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宋刻《通鉴纪事本末》版本辑考

时间:2022-11-21 13:50:05 来源:网友投稿

2009年6月,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文化部正式公布,黑龙江省图书馆藏品《通鉴纪事本末》作为宋本入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通鉴纪事本末》之被发现,还有其曲折的故事。此书作为普通古籍一直沉埋在书库中,乏人问津;作为残本和“复本”,在搬迁新馆舍时又险些被置换处理。2004年,一位资深馆员无意中发现了它,经有关专家鉴定,初步确认为宋刻本。由于此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简称“《善本书目》”)未收录;原书共四十二卷,此本仅存卷五之上半卷,间有残页,且无批校、题跋,更无钤印;此书相同版本存世较夥,据《善本书目》著录,有三十余家图书馆收藏此书,其中完帙约十余部,似此残册,难言稀见。因此,虽初步鉴定为宋刻,但究属宋刻宋印,宋刻元修,抑或宋刻元明递修,尚在疑似之间。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兴盛时期,但千百年来,历经水火兵燹,宋本留存至今已万不存一。举目海内外,现已知存世且公认为北宋刻本不超过十部,南宋刻本亦不过千余部,而其中真正为宋刻宋印者少之又少,大部分经过元代乃至明代修版,于是就有了“宋刻元修本”、“宋刻元明递修本”(又称“三朝版”)之名目,其文献与文物价值迥异。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将该《通鉴纪事本末》著录为“宋刻元明递修本”,但笔者通过研究考订,比对相关版本,认为该著录有误,此本应是湖州本存世最早的印本之一。同时在查阅资料过程中还发现,《善本书目》和《珍贵名录》所收部分单位藏本的版本著录值得深入探讨。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孝宗隆兴元年(1163)授温州判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后任太府丞兼国史馆编修官,累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嗣因被台臣弹劾,奉祠家居。著有《易传解义》、《易学索引》等。

袁枢撰写《通鉴纪事本末》,始于严州教授任上,因其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然苦于《通鉴》乃二百九十四卷的浩繁长编,又为编年体史书,一件延续多年的历史事件,会被割裂成数段分别记载,若想了解事件之全貌,诚非易事。为此,袁枢改以事件为中心,按其原有记载,照抄涉及该事件的史文,另起题目,每事一篇,自为起讫,故名“本末”。由于是将《通鉴》原文,分立事目,编纂成书,因此书名《通鉴纪事本末》。该书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共记事件三百有五,含战国与秦三事、两汉四十三事、魏晋六十二事、南北朝四十三事、隋唐六十五事、五代二十三事,总括了一千六百三十二年之历史事件。

此书开创了我国历史编纂学中的“纪事本末”体裁。刊成之后,参知政事龚茂良推荐给宋孝宗,孝宗读而嘉叹,分赐皇太子和江上诸帅,令熟读,并告之“治道尽在是矣”。时贤朱熹、杨万里、吕祖谦等人也对此书赞许备至,相继撰序题跋。吕祖谦跋曰:“今袁子掇其体大者,区别始终,使司马公之微旨自是可考。躬其难而遗学者以易,意亦笃矣。”杨万里序云:“有国者不可以无此书”。明张溥曰:“国之有史。史之有《通鉴》,《通鉴》之有《纪事本末》,三者不可一缺也。国史因人,《通鉴》因年,《本末》因事。人非纪传不显,年非《通鉴》不序,事非《本末》不明”。《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包括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晰,节目详具,前后始末,一览了然,遂使纪传、编年贯通为一,实前古之所未有也。”清代史学大家章学诚更是给予很高评价:“因事命篇,不为常格,……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故曰:神奇化臭腐,而臭腐复化为神奇。”

