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6篇

时间:2022-10-31 15: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6篇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 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本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6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6篇

篇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

 90 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 就业压力增大; 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 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 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

 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 原因

 政府方面

 社会方面

  大学生方面 一、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 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 引发了 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 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 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 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

 此外, 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 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的同时, 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 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 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 可是,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就是供过于求。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 而且, 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 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

 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 在整个大学教育中, 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 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

 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 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 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 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 自身 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 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 刚刚毕业, 刚刚踏入社会, 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其实, 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

 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 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 但通过实践, 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 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

 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 很少付诸实践, 只是纸上谈兵, 真要上战场的时候, 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

 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 也不能自以为是, 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

 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 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 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既然知道了原因, 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 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 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 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 行政的, 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第三,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 主创业, 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 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 中小企业、 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 第四,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努力规范就业市场; 最后,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 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

 在这一点上, 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

 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 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 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 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 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更积极的态度, 更有力的措施, 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 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

 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 广泛搜集信息, 形成信息传递网络, 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 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 按市场规律办事, 把个人融入其中。

 也就是说, 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不能“等、 靠、 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

 要以积极态度,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 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 要强化自身的素质, 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

 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

 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

 具体的讲:

 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实践技能, 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4.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 要认清就业的 大众化和市场化, 要强化自身 的素质, 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 用人单 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 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 具体的讲: 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实践技能, 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篇二: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

 随着大学的扩招, 毕业人数的增加, 工作的不再由国家分配, 大学毕业生的黄金时期悄然而逝, 面对激烈的竞争,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一年比一年严峻。

 作为一名毕业在即的大学生,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并不乐观的就业大环境, 又该为自己的未来准备些什么呢?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 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 2003 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熬头年, 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 44. 6%, 2004 年毕业 280 万人, 比上一年增长 32. 1%, 2005 年毕业达到了 338 万人……2009年毕业生突破了 600 万大关。

 然而市场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加, 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就业压力仍旧很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 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 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 劳动力价格低价的农村富余人口举行竞争,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鸭梨……真的很大。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毕业生求职和佣人单位招聘是一个相互作用过程。

 在此过程中, 毕业生需要经由过程各种路子获得佣人单位的信息, 同时佣人单位也要充分了 解求职人的信息, 二者是双向选择的过程。

 一方面, 求职人员需要了解佣人单位所需人才、 薪资待遇、 具体工作等实际情况; 另外一方面, 佣人单位则需要了 解求职人员的真实信息, 包孕其知识结构、 综合素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等。

 因为今朝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就业信息不对称、 不充分的缺陷, 就业信息往往满足不了 劳资两边的要求, 这就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

 一是大学毕业生进入了 不舒服合自己的企业, 接受培训后没多久就跳槽, 或者是根本适应不了该企业的工作环境而被淘汰, 从而促使企业招生危害加大而很少敢招收一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二是一些毕业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 进入后发明“事与愿违”, 但某些企业会依靠占有档案非法索要高额违约金, 很多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签这种单位。

  结构性矛盾, 供求错位

 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机制离开社会形态实际需要:

 社会形态需要的人才大学不供应, 非常欠缺, 而社会形态不需要的人才大学又冒死培养, 导致过剩, 因此,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过剩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许多高校仍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 根据自己的经验而非实际调查平空捏造, 相干教材也过于过时的, 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怎么可能为社会形态所接受?高校讲授质量的下降和无所不在的轻浮急躁氛围, 又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此刻, 许多高校对讲授的忽略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这些高校纷纷劳民伤财, 制作豪华校园, 而对讲授与科研的投入则非常吝啬, 这种主次颠倒的做法在眼下极其普遍, 许多高校以近乎暴发户的心态扩张, 而对高校最核心的讲授工作置之不理, 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远离社会形态的需要。

 实际上, 很多大学生参加工作后, 佣人单位常常只得对其举行二次培养, 这没有疑问将加大佣人单位的成本, 令其头痛不已, 渐渐失去对大学毕业生的兴趣, 许多佣人单位招生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也是基于这一苦衷。

  就业市场不规范

 今朝, 我国就业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与不规范的征象, 就业市场发育不良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

 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上, 一方面是单方面的人才观、 佣人观造成为了 学历崇拜与学历歧视并存, 直接降低了 大学毕业生与就业时机的有效匹配, 也造成为了 人的劳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扭曲了 正常的人的劳力本钱投资行为。

 另外一方面则是各种非正常征象的影响, 粉碎了 就业市场的公平性, 人际关系客观上在我国现阶段的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业时机的不公平不仅体此刻大学生之间, 也体此

 刻大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

 正是因为有关部门未能有效地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 导致了 本来应当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反而成为了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 这是就业市场异化的直接结果。

 大学生就业具备能力分析

  2011 年就业蓝皮书发现, 2010 届毕业生中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 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

 从事某项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 分为职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

 职业工作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特殊需要的能力, 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基本工作能力分为 35 项。

 根据麦可思的工作能力分类, 中国大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共 721 个, 对应的职业能力一共近万条。

 ] 掌握的水平 (本科 53%, 高职高专 50%)

 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工作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水平:

 用于定义毕业半年后正在工作的大学生所理解的工作对 35 项基本工作能力的要求级别, 从低到高分为一级到七级, 一级代表该能力的最低水平, 取值 1/7, 七级代表该能力的最高水平, 取值 1, 最高水平是初级和中级职业人员达不到的。以上取值均折算为百分比。

