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9篇

时间:2022-09-02 20:00:02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9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2010年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培养更多更好的21世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9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9篇

篇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010 年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培养更多更好的 2 1 世纪人才, 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努力创造环境,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活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 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 抓好信息化基础建设。

 本年度, 我校顺利完成了城域网、 校园网工程, 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保证, 学校教室全部安装了投影机、 视频展台、

 音响、 银幕等多媒体设备,又购 58 台笔记本电脑给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满足了教师备课、上课的使用。

 二、 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 提高师资水平。

 本学期我校的教师能认识到"教” 而后知不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为适应教学的需要, 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和自己自学信息技术,从而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了提高。

  三、 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我们采用了 以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为主线,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 式, 从应用需求入手, 重在让学生进入大运动量的操作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 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 提高学生的兴趣、 练习量和学习质量, 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 强调了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同时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 以扩大学生视

  野, 激发其求知欲。

 四、 注重第二课堂的训练,提高特长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学校的安排下, 根据上级信息技术比赛的需要,本科组组织信息技术训练小组,同时小组中又分为两个部分, 低年组和高年组, 对他们进入不同内容的训练:

 对低年组主要是对基础知识和画图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对高年组的学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图画、 电子板报和电子幻灯片等内容。

 五、 以科组力量为战斗力,发挥集体的力量, 注重学生的信息理论联系实际操作, 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培养。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尚存在如下问题:

 一、 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

 学校管理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致使信息化建设不能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 建设困难;学科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内容、 育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对计算机较为神秘遂敬而远之。

 学习不够, 掌握不多,就谈不上应用其技术进行学科辅助教学及学科间的整合: 在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 仅将计算机做为一种简单的学习工具(学习机) 或娱乐机器, 不会科学使用从而不能达到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意识, 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 家长、 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紧迫性认识不足, 从而不能给予有效的支援与必要的投入。

 二、 教学师资缺乏问题。

 我校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缺乏专业教学人员及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

 虽有初级教学人员, 勉强维

  持正常教学, 但其硬件维护、 软件开发应用乃至制作实是空白。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难以掌握,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落实, 此外, 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 科学管理及充分利用问题。

 学校出资购置较为理想的信息技术设备。

 在师生及社会广为赞叹之余, 是否真正用于教学,全面为教学服务仍是问题。

 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是设备先进功能齐全, 而用于教育教学方面仅是其很小一部分, 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可能没有按"因地制宜, 注重实效"的原则。

 装备了较为先进设备而因为没有专业人员或其它条件不成熟而使设备闲置, 造成资源浪费及资金的占用。

 综上所述, 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 学校管理者 应具有新思想, 有超前发展意识, 掌握最新信息了 解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和中小学开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立足本校实际, 顺应时势, 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 有所作为。

 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掌握科学教学手段, 借鉴先进教学经验, 探索现代办学教育规律, 从而使他们与学校同步超前发展。

 要教育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 正确使用计算机,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了 解信息技术文化, 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 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要管好用好电教

  发展资金还要多方筹措, 自力更生, 坚持进行硬件建设。

 办公用计算机, 教学用计算机教室, 多媒体多功能电教室, 教师电脑备课室,校园网络", 校校通"工程等待本着超前、 能升级原则, 从无到有, 逐步发展。

 第三、 加强管理,注重实效。

 学校逐步实施自己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 在这同时, 制定必要的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强管理, 充分使用, 注重实效。

 第四、 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学人员与维护人才。

 我们身 处信息时代, 要保证我们能随时采集有关教育的有用信息, 设备正常运转, 教学全面进行。

 管理、 教学、 操作、 维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以及娴 熟的操作技术, 精湛的维护技艺, 这样才能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

 为此学校制定建设规划时就要着手于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篇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与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其中累计投入经费4522 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在 20**年成功争创了山东省教育示范区后,又相继实施了校舍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来,我区相继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和“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现将我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找准教育跨越发展的突破口面临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实现教育事业的新跨越、大发展,就必须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向现代教育技术要质量、求效益。为此,我区确立了以“班班通”建设为抓手、以资源建设和应用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同时确立了“分批实施,以点带面,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配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开放、动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以信息化带动全区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实施,区教体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调度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保证了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为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领

 导小组先后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和相关人员,到淄博和本市部分县区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

 二、科学规划,均衡发展,精心打造*区数字化校园环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资源的合理配臵和流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为了实现我区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制定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协调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路子。为此,区教体局于 20**年制定下发了《*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三年期主要目标任务,突出强调了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多媒体“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案》则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对建设目标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用微机的配备与更新、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标和完成时限。几年来,各学校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和落实《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的精神,精心打造出全区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环境。

 (一)硬件环境建设:我区近年来实施了以下工程项目。一是微机配备工程。各学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严格招标采购程序,目前已高标准整合、更新学生用计算机达到 4720 台,生机比中学为 10:

 1、小学为 12:1 的省定配备标准,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各学校累计投资 1200 余万元,为教师配备微机 3785 台,实现了全区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目标,充分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

 二是多媒体“班班通”工程。近年各学校加大了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力度,全区 29 所国办中学和中心小学,除个别校舍搬迁或改造尚未完成的学校外,其余学校全部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其中,有 5 所学校配备了液晶一体机,共计 138

 套;有 19 所学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共计 442 套;加上较早配备的 431 套大屏幕多媒体系统,全区其配备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共计 1011 套,我区的多数中学、中心小学和部分村小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近期,我们又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了 20**年前全区基本实现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目标。

 三是区教育城域网“校校通”工程。早在 20**年*区就启动了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并开通了*教育信息网,搭建了教育资源库。但随着我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教育城域网架构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于 20**年与中国移动公司临沂分公司网络部合作,投资 400 多万元重新改造和整合提升了全区教育城域网。截至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包含村小)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统一采用型号一致的华为交换机实现内网宽带互联互通,使全区教育城域网得到根本的改造与全面提升。此工程的实施,使我区网络建设水平有了跨越式的提高,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我区“农远”工程项目学校覆盖率达 100%,并且实现了设施管理规范、系统运转正常、资源有效利用的良好态势。

 五是演播室系统建设工程。近期,我区投次 40 余万元在区教体局信息中心新建了一套集微格教学、网络直播、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演播室系统,并已投入使用,这很好地服务于全区示范课的推广、视频资源的共享,也为将来全区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软件环境建设: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信息化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益,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软件资源,就软件建设方面我区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督促学校建设门户网站。我们每年都开展全区中小学优秀站和管理员评选活动,全区多数学校均建设了门户网站,有效提升了学校宣传、家校沟通和现代化管理的水平。

