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5篇

时间:2022-09-02 19:50: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5篇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品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在初中第一轮强校建设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5篇

篇一: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品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在初中第一轮强校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质量打造现代化都市首善之区新定位,坚持“三为本”“三个更重要”发展理念,科学分类施策,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补短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多样、生态和谐的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行动目标 ——到 2022 年,大力改善薄弱初中办学条件,初中标准化学校比例达 100%;完善初中教育改革发展机制,补齐初中教育突出短板;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达到区域全覆盖;组建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加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 80%以上。探索形成区域内初中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办学新机制。

 ——到 2025 年,区域内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 0.30;全区 1/3 相对薄弱的初中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1/3 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创建成现代化学校;公民办学校协同优质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品质名校。

 三、行动举措 (一)建设“统领”行动 1.强化队伍政治建设。加强对初中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初中学校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建工作进章程,以建带动群团建设。强化初中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教师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选树一批扎根边远乡镇初中的“四有”好教师典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初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逐年配齐思政教师,推进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培养。思政教育要富有时代特色,挖掘本地“红色根脉”资源,挖掘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内容、主题活动和实践形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突出可实践性可体验性,牢牢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使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强。

 3.推进初中“五育并举”。各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改革育人方式,积极构建多元育人的校园特色文化,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落实“双减”要求,重视初中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全面加强和

 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发挥青少年健康“护航”工程和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的作用,关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推进“五育并举”工作。

 (二)优质资源拓展行动 4.优化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公办教育资源,统筹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段学校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内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在城镇建设和更新中,优先保障公建配套初中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初中学校 8 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5.深化初中优质教育环境建设。依托省“区域推进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建设,统筹推进智慧校园、未来校园建设,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及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为学生个性化、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创设条件。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加强教师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至 2022 年,“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覆盖率达 100%。到 2025 年,发展 2 家以上市级智慧校园标杆学校,新型教学空间覆盖率达到 100%,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100%。

 (三)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6.实施农村边远初中补短提升。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边远初中学校的经费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采用

 融合型、共建型等合作办学模式,推进 8 对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扩大优质示范普高在农村边远初中的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建立健全薄弱初中学校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并以近三年初中学校发展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将区域内 1/3 左右的初中确定为相对薄弱、需重点建设的初中学校,组织专家诊断分析,“一校一案”实施补短提升。每三年为一轮,实行动态管理。

 7.推进近郊初中提档升级。推进分层作业改革、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及学为中心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数字化精准教学,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强化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以拓展性课程和特色项目为载体,探索小初高特色项目衔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一批德育、外语、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色初中,推动组建初高中特色发展联盟,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8.深化城区初中品质铸造。研制“品质初中”发展指标,确定“品质初中”的类别与项目,建立以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品质初中”发展监测机制,实施年度报告制度。深化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初中强基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市中学生“科技素养大讲堂”课后服务平台和与高校、高中、俱乐部、校外有资质培训机构合作、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形式,大力推进初中学校多样化办学、个性化育人、特色化发展,做大做强初中教育品牌。

 (四)师资素质优化行动 9.提升校长专业领导能力。深化初中校长、书记学习共同体建设,推进“未来教育管理名家(初中校长)培养工程”和“初中校长素质提升计划”,构建初中校长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区域教育顾问的引领作用,以培养政治坚定、理念先进、富有情怀、业务精深、治校有方、紧跟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初中校长为目标,加大对名校长、正校级后备人选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形成优秀校长群。到 2025 年,遴选并培育市名校长 2~4 名、区名校长 5~8 名。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建立科学的校长职级评价体系,努力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初中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10.优化学校师资配置。制定初中校长与教师优化配置和建设工作方案,完善初中教师流动机制和名优教师使用机制,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初中流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作用。在现有编制总量内,通过城乡一体、学段统筹、教师走教、动态调整的方式合理配备初中教职工,并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交流、引进等措施,到 2025 年,区域内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占比达 10%,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 1位名师(含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等培养对象),建立农村“初中名师工作室”50 个。

 11.改进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实施“领头雁+群雁飞”工程,建构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和名师后备人选培养体系,打造“阶梯式”人才成长的本土路径。推进农村初中教师培养计划,深化教师交流,完善新入职教师带教制度,统筹安排农村和薄弱初中新入职教师在城镇优质学校学习锻炼三年,期满后回原农村学校任教。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实施青年教师岗位成长计划,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依托“高端教师培训班”“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特级教师基地学校”等载体,开展高端培训、师徒结对、校本研训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 2025 年,遴选并培育市学科名师骨干 8~10 名、区学科名师骨干 30~40 名,培育市骨干班主任 3~10 名,区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 5~10 名。用优质师资保障初中教育优质发展。支持初中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初中教师、校长出国(境)研修,加快提升初中校长与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

