间,省委书记站两旁”的可贵,不仅仅在于做官的没有摆当官的谱,而做臣民的袁隆平,也没有像有的臣民那样一旦官员能够对自己屈尊下就,就马上诚惶诚恐。袁隆平的不亢不卑、不骄不躁也使人怦然心动。

  张春贤和周强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官员的大气,袁隆平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风度。“袁隆平站中间,省委书记站两旁”是一幅和谐的图画,但愿这幅图画不仅仅只发生在张春贤、周强和袁隆平之间,而应该在所有的官员和他的臣民之间,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4

 由袁隆平院士“财富观”想到的……

  据 10 月 7 日《长江日报》报道:一份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 1000 亿元。昨日,袁隆平重回武汉四中母校参加 110 周年校庆时说:“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袁隆平的“财富观”,展示了一位老院士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坦诚胸怀。这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让我们产生不少联想。

  袁隆平对其身价的评估报告,作出不屑一顾的鄙视,是对那些将什么东西都贴上市场的标签、都挂上金钱的价码、都打上交易的烙印、一切“向钱看”的人,最实际的回应!是对那些用金钱衡量一切、用金钱交换一切、得了金钱“幻想症”的人,最有力的回击!其君不知,科学是探秘求真的实践,所求的“真”是无穷的。作为这一活动实践者的科学家,所追所求也是无止境的,其中饱含着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了无限的创造力量,是无价可言的。把科学家的价值与金钱划上等号的做法,实在低级、庸俗、荒唐之举。

  其实,袁隆平的“财富观”不仅仅表现在平淡自我身价和所持金钱上,更体现在他对科学的辛勤探索,孜孜追求,力求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上。他在 2000 年和 2004 年,分别实现超级杂交稻亩产 700公斤和 800 公斤目标的基础上,又确定了新的自我追求目标:争取在自己 90 岁时使超级稻亩产达到 1000 公斤。并把这作为“我的任务”和“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如此思想境界,如此“求是”情怀,既是科技工作者的榜样,也是社会的典范,时代的楷模。

  然而,我们有些年轻的科学技术人员,却与这位老院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示出巨大的反差。有的自然、社会科学工作者,将小有的成果作为资本,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又是讲学,又是出书,甚至抄袭赚钱;有的文体工作者,才小有名气,就陶醉在“光环”圈下沾沾自喜,走穴、带徒、拍广告、捞外快……诸如此类,把心思用在

 挣钱上,怎么可能再突破所搞的研究、所做的学文、所从事的演艺和竞技项目。在仍把主要精力放任做研究上,“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的八旬老人面前,这些年轻人是不是觉得惭愧!是不是感到羞耻!

  此外,袁隆平对花钱的“四不”观点,对那些腰缠万贯,为富不仁者,也应当有所教益。袁隆平工资不算很高,收入也没有你们多,但他仅参加母校校庆,就捐赠 10 万元奖励优秀学子。而你们娱乐享受花钱如流水,自家庭院就差贴满黄金,可对慈善事业、对爱心工程,却如“铁公鸡”,一毛不拔。你们可不可以学学袁隆平老院士的“财富观”,也做到“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呢?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 5

 袁隆平“高产水稻”引发社会恐慌

  我不怀疑,“袁隆平水稻”在让中国人吃饱的年代所发出的威力。更怀疑,在人们对食品安全普遍担忧的今天,袁隆平只重视产量,不重视质量“科研成果”的真伪。我想重申一个观点,“袁隆平是人,不是神”。

 近日,南方日报一篇“亩产 900 公斤的超级稻是否含转基因?”文章再次让我惊醒,袁隆平不傻,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只重视产量,不重视质量”时代得弄潮儿,对他言行的盖棺定论,仅此而已。

 袁隆平在媒体上公开表示:我们的超级稻绝对不含转基因。目前

 转基因有抗虫抗病的,来自细菌,叫做“毒蛋白基因”,人吃了会怎么样?又不能由人试吃,只能用小白鼠来做实验,但人是人,小白鼠是小白鼠。大家对“抗病抗虫的转基因农作物能不能吃”存有疑问,完全可以理解,国家也很慎重。单从过去的实验来看,是没有问题的。我愿意为科学献身,吃吃那个转基因大米,证明没有问题。我也号召年轻人试吃,证明对下一代也没有影响;有的人说有机食品不施化肥,不施化肥产量是上不去的。应该是有机跟化肥结合起来,化肥是 19世纪一大突破,光靠农家肥产量是上不去的,真正的有机产品产量都上不去。化肥并不污染环境,并不有害健康。它只有营养氮、磷、钾,跟人需要的淀粉、脂肪、蛋白质这三要素是吻合的。

