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5篇

时间:2022-10-25 17: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5篇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经济:旅游产业发展汇报现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政府积极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5篇

篇一: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旅游产业发展汇报 现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积极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一)深化改革,科学谋划,着力推动全域旅游。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切实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编制完善《XX 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XX 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东九华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并就区域发展重点,启动编制《XX 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 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 体育休闲廊道规划》、《XX 特色旅游走廊控制性详规》等镇村产业规划,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二是深化体制改革。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目标,连续出台《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全域旅游项目推进年”实施方案》《XX 县旅游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召开高规格的全县旅游业发展大会,成立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合并县旅游局、文广新局成立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区域协调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聚焦项目,持续推进,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坚持把项目作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抓手。一是抓龙头项目。强力推进全县旅游“头号项目”--旅游度假区建设,《XX 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已完成规划评审。积极与 XX 旅游、XX旅游集团等开展子项目洽谈,并按程序推进度假区管理机构设立、开发主体确定等工作。度假区内旅游公路主车道及绿道建设已完成。云海景区扩建加速推进,正在创建 4A 级景区。二是抓招大引强。集成各类旅游招商优惠政策,重点抓好年初谋划的 53 个旅游项目的对外招商推介,引进一批能够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项目。目前,XX 等一批新项目正在对接,其中 XX 项目已完成注册,XX 项目已完成签约。

 (三)优化产品,打造品牌,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以品牌创建为突破,形成以点带面的牵动成效。目前,我县已成功创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XX 省旅游强县、XX 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拥有国家A 级旅游景区 9 个,山、水、洞、林等自然景观 200 余处,旅行社 8 家,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 13 家,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 4 家,XX 省三星级以上“农家乐”78 家,省级旅游乡镇 5 个,省级旅游示范村 9 个。XX 禅修小镇被列入 XX省首批特色小镇;XX 镇茶溪小镇入选 XX 省首批旅游小镇;XX 授予全国第二个摄影小镇;XX 镇、XX 镇获评 XX 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XX 镇、XX 镇、XX 镇被评为 XX 省森林城镇;XX

 镇 XX 村、XX 镇 XX 村、XX 镇 XX 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XX 镇XX 村、XX 镇 XX 村获评中国美丽宜居村。2018 年 1-6 月份,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 721 万人次,同比增长 10.4度目标任务 55.8;接待入境游客人数 9.66 万人次,同比增长 9.3 54.1 91.1亿元,同比增长 10.8%,占年度目标任务 51.6%。总体来看,我县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夯实基础,完善配套,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围绕补齐短板,扎实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基础提升工程。一是提升旅游通达水平。积极规划环 XX 健身步道、乡村绿道、休闲廊道、体育赛道等项目,目前环 XX 乡村旅游导识系统及体育廊道标识系统设计初稿已完成,即将启动建设。根据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 XX 高速口至 XX 柯村,县城至朱备、陵阳两条生态旅游示范路建设,配套建设若干旅游服务驿站,构建“快行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二是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集散中心体系,拟结合高铁服务区在县城建设新的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在朱备、陵阳、庙前规划建设二级集散中心。实施全域标识标牌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重要交通节点、换乘点等的旅游景区及宜游乡村指示牌、导览牌,完善高速沿线旅游标识标牌设计及全县国省道旅游标识牌工作。三是提升旅游整体环境。加大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旅游厕所建设提升工程,2018 年

 新建和改造 8 座旅游公厕(含第三卫生间 3 座),目前正在按时序推进,已建成 1 座。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现全县涉旅场所免费 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

 (五)扩大宣传,注重营销,充分展示 XX 形象。高度重视旅游宣传与营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各类展会广泛推介 XX 旅游。一是创新旅游营销模式。上半年共组织乡镇和旅游企业参加旅游资源推介、旅游商品展销、优惠政策发布等各类大型旅游宣传营销活动 10 场次。二是编制旅游精品线路。以市场为引导,策划编制全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组织景区到乡镇、村开展线路采集工作,设计 XX旅游线路等产品向市场推出。联合 XX 开展百家旅行社走进XX 活动,将美丽乡村结合全县景区景点,编排四日游、五日游线路集中发布,实现 XX 旅游产品在 XX 市场的零突破。三是整合旅游节庆活动。持之以恒地办好“XX”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促进旅游人气集聚,展示XX 形象,提升 XX 知名度。

 (六)加强监管,完善服务,旅游软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一是开展安全生产行动。重点开展“旅游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 XX 行”、“旅游安全攻坚行动”,切实加强游安全保障。联合县消防大队开展全县旅游星级饭店消防检查,并与各旅游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督促各旅游企业按照全县安全生产培训班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好假

 日旅游安全生产工作,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先后开展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前安全生产检查,并开展了客运索道应急救援演练。二是落实旅游市场整治工作。全面部署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1”及假日旅游各项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县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的通知》等制度方案,建立常态化与重点时段相结合的巡查监管机制,全县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做好旅游投诉处理。

