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7篇

时间:2022-08-24 11: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7篇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恩阳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巴中市恩阳区是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新区,辖24个乡镇、62万人。 区商务局3月28日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7篇,供大家参考。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7篇

篇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巴中市恩阳区是今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新区, 辖 24 个乡 镇、 62 万人。

 区商务局 3 月 28 日开始筹备,7 月 14 日正式挂牌。

 市、 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商务工作, 第一时间配强领导班子、 充实队伍力量。

 市商务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何春局长多次带领局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到恩阳指导工作, 并给予了 工作经费, 保障了商贸工作顺利推进。

 商贸流通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血脉,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产业, 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 吸纳就业,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统筹城乡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恩阳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审视恩阳区厚重的历史文化、 有利的地理区位、 良好的自然资源等得天独厚的潜在优势, 定位把恩阳区打造成“西部商贸旅游新亮点”, 依托园区集聚同类或上下游产业链、 供应链配套企业(机构), 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

 我局对全区当前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全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

 在市委、 市政府和区委、 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我区紧紧围绕“统筹城乡 、 后发赶超、 跨越崛起、 全面小康” 的总

 体要求, 攻坚突破、 苦干实干、 创新创造, 各项事业全新起步,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预计 2013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1亿元, 增长 10. 2%, 第三产业实现 13. 84 亿元, 第三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为 3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 2 亿元, 同比增长 14. 9%; 全区商贸流通业现有各类网点 7205 个, 从业人数 9146 人, 营业面积 150000 平方米, 2013 年商贸流通业上缴税收 XXX 亿元。

 商贸流通业在打造“四新恩阳” 和“三力恩阳” 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全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紧紧围绕区委发展战略, 结合我区商务工作实际, 按照既定的“摸家底、 打基础、 抓开放、 促发展” 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商贸流通工作的突破口, 进一步创新思维、 夯实基础、 开拓进取。

 (一)

 5 年规划初步形成。

 注重产业发展规划, 对主城区及其他 23 个乡 镇的商贸流通企业和商业网点进行了拉网式摸底调查, 全面掌握了 家底; 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合作,编制了《恩阳区 2013—2017 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恩阳区城区商业网点规划》、《恩阳区城区主题商业街业态规划》等规划; 结合恩阳新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区产业发展定位, 初步拟定了 今后五年物流产业园区、 城市商业综合体、批发(专业)

 市场、 特色商业街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蓝图更加清晰。

 (二)

 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根据恩阳新区发展的基本定位和 2013 年下半年全区商务工作重点安排, 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平台建设, 积极打造“四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即:

 新场城市商业综合体、 古镇旅游城市商业综合体、 曾家坝城市商业综合体、 何家坝商贸仓储物流中心)、 五家星级宾馆、六条特色街区(即:

 古镇旅游产品一条街、 滨河路餐饮一条街、 义阳大道小商品一条街、 二号干道建材一条街、 曾家坝服饰鞋帽一条街、 商业街名特小吃一条街)、 十家星级旅游酒店, 梯次推进辖区内乡 镇农贸市场的新建或改扩建, 分步实施乡 镇商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2013 年底全面完成了 5 个乡 镇农贸市场、 4 个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12 个社区商业网点。聘请专业咨询公司, 科学设置物流产业园区功能, 加快园区建设前期工作。

 二是限上企业和各类商业网点培育空间不断拓展。

 随着新区的不断壮大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 55 平方公里的城区规划面积上可培育限上企业和商业网点数潜力巨大。

 2013 年我区新增限上企业 11 家, 限上企业申报入库社销零 1. 23 亿元以上。新增商贸及传统服务业网点 1127 个,营业面积 40250 平方米, 提供就业岗位 2125 个。

 (三)

 重点产业较快发展。

 2013 年, 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 2 亿元, 同比增长 14. 9%; 在农贸市场、 商场、 家电、 餐饮等行业培育了 11 家限额以上企业。