 二是引导学校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校本资源。我们积极调动学校对现有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相互嫁接、补充,从而将各种资源全部利用起来,并鼓励学校开发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资源。

 三是规范学校电子备课。在各学校自主选择教师个人备课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区教师电子备课进行了引导与规范,要求各校电子备课系统必须统一做到五步模式:即备课资源共同搜集,主备人形成预案和个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思考内化并完善定案,课后总结,经验推广。规范的电子备课使数字化教学教研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常态化的特性。

 四是全区推广数字化校园平台。在全区中小学推广使用城域网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以中学、中心小学为基本接入点的全区数字化网络平台。平台着力打造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通过完善学生学籍、成绩等信息建立学生的基础库,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日常教学、科研等信息建立起教师的基础库,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建立了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数据管理中心,也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评测数据。

 五是建立全区教学资源库群。区教体局网络资源中心配备了一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实用的优质资源库作为全区城域网共享资源,并把优秀的商业资源库链接到网络资源中心,供内网教师参考使用。

 三、建章立制,强抓培训,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除了下大力气进行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软件建设外,我们又着重抓了设施的管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管理机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我区统一制作并下发了*区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用表册,在全区学校各电教功能室统一悬挂使用。同时各学校制定了保障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区教育目标综合管理的范围,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期中和年终目标的检查和考核,加大检查

 和督促力度,要求学校做到管理科学规范化、使用经常高效化,并将检查结果下发通报。

 二是强化人员培训。长期以来,区教体局和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以“领导懂、骨干精、全员会”为基本追求,进行全区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促使教干、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具备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和教学需要的信息技能。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重视“领导懂”的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力建设。认真组织了学校领导参加全市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培训,同时多次组织相关学校的领导到外地和本市先进县区进行参观学习,让领导开阔思路,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

 2、抓好“骨干精”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培训。网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至关重要的力量,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利于确保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益。为此,开设了多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对中小学网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我们又多次组 篇二:(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参考。

 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北京大学)一、前言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条件。高等学校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其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综合实力以及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北京大学是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创者之一,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使得北京大学信息化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广泛提高。“十五”建设期间,在国家“211 工程”的进一步支持下,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校园网基础设施、校务管理系统、电子文献资源、教学科研资源等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并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对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全面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现将“十五”“211 工程”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回顾 (一)硬件环境建设。随着教学、科研和校务管理活动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北京大学校园网已成为支持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服务范围业已覆盖整个燕园校区、医学部、万柳学生区、昌平校区、燕北园和西二旗教工宿舍等。与此同时,校园网的稳定性、可用性和整体性能也在逐年提升。经“十五”期间的投资与建设,北京大学校园网已建成为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校园网络之一。目前,校园网通过两条千兆链路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接,校园网主干于 20**年底升级为万兆链路,出口带宽从 1 千兆升级到 2 千兆,部分拥挤的千兆汇聚链路升级到万兆。网络已通达学校各个角落,校本部信息点数量达到 48,000 个,共 220 多栋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实现了光纤互连。联网计算机的数量已超过 4.9 万台,高峰时同时在线的计算机达到 2.5 万台。20**年 5 月北京大学在国内大学中率先启动了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网络工程建设,这标志着北京大学网络建设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校园网中已部署 400 多个无线接入点,无线信号覆盖校园各个教学、科研和办公场所,教师和学生已开始享受无线网络给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北京大学建立了校园网络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以主动防御为目标,自主研发与采用先进技术相结合,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部署安全策略和安全系统,不断加强校园网的管理、监控和安全服务能力,减少了校园网中病毒传播和安全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经过“十五”期间的投资建设,北京大学信息网络更为先进、快速、安全和可靠,信息资源更为丰富,应用更为深入和广泛。这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成为全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化推动了北京大学校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了行政效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学自 1992 年开始了网络环境下“北京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在“十五”之前已完成和部署了十多个校务管理系统,几乎覆盖全校各部门的业务应用。“十五”期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断提高,北京大学对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升

 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部署了新的应用系统,一批典型的、跨部门协作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北京大学的电子校务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网于 20**年开始正式运行,该系统促进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的“整体水平已处于国内高校同类系统的领先地位”,系统开发运行以来,直接推动了全国硕士生网上报名方式的实施,为全国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新生入学系统实现了对新生报到时各种信息的实时处理,将校内十余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共享和集成,使新生报到的管理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充分体现了协同办公的思想与理念。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和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用户的单一帐号管理、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功能。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多个部门的应用系统为依托,向全校师生提供大量实时信息服务,不同用户登录系统后,拥有个性化的服务功...

篇三: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 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名校 ——创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临澧县实验小学

 我校创建于 1988 年, 经过 27 年的奋斗, 现在已经建设成为临澧教育的窗口学校、 省合格学校、 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 省示范家长学校、常德市名优学校、 常德市明星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 32个, 在校学生 1902 人, 教职工 93 人。

 自建校以来学校连续20 多年被评为全县教育目 标管理先进单位。

 自 2001 年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后,学校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经过 10 多年的努力, 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 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2013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现已经顺利地通过了试点学校的终极评估。

 现在, 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

 虽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 但要想在学校办学品质、 教育内涵、 教育竞争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必须依托教育信息化作为强大的支撑,用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校提出了“创建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以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目 标, 围绕这一目 标,学校在各位领导, 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 按照省教

 育厅“关于组织实施 2015 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的通知”要求, 以创建为抓手, 主动谋划, 强力攻坚, 自觉完善, 使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硬件配备、 师资培训、资源开发与应用、 教学研究、 示范引领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 观念引领, 制度保障, 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现在,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重要一环的观念已经深入我校全体教师的心中。我们都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其结果必将形成信息化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形态。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小组,由黎松副校长具体负责, 对日 常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督促、 检查、 评估、 培训, 并定期召开会议, 商讨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

 学校构建了由信息教研组, 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及网管员、 学科教师组成的教育信息化网络。

 学校每学期工作计划中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

  二、 硬件升级, 软件更新, 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信息化, 硬件是前提, 资源是基础。