 (五)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行动 12.丰富“三生”课程体系。加强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题的初中“三生课程”建设,拓展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深化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研究,提高拓展性课程质量,再开发 30 门区级及以上

 优秀拓展性课程,每校至少培育 1 门优秀拓展性课程,实现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13.提升“生动课堂”教学实效。开展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项目试点,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名师工作室”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月活动,表彰一批“生动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和示范学校,总结推广一批具有课改特色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经验。改进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管理方式,倡导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科能力,积极开展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分层辅导、分层作业等形式的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校内减负提质。结合课后服务和周末校园开放日活动,积极开展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培优、促中、补差”的教学,全面丰富和拓展学生社团课程。

 14.培育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实施小初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同一区域内的小学和初中要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省艺术教育实验区为平台,加强体艺特色项目衔接工作研究,强化特色项目的顶层设计,科学建立体艺特色项目培训培养机制,以体艺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等为载体,逐步形成区域内小初衔接体艺特色品牌。实施体育艺术素养监测工作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15.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验教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制度,有效提升初中生科学实验操作能

 力。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拓宽丰富综合学习课程,推进 STEM 课程建设与创客教育,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路径,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加强科技教育,借助特色高中、高校、协会资源,创新初中生科技教育平台,延伸科技课堂时空。

 16.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推动数字化改革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全面实施初中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大“空中课堂”的个性化推送力度,扩大名校名师优质资源辐射面。探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价。

 17.加强教科研工作。优化初中教研科研队伍建设,配足配好初中教研员队伍,健全以特级教师、名教师为基础的兼职教研员制度,组建初中教育教学专家库。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健全教研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50 周岁以下教研员在岗工作满 5年后,原则上要有薄弱初中从事 1 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或开设工作室。加大对初中教研教科项目的扶持力度,创新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教研工作方式,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质量和效果。建立教学视导专家团队,

 制定初中教学视导制度,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的教学视导工作。

 (六)管理品质提升行动 18.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以现代化学校建设为标准,建立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法律顾问等制度,推动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督促学校按章程办学,提升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鼓励各初中开展与课程改革、集团化办学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实效。逐步扩大学校人事自主权,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助力学校发展。

 19.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师“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放宽初中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探索建立集团化办学机制下内设机构的自主设置制度。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基础上的教师招聘改革;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可放权由其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

 20.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全面实施“公民同招”政策。建立和完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以阳光系列评选为导向,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发展性评估,建立和完善初中与高

 中教育质量跟踪评价办法。以综合质量为导向,三年为一个周期,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身心发展状况纳入监测内容,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21.建立健全办学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校内激励作用。注重精神荣誉激励,组织开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等优秀教师及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加大对初中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表彰宣传力度。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健康的教师岗位晋升机制。健全绩效工资激励,根据初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对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实施统筹分配,向办学规范且办学质量提高成效明显的学校倾斜;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分配办法,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有效体现教职工工作量和工作实绩,重点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四、工作保障 22.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省级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会商,及时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研究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县领导牵头成立工作...

篇二: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十四五”教育 发展规划

 为加快学校教育规划进程,重新审视本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学校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创设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根据“十四五”教育规划纲要和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小学 2021 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学校始建于 1987 年。2002 年 8 月新校址落成启用,随着区域的发展建设,2019 年学校更名。2019 年学校经过扩建,共占地面积 35670 平方米,建有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建筑面积 11030平方米。学校建有阶梯教室、微机、音乐、舞蹈、美术、仪器、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综合实践、社会、室内体育馆等专用教室,教学器材达国家一类配备标准。

  目前学校共有教学班 28 个,在校学生 1350 人,教职工 90 名,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大专以上学历占 88%。

  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确立了以教育教学为

 中心、以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主线,以“修德雅行”为培养目标,注重加强以“文明、和谐、健康、阳光”为内容的校风建设,以“敬业、爱生、合作、创新”为内容的教风建设,以“励志、乐学、探究、进取”为内容的学风建设。在教职工中积极实施“铸师魂、展师风、强师能、树形象”工程。

  (二)学校的办学优势:

  主要表现在教师向上进取、学校管理规范、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等方面。

  1.教师队伍向上进取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务实廉洁,事业心强,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较高,大部分老师积极上进,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学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培养一支为人师表、好学上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省教学能手 1 名;市学科带头人 1 名;市教学能手 7 名;区教学骨干教师 12 名。

  2.学校管理规范发展

  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秩序井然,管理民主,人际关系融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良好

 的工作心理环境。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尊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学、用规章管事。

  学校教学工作,初步行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教研组有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教学质量诊断制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打造“修德雅行”德育品牌,通过四个阵地(升旗、黑板报、主题队会、实践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月活动,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4.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发“阳光悦读”学校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注重突出“高效课堂”理念,积极开展道德课堂构建活动,并根据不同学科明确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实现落实减负提质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修德雅行”德育品牌和“阳光教育”办学特色。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经过努力,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学校自主治理凸显,建成数字化校园,学校环境育人氛围浓厚,学校文化精彩纷呈,教育教学成绩大幅提高,“阳光教育”特色鲜明,德育品牌“修德雅行”见成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具体目标:

  1.办学目标: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人为本,开展“阳光教育”教育活动和“修德雅行”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健康幸福快乐成长。

  2.阳光管理:依法办学、推进现代化学校进程,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不断深化民主管理。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师生权益,逐步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探索校务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发挥校委会

 在学校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全面落实党组织建设工作条例、校长工作条例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健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少先队等组织,发挥好各组织的作用,创新工作。实施人本管理、阳光管理,激发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效能,让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3.阳光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协作、创新、会教、乐教。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尊重学生人格,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加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培训培养,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培养出自己的骨干教师、名师。

  4.阳光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打造阳光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育人质量。

 5.阳光学生——学生成长目标:开展阳光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以“修德雅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阳光教育”。通过常规教育和月主题系列教育,养成学生的常规文明礼貌和学习习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创建“修德雅行”德育品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海洋科普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性格活泼开朗、行为善思乐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阳光文化——学校文化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四大经典节,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形成精品系列活动。学校文化管理凸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7.阳光服务——后勤保障目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学校扩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校园网络系统,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严格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办事,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

 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为加速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篇三: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管理在线 1Guan

 li

 zai

 xian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 成都东部新区石板凳学校

 戢翔当前 , “ 新优质学校 ” 的创建和发展面

 临着诸多问题 。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生源不

 稳定 , 办学基础较差,学校管理不规范等瓶

 颈 。

 要办出老百姓满意的好学校 , 农村学校

 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 建立健全激

 励机制 , 抓实 、 抓细常规管理 , 充分发挥校

 园文化的引领作用等路径 , 助推学校实现

 高质量发展 。一 、

 建立 、 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

 体系学校章程是学校的"母法 ” , 系统规定

 着学校运行的整套体系 , 是学校制度的最

 根本依据 , 是改革发展 、 依法治校的基本遵

 循 。

 学校的核心管理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制

 度和学校常规管理制度 。

 教师管理制度有

 师德建设制度 、 教职工年度考核制度 、 教师

 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 、 教师专业

 技术职务考核推荐制度 、 教职工岗位竞聘

 制度 、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制度等 。

 学校常规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学校日常的教

 育 、 教学程序,主要有安全工作制度 、 领导

 工作制度 、 民主管理制度 、 教职工培训管理

 制度 、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班级考核制

 度等 。制度的制定 , 要依据法律和学校办学

 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 ,

 形成健全 、 规范 、 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制度

 体系 。

 制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 关注教师的

 专业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优化 , 要

 彰显学校的办学理想 、 特色 , 发展方向和目

 标 。二 、

 建立健全公平正义的激励

 机制公平正义的激励机制 , 是优化教师队

 伍 ,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

 方式 , 是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学校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各类

 规章制度 。

 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 , 必须

 体现公平 。

 对师德表现优秀的 、 任劳任怨工

 作的 、 业绩突出的 、 有担当的教师,学校要

 在制度上给予肯定 。

 职称晋升 、 绩效考核要

 多劳多得 、 优劳优酬 。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以师生利益和需求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要严格执行 。

 制度面前

 一律平等 。

 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老师 ,

 都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

 考

 核面前不分亲疏 。

 不论是年度考核还是绩

 效考核 , 任何个人都只能以工作 、 以成绩论

 高低 , 不能向校长 “ 要 ” 优秀 , 不能向校长

 “ 要 ” 表彰 。学校要建立公开的考核表彰机制 , 要

 变提名推选为量化推荐 , 即按教师年度考

 核得分由高到低推荐 , 根据专项方案进行

 测评和量分打分 , 最终根据得分情况由高

 到低依次推荐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公平的学习培训机

 会 , 让教师都能有机会外出开拓视野 , 增长

 见识 , 提高素养 , 获得成功的职业积累 。

 学

 校要为教师成长 、 成功搭建平台 , 要为教师

 个人研修 , 参加各类竞赛搭建平台 、 提供方

 便 , 促使教师不断成长 , 获得成功 。三 、 抓实 、 抓细常规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以细化 、 可操作

