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涉腐涉纪网评5篇

时间:2022-10-31 15: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涉腐涉纪网评5篇涉腐涉纪网评 评清正廉洁网评6篇 【篇一】 对好友的非分之请,他大开绿灯、收受回扣;对妻子的推波助澜,他放弃原则、节节败退;对弟弟的违法分成,他坦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涉腐涉纪网评5篇,供大家参考。

涉腐涉纪网评5篇

篇一:涉腐涉纪网评

清正廉洁网评 6 篇

  【篇一】

 对好友的非分之请,他大开绿灯、收受回扣;对妻子的推波助澜,他放弃原则、节节败退;对弟弟的违法分成,他坦然接受、肆意挥霍……2018 年 11 月,xx 市 xx 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xx 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在 xx 的违纪违法的道路上,他的妻子秦某某没有做好“贤内助”,而是扮演了贪腐“助推器”的角色。(2019 年 8 月 21 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梳理近年来各级官员腐败的案例,其中不少的案例显示,在腐败的道路上并非官员一个人“行走”,而是“两口子”携手、联袂腐败,尤其是很多官员腐败,其背后总有配偶影响的“影子”。例如 xx 省菏泽市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刘贞坚走向犯罪道路,其妻江某便“功不可没”。早在刘贞坚任巨野县委书记时,巨野官场就流传着“想办事、找大嫂”的说法,这个“大嫂”指的就是刘贞坚的妻子江某。她与刘贞坚共谋共贪,把卖官当作生意来经营,夫妻二人开起了“卖官夫妻店”,5 年受贿 116 次,总额 858 万余元;再如 xx 铜梁县委原书记马平的检察官妻子沈建萍,见丈夫不敢贪时竟说:“以抓老鼠为业的猫现在是你老婆啊!有我在,还怕你不能知己知彼?”苦口

 婆心的“劝说”,煞费苦心的“刺激”和“枕边风”把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风化剥落。最后落得个一人贪,全家瘫,夫妻双双把牢钻的下场。

 “家有贤妻,则士能安贫守正”,这不仅说明了妻子对丈夫的影响,更说明了这种影响的重要性。众多事实证明,官员配偶是否贪婪、是否清醒,对官员是否廉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人民好公仆郑培民的妻子,她给自己立下“三不”戒律,即“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东西、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她对送礼者说:“这是在送错误给我们,绝对不能收。”正因为“关”把得严,“门”守得好,郑培民才名垂青史,其妻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反之像 xx、刘贞坚、马平的妻子们不但自己贪得无厌,对送礼行贿者来者不拒,甚至“点拨、开导”自己的丈夫贪污受贿,最终既害了丈夫,也害了自己。

 “军公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说的是廉洁干部的背后都有一位支持廉洁的家人,而“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说的是贪污受贿者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贪婪的家人。希望广大领导干部的配偶都能有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坚定的选择前者,争当丈夫的廉政“监督员”,为家庭幸福主动当好“纪委书记”,做到见情不心软、见利不心动,切莫成为丈夫贪腐的“催化剂”。我们的领导干部对待耳边风要像筛子,而不能像录音机、更不能像放大器,要学会过滤,滤掉无益的意见,牢牢筑好拒腐防变的廉堤,做到

 严于律己、慎于用权,管好身边人,守住家门后院,莫让“贪内助”成为“催腐剂”。

 【篇二】

 近日,笔者到某单位办理业务时,听到有的干部在讨论:“干的越多出错就越多,就越容易被问责,什么也不干反而不会出什么事。”这种观点,实质是将干净与干事定位在了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认为干净与干事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

 干净,是党员干部的一条底线、一种坚守,考量的是“德”;而干事,考量的是“能”,是党员干部的天职。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干净与干事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自身干净才能更好地干事,不干事,干净也只能是徒具其表,没有实际意义,二者同时具备是最基本的要求。

 追求干净而不干事同样是一种腐败。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部分人,按时上下班,不贪也不沾,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其实是在“磨洋工”,虽然没有乱作为,没有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却浪费了国家行政资源,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一名党员干部而言,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如果只是拿着党和国家的薪水而碌碌无为,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以追求干净为幌子为不干事“遮羞”,

 是典型的为官不为,典型的昏官、庸官,不仅对不起党和国家的培养,也会为人民群众所不齿。

 要在追求干净的同时加油干。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有位必须有为,有为才能有位,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想干事,多干事、干成事,才能为群众所认可,为工作所需要,才能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一方面,要自觉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用好手中的权力,做到廉洁从政,确保自身“干净”;另一方面,要牢记责任与担当,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脚踏实地,“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做忠于职守、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的“实干家”。

 让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有地位。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山西时强调,要让干净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环境,让那些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让埋头苦干、忠诚干净者受到褒奖重用,让不干实事、弄虚作假者没有市场,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敢于给位子、搭梯子,让流汗者不流泪、辛苦者不心酸。

 【篇三】

 中纪委网站近日公布,xx 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xx 严重违纪被双开,在对其违纪问题的通报中,其