 我们在硬件升级, 软件更新, 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上做了大量工作。

 1、 学校投入 100 多万元配套完善了校园智能广播网、校园闭路电视网和千兆校园网, 成为全县第一所省级现代教

 育技术实验学校。

 2、 学校筹资 100 多万元为全校 32 个班级教室、 2 个多媒体电教室建设了多媒体“班班通” 。

 2014 年 10 月 , 学校在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全覆盖的基础上, 率先在全县中小学投入 10 多万元购买多媒体课堂教学“畅言交互式教学软件” 。

  3、 全校 32 个教学班, 均配备了集计算机、 投影仪、 实物展台、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

 4、 学校拥有了“一台” 、“两站” 、“三室” 、“四网”的校园信息化的硬实力。

 5、 学校投入 100 多万元, 用于学校信息化改造和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 已建成的千兆校园网, 整个校园网络共有终端 138 个, 交换机总接口 256 个, 其中 43个信息点到教师办公室, 72 个信息点到教室和功能室。

 网络强大的信息量, 开放性、 交互性及趣味性已经成为师生开展教学、 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工具。

 6、 早在 2005 年学校就建成了高质量的学校空间, 空间布局合理, 内容更新及时, 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 新闻发布、 信息交流。

 2014 年 4 月 , 学校将学校空间进行升级改造, 融合了教师个人空间、 班级博客主页, 真正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最优化环境。

 全校所有专任教师借助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 建设了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

 已经成为教师教研、 交流的互动平台。

 三、 加强培训, 掌握技能, 提升信息化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学校构建了完备的信息化培训机制, 采取“走出去, 带回来”的方式,先后组织 30 多批次教师外出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 课件制作培训、 网络管理培训等培训学习;并采取“先考核,后示范” ,“一帮一” ,“老带新”的模式, 定期组织校本培训、 考核, 鼓励青年教师刻苦自学。

 目 前, 学校教师人人取得了信息技术高级等级证, 能熟练完成文字处理、 演示文稿制作; 45 岁以下教师个个能熟练从网络获取所需资源,完成网络交流;100%的教学人员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32 名教师初步具备网站开发与维护能力。

 四、 强化应用, 促进整合, 达成信息化建设目 的 软、 硬件是基础, 资源是核心, 而实践应用、 发挥其功能才是根本目 的。

 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得以发展, 就必须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1、 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应用整合。

  我校教师应用多媒体“班班通“进行教育教学, 应用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开展了如语文的情境作文、 英语情境对话、 口语学习、 音乐作品欣赏、 美术作品欣赏、 心理健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活动, 收到了良好效果。

 今年,

 学校被定为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基地校,成功承办了 全县“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整合”的教学观摩活动。

 2、 成功糅合了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功能。

 2000 年, 我校建立了校园电视台,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 对发生在学校里的好人好事, 以及一些不好的现象进行报道, 陆续推出了《校园新闻》、《爱我临澧, 发展临澧》、《实小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 等优秀节目 。

 这些活动不但教育了大部分学生,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校园电视台还具有大型活动现场直播功能, 2012 年大型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 2013 年校园环保综艺大赛、 2014 年大型家长会以及演讲比赛、 故事会、 2015 年“道德讲堂”等均以校园电视台大型多媒体演播室为主会场,全校32 个班级为分会场,全校 2000 名学生和家长通过多媒体“班班通 ”收看现场直播。

 3、 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的嫁接。

  在学校承担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艺术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 学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 用具有“准确得体、 激励感人、 导向明理、 随机应变、 幽默风趣”的语言、 实物、 媒体展示等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状况进行评价,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课题已于二月 份圆满结题。

 三月 份立项的市级课题《数字环

 境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正在借助信息技术功能, 顺利开展。

  4、 成功实现了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是开辟网上家长学校。

 在校园网开辟“家长学校”栏目 ,有计划、 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 开展家长征文竞赛活动, 交流优秀家长育子经验。

 二是组织大型家长会。

 2014 年, 隆重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六一”大型家长会, 县五大家领导、 教育局长和2000 名学生家长应邀出席会议。

 家长会主会场上, 少先队员为优秀学生家长献上红领巾,隆重表彰了评选出的“优秀家长”和“优秀少先队员”。

 各班级分会场上, 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 孩子们展示了自编自演的才艺展示节目 , 优秀家长交流成功经验。

 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 ”活动。

 向家长开放课堂, 展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展示班队活动课上孩子的特长素质。

 四是积极开展网上交流。

 学校网站主页开辟班级主页,指导家长进入学校网站, 关注学校发展。

 各班级主页设置“班级留言”栏目 ,鼓励学生及家长经常登录,进行网上班级留言,师生之间、 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信息。

 五、 深入探索, 研究实践, 开展信息化创新应用 当前, 如何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示范引领作用, 创造性的开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 已成为我校争创省名优学校, 打造人民满意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破解的课题。

 因此, 我校将深入探索, 研究实践, 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作。

 ( 一)、 示范内容:

 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 二)、 目 标任务 总体目 标:

 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校学困生的转化。

 网络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利用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在进行学困生的教学时更具有传统学习 环境无法具备的优势, 我们将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 从学困生在学习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角度来破解如何利用网络学习 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具体任务:

 ( 1)、 充分掌握网络学习环境中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①、 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势, 激发学习动机 ②、 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 进行归因训练 ③、 利用网络信息管理功能, 建立学困生学习档案 ④、 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 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⑤、 利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 进行角色扮演 ⑥、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实施成功教育 ⑦、 利用网络的交互控制功能, 教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⑧、 通过网络平台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 2)、 正确使用网络环境下的学困生转化工具

 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工具很多,能够作为学困生转化工具的相关软件也很多, 我们除了利用微信、 QQ 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要正确掌握下面几个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工具。

 ①、 网络课程 ②、 网络教育游戏 ③、“人人通”空间平台 ( 3)、 努力突破网络学习环境中学困生转化方式和途径的局限性 ①对于一些本身自制力就比较差的学困生,网络上的生动的多媒体资源会分散学困生的注意力,丰富的网络资源容易让学困生产生依赖思想, 甚至养成抄袭的习惯。

 ②学困生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和交流,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容易偏离学习的主题。

 ③通过网络平台间接与学困生沟通比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缺乏眼神、 手势等方面的情感交流,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影响相对较弱。

