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4篇

时间:2022-11-13 11:15:08 来源:网友投稿

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4篇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 受处分后的不良表现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思考近年来,随着反腐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每年都有一些党员干部不遵守法纪受到纪律处分。有的党员干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4篇,供大家参考。

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4篇

篇一: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

分后的不良表现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思考 近年来,随着反腐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每年都有一些党员干部不遵守法纪受到纪律处分。有的党员干部在受处分后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但也有一部分人不能正视深刻检讨自己,不排除有部分干部党员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倾向,然而更有甚者变本加厉,舍本逐末,是值得我们警惕、预防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如何激励对这部分人的教育管理提对策建议如下:

 一、受处分后的不良表现 (一)牢骚满腹。一些党员干部受处分后对组织不满,隔三差五找领导申诉,纠缠不休,甚至无理取闹,条件得不到满足就到处散布不利于工作的言行,甚至与党的方针政策唱反调。

 (二)内心空虚。曾在单位中任过负责人担任过领导职务,在单位里风光一时。受到处分后,个人名誉受到损害,开始觉得政治前途黯淡无光,一时间难以适应,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无心作为,缺乏上进心。整天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百无聊赖,沉迷于麻将、赌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三)作风惫懒。由于受处分的干部多曾为单位领导、负责人,受处分后,一些单位的继任领导或现任领导碍于面子或原来的关系,对他们的工作未作具体安排,有的即使安排了也只是打打杂,导致这些人成了单位的特殊人员,单位的各种工作责任机制和制度对他们缺乏制约,上班自由,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四)称病推脱。还有一部分受处分党员干部干脆就请病假休息,工资、奖金、福利照拿不误。

 (五)自谋“他”业。一些干部受处分后,觉得自己政治上反正已没有奔头,就利用原来的关系,广拓门路多赚钱。有的停薪留职,远走他乡;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拿着工资忙第二职业;还有的干脆自当老板等。

 二、不良现象的原因分析

 受处分干部的种种不良表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来看,主要还是管理存在漏洞,跟踪教育管理不到位。从单位来看,主要是好人主义作祟,这些人所以能够“躺”得住,与所在单位有直接关系。从受处分的人来看,主要是思想上存在误区,不能正确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如果不加强教育管理,必然会带来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一)成长进步不利。一些干部受到处分特别是严重处分后,认为前途无望,因此思想消沉,不思进取。如果能及时从中汲取教训,努力改正,前途仍然光明;但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影响荒度一生。

 (二)警示作用不强。有些受处分后,不干工作却照拿工资、奖金、福利;个别地方对部分受处分干部的监督约束力量不够,甚至相对其他干部还要弱些,使得这些受处分干部比起其他人显得更“清闲”、更“自在”,对他们的处分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警示效果。

 (三)社会影响不良。少数干部受处分后,怪话连篇,牢骚满腹,到处散布一些偏激的言辞。有的挖苦、嘲讽其他同志,有的在单位和公共场合指桑骂槐,有的甚至诋毁组织,挑当今党的方针政策的“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三、强化对受处分干部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回访教育,促进受处分干部的思想转化。一是坚持回访教育谈话。在组织正式宣布处分决定以及处分期间,有关单位应找其认真谈话。通过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作风等现实表现,对症下药,提出希望和要求,教育他们正视自己的错误,甩掉思想包袱。二是推行集中教育培训。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可联合举办受处分干部集中教育培训班,集中时间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政策法规教育,帮助他们切实增强政策法纪观念。充分运用受处分干部现实表现的正反典型,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斗志。三是推行自我教育定期汇报。确定专人听取受处分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等汇报,肯定其闪光点,指出不足。同时,加大对其家属教育力度,让家属积极配合,帮助自己的亲人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处分。

 (二)加强管理引导,明确对受处分干部的要求。一是要分配适当的工作。根据受处分干部的个人专长,分配适当的工作,让他们有事可干,也让他们感觉到组织上没有歧视他们,从而自觉地把份内的工作做好。二是要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三是要禁止其违规经商办企业活动。四是要严格监督。通过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对受处分干部的现实表现进行监督,使这批特殊的干部一改自由懒散的作风,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交流沟通,改善受处分干部的 工作环境。适度的交流,可以为受处分干部消除心理上的阴影,调动工作的积极性,重新激发他们的斗志。在实际操作中,一是要突出交流的对象。根据受处分干部的特长,交流到适合的单位、适当的岗位。二是要拓宽交流的渠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进行交流,可平调到专业对口的单位或者下派到下属单位。