 为了帮助答题人自评级别, 问卷在一到七级中分别举了 3 个例子, 以帮助答题人理解能力差别。

 ](本科 62%, 高职高专 58%)。

 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 工作能力的能力满足度:

 离校时掌握的水平达到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

 ]和高职高专基本持平。

 2010 届本科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 而其满足度则均为86%。

 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 其满足度为 86%。

 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 其满足度为 78%。

 2010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 而其满足度则分别为 86%和 84%。

 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 其满足度为 86%。

 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 其满足度为 78%。

 2007 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 积极学习、 积极聆听、 协调安排、 科学分析。

 优秀人才(毕业三年内晋升次数在 3 次及以上的 2007 届大学毕业生)

 认为, 有效的口头沟通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

 因此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未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2010 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前 3 位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判断与决策, 其中判断与决策的满足度最低。

 2010 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知识前两位的是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其中销售与营销的满足度最低。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分析

  首先,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包括素质与能力。

 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 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 崇尚真善美, 坚持真理,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 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具有创新精神, 随机性、 灵活性的思维方式, 做到因人、 因时、 因事而异。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 能视变化为机遇, 视困难为坦途, 有顽强的自制力, 坚定的信念, 及对生活充满期望, 充满热情。

 同时, 要有良好身体素质, 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 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 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

 除素质外, 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 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 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 处理信息的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 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 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其次, 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 正确就业定位。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 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 转换思路, 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 借助各种渠道, 把握就业机会。

 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 网络

 资源等途径, 寻找合适就业岗位, 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 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 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不得已时, 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 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 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 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 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 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 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2011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篇三: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如诚信缺失,专业与职业认识不清,学校生活与职场衔接不畅,地域差异与眼高手低的问题;分析了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如区域经济、地方人才需求、学生家庭情况、城乡差别、学历层次;提出了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如当地政府就业服务政策,提升高校就业服务水平,充分运用数字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学生实习与见习基地,加强立德树人理念与心理引导。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都在增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等事项,逐步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质量的更充分的就业目标势在必行。随着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的逐渐加重,有必要归纳、分析、整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情况、

 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并探索出保障和促进良性就业的办法。

 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复杂,就业去向多样,不同学校就业比例高低各异。总的来看,与企业对接的职业院校就业率较高,211 和 985 院校真实就业率较高,且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好,而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更为多样化,更加不稳定,相伴有考研、考公务员、频繁换工作、就业慢、待业等多种情况,因而相关就业问题也更为复杂。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诚信缺失

 有些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理性签约,有的同时签约几家单位,有的随意毁约,有的隐瞒自己真实情况,有的虚设职业规划,没有认识到诚信和契约精神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往往给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人为设置了障碍,当需要承担后果的时候可能会选择逃避。

 (二)专业与职业认识不清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清,因高考选专业时目标不明确,或听取父母的建议,或听取教师的建议,或盲目跟从同学,或者为了进某所大学而服从录取分配,结果导致对

 专业本身兴趣不足,有的不能顺利毕业,从而影响就业。有的学生在就业时,缺乏长远职场规划,盲目签约,既背离专业又限制自身发展。

 (三)学校生活与职场衔接不畅

 校园与职场有很大区别,有的学生转变不顺利,衔接不畅。在学校学生多是按部就班的学习和参加活动,而在职场里一般都需要积极主动承担或者完成任务,若不经过专门的培训,在职场里就会成长慢,适应性差。这就给学校里实习与校地衔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四)眼高手低

 有些学生工作诉求比自身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高,导致求职失利。而适合自己的或者要求相对低的单位又不想去,这样就拖延了就业的时间也浪费了就业和成长的机会。也有的学生勉强进入能力和技术要求高的单位,但难以尽快适应,使得信心受挫。或者有的学生被用人单位安排了比自己预期低的职位,消极怠工,或者频繁换工作。

 (五)地域差异导致水土不服

 有些学生毕业后,虽然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但需要远赴他乡。新的工作比较适合却出现水土不服,比如气候冷热难

 忍,空气干湿难以适应,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难以适应,从而影响了就业稳定性。

 二、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一)区域经济情况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人才供需往往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区域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就业相对容易,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较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也相对较多。同时这些地区也会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前来求职应聘,也会有更多微小企業创业的可能。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往往需要更多高精尖的人才,同时生活成本也较高。因此,普通的就业人员可能要更多的打拼,才能获得一席之地,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地方人才需求情况

 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经济结构不同,所需人才类别和比例及数量也各不相同。工业城市,比如沈阳、齐齐哈尔一般对理工科专业人才需求较多。而旅游城市比如秦皇岛、山海关则更多需要人文社科类人才。一线城市对应聘者要求较高,高学历、海归等人才需求比例偏高。目前北京、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的中学教师招聘条件就限定为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毕业生及海归博士等。

 (三)学生家庭情况

 学生家庭情况总体比较复杂,一般生源地处于发达地区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而生源地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或较为困难。而生源地相对集中的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除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或者比较困难之外,多数家庭经济水平相当,没有明显的生活条件差距。而在全国招生的学校学生家庭情况则相对复杂,贫富差距较大,从而给学生培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对于学历层次、学习成绩、技术水平都相近的学生而言,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则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考察、更好的机会可以在等待中选择,因而就业结果相对较好。而家庭困难的学生则必须尽快就业,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或者重要来源,因而选择的时间和等待的机会就相对较少。而那些生源地集中的学生,条件相差无几,选择的层次和获得的机会也相近,这样的学生往往就业趋于稳定。