 今年共收到旅游投诉 2 起,已有效办结 2 起,游客满意率 100志愿者在 XX 县高速路口设立文明志愿服务台,开展文明旅 游宣传引导公益活动。联合 XX 高速服务区开展“安全出行,文明旅游”中国旅游日专题宣传活动。同时,在车站、景区、乡村旅游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地悬挂文明旅游宣传画,播放文明旅游宣传片,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先进县区相比,与建设旅游强县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不完善,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够。一是旅游六要素中“游”的项目单一,“购”的产品缺乏特色,“娱”的项目匮乏,文化内涵和互动参与性差。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产品种类较少、层次偏低、创

 收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善,游客在我县停留时间短,消费少,影响和制约旅游收入增加。二是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等产业融合不够。景区景点内容单调,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特色不强,文化含量明显不足。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宣传营销力度不强。一是旅游集散中心、购物中心、文化街区等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不到位,旅游交通、通信、停车等服务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不强。二是宣传营销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宣传形式内容不够丰富全面,景区和旅行社营销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对客源市场的开拓不够,没有打好营销“组合拳”。旅游节庆活动期间“热火朝天”,结束之后“冷锅冷灶”,未能形成市场运作的持续性和延续性。

 (三)旅游人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我县旅游产业缺乏现代旅游业发展所需求的高层次管理、策划、导游和各类服务人才。二是部分旅游企业经营理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相对滞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系统专业培训,行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旅游业总体水平的提升。三是旅游管理人员需强化服务,严格监管,进一步提升依法治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下步打算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完成 XX 县全域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做好与 XX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的衔接。在重点区域和项目建设上,按照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规和建设施工设计等,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进一步丰富提升 XX 旅游品牌,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实现县内各乡镇差异化发展,以此推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

 二是注重项目带动。规范旅游项目库建设,抓好在建项目数据更新和重点旅游项目入库工作。突出休闲、养生、度假三大主题,继续包装编制精品旅游项目,加大招商选资,借智借资发展 XX 旅游。继续推进旅游项目落户,构筑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推进旅游与文化、农林、工业等产业融合,深入挖掘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培育一批互动性、娱乐性较强的新业态。打造特色化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弥补我县旅游的短板。继续加强与 XX 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凝聚营销合力,推进两地旅游营销联动,把旅游宣传同文化、招商引资等有机结合起来,广泛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型营销活动。

 三是突出全域发展。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快速旅游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完善,实现县域旅游无障碍通行,保证旅游者“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快捷方便”。继续推进城乡公共厕

 所旅游化改造,实现景区、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干净卫生、管理有效。进一步做好高速公路、国省道及城区、乡镇村通往景区道路沿线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设置工作。同时,加快发展特色住宿接待体系,提升星级饭店服务品质,鼓励发展经济型酒店、度假酒店、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特色精品民宿和乡村客栈,引导发展汽车营地、房车等新业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食宿需求,让来青游客住的舒心,玩的愉快,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旅游产业整体收入。

篇二: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dquo;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汇报材料

 “ 全域旅游 ” 发展情况汇报

  2016 年,国家旅游局分两批发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首批全省共有 8 家单位入选,第二批全省共有 20 家单位入选。我区成功列入第二批创建单位名单,将于 2019 年迎接国家旅游局的验收。

 一、“全域旅游”的基本概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在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的特定区域,将该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通过旅游业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旅游发展模式的先行区和创新区。

 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相比较,“全域旅游”有六大转变:

 一是旅游开发、建设从单一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二是旅游产业内涵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平台转变。

 三是旅游业发展从单一的产业发展向开放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旅游体验方式从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体验方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复合型旅游方式转变。

 五是旅游管理工作从少数部门管理向多部门协调统筹推进转变。

 六是旅游执法方式从旅游职能部门为主的执法管理向多部门协作综合执法管理转变。

 二、武进旅游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实施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16年,全区共接待旅游者 17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旅游增加值分别达到 205 亿元、99 亿元,与上年度同比分别增长 8.4%、9.6%、10%。截至目前,我区共有 1 个省级旅游度假区,7 个国家 2A 级以上旅游

 景区(其中 5A 级景区 1 家),6 个省二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区(点),4 个省级自驾游基地,1 个省级工业旅游点,14 家星级酒店,18 家旅行社。我区先后获得了“全省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旅游名片”、“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区)”等荣誉称号,提高了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全国“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也面临严峻挑战和深刻危机,在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如:缺乏重大项目,发展增速变缓;投资主体单一,景区运营质量不高;旅游产品类同,同质竞争激烈;资源要素制约,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这些都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三、“全域旅游”工作的初步思路 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武进区积极筹备各项创建准备工作。区旅游局于 2016 年编制完成了《武进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初步规划了武进“全域旅游”的工作目标、实施战略和保障措施,力争 2019 年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实现武进旅游的二次创业,助推武进旅游再攀高峰。

 (一)工作目标 紧扣“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在充分挖掘武进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打造精品景区,完善旅游基