 ( 三)、 组织管理 1、 学校成立三个工作小组 (1)示范项目 研究领导小组 (2)示范专项研究条件保障小组 (3)示范专项研究教师工作小组 2、 示范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5 年 5 月 --2015 年 12 月 )

 ⑴申报以“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为示范内容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作方案 ⑵加快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 打造更优的学生网络学习 环境:

 ①对学校硬件再升级; ②开发更优的网络课程和网络教育游戏③更进一步建设好“人认通”学校空间、 教师空间和班级三个空间 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环境下的学困生转化工具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 )

 ⑴摸清学校学困生底子, 并利用网络信息管理功能, 建立学困生学习档案 ⑵分组开展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①低年级段侧重于对网络学习 环境中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方式和途径的研究;②中年级段侧重于对网络环境下学困生转化工具的研究;③高年级段侧重于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困生转化方式和局限性突破的研究 ⑶收集信息, 不断完善研究运行过程 ⑷定期召开专项研究研讨会, 总结交流经验, 撰写研究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8 年 5 月 --

 )

 ⑴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 撰写研究报告

 ⑵申请示范工作验收 ⑶展开研究辐射工作,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近几年来, 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我们深知:

 科技日 新月 异, 教育信息化实践是一项永远没有终点的赛跑。

 教育信息化必将对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借这次创建的东风, 我们会不懈努力, 抓住机遇,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 更新的发展阶段,并能真正起到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篇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学期工作已结束,在本学期里,学校信息化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规范了信息化建设工程,坚持从以课带训,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学校现有多媒体设备 X 套:其中有带幕布的有 X 台,电子白板 X 套。计算机教室一间(可供 X 名学生上机 操 操作);教师 X 人 X 台办公用电脑,多功能复印机 X 台, 激 激光打印机 X台,笔记本电脑 X 台,办公、学习实现了网 络 络化,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还新增了 X X 套班级摄像头,学校的每一台电脑都能上网,还建立了 学 学校内部的 QQ 群,实现了学校内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 们 们的信息交流。最大化地提高了网络的作用。

 1、加强 组 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 了 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各种制度, 明 明确人员职责。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由教导处负责 教 教育信息化专人领导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 中 中的应用。开立开足信息课。

 、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 高 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1)重点加强班班通设备培训 。

 。一是开学初作好培训计

 划,做有计划安排,利用全体教 师 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务实,学习电 子 子白板的使用。二是做好个性化辅导,管理员做好对教师 们 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 能 能力;三是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每班都发有信息反馈记录 表 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并在下周进行培训指导。

 通 通过一学期的培训,教师们的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力得到了 很 很大的提高。

 (2)加强对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要求 制 制度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室内的课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率 过 过 X%以上,并且管理一周进行一次累计,并将运用次数 在 在下周开会时进行公布,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3)学校信息化管理员还进行收集了一些与教师有关 的 的教育资源网和教师学习网,做成资料打印发在每一间办 公 公室和在校内公用 QQ 群上,以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和上网 学 学习。

 、加强设备管理 一是加强设备的维护,对于基 本 本的维护,由陈明金老师负责,对于不能维护的,及时上 报 报售后,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班班通设备由班主任老师 负 负责管理,出现问题不能使用上报管理员,由管理员负责 进 进行维护维修;教师办公用机由教师自己管理,多媒体教 室 室和计算机教室由信息化管理员管理,实验室专用多媒体 设 设备由实验员管理,要求做到设备无

 灰尘、工作正常化。

  二是建立健全信息设备使用制度、赔偿制度、网络安全 制制度等,做到有制度可依,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期没 有 有出现人为损坏设备的现象,各设备运行正常。

 、加强 信 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库,加 强 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设备的能力。开学初,要求每位教师 在 在所上班级中建立自己学科的文件,把本学期所使用的课 程 程资料存放于文件夹中,如:教师的课件、课堂教学视频 、 、教师电子备课收集与管理,建立学校自己的资源。让利 用 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教师能够利用电脑进行备课, 根 根据教学实际上网查寻资料、制作课件等。

 (2)开立 开 开足信息课,学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 ,学生每周能够上 1 节信息技术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电 电脑知识。

 (3)注重兴趣培养,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素 养 养。学生兴趣班要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置,每一 个 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画画…等等。

 根 根据这样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 学 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下午开放时间 等 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 的 的比赛。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 足 足之处,如:学校的微机室虽然能够满足学生上机需求, 但 但由于我们的教师专业水平不够,教给学生的知识不多, 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不到较大的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 专 专业知识不强;教师们使用班班通的水平不高;学校网站 更 更新频率不够。学校班级内容不全面和无教研组主页,无 学 学科专题网站,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较少,学生利用 信 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 。

 。

 一是加强对学校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对信息化设备的 管 管理能力。二是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

 。三是软件建设方面,加强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库(教案库 、 、试题库等)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有效地发挥优质资源 作 作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的提高。总之,我们要不 断 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 训 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 度 度,让信息化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为学校公共服 务 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重要的基础 设 设施。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 面 面貌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 也 也得到了较大提高,针对我校在信息工作的要求,我们确 立 立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总则和总体目标,并制定了校 园 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

 步的校 园 园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之路。

 围绕学校信息化发 展 展方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信息技 术 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教 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水平,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 的 的应用,保持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创建智能化 、 、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数字化环境,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 的 的转变,加速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推动我校的 教 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完善我校数字化建设步伐。

 1、组织保障 实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 面 面面,学校通过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 工 工作网络。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信息 技 技术教师组成,共同研究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管 理 理制度。

 、制度落实 将数字化学校创建作为我们学校 发 发展的增长点和奋斗目标,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的 制 制度建设、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学生成长等工作有 机 机结合起来。首先,将目标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 经 经常向教师宣传,使之成为全校教师追求优质共同发展的 共 共同愿景,扎扎实实分步实施。其次,分阶段、分层次、 有 有步骤地对老师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 际 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

 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 作 作的能力。

 为了使学校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实现 信 信息化,营造数字化环境,学校加强信息化设备的投入, 现 现已做到每位教师有一台工作电脑,每个教室配置了一套 多 多媒体电脑设备、实物投影机,营造了学校数字化环境。

 有 有了硬件的保证,现在教师的每堂新授课都能保证应用多 媒 媒体,基本上所有老师都能利用电脑查阅资料、电子备课 、 、制作课件等,学校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资源库。电脑 和 和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必备,实现了 办 办公的电脑化和网络化。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平 台 台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 用 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