 的制度为依据 。

 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

 包括教师坐班 、 请销假 、 备课 、 上课 、 作业布

 置 、 听课 、 考核等 , 包括学生晨午检 、 卫生 、

 安全 、 活动等 , 涵盖了学校日常工作的方

 方面面 。

 其管理必须要有细化的可操作的

 制度为依据 , 要做到让师生处处有章可循 、

 事事有规可依 。

 学校要通过精细化的常规

 管理 , 规范师生的行为 , 要形成稳固而长效

 的管理机制,使学校日常运行有规律 、 有次

 序 , 易于调控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以落实为目标 。

 学校管理不能只是布置,更重要的是要

 “ 理 ” 。

 学校要采取督促 、 检查等方式来发现

 问题 , 要采取通报 、 整改等方式 , 来规范行

 为 , 使各项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O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达到规范行为 、

 推动工作的目标,就必须以考核为手段 。

 学

 校实施了环境治理工作 “ 课遇制 ” 。

 上课教

 师要负责班级环境卫生治理的安排指导 。

 但如果不考核 , 除班主任外 , 任课教师是就

 难以担负起这一责任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不创新 。

 常规管

 理工作的内容和重点要根据学校发展的

 需要及时调整 , 及时创新 。

 常规管理工作开

 展的形式要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创

 新 。

 常规管理工作的主题要根据需要不断

 创新 。

 德育常规工作的主题,一定要根据阶

 段中心工作及重大节假日要求不断更新 。四 、 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建设要从两个方

 面着手 , 一是完善和优化校园硬件设施 ;

 二是围绕文化主题 , 精心设计 , 营造浓厚的

 文化氛围 , 让校园处处皆育人 。

 学校要打造

 走廊文化 、 教室文化 、 操场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不同于学校规章制度 。

 学校制度文化是有形的规章制度与无形的

 规章制度的统一 。

 学校制度文化具有行为

 规范功能 。

 高尚 、 健康的制度文化可以通过

 暗示 、 舆论 、 从众等机制对师生产生影响 ,

 形成规范的行为 。

 学校制度文化具有导向

 作用 。

 学校制度文化具有人文关怀功能 。

 学

 校要通过文化建设 , 呵护 、 关爱师生的生命

 成长 , 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为实现办学目

 标 、 推动学校发展而不断努力的积极性与

 创造性 , 让文化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O学校要打造敬业进取的教师行为文

 化 , 要以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为支撑 , 让教

 师快乐生活 、 快乐工作 , 要为教师专业发展

 搭建好平台 , 让教师有学习的机会 、 成长的

 机会 、 成功的机会 , 要让教师的角色认同 、

 教育理想 、 价值取向,与学校的主体文化一

 致 , 让敬业爱生 、 务实进取的精神成为学校

 文化的主流 。学校要构建积极向上的学生行为文

 化,要以习惯培养为抓手 , 培养学生良好的

 行为习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 让学生知

 道该"怎么做 ” , 要通过课堂训练 、 活动参

 与 、 校外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 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学生行为文化的建设

 要以活动为载体 , 要寓教于乐 。

 学校要引导

 学生学会思考 、 学会审美 、 学会创新 、 学会

 感恩 、 具有社会责任感 。

 学生行为文化的养

 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它需要学校以日常

 考核为平台 , 发动全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

 参与其中 , 长期坚持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

 查考核 , 规范的学生行为 , 纠正学生的不当

 行为 , 最终形成积极的 、 上进的学生文化 。《 四川教育 》 2020 年第"期.综合5

篇四: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十四五 ” 五年发展规划 (2021- - 2025)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进一步贯彻区教体局的精神,全面分析、反思学校上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问题,准确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构建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主动、和谐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和谐发展机制和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为目的,明晰学校发展理念和培养目标,科学规划发展项目,实施依法办学、科学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描绘学校可持续发展蓝图,促使学校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有更大的发展和提升,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愿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通盘考虑今后一段时期学校规模化办学、跳跃式发展的特点,学校教育设施建设条件,社会教育期望,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等,经过集思广益与反复讨论,特制定学校2021-2025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深入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以"求真"教育为学校文化建设依托,通过创造性工作,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倾力打造品牌学校,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现状 小学位于市中心地区。始建于1965年,学校占地面积8906平方米,校舍面积6890平方米。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1290名,教职工75名。其中高级职称9人,一级教师33人,教师平均年龄45岁,本科及研究生学历68名,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