 础设施,提高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新业态开发,将武进建设成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的中国知名的时尚体验型旅游目的地,长三角高品质特色休闲度假胜地,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推动武进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经济指标 到 2020 年,力争全区年游客接待量 23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8%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 300 亿元,年均增长 10%左右;实现旅游增加值150 亿元,年均增幅 11%左右。到 2020 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5%,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7.5 %,旅游业作为全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

 2.创建目标 武进区创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嘉泽镇创建“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

 雪堰镇创建“常州市乡村旅游示范区”。

 环球动漫嬉戏谷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西太湖花博园、影视基地、高新区园中园等一批新建景区创建国家 2A 级以上旅游景区。

 礼嘉嬉乐湾生态农业示范园、雪堰龙凤谷创建省“五星级乡村旅

 游示范区(点)”,雪堰南山村、雅浦村、礼嘉薰衣草庄园、湖塘骐骥庄园等一批旅游点创建“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

 绿建区绿色建筑博览园等创建“省级工业旅游(区)点”。

 明都紫薇花园酒店创建“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

 到“十三五”期末,努力使全区国家 A 级以上旅游景区、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省级工业旅游(区)点等的总数突破 30 家,带动全区“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重点工作 1.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升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是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旅游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中,发挥“多规统筹”的作用。打破传统旅游资源观,通过“全域旅游”规划,统筹资源发掘和分析工作,形成“全域旅游资源库”。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建筑等人文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保持其民族特色、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确保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优化旅游发展布局。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域界限,把单个景点有机串联起来,以点串线,连线成面,多线成网,形成一个全域概念明晰、区域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充分调

 动镇、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改造、市场监管秩序、公共智慧服务等,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

 2.实施改革创新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新方式。

 一是实施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市场运营”的原则,探索和实施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薪酬挂钩等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国有景区运营效益和质量。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引入旅游名企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旅游资产管理和运营。二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原来主要依托政府平台投资旅游、以国有体制机制管理运营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旅游产业。三是创新发展理念。加强旅游与现代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金融、医疗、养生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支持通过“旅游+”发展方式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3.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

 一是推动旅游发展载体建设。坚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淹城旅游区、西太湖休闲旅游区、横山桥风景区等旅游发展载体建设。各旅游板块在高水平规划的同时,要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特色为生命、以品质为根本”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凝练独特内涵,创新科技应用,强化体验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大力招引旅游重大项目。鼓励支

 持社会资本投资旅游项目,把旅游业纳入重点招商计划,特别要吸引一批旅游名企、央企到我区投资发展旅游项目。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旅游发展平台和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好做足做精传统旅游的大文章,同时,也要积极启动建设生态房车露营基地、商务会展旅游产品、青少年研学营地和旅游风情小镇等一批旅游发展新业态。

 4.实施品牌建设战略,扩大武进旅游影响力。

 一是塑造推广武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把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推广作为我区对外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围绕“花都水城、浪漫武进”的生态、文化和旅游特质,提炼具有武进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全方位开展武进旅游品牌建设和推介。鼓励旅游企业以旅游节庆活动为契机,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扩大武进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启动旅游品牌创建工程。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通过不断丰富区域内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区域服务水平,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吸引力。雪堰镇、嘉泽镇等围绕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特色开发赏花采摘、民俗体验、特色民宿、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精品。通过品牌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旅游节庆美食、旅游商品展示等,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品牌和旅游企业,形成我区的旅游品牌优势和旅游“软实力”。

 四、关于武进“全域旅游”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旅游业正呈现出“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融合化和竞争白热化”五大趋势。下一步,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武进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2017-2019)》,我们建议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建立健全统筹组织领导机制。组织召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成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常态运作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协调办公室。对涉及创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专题研究和分工部署。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加强对产业政策、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工作统筹安排和监督评估。

 二、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全域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全域旅游”发展与职能部门、板块、乡镇绩效考核相挂钩。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保障旅游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设立相当规模的“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支持旅游重大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服务营销、旅游新业态培育等。

 三、启动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据规划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由政府印发,把“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融入全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之中。

 四、加快实施一批重要特色工作。一是努力营造全域旅游氛围。近期,我们通过地方申报、网络评选和专家评审等方式,评定了“淹城冬雪”等“阳湖十景”,拟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上予以表彰奖励,努力营造全区关注旅游、支持旅游、打造旅游的良好氛围。二是精心谋划宣传推广办法。拟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费中专门列支一块宣传经费,首先,对于评选出的“阳湖十景”,我们计划利用网络媒体、公益广告、公交站台等低成本平台进行宣传,力争将“武进处处是美景”的概念深入人心;其次,精心打造一部以各景区景点为载体,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立意新、特色明、引力强的宣传推广短片,在省内媒体投放,大力吸引周边城市市民关注;再次,编印一份精美的旅游小册子,在区内各大型酒店、景区景点等进行发放。三是逐步加大扶持力度。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向周边县区学习,逐步加大对旅游行业、旅游产业的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