 我反对大面积推广袁隆平所谓“高晨水稻”,并在“水稻转基因食品‘袁隆平水稻’来势凶悍”一文中做过说明:媒体先入为主的盲目报道杂交水稻,有失偏颇。我理解的杂交水稻是,“猪狗”、“人马”、“人猪”结合的产物,他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样受到广泛质疑。试想,当一大类物种相互“苟合”产生的下一代,下几代是一个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我们就去崇拜所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何道理呢?

 至于,袁隆平的化肥对人体无害一说,与“道可道,非常道”诡辩理论如出一辙,很不诚信。很难想象,一个科学家竟能说出这样无知无识的语言。他这么一忽悠,谁还敢去相信他理论呢?

 有网友指出,“高产水稻超出了一般水稻对地力的要求,这意味着农民必须使用人造肥料。这造成了农民两面受压的局面。由于产量的提高,农民竞争卖粮的压力加大。这种竞争卖粮压力对粮食出售价

 格造成向下的压力。同时因为对人造肥料的用量加大,这种需求上涨对化肥等价格产生向上的价格压力。两边压力的结果是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被制约。”我想...

篇二:学功勋谈体会

录  学习“八一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体会心得  “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 “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 “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 2022 贯彻学习“八一勋章”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研讨材料  建军 95 周年“八一勋章”3 名提名人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 建军 95 周年“八一勋章”3 名提名人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 建军 95 周年“八一勋章”3 名提名人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八一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体会心得 7 月 27 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5 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在京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向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颁授荣誉奖旗。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展现全新姿态,做党和人民事业的继承者,汲取“八一勋章”背后的“奋斗密码”,接好青春的接力棒,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新时代党员的最好成绩,奋力谱写时代的青春赞歌。

 读懂“排雷英雄”背后忠诚使命、 英勇无畏的“忠诚”密码,把牢思想“定星盘”。杜富国在主动请缨参加中越边境扫雷任务中,刻苦训练掌握 10 余种排雷方法,3 年多累计进出雷场 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 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 20余起。在

 云南省雷场排雷作业时,面对一枚局部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他对同组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习近平在签署命令中指出,要向他们学习,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到“学以成信“,用忠诚信仰照亮前进之路,在服务为民的“考场”中坚定理想信念,让目标更清晰、方向更坚定。

 读懂“防护工程专家”背后科技强军、为国铸盾的“实干”密码,锤炼航行“铁布衫”。上世纪 60 年代,钱七虎以优异成绩从国外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怀揣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回国投身现代防护工程建设事业。50多年来,他勇攀科技高峰,建立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单体工程到工程体系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等学术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我国防护工程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在签署命令中指出,像他们那样,一心一意抓备战谋打赢,砥砺战斗作风、苦练实战能力、锻造胜战本领,关键时刻敢于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党员干部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对工作要尽心竭力,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用担当的勇气和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读懂“英雄航天员”背后矢志报国、三巡太空的“担当”密码,争当时代“排头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聂海胜于 1998 年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刻苦训练,圆满完成基础理论、专业技术、任务模拟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各项考核。先后三次遨游太空,实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成为首位在轨 100天的中国航天员。他一心只为飞天,始终用遨游太空的壮丽航迹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习近平在签署命令中指出,像他们那样,始终对事业极端负责、极端认真,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锐意开拓创新,奋力攀登高峰,争做新时代的强军先锋。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有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把工作做新、做优、做精,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以青春之我担当在基层广阔的舞台上增强本领、施展抱负。

 “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是矢志报国、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他曾言:“我飞行的心,一直都还年轻。只要有梦想、有追求,年龄不是问题”。朴实的话语闪烁着理想之光,精神力量如满天星辰,照耀我们前行之路,他用身体力行展现出拼搏奋斗、不惧苦难的精神品格,值得所有共产党人学习。