 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满意度逐步提高,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二)制约学校发展因素 学校现代管理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现代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学校现代管理的理念在认知上有差异,落实到管理行为上有不到位的现象,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方面还须进一步完善。

 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经过这几年的课改实践,我校教师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也获得了发展,但是,就整体而言,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平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学校还缺少在区内有影响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人。怎样构建人才培养机制,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环境,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激活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拓展教师的培养渠道,整合各方资源,发展学校特色项目,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等等方面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与解决。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长达四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逐步确立了"让每一个进入东风的孩子都发光"的办学理念,以"严谨勤奋文明进取"为校训,形成了"尊重爱心责任向上"的核心文化和"身正博爱勤勉求真"的校风,积淀出"严谨敬业博学善导"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合作"的学风。

 (二)学校发展总目标 坚持品牌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求真教育理念为支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更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品牌建设,通过全体教职工

 共同努力,到2025年,将学校建设成为管理水平科学有效、师资队伍稳定良好、校容校貌优雅精致、教学质量稳中求升,努力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校。

 四、重点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党建工作 1.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机制 探索建立"书记+委员+党员"党建工作模式,发挥各支部书记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与委员和党员谈心谈话,把握党员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党建在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有效畅通联系,及时交流支部动态,记录党员活动足迹,亮出党员的先进事迹,让干事者在党支部层面得到充分认可,通过主题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主题教育结束前,各党支部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2.认真检视问题,敢于自我解剖 引导党员干部检视问题,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敢于并善于自我解剖,自觉做到"认真自省、觉察己过",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着力解决好政治意识淡化、党建主体责任压不实压不牢、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适应等方面问题,推动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3.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性教育 一是协助推动党员活动室建设,完善好党性教育基地,把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科学规划与有序推进同步用力,跳出教育看教育,精准提炼主题、精心规划建设,把推动基地建设的过程变成全体党员干部参与的过程,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参与基地建设。

 二是精心策划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党史展览、重走革命路、红色经典诵读等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近距离感悟红色精神、接收党性教育。同时注重放大效应,以基地建设为纽带、系列活动为抓手,努力带动过硬党支部创建,带动提升党群干群关系。

 (二)德育工作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1)强化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以师德考核为抓手完善方案,建立教育、考核、监督与惩治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职工信用考核,建立教师信用档案,切实做好信用考评。

 (2)严治理有偿补课。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严格落实治理有偿补课学校主体责任,开展排查活动,通过自查、问卷、暗访、举报受理等多种形式,保持治理高压态势,组织教师签订禁止有偿补课承诺书。

 (3)选树教书育人典型。继续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九月份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期间组织开展教师宣誓、参加优秀教师事迹巡回报告会;十月份组织教职工师德演讲比赛。

 (4)持续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温情家访活动,开展师德征文比赛及"美丽教师"评选活动,不断表彰先进,弘扬正能量。

 2.能力提升,打造队伍 (1)班主任队伍建设。抓好新班主任的培训,通过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使其快速成长;调动老班主任的积极性,发挥同级部班主任队伍的团结、创新性,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和智慧育人水平。

 (2)队干部队伍建设。重新选拔红领巾监督岗、大队委,选取新生力量进行补充、培养人;做实、做细队伍考核,提高各层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能干会干"的学生干部队伍。

 (3)家长志愿者队伍。本学期继续进行每天的家长志愿者路队护导;每周的家委会驻校办公、家长陪餐;每月的家长大课堂等活动,吸引更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3.抓住契机,培养习惯。

 (1)养成教育不放手。

 各班级、中队要利用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周、第一月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疫情防控活动要求》;通过班队会、实地演练等方式规范学生课间、午餐、路队行为习惯;开展光盘行动,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大队部重新选拔红领巾监督岗人员并进行培训,,做到每日检查,每周小结,打造"能干会管"的小干部队伍,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针对校园里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进行点评,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引领树正气。

 进行班级、学校优秀学生的评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进行优秀事迹宣传,在全体学生中起到真正的榜样作用,成为遵规守纪、文明礼仪、餐饮、路队等方面的优秀带头人,形成人人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氛围;并通过征文、志愿服务等形式展现,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课程多样,全面开展。