在唐宋以前,史书编撰体例主要为“纪传”和“编年”两种,所谓“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后来作者,不出二途”。纪事本末体的出现,打破了纪传、编年二体抗衡数百年的局面,构建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在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并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沿用此体例编纂之书颇多,如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等,逐步形成纪事本末体史书系列。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传世宋椠有二,世称严州本和湖州本。因刊刻字体大小不同,严州本又称“小字本”,湖州本又称“大字本”。根据有无修版与刷印之早晚,《善本书目》将严州本分别著录为“宋淳熙二年(1175)严陵郡庠刻本”、“宋淳熙二年严陵郡庠刻宋元递修本”;湖州本著录为“宋宝祐五年赵与篆刻本”、“宋宝祜五年赵与篆刻元延祐六年嘉禾学宫重修本”、“宋宝祐五年赵与篆刻元明递修本”。

严州本始刻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翌年工毕。当时袁枢正教授严州,就地开版,适值杨万里出守临漳,过严陵,乃请其作序,故史称严州本。刊行之后,世人称善。据章大醇序云,至端平、淳祐间,尝依樵旧本,一再修刻。傅增湘先生认为“是宋时小字有四本矣”。严州本存世颇稀见,《藏园群书题记·宋淳熙小字本通鉴纪事本末跋》谓:“如《天禄琳琅》前、后目所载凡六部,而小字本无一焉。其它若王阮亭、汪阆源、孙渊如及近代瞿、杨、丁、陆、姚诸家,无往而非节斋所刻者。惟醑宋楼有残本二十九卷,为徐虹亭遗书;北平馆有残本三十五卷,为内阁大库旧储。第以余详审之,百百宋所藏有章大醇序,已属淳祐重刊,北平馆所藏亦同。而淮阳刘氏两本尚寄余箧中,今已审定为淳祐重本及元初再覆者。欲求观淳熙初元袁氏严陵之真本,则薄海内外,舍此帙外断无第二本。是此书不仅为“衲鉴”之附庸,实为鲁殿之灵光焉。

距严州本开雕八十四年后之宝祜五年(1257),宋宗室赵与篆因传世“严陵旧本字小且讹,乃易为大书,精加雠校”,重刻于湖州,故称湖州本。赵与篆(1179-1260),字德渊,号节斋,太祖十世孙,居湖州。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淮浙发运使,差知平江府。特转两官。景定元年(1260)卒,年八十一,特赠少师,谥忠惠。

赵氏称“严陵旧本字小且讹”,清季藏书家陆心源并不以为然,其《仪顾堂续跋》有云:“严州所刻,写刊精良,校雠细密,远胜此本。德渊因其字小而改为大字重刊可也,必欲诬之为讹,岂公论乎!今两本具在,孰精孰讹,必有能辨之者。”按陆氏所见或乃严州刻初印本,此后屡经修版,讹夺滋生,传至宝祜,面目已非,赵氏所言亦不误也。

湖州本刊刻行世,人喜其字大行宽,赏心悦目,加之校勘精审,故争相收贮,严陵小字本逐渐式微。元延祐六年(1319),书版移置嘉禾学宫。“据陈良弼序称,版藏赵与家,束之高阁四十余年。延祐六年,其孙赵明安售于良弼,置之嘉禾学宫。良弼,号公辅,宣城人,时为嘉禾郡文学掾。出资购版,以惠后学,盖亦好古之士也”。此即宋刻元修本。人明,书版藏于南京国子监,又经修补。《善本书室藏书志》云:“明案卷版归南监,成化中重为修补。《南雍志》载《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版完计四千四百面,即此刻也。”又缪荃孙跋称“成化中修补,嘉靖、万历递修”,此则宋刻元明递修本。

黑龙江省图书馆所藏《通鉴纪事本末》即湖州本,一册,存卷五之上半卷(二期名录申报时误为卷五之下半卷)。框高25厘米,广20厘米,半叶十一行,行十九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上记字数,中载卷次,下标叶码,再下镌刻工姓名。全册凡36叶。兹检核讳字、刻工并比对相关印本,列为三表:

按:避讳是确认版本刊刻年代十分有力的证据,但由于复刻本和翻刻本亦高度模仿原书。因此避讳只能说明此书刻印的上限,而不能完全说明其下限。从上表可见,书中避宋讳,最晚避讳至宋孝宗“昚”字。