 勇敢探索、追逐梦想,他是“很辛苦,能坚持”的英勇斗士。

 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时,聂海胜年龄偏大,离开校园多年后重返教室,拾起书本,用五年勤奋学习完成了八大类上百门课程;为了适应太空的环境,需要进行各种身体素质训练,穿 120 公斤重的宇航服下水,在离心机里承受 8G 的离心力,头朝下躺在倾斜的床上度过数日……每一项训练都挑战着人体的极限;而要成为一名合格宇航员,还必须熟练掌握所有飞行程序及操作规程,对成千上万个数据了如指掌,经常在模拟舱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聂海胜艰难又坚定地走完了这条蜕变之路。回应朋友的关切时,聂海胜说:“很辛苦,能坚持”。这份坚持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宝贵品格,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打牢信仰基础、坚定理想信念,不向困难屈服,不被问题阻挠,绝不轻言放弃,在拼搏中成就壮美人生。

 不忘初心,热爱祖国,他是“随时接受挑选,为祖国出征太空”的航天英雄。2005年 10月聂海胜首战太空,与同乘组航天员密切配合,顺利完成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当初为了投入选拔训练,他废寝忘食,日夜兼程,不仅周末、节假日不放过,在备战关键阶段时,他仅用了 3天探望脑溢血昏迷的母亲后就急忙返回训练。面对外界的表扬,聂海胜说“作为一名航天员,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只要祖国需要、任务需要,我们随时接受挑选,为祖国出征太空 2013 年 6 月、2021 年 6 月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带队执行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并顺利完成,

 实现多个首次突破。三度飞天归来,初心始终如一,聂海胜用行动诠释了为国奉献的大爱情怀,这种力量也成就了他卓越的航天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把“爱家爱国”作为做人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他是“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标杆楷模。聂海胜是我国首位在轨 100天的中国航天员,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最资深的见证者之一,回顾他作为航天员的 24 载辉煌历程,不仅能看到他所拥有的荣立二等功 2次、三等功 2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荣获“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等光辉时刻,更能体会到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航天事业的坚定信念。聂海胜自幼家境贫寒,全家靠种几亩田维持生计,但他学习刻苦,成绩一向优异,他一直想考入军校,也通过努力成功上了航校,成为了一名飞行员。聂海胜说,是部队让他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从此他便将飞行当作使命,把报效祖国当做毕生的信仰。他将所有荣誉深藏,始终坚持奋斗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成为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用忠诚和奋进擦亮共产党员的鲜红底色。

 “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军委在京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向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颁授荣誉奖旗。

 “八一勋章”是军队至高的荣誉,其获得者的精神力量如满天星辰,可照耀我们前行无碍。“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广大党员干部要“踮起脚尖”,奋力摘取“八一勋章”星辰,以躬身向学之姿,汲取“八一勋章”三位英雄榜样力量,将之不断转化为前进的磅礴伟力,在追梦的脚步上留下浓重墨彩的一笔。

 以为民之心找准“发力方向”,摘取“奉献勋章”星辰。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杜富国将奉献注入灵魂,甘当时代“燃灯者”,愿做群众“孺子牛”,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雷场上”,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用生命诠释军人不怕牺牲的责任与担当;在“雷场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昂扬向上的状态,奔赴军地单位宣讲,激励更多新时代追梦人奋勇前行。杜富国身上汩汩涌动着中国共产党百年麋续的为民热血,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崇尚英雄,视“八一勋章”英雄为榜样、标杆,追寻矢志为民的脚步;学习英雄,胸怀“赤子之心”,厚植人民情怀,与群众交友、与群众交心,为群众解忧;争当英雄,努力在工作中克碰壁之难、攻破

 壁之坚,克思路之难、攻出路之坚,克创业之难、攻守业之坚,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用担苦担责的公仆心牵挂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善干能干的硬肩膀解决群众的疑难杂症,用苦干实干的泥腿子走出群众的“满意清单”。