 (四)加强考核督促,健全受处分干部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对受处分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改变受处分干部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要建立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考核量化,赏罚分别。二是要把握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德、能、勤、绩、廉中,要特别突出对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作风的考核。三是要丰富考核的形式。考核可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综合考核相结合,民主测评与个别谈话了解相结合,个人述职与实绩考核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四是要正确运用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好的,应及时解除处分;对那些表现特别突出,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按有关规定重新使用;对那些不思悔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要视其情节依纪再予处分。

篇二: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

党员干部违纪违法 问题

 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党员干部最贴近人民群众,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看得最清楚,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直接破坏了党的群众基础,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本文以 XX 市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几年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和案例,结合走访调研的实际情况,对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表现形式及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探讨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力图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常态。十九大报告则把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提到战略高度。反腐败“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打虎拍蝇”齐头并进。以农村基层为例,近年来随着大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资金和惠农政策资金的注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可支配的资金和资源逐年增多,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经不起利益诱惑的考验,利用做假账、虚报冒领、层层截留等方式大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公款和受贿,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腐败问题呈现出高发态势。要将基层腐败问题断根断粮,解决基层违纪违法则是必然,即抓早抓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腐败底线。课题组通过查阅、梳理、分析有关资料和参观XX 市兴宁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馆、赴兴宁区五塘镇英广村、西龙村等地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表现形式和呈现的特点、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力图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

 一、基层党员干部身份的界定 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在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合作社、农场、乡、镇、村、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本文所涉及的基层党员干部,主要包括农村的党员干部,即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副主任、主任;还包括街道、乡镇街区干部、驻村党支部书记、行政村民兵连长、调解小组成员等不占职数的人员。关于大学生村官是否属于基层党员干部问题,课题组认为因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参与工作的性质判断,如果其参与的是农

 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事务,则属于本文研究的基层党员干部范围,如果参与的工作是为政府管理服务的或受政府委托而开展的,则属于国家公务人员,不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二、当前 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 有研究者提出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一是涉及占地补偿款等资金,二是涉案人员群体化,三是作案手段单一直接,四是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五是财务管理极其混乱,缺乏透明度,六是受基层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基层干部选举工作中,贿选拉票的现象日趋严重,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选举秩序。”现有研究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指导性,通过对近年 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例的分类统计发现,其中乡镇科级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占比较高;履职過程中因个人行为引起的违反八项规定和贪污受贿、失职行为较突出等。课题组通过对这些案例进一步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情况,对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凸显的一些共性特点进行总结。

 (一)

 主要表现形式

 1.扶贫领域违纪违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

 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成就。”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的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违纪违法问题层出不穷,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进程中“雁过拔毛”式的腐败呈现出趁机滋长之势。近几年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中,在扶贫领域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如隆安县某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违规分配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马山县某瑶族乡的村委会原副主任在危房改造工作中未正确履职等。

 2.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XX 迅速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全区各级认真执行,促进了党风政风的转变。但是仍有不少基层干部顶风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如新江镇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违规大摆宴席;XX 区北湖街道某社区私设“小金库”等。

 3.违规参与或从事营利性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公职人员参与或从事营利性活动。对于党员干部参与或从事营利性活动历来是明令禁止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肩负着群众的期待,在利益诱惑面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置法律纪律于不顾,未能守住信念的防线、法纪的防

 线,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一再顶风违纪违法。如兴宁区某镇党委副主任违规参与营利性活动。

 4.为官不为,履职不力,违规办事。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一项关于不作为的调查显示,“为官不为”现象更多地发生在“县级部门”(47.1%),“乡镇部门”排在第二位(23.5%);由此可见,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最容易出现“为官不为”。[5 ]2018 年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XX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加大专项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力度,对为官不为、履职不力的干部亮剑问责。在全区专项整治的有力举措下,XX 市各县区各部门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提高,也严肃查处了一批不作为不担当、履职不力、违规办事的案例。如横县某村委会干部履职不力致使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享受水库移民扶持资金;XX 区坛洛镇某村委会主任违规为家人虚报冒领养老保险等。