 中一项为“政治攀附”。时隔 20 天,xx 省纪委通报了对 xx 旅游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xx 的查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xx 同样“搞政治攀附”,且攀附的对象就是 xx。媒体还报道一个细节:为了酷爱面食的 xx 出差在外能随时吃上面,xx 安排大厨带着工具和上好原料随行,以备 xx 随时想吃就吃。

 政治攀附,说白了,就是政治投机,寻靠山、找后台,在政治上搞“人身依附关系”,以便 “背靠大树好乘凉”。但这样的靠山真的靠得住吗?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党内确实有极少数人搞政治攀附,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损害党内政治生态。结果怎样呢?正如一棵大树倒下来,总会压倒一片杂草一样,周永康被审查了,其荫护下的石油帮、秘书帮瞬间土崩瓦解;令计划被审查了,其精心编制的西山会随即灰飞烟灭。事实表明,那些处处找靠山、投靠山的人,不仅不能走向正途,还会因靠山倒台走上不归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重点盯准“三种人”,其中有一种是“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笔者认为,这包含着中央刷新吏治的良苦用心:“绩优股”表现不好,照样变成“垃圾股”。这对那些攀附之人也是个警醒:小心了,“靠山”也有可能变成不靠谱的“冰山”。

 “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告诫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不仅没必要,更不允许。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明确规定,“对那些投机取巧、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的人,要严格防范,依纪依规处理”“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找靠山不仅靠不住,而且还要受到纪律处分。看来,这样的“靠山”终究是不靠谱的。

 什么才是靠谱的靠山?靠人民的支持,靠党的纪律和规矩,靠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支撑,靠政声政绩、人品官德做底线。说到底,只有“把屁股端端地坐在群众这一面”,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才不会出现大失误,才是真靠谱。

 【篇四】

 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观察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往往有

 一个直观的标尺,那就是干部作风。可以说,干部作风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大量案例告诉我们,干部作风的好与坏,往深里看,就是正气与邪气较量的结果。根除顽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四风”问题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个重要现实根源就在于存在滋生的土壤——不良政治生态。比如,一些地方调研走过场,调研现场成了“秀场”;一些干部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奉行“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这些现象,既折射出华而不实之风,更说明“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做事不如作秀”等为官“哲学”依然有其市场,一些会吹的、善忽悠的人依然蠢蠢欲动,崇尚真抓实干的好风气还需要进一步树立起来。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政治生态就像一片土壤,土壤一旦被污染,长于其中的树木就会遭殃。在不健康的政治生态下,一些干部的党性、作风、道德品质都或多或少受到不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从严治党,既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也要着力净化“土壤”,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现实一再警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政治生态的重

 要性,并就如何净化政治生态提出了明确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抓住关键环节、标本兼治。从把紧思想的“总开关”,到让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从把好用人导向,到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把这些环节都抓实抓牢了,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其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涵养廉洁清明的政治文化,守护朗朗乾坤。

 “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净化政治生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极其重要。面对歪风邪气,领导干部是敢于斗争、敢抓敢管,还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往往是决定一方政治生态好坏的重要“变量”。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一把手就应一身正气、勇于担当,认真查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拿出过硬整改措施,带头改进调查研究,力推精简会议和文件简报、厉行勤俭节约、自觉反对特权,以“关键少数”的扎实行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为政治生态的净化不断注入正能量。

 打铁必须自身硬。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生态的“净化器”、防止成为“污染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扬正气,才能增强抵腐定力,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头雁效应”,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强劲推动力。

 【篇五】

 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当此之际,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自觉在防控战役之中摔打磨砺,主动在风险挑战面前经受考验,努力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这场大战大考,从国家层面来讲,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千万不能麻痹大意或心存侥幸。形势向好,但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此次疫情,来势汹汹,要想战而胜之,也是对党员干部精神意志的考验。如果缺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就很难英勇奋斗、夺取胜利。“不计报酬,无惧生死”“誓死不退,护佑生命”……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传递了必胜信念和强大力量。事实证

 明,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和重要法宝。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领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疫情防控事关人人,没有旁观者;事关大局,绝不能各自为战;事关总体,更不能搞本位主义。总体战就是联合作战,需要“一盘棋”思想,讲究密切配合,发挥整体合力。如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讲局部不讲整体,就无法形成整体合力,也不可能取得全面胜利。打赢这场大战,尤其需要上下同欲、左右衔接,军民同心、军地协同。党员干部坚持做团结协作的模范,带头讲大局、讲配合、讲服从,就能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取得更好的成效。

 担当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必须有过硬的本领支撑。“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倘若不敢担当,手中无招,怎能应对如此严峻复杂的考验?在这次疫情中被问责的党员干部,有的缺少担当,有的缺乏本领。大事难事见党性,也见能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靠前指挥,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才能不辱使命。

 越是大战大考,越能检验出制度机制的效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

 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得到充分彰显和有效发挥。制度机制之所以具有强大威力,一个是设计得优,一个是执行得好。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制度机制,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实践告诉我们,有良好的制度机制,有执行有力的党员干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总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大战尚未结束,大考还在继续。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特别是抓落实的职责,坚决纠正形式...