按:此书存卷五之1至45页,中缺9页,实存36页,书口除第13、14页未镌刻工名外,其它俱属有刊工。(《善本书目》著录之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宋印本此二叶亦未署刻工名。此本即民国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影上海涵芬模藏宋刊本之底本。)

刻工朝代之判定,依据瞿冕良《中国典籍版刻辞典》(简称“《辞典》”)、王肇文《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简称“《索引》”)。

比对版本之选取,一是具有权威性的大馆藏品,二是完帙,三是除《善本书目》著录外,还见于其他书目著录。

由上述三表可见,黑龙江省图书馆藏本避宋讳,刻工俱属南宋,纵观本书的版式、字体、纸张、用墨,未见有明显补版,未见版心有挖改,刷印早于复旦及上图所藏宋刻元印本,而与国图藏宋刻宋印本相近,因此,馆藏《通鉴纪事本末》应属宋刻宋印本。然而此结论尚不能确立,因为笔者考订此书过程中,又发现问题若干,悉列于下,以供同好参考:

一、《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湖州大字本凡三部,《藏园补订鄙亭知见传本书目》(2009年中华书局版)谓“二部宋刻,一部元印”。据笔者考察,“二部宋刻”之一,现藏于台湾故宫,观其《宋版图书特展》所载卷端书影,为明代补版(书口刻工被挖改),因此该本实为元明递修本;而所谓“元印本”,现藏上海图书馆(见表三),亦为元明递修本。

二、国图藏宋刻宋印本中所见“王大用”、“马良”、“林茂”等刊工姓名,据《辞典》和《索引》,均著录为南宋刻工。但日本汲古书院出版的《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和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大观宋版图书特展》,则均著录为元刻工。鉴于后者出于目验考订,若其说成立,由此推之,国图之“宋刻宋印”仍非宋印本;又据《善本书目》,宋印本八家单位有藏(除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完帙外,其余均为残本)。各家残本之版本著录,多比照国图藏本确定。如果国图藏本非宋印,则可以推论,存世湖州本难见宋刻宋印本矣。

三、《辞典》和《索引》所著录之刻工时代,与《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和《大观宋版图书特展》著录有异。宋元刻工之信息,均采自存世宋元刻本。但宋元刻本有原刻原印及原刻后印之别,后印本如经补版,补版版心所记刻工姓名,既可出于摹刻原版,也可是补刻者的姓名。因此之故,刻工名录工具书的编纂与使用,需要谨慎从事。

四、复旦大学图书馆藏《通鉴纪事本末》,《善本书目》原著录为“宋宝祐五年赵与篆刻元延祐六年嘉禾学宫重修本”,现已更改为“宋宝祜五年赵与篆刻元延祐六年嘉禾学宫重修明南监递修本”。上海图书馆藏《通鉴纪事本末》,原馆藏卡片著录“宋宝祐五年赵与篆刻元修本”现已更改为“宋宝祐五年赵与篆刻元明递修本”。

五、前后三期《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宋刻宋印湖州大字本凡四部,分别藏于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馆、吉林馆藏本中已见元代刻工姓名,中央民族大学馆藏本已有明代补版,故称宋刻宋印尚需商榷。依据书影,天津馆藏本叶面已见断版,纸张纤维具有元代纸张特征,其是否属于宋印,有待进一步考证。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图书馆所藏《通鉴纪事本末》,虽系宋刊残本,无论是否宋印,却是存世湖州本最早的印本之一。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外此,《善本书目》著录的诸家残本中,是否存在与黑龙江省馆藏本原为一部者?笔者在查阅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时,发现该馆宋淳祐十年(1250)福州路提举史季温刊元明递修本《国朝诸臣奏议》,缺少卷六十一至六十五,而我馆所藏该书残本,所存正为卷六十一至六十二,恰恰为其所缺。馆藏残本钤有元明藏书家赵孟頫、袁忠微、朱大韶、文徵明等人藏书章及清官藏书诸印,与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本相同,两者相隔万里,竟为同一部书。由此寄望于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深入,馆藏《通鉴纪事本末》亦会出现“延津剑合”的奇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图书馆特藏部(150090)】

推荐访问:通鉴 本末 纪事 版本 宋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