 (四)城乡差别情况

 大学生就业中的城乡差别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农村学生在城市就业,或者回农村就业;二是城市学生到农村就业或者在城市就业。农村学生在城市就业往往需要时间来适应城市的节奏和社会关系,在接人待物方面有的会有自卑心理,需要在成长中慢慢克服。这样的学生容易从基层干起,能够

 吃苦耐劳,服从分配,往往职业前景看好。而回农村就业或创业有归属感,容易利用所学知识,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城市学生到农村就业一般是选择教师或者村官,也有选择农村创业或就业的,但比例偏低。城市学生选择在城市工作就节省了适应城市节奏和接人待物的时间,能够尽快适应职场,选择的机会更多,但职业稳定性可能相对较差。

 (五)学历层次情况

 从目前以及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看,学历层次是博士的就业机会多于硕士,硕士多于本科,本科多于专科。因而近年来,几乎一半的本科毕业生都热衷于考研。这是因为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而研究生毕业后能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考研,因而就业需要理性,考研也需要理性。

 三、学生就业情况举例 本文以 XX 学院化学与化工专业为例,对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有益探索,为促进大学生良性就业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

 (一)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1.就业工作条件

 化学化工学院领导班子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将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为此专门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各班级辅导员及学管人员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研究、分析、部署就业工作情况,拟定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和对策,指导就业工作开展与实施。

 工作中严格按学院的就业工作计划和相关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毕业班班主任大会,专题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学院就业工作部署,扩大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实习基地,联络企业,邀请相关单位来学校召开就业招聘会,将就业工作紧抓不放。

 2.就业服务 就业管理方面,建立了毕业班班主任工作职责,提出了工作目标,要求毕业班班主任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对毕业生的求职信息进行记载,学生的思想教育、就业信息、毕业去有案可查。而就业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班主任的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

 今年我院领导亲自带领负责就业的教师和毕业班辅导员走出去拓展就业市场,走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做跟踪调

 查,征求用人单位意见,了解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学生工作办公室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发布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服务。我院及时关注学校就业网就业信息,及时督促学生浏览,而且通过班主任、学生干部、微信群、QQ 群发布就业信息,同时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召开专场招聘会,给学生提供最方便的就业平台。学生工作办公室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去向详细记载,并经常通过电话、网络联系,确保对已毕业学生跟踪调查的实效性。

 同时,对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聘用合同书、毕业生待就业登记表的填写和使用按具体的规定操作,对毕业生登记表填写及使用层层把关,进入个人档案,规范管理,对就业招聘及其他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存档。

 3.就业指导 我院通过毕业实习教育、就业动员大会、就业知识讲座、简历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让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创业指导课程及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我院还邀请往届创业毕业生

 回校给毕业生传授创业的新思想、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我院积极宣传动员毕业生上好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把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做好学生管理的基础来抓。所以从学生入学开始,我院就指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大三、大四做职业生涯的规划,通过举办这些规划大赛让学生制定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规划,按照个人的情况明确奋斗目标。考研的学生、就业的学生分别制定出四年的分阶段目标。

 4.就业市场建设 我院不断拓展毕业生实习就业单位,除继续与 XX 环保局检测中心、XX 雷蒙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外,又积极联系和拓展新的实习就业单位,如 XX 中普安信检测中心 XX 分公司、XXXX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为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会的主渠道作用,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使多数毕业生通过专场招聘活动,落实就业岗位。而且还建立了用人单位信息库。XX年用人单位信息库如期建立,且逐年增加,为以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了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建设。

 (二)调研创新

 一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兼备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在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开设行业领域前沿的课程。

 二是,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计划,增加教学实训设备,增加实践课时,提高学生实习操作动手能力。

 三是,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生活中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适应以后的工作。

 四是,要加強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适时调整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各阶段发展目标,寻求适合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路径;指导学生

 制作简历、制作求职信,帮助学生提升面试技能;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创业信息及技术支持。

 我院在对毕业生就业企业调研后,根据对毕业生相关调查得出以下调查结论:结构性矛盾,供求关系错位。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忧虑;就业准备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就业理念滞后,创业意识不强,大学生将在中心城市就业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将择业地点定在中心城市,导致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期望谋求到理想职业,错误的择业观约束了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三)就业工作特色

 一是,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实训,大力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力培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之路。为此,我院一直致力于强化学风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训”“教育实习”“挑战杯”和“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锻炼和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是,发挥党团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及往届毕业生的就业资源优势。毕业生实习过程管理中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积极发挥党团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情况,认真对待个别未就业毕业生及家庭困难的毕业生,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与指导。在实际就业中挖掘以往毕业学生的优秀就业资源,使学生做好就业岗位和单位的传、帮、带,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

 三是,推行毕业生联络员制度及联系网络。在毕业生顶岗实习开始就严格推行联络员管理制度,从各组中选出学生联络员进行联系管理,确保毕业生在顶岗和就业的过程中信息通畅。同时建立我院毕业生微信群、QQ 群等交流平台,及时反馈毕业生就业情况。

 四、大学生良性就业对策 (一)当地政府就业服务政策

 政府部门要尽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与人才服务、制度合理的就业制度,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大力支持用人单位免费入职培训,为贫困家庭学生和身体不方面的学生提供可能的就业绿色通道。

 (二)提升高校就业服务水平

 高校要转变学生就业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法,提升服务水平。要培养一批就业与创业专业服务人才。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企业回访与服务,改进一条龙服务,并在不断的创新工作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充分运用数字互联网技术

 高校就业服务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把微平台、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运用于帮助和服务学生就业与创业。建立学生就业服务与跟踪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实时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保持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互动与链接。

 (四)建立健全学生实习与见习基地

 建立健全学生...