篇二:涉腐涉纪网评

网评 6 篇

 【篇一】

 一个单位的公示栏竟然完全照搬照抄别的单位公示栏的内容,近日,xx 纪委监委通报了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一起形式主义典型案例。(2019 年 11 月 6 日三湘风纪网)

 xx 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的廉洁机关公示栏,从班子成员到“公权监督”需要公示的重大部署、纪律建设、审查调查、责任追究、三会一课等 15 项内容,都完全复制了该县纪委监委公示栏的内容,甚至将该局没有的“审查调查”职能,也写入其中。该单位如此荒唐的照搬照抄真是让人咋舌。

 廉洁机关公示栏是加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单位接受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公示栏的设计如果只是借鉴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并没有错,也值得提倡。但是像 xx 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这样的照搬照抄,把人家班子成员的名字、设置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过来,不认真修改,不严格把关,抄得如此“省心”,甚至连单位名称、人名都懒得替换的,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真的是令人可笑。更令人不解的是,如此明显的错误,只要工作人员或者分管领导略微检查一下,多看一眼,多读一遍,都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闹剧”。

 显然,该单位这出“闹剧”,暴露出的是领导干部工作“不走心”,履职不尽责,工作完全是应付了事,作风漂浮。折射出的是工作不实、作风不实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严抓紧抓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明显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习难改,新的隐形变异问题是有发生。笔者认为,要想彻底治理照抄照搬,就必须要从病根治起。要强力转变形式主义作风,从党员干部教育入手,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要建立合理考核评级机制,唱响真抓实干的主旋律,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履行好主体责任,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严禁走形式、走过场,力戒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唯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篇二】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这句话,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大时代课题给予了鲜明回答,对党员干部尤其纪检干部,正确把握与科学认识群众与权力辩证关系、政治与

 党性基本内涵,发挥守纪与担当示范作用,树牢了认知导向,也指明知行方向。

 知敬畏就要心有“敬”字。以忠诚、干净、担当实际行动,践行回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以及“权从哪来、权为谁用、怎样用权”问题,更加清醒认识不能正确用权的巨大危害,以更高思想自觉和更严纪律要求,正确处理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对组织负责和对工作负责、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自觉遵循党纪国法行使权力、遵照党和人民要求行使权力,自觉以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所急作为执纪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切实让党放心,使群众满意。

 存戒惧就要心有“怕”字。自觉锤炼党性坚守原则。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从学习遵守党章这个总规矩做起,自觉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按照“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求,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严格管理约束党员干部,把严守纪律规矩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基准线,让党员干部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党性原则、政策法规、制度程序等纪律规矩办事,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守底线就要心有“守”字。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遵照“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的具体要求,守好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底线。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政治上信党、爱党、为党、护党,政治立场、政治信仰要坚定正确,不能出现方向性问题。尤其纪检干部,更应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保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折不扣践行“四种形态”,维护好党的政治权威和集中统一,真正把审查纪律贯穿到执纪监督全过程,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篇三】

 10 月 8 日,xx 县 13 个镇街党政正职、1 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向县纪委全委会讲述了自身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并接受了现场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

 俗话说,“羊群走路靠头羊”。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如何,关键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而“一把手”更是“关键的关键”,他们的作用和影响,客观上是巨大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镇街党政正职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权力相对集中,责任重大,岗位风险性高,既是重点管理监督对象,也是监督薄弱环节。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述职述廉制度进行了创新发展,将“述职述廉”修改为“述责述廉”,凸显了对党组织负责人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情况的监督。这种直指“关键少数”的监督方式,压力和动力并举、自律和他律结合,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产生共鸣,体现了党内民主监督的要求,对于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显而易见,“一把手”通过认真查找和解决单位、个人在遵守党的纪律、落实主体责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可以进一步认清肩负的政治责任,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纪委委员在深入了解情况、听取述责述廉报告、询问质询问题基础上,对述责述廉对象遵守纪律、廉洁从政、履职情况的评价更客观公正和全面,有利于发挥县纪委委员职责优势,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此,要确保一个单位、部门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就不能一述了之,还要从反馈整改、结果运用、长效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做好述责述廉的下半篇文章。

 在反馈整改上下功夫。对述责述廉情况和评议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以书面形式逐一反馈。述责述廉对象要以诚恳负责的态度,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制

 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采取过硬措施,逐一进行整改。要防止“评议时一身冷汗、评议后问题反弹,评议时态度诚恳、评议后不了了之”等问题发生,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同时,要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在评议结果运用上下功夫。评议结果的有效运用,是衡量述责述廉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增强述责述廉工作权威性的有力保证。对综合评价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对述责述廉不实、整改落实不力的,重点督导;对有问题不纠正、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处理。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沟通协调,健全配套制度,将述责述廉评议结果和有关问题处理情况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对于在述责述廉中查摆出来的问题,不仅要做到立整立改,不留隐患,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挖掘思想根源,仔细查找制度漏洞,既立足于现有问题的解决,又前瞻将来工作的推进,多管齐下,助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制度建设,使其不断科学化、规范化。