 以担当之勇汇聚“给力动能一摘取“奋斗勋章”星辰。情系航天梦、奋进新征程。我国首批航天员聂海胜,从神六、神十到神十三,三巡太空,用热血、汗水、青春托举了我国“飞天梦”,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榜样,是推进新时代强军伟业的标杆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英雄,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勇担使命、奋勇争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铸就“钢铁脊梁”,在工作中不能“和稀泥”“摞挑子”“打太极”,要主动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使命,在越挫越勇中增长才干,在爬坡过坎中更加砥砺坚韧,用最纯粹的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小我”之力成就“大我”之功。

 以报国之志立稳“用力姿态”,摘取“忠心勋章”星辰。耄耋之年自有狂,固北疆,战南洋。磨剑数载,建万里国防。20世纪 60 年代,钱七虎院士怀揣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现代防护工程建设事业,为我国铸就了“地下钢铁长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忠报国”,是我

 一生追求的目标。“广大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葆有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把忠诚化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将爱党报国形成“条件反射”,不断强化国家安全意识,以绝对忠诚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绝不轻易泄露自己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及个人隐私,切实以实际行动维护好国家安全;要在实干中砥砺报国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如磐的政治定力,把稳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提升党性修养,经常照镜自省、检视自我,坚决抵制享受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军委在京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青年干部要解锁“八一勋章”背后的“制胜密码”,做到许党报国、为民服务、攻坚克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成绩,在青春手册上抒写出无悔的壮丽篇章。

 解锁“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忠诚”密码,绘就许党报国的不悔蓝图。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上世纪 60年代,钱七虎从国外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怀揣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投身现代防护工程建设事业,六十年如一日战斗在祖国的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以永不熄灭的忠诚爱

 国的信仰之火为中国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在奔赴新时代的征途上,青年干部要不断夯实“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保持坚实如磐的政治定力,时刻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红心向党、与党同行”的铮铮誓言,绘就许党报国的不悔蓝图。

 解锁“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担当”密码,擦亮为民服务的青春底色。使命担当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90 后”英勇无畏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和战友艾岩面临加重手榴弹的危险时,杜富国以组长的身份,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毅然挡住了飞向战友的弹片,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危险留给了自己,短短数语,是他用生命阐释了新时代军人的时代担当。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应以英雄楷模为榜样,以不畏困难的勇气、迎难而上的豪气、化难为易的锐气,树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到“国之所需,吾之所向”“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俯身躬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擦亮为民服务的青春底色。

 解锁“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奋斗”密码,唱响攻坚克难的时代强音。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不竭的力量源泉。从神六、神十到神十二,聂海胜矢志报国、三巡太空,成为首位在轨 100天的中国航天员,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面对艰巨繁重的空间站运营阶段各项任务,他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以

 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庄严承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青年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在艰难险阻面前,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攻城拔寨的奋斗足迹,唱响攻坚克难的时代强音。

 2022 贯彻学习“八一勋章”人物精神心得体会研讨材料 一致敬“八一勋章”闪亮“星”“光” 近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忠诚使命、英勇无畏的排雷英雄杜富国,科技强军、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矢志报国、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等同志颁授“八一勋章”...

篇三:学功勋谈体会

电视剧《功勋》

 感悟心得体会 (四篇)

 篇一

 李延年、 于敏、 黄旭华、 张富清、 申纪兰、 孙家栋、 屠呦呦、 袁隆平, 首批“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的人生故事将登上荧屏——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创作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 9 月 26 日开播, 再现功勋人物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的奋斗历程。

 《功勋》 是广电总局庆祝中国 xxxx 成立 100 周年“理想照耀中国” 展播剧目。该剧取材于首批 8 位“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的真实故事, 以“国家叙事、 时代表达” 的艺术手法, 用单元剧的形式, 串联起他们的人生华彩篇章, 礼赞英雄、 致敬楷模。

 其中, 《于敏》 讲述他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故事;《申纪兰》 着重展现她倡导推动“男女同工同酬” 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孙家栋》 以无数次试验为切入点, 展现他所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精神;《李延年》 聚焦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张富清》 讲述他扎根基层, 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的故事;《袁隆平》 讲述他为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而不懈奋斗的历程;《黄旭华》再现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辛之路;《屠呦呦》 展示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过程。

 该剧总导演郑晓龙表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尊崇英雄模范的时代风尚, 以赤诚的创作, 讲好功勋人物的故事。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希望以功勋人物的崇高品格引领观众, 激荡起和平年代的英雄情怀。