篇四: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与职业 第 2期(总 第 858期 ) 对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与思考 苏红 [摘要 ]文章 从 供 、求 、政 策 、挑 战 四方 面分析 了新 常 态下 大 学生就 业形 势 并指 出 ,在供 的 方 面,毕业 生人 数 逐年 攀 升 ,大 学生就 业创 业 进入 高峰 期 ;在 求 的 方面 ,产 业结构 升 级 ,社会 人 才需 求在 结构 、人 才素质 上有 新 变化 ;在政 策方 面 ,大 学生 就 业制度 化 进程 加 快 ,创 业优 惠政 策 多 ,但 新 常 态下 ,各 种 矛盾 盘根 错 节 、交 织 并存 ,毕 业 生就 业 工作 面临 更 大的挑 战 。通 过 分析 ,提 出“双 轮驱 动 ”“内外合 力”推 进新 常 态 下 大学生 就 业 工 作 。

 [关 键 词]新 常 态 就 业 形势 就 业 矛盾 大学生 [作 者 简介 ]苏红 (1979一 ),女 ,山 东德 州人 ,华 东 交通 大学 ,讲 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为 大学 生就 业指 导教 育 、大 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江西 南 昌 33001 3) [中 图 分 类 号 ]G647 [文 献 标 识 ~- 53A [文 章 编 号 ]1 004-3985(2016)02—0061—03 2014年 ,中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首 次 提 出 “认 识 新 常 态 ,适 应 新 常态 ,引领 新 常 态 ,是 当前 和G"-后 一 个 时期 我 国经 济发 展 的大 逻辑 ”。习近 平 同志指 出 ,中 国经 济新 常 态 核 心在 于 三个 变 化 :经 济 增长 速 度 由 高 速转 为 中高速 ,经 济结构 优 化升 级 ,经 济发 展方 式 由要素 驱动 、投 资驱 动转 向创 新驱 动 。可见 ,中国经 角 色扮 演 。在 课 程 中 ,以角 色扮 演 的方 式演 绎 一 个 个 精选 的感 恩 小 故 事 ,让 学 员 身 临其 境 地 深刻 体 悟 家 庭 、学 校 和社 会 的养 育 之情 ,产 生感 恩 之 心 ,从 而 提 升 感 恩 能 力 。

 四 、大学 生心 理资 本训 练 营 的作 用 分析 大学 生 心 理 资本 训 练 营 通 过 新颖 的形 式 、丰 富 的 内容 、特 色 的课 程 ,从 自我 效 能 、乐 观 、韧 性 、兴 趣 以及感 恩 等维 度来 提 升学 生 的心理 资本 。(1)提 升 自 我 效 能 ,明确 就 业 目标 。大 学 生 就业 目标 是 否 准确 与 大学 生 是否 能对 自我能 力进 行准 确 地感 知与认 识 呈 正 向关 系 。这种 对 自我 能力 感知 和认 识 的能 力 即 为 自我效 能感 。心理 资本 训 练营不 仅 可 以帮助 学员 提升 自我 效 能感 ,还 能 为学 员 明确 合适 的就业 目标 奠 定 扎 实 的基 础 。(2)培 养 乐 观 态 度 ,积 极 面 对 就 业 。

 乐 观 作 为 一 种 充 满 正 能 量 的 处 世 态 度 ,是 指 不 论 遇 到 顺 境 或 逆 境 都 能从 内心 保 持 积 极 向上 的精 神 。大 学 生 就业 指 导 的根本 目的在 于 ,帮 助 大 学生 制定 真正 适合 自己 的生涯 规划 并通 过 实践 最终 顺利 就业 。训 练 营 通过 有 机 结 合 理论 教 学 与 实践 体 验 , 努力 培 养 学 员 乐观 的学 习与生 活态 度 ,从 而 帮 助 学 员 积 极 面 对 就 业 过 程 中 的 各 种 困难 与 挫 折 。(3)磨 炼 心 理韧 性 ,勇敢 应 对 困境 。心 理 资 本训 练 营 通 过榜 样 示 范 和 同伴 教 育 的完 美 结 合 ,帮 助 大学 生 在 别 人 的经验 中学 会 如何 在 就 业 过 程 中积 极 调 整心 态 ,勇 敢 面对 困境 ,从 容应 对 问题 。(4)深 入挖 掘 兴趣 ,明确 职 业 目标 。兴趣 是最 好 的老师 。心 理资 本训 练营 通 过 网络 平 台可 以帮 助学 生 深入 挖 掘 自己 的兴趣 点 ,