篇三: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余主任、市旅发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向省旅发委、市旅发委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指导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向多年来对**旅游工作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基本情况 **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为自治民族,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共辖5乡2镇3街道81个村(居)委会 763 个村(居)民小组,国土总面积 2858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8%)。2016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0.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81.7%;生产总值 72.11 亿元,财政总收入 6.3 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24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426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690 元。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最高海拔 2580 米,最低海拔327 米,坝区常年无冬,终年无霜,县城年平均气温 23.9℃,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是距省会昆明最近的热区。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成,老国道 213 线改扩建,以及泛亚铁路、永金高速公路、**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五大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积极抢抓省市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机遇,组织成立**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以建设旅游强县为目标,充分挖掘“一片四线”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2016 至 2020 年县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1000 万元以上,全力打造“避寒养生 花果**”旅游品牌形象,努力在“十三五”期间把**建设成为云南最美热区、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冬季避寒旅游胜地。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大项目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树立项目储备意识。按照我县旅游规划总体修编,“十三五”期间共谋划旅游储备项目 42 个,2018 年计划新增 5 个。目前果香四季国际旅游度假区已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山云华界农业旅游庄园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滨江傣族蒙面情歌园、哈尼罗槃王宫等 6 个前期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为下步精准招商做足准备。二是高站位远谋划,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入库。积极与旅游企业对接,做到应统尽统、应纳尽纳,今年以来共入库果香四季、山云华界、印象大酒店等 7 个项目,完成投资 4.72 亿元。三是狠抓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重点项目。投资 70 亿元的果香四季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

 成立由县长及云南建投集团副董事长为组长,双方共建共担责任机制的项目建设指挥部,抽调各部门精兵强将全力跟踪服务项目建设;投资 3.4 亿元的山云华界农业旅游庄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8 年可建成投入运营;投资 3.2 亿元的红河谷热海投入试运营;投资 5000 万元的印象大酒店完成项目建设;投资6.5 亿元高标准高规划建设十里滨江旅游休闲带,做美做优道路景观建设。四是以示范创建为目标,夯实旅游基础。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投入 170 万元公开招投标,委托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开展**县全域旅游策划编制工作,并于 12 月 8 日完成编制策划第二轮汇报。全力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前期工作,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为全域旅游发展打实基础。

 (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大力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制定了《**县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打造坡垤村、者嘎村、曼来移民新村片区等 10 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推进坡垤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启动坡垤农业旅游庄园策划,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引进“**坡垤谷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整合项目资金 1600 万元完成整体村落改造。利用“旅游+农业”模式,推进曼来移民新村片区乡村旅游发展,整合项目资金 1880 万元,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完成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项目建设,加大乡村旅游接待户业务技能

 培训,成功举办七届荔枝节。目前,曼来移民新村片区共有农家乐和民宿客栈 6 家,床位 83 个,可同时接待 1000 人以上用餐。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经市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县依江风辣木体验庄园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经县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领导小组评定,**县城外城饮食城等 7 家单位被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县傣乡情农家乐等 4 家单位被评为二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目前,我县共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 18 家,其中:四星级 2 家、三星级 12 家、二星级 4 家,星级农家乐对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打响“厕所革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2017 年**县共投资 405 万元建设旅游厕所 9 座,不断深化、创新突破,完善“以商养厕”运营模式,抓管理、抓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旅游厕所脏、乱、差、少、偏的实际问题。在旅游厕所选址上,我们充分满足群众之所需,不做雪中送炭,只为锦上添花,超前布局、合理规划,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及游客的文明程度、文明意识得到大幅提升,也对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目前,我县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完成惠隆佳园特色小镇 3 座旅游厕所建设,云南省低海拔训练基地 1 座旅游厕所改造建设,红侨五队及莫郎 2 座旅游厕所建设;在县城新农贸市场新建商贸城旅游厕所 2 座。我们将以 “厕所革命”为抓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向智慧旅游

 等领域延伸。

 (四)充分挖掘资源打造旅游节庆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共投入 255 万元成功举办春节系列活动、龙潭正月十六街、甘庄花街节、白族三月会米干节、曼来荔枝节、傣族蒙面情歌节、甘庄彝族火把节、梯田人家“喍奢扎”、哈尼狂欢十月年等节庆活动,精心举办好每年一届的“金芒果文化旅游节”,并在传统举办活动基础上创新办节方式。水果、土特产、美食一条街等活动陆续推向市场化运作,更增加了啤酒音乐嘉年华、越野车邀请赛等互动性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到**旅游过节。金芒果节期间,我县星级宾馆酒店入住率达到 100%,接待省内外游客共 28.95 万余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收入 1.15 亿元,同比增长20%和 35%,进一步提升了“花果**”旅游形象。**作为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基地,积极推动以滑翔伞、山地自行车等活动为载体,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提档升级,吸引了中国第一支软式网球队到**进行为期半年的冬季集训,积极备战明年举办的亚运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县内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县市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旅游规划滞后,与全域旅游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