 ”

  篇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 , 于 9 月 26 日晚登陆北京卫视晚间黄金档。

 该剧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 李小明任总编辑, 曹平、 敦勇任总制片人, 以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的故事为原型进行改编, 串联起 8 位不同领域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

 剧集以单元剧的形式拍摄, 共组织 8 个摄制组近 2500 人奔赴祖国各地、 全程实景拍摄。

 其中, 《能文能武李延年》 由王雷领衔主演;《无名英雄于敏》 由雷佳音、 倪妮等主演;《黄旭华的深潜》 由黄晓明、 陈好等主演;《张富清的平凡人生》 由郭涛、 孙茜、 丁勇岱等主演;《申纪兰的提案》 由蒋欣、 孟阿赛、 倪萍、 张洪杰等主演;《孙家栋的天路》 由佟大为、 孙俪、 刘奕君、 王

 自健等主演;《屠呦呦的礼物》 由周迅、 张颂文、 宋佳伦、 郭晓峰等主演;《袁隆平的梦》 由黄志忠、 董洁、 任重等主演。

 该剧戏骨齐聚, 阵容强大, 共同表达对“忠诚、 执着、 朴实” 精神品格的礼赞,让这份国家集体记忆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继续传承。

 剧集总导演郑晓龙表示:“我们不追求把每个功勋人物写成长篇传记, 而是截取他们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做到主题突出、 结构精致、 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紧凑,既追求分组故事风格各异,又要实现整体的统一融合, 让广大观众看得懂、 看得进、 喜欢看。

 ”

 篇三

 在刚刚曝光的定档预告片中,伴随着张富清(郭涛饰)那些年,我就是跟着那些党员, 我看着他们, 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沧桑有力的画外音, 八位主演饰演的功勋人物依次现身, 他们是在不同行业领域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

 画面在稻田、 山间、 医院、 战场、 实验室等不同场景切换, 一段段往昔的峥嵘岁月就是对功勋人物忠诚、 执着、 朴实品格的生动记录和诠释。

 点了头, 那就得一辈子默默无闻, 放弃以前那所有所有的荣誉。

 在奋斗的路上, 他们或许放弃了荣誉、 战功、

 甚至身份, 但他们从未放弃信念,他们用一颗颗执着的心,无悔着自己的忠诚。一心扎根田野的袁隆平(黄志忠饰)发出我还是会选择把秧苗插到田里去, 不管明天迎接我的是什么命运的。

 不修好这条路啊, 我是不会走的。

 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响应国家号召, 主动到贫困地区工作, 奉献一生, 深藏功与名。

 就是一心想让姐妹们挺起腰杆, 活出个人样来。

 率先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申纪兰(蒋欣饰)用她朴素的愿望铸成了中国妇女解放的里程碑。

 这么大的事, 需要好几年的试验时间, 几个亿的代价, 如果错了呢?孙家栋(佟大为饰)、 黄旭华(黄晓明饰)、 于敏(雷佳音饰)等科研工作者用严谨和执着推动祖国的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

 执着于抗疟研究的屠呦呦(周迅饰)从来没有被挫折打垮过, 多年来在医学领域深耕不辍。

 李延年(王雷饰)们用他们在战场上的流血和牺牲换取了如今的安定和岁月静好。

 预告片结尾, 李延年发出的呐喊铿锵有力、 振奋人心:

 祖国会记得我们, 亲人会感激我们, 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 是我们让敌人知道, 我们的国家, 无比强大, 不容欺辱!因为他们, 中国人不再饿肚子;因为他们, 中国人有了上天下海的能力;因为他们, 中国人过上了和平幸福健康的生活。

 是他们的永不言弃才换来这无数个感动瞬间, 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的伟大功绩!正如习近平

 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指出: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

 篇四

 致敬国家功臣, 礼赞功勋人物。

 近日, 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真实经历的电视剧《功勋》 热播, 获得广泛好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 读懂八位功勋人物的“初心密码” , 就能找到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矢志报国,