 明确 自己的职业 目标 ,从 而为科 学 制订计 划 、努力 调 整 方案 以及 顺利 实现 就业 奠定 坚 实基础 。(5)培育 感 恩 能 力 ,保 持 就业 动 力 。感 恩 能 力 可 以帮 助 大学 生 深 刻体 悟 家庭 、学校 和社 会 的养育 之情 ,产 生积极 努 力 学 习 、掌 握 本领 报 答 父母 和社 会 的想 法 。也 就 是 说 ,感 恩能 力 的 培养 有 助 于 大学 生 就业 动 力 的激 发 与保 持 。心理 资本训 练 营通 过角 色扮 演 的方式 可 以 帮助 学 员提 升 感 恩 能力 ,因此 对 帮 助学 员 保持 有 效 的就业 动力 具有 不 可忽 视 的作 用 。

 综上 所 述 ,大学 生 心 理资 本 训 练 营作 为 一种 有 效 提升 大 学生 心理 资本 的新 途 径 ,在 大学 生就 业 指 导中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圜 [参 考文献 ] [1]王志贤 ,靳婷婷 ,宋丽娜.心理资本增长法 则对 大学毕业 生就 业 心理困境的预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3(7).

 [2]孙银 娣.大学 生心 理资本培 养与就 业能力 [J].教育 与职业 ,

 2013(21). [3]雷慧 ,王志贤 ,李欣 ,等.心理 资本训练营对 大学新生入学适 应心理困境的干预研究 [J].中国轻工教育 ,2014(6).

 [4]王志 贤 ,宋丽娜 .大学毕业 生就业心理 困境的预 防研 究—— 以江 苏技 术师 范学 院“预 就业 ”模 式 为例 [J].中国成 人教 育 ,2012 (20). 兰 里!回

 教柏 职业 第2期(总 第 858期 ) 济发 展 呈现 出新 常态 ,大 学 生 就业 工作 面 临 着新 的 挑 战与 机 遇 ,大学 生 就业 创 业形 势 正在 经 历 着深 刻 的变 化 ,在 此背 景下 ,认 识 、适应 、引领 新 常态下 大学 生就业 创业 工作 成 为亟须研 究 的一项 重要 课题 。

 一、 新常 态下大 学生 就业形 势 分析 1.供 :毕业 生人 数逐 年 攀升 ,大 学生 就业 进 入高 峰期 。

 自 1999年 国家 实施 高校 扩招 政策 以来 ,我 国 高 等教 育 事业 实 现 了跨 越式 发 展 ,从 精英 高 等教 育 快 速过 渡 到 大众 高 等教 育 阶段 ,高等 教育 毛入 学率 逐 年 提高 ,2014年 达 37.5%。

 高等 教 育 的 大 众化 发 展使 得 大 量适 龄青 年有 机会 进 入不 同层 次 、不 同类 型 的高 校 学 习深 造 ,但 随之 而 来 的是 毕业 生 人 数 的 逐年 增 多 ,就业 压力 将在 较长 时间 内难 以释放 ,我 国 进入 大学 生就业 高 峰期 。

 2.求 :经 济 发 展 调 档 ,产 业 结 构 升级 ,就 业 空 间 巨大 ,就 业需求 在结 构 、人 才 素质上 有新 变化 。新 常 态下 ,社会 经济 发展 增速 放缓 ,经济 增长 下行 压力加 大 ,将 减 少就 业 机会 ,加 剧 人才 市 场竞 争 ,降低 大学 生初 次 获得工 作 的机会 。但 同时经 济发 展方 式正 在 加快 转 变 ,经 济结构 不 断优化 升级 ,新兴 产业 不 断涌 现 ,特 别是服务业 比重 明显提 升 。尤其是 大学生就业 站在 “互联 网+”的风 口上 ,通过 电子商 务 、云计算 等互 联 网平 台就 业创 业 成 为一 种新 的就 业 常态 ,电子 商 务 、咨询客服 、物 流配送等行业 供不应求 。总体上看 ,

 就业空 间 巨大 ,服 务业将 成 为吸纳 就业 的 主渠道 。

 经 济 产业 结 构 的调 整 深 刻影 响 着就 业 结 构 、人 才素质 。随着互 联 网经 济 的发展 、技术 的进 步 ,一些 传统 的工作 岗位将 会 减 少 ,但 一 些 新技 术 类 的就 业 岗位 将 不 断 增 加 ,企 业 对 员 工 的要 求 也 将 不 断 提 高 。新 常 态下 ,用 人单 位选 人 ,不 仅看 学历 、专业 ,更 重视 大学 生 的综 合 素质 ,如组织 协调 能力 、团 队合作 精 神 、应变 沟 通 能力 等 。知 识 面宽 、动手 能力 强 、具 有 较 强 创 新 能 力 的 大 学 生 受 到 用 人 单 位 的 欢 迎 。