 【篇四】

 每逢佳节倍思亲,眼下中秋、国庆将至,良宵佳节,与家人团聚、友人共庆,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其习俗不应摒弃,但是在“钻头觅缝”的腐败侵蚀之下,带着浓浓节味的“风俗习惯”,就蜕化变质

 了。俗语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逢年过节”更是人们观察党风政风、感受社风民风的重要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从治理公款吃喝、旅游、送礼等享乐奢靡之风入手,用“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常态抓”的“惯例”,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作风整体转变。全国各地,党员干部们摈弃了迎来送往、吃吃喝喝那一套,民间的大操大办、炫富攀比等不良风气,也都在悄然发生改变,这是可喜的。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和福利”“节假日收送礼金礼品购物卡接受吃请”等等现象,不时还见诸报端。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持不懈抓下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这是作风建设要一以贯之的“惯例”。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就是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让党员干部从强力纠正、严厉查处震慑下的“不敢”,到制度约束、日常监督下的“不能”,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不想”。

 清廉过节已成常态,逢节必令亦成惯例。从源头把好“廉”关,多方联动筑牢廉洁防线才是根治“节日病”、转变作风

 的正确打开方式。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从加强纪律教育入手,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约束,深化细化责任落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的回潮复燃;加强监督检查,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等新动向,拿出有过硬的措施、办法,既解决一些顽固的老问题,更有效应对苗头性、倾向性的新问题,真正把隐身的、变形的“节日病”找出来精准施治。对那些心存侥幸、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就要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当从清廉过节开始,防止“四风”在节日里反弹。明月与清风,是佳节最好的馈赠,让这样的“清廉之风”根植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内心,化风成俗,让“清廉”成为每一个节日“习俗”。

 【篇五】

 有人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懂得“人情世故”,才能时刻化险为夷,活得风生水起。殊不知,这些“人情世故”也会在无形中毁掉自己。

 “赵主任,你搞危房改造没?”“没有搞,我又不懂这个。”“你要是想搞,我可以想办法。”这是《中国纪检监察报》近日发表的一则由“偶遇”引发的套取危房改造资金案。深究细节,发现正是因为所谓的“人情”,在几句寒暄之后,便将危房改造指标私相授受。无独有偶,今年初,安徽省天长市纪委监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张铺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

 吴金山在低保、危房改造申报上存在优亲厚友,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正是因为“人情”,作为一村的大家长,为了私欲,罔顾职责,弃集体利益于不顾。

 人情是个好东西,也是个坏东西。但是在治腐的道路上,人情绝对是个坏东西。

 人情会给腐败提供土壤。在花式“围猎”中倒下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原书记侯新华最开始就是怕影响同事感情收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红包,自此便慢慢打开欲望的大门,在腐败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怕拂去对方面子,怕影响彼此感情,怕以后事难办......所以行贿受贿,所以此来彼往,今天你帮我一个忙,明天我还你一个情,在无形当中就滋生了腐败的土壤。人情也会让腐败蒙上遮布。“正常的人情往来与变相的行贿受贿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稍不注意,就有越线的危险。”在现实生活中,异化的人情成了部分党员干部谋私、贪腐的“遮羞布”。“不经常来往的我是不要的,我不是来者不拒,只对于够朋友的“铁哥们”所奉上金钱、购物卡等才笑纳,宴请也是逢请必到,还要早点赴约。”这是阜阳市颍泉区农机局党组书记谢新明不久之前在忏悔录中的表述。挡不住人情的“糖衣炮弹”,最终只会把自己装进法律的牢笼之中。人情更是会让反腐工作的困难增加。出于人情,官官相护、权权相护、彼此包庇,让反腐线索难以

 查询,让反腐利剑难以深入,长此以往,一个小毛病演变成大漏洞,危国害民。

 作为党员干部,要明白在法规法纪、人民利益面前,掺不得半点人情。党员干部更是应该以身作则,严守底线、恪守原则,让人情往来回归理性;更要挺直脊梁,守法守纪、执法执纪稳如山,严防严治“人情腐败”。在人情诱惑面前果断说“不”,切莫让人情毁了清廉!

 【篇六】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认识到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给单位、家人和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我内心无比悔恨、内疚,恨自己辜负了组织对我的信任、单位对我的培养,辜负了父母对我的栽培和殷切期望。” 这是 xx25 岁落马女干部 xx 在庭审现场所念的一份忏悔书,读完这一段,她已泣不成声。

 遗憾的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据检察机关指控,案发时xx 工作尚不满一年,仅有 25 岁的她,已涉嫌贪污了 40 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而令人痛心的是,近年像 xx 这样的“90后”贪腐案例并不鲜见。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悲剧让人唏嘘,但也让人警醒。我们不禁思考,这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90 后”,在本应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为何会走入歧途身陷囹圄,以案为鉴,青年干部又该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为“90 后”青年党员干部,我们毫无疑问正处在这个关键的“人生紧要处”,那么,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应该怎么扣,青年时代的第一步应该怎么走,是我们都必须面对也必须答好的人生考题。

 要修养党性,筑牢信念之基。青年干部涉世未深、经验不足,面对复杂的反腐形势以及形形色色的诱惑,思想很容易被腐蚀,导致一步步滑入腐败的深渊。因此,对青年干部来说,只有从一开始就树立起牢固的廉洁从政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总开关”,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明白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才不会...