 标、结构框架还不清晰,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还未完全显现。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活动场所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景点周边及县城区住宿条件单一,缺乏精品客栈、公寓、民宿等多样化的住宿渠道,在旅游六要素中,娱、购环节薄弱,能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不多、选择甚少。三是缺乏旅游专业人才。现阶段旅游人才的引进、培养尚未形成体系,缺乏旅游经营和市场开拓专业人才,未配备专业旅游车队和导游团队,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较弱。四是我县财政薄弱,项目资金投入不足,贷款融资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决策部署,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列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重点招商、精准招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基础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宣传营销,抓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加快文化旅游经营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强化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和经营人员素质。鼓励和扶持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提档升级,建立景区景点与宾馆酒店联动服务机制,评选旅游星级宾馆酒店、特色餐饮名店、旅游商品店、时鲜果蔬店,促进地方特色餐饮业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四、恳请帮助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恳请省旅发委将**县纳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二)我县重点项目果香四季、山云华界已开工建设,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土地调规难的问题,恳请省旅发委帮助**县政府向省司法厅协调解决果香四季项目地的土地问题,以及山云华界融资难的问题,并将果香四季、山云华界两个项目纳入省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三)恳请省旅发委将曼来镇移民新村纳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两山”理论创新实践点。

 (四)恳请省旅发委给予旅游扶贫示范村坡垤村更多的资金、政策倾斜。

 (五)**是昆曼国际大通道、楚河经济干线穿境而过的重要节点,为了做好**大道的旅游城市景观大道提档升级,恳请省旅发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六)我县正积极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但由于**县级财力薄弱,资金缺口问题较为突出,恳请省旅发委给予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经费。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

 

篇四: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dquo;林家乐”乡村旅游建设

  青山秀水,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最大资本。昆嵛山保护区生态良好、山水奇特、风光秀丽、文化多彩,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地、乡村旅游的绝佳胜地。近年来,昆嵛山保护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扶贫开发与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的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昆嵛山保护区的科学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省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在科学研判基础上,试点建设了桃园“林家乐”乡村旅游项目,努力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特色发展的实体、富民强区的母体、群众增收的载体,努力把美丽风光变成美丽经济。截至目前,桃园村已发展“林家乐”业户 9 家,并荣获省级旅游特色村称号。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提“净”界增“颜”值,用如画环境点靓美丽山村, 锻造“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压舱石

 生态环境是乡村的灵魂,咬定“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昆嵛山保护区通过民居整治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景观环境建造等手段,筑得金巢引客来。

 一是吹响 “环卫革命”集结号,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持之以恒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坚决向污染说不,向垃圾宣战。开展了村巷、道路、河道、白色污染整治“四大工程”,累计整治河

 道 1000 余米,清理垃圾 300 多吨,清理“四大堆”200 余堆,历史遗留垃圾一朝还清。挨家挨户发放了垃圾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实行“户收集、村集中、区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一天一清扫,三天一清运,确保日产日清、拉光扫净。建立了有毒有害垃圾常态有奖回收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了“昆嵛清洁日”、“党员义务活动日”活动,每月 28 日发动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垃圾清理、街道清扫、河道清洁活动,大打环境卫生整治人民战争,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擂响“村貌改造”战鼓声,实现科学规划村貌美。坚持把规划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龙头和“定盘星”,聘请 4 家规划公司对村内景观、公用设施、民居改造工程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确保桃园村“土的彻底、纯的干净、美的自然”。先后投入 150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 1000 多米,修建(改建)桥梁 4 座,建设休闲广场 1600 多平方米,栽植草坪 300 平方米,栽种月季、常青藤、蔷薇等观赏花木 16000 余株。利用石垒景墙艺术建设充满山水乡恋的别致院墙,依托河道走向、村庄布局建设了人工岛、铺设了千余米观光石板路,形成了“依水成路、伴绿而行”的景观带。建设了日均污水处理能力 200 余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将家家户户的各种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每户“林家乐”业户建设了沼气池,逐步改变过去依靠柴煤的习惯,用绿色能源点亮了群众新生活。

 三是奏响“民居改造”新乐章,实现户牗庭院布局美。坚持

 把每个“林家乐”业户当作一个小品来打造,实施了“林家乐”业户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室内装修工程。室内装修设计方面,还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胶东农家的风格,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农村的火炕、煤油灯等乡土气息,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乐改厨改厕的标准,改造卫生间和厨房,确保每一户都窗明几净、庭院整洁。统一设计了留位牌、菜单、定制餐具、餐厅标识牌、客厅标识牌、礼品盒包装等视觉标识系统,既将“林家乐”的标志进行延伸,又渲染绿色、无污染、沁人心脾的视觉形象。外立面改造方面,保留了胶东农村大院的门楼、照壁、石头墙、灰瓦等岁月的痕迹,让城市人感受到这种炊烟袅袅的原生态。部分业户还将农具当作装饰品挂在院墙上,在旧磨盘摆上鲜花,树根稍做修整做成座椅,烘托出胶东特色山乡风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讲诚信铸精品,用贴心服务留住游客脚步,唱响“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打歌 美丽的风景固然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条件,但美好的乡村旅游体验,更能打动游客的心。为此,昆嵛山保护区在建造‘林’的环境的同时,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营造‘家’的氛围,打造‘乐’的内涵。

