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责任教育基本做法与途径(完整文档)

时间:2022-09-13 12: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责任教育基本做法与途径(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责任教育基本做法与途径(完整文档)

 

 . . 责任教育的基本做法与途径 [摘要] 责任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并形成相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

 当前, 很多青少年缺乏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这方面的教育亟待加强。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 教育活动中、 社会实践中, 采取具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不断探索、研究责任教育的新方法、 新途径, 即能取得良好实效。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责任教育; 社会实践

 2001 年至 2007 年, 我们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 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和“十一五” 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责任教育操作实验研究》。

 我们所说的责任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并形成相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

 即是培养青少年对身心、 学习、 工作和理想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人, 对他人、 集体、国家和社会能够尽职尽责的人。

 在此过程中, 我们采取了课堂教学、 开展活动、 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责任教育的实验研究, 收到较好效果。

  一、 课堂教学是责任教育的主渠道

 我们之所以把课堂教学作为责任教育的主渠道, 是因为中小学生在校的一天时间, 有 8个小时是在课堂度过的。

 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责任教育, 收到较好效果。

  (一)

 历史教学中的责任品格教育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责任品格教育, 对促进学生健康的思想品格的形成, 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中, 丰富的人物个性和生动的历史资料, 为责任教育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铺设了宽敞的平台。

  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和可塑性的心理特点, 利用人物成长过程和英雄事迹, 尤其通过正反人物的对比, 对学生思想品格的陶冶和责任意识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讲述的,如岳飞的精忠报国、 壮志未酬的《满江红》 和西子湖畔的岳飞和秦桧的塑像; 于谦的《石灰吟》 和北京保卫战;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之” 和“虎门销烟”; 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和“台州九捷” 等历史人物和事迹, 对学生责任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

 这些仁人志士坚定的信念及对社会热切的关怀, 表现出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崇高的责任感。

 通过感悟历史人物的人生价值, 净化了学生的灵魂, 使他们的人生观、 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历史史实和情景的再现, 对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师在讲“秦王扫六合” 时, 利用历史短剧《买马记》 再现分裂割据时,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 文字交流, 货币、 度量衡交换遇到困难的史实,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分裂对经济、 文化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 体会和感悟到了统一的必要性, 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 学生的统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

 又如在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 教师通过制造浓烟滚滚的火烧场面, 再配以教师庄严肃穆的表情和深沉、 浓重的陈述, 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激发出了对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这些历史情境的再现, 唤起了学生的责任情感, 调动了他们潜在意识, 使他们的灵魂受到了冲击。

 鲜活的历史史实所具有的感召力, 使学生体验到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他们从历史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召唤, 激发了他们对人民对社会关切的思想感情, 自觉地树立对民族、 对国家、 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责任品质。

 . .

  (二)

 语文教学中责任意识的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课程改革的目标” 指出,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

 这一目标表明, 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应该从小抓起、 从学科教学抓起。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责任教育的文章, 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最佳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体现父母感情的文章。

 如《秋天的怀念》 一文, 母亲重病缠身,却无微不至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 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

 谱写了一曲伟大母亲对儿子高度负责的颂歌。《地震中的父亲与儿子》 一文, 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 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同伴, 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父母能为儿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作为儿女,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 我们因势利导, 开展了“父母的生日、 父母爱吃什么、 父母关心什么、父母每天都做什么” 等调查活动, 使学生知道父母为了自己付出那么多, 其根本原因是责任在起作用, 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父母着想、 对父母应尽一份儿女的责任。

  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许多描写同学之情、 朋友之情、 邻里之情的文章。

 如《一件运动衫》一文, 讲述了“我” 买运动衫、 买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和“我” 换运动衫的经过, 体现了“我”与康威先生之间的真诚的友谊, 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挖掘课文中隐含的教育信息, 以言感人, 以情动人, 激起了学生思想的共鸣,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人应该关爱、有一份责任。

  (三)

 数学教学中责任感的培养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在数学上也有过巨大的成就, 对人类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在数学教学中, 紧扣教学内容, 不失机地穿插一些我国数学发展史,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历史成就, 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责任感。

 教师在讲“几何的初步认识” 时, 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在几何上的成就:公元前 4 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遗址已经有了平行线、 三角形、 菱形、 长方形和圆形等精美的几何图形、 图案和花纹。

 约成书于公元前一百年的古代算书《周解算经》 中也有过关于直角三角形各边关系的记载。

 约 1500 年前, 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 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 7 位小数的人。

 这一成果比国外数学家至少早一千年。

 这些都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通过这些史料的介绍, 学生既丰富了数学知识, 又增强了自豪感, 激发了学生的超前意识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进而担当起繁荣和发展数学的历史责任。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地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数学上的成就, 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解方程” 时, 老师向学生讲述:历史上, 我国人民对数学的发展有过许多杰出的贡献和辉煌的成就,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近百年内, 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加之外国的入侵, 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包括数学在内,都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

 建国后, 党和政府千方百计地调动数学工作者的积极性, 通过他们的刻苦攻关, 填补了许多数学领域的空白, 赶上甚至超过了其他国家。

 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身居陋室, 通过多年的钻研, 攻克了世界数学难题“歌德巴赫猜想”。