 3.政策 :大 学 生就业 制 度化 进程 加 快 ,大学 生创 业 优惠政 策 多 。一 方 面 ,新 常态下 ,就业 市场 更趋公 平 、公正 、公开 。如 针对招 聘 过程 中的性 别 、学 历 、学 校 等 各种 歧 视性 条 款 ,国家相 继 出 台 了一些 法 律 规 定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保 证 了 大 学 生 就业 的公 平 、公 正 性 。规定 事 业 单位 要 面 向社会 公 开 招聘 ,保 证 大 学 生 就业 的平 等 权 。进 一 步 出 台落 实 同工 同酬 的政 策 ,以及鼓 励大 学生 到小微 型企 业就业 、到基层 就业 等优 惠政策 。另一方 面 ,国家大 力支 持大学 生创 业 , 深入 推 进 大学 生创 业 引 领计 划 ,创 业优 惠 政 策频 发 力 ,在政策 、创业 贷 款 、公 司注册 、创业 培训 等方 面不 断加 大支 持力 度 。《国务 院办公 厅关 于深化 高等 学校 创新 创业 教育 改革 的实施 意 见》提 出 ,完善 人才 培养 质 量标 准 ,创 新人 才培养 机制 ,健 全创新 创 业教育课 程 体系 ,改革 教学 方法 和考核 方式 ,强 化创新 创业 实 践 ,改 革教学 和学 籍管 理制 度 ,加 强教 师创新 创业 教 育 教学 能力 建设 ,改进学 生创 业指 导 服务 ,完善创 新 创 业 资 金 支 持 和 政 策 保 障 体 系 等 九 大 任 务 、措 施 。

 可见 ,以大学 生 为引领 的 “大众创 业 、万 众创 新 ”逐 渐 进 入 “黄 金 期 ”。

 4.挑 战 :各种 矛盾 盘 根错 节 ,交织 并存 。新 常态 下 ,大学 生 就业 总 量 矛盾 依 然 突 出 。在 就 业 结构 性 矛盾 上 升 为大学 生 就 业 主要 矛 盾 的大 环境 下 ,各 种 矛 盾盘 根错 节 、交 织并存 ,主要表 现为 高校 人才 培养 与社 会 人 才需 求之 间 的矛盾 、国家 就业 政 策 导 向与 大学 生 实 际就 业期 望 之 间 的矛 盾 、创业 优 惠 政策 多 与大学 生创 业动 力不 足之 间 的矛 盾交 织并 存 。(1)高 校人 才 培养 与 社会 人 才 需求 之 间 的矛 盾 。一 方 面 , 高等 教育 沿着 自身 的发展 轨道 、逻辑 向前 发展 ,形成 了 自身 的 人才 培 养层 次 、专 业 结构 等 相对 稳 定 的体 系 ;另 一方 面 ,随着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新 兴产 业 的不 断 涌现 ,用 人单 位 在人才 规格 、专业 、素质 、能 力等方 面不 断提 出新 的要求 。从 近几 年 的人才 市场供 需情 况来 看 ,出现 了部分 专业 的大 学生 “一职 难求 ”、一些 企 业 的 岗位却 “一才 难 求 ”的结 构 性 矛盾 ,且这 种 矛 盾 已成 为主要 矛盾 。其 根源 主要是 高等 教育 自身定 位 及培 养 模式 雷 同 ,一 味求 全 、求 大 ,人 才 培养 无 特 色 ,重知 识轻 能力 。尤其 是一 些高 校在 办学 过程 中 ,

 对 一 些办 学 成 本低 的 专业 如 文 史类 专业 不 加 调研 ,

 加 大招 生规模 ,导 致相关 专业 的毕 业生 不断 扩 张 ,市 场 供 大 于求 ,而社 会 所需 的高级 技 术类 人 才 却供 不 应 求 。(2)国家就 业政策 导 向与大 学生 实 际就业 期望 之 间的矛 盾 。

 国家积 极倡 导 毕 业生 到 基层 就 业 、到 西部就 业 、到 中小 微企 业就 业 ,连年 实施 “西部计 划 ” “三支 一扶 ”“大 学生村 官 ”等 国家及 地方基 层就 业项 目。但我 们 仍然 需 要看 到 的是 ,“90后 ”大学 生 就业 期望更 为 自我 ,他 们奉 行工 资待 遇至 上 、环 境优 越至 上 、自我价 值 凸显 至 上 ,对 一些 工 作 岗位 不 感兴 趣 , 出现 “啃老 族 ”“自愿 放 弃就 业族 ”“继 续考 碗 族 ”等 。

 (3)创业 优 惠 政策 多 与 大学 生 创业 动 力 不足 之 间 的 矛盾 。“大 众创 业 、万众创 新 ”已经上 升 为 国策 和 中 国 经济 发展 的新 引擎 。为引导 和支持 更 多的大 学生创 业 ,激 发 大 学生 创新 活 力 ,以创新 引领创 业 ,以创 业 带 动 就 业 ,《国务 院办 公 厅 关 于 做好 2013年 全 国普 通 高 等学 校 毕业 生 就 业工 作 的通 知 》指 出 ,要 “加 强 创 业教 育 、创 业培 训和创 业 服务 ,大力扶 持 高校毕 业 生 自主创业 ”,把鼓 励 和引领 大学 生 自主创业 提 到更 加 重 要 的位 置 。实 施 大学 生 创业 引领计 划 ,在创 业 场所 、培 训 、资 金 等方 面 提供 便 利 与优 惠 支持 ,如针

 教柏 职业 对 大 学 生创 业 资 金 不 足 问题 ,对 创 业 大学 生 提 供 免 息 小额 担保 贷款 ;针 对 大学 生创业 经 验不 足 问题 ,对 大 学生 创业 提供 相 关培 训等 。但 是 大学 生创 业动 力 不 足 ,在 体 制 内就业 、“体 面 ”就 业 的 思维 定 式 下 ,大 学 生 很 难 有创 业 的激 情 。