 5.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当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忽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思想上出现松懈,信念不够坚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淡化,抵挡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逐渐滑向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泥潭,甚至私欲膨胀,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邕宁区某乡党员吸毒问题、参与赌博问题;隆安县屏山乡某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等 4 人索贿;上林县某村党总支部原书记、村委会主任骗取财政扶贫资金等。

 (二)

 呈现的特点

 1.利用职务便利的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例较为突出。经分析,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触犯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约束的违纪违法行为占比较高,主要体现为行贿受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类违纪违法行为变化较大,呈现出支付手段越来越隐蔽,形式灵活多变,所涉金额越来越大等特征。如商场购物卡、代金券、提货卡,非实名加油卡,高档消费场所会员卡等。

 2.违纪违法的手段多样,方式灵活,涉及面广。课题组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既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案例,又有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既有系统性的窝案,又有个人作风问题的个案;涉及到中央八项规定、危旧房改造、征地拆迁、土地和工程项目、扶贫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多个领域。

 3.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偏低。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基层党支部的党员数量成倍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员的结构也发生较大改变,这给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走访调研中发现,在出现违纪违法案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都曾存在管理职责不明晰、管理混乱的问题,使得村委在管理过程中因制度不健全、指导性不强,碍于面子和人情的缘故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4.工作失职失责类问题突出,存在“慵懒散”。通过走访调研和案例分析发现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上出现了动摇,工作激情与热情减退,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宗旨意识淡化,逐渐形成了“庸懒散”的价值取向,不愿向先锋模范看齐,无心于工作创新和提高效率。开展工作存在“懒”的惰性思想;缺乏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规划和判断;遇到工作困难时有畏难情绪;以应付的心态面对上级检查、工作效率偏低质量又不高、工作态度较差,敷衍了事;工作纪律较散漫,“庸懒散”思想泛滥;上班期间心不在焉;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等,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当前 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本文以 XX 市为例,立足基层党员干部为研究对象,既结合了当前我国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有研究的共通性、普遍性,也注重结合 XX 市基层党员违纪违法所呈现的特点,

 对基层党员违纪违法发生的原因进行较系统的全面分析。课题组认为,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理想信念较淡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必须时时刻刻紧绷理想信念这根弦,保持头脑清醒、筑牢思想防线,绝不能出现丝毫的松懈和动摇。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正是由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理想信念淡薄、缺乏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而發生违纪违法行为。理想信念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理想信念缺失的基层党员干部职责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淡化,他们不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个人私欲开始滋生,在侥幸心理的“助推”下谋利之心、贪腐之心不断膨胀,从而形成扭曲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思想道德滑坡,经不住诱惑。

 (二)

 教育水平和文 化素质偏低,政治意识不够强

 我国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政治意识不够强,从而导致他们法制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对党纪国法的约束力认识不足,廉洁自律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不强。同时受限于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和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平时对政治理论和国家政策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平时一旦疏于理论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不扎实,极其容易造成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局限性。一种“吃点、喝点、捞点、拿点”问题不大的错误心理侵蚀了党员干部践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梳理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中,发现一些干部存在向群众伸手索要好处时,理所应当的认为“我为你办事,收点好处费是应该的”。这是典型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扎实,政治意识不强的表现。

 (三)

 利己主义,工作处理不公平

 从社会传统看,我国是一个重视人情的社会,不少人办事时信奉找熟人托关系。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基层党员干部在这种传统人情社会的不健康文化影响下,忘记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处理上有失公平。通过对 XX 市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梳理,发现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根源是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与自身利益、亲戚朋友利益相关时,受利己主义思想影响,往往会失去党性和不顾原则,

 罔顾党纪国法,为自己和亲属开绿灯,违规操作而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错误道路。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的表现,当遇到关乎自身利益时,公平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

 (四)

 财务政务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自由与权利》提到“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那么这个笼子的牢固与否就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健全程度。基层财务政务公开和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权力过分集中但又缺乏有效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一言堂”、“家长制”。基层地区远离权力中心,上级指导和监督因距离远无法经常性、及时地指导和发现问题;一些农村地区财务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财务公开不到位不透明,财务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管理缺乏科学规范,账目记载混乱、管理人员不专业等,这就给那些抵挡不住金钱诱惑的党员干部提供了伸手之机。因此,基层财务政务公开和监管机制体制的不健全使得违纪违法成为一种可能。