 一是乡村美食,带来舌尖新体验。桃园“林家乐”以特色饮食品牌为突破口,唱响“游在昆嵛、吃在林家”主旋律。所有菜品均 利用昆嵛山当地特产配以各家独制秘料经烹、炸、炖、炒等

 多样化手法秘制而成,无不体现乡土气息,体现“林家”特色,给人带来视觉味觉盛宴。

 如招牌鸭,以农家散养鸭为主料,配以高汤,加入独特调料炖制而成,在刺激味蕾的同时,又提供丰富营养;野山菌丸子,以昆嵛山特产野生菌类为原料,特色浓郁,色香味俱全,既暖身又养生。玉米面窝头、豇豆汤面、跑山鸡炖山菇、淡水鱼、野菜包子、昆虫宴……原生态食品经过农家大嫂的“土法”加工后,有着别样的诱人香味。同时,为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林家风味特色菜肴,每年都聘请餐饮专家对菜谱、菜品进行逐户点评、指导,举办林家菜肴大比武,就菜品的观感、质感、味感、营养功效等方面进行评分,不断提高菜肴的品位和档次。

 二是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饭菜过关了,服务也不“软”。昆嵛山保护区在“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上“苛求”内在服务,努力让乡村旅游既“美丽于形”又“魅力于心”。争取省、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支持,成立了山东省首家林家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客源分配、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宣传推介,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

 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等形式,持续强化对业户厨艺、礼仪、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从穿着、个人卫生、服务态度、语言风格等各方面都透露出淳朴、直率、憨厚的山村风格。参考借鉴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林家乐”业户的运行管理、经营服务、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了量化指标规定,用硬指标“卡”出民俗户

 的“净、亮、美”,“卡”出服务的“星级化”。开通了市区直达保护的旅游公交专线,为游客到“林家乐”观光旅游提供便利。

 三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耍事。桃园“林家乐”突破乡村旅游简单的“吃喝”模式,着力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多样化旅游产品。选择部分原生态菜地供游客认养,深入开展摘苹果、刨花生、地瓜、掰玉米、菜园认领耕种等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有机会在秋收秋游中吃到土货、采到土产,感受乡风乡俗,勾起乡情乡愁。邀请摄影绘画与文学爱好者,在云淡风轻中浸染梦幻四季,在此采风拍摄、吟诗作画。正计划实施住宿服务和精品采摘园建设,投资 450 万元建立农家小木屋和精品采摘园,努力将桃园村打造成为山中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景中有韵的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度假村。

 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报道要先行 ——重宣传强推广,用品牌营销扩大品牌认知,打出“林家乐”乡村旅游营销组合拳 旅游宣传营销是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形象的必要之举。为将“林家乐”打造成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一个特色品牌,昆嵛山保护区在大力发展“林家乐”经济和鼓励引导“林家乐”规范服务、提升品质的同时,全力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介。

 一是与林家乐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电视台、齐鲁网、胶东在线等省市新闻媒体,先后发布新闻(消息)30 余条次,对“林家乐”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及保护

 发展成果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门宣传和报道。把握和运用“互联网+”,利用“昆嵛网站”、昆嵛政务微信微博,铺天盖地宣传“林家乐”乡村旅游,不断提高知名度。

 二是与景区旅游相结合。设计制作并正在注册“昆嵛林家”LOGO,为参与“林家乐”的业户设计制作了统一风格的门头牌匾,形成统一的标识与品牌。利用景区户外广告牌、旅游专线公交车体广告,印制宣传折页在各景区发放方式,扩大“林家乐”宣传受众面,吸引游客到“林家乐”驻足停留。采取旅游景区、“林家乐”捆绑营销的方式,到“林家乐”就餐的游客进入景区享受八折优惠,实现“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互补双赢。

 三是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坚持以节为媒、以节兴旅,利用“奇妙的旅行——发现昆嵛山”、“祈福迎祥”、“树莓采摘”、“乡村绿道单车骑游行活动”等旅游节会,“打包整合”宣传推介,吸引游客。同步建设了地景式游客服务中心,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农产品、土特产统一销售,拓宽服务范围,提升经济效益。

 一心一意为“三农”,一步一履总关情 ——搭平台强帮扶,用保障机制激发干事活力,构建“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点” 昆嵛山保护区坚持立足政府职能,坚持帮扶、规范两手抓,落实四大机制,推动“林家乐”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干得好”。成立由区管委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昆嵛镇、区镇部门

 单位、昆嵛山林场、桃园村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制定与风险评估、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推介宣传、林家乐改造与社会稳定 4 个工作组,负责对“林家乐”乡村旅游建设总体指导协调工作。从区宣传、旅游、财政等部门和昆嵛镇抽调得力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脱产办公,全程负责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定期召开关于项目规划建设、政策制定、运行管理、工作调度等方面的现场会或座谈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将“林家乐”乡村旅游列入各相关部门、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实行重点承诺,年终逗硬奖惩。