 可以想象, 若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 “哥德巴赫猜想” 也许还要猜下去。

 通过新旧社会对比,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发展繁荣我国数学的责任感, 而且使学生看到了祖国生机勃勃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明天, 真正领悟到学习与祖国的强盛息息相关, 从而认识到学习是学生应尽的责任, 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 开展活动是责任教育的重要载体

 . .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责任教育, 必须循序渐进、 不断渗透, 把抽象的责任意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 让学生置身其中, 感悟和体验, 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震撼, 才能真正达到我们责任教育的目的。

 (一)

 寓责任教育于主线教育活动之中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把“信心留给自己、 关心献给他人、 孝心献给父母、 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 的“五心” 教育活动, 并与“雏鹰争章” 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身边小事, 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培养了责任感。

  “五心教育” 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责任。

 我们在开展“五心教育” 活动中, 首先教育学生把信心留给自己。自信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只有充满自信的孩子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让学生通过“我能行日记”, 记录自己成功的经历, 在班队会上与同学交流,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开展“我身边的英雄” 评选活动, 号召全体学生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 使学生在关心他人中得到他人的关心; 通过“在家做好孩子” 活动, 确立“好孩子” 的标准, 号召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育学生尊重、 孝敬父母和长辈, 尽到做子女的责任;通过开展“爱心捐助” 活动, 使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他们同龄的孩子没有钱上学, 我们要为这些孩子尽些微薄之力, 帮助这些急需帮助的人,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军事夏令营” 和参观烈士陵园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使他们从小就立大志, 长大报效祖国, 肩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雏鹰争章” 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责任背后的喜悦。

 我们在“雏鹰争章” 活动中, 结合“五心教育” 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定需要学生争夺的奖章。

 如“五自” 奖章(即自信章、 自理章、自护章、 自律章、 自强章)、 爱心章、 孝敬章、 国防章等, 均由学生自己每月选出所要争夺的 1-2 枚奖章, 并每月在班级展示, 举行一次评章活动。

 有学生自己评、 他评、 老师评、 家长评等形式, 把学生的表现展示出来, 最后由班级评比委员会综合上述意见,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雏鹰奖章”。

 每学期由班级推荐优秀者参加全校的评章活动, 学校召开隆重的颁章大会, 为获胜者颁发校级奖章。

 学生通过争章活动培养了对自己、 对集体、 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并尝到了付出的喜悦。

  (二)

 寓责任教育于主题班队会之中

 我们隔周一次的班队会, 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阵地, 组织好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召开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的班队会。例如, 有的学生管不住自己, 经常在走廊和操场上扔杂物。

 为了让学生克服这一毛病, 组织各班以此为主题召开班队会。

 先由学生表演乱扔杂物的场面, 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种行为所反映的问题, 最后畅谈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 让学生感悟到乱扔杂物就是对集体、 对他人、 对环境不负责任的表现。

 再如, 为了让学生“关掉水龙头——节约用水” 的主题班队会, 是对集体、 对社会负责的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节约的水, 不仅是学校的水也是社会的水,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

 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懂得我们身边的事虽小, 但小事非小, 事事有责任, 把身边的小事做好就是负责任的道理。

  (三)

 寓责任教育于系列活动之中

 结合重大节日, 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如, 清明节、“五一” 劳动节、“六一” 儿童节、“七一” 党的生日、“八一” 建军节、“十一” 国庆节等重大节日, 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热爱党、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责任教育。

 除此,我们还通过每学期两次的“交通安全” 和“珍爱生命” 的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注意交通安全, 提高了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

  三、 社会实践是责任教育的基本渠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只有实践才能掌握知识、 增长才干。

 我们在责任教育过程中,

 . . 把社会实践作为基本渠道,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收到较好效果。

  (一)“小交警” 站岗值勤

 许多学校开展了“一日小交警” 活动。

 如长春市东四小学, 他们在责任教育过程中, 把“一日小交警” 作为载体, 教育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年前, 他们率先在长春市中小学中成立了“小交警支队”, 聘请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同志为辅导员, 到学校作报告、 组织训练、 讲解交通法规等, 使学生对交警叔叔的生活、 交通法规和交通知识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 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交警的值勤情况, 亲身体验交通就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 然后,在辅导员的指导下, 组织学生上街站岗值勤, 他们穿上小交警服装, 手戴白手套, 指挥起来还真象那么回事呢!

  (二)“环保卫士” 在行动

 当今世界,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已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为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 对地球负责、 对人类负责、 对生存的家园负责、 对自己负责, 开展了“环保小卫士” 在行动的活动。

 组织学生深入街道、 社区、 公共场所等, 清扫环境、 捡拾白色垃圾, 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我是一个小会计” 的体验活动

 在系列责任教育活动中, “我是一个小会计” 活动也很有特色, 收到较好效果。

 一位中学生跟着在银行工作的妈妈来到银行, 准备当一天“小会计”。

 她激动而紧张地坐在计算机前, 随着显示屏上的菜单不断变化, 她操作灵活, 运用自如, 有些沾沾自喜, 觉得会计工作也不过如此,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她很自信。

 正当她得意时, 突然帐单上多了一个“0”, 她有些紧张, 不知所措, 后来幸亏被妈妈检查出来了, 不然……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才体会到了什么是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心和责任感。

 她暗暗下定决心, 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 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 ...

推荐访问:责任教育基本做法与途径 途径 做法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