 (1)节日课程系列化。结合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9.18事变纪念日、10月1日国庆节、10月13日建队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9月10日教师节进行尊师、感恩教育;结合中秋节、重阳节进行尊老敬老教育;结合12.2交通安全日、12.4法制宣传日进行交通、安全等教育。

 (2)研学课程整合化。将十、十一月份的研学旅行课程与劳动、环保、生命、心理健康等教育相融合,发挥研学课程的实效。

 (3)班队会课程常态化。每周一次的主题班队会遵循"角度小、实效强"的原则,做到有主题、有备课、有教案,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4)网络课程精品化。精心制作班级美篇、班级直播等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的形式,引导发挥正能量,促进家校沟通,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有力的资源补充。

 5.资源拓展,丰富内涵。

 (1)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初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使其快速适用新学期生活;开展特殊体质、心理健康摸排,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健康课程、活动多样化,通过曼陀罗绘画、师生连心卡互动等多种方式,解心结,正班风,让心理健康教育朝科学化、全面化发展。

 (2)劳动实践教育。各班级细致安排好班级内学生的劳动清洁分工,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劳动;布置难度适宜、趣味性强的家务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成为家长的好帮手,体会劳动的快乐。学期末,各班级评选出"劳动小能手". (3)节俭环保教育。通过每天的卫生清洁,将"垃圾分类"理念渗透至每个学生,并在家庭中与家长共同实施;结合午餐管理进行"光盘行动""节水节电"三节活动,让节俭、环保教育入心、入脑。

 (4)法治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常态化、实战化;疫情防控日常化、细致化;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学习交通、网络、禁毒等法律知识。

 6.文化引领,传承创新。

 (1)检查评比有计划。将每周的卫生检查、每月的班级文化评比、每学期的评优树先形成主线,贯穿于德育工作中,将每项工作做细、做实,营造润物无声的德育氛围。

 (2)个人、团队成长有规划。学期初,各班级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班主任形成工作思路,并带领学生围绕工作思路有序开展,做到个人、班级、级部个性化、团队化成长、提升。

 (三)教学工作 1.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结合上级开展的教材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用好教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依托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好集备和听评课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抓好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是严把备课关。坚持超周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突出个性化备课。

 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抓实早读午练,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要求,推行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扎实有效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将继续听"推门课",督促老师对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准备,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严把作业批改关。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教师要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本学期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家庭 作业,,继续落实作业全批全改制度。要求当天作业当天批阅,当天反馈。坚决杜绝只布置不批改现象。

 四是严把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推行"一个优生带一个学困生"的"1+1"模式,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生一案。对待学困生要做到"三个优先":课堂作业优先辅导、课后作业优先面批、表扬鼓励优先及时。

 3.强化课堂教学考核暨同课异构活动。

 要创造条件促进教研组内、教研组间、校际之间的课堂展示活动,充分发挥联合体的纽带作用,促进各校之间的业务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抓好当堂过关、单元检测、月检测、期中期末等检测活动,进行质量跟踪。

 单元检测在教研组内进行分析,月检测在全校分析。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针对检测中出现的后进生,进行二次过关;对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再进行第二次检测。期中、期末检测由学校组织,集体分析,纳入个人教学考核。

 5.根据学科特点,科学指导,精准施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适时进行单项抽测。

 比如数学的口算、计算和解决问题;语文的古诗、写字、阅读和写作;英语的口语;科学的实验等。

 6.重点推进阅读、写作、书写、古诗四大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特别要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进行阶段性的读书分享,推荐优秀课外书籍及名篇鉴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阅读习惯、阅读策略、阅读书目等方面的指导。抓实整本书阅读的检查力度,督促教师真正指导,敦促学生用心去读。习作方面,教研引路,进一步明确"习作"年段目标,做好"保底工程".

 科学设置练笔作业,加强过程性评价。强化习作、日记、练笔等的作后讲评指导。努力增加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素材。单元习作重视方法指导,落实训练目标,一篇一得。提倡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习作"与"阅读"同步走。多元评价,倡导赏识激励,让学生爱写乐写。书写方面,教导处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书...

