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苏霍姆林斯基校长观及其对当代校长专业化的启示

时间:2022-10-20 12: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非常多,其中关于做什么样的校长、如何做校长的教育理论更加丰富。在今天校长专业化的进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的校长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校长观;校长专业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从事长达33年的教学工作和26年的校长工作,已经把学校管理工作看做是“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工作”。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通过教育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包括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跟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在这些教育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做一个什么样的校长,怎么样做一个好校长的思想。

众所周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学校的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在今天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日益成为实践的过程中,校长专业化的呼声也与日俱增,校长需要学习怎么去管理好学校,领导好教师去进行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一、苏霍姆林斯基校长观

(一)校长的知识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首先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作为一个校长不仅需要懂得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扎实自己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精通教育科学知识,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能手,懂得关于教育艺术的知识、懂得关于如何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意识、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二)校长的管理观

第一、开展学校校务会议。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校的校务会议由教师、少先队总辅导员、图书馆管理员、长日班教导员、校医、课外小组辅导员、校长、教导主任、总务副校长、5-7名家长委员会委员以及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所组成。校务会议是学校集体处理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解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第二、用说服的方法来解决教师的矛盾和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是学生和教师的教师,对于教师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进行个别的、亲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是校长对教师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三、帮助教师完善教育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需要具备帮助教师完善教育技巧的能力。第四、学校领导之间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校长与教导主任之间的分工需要明确,哪些是校长的事务,哪些是教导主任和其他教育管理人员的职责。这样一来,学校领导之间的管理职责到位,有利于顺利开展学校工作。第五、形成教师集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校需要形成和谐、健康的教师集体,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

(三)校长的学生观

第一、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第二、这种能力是在一个人参加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发展起来的。第三、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事情。第四、尽可能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希望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更有意思。必须找到跟孩子共同的兴趣,那样他才会向我们敞开他的心怀,这样才能了解到需要了解的东西。第五、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校长和教师的金科玉律。幸福地、尽管是艰难地发现儿童心灵中那些隐秘角落,用善意、关注、爱抚、温柔、关怀、关注去抚慰孩子的伤痛甚至仇恨。第六、相信孩子。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缺乏信心,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育和教学方法都将像纸牌搭小房一样定然倒塌。第七、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孩子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同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第八、分析和研究儿童入学前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四)校长的学校文化观

第一、物质文化建设。学校自然环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物质基础(我们把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也包括在内),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观念、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因此需要绿化校园,学校校园里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还成立绿色实验室。第二、精神文化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和教师需要把同情、友爱、集体主义带进学校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布置教室,让墙壁说话,在教室挂名人名言等的标语牌,把深刻的思想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引起相应的感受。

二、苏霍姆林斯基校长观对当前校长专业化的启示

(一)实现校长专业化角色的转换

1 成为课程领导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长需要从课程管理者转换成为课程领导者,领导教师集体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我国课程管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学校的行政领导者而言实属一大难题与挑战。新课程实施只有引起学校层面的变化才能真正体现改革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决定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施能否成功。提高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是实施新课改的必要前提和当务之急。从学校发展规划的建构,课程目标与理念的评估,到教材内容的选编,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的设计,乃至教学时数的安排,课表的排定,与家长的沟通等,都必须做出决定。校长需要及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重新定位学校领导者的角色,成为“一个好组织者”。

2 成为学生成长的关心者、促进者。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校长需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难教的”学生,校长更加需要倾注时间和精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具备“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事情”的体验和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3 成为教师团队的领导核心。通过形成教师集体,即教师团队,在学校教师团队中,各个教师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学校领导的目标就是要使这个合力达到最大。校长需要有效组织教师团队,第一、从教师角色上进行分工,要明确不同的角色,形式不同的职能,相互协作。第二、在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管理思想等共同的价值观,为学校教职工确立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使之成为凝聚人心、共赴事功的原动力。第三、校长进行任务导向,确定指导方针选择任务,进行分工。第四、加强教师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教师的团队精神。

4 成为校本研究者。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on

the school)的发展现状、在学校内部(in theschool)进行、目的是为了学校的发展(for theschool)的一种研究,校本研究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学校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校本研究的两种基本类型,即教学型教研和研究型教研。通过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校长不仅是一个学校管理者,而且还是一个校本研究者。

5 家庭一学校的沟通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实现一体化,共同教育学生,体现教育的连续性与一致性,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家长学校的想法,对今天校长成为家庭一学校的沟通者具有重要的建设性。在家庭与学校沟通过程中校长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二)具备校长专业化管理理念