 中介咨询、 金

 融服务、 文化娱乐等新型服务业快速起步, 全区登记注册新型服务业 200 多家。

 茶楼、 农家乐、 住宿、 餐饮等服务业从规模到档次都有了较大提升, 服务理念有了大幅提升。

 (四)

 招商引 资优势凸显。

 一是地利优势更加明显。

 恩阳新区作为巴中“一城两翼” 空间布局的西翼和巴中西向南向的桥头堡, 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 随着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了以恩阳城区为中心的放射状商贸物流网络, 巴中机场定址我区凤凰庙场址、 巴恩快车道的全面开工建设、 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完成和踏(泥桥)

 三(庙沟)

 路、 恩(阳)

 野(洋溪)

 路、 高(店子)

 双(胜)

 路、 恩(阳)

 兴(隆场)

 路等5 条干线公路改造以及乡 镇联网公路日趋完善, 交通运输更加方便快捷, 仓储物流业迅速兴起; 二是投资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新区建设的头等大事, 提供了良好的投资优惠政策, 塑造了 风清气正的投资环境。

 通过大力宣传和推介, 我局先后邀请了香港大红大紫集团成都销售公司、 上海复星集团成都星泓投资公司、 上海国盛基业巴中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到恩阳新区深度考察城市商业综合体、 商业特色街、 商贸仓储物流园等建设项目, 并初步达成了投资意向。

 2013 年引进并注册具有外经权贸易性企业 2 家, 完成 880 万美元,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 10%。

 (五)

 市场环境健康有序。

 通过不断加强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 严格监测监控市场运行

 情况。

 严厉打击欺行霸市、 坑害消费者利益、 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创建了健康、 公正、 有序的消费环境。

 完成了恩阳、 渔溪、 花丛、 柳林、 玉山等中心场镇生猪定点屠宰场(点)

 的升级改造工作, 并加大市场执法力度, 实施好“放心肉” 工程。

 规范管理酒类市场, 对恩阳城区酒类经营户进行调查摸底和备案登记, 逐户办理《酒类产销许可证》, 并加强日常监管。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现代流通方式不成熟。

 虽然我区在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方面有了一定成绩, 但在连锁经营、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方面仅与周边县区相比就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由于商贸物流园区还在筹划之中, 部分项目 建设用地还未落实, 外来投资企业存在顾虑, 园区外围道路、 建设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因素, 导致物流配送总体水平不高, 物流配送业基本局限于初级的仓储和运输功能上, 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不强; 商贸流通业信息化程度低, 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对流通业的支撑作用不大, 目前我区电子商务基本处于零点, 网上交易微乎其微。

 (二)

 城乡 市场体系不健全。

 新区成立, 白手起家, 百业待举, 由于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导致全行业市场占有率不高、 辐射力不强,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乏力。

 目前, 恩阳城区商贸市场尚未改造, 乡 镇商贸流通市场形势更为严峻, 全区

 共有 24 个乡 镇, 仅有 11 个乡 镇有简易的农贸市场, 商贸、物流、 传统服务业设施简陋, 以街代市、“马路市场” 极为普遍。

 商品交易普遍使用自流通方式, 流动商贩人数众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商品安全难以保障。

 (三)

 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

 产业层次不高、 产业结构不优, 农业在商贸流通业占据比重过大, 工业对商贸流通业支撑能力弱,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还未达到预期目 标。

 我区工业化水平远低于周边地区, 工业品本地化生产不足, 很多日用品生产几乎是空白,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贸流通业尤其是批发贸易业的发展。

 截止 2013 年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从 2012 年的 42: 21: 37 变为 39: 23:38,第三产业比重增加 1%, 农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但仍然太大。

 (四)

 社会消费力动力不足。

 辖区内无一家限上联网直报企业, 限额以下商贸和服务业普遍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城乡 居民可支配收入不高, 群众消费观念尚未彻底转变, 高收入、 高消费群体小, 市场购买力低下。