 同时 ,作 为 独 生子 女 的大 学 生 ,父母 也很 难 同 意并支 持其 创业 ,认 为创 业 是有 风 险 的 、艰 苦 的过 程 。

 可见 ,创 业 高 峰 的 到来 ,还需 要 一 段 破 冰 之旅 ,但 随着 “互 联 网+”的发展 ,创 业 形 势 向好 ,依 靠 互 联 网创 业将 成 为 网络下 成 长 起 来 的 大学 生 的强项 。

 二 、推进 新 常态 下大 学生 就 业工作 的对策 建议 推 进 新 常 态 下 大 学 生 就 业 工 作 应 “双 轮 驱 动 ” “内外 合 力 ”,推 动形 成 大学 生 就业 创 业 的新 境 界 。

 政 府要 统筹 引领 ,提 升公 共就 业创 业 服务 能力 水平 ,

 加 强 各级 部 门 间 的工作 衔 接 和 资源 共 享 ,形 成 推 进 就业 创业 的强 大合 力 。高校 要加 快人 才 培养及 创 新 创 业 教 育改 革 ,培养 适 应 社会 需 求 的人 才 。大 学 生 要 重视 职 业规 划 ,树 立 合理 的 就业期 望值 ,主动适 应 新 常态 。

 1.政 府 统 筹 引 领 新 常 态 ,不 断 提 升 公 共 就 业 创 业 服务 能 力水 平 。政府 是大 学 生就业 创 业政 策 的制 定 者 、推 动 者 、服务 者 。新 常态 下 ,政 府 要 做好 统 筹 引领 ,形成 一个 导 向 、一套 政策 、一个 合 力 ,让 好政 策 落 好 地 ,营造 有 利 于 就业 创 业 的 良好 生 态 。政 策 的 杠 杆作 用 显著 ,既 要持 续发 力 ,更要 抓好 落 地 。一 方 面 ,加 强政 策 宣传 ,让 好政 策知 晓于人 ;另一 方 面 ,破 ...

篇五: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就业人数膨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观念多元,就业期望畸高、就业认识不足,就业管理弱化、就业数据失真,就业反馈缺位等四方面的突出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从培育队伍,构建全员就业工作格局、强化培训,提升就业管理工作能力、严格核查,确保就业数据准确真实、搭建平台,有效服务学生优质就业、落实反馈,促进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等五个方面提供了加强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建议。

 就业是 13 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面对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必须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XX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提升到国家宏观政策层

 面,摆在“六稳”工作的第一位,凸显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大军的主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政府、社会的焦点,学生、家长的痛点,也是学校开拓优质生源市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外部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辜负了党和政府的充分信任,也辜负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殷殷期盼,同时也表明高校没有履行好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就业 人数膨胀,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XX 年 X 万,XX 年为 X 万,9 年来增幅达 X%。另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富余职工下岗,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带来就业压力。一方面,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等三大需求增长趋缓,光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增长乏力,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风险管控趋紧,减弱了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经济和就业带来压力。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传统岗位、高程序化的职位被取代,

 就业市场上更加需求技术性强的人才,对高校传统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二)就业观念多元,就业期望畸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求职目的从以生存为目的转向满足个性要求为目的,求职观念从以收入为主转向事业发展为主,求职心理从急于工作向谨慎选择转变。校园双选会提供的用人单位数量不少,提供给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少,但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普遍不强,签约率偏低,有业不就、有业慢就得现象突出。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区域、工作环境、薪金待遇、单位性质等期望值过高,过分追求工作的稳定性、舒适性、优越性,一味地削尖脑袋挤向政府部机关、事业单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小微企业、基层单位和艰苦地区就业,也不愿意去主动寻求就业机会,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路子。

 (三)就业认识不足,就业管理弱化

 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认识不到位,导致就业管理弱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对就业基本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重教学,轻就业,在就业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中央省委的要求相去甚远。二是教职工对就业工作的认识还需要提高。部分职

 能部门、教师认为就业工作只是就业部门、就业工作人员的事情,自己的主业是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就业工作是副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业工作应付式、敷衍式,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没有真正深入下去,全员关心、参与、支持就业工作的氛围不浓厚,三是广大教师在学生就业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许多可利用的关系没有利用,可挖掘的资源没有挖掘,可建立的平台没有建立,可开通的渠道没有开通,学生就业依然主要依赖就业部门引进用人单位和學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自我推荐。

 (四)就业数据失真,就业反馈缺位

 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数据管理。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指标是评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反馈招生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比如:每年 11 月至第二年 8 月的月初,各高校要向省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就业进度;每年 8 月省教育主管部门要对高校开展就业统计核查;各高校每年年底要向社会公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这些具体工作的核心就是数据管理。可见,就业数据管理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中的起着关键的牛鼻子作用。当前,个别高校在就业数据统计上管理缺位,导致就业数据没有体现出毕业生真实的就业水平,影响了高校专业招生计划的精准性、就业市场拓展的针对性、就业状况

 评估的客观性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前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党和政府宏观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培育队伍,构建全员就业工作格局

 学校就业工作必须依靠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构建良好的就业工作格局,一是要健全机构。要在学校层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将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统一全校师生对就业工作的认识。要在各院系配备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并长期稳定下来,具体负责各院系毕业生就业事宜。二是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执证上岗,对学生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择业技巧等教育,宣讲就业政策,引导学生主动就业。三支队伍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形成全员关心就业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培训,提升就业管理工作能力