 1、搭建 学 学校网站系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20xx学年我 们 们对学校主页的美观和功能性方面进行了全面改版,目前 主 主要有学校概况、行政管理、教工之家、书香校园、艺教 舞 舞台和控烟专栏等栏目。

 、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 程 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运用用多媒体 辅 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 学 学的重点和难点。连续几届的淞南中心校三真杯教学评比 都 都将多媒体制作和运用作为评比内容之一,促进教师制作 和 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 合 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

 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和 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在用好教育局为我们提供的资源 库 库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 集 集,网站改版的同时我们对校老资源库进行了重新调整和 启 启用,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 学 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 科 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 , ,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 生 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通过网络建立家校沟通和 教 教师间的沟通:

 1)家校互动平台:利用市政府“家校 互 互动平台”作为家校互动的主要工具。并采用多渠道方式 加 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紧密沟通。

 )教师办公信息群的 建 建立:20xx 学年起学校还建立了QQ 工作群,通过群 建 建立工作全校老师各种通知和信息的交流。

 教师是实施 信 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 的 的信息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 划 划的实施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 设 设一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够熟练应用信 息 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熟悉信息技术进行 教 教学研究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一支能运用电脑网络进行 简 简单管理的学生队伍。

 保证观念先行。随着教学改革的 深 深入,老师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的广泛 性 性实用性,我校邀请老师对我们全体老师进行了教育信息 技 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及通过教师的外出听课学习等手段, 让 让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 冲 冲击,使老师们获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应 用 用水平,引导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我们根据老师的 年 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力争做到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 师 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为此结合教育技术中级考核 对 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全校 100%的老师顺利通过了 考 考核,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 全 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化运用有了比较大的 改 改善和发展,为积极争创实现数字化校园更上一层楼。

篇五: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试点准备工作汇报材料 银海区福成镇中心小学 2021.06.11 自我校申请成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点校以来,为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普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我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前期培训工作,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 30 个教学班,82 名教师,1463 名学生。有专任教师 79 人,学历和任职资格合格率均为 100%;学校现有微机室 2 个,学生学习用计算机 75 台,教师用备课室 1 个。所有教学班级都安装了智能白板一体机。学校正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已经接入了 200M 移动光纤网络,基本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近年来学校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组织机构:

 1、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提升工程 2.0 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提

 升工程 2.0 的总体规划、方针政策制订和重大事项决策。由黄龙武任组长,李咏纯、罗芳烈、郭烘武任副组长,校领导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提升工程 2.0 办公室,朱海峰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学校各教研组联合组成,具体负责全校提升工程的规划起草、具体问题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等,承担线上线下协调、集中实践培训任务。

 2、培训分工:

 各教研组内培训 由校工程办公室负责组织,学校各教研组具体承担,主要负责我校“师徒结对” 及本学科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和网络研修。现场实践性培训采用案例“观摩、解读、研讨、实践、评价”的培训流程,包括理论学习 6 学时,听课评课 18 学时,上机模拟 6 学时,共计 30 学时。网络研修不少于 30 学时。

 校本研修 由学校负责组织和实施,培训项目工程办公室负责跟踪指导。主要任务是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所学习掌握的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师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优质课堂。校本研修时间不少于 20 学时。

 三、培训提升 1、召开了全体教师动员会

 1)、解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

  2)、解读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3)、解读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 2、调查摸底:通过问卷摸底调查学校老师的信息化水平。

 3、制定教研组、教师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1)、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行动计划介绍 2)、30 项微能力培训 3)、制定教师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四、初步成效

  1、学校团队制定出《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管理团队信息化发展规划》

  2、教研组制定出《教研组信息化发展规划》

  3、教师制定出《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4、学校老师在疫情期间录制网课,其中语文学科赖吴盈 1 节,数学学科陈丽洋 5 节,科学学科孙耀喜 1 节。各科任老师利用希沃系列软件中的班级优化大师收集学生作业,并线上批改。

  5、疫情期间陈化锟老师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为本班学生开设网络直播课。

 6、部分年轻老师可熟练录制微课并用于课堂教学。

 如夏杨帆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美术公开课,运用到了自己录制的微课,在教学过程中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五、未来设想: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 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着重培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 30 项微能力。通过评价指南和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出实施建议。

  2、争取项目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才能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争取项目投入,进一步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3、营造应用氛围 坚持“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的培训理念,切实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为本,将提升工程 2.0“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目标和围绕整校推进,着力缩小差距,引领发展方向,升级服务体系四方面内容有机融合。深入细致地做好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提升工程,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和水平。以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适时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积极探索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网络名师工作室、网络课堂、名师空间课堂、专递课堂建设应用等工作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4、继续实施师徒结对、教学帮扶方案 确立结对关系,采用教研组内和组间的帮扶方式,信息技术好的帮扶信息技术弱的教师;通过阶段成果展示、教学竞赛等多种方式积极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促进教师以用促学,学为所用。

 5、完善考评机制 明确校长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修改学校督导条例,将学校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范围,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落实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样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微能力通过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有序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最后,我们将不忘初心,进一步发扬勇于先行先试的开拓精神;牢记使命,为努力把提升工程 2.0 项目建设成教师队伍建设的精品工程,建设成全区教师的满意工程,建设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工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篇六: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信息技术 2.0 汇报材料 大家好,很荣幸的,由我代表学校和大家分享。我们学校在信息技术 2.0 项目推进中一点做法。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我校是一所寄宿制乡村完全小学,近几年来,以教育科研为引领,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技术义融入了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中,并成为学校课堂改革和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学校占地面积 40 余亩,现有十个教学班,在校生 400 多名,教职工 40 名。现有微机室 1 个,能满足最大班额的每生一机上信息课。全校 10 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每个办公室配备多台一体机,供教师备课使用,教师平时上课使用电子白板已经成为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容量和效率。学校还配有一个全自动录播室,校园网络建设完成了百兆宽带接入,信号覆盖整个校园,各年级教室实现联网。校内所有电脑实现较为高速上网,为教师获取教育信息提供了快捷条件。

 资源建设方面,我校教务处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一步加强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提高课件素材库和教学案例的质量和使用率,努力构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青年教师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学校也已经开始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汇报我校关于信息技术 2.0 有效推进。