 二是建立宣传发动机制,确保开发“立得住”。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最大动力在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昆嵛山保护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坚决防止“替”民做主、“代”民决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了“三个 100%”。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上门宣传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意义、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美好前景,组织部分群众赴南京高淳区桠溪镇、北京密云县乡村旅游、长岛渔家乐进行考察等形式,实现群众 100%知晓。经过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信心和自觉性,纷纷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通过组织群众签订“林家乐”发展协议,实现群众 100%自愿。通过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释疑答惑等方式加强沟通,确保群众 100%满意。

 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工作“站得稳”。没有资金保障,

 乡村旅游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基础建设、综合管护、技术服务、品牌推介等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区农业、民政、环保等部门树立“争抢”意识,积极主动地去争资金跑政策,整合“一事一议”、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小流域治理等资金,稳定建设资金来源。

 四是建立奖励扶持机制,确保发展“行得远”。区管委统一安排有关部门为“林家乐”业户办理餐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工商登记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及税务登记证,费用由区财政补贴。拟定了《关于支持昆嵛镇桃园村发展林家乐乡村旅游的实施办法》、《支持民俗旅游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对资金筹措、费用减免、部门扶持、贷款与担保、贷款的审核及拨付等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桃园村“林家乐”乡村旅游项目的,给予最高 5 万元的全额贴息;返还“林家乐”业户 3 年内缴纳税金中地方政府留成部分;根据业户需要配送价值 1 万元的必备物资。对达到验收标准的业户,区管委将一次性给予 1-3 万元不等的奖励。

 汗马耕耘有矢志,硕果飘香盈满枝 ——措施实效果好,用发展成绩晒出创新绩效,收获“林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金果实 目前,昆嵛山保护区“林家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乡村

 休闲旅游风生水起,广大农民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生活富裕,在青山绿水中体现。一直以来,辖区群众为保护生态坚持不乱开采、不乱开发、不乱搞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相对不富裕,辖区群众对建立新区尽快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强烈。昆嵛山保护区紧贴群众想致富、盼尊重的迫切愿望,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路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努力让农民过上体面尊严的幸福生活。

 就业有“ 岗位”。

 。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30 余名农民通过自办“林家乐”、从事餐饮务工等方式,实现就地就业、转产转业。

 增收有“ 渠道”。

 。农民在从事传统农业之余,可以通过“林家乐”乡村旅游额外增加收入。据统计,“林家乐”业户年户均收入较开发乡村旅游之前普遍调高了3000-4000 元。

 身份有“ 改变”。

 。通过配套完善道路、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现代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村级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农民既享有农村的本色生活,又能有市民一样的享受。

 保护自觉,在群众土壤中繁衍。主要实现了 三个转变:群众从不认识、不理解保护区的概念转变为能充分认识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沿阵地、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财富、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急于开发转变为支持生态保护工作;从不关心生态保护转变为自觉参与到森林防火、大地环境全面整治等保护生态工作中。

 产业链条,在旅游开发中延伸。以前,昆嵛山保护区旅游产业基本以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为主,桃园“林家乐”建成之后,将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打造风景观光、吃林家饭、果蔬垂钓、耕种体验等一条龙服务,拉长拓宽了“旅游战线”,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同时,昆嵛山保护区曾经存在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内容单一,“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门可罗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旅游...

篇五: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展乡村旅游工作总结汇报

 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旅游消费方式,具有资源潜力大、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不仅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十二五”以来,我国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 XXXX 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乡村旅游已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拉动就业的重要渠道。

 一、总体情况

 (一)乡村旅游发展进程

 XX 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乡村旅游从上个世纪 XX 年代中期起步,历经了自主发展(XXXX~XXXX 年)、规模发展(XXXX~XXXX 年)、规范发展(XXXX~XXXX 年)、提升发展(XXXX 年至今)四个阶段。经过近 XX 年的探索与实践,XX 已形成了环城天府农家、川西藏羌风情、川东北苏区新貌、川南古村古镇和攀西阳光生态五大乡村旅游发展板块,有城镇依托型、景区带动型、特色村寨与古镇型、历史文化型、(农、林等)产业支撑型、交通沿线型等 X 种类型,构建形成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主题公园、乡村休闲、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等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XXXX 年 XX 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XXXX 亿元,同比增长 XX.X%,省级旅游发展资金重点支持 XX 个县实

  施旅游产业扶贫,占全省有扶贫任务县的 XX%,计划摘帽县 XX 个,XXX 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带动 X.X 万户贫困户 XX.X 万贫困人口受益,占全省 XXX.X 万脱贫人口的 XX.X%。

 (二)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政策支持

 XXXX 年出台的《XX 省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明确规定:“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休闲农庄、五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免收标牌费,用电、用水、用气分别按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实行”;

 XXXX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财税扶持、项目倾斜、金融支持、用地用水用电支持、人才支撑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建立并拓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

 制定了乡村旅游强县、特色乡镇、精品村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乡村民宿系列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标准,以评促育、以评促建、以评促验,有效规范了乡村旅游经营行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以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壮 大