 据统计, 2013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729 元,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有6675 元; 服务行业品味不高、 服务水平低, 导致部分本地消费者异地消费; 旅游人群、 外来消费人口太少。

 2013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 12. 2 亿元, 同比增长 14. 9%, 全年接待游客 88. 4 万人次, 预计实现旅游收入 6. 6 亿元, 远

 远低于周边地区同期水平。

 (五)

 流通企业实力不够强。

 我区流通企业数量少, 且规模小, 经营模式落后, 经营服务设施陈旧。

 辖区内无外贸出口经营权企业和贸易性出口企业, 缺乏带头示范作用, 其他企业大部分属低附加值的农产品、 食品及劳动密集型企业, 生产品种单一, 科技含量低, 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整体出现“小、 散、 乱” 的局面。

 众多的小型零售企业因缺乏整合, 过渡分散, 规模和实力难以扩张, 竞争力不强。

 (六)

 商贸领域资金投入低。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

 2013年我区公共财政支出 18292 万元,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为 904万元, 仅占全区公共财政支出的 0. 05%。

 因资金匮乏, 商贸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较大影响, 商贸流通业园区部分项目无法顺利实施, 商贸配套设施难以建设; 二是社会投入不足。

 目前我区商贸企业规模小、 实力弱、 竞争力差, 致使企业个体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自身发展的投入极小。

 四、 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 对照今后 5 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努力加快西部商贸旅游新亮点建设步伐, 以市场化、 产业化、社会化、 现代化为方向, 以开放合作、 扩大投资为动力, 以夯实基础、 增强功能、 优化结构、 提升质量为主线, 打造一批优质城市综合商业体,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加强商贸人才培育, 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一)

 超前规划, 打造一流商贸圈。

 按照产城一体、 全域覆盖的原则, 完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规划, 加快打造城市商圈, 形成以特色商业街为主线, 以物流园区、 专业市场、 大型商场、 超市、 城市综合体为节点的商业布局; 加快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形成以农产品和农资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 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连锁农家店为节点的流通网络;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

 特别是要加快商贸物流园区、 重点项目、 重点环节的建设进度, 做大做强,打造一流的商贸物流圈。

 (二)

 强力推进, 改善投资软环境。

 一是精心规划、 论证、 储备、 包装一批特色项目, 招大引强,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强化软环境建设, 营造招商、 安商、 富商的良好氛围, 争取引进一家、 带动一片、 发展一群; 二是抓好各项展会筹备工作, 努力展示恩阳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增强恩阳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是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和重大项目支撑, 确保从 2013 年起, 全区流通领域投资增速年均保持在 40%以上, 到 2017 年达到 52 亿元, 占服务业总投资三分之一以上。

 商业网点数量在 2012 年基础上增长 2 倍、 商业设施面积增长 6. 5 倍。

 (三)

 打造园区, 健全城市商业功能。

 按照一园区一主业, 因地制宜、 错位发展, 着力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做好做好何家坝商贸物流园规划, 重点从绿色农产品集散、 秦巴山

 区中药材批发、 日用工业品批发、 仓储、 第三第四方物流、电子商务、 会展等方面设计园区功能, 增强园区对产业的吸附力、 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

 (四)

 关注重点, 提升社会消费力。

 以园区建设、 产业发展为依托, 辐射带动批发业、 零售业、 住宿、 餐饮、 娱乐和物流等行业的繁荣, 规范商贸物流业市场秩序, 淘汰一批劣质商业网点, 发展一批优质的商业综合体, 壮大商贸服务业规模, 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消费吸附力。

 (六)

 合理布局, 强化结构调整。

 通过农、 工、 商互相促进, 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农业、 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商贸流通业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农业、 工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无公害、 绿色食品, 深化农企、 农超对接,提高本地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 不断提高工业、 商贸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的比重。