 第一,团队做保障。在推进工作中,我们首先成立了两个团队。一是管理团队,由我们学校吕运岭校长担任组长。并对此此项工作进

 行督导。教学副校长为具体负责人,结合教务处教务主任共同管理监督。引领全校老师开展学习。二是技术团队。由计算机由计算机教师作为技术指导,在选取每个学科教研组组长为技术 2.0 推进组组长。由这些优秀的老师成立种子教师团队,先行进行能力点学习。并将能理解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当中去,做到引领、示范作用。再由点到面进行辐射。带动同组的老师共同学习,完成 2.0 项目的相关工作。

 第二,规划助力。学校发展的愿景。首先,在 2.0 助力下,初步建立校本资源。校本教学资源库,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用好国家教育局公布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二,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是管理信息化。三、将各学科的微课课件、教学设计、视频、教学实录等资源充实到学校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一)具体的 3 年发展规划为, (1)在课堂教学方面,第 1 年青年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微能力点完成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课后反思等环节。开展 101P P T 平台全员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 101PPT 课堂导入、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示环节中的高效应用,形成应用方案并进行实践。学校初步建立了教学资源库。第 2 年全面实施阶段,全力推进信息技术 2.0 与课堂深度融合。推进 1010T 和课件应用课例,在一定范围内推广项目式学习,形成研究合力。第 3 年,内涵提升。总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经验不足。

 (2)在学校管理方面。一、基础准备阶段,学校通过企业微信

 等建设第一平台,支持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考勤、值班、报修等日常管理项目。建立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素材库、课件库、教案库。三、建立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在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库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 2 年。全面实施阶段。一、完善企业微信平台支持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三、初步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机制,促进应用与管理向非规范化发展。

 第 3 年内涵的提升阶段。一、形成成熟的定义平台,支持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二,班级进行家校互动沟通,形成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家校管理。三、教师通过网络开展远程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应用像趋势现有的网络信息化环境,实现常规化、制度化学习。

 (二)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校本研修计划。首先,研修目标让全体教师对信息技术 2.0 能力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认识。重点掌握 A1A3、A4、A5、A9、等十个项目。再从中选取三个能力点进行组合式学习。第二,让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 2.0 理论中学习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听评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三、培养出每个学科若干名优秀的种子教师,以便后面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两学两年一成果。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医学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30 个威能一点相关工具推荐等,进行理论学习。发现问题后进行第一次的教研。解决学中遇到的问题。二学指的是相对应的能力点,工具的使用,有效地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它的功效,使课堂更精彩。撰写的案例反思,寻求,同组互助。

 进行第二次教研,最终拿出一个可以全校推广的优秀案例。

 第三、机制促长效。我们制定了教师信息化 3 年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东孟固学校能力点考核制度。教师信息技术培养制度,培训制度。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这些规章制度对于推进工作中不会让管理松懈,从细小的管理出发,让培训更加完善。有了制度执行就有一定效率。在我们学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老师,都必须遵从。

 第四、评价促提升。针对我们学校的情况和 2.0 整校推进项目要求,我们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下的考核规范及流程。总体上遵循示范引领,突出应用,注重创新。互评互学的原则。在考核中,我们按照线上学习与校本研修各占百分之五十。考核采用百分制,最后转化为三个等级。优秀。考核内容分为五个部分,能力点选择、研修的过程、成果的提交、示范、引领、互评、互学评价结果取自评、互评和教研组评平均值。85 分以上者为优秀。60 到 84 分为合格。60 分以下的为不合格。考核采取自评、互评,由三种方式。三项分平均分即为该项得分。通过多种主体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交流。

 第五、活动促应用。首先呢我们每学期初撰写教学设计。根据自己所授课内容,安排相应合适的能力点,在学期末,教务处对教学设计进行评比,并且评选出最佳教学设计。第二,在平常的授课中,学科组听评课活动中,教研能力点使用效果方法及时改进。第三,学校开展的信息化讲课活动中,优秀的课题中灵活运用能力点是占有很大的分值的。

 最后我们学校在信息化进程中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的理论知识有待加强。教师虽然能够使用技术知识教学,但是对于技术应用的时机、方法和策略,在理论层面上认知比较少,还不能完全科学的合理的应用技术。此问题,希望得到专家更多的指导。最后呢欢迎大家到我们孟固学校来做客。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七: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6 篇 篇 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 1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 2013 年,学校以“多彩还给童年”为办学理念。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江苏省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 年)》关于“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 一. 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学校网络带宽达百兆以上,满足了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学校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功能。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全网支持 IPv4/IPv6。有线、无线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实行实名制上网。

  2.数字终端。学校现有 23 个教学班,1132 名学生,63 位教师。所有班级都配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并通过有线+无线与学校主网络连接。

  3.智能广播系统。学校建有完善的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播放满足不同需要的广播,完成学校正常的上下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的播放,并完成安全应急演练及大型活动时的播放指令。

  4.自动录播教室。学校建有可移动的录播系统,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等功能。学校教师的教研课,研讨课及承办上级组织的赛课等活动均利用录播教室完成。

 5.学校以焦点教育软件为平台,建有“焦点智慧教室”学习近平台,焦点教育平台专门安排了工程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培训,经过培训,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软件上课,在教学过程中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同时我们还将焦点教育软件应用于我们端午活动中,提升了活动的品味;另外我们还承办了区级智慧课堂应用现场会,在展示课中,我校赵国佑老师和陈霞老师利用焦点教育软件分别上了两节课,得到了现场老师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6.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在实现现场直播的同时能多机位同时录制保存,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五期的录制和播放,内容涵盖校园内外新闻的播放、安全教育、小刺猬行动、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7.所有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泰微课、一师一优课等公共服务平台上均开通账号,同时积极利用平台上传及下载适用于自己课堂的课件、教案等,并存于学校内网中便于互相学习参考。

  8. 我校从 2014 年起就积极开展推进“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应用、共建共享。学校多次开展泰微课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制作泰微课的热情;大家积极制作泰微课,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赵国佑老师一人就制作了一百多节泰微课,其中 A 等级达 56 节,B 等级达 52 节,借助泰微课的应用,同学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学习更加高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未来,学校将为每个班级配备电子班牌和智能一卡通系统,借助相关系统实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和班级文化、学生风采、电子课表展示等功能;目前已完成相关报批手续,下一步将进行招标落实等相关工作。

  二 二. 智慧学习

  1.学校建有学校内网,师生能充分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公共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公共科目研修、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