 (五)基层力量较薄弱,监督和制约作用难发挥

 基层乡镇纪委一般由纪委书记、专职纪委副书记和纪委委员组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一般设有纪检委员一名,并设立

 村务监督委员会。从人员构成看,基层纪委成员多为兼任,工作难免存在职能冲突、工作合力不够、专业性不强等客观因素,制约了纪委监督作用的发挥。乡镇对农村基层的指导监督不够,农村基层本身人员配置不齐整,加之业务知识不够系统扎实,工作受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农村基层纪检工作力不从心。我国农村基层空间分布较广,有的行政村远离乡镇,因此上级的监督缺乏长期有效的持续性;农村基层的同级监督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受传统的社会人情影响,有的干部碍于面子和人情关系,在开展纪检工作时心存顾虑、原则性不强,缺乏一追到底、层层问责的压力传导,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基层监督力量显得相对薄弱,监督和制约作用难以发挥实效,没有形成必要的惩戒效果,缺乏震慑作用和教育意义。

 四、解决 XX 市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防治对策 针对大量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所呈现出的形式和特点,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一)拓展干部教育路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受教...

篇三: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

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 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履职意识明显增强,为推动和谐稳定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随着农村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多发易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XX 区纪委通过对近年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重点领域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剖析发案原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基本情况 XX 区下辖 X 个乡(镇、街道),X 个村(社区),X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 X 人;共有 X 个农村党总支,X 个村党支部,X 名党员。近年来,仍有不少村组干部、普通党员因违纪违法被给予立案查处。据统计,XX 年 1 月 1 日至 XX

 年 X 月 X 日,XX 区乡(镇、街道)纪(工)委给予党纪立案共 X 件。其中: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X 件,占总立案数的 X%,农村普通党员违纪违法案件 X 件,占总立案数的X%。

 二、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重点领域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一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方面。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强,对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赌博、嫖娼等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只属于个人行为,并不违反党纪党规。二是违反交通法规方面。广大农村党员的法律意识、党纪党规意识较为淡泊,对“远离酒局”、“饮酒不驾车、驾车不饮酒”等作风禁令抱有侥幸之心、观望之念,总是认为自己喝点小酒没什么大问题,自以为不会那么巧就被交警部门查到。同时,在主观上也未对“醉驾入刑”的规定引起重视,有的甚至认为酒驾、醉驾、交通肇事等行为只是违反交通法规,而交通法规只是普通的规章制度,因此并不属于违反党纪的错误思想认识。三是侵占村集体“三资”方面。当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是广大村民关注度最高的问题。长期以来,针对村“三资”管理混乱的问题,一些新任的村组干部本着“新官不理旧账”的原则置之不理,或以“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理不清楚”为由不

 闻不问,导致少数农村党员、村组干部侵占村集体“三资”一直未能得到妥善处置,对此,群众反映较为强烈。侵占村“三资”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有的合同到期拒不归还村集体,有的没有合同私自侵占集体土地,有的私自占用土地后违法建盖房屋。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严重损害村集体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有的成为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有的成为一种不良村风,严重败坏了党员形象、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四是违反财务管理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实行村财镇代管后,部分村组干部认为用钱没有以前随意了。极个别长期在村上任职、习惯了“家长制”“一言堂”的村组干部,想方设法将村集体资金脱离于上级监管的视线范围。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上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各类水、电、路等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大量拔到农村基层,个别村组干部将贪婪之手伸向村内项目建设资金上,利用工程建设为自己或他人谋利。

 三、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重点领域易发多发的原因 从案件性质来看,造成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重点领域易发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忘记入党初心,在利益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最终迷失方向。一

 是价值观扭曲,抵挡不住诱惑。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有的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不再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贪污挪用,以权谋私;有的个人私欲膨胀,履行职责时总以自己能从中得到多少利益为前提。二是自身素质不高,党纪观念淡薄。当前,一方面农村党员干部中有很大一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加上平时不注重学习,党纪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部分年轻党员干部心浮气盛,不注重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致使个人私欲膨胀,贪图物质享受。