 (七)

 培育人才, 健全行业协会。

 一是建立健全商贸行业协会。

 建立商贸协会, 鼓励开办电子商务培训机构, 搭建商贸教育管理平台, 逐步完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 二是加强商贸人才培育。

 加强商贸流通高端人才的引进, 鼓励企业与行业协会、 培训机构合作, 积极探索产学结合模式,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商贸人才; 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认证和培训。

 加快培育市场紧缺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 提高商贸流通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

 (八) 勤思善谋, 发挥政策导向。

 从财政奖励、 金融倾斜、资金扶持等方面入手, 积极营造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商贸流通方式转型升级, 支持商贸流通服务平台的建设,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篇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2 商业经济研究

 2019 年 20 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差异— 基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引言商贸流通业被视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被视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大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带动了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反过来对改善我国贸易环境、实现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8 年的数据显示,我国 201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 260 万亿元,同比增长 7%,其中商贸物流总额达到了 6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均高于同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我国商贸流通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2003 年,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商品流通的需求增加,商贸流通业开始缓慢增长。第二阶段为 2003-2018 年,这主要是因为

 2003 年以来我国零售业逐步对外开放,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始出现,正重新构造传统的商贸流通产业,在这段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第三阶段为 2018 年以后,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高王洪艳(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广州

  511325)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质量的经济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的需要,我国商贸流通业正谋求新一轮的转变。文献综述关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王笑宇、廖斌(2014)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他们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极大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杨进、罗筱梅(2018)指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降低农村居民日常消费负担、丰富居民消费选择都具有重要作用。陈君(2015)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从需求端抑制了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商贸流通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便捷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有利于实现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在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历史发展的总结中,傅龙成(2018)认为,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我国商贸流通业也应该转变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追求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贾晓燕(2016)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信息的获取能力,而“互联网 + 商贸流通”将成为接下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她还指出这种发展模式将在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宋则(2016)则坚持这样一种观点,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扩大内需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因此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效率至关重要。陈宇峰、章武滨(2014)测度了我国省域商贸流通业的效率,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国 276 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标,计算得到各地区历年商贸流通业发展值,并借助 GIS 软件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核心的商贸流通中心正逐渐形成;区域间商贸流通发展差距仍然存在,不利于消费升级的总体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仓储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关键词:商贸流通

  时空差异

  经济地理学表 1

  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标构建宏观视野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83表 2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全局 Moran I 值研究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更高,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逐渐拉大。汪夏为(2018)测度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流通发展水平,他指出我国中西部流通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流通水平更高。林英泽(2016)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应以商贸流通为基础,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将会有效提高沿线城市商贸流通的水平,进一步改善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状况。综合学者们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研究大多是基于定性分析,对于定量研究关注不足。而对我国商贸流通发展效率的测度,大多是基于简单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的简单描述,并未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基于此,本文基于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充分利用GIS 进行数据的可视化描述,并通过几何重心描述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时空中的变化趋势。商贸流通指标的构建与研究方案设计(一)商贸流通发展指标的构建与计算由于商贸流通业包含的范围较广,因此度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的方式计算。因此本文采用学者们最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如表 1 所示的指标体系,由于该指标体系中均为正向指标,因此良好地避免了负向熵值所带来的组间差异过大的问题。构建好指标体系以后,本文借鉴杨进(2018)的方法,首先引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基于已有数据对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二)研究方案设计1. 空间自相关分析。由于经济要素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因此有必要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空间相关性通过对整体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变量在全局范围内空间关联的程度。最常用的方式便是采用 Moran 指数来衡量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程度,其具体公式见式(1)。

 (1)其中:n 为研究区域地区总数,W ij 代表所选的空间权重(在权重选择上,可以基于反距离权重矩阵、邻接权重矩阵、经济距离矩阵等),x i 与 x j 分别表示区域 i 和区域j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值, 表示该指标的平均值,