篇三:涉腐涉纪网评

市纪委宣传部加强涉腐涉纪网络舆情工作》

 ------------------------------------------------------------------------------

  作者:

 市纪委宣传部

 日期:

 2014-12-20

  7 月份以来, 根据“三转” 要求和职能调整, 市纪委宣传部坚持积极探索、 加强协调、规范程序三管齐下, 切实做好我市涉腐涉纪网络舆情工作。

  一、 制定《台州市涉腐网络舆情管控处置暂行办法》, 主要内容涉及网络舆情报送范围、处置程序、 网评员队伍建设、 工作纪律要求等。

 这一办法, 成为我市处置涉腐涉纪舆情的重要依据。

  二、 及时编辑《台州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 主要内容涉及国内热点舆情解读、 台州市内涉腐涉纪舆情上报及分析、 警示教育案例等, 目前已编发了 44 期, 每期呈送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 市委常委、 市纪委书记陈章永对办好刊物高度重视, 提出了明确要求, 并对五期涉腐舆情进行了批示。

 这一刊物, 成为委局领导及时了解反腐动态, 了解台州舆情的又一渠道。

  三、 及时回应处置有关舆情。

 今年以来, 市纪委宣传部主动跟踪监测本地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告并成功处置了一批涉腐涉纪舆情。

 如 11 月份, 针对网友爆料路桥区新桥镇一村支书在一革命纪念馆内聚众赌博, 路桥区纪委迅速行动, 查清村支书赌博事实, 对这名村支书作了党纪处分。

 最近, 又针对我市三家微信公众平台和一家网站报道“今年台州的落马官员”一文, 加强与有关单位和个人沟通, 妥善予以解决。

篇四:涉腐涉纪网评

廉洁网评 5 篇

 【篇一】

 面对那些腐化堕落、身陷囹圄还大言不惭地自认为是大孝子的贪官,他们贪赃枉法,辱没门风,遗臭后世,陷父母于大不义,让双亲受辱,这样的人还配说孝,实在是寡廉鲜耻,可笑至极!(中国纪检监察报 5 月 10 日)

 贪赃枉法就是最大的不孝。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人伦道德的根基就是孝道,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生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它不仅仅属于自己,它也属于父母属于整个家庭,让自己生命蒙羞,也就是让父母蒙羞,这就是对父母的不孝。我们要明白,只有为官清廉方能尽孝。

 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可见,为人子女只有守身才算尽到事亲之道。对父母来说,孩子们有出息,是对父母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孩子们为官从政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靠高尚的品行和实在的政绩赢得百姓的敬佩称赞,靠理智的守身和真诚的感恩营造家庭的幸福安宁,父母听了见了,一定会努力挺起那让艰辛沉重岁月压弯的脊梁,从心底里绽放出不尽的欣慰、自豪,这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尽孝。

 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党的宗旨。如果一个党员干部不清廉,就会出现干扰工作和生活的人和事,使他们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不仅在工作上不如意,生活也会过得无质量。正因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内心有鬼,时时处处怕事情败露,就会心里发虚,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更有甚者,因为一发不可收拾的贪婪而触犯党纪国法,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失去工作岗位、个人名誉、美好前程,以及无可替代的家庭温暖和无价可比的自由。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葱,当欲望之水决堤而出,就会将自己和整个家庭淹没其中,不仅没有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是一人失道全家遭殃,并使自己和家人永远蒙上一层难以擦净的污垢。

 有首歌唱得好:“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诚然,和物质财富相比,父母更希望儿女奉公守法、一生平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最大的孝就是守住清廉,做个好官。在假日闲暇之余,应少些应酬,多想想父母和家人,携妻带子常回家看看,和他们唠唠嗑,帮他们刷刷碗。回到父母和家人身边,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有说有笑,纵然平谈、清苦,没有前呼后拥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轻歌漫舞的潇洒,但有的是清静和自由,有的是回忆和梦想。为官廉洁为尽孝之本,平平安安才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党员干部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的心态,廉洁自律,奉公守纪,谨遵长辈教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而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让家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也是党员党员干部作为子女体现孝心的最佳方式。

 【篇二】

 近日,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央视播出后,从党政机关到街头巷尾,“清理门户”“刮骨疗毒”等成为热词。

 片中披露了部分纪检监察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令人触目惊心。这虽然不是整个纪检监察队伍的主流,但其违纪现象的发生无疑损害了党的形象,也再次反映了“谁来监督纪委”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严肃性。

 “谁来监督纪委,严防灯下黑”,对纪委权力的监督,一直是道难题,正所谓“再锋利的刀,也砍不了自己的刀把子”。十八大后落马的“老虎”中,xx 李崇禧、xxxx,都是长期在纪检系统任职,最后身居省部级高位。这些人,“上级很难管、同级不好管、下级不敢管”,指望他们自我约束,无疑是掩耳盗铃。监督纪委被许多专家称之为“同体监督”,存在一定的制度性局限。可见,纪委系统的自我约束不可或缺,但全靠自我约束必然会出问题。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防止“灯下黑”,强化内部监管必不可少,做实外部监督也不可或缺。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基