 永葆忠诚本色。

 抗美援朝战场上, 李延年率领七连战士不畏强敌、 舍生忘死, 坚信“祖国会记得我们, 亲人会感激我们” 。

 国家利益面前, 黄旭华选择 “深潜” , 无怨无悔、 默默工作, 成就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跨越。

 重重困难之下, 孙家栋带领中国航天人从一张白纸做起, 孜孜以求、 步履不停, 成功将“东方红一号” 送入太空。

 有国才有家, 国强则民安。

 党员干部要以先辈为镜, 树牢以身许党许国、 报党报国的信念, 胸怀忧国忧民、 爱国爱民的忠诚,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 旗帜鲜明讲政治、 一切行动听指挥, 挑起强国有我的时代担当, 立起共产党人应有的样子。

 为民服务,

 擦 亮实干底色。

 申纪兰一辈子扎根农村, 为农民寻找致富之路, 最早倡导“男女平等、 同工同酬” , 后来得以写入宪法。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几十年不懈探索奋斗, “禾下乘凉梦” 终成现实。

 屠呦呦为了 研发抗疟新药经历无数失败, 甚至以身试药, 团队研制出的青蒿素挽救了 数百万人的生命。

 最是实干动人心。

 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精神, 厚植以百姓 之心为心的为民情怀, 坚守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 多出能够叫得响、 立得住的实招硬招, 多办群众看得见、 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过硬业绩。

 严于律己,

 涵养清廉成色。

 氢弹元勋于敏甘当无名英雄, 身负辉煌成就却始终淡泊名利、 节俭朴素, 一心一意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老兵张富清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 退伍后来到基层工作, 总是身先士卒、 吃苦在前, 从不向组织伸手提条件、 要待遇,甘愿默默无闻。

 自律严在私底下。

 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 常怀律己之心, 弘扬正气、 坚守正道, 以德修身、 以身作则, 面对胜利荣誉不骄不躁, 面对失意挫折不慌不忙, 面对压力斗争不屈不挠。要经常反躬自省, 处理好公与私、 义与利、 得与失、 苦与乐的关系, 守得住清贫、 抵得住诱惑、 坐得住冷板凳, 把好用权“方向盘” 、 系好廉洁“安全带” 、

 走好从政每一步。

篇四:学功勋谈体会

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明确表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个人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心得体会优秀 5 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有关个人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心得体会优秀

 5 篇【一】

 2019 年 12 月有一种名叫新冠状病毒的肺炎在中国逐渐蔓延,其中武汉最为严重。84 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那急促又铿锵的步伐,那匆忙又坚定的背影,那疲惫又刚毅的眼神,给患者和百姓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被感染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这时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无疑是一个极大地考验和威胁,但钟南山爷爷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 魄,担当起保卫国家的重任,他身上的白袍就是他的战衣,他的智慧就是他的宝剑,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

 在近日的采访中,他的眼神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是能够过关的。他的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自从疫情肆虐,我们每天宅在家里,不是不想出门,更不是不想上学,只因宅在家中也是为国家做贡献,虽然我们不能像钟南山爷爷那样成为最美逆行者,悬壶济世,但却可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里,这位老人像一座灯塔,照耀着千万人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

 有关个人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心得体会优秀

 5 篇【二】

 2015 年,屠呦呦在北京家中

 2015 年,屠呦呦获颁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在宇宙中遨游的第 31230 号小行星命名为屠呦呦星;2017 年,屠呦呦荣获 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她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屠呦呦的事迹还被写入教科书,成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而所有的荣誉都没有改变屠呦呦的初心和追求。

 “感谢党和国家给我这么大的荣誉”是最近几年来屠呦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获诺贝尔奖至今 4 年了,她依然没有习惯成为一位“明星”科学家,依然是那个追求宁静、心无旁骛做事业的屠呦呦。

 屠呦呦内向文静的性格似乎与生俱来。老辈的家乡人印象中,从小,她就是个清秀、话不多的姑娘。最该青春活泼的中学时代,屠呦呦也是“小透明” 一枚。“她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朴素,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属于默默无闻型的。”中学同学陈效中回忆。

 但这种性格却很适合做科研。看到她自然学科成绩突出,屠呦呦的中学班主任徐季子颇具慧眼,曾给这名当时并不起眼的女学生写下鼓励的评语:“不要只贪念生活的宁静,应该有面对暴风雨的勇气。”