 则代表该指标的方差。2. 核密度分析。与以行政单位为基础的模糊空间统计不同的是,核密度分析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非参数估计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基于地理位置分析的精确估计中。基于该方法,在已知各地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值的基础上,通过 GIS 软件自带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可以用来模拟全国范围内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实现估计的数据可视化。其数学公式可以表述为:

  (2)式(2)中,λ s

 为地点s处的核密度估计,s为带宽选择,即核密度分析的搜索半径设置,n 为银行网点的总数量,ω

 为银行网点两两之间的距离权重。3. 几何重心法。

 (3)几何重心法被用来衡量在地理位置上某一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迁移程度,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研究中。本文基于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值,估计我国商贸流通业重心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式(3)中,X、Y 分别为我国各地级市几何重心的经度和纬度,其中 W i

  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值,商贸流通业发展越快,其所占的权重就越大,X i 为此地级市的地理经度,Y i 为此地级市的地理纬度。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分布的几何重心,可以较好地反映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演变趋势。Macro Vision

 184 商业经济研究

 2019 年 20 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演变(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级市不同年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得分,由于数据缺失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本次研究共涉及到 276 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以及天津市由于属于直辖市,本文予以删除。笔者计算2018 年我国主要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将 276 个地级市分为五个层级分别为高度发达区(>80)、中度发达区(60-80)、轻度发达区(40-60)、不发达区(20-40)、严重不发达区(<20),其中属于高度发达区的有广州市、深圳市,以无锡、苏州、常州为代表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包头市以及长沙市,属于中度发达区域的有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山东半岛地区以及以武汉、成都等为代表的省会城市。

 另外,轻度发达区域更广,主要包括了整个福建、浙江以及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而不发达地区主要包括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整体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集聚全局 Moran

 I 值被认为是衡量经济要素集聚的重要指标,表 2 是我国 1978-2018 年全局 Moran

 I 值的统计表,无论是邻近矩阵、反距离矩阵还是 K 阶权重矩阵,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全局 Moran

 I 指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此外,三种权重矩阵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由于数据在地域间的缺失带来统计上不完备,对此采用核密度方法分析可以较好地估计缺失地域的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构建平滑曲面也可以较好地估计我国主要地区商贸流通业在空间上的时空分布差异。计算我国历年来主要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核密度,从中可以发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异都较为明显:以 1988 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心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辽东半岛以及宁夏地区,其余地区并未形成连片密度区,这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中心尚未形成。1998 年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高值集聚区域基本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全国商贸流通中心开始形成。2008 年的数据显示商贸流通业在内陆地区增长的速度开始加快,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内陆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模式使得省会城市商贸辐射作用逐步增强。2018 年的数据显示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全国商贸中心已经形成,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广东省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最为领先。

 几何重心可以用来描述某一经济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图 1 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几何重心随时间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心一直在向东南方转移,这表明我国东南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要快于其它地区,这一演变趋势也加剧了地区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不平衡。1978 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几何重心位于陕西省商洛市,1983 年则向东南方转移到湖北省襄阳市,1993 年转移到湖北省随州市,2003 年继续向东南方转移到湖北省孝感市,2008-2018 年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几何重心在湖北省黄冈市,且转移速度放缓,这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地域分布基本稳定,也预示了新一轮商贸流通业发展拐点即将出现。结论与建议本文基于商务部以及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借助 GIS软件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我国商贸流通重心不断向东南地区转移,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加强,并逐渐形成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核心的全国商贸物流中心;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城市的商贸流通业的辐射作用并未凸显,不利于我国消费升级的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在促进消图 1