 强化培训是提升就业队伍工作能力的必由途径。一是抓好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理论和实践水平。二是抓好基层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开展就业形势教育、统计核查技能培训和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专题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掌握工作节奏,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三是抓

 好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加强毕业生对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就业协议书的规范填写指导,确保就业管理基础数据准确,材料规范完整。通过强化就业工作培训,提升师生就业管理工作能力,为提高就业质量打下基础。

 (三)严格核查,确保就业数据准确真实

 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指标是评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反馈招生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统计工作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具体体现。确保就业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就必须要严格落实“校-院-班”三级核查制度,逐条梳理每条就业信息的使用状况,逐个检查每位同学就业状况的落实情况,逐项督查就业创业政策和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情况。同时要严明就业工作纪律,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就业统计核查工作的“四不准”禁令,才能确保就业数据精准无误。

 (四)搭建平台,有效服务学生优质就业

 一是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要通过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式,认真实施“大学生村医”、“一村多名

 大学生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组建成立特色学院,开办订单班、定向班,提前为基层就业锁定毕业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搭建信息推送平台。要创新校院双选会的方式,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校园双选会在就业信息推送中的主渠道功能。三是搭建就业帮扶平台。向人社、财政等职能部门为就业困难毕业生申报一次性求职困难补贴,为残疾、孤儿、烈属、少数民族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开展精准帮扶,强化就业扶贫政策落实落地。

 (五)落实反馈,促进内涵建设全面提升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新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业态不断涌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急剧变化,用人要求和标准逐年提高。市场才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磨刀石,要通过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一是根据就业主管部门统计核查整改要求,对当年度就业数据认真开展复查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及时反馈给就业主管部门。二是将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数据及时反馈给各院系,帮助各院系深入了解和跟踪市场的变化,认真思考各专业在学生素质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根据市场变化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方案和解决办法。三是根据就业质量年报和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将各专业毕业生就业

 状况的统计结果反馈给各职能部门,作为学校評价专业建设水平,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提升内涵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

篇六: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90 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 就业压力增大; 前几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如下:

 1. 经济原因 我国的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状况有很大的责任。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社会生产力低下, 制造业多, 但是科技含量不高。

 我国很多企业都是生产初级产品或低科技产品, 很难用到高科技人才或用很少高科技人才, 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国产业机构对大学生的就业很不利, 由于我国很多企业都以生产低科技产品或初等产品为主, 所以企业给职工的工资普遍偏低, 一般的大学生寒窗十六年, 父母在其身上投资相当巨大, 怎么能忍受低工资?

 08 年 9 月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影响各行业就业, 并因此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 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 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 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 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

 此外, 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 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由于无数企业、 公司相继倒下, 这导致了全球的就业岗位减少, 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不仅我国大学生就业难, 而且全球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都难。

 经济危机的浪潮下, 资本主义国家收到的影响远比我们国家要大, 很多在异国留学的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这一海归增多的现象会导致我国的当代大学生竞争力减小, 竞争压力增大, 竞争到就业岗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 社会原因 我国是人口大国, 虽然正在进行计划生育, 但是人口基数大, 我们这一代刚好赶上大学生人数多的时候。

 再加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岗位不多, 竞争人数多, 因此很多大学生竞争不到好的工作, 甚至毕业等于失业。

 由于近几年失业大学生的不断累积, 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将逐年递增, 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大军正不断壮大。

 普及大学本科教育的年代正在进行中, 我们国家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之中, 但是我们国家的就业体制不能符合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需求, 这也导致一些地区大学生的工资难以比得上农民工。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的同时, 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 但是, 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当然, 大学生就业难还与社会上的就业存在“关系户” 有一定的关系。“关系户”、“走后门”不仅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更让大学生们为就业头痛不已。

 此外, 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

 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 在整个大学教育中, 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 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 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

 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 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 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 展示专业能力, 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 自身原因 大学毕业生, 特别是应届毕业生自我认识和社会观念不足, 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本着“学历第一” 天真的想法, 希望自己能找到专业对口, 薪水可人的工作。

 殊不知, 用人单位注重工作经验, 而应届毕业生只能说出一大丢理论来纸上谈兵, 缺乏实践。

 所以大学毕业生不要自以为是, 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自身的条件, 找到适合自己目前状态的工作。

 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呢?

 下列对解决该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

 1. 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 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 行政的, 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第三,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 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 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 第四,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 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努力规范就业市场; 最后,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 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

 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 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 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 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 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 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 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 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

 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 广泛搜集信息, 形成信息传递网络, 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 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 按市场规律办事, 把个人融入其中。

 也就是说, 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不能“等、 靠、 要”, 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 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 要强化自身的素质, 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

 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

 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

 具体的讲:

 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实践技能, 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考试 形式:

 论文 主题(三选一):

 1、 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2、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3、 结合专业, 谈谈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要求:

 1、 字数不低于 1000 字。

 2、 必须用 A4 信纸手写, 字迹清晰, 字体工整。

 在正文首页左上角写清楚班级、 姓名、 学号。

 3、 引用文章字数超过 500 字者, 论文按零分计算。

 班上收集并按学号由小到大排好后交给实习管理办公室脱飞老师, 谢谢配合 6539683             

推荐访问: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 形势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