 (二)违纪违法成本低。有的村组干部执行政策的观念不强,看到村“三资”管理中的漏洞,便利用手中权力,把集体资产资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肆意妄为,任意侵占,损公肥私。主要存在两种心理:首先是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思想,认为村内的普通群众也存在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的,党员、村组干部自己占一点也无所谓,不占白不占,腐败起来毫不手软;其次是存在“借路成古”的自私自利思想,认为侵占几亩集体资产资源也不是多大的事,且长期侵占无人过问后就成为占有事实,若干年后别人也分不清,即使腐败问题被揪出,最多也就是退还村集体就可以,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只要不是数额特别巨大,党纪、法纪也处分不了,自己照样可以继续当“村官”。

 (三)法纪意识淡泊。当前,部分农村党员忘记了党员义务,法纪意识淡薄,对国家法律、党纪党规缺乏敬畏和戒惧,错误地认为嫖娼属于个人隐私行为,不违反廉洁纪律;有的认为自己在村内赌博、酒后驾驶、交通肇事等行为只是“小违规” “小违法”行为,不是贪污受贿等严重违纪行为,只违反社会治安或交通法规,并不违反党纪党规,没有将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组织报告;有的甚至认为“党员”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刑事或行政处罚与党纪处分可以相互抵消。同时,有的党员违法犯罪被司法机关处理后,司法机关没有及时将相关处理文书移送给党员所在党组织或乡(镇、街道)纪委;有的党员跨地区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心存侥幸而不主动向党组织、乡(镇、街道)纪委报告,导致党组织或乡(镇、街道)纪委不了解掌握党员的违法犯罪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党纪处分。事后再来处理时阻力较大,大大增加了乡(镇、街道)纪委处分党员时的工作难度,也使违纪行为在纪律审查过程中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大打折扣。

 (四)监管制度不健全。首先,广大村民对村组干部的群众监督意识不强,对村内事务不关心,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认为只要是不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就算看见也当作不知道;其次,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当前的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的自治管理,监委会成员大都存在“不愿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对有些党员、村干部参与赌

 博,或村组干部落实上级工作安排不力,存在严重的慵、懒、滑现象,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时,往往不敢说、不愿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督力度不强;第三,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惩戒力度不够,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往往只公开无关痛痒的内容,主要问题不提及。

 四、预防农村党员干部在重点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几项措施 (一)强化党章党纪意识,筑牢思想基础。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纪党规教育,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遵循党章、严守党员义务的思想意识,清醒地认识到党员身份不是凌驾于纪律规矩之外的特殊身份;严把党员入口关,扩大发展党员的视线范围,使其端正入党动机,自觉增强党纪党规意识、廉洁自律意识。要突出教育的经常性,严格执行党员固定学习日制度,将党风、家风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廉洁档案,将违反党纪国法的情形记录在案,记录结果运用到党员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换届选举中,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真正贯彻落实到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微枝末梢,让“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二)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增强法纪意识。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资”问题,以及社会治安管理和交通法律法规等作为宣传的重点内容,结合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采取召开专题培训、党员大讨论、开展法律咨询等多渠道、多形式地深入到各村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制宣传,让党员干部清楚明白侵占“三资”也是违纪违法,酒后驾驶害人害己,赌博嫖娼愧对亲人;同时也让群众充分认识和了解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规定,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反腐倡廉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力量,面对面地聆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倾听群众反映的诉求,收集农村党员、村组干部执行纪律规矩、上级政策的落实情况。同时,要突出教育的实效性,结合本地区查处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注重把真实的案情曝光出来,用身边的事、熟悉的人教育警示身边的人,让农村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做到查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从而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人。

 (三)严查“ 微腐败” ,严肃纪律规矩。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严重损坏群众利益的基层“微腐败”。定期与公安、司法、综治信访、国土、民政社保等部门沟通协调,通报纪律审查情况,及时发现、收集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线索,适时分析研判问题线索,灵活运用监

 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和财务等重点人员违纪违法案件紧抓不放,一查到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强化办案治本功能,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将查处的党员、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作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肃纲纪,促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廉洁履职,在执纪审查中既注重政治效果又充分体现社会效果。