  2.学习空间。学校每个师生都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泰微课等服务平台建立了实名制网络空间,教师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目前,95%以上的学生,100%的教师空间处于活跃状态,空间得以有效应用。

  3.学习资源建设。

  学校通过培训,所有教师掌握了资源建设及上传共享的方法。通过校园内网建设了一大批课程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案、媒体课件、一师一优课、微课程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

  4.智慧阅读。学校教导处利用电子图书系统和攀登阅读 APP,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智慧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大屏、黑板报、读书角、机房电子阅读、读写月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德育处、大队部密切配合,利用班会、家长学校、微信平台等渠道推荐阅读,开展美文欣赏,创设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5.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利用信息课这个主阵地,学习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种学习资源的方法,基本适应了“智慧校园”环境。教师们在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课上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个人安全防范、个人空间建设、参加科学素养大赛等已形成常态。此外,通过泰微课、学校网站、创客观摩等获取教育资源,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自我测评等成果通过自制的 PPT、WORD 及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形成了智慧学习的新常态。在 2015 年举行的江苏省“传承经典”阅读知识竞赛中,我校李思琪同学获得特等奖,我校也获得团体金奖。

  三 三. 智慧管理

  1.学校网站。学校建设了主网站+微信平台的网站集群。主站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发布更新及时。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学校微信平台利用信息发布快、数据流量小、可移动浏览与管理的优势,很好了补充了主网站的不足。泰微课更是为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个性化与安全性、快捷性。

  2.教师空间。老师们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平台上拥有网络空间,并已利用空间发布课件、视频等。

  3.管理者及教师应用水平。学校建立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制度,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包括泰微课的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等。

  4.教学服务系统。学校利用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泰微课、学校自主的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专题性素材;利用网络教研、微课等系统为知识

 点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工具;同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网络办公系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管理系统、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江苏省教师管理平台、卫生管理系统、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语音教材征订管理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泰州市资产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

  5.安保服务系统。

  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智能校园网络安防系统,安装有高清摄像头 100 多个,录像储存不小于 3 个月;与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结合校园百兆网对校园进行了无死角监控、一键求助报警等功能,并将配合一卡通系统实现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6.家校互通。学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 QQ 群、微信群、一起作业等平台,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内容包括作业传送、学生出勤、当天学习及在校表现等反馈,使家校联系真正实现了零收费,高效率;同时利用 QQ 群、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在线服务,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此外,学校还通过微家校、学校主站、学校伏羲教育博客等平台,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发布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2015 年,我校戴娥老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刘晓棠老师在学科与信息化结合课堂比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2016 年刘晓棠老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部级优课。近两年,我校教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市一等奖多达 30 人次,在国

 家级刊物上发表有关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应用的论文多篇。2017 年,杨红美老师带领学生在高新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高新区参加泰州市比赛获得二等奖;2018 年赵日朋老师带领学生在泰州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泰州市参加江苏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斩获一等奖的殊荣。

  四 四. 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彭小艳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参与。各项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总务处主任赵日朋具体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电教处副主任卞伟、总务处主任助理杨红美协助负责相关工作。

  2.规划科研。学校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列入学校 2018 年整体规划,并制订了专门的建设方案,时序安排清晰,措施切实可行。同时 2018 年,泰州市教育信息化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相继开题并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

  3.制度保障。学校有《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方案》《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建设与应用纳入《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工作考核细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智慧校园建设。

  4.资金投入。“智慧校园”创建设施设备由教育局统一配送。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校党支部委员会和经审小组监督执行,

 保证专款专用,并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要求,规范严格执行,保证了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5.机制创新。

  学校结合科普教育的特色,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机制,以保障“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利用本校的科技辅导员团队,开设多项目的科技社团,打造校本课程,纳入班级课表,从课程上体现对于“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创新;二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将创客教育与智慧校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创建工作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突破;三是利用学校的各种社团,鼓励并带动全体师生动起手来,全面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这种参与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应用层面,更重要是的通过自己的创新、创意,真正做出例如教室智能灯光控制、一体机电源物联网管理系统等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的作品来,让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与教育全方位的前瞻性效益最大化;四是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学校提供数据依据和决策支撑;同时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为教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针对性地推送相关资源和学习建议,推进精准化的教与学。

  总之,我校将以泰州市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以“智慧启迪梦想,科学点亮人生”为最高目标,继续在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管理、可持续发展与保障上下功夫,为一实小每一位孩子的科学梦,为进一步实现泰州教育的双提升、双满意,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中创建有自主探索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案例,并有明

 显成效,争取在市(区)及以上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并入选市级组织的案例评选活动。

 篇 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篇 2

  华蓥山学校地处我区的最北端,北与四川省邻水县接壤,是重庆的北大门。西北方 10 公里就是红色革命摇篮、著名的佛教胜地、东部小峨眉华蓥山。晴朗的天气,站在小学部操场,云雾缭绕的华蓥山主峰——宝鼎巍然耸立,学校因山得名。我校历史悠久,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先后办过初小、高小、民中、初中、高中。最后一次中小学合校是 2010 年,当时的华蓥山中学和华蓥山中心校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后一次初中分流是 2015年,原初中的 65 名学生整体并入我镇的高完中——华蓥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 34 人,招生覆盖四村一社区。现有教学班 10 个,学生346 名,幼儿班 2 个,学生 57 名。80 载沧桑岁月,厚重了学校的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诸如艾道淳主任等在各行各业卓有建树的优秀学子,学校先后获得“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区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特色教育学校”等殊荣,办学水平多次被评为区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但狠抓了学校内部管理,而且在硬件设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校舍改造工程同步推进的班班通设备和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面我将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给领导们做个汇报:

  一、关于设施的配备情况

 近两年里,在区教委、区技装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高标准的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1. 学校所有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及投影仪,投入资金 39 万元。

  2. 学校所有的教室和功能教室安装知识点测评与学习系统(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投入资金 20 万元。

  3.学校所有学科教师配备教学平板电脑,投入资金 15 万元。

  4. 学校微机室完成了英语听说模拟考试系统的建设,同学们可以在计算机教室完成在线的英语考试,投入资金 2.5 万元。

  以上四项,总计投入资金 76.5 万元。

  二、关于设施的使用情况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各种信息同城区比较,相对闭塞,但智慧平台的建设,将学校各自独立的资源及服务系统进行了统一,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但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实现了平台软件和学校硬件之间的无缝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 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专人管理

  我校自智慧平台建立后,为了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明确了一名副校长分管智慧平台工作,由教导主任主抓教

 师培训,信息技术教师主抓技术支撑和平台维...