篇五: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日常课堂教学改进与常规建设为重点,以行动项目为载体,市县校三级联动,着力破解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推动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行动目标 按照“到 2020 年,主要教育质量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努力将 AA 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市、AA 省基础教育铁三角城市、AA 闽北赣东教育高地”总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三年(2018-2020 年)努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再创 AA 教育新辉煌。

 (一)义务教育阶段 到 2020 年,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指数及影响发展指数实现晋等升位,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二)高中阶段 2020 年我市高考一段录取率实现持续增长,市区一段录取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全市二段录取率同比 2018 年增加 10 个百分点,高考总录取率稳超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课程品质优化行动 1.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坚持质量为导向,强化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充分赋予校长在学校课程规划、课程研发与实施、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以督导为保障的学校课程品质提升的专业支持体系。组建课程建设专家

 指导团、课程评审专家委员会,完善校本课程评估与备案机制。深化“瓯越特色实践”课程群建设研究,加快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到 2020 年,绘制好“瓯越特色课程图谱”,建好“瓯越特色课程”共享平台,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校本课程的区域共享。

 2.“四品八德”区域德育一体化建设项目。以“培养‘四品八德’现代公民”为目标,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中小幼有机衔接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探索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课程化、生活化,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协同德育机制。以“四品八德”好课程、好案例、好少年培育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我市“四品八德”德育品牌。探索“德育心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机制,启动“德育+亲子辅导”“德育+家校联动”等工作坊建设,推进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学习指导工作。到 2020 年,开发 100 个学科德育优秀项目和德育精品课程。

 (二)课堂教学优化行动 1.教学新常规优化项目。认真实施《AA 市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创设追求课堂“增值”氛围,聚焦“学为中心”课堂提升、作业优化、学习评价、教与学新常规建设,建构常态的教学改进机制,促进学生自主高效的深度学习。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命题与评价、校本教研等行为,推进我市中小学学习常规建设,完善区域、学校常规管理机制,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帮扶指导机制。开展“百场万人携手”行动。促进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认真实施《AA 市初中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建设实施方案》,2018 年创建新常规达标校 30%,新常规样板校 20 所;2019 年新常规达标校达 60%,新常规样板校达 40所;到 2020 年,初中段新常规达标校达 90%以上,样板校达 60 所。小学段,2018年创建新常规达标校 25%,新常规示范校 25 所;2019 年小学新常规达标校达 60%,新常规示范校达 60 所;到 2020 年,小学段市级新常规示范校达 100 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达标校全覆盖,实现“百所示范、千校达标、万师合格”的目标。2020 年创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提升样板县 4 个。

 2.中小学精准教学项目。积极参与省教研室精准教学项目,分段分科开展精准教学实践与研究。开发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系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信息进行收集、反馈、运用,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诊断机制。开展基于大数

 据的个性化精准化校本作业、学科重点难点的微课程建设,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资源推送。完善基于“云阅卷”的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与应用平台,建成基于省、市、县(市、区)、校、生五级数据、四类用户、九类对象的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应用模型,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反馈和评价诊断机制。推进“高中质量帮扶工程”,在我市普通高中分层分类的动态调整基础上,持续做好高中教学过程督导与精准视导,提升薄弱地区、薄弱高中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现 100%学校开展诊断改进工作,100%中职学校完成省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培育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示范校和达标校。

 (三)学习素养优化行动 1.“爱阅读”行动项目。认真实施《关于深入推进 AA 市中小学第二轮“爱阅读”行动项目的实施意见》,开展第二轮“爱阅读”行动计划的各类评比,实施“爱阅读”领读者培养计划,开展教师“12 本书阅读计划”和“爱阅读讲坛”活动,推进“十万教师大阅读”项目,建立“爱阅读”项目研究共同体,组成全市“爱阅读”研究项目学校联盟;继续完善市、县(市、区)、校“爱阅读”三级联动机制,以各县(市、区)“爱阅读”公益指导团为载体,开展“促进乡村阅读计划”系列活动,实施“阅读+”内容升级计划,进一步丰富“爱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深度推进“爱阅读”工作,优化阅读环境,提高阅读素养。

 2.STEAM 跨学科学习项目。成立“AASTEAM 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制定 AA 市STEAM 基础教育三年行动方案,成立 STEAM 教育研究指导小组,逐步形成“做中学”教师 STEAM 素养与能力培养机制。实施 STEAN 教育的“馆校融合”项目,研发基于主题场馆的 STEAM 课程。成立 AA 市 STEAM 教育首批试点学校 60 所,建立 STEAM教育联盟体。开展基于 STEAM 及跨学科学习项目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评选活动;开展 STEAM 教育榜样学校、榜样教师、优秀课程、项目、课例评比活动,及时提炼推广 AA 中小学 STEAM 教育先进经验,培育 STEAM 教育的 AA 模式。推进新时代中职智能化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工程,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全面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四)质量评价优化行动 1.“四维评价”导向的质量监控项目。完善 AA 市中小学生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运用。重视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建