 (四)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实效。加大对农村“三资”的监管力度,对账、物、款进行逐笔清查,指导村组依纪依法收回被党员、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分门别类登记造册,明确产权,定期修改完善台账。严格贯彻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将党务、村务、财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向村民公开,增强群众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的监督力度。对“村账镇管”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专项纪律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问题整改。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在有条件的村每年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或户主大会,保证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等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不断提高村级民主监督能力和水平,确保监督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提高镇级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建设在标前、标后等全程监督的水平,坚持对村组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专项纪律

 检查,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制度,努力促进村级工程项目的规范建设。

 (五)抓实“ 两个责任” ,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将责任落实追究到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对党员干部在落实政策制度、纪律规矩中敷衍、失职渎职,放任自流、不抓不管,以致屡屡发生违纪违法案件、造成恶劣影响的,除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外,严格追究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村务监督委会员的监督责任。抓住关健少数,完善责任追究方式,让党员干部事前做出承诺,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带头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自动“下课”,切实解决村组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瓶颈问题,彻底破除村组干部保护主义、好人主义,使全面从严治党真正落实到农村基层的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真正使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目标任务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篇四: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

银行支行青年员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自 2020 年来,省行开始执行统一校园招聘,渠道建设步伐加快,农行员工队伍结构不断变化,青年员工的比例日趋提高,青年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农行的未来,及时了解青年员工思想动态,梳理解决青年员工普遍存在的问题,将青年从思想到行动上统一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崭新课题。文章力求通过对基层农行青年员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调研,探索青年员工更好成长成才的对策和途径。

 一、青年员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基本情况 自 2020 年来,我行员工队伍结构不断变化,青年员工的比例日趋提高,据统计,我行共有 40 岁以下青年员工 104 人,占全行员工的 51%,其中党员 42 人,团员 18 人。青年员工本科学历 85 人,硕士学历 5 人。青年员工涉及全行各个岗

 位,大部分集中在一线岗位,其中柜员 62 人,大堂经理 7人,客户经理 8 人,运营主管 6 人,网点负责人 6 名,机关员工 8 人。2007 年至今,我行青年员工未发生或未暴露违纪违法行为,而违规行为在每季度的例行检查中时有发生。从上级行检查、我行自查发现违规行为看,主要集中于柜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违规行为主要存在于柜员联网核查不规范、监控外临时离柜、交易没有一笔一清、假币上缴手续不规范。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的违规行为主要发生在代课保管介质、代客操作购买理财。

 二、青年员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基本特点 1. 无意识化。现在我行发现的青年违规问题,多是青年员工合规观念淡薄、无合规意识造成,刻意违法违规的行为占比不高。个别员工发生违规问题次数较多。

 2. 年轻化。据统计,87%的违规行为发生在 35 岁以下的“新青年”员工,30 岁以下的青年员工违规行为占比高达79%,刚入行的青年由于操作不熟练、规章不明确,违规的现象更加严重。青年员工的投资意识、投资理念更为冒险,易沉迷于高风险的股市、基金、期货投资。

 3. 技术化。青年员工文化水平较高,精于利用各类科技产品,擅长各类电脑操作,伪造、模仿能力较强。例如发现

 传票遗失这类现象,正常情况应会设法追回,有的员工为避免麻烦,直接伪造传票,一些细枝末节的差异后台人员也难以发现,这会延迟风险暴露的时间。长此以往,抱着伪造不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员工易铸成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等其他大错 。

 4. 隐蔽化。青年员工文化水平较高,防范意识强,注重保密,对违规行为精于掩盖。例如一些员工存在双手机、双微信现象。领导同事通过微信、朋友圈并不能发现员工身上存在的风险点。一些青年员工有多张他行卡,违规行为通过他行卡操作,或者通过亲属的银行卡操作。这些都延迟了风险暴露的时间,使得风险不能被及时发现与规避。

 三、青 年员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原因分析 1. 工作态度消极。部分青年的思想取向不够积极,态度冷漠,信念不够坚定。有部分 30 岁以内的高学历青年员工认为我行工资不够高,工作业务繁忙,上升较为困难。他们认为在柜台上难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对于跳槽有很大的倾向和准备,部分新入行大学生将我行当做公务员考试的跳板。特别是每年公务员国考与省考期间,这类消极现象更加严重。有部分员工晚上复习备考,导致白天上班精力不足更容易造成违规差错。另一部分青年员工因为社会经验浅薄,加之外界舆论导向,认为银行工作繁重,心理上出现逆反情