 础上,加强刚性执纪,对胆敢触线者绝不姑息;同时创造条件、丰富载体、畅通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用,释放群众和媒体监督正能量,让反腐执纪工作去神秘化,反腐纪录片的意义也就在此。

 没有监督的信任就是放任,没有制约的权力就面临危险境地。王岐山同志说,对纪委的监督,首先在于各级党委。纪委要把自我监督与接受党内监督结合起来,同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融合,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把制度的篱笆扎紧。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执纪审查,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的斗争中,时刻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因此,查人必须先查己,监督首先要接受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这块好铁”,只有敢于投入熔炉浴火重生,才能在“忠诚干净担当”中百炼成钢,才能在反腐倡廉的路上披荆斩棘、冲锋亮剑。

 【篇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

 拒腐防变的认识,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病菌”的入侵。

 增强“免疫力”要坚定政治信仰。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是人生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一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把马克思主义装进大脑核心不动摇,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要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面前坚持正确立场。三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绝不动摇,遵守党的原则和纪律,坚决执行党的纲领、章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免疫力”要坚守纪律底线。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的原则底线,必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时时刻刻自重、自省、自警、,事事处处慎独、慎初、慎微,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增强“免疫力”要常怀敬畏之心。“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纵观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的轨迹,往往是从忽视小节、放松细节开始,归根结底,是缺乏敬畏之心。敬畏所展现的是人类文明的道德底线和无上的价值追求,所确立的是为人应恪守的自然法则和道德律令,常怀敬

 畏之心,才能自觉抵御“病毒”侵害,才能不断增强“免疫力”。

 古人云:“吾养吾浩然之气”。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服务,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添砖加瓦,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篇四】

 近日,xx"90 后"女干部 xx 涉嫌贪污被提起公诉的新闻引起舆论热议。据检察机关指控,xx 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不过 25 岁的她,却已经涉嫌贪污了 40 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当代表着青春阳光的"90 后"标签与腐败分子的身份叠加在一起,难免让人感到震惊和惋惜。

 90 后是敢做敢想的一代,如果理想信念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把这种特质用错了地方,则会走上违法违纪的"不归路"。毫无疑问,xx 的案例给青年干部的顺利成长敲响了警钟。

 青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今天他们看似稚嫩的双肩,明天就将扛起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重担。但是,案件中的"小"问题干部毕竟是少数,面对诱惑,没有及时刹住欲望的大门,一步一步走进了贪欲的泥潭。比起前人,现在青年干部的发展机遇要大得多,但确实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

 惑和挑战。不同观点思潮的激荡,各种利益围猎的潜藏,加上来自于经济、情感、职业上的压力,一些青年干部难免会经历暂时的疑惑、彷徨甚至失落。

 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重点培养的后备力量,他们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方面要兢兢业业,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积累经验,茁壮成长;另一方面,更要坚守住自己的廉洁底线,勿滋生腐败的土壤,切不可被小赢小利所腐蚀,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欲是万恶之首。因此,年轻干部要戒贪欲,淡名利,守清廉,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既要有"悬鱼太守"羊续悬鱼拒礼的果断,又要有"四知太守"杨震当面拒金的"无情",更要有"一钱太守"刘宠不为金钱所动,视金钱如粪土的心境。只要勤政廉政、扎实走好每一步,年轻干部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篇五】

 今年以来,xx 县纪委监委创新举措、突出特色,精心推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套餐”,倾力打造清正廉洁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守纪律、讲规矩。(网易)

 据了解,该县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新媒体,开辟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微课堂,利用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提醒党员干部时刻紧绷廉洁自律弦。将廉政谈话作为党员干部日常课、领导任前必修课,注重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和工作生活情况,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党员干部要当好廉洁自律的模范,树立起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就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来源。

 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思想上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纪党风和廉洁从政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要创新教育方式,倡导禁奢倡廉风气,努力

 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另一方面,要严明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廉政规定。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严格执行厉行节约规定,严格接待和差旅制度,严格控制公务消费,规范干部职务消费行为。

 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廉洁意识,切实转变作风,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六个不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原则,铁面无私,敢抓敢管,并坚决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与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做坚决的斗争。

篇五:涉腐涉纪网评

涉纪涉腐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情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影响力明显加大。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达 5.91 亿,中国网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舆论监督力量。基层纪委在纪检监察工作第一线,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如果对某些涉纪涉腐案件介入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当,就可能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如何研判和应对网络舆情,及时有效地正确引导,消除网络舆情危机对纪检监察机关的负面影响,在网络监督下提高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公信力,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入研究、正确对待的重要课题。

  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借助博客、微博、留言、论坛等网络传播方式表达自身意见、观点和诉求所形成的新媒介舆论场,它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舆论场,也不同于现实社会交往中的口头舆论场,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主要表现为非主流性、负面性、非理性、从众性、扩散性、逆反性、有组织性和虚拟性等八个方面特点。