篇八: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配置及多 媒体教室建设的汇报材料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 统筹规划, 突出 重点, 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 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现我校教育信息化配置及多 媒体教室建设方面的情况如下:

 我们现摸清底数按上级部门 的有关要求, 按照勤俭办教育和“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 杜绝超标准建设。

 以校为单位,清查教室、 桌椅、 运动场地、 体育设施等教学设施和宿舍、食堂、 厕所等生活设施, 立足“保基本、 兜网底”, 对照基本办学需要, 分析确定学校的( 含教学点)

 办学条件缺口 ,列出 现状和需求清单并编制账册, 做好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工作。

 我们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必须得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化应用 水平,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培训, 要为确需保留的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加快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 并将学生、 教师、 学校资产等基本

 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我校目 前, 从 2012 年至 2014 年以来多 媒体教室配备了48 台电脑, 班班通配备了 16 台电脑, 2013 年配备了 8 台一体机电脑, 给我们的教学点配备了 2 台远程教育接收器, 为了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 给老师也配备了 20 台手提电脑。

  安乡 中学 2014 年 3 月 12 日

篇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吴中区胥口中学

 我校创建于 1964 年,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在共有十七个教学班,八百三十二名学生。2003 年 10 月学校通过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的创建。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又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管理质量,争创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硬件方面作了再投入、 软件方面作了再挖掘, 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自通过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 的验收后, 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形势,提出了新目标。在三年办学规划中,把“抓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硬件、软件资源,争创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作为办学目标之一。三年多来,学校围绕着这个目标,制定了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具体的工作措施,分步落实。

 (1)制订计划。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按照《苏州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制定了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短期、中期规划。(2)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学校教技室具体负责,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信息化工作。(3)健全组织。我校在教技室的基础上,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由各学科选定一名骨干教师组成),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精良的网络管理队伍。(目前,我校专职电脑教师一名,兼职三名)。确保学校网络的升级换代和正常运转,提高信息化教育的管理效率。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使用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并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组织落实。

 2002 年 12 月,胥口中学通过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的评估验收,胥口镇党委、政府投注了极大的财力和物力,使胥口中学校园面积逐年扩大,校园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2003 年,创建苏州市信息化实验学校结束后,我校进一步增加信息技术设备,在原有的电教设备基础上,添置了台式电脑 4 台,笔记本电脑 7 台,微机房 52 台电脑更新换代,另外,学校增添了 2 台激光打印机,购置 3 台移动多媒体等。到目前为止,我校现有多

 2 媒体网络活动室和多媒体教室四个,移动多媒体三个,学生微机房 2 个,学生清华同方微机 104 台,教师微机 42 台(包括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室),并且这些微机全部在网络环境下使用,使我校生机比达到 7.5:1,使学生上课人手一机。学校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投入占学校设施设备总投入的 30%以上,软硬件投入比接近 2∶3,逐步达到 1:1。近两年电教教材及软件方面的投入经费达 54.15 万元。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库,比较丰富(已和区电教室签订了软件购买合同,引进“清华广信”,“国之源”,“图书管理平台”等资源库),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凡入选市教育住处中心的课件,学校要给予奖励,并与评先和晋升教师职务挂钩。

 实验学校的验收,促使我校信息技术的设备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实施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教技室分阶段、分层次的对教师进行不同目标的培训。首先,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网管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以提高网络运行安全和效率;其次,45 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然后,45 周岁以上的教师进行电脑基础操作和使用的培训。

 近三年来, 全校已进行多次信息技术专业、网络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极大提高了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因此,我校在职教师 80%以上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90%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制作和运用多媒体的能力,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 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教学技术,45 周岁以下的教师,均参加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并通过了江苏省信息技术考核, 绝大部分教师都学会了微机操作及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也是我们推进学校信息化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调整,让学生人人会打字,人人会上网,人人会用网。在电脑课上学习绘画、学习网页制作。课余时间,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上网时间。

 目前, 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教师已习惯于用计算机来进行工作学习,习惯于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师生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信

 3 息技术方面的比赛,教师积极学习理论,认真总结,主动撰写论文。2001 年我校蔡娴琴教师在吴中区首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中, 她本人制作的课件 《春》在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顾文娟老师在 04 年吴中区第四届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评优课活动中获区二等奖;陆伟明、朱文娟老师制作的个人网站《教师之家》、《好心情》在区第二届教师个人主题网站评比中获区三等奖;宋小龙在吴中区第五届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评优课活动中获区二等奖;夏建平、 郁文萍老师在吴中区第三届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赛中获区三等奖;胥口中学在吴中区第二届学校主页评比中获区二等奖,04 年获区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十多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和课件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信息化教育的魅力。

 (一)建好校园网,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1、建好学校主页,充分展示学校风貌。2005 年上半年,我们对学校主页进行了全面改版,学校网址:http://www.xkzx-sz.com/。开辟了胥中信息、校务公开、胥中概况、德育园地、教育科研、教学园地、学生天地、荣誉之窗、胥中网志等栏目,我们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主页建设。

 2、 建立教研组主页和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教师个人主页。鼓励各教研组和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充分突显了网络教学的优越性。每年,我们都进行评比和检查,以不断更新和发挥效用。3、建立班级网页和优秀学生的个人网页,突显班级特色。4、开通了“家校路路通”,增强家校联系力度,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5、我校实现了图书馆的网络化管理,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与此同时,学校的档案建设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二)

 运用信息技术, 支撑新的课程改革。

 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第一层面就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层面从本学期开始尝试的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借助课题研究,积极提升信息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1、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为主线、网络教学资源为依托,实现了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通

 4 过师生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能带着问题学习,又能通过探究性学习自我解决问题,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等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2、通过创建,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近年来,教师们不但更新了教学理念,而且参加了多次信息技术培训,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能,自行设计制作了大量的课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题研究扎根于教学过程。3、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示范示范学校,江苏省教育先进单位,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吴中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吴中区绿色学校,吴中区艺术合格学校等。

 当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信息技术设备,发挥其最佳功能,完善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我们将以此次创建为契机, 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2006.10.30

推荐访问: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工作汇报 教育信息化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