 绪,也易于造成工作态度消极。此外,青年员工会形成各自的小团体,他们相互抱怨导致负面情绪在青年员工中传播蔓延。

 2. . 青年员工自身特点。青年员工受欧美电视、电影的影响较大,大多存在个人英雄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团队意识不强。一些青年员工中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现象。业务有钱就做、没钱不做、明知违规业务有利益也做。青年员工中存在奢靡攀比之风,消费意识超前现象。我行大部分青年员工家庭条件稳定,消费开支不能自给时倾向于做“伸手党”。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好的青年员工长期受此风气浸染,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当资金链断裂,他们会倾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甚至不惜借钱投资。

 3. 监管困难。青年员工违规违纪的隐蔽性较强,同事、网点负责人难以觉察。特别是员工 8 小时工作外的行踪,工作外的社交圈,只要员工具备足够的反侦察意识,以我行现有的监管力度与监管范围,周边人员基本不可能发现。柜员的行为有全天的监控与录音,并伴随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有意的违规较难实现,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则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不但录音录像对他们的监督存在死角,外部检查对该类岗位的重视度也较低。他们想要违规,就有许多空子可钻 。

 4. 监管不力。我行网点负责人于员工的交流谈话次数较少并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加之员工与领导之间天然的隔阂,这些在正式场合的沟通谈话并不能深入挖掘到根源性问题,员工必然会对自身或者其他同事的违规行为有所隐瞒,导致管理层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风险。我行关于案防分析的培训多数都是全员集中式,场地面积大,员工数量多,不便学习管理。大部分青年员工都是低头族,开会时间也是手机不离,耳朵不听。在对暴露的违规行为处罚上,一般都是处罚员工个人,对主管、上级并未给予处罚,使得上部监管松懈,没有启到层层监管的作用。况且,仅是经济上的处罚,不能引起员工的重视,导致违规一再出现。

 四、防范青年员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工作建议 1. 创新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培训的内容要新要广,除了原有的案例分析,可以结合道德讲堂,注重对攀比、奢靡这些不正之风的抵抗。培训的形式要以视频为主,由于青年员工更喜欢看而不是听,以视频方式从视听双角度可增加培训的感染力。培训的方式要小班化与高频化。增加案防风险培训的次数,可将员工行为管理纳入每周例会、每日晨会的一部分。利用小班化、短时间、高频率的案例朗读、视频播放增加员工接受度,加深员工的印象。在新入行员工培训中要

 加重案防教育的培训力度,从源头抓起,敲响每位入行新员工的警钟。

 2. 加强监管的范围与力度。重视对员工持有他行卡的监管,可与他行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建立银行业从业人员持有银行卡的管理,进行信息互通,加强员工的经济监控。增加上下级的沟通次数,创新沟通场合。除增加办公室内的常规上下交流外,多增加业外的活动例如午餐会、网点集体旅行等,迎造朋友型的上下级关系。对大堂经理、客户经理这类高风险人员加强网点日常管理,建立行为管理登记册,要求网点负责人重点监督。从业人员在对违规问题的处置上要追究到上一级,提升处罚力度,引起高度重视。针对一犯再犯的员工加大力度,从重处罚。在处罚的形式上除了单纯的金钱处罚可以加上例如抄写“双四十”、背诵违规条例等新型的处罚政策,严防员工再犯。

 3. 注重企业文化的打造与宣传。在入行新员工培训中就要增加家园企业文化的内容,宣传丰富多彩、温暖人心的农行企业文化,给新入行的大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青年员工减负减压,每周一天的网点不营业要落到实处,避免让法定休息日成为营销日、活动日增加青年员工的反感情绪。减少会议、合并会议减少对青年员工时间的占用;对待青年员工和中年员工一视同仁,避免“加班青年人上,休息中年

 人来”造成的青年员工心理失衡,对于员工的加班及时予以补休或者补偿。创建员工兴趣班,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加强不同部门员工、上下级员工的相处交流。

推荐访问:处罚情况原因分析及工作建议 处罚 原因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