 立质量提升的帮扶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开展教育评价的重要监测点,重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与改进作用,开展绿色增值评价。高中阶段重点通过目标导向与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促进高考质量提升,开展全市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引导学校积极创建现代化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学科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特色高中。

 2. “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研修项目。启动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与培训,指导教师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内涵,把握各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开展学生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改革研究,探索凸显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学科思维能力、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测评技术。推进基于自主命题的校本研修,开展命题培训,建立各级命题人才库,建立试题资源库。高中段深入研究新高考调整后学考、选考两考分离的命题定位与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考适应性考试命题质量。完善规范区域、学校考试(检测)制度,引导教师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实施命题考试,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五)教师素养优化行动 1.教师专业品质提升项目。构建“五格四型”分层培训体系,开展“入格(新教师、后备干部)-合格(初级)-定格(中级)-升格(高级)-风格(特级名优教师校长)”培训,培育“合格、骨干、卓越、领军”型教师和“成长、成熟、辐射、领航”型校长梯队。夯实基础性培训项目群(新教师试用期“入格”培训、高中“未来骨干教师”研修等),衔接需求性培训项目群(“绿色耕耘”送培、名优校长跟岗实践、心理健康训·赛·考证“三位一体”等),优化引领性培训项目群(学科指导师“孵化研修”、“领军教师”风格研修等)。坚持“服务方式”“需求课程”“课堂模式”三个翻转原则,实施区域分片、学校分类、教师分层的学科组“绿色耕耘”送培;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缓解工学矛盾。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作用,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五年周期内教师培训人均不低于 360 学分,其中 90 学分集中培训分层匹配率不低于 75%。

 2.瓯越教育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优化“市学科骨干—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教育名家”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启动“教育名家”培养计划、“未来名师”培养计划、“未来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型班主任”培养计划、省市县校四级名师工作室全覆盖计划。到 2020 年,拥有一支市学科骨干 5000 名,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 3000

 名,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 500 名;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家型校长和名师,在全市起到高端引领作用。

 (六)教研机制优化行动 1.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项目。认真实施《AA 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南》,聚焦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强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聚合与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学校教研文化。实施教研组特色项目,开展各个学段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评选活动,举办先进教研组活动成果展示、学科教研组建设论坛等,发挥先进教研组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化“研究+”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创新成果推广活动机制,引领基于实证的校本教科研,强化校本教研从经验型向实证型教研发展。培育跨学段跨学科教研共同体,推进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学段衔接、项目化学习研究,形成基于学情研判、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项目化学习等研究成果。培育高中优质学科基地项目,努力打造优势与特色学科,到 2020 年培育省级高中学科基地学校 15 所,市级基地学校 30 所。

 2.“云教研”建设与提升项目。完善“AA 市中小学云教研平台”功能,做好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学科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汇聚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地区、学校、师生的资源共享。创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教科研工作方式,各学段每年举行“云直播”活动 10 场。开发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资源评比系统,实现教学资源评比“无纸化”目标。2018 年初步实现小学(学前)教研室每学科每学年推荐共享优秀教学资源 100 例,推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无限分享,充分发挥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的辐射引领作用;到 2020 年延伸至所有学段学科资源的“云教研平台”推送。

 四、实施保障 (一)建立市县校联动制度。各县(市、区)、直属单位(学校)要上下联动,分部门、分区域、分单位、分学校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细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各部门力量,做好宏观政策引导、奖励经费保障、氛围营造、督查视导、学校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落实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与项目推进。每学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联席会议,形成教育相关部门联动与协调机制。

 (二)建立健全专业支持体系。强化教科研部门地位和作用,将教研部门建设成为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评价和改进教育质量的指导机构。建立新一轮蹲

 点视导制度,组织教育教学质量专题视导团,每学期开展针对性整体或者单项视导工作。实施“十三五”期间“AA 市教科研员专业品质提升行动”,基于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热点,围绕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问题,鼓励教科研员在专业精神修炼、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致力于专业方向的持续研究,成为省级乃至全国知名专家。

 (三)建立专项督导奖励制度。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并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列入对县(市、区)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内容,纳入市局直属学校及其领导年度考核,与全市各类评先评优挂钩。各级政府建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表彰、奖励质量高和提升幅度大的学校。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在提拔、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AA 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8 年 4 月 25 日印发

推荐访问:小学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发展计划 高质量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