  (一)非主流性。浏览者多,参与者少。大多数网民上网很少主动

 留言、发帖,主要是浏览各类信息,一些热门帖文的点击率常常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回复率,而且参与意识较强的群体主要包括两类人:一类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不得志、不如意,有挫折感、失落感,对生活和社会心存不满,网络成为他们发泄不满、宣泄情绪的平台。另一类人与此不同,他们的网络参与行为更具自觉性和主动性。这类人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思想能力和文字水平,热衷于评点各类热点问题,批判意识较强,有的已逐步成为网络空间的“意见领袖”。这两类人都不能代表主流社会,也不能反映社会主流舆论。

  (二)负面性。批评的多,肯定的少。就总体而言,网上各种舆论交锋,常常是负面舆论压倒正面舆论。其原因在于:一是负面新闻、负面事件、负面话题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发表批评性意见要比发表肯定性意见的动力更强。二是由参与制造网络舆论的人群自身因素所致。一些现实境遇不佳的网络舆论参与者对社会有负面情绪、负面心态,往往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社会、解读现实,在网上自由发表各种批评意见成为他们发泄不满的主要方式。

  (三)非理性。情绪宣泄多,理性思考少。网络舆论通常比较感性化、情绪化、简单化,具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网民作判断、下结论,往往仅凭个人好恶和直观感受,缺乏深入的思考,也不讲究起码的思

 维逻辑,网络舆论因此常常充斥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夸大其词、耸人听闻之辞,在表达方式上也呈现出偏激、粗俗的倾向,甚至不时出现一味谩骂、恶意攻击的帖文。

  (四)从众性。“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是舆论传播的一般规律,网络舆论尤其如此。一个事件发生后,最早出现的观点和意见往往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会给后来的讨论定下基调和方向。人们常常倾向于相信这些“先声”,容易认同它的价值判断,附和它的意见主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议题设置者和先导性意见促成的网络舆论,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急速传导,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至于议论的事实是否清楚、判断是否正确,反而变得不再重要。而那些持不同意见者要么不屑于发表意见,要么发表不同意见后很快就会受到议题设置者和支持者的狂轰滥炸。在这种极不对称的舆论场效应下,情绪极端者不断受到鼓励,声音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而那些理性、温和的声音不断遭到打压,变得越来越微弱,甚而“沉默不语”。网络舆论因此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五)扩散性。网络舆论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是当一个事件和议题产生后,舆论会如同滚雪球般不断衍生、聚合、裂变、扩散,其传播的速度、波及的广度及影响的力度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从传播路径看,网络舆论可以由一个论坛、组群向其他论坛、组群扩散,也可以

 由境内网站向境外网站扩散,还可以由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扩散。从传播区域看,网络舆论可以使一个地方性议题扩散为全国性议题甚至更广,使得地方议题全国化、国内议题国际化。从传播走向看,网络舆论常常由小及大、由点及面,从议题本身所涉及的领域迅速向其他领域蔓延,使得对个别现象、个别案例的关注,变成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讨论,直至上升到整个社会和国家制度层面。

  (六)逆反性。网络舆论经常呈现对正统思想观念、主流意识形态的逆反心理,表现出反传统、反主流、反权威的价值取向。这种心态的极端表现,就是对政府政策、官方言论、主流观点、社会精英、富裕人群统统持怀疑态度,怀排斥心理,宁信其错,不信其对,宁信其坏,不信其好;一些有违社会公德的人和事,在网上不仅很少受到抵制,反而受到追捧。这种极端化的心理状态,在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网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七)有组织性。总体而言,网络舆论是自发形成的,但也越来越呈现出有组织性的一面。每一个个体都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较小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制造舆论热点,掀起舆论风潮,这就催生了“网络推手”这一特殊的网络群体。许多被“意见领袖”炒起来的网上舆论热点,不少是有组织、有目的、精心策划、精心导演的,其中一些具有明显的商业利益和政治意图背景,甚至出现了利益集团以“黑金”操

 控网站言论、影响政府决策、进行恶意商业竞争的现象。

  (八)虚拟性。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在真实世界之外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空间。由于隐匿了姓名、形象、身份等信息,人们在网上就像穿着隐身衣、戴着假面具,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约束力大为弱化。许多人在网上发表意见时信马由缰、毫无顾忌,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形成强烈反差,他们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在现实生活中既不可能去说,更不可能去做。

  当前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 一) ) 互联网发展情况

  从网民规模来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5.91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4.1%。

 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4.64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占比 78.5%,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 27.9%,规模达 1.65 亿。

  从网络应用发展情况来看,网络新闻、微博、论坛和 BBS 网络社区等互联网基础应用已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获取信息、信息发布、观点交流、群益维护、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我国使用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 4.61 亿,占所有网民数量的 78%;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 3.31 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 56%;我国社交网站网民规模为 2.88 亿,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比例为 48.8%。

  ( ( 二) ) 网络舆情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日益普及,网络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与传统媒体舆论互动融合,在社会舆论格局中日渐形成主导地位。《人民日报》与人民网曾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据此,《人民日报》评论指出,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如“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长抽天价烟”、“云南躲猫猫”事件、“湖北邓玉娇事件” 、“贵州瓮安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网民意见铺天盖地,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这些网络监督压力甚至成为促使相关部门下决心研究解决类似问题的契机和推手。