  XX 紧紧围绕“旅游+”和“+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坚持把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幸福美丽新村、农(林)业产业基地(园区)、农村文化、扶贫开发、灾后重建、藏区彝区富民安康工程等紧密结合,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集聚产业群,涌现出一批聚集发展区、乡村旅游 A 级景区、特色村镇(寨)和乡村度假、休闲农庄等成规模、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二)以培育新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XX 在统筹布局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依托农业优势资源和乡村资源,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向连片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效益日趋明显。同时,为适应旅游大众化、社会化、休闲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全省各地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产业资源,打造了不同类型的农家乐产品。如,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丰富有趣的乡村活动为核心吸引,为游客提供游乐体验为主,以休闲、餐饮、购物、住宿等服务为辅的农家乐园;依托山地环境和良好生态,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从事颐养身心、健康休闲、舒适度假的养生山庄等。

 (三)以模式创新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

  鼓励各地探索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强了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筠连县春风村创新“景区管委会+公司(旅行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入陕西翰阳实业集团等打造国家 XA 级乡村旅游景区,由景区管委会负责统一管理,陕西翰阳国际旅行社负责引入客源,联合打造“中国云上石漠·花海春风”品牌,带动当地农户通过房屋出租或入股、参与公司劳务、自营等方式多元化增收。

 (四)以节庆活动提高乡村旅游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XX 各地依托地方产业基础,深挖乡风民俗,利用花木、果木生长期,顺应节假日调整,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从 XXXX 年开始,每年以“XX 乡村文化旅游节”和“XX 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两大节庆活动为主线,按照“主会场+分会场”方式,开展以“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每年全省各地共举办各类节庆活动 XX 余个,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节庆,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氛围,打造了品牌,吸引了客源,聚集了人气。

 三、 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规划布局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依托我省农业发展基础、旅游资源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探索 XX 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建议根据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

  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布局,确定重点任务,完善推进措施,科学制订《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我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一开发、统一营销、统一管理。二是加大投入,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建议增加乡村旅游专项资金的划拨比例,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资金用途,申请门槛,发放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使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专款专用,重点解决当前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三是加快乡村旅游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乡村旅游交通体系,在规划通乡、通村公路时优先考虑修建改善通往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大力发展旅游公交和旅游专线车。

 (二)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发展模式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专业化投资商和运营商,提升乡村旅游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重点引入乡村酒店、主题民宿、休闲农园、度假庄园等业态经营商,以资金扶持、税费优惠、土地供给等为吸引,示范引领和带动乡村旅游整体水平提高。同时,创新农民参与方式,通过到企业务工获得劳务收入、出租房屋土地获得租金收入、入股获得股金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在农民自主经营的传统模式基础上,引入公司+农户、公司+集体+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股份制、个体农庄等整体运营方式;采用订制式、产权式、公寓式等多种度假产品的开发形式;运用连锁式、托管式、会员制、分时制等现代

  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建设、品牌打造和经营管理的模式,推动乡村旅游跨越发展。

 (三)突出特色,深度创意细节

 挖掘特色资源,要充分挖掘本地区、本乡本村在人文、历史、环境、生态、农业等相关的特色,坚持原住房、原住民、原生活、原生产、原生态的原则,确定本乡本村旅游发展重点与优势,形成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从而形成地区性乡村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此外,把创意贯穿到乡村旅游开发全过程,处处展现创意的细节。常见物品的创意化,一块石头、一枝枯叶、丢弃物品、山中腐木等,都是创意作品的原材料;景观打造的创意化,围绕主题,以乡土材料、乡村物品、农业种植等,形成创意景观;体验过程的创意化,加入特色民俗、传统礼仪、地方风情等元素,丰富乡村体验的细节。

 (四)加强宣传,推出一批示范带动

 制订全省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实施方案,把乡村旅游作为主打产品和营销重点之一,纳入全省旅游整体宣传营销计划,整体对外包装营销。除以往电台、报纸、杂志等常规宣传手段外,考虑政府、乡村旅游企业,与旅行社合作进行旅游产品宣传、制定新的旅游线路,推广XX 省的乡村旅游;考虑引导利用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编排影视作品,从而宣传 XX 省的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XX 省乡村旅游的宣传,重点推出民族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等具

  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吸引点;开展乡村旅游新业态示范项目的评选活动,以特色化、创新性和带动性为评选标准,确定一批以避暑避寒、养老养生、运动健身、高端休闲等为主题、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示范项目,建立乡村旅游新业态示范项目库,跟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发挥示范项目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五)重视人才的吸收与培养,培养方式多样化

 实施 XX 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战略,采取多样化人才培养形式。

 一是继续加强对乡村旅游村官、旅游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力度,注重授课质量,增加培训形式,丰富课程种类。

 二是抓住国家对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的机会,积极与即将建立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专家库"联系,争取其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到村开展公益指导培训。

 三是吸引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到 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中。

推荐访问:乡村旅游发展汇报材料 乡村 汇报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