 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几何重心变化宏观视野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85费升级中的先导作用,繁荣各地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是进一步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尤其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基础设施存量的差距,发挥好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各项基础设施,以满足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其次要加快仓储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产业顺利转型。仓储业的落后制约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目前由于各地区商场规模受到仓储业的制约,导致商场规模较小,而以仓储业为代表的物流业的低效率又增加了商贸流通的成本,因此应该加快仓储行业的改革,提升物流效率。最后要发挥电子商务的带动效应。对于现代商贸流通产业而言,无论是在交通、物流、仓储还是批发环节都需要电子商务的介入才能确保商品流通的顺利实现,因此应该重视电子商务在商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电子商务的渗透程度,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参考文献:1. 王笑宇,廖斌 . 商贸流通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再认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Macro Vision作者简介:王洪艳(1977.12-),女,汉,山东诸城人,硕士,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2. 杨进,罗筱梅 .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消费升级视角 [J]. 商业经济研究,2018(24)3. 陈君 . 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 [J]. 改革与战略,2015,31(7)4. 傅龙成 . 改革开放再出发,商贸流通业应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J]. 商业经济研究,2018(23)5. 贾晓燕 .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 + 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研究 [J]. 改革与战略,2016,32(4)6. 宋则 .“十三五”时期寻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新突破 [J]. 中国流通经济,2016,30(1)7. 陈宇峰,章武滨 . 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 [J]. 产业经济研究,2015(1)8. 汪夏为 . 我国中西部地区流通发展水平演进与影响要素分析——基于流通聚集度与城镇化视角 [J]. 商业经济研究,2018(23)9. 林英泽 .“一带一路”战略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路径探讨 [J]. 经济问题,2016(12)10. 关冠军,祝合良 . 我国商贸流通业品牌建设现状与特征 [J]. 中国流通经济,2015,29(5)