  就云南省而言,目前网络舆情发展形势也是不容乐观。2013 年上半年,云南网络舆情事件不断爆出,其中抚仙湖违规开发、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事件等不仅成为全国的热点还对政府公信力造成影响。

 据云南网发布的《2013 年上半年云南网络舆情报告》分析来看:在舆情事件分布上,涉及官员舆情数量最多,占比高达 29%,涉及环境的舆情占 14%,涉及公共利益的舆情占 12%,涉及民生和司法的舆情各占 8%,涉及政府公权和经济的舆情各占 7%,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占 6%,涉及城管、旅游及其他舆情各占 3%。

  在舆情热点地域分布中,昆明、昭通、曲靖三地“出镜率”最高,成舆情发生率最高的三个地区;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中央媒体、省外媒体成负面舆情“引爆点”,“网民爆料”成舆情传播“催化剂”;涉官舆情中呈现出“跨度大、级别小”的特点;涉公众利益舆情引发网民极大关注等特性。

  ( ( 三) )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方法滞后,应对措施还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被动应付,没有真正地掌握网络主动权和话语权,舆情事件回应时效普遍偏慢,甚至还有少部分舆情事件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就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在涉纪涉腐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上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近年来,所谓的“网络爆料”、“网络反腐”之所以掀起这么大的波浪,笔者认为,最根本

 的原因是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涉纪涉腐案件能力不足,公信力低,群众更愿意采用网络爆料等形式来引起政府部门和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让其问题得到解决。二是网络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在开展网络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比较单一,内容还不够丰富,就全国来看,纪检监察机关开通了官方微博的更是屈指可数,没有利用好网络这个低成本但快捷、高效的宣传平台。三是纪检监察干部舆情意识还不够强。长期以来,在部分纪检监察干部的观念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与媒体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一些突发事件反应迟缓、被动应付、危机公关意识缺位。四是网络舆情管控法律体系不够健全。近期,警方逮捕了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董如彬(网名“边民”)等 “意见领袖”、“网络推手”,他们一边是打着“维权监督”旗号、从不缺席热点事件的网络名人,一边却暗地纠集人马、频频捏造事实、制造热点事件疯狂敛财。他们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吸引粉丝,使自己迅速成为网络名人,如“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事件、“湄公河‘10·5’惨案”事件等。这些“意见领袖”、“网络推手”之所以能够将社会名人、国家公务人员和一些普通群众作为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非法牟取暴利,都是因为我国的网络舆情管控法律体系不健全,不能较好地规范网民网络行为。

 涉纪涉腐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措施

  ( ( 一) ) 畅通信访渠道,提高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能力

  主动沟通,“问政于民”,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舆情危机。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如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上下功夫,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规范群众的诉求方式,提高履职能力,才能不断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一是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继续深入开展省、州、县(市)、乡(镇)、村(居)“五级联动”办理群众信访举报工作,通过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倾听群众民意心声,有效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要规范群众的诉求方式。通过政府信访网络平台和纪检监察机关网络举报平台建设,不断引导群众向正规的信访举报平台反映民情民意;三是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纪检监察机关在关注民生的同时,要善于对涉纪涉腐案件线索进行排查,要敢于碰硬,知难而上,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通过“拍苍蝇”、打老虎”,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做到惩治腐败毫不手软。

  ( ( 二) ) 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网络宣传教育力度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事件的不断攀升,给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抢占好网络阵地显得尤为重要。纪检监察机关要化被动为主动,借助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的感染效应,

 为网络注入“正能量”。一是要加强网络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利用纪检监察网、政府门户网站和纪检监察机关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发布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信息、政策方针和中央、省、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文件精神,让网民正确认知反腐倡廉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先进性经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以及重要活动的宣传力度,树立纪检监察机关及纪检监察干部良好形象。二是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氛围。根据不同时期及不同工作的需要,适时撰写并发布网评文章,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根据特殊时期和特殊任务的要求,组织网络舆情信息员和评论员进行网络跟帖、评论,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三是要打造网络廉政文化,扩大影响力。创新党风廉政宣教工作,积极开展廉政文化专栏、廉政文化角等网络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正反两面的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廉政短信、廉政书画作品、廉政格言警句等廉政文化作品的网络展览和创作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网络氛围。

  ( ( 三) ) 树立舆情观念,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舆情意识

  纪检监察干部要有正确的舆情观念,包括堵不如疏,盖不如开,被动不如主动,事后救火不如事前防火。对于舆情危机事件,要更新

 观念,争分夺秒抢发突发事件新闻稿。先上网,后见报;先简报,后详报。占领网上发言主动权和主导权。

  面对涉腐涉纪网络舆情,最要紧的是直接面对网民,把已经了解和可以确定的事实真相、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态度予以公布,只有让真相站出来,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才能防止流言蜚语,变被动为主动。对重大舆情要适时跟踪,及时公开事件调查、处置情况,不给滥...

推荐访问:涉腐涉纪网评 网评 涉腐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