1 以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在学校管理中就是以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本。第一、以教师为本。校长需要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尊重教师个性化教学;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条件充实教师的精神世界;信任教师,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培养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情感温暖教师的心,“以心换心”;通过谈话等人性化的方法,解决教育工作的矛盾与冲突。第二、以学生为本。校长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兴趣、经验、情感等各个方面。校长需要认识到,学校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 刚柔并济的管理理念。第一、加强学校制度管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和不断完善制度管理,进行奖惩结合。第二、进行柔性管理。校长的思维方式从线性转换到非线性,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让教师具有“归属感”,形成一个坚强的教师集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一个大家庭。

3 管理即服务的理念。校长需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时刻将自己定位于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而不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领导”、 “一个官员”的官本位角色,这样以来,以“平等中的一员”进行管理学校,领导教师,教育学生。

(三)具备校长专业化情感

1 热爱学校管理事业的情感。校长是学校管理工作者,这种管理工作需要知识与能力,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情感和态度。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担任校长26年,没有热情,没有兴趣,没有对学校的热爱是坚持不下去的。他的事迹已经展示:一个学校校长进行学校管理,必须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热爱之情。校长需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平凡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献身教育,献身学校。

2 热爱学生。第一、具备热爱学生的内在感情。校长需要具备热爱学生的内在情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第二、信任学生。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校长信任学生能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第三、与学生进行沟通。雅斯贝尔斯早就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校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校长需要与学生进行交往,把学生当作朋友,“忘记自己是教师”。第四、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进行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各个方面,才能更加针对性进行教育和管理。

3 关心教师。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重视和关心教师。第一、关心教师的现实需要。校长尽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满足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方面的合理性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创造条件提高和改善教师的精神生活。第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新的教师管理观念,改变动不动就拿“下岗”, “开除”来威吓教师的做法,树立新的教师评价观,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或进修提供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

(四)具备校长专业的知识结构

1 专业知识。校长首先是个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学科教学,做好一个教师的职责。同时,也可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听课和分析课”,因为“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

2 科学文化知识。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个教师和校长必备的。校长需要了解和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需要知晓当前一些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等科学文化知识,只有知道这些科学文化知识以后,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教师,教育学生,成为“教师的教师”。

3 教育科学知识。第一、教育学知识。校长需要掌握如何去教育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和能手,懂得如何去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第二、心理学知识。校长需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能运用心理学上的知识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第三、教育管理知识。教师需要懂得如何去管理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去管理学校的人、财、物,发展学校,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校长。

(五)具备校长专业化能力

1 教学能力。一个学校的校长前提是一个教学的教师,如果一个校长不懂得教育工作,不知道教学,又怎么能教育学生,管理教师呢。所以,校长需要具备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能力,能胜任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有能力开展学校的教学安排,才会有能力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教育学生。

2 沟通、交流、谈判能力。在学校内部校长需要与教师、教职工、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校长需要在学校外部与上级领导,与学生家长,与社会其他相关人士进行交流、沟通甚至谈判,因此,校长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谈判能力。

3 管理能力。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灵魂,管理是校长的应有之责,因此,需要具有强有力的管理能力进行学校管理工作,能够进行管理人、管理财、管理物。能够制定学校管理制度、能进行学校文化管理建设,能进行学校精神管理建设。

4 研究能力。校长需要树立“管理即研究”,“教学即研究”的理念,不断形成研究能力,能在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进行研究。第一、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学生的生活情况,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等方面,为学生的教育与发展提供条件。第二、研究教师。校长需要去研究教师,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研究如何领导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研究如何利用学校管理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研究教育管理。校长需要不断去反思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总结自己的学校

管理经验,不断去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学校管理理论和经验,研究如何促进学校的发展。

5 终身学习能力。第一、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校长需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一个过程,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和自我学习。第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校长需要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更好的管理学校而进行学习。

(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1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校长需要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首先,加强学校的自然环境,搞好学校的绿化,形成绿色校园。第二、加强课堂和教室的内外环境等人文环境的建设,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布置教室,让学生感受人文气息。

2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校长需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一方面是针对教职工的学校管理制度如教师的岗位职责、教学辅助人员的权责制度,教职工的奖惩制度,教师的进修与专业发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校管理制度,如学生的生活方面的管理制度,学生的学习管理制度,学生的课外活动管理制度等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3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了校风、校貌、学风等方面的建设。第一、校长需要设计好校歌、校徽,让学生热爱学校,“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让学生形成学校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第二、校长需要树立良好的爱学习的竞争与合作的学校氛围。第三、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尽力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七)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对促进教师信息化、校园信息化,校长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一、具有教育信息化素养,促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育信息产业化、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建设。第二、校长树立信息化的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角色。校长需要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 “官本位”的理念,树立民主、平等管理观念,借助于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化手段,与师生展开对话与交流,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效果。第三、具备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技能。校长需要了解和具备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技能,如懂得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包括教育应用管理软件,具备学籍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财产管理等多种功能。)、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库、电子白板、电子学籍智能IC卡、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基本技能的操作与使用。

推荐访问:校长 斯基 其对 专业化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