 屠呦呦在工作中

 多年后,屠呦呦凭借着这颗宁静、坚韧的心埋首科研,克服了暴风雨般的重重挫折和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聚光灯来,她努力隐身暗处,质 朴、踏实做事。

 她的住处没变、没装修,客厅还摆着那套沙发,唯一算是上档次的家具是一架钢琴,主人却是外孙女。阳台的小矮桌上,摆着几盆好侍弄的花草。有时推脱不掉的来访,如果对方送来名贵的盆花,她会倍感压力。

 她工作之外心无旁骛,不爱打扮,是个实打实的“粗线条”。年轻时有一回,她的身份证明找不到了,让同事帮忙找。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的东西放得乱七八糟,被大家戏称:“能收拾得那么不妥当,完全不像女生。”这一特点延续至今,因此出席公众场合、见领导、接受采访,都会令她焦虑。所有这类情况,她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常常拉丈夫来当“代言人”。“外界以为她高冷、架子大,其实是害羞、脸皮薄。”一位熟悉她的同事道出真相。

 无私奉献 不屈不挠

 不会照顾自己的屠呦呦坦言,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我依然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家老李做。”她口中的“老李”,是丈夫李廷钊。

 虽然在家里角色分工不同,但婚后夫妻俩有着共同的主题——奉献。“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是努力工作,把国家的任务完成。只要有任

 务,孩子一扔,就走了。”说起往事,屠呦呦显得很淡定。如今,人们都知道了,那个代号为“523”的任务,就是抗疟药研究的全国科研大攻关。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接受‘523’抗疟研究任务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深感国家对我的信任,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辱重托,全力完成任务。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对于屠呦呦来说,国家的召唤就是第一行动指南,披荆斩棘也要不辱使命。

 而现实的研究,也确实挑战重重。要博极医药之源,她在挖掘上狠下工 夫,凭借熟悉中西医两门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走访 民间,请教老中医药专家。仅用 3 个月的时间,她就收集了 2000 多个方药,在 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 640 个方药。接着,她又带领课题组的同事们夜以继 日地筛选了 380 余种中药提取物。在经历了上百次失败之后,才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 100%的青蒿乙醚提取物。青蒿素发现最为关键的一步,屠呦呦用百折不挠的韧性撑过了。

 接下来,要深入临床研究,就必须先制备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这时, 临床前的毒性试验和制备临床观察用药必不可少。没有星期天,加班到深夜, 每天接触大量化学试剂,通风条件又不好,一天下来头晕眼胀,鼻子出血、皮肤过敏等反应陆续出现。“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回家满身都是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我心疼她也支持她。”李廷钊说,那段攻坚期,他看到了妻子柔弱的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

 青蒿提取物有了,屠呦呦先是以身试药,随后又前往当时的疫区海南岛进一步验证临床疗效。

 年轻时代的身体透支,让现在的屠呦呦健康状况不佳。但谈起往事,她觉得理所当然。“当时对我们来说,努力工作,完成国家任务第一,生活要给事业让路的。”说这话时,屠呦呦显得很平静。不动声色下,她把如今的家摆满女儿和外孙女的照片,用相框装裱那份满溢的感性和柔软。

 淡泊名利 胸怀大爱

 在公众面前,屠呦呦为数不多的感性时刻,无一例外都发生在谈工作和团队时。

 “可能有很多人因为诺奖而记住了我,而没有机会深入了解‘523’研究团队。”极少数的几次面对公众和媒体,使命感“发作”的屠呦呦都会谈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她的介绍下,更多人知道屠呦呦之后,也了解到“523”是由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药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几十家单位的 500 余位专家组成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团队。

 “试想,没有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 又怎么能组织这么多的专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青蒿素并取得药物研发成功呢?”屠呦呦强调,青蒿素的研究历程与成果表明,这是全国“523”项目大协作的产物,这也是当时发达国家都不能解决的难题。

 1985 年 2 月,屠呦呦在进行实验

 那是个怎样的让她念念不忘的团队呢?提及时,屠呦呦充满怀念:“团队传承了‘两弹一星’团队对国家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正是有了这种爱国精神,才有了奋斗与奉献,才有了团结与协作,才有了创新与发展,才使得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屠呦呦看来,“人类在生存斗争中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如疾病威胁、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与每一位地球人都息息相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需求促进着科技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是没有国界 的。然而,科技工作者是有国籍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奉献于祖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责任与担当。”

 严格谨慎 锐意创新

 虽然屠呦呦经常谈起责任和担当,虽然她极度渴望坐到实验室,拿起自己熟悉的试剂,操作着心爱的设备,但高龄,让这一切都难以直接实现。于是, 热爱工作、事必躬亲的她换了个工作模式:每月,作为主任,她雷打不动地听取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工作计划汇报并给予指导;工作推进期 间,相关执行专家会不定期登门,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她的日常“休闲爱好”就是看专业报刊、上网查阅跟踪最新学术进展,然后,记录下相关信息和自己的思考,用以指导工作。

 1996 年,屠呦呦在指导助手做实验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上一次见到屠老师,她提出要重视登革热的研究。她还拿出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关于登革热的剪报和笔记,反复叮嘱登革热和疟疾都属于热带病,应该多试试,看看青蒿素在这其中是否有用武之地。”一位该中心工作人员说。工作中的屠呦呦,严谨、精益求精。实验方向上,她总是亲自把关。对于遇到的具体问题,只要知道了,她就一定会过问,没有机会当面详谈,她也总会打电话询问,并且一定会刨根问底,想办法最终解决。“她从不讳言自己的局限性,总是说,自己是做化学的,不是药理方面的专家,遇到药理问题,会积极帮我们查资料或者推荐专家。”

 同事和学生们无一不感受到她的严格和踏实。学生写论文时,她都会悉心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年轻人进步。但学生如果发论文想署她的名字,则被要求必须经她同意,而且多数时候,她并不肯署名。“她既不希望自己遮掩后辈的光芒,也担心自己的头衔会给论文发表带来不必要的‘便利’。”她的同事说。

 屠呦呦一生都在青蒿素的研究中上下求索,她严格谨慎但热情、乐见同道进步,踏实但推崇创新。“虽然发现青蒿素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但其治疗疟疾的深层机制仍模糊不清。”抱着这份遗憾,她热切地盼望后辈有所突破。“近年来,青蒿素研究中心引进了新生研究力量,比如创建了青蒿素多靶点学说的王继刚研究员。我们继续以多靶点学说为框架探索着青蒿素的重要靶标和相关通路,有望揭示青蒿素抗疟的深层机理,并促进更有效的临床用药。”

 据新华社今年 6 月的报道,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 难题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2017 年 1 月,屠呦呦荣获 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颁奖大会上,大家向她表示祝贺

 9 月 20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看望慰问了屠呦呦等三位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杰出女性。在屠呦呦家,沈跃跃祝贺屠呦呦获得“共和国勋章”,赞赏她是共和国的功臣,是人民的楷模,是广大妇女的骄傲。屠呦呦说,目前“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新进展,下一步要继续攻坚克难,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全世界患者。沈跃跃祝愿她身体健康,不断实现科技创新,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和促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有人说,一个人的格局不决定于他做了什么,而是他不做什么。也有人 说,要认清一个人,不是看他一时做了什么,而是他一直在做什么。成名之 后,屠呦呦有了前所未有的声望、荣誉、影响力,可以“兑换”更多利己的 “什么”。但无论环境枯燥或鼓噪,她依然坚守着内心的宁静、淡泊,不丢追 求真理的勇气、毅力,胸怀家国和大爱……这就是 70 年来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品格配方”,更是新中国一路走来、继往开来的“成功秘 方”。不管经历沉寂、荣耀,屠呦呦“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这份始终不变,注解着“共和国勋章”的意义,更为新一代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

 有关个人学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心得体会优秀

 5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 60 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党中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恰如其时,更能充分发挥革命老前辈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 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要以“真学、善学、实学”为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真学”以提升素质。张富清同志桌上有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在书的第 110 页的一段文字旁,他写下:“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张富清同志扎实学习的精神,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抓好自身教育,作出表率。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 来,同应对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 来,防止“两张皮”,进一步修身正心,以“严”促“实”。

 要“善学”以掌控根本。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 才。”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

推荐访问:学功勋谈体会 功勋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