篇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流通业对经济先导性作用再检

 细分行业异质性探讨

 ■

 郝

 瑶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内容摘要 :本 文通过研 究 阐述 商贸流

 通 业及 细分行 业异质性 的内涵及 意义,

 从 增 强 实体 经济 流通 力和 竞 争能 力 、

 推 动 消费导向 型经济 的转型升级 和整

 合 产业链 以优化 市场 分工体 系等 方面,

 对 商贸流通 业的经济先导性作再检验 ,

 给 出以市场为 导向促进 面向细 分行业

 异 质性 的商 贸流通业功 能升级 、整合

 商流与物 流资 源以提升 商 贸流 通企业

 服 务 区域 经济 的能 力和 面向细 分行业

 异 质性 的商 贸流通供应链 系统优 化升

 级 等具体对策 。

 关键词 :商贸流 通

 行业异质性

 产

 业 链

 商贸流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促进

 区域社会转型和 区域 经济结构升级 ,而且

 给实体经济和龙头企业带来显著的直接经

 济利益。通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可以

 有效优化各地三次产业结构,增强新农村

 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

 此 ,培育与发展适合区域经济特质的区域

 性商贸流通行业龙头企业,是改善区域产

 业经济 结构 以形 成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

 有效路径。细分行业异质性系指特定行业

 企 业在所有 者权益 归属 、企 业组 织规模 、

 人力资源类型、技术选择方向及企业组织

 模 式等 方面表现 出的行 业企业 间差异性 ,

 细分行业的异质性最终体现为企业间的生

 产效率的差异性。由于商贸流通行业属于

 实体 经济产业 的依 附性行业 ,不 同细分行

 业的异质性供需特点决定了商贸流通企业

 亦须为其提供多元化服务,这直接抬升了

 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系统的运营成本。为

 此,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在厘清企业既有的

 商贸流通服务职能体系的基础上,在充分

 利用外部合作方企业提供的多元化服务资

 源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对商贸流通市场上各

 类资源的整体动员,优化商贸流通市场的

 验及

 资源配置效益,从而实现以商贸流通业先

 行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

 展新格局。

 商 贸流通 业对经济 的先 导性

 作 用再检验

 ( 一 ) 商贸流通业增强实体经济流通

 力和竞争能力

 现代服务产业是启动消费品市场以增

 强消费对宏观经济拉动作用的助推器 ,是

 促进终端消费品市场稳步升级以提升社会

 居 民生活水平 的重要动 力 ,其发展水 平直

 接决定区域经济与社会繁荣程度。现代服

 务业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由商贸流通

 业具有的流通生产力所决定的。流通生产

 力系指通过社会商贸流通系统推动企业产

 品与服务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运动的能力,

 流通生产力主要取决于商贸流通行业规模

 和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其中,

 商贸流通行业企业掌控的商贸基础设施与

 设备等硬件是决定其运营规模 的主要指

 标,而商贸流通企业的营销能力则是促成

 商贸流通企业硬件基础设施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的重要软件指标,二者之间表现为有

 机 互补关系。现代流通行业 可以整合上游

 生产领域各生产要素资源以提升生产领域

 生产力,亦可促进厂商产品与服务在销售

 领域的价值实现以助推社会再生产系统的

 有效运行;现代流通企业亦可借助其上联

 下通的桥梁地位从终端市场收集并整理消

 费者反馈的市场信息,用以指导上游生产

 企业的生产实践。

 ( 二 ) 商贸流通业推动消费导向型经

 济的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从传统的出口导向

 型向消费驱动型方向转型,商贸流通行业

 对当前我国消费经济的引导功效日益增强。

 其一 ,商贸流通业可通过其商品集散功能

 52

 商业经济研 究

 ( 曾更名

 《商业时代》)

 201 5年 17期

 来促进区域经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

 宏观经济转型的经济驱动模式发生显著变

 化,以住宅和高档消费品为代表的社会居

 民消费结构升级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

 主要力量,服务居民消费升级的批发和零

 售业随之成为发展较快的服务业之一。商

 贸流通业的经营业态优化促使终端消费者

 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倾 向发生 转变,其运 营

 规模的持续扩张则增强了商贸流通业服务

 区域经济 的技术实 力。但传统经济 发展模

 式天然的顽固性制约了以消费导向型经济

 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和新型商贸流通模式

 的健康发展,涉及休闲娱乐和商贸购物等

 活动在内的各类大型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

 仍然在城乡商贸流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对新经济形态和新型商贸流通模式的生存

 和发展空间造成挤压态势。根据路径依赖

 理论,传统商贸流通领域的既得利益团体

 倾向于沿着既有商贸流通体制的运行逻辑

 对传统商贸流通发展模式采取强化措施,

 并对新型商贸流通模式采取遏制措施。这

 使得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型商贸流通运

 行模式的正常发展遭遇既有体制设置的制

 度障碍 ,从而遏制了我国商贸流通系统运

 行效率的持续提高,抑制了商贸流通企业

 对消费市场消费潜力的深入开发能力。

 ( 三 ) 商贸流通 业整合 产业链 以优 化

 市场 分工体 系

 其一,商贸流通产业的通过整合流通

 产 业链 的方式来给整个 商贸流通行业带来

 显著的产业资源整合效益。商贸流通业处

 于衔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中间环节,随

 着商贸市场分工体系的不断完善,商贸流

 通行业的专业化运作水平持续提升。商贸

 流通行业沿着产业链向上下游行业企业持

 续拓延,商贸流通产业链系统所涵盖的产

 业网络体系中的企业节点和商贸流通业务

 运营空间亦持续扩张,由此增强了商贸流

 通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业务整

 合力度,给整个商贸流通产业链带来显著

 的产业资源整合效益。其二,商贸流通业

 通过整合产业链优化商贸流通市场分工体

 系的努力方向,应当是持续扩张商贸流通

 产业的附加价值空间。随着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总量的持续增多,以及由此带来的商

 贸流通企业竞争内容的同质化问题 ,传统

 商 贸流通产业所专注 的传统 商贸流 通市场

 所能创造的流通价值 日益呈现低附加价值

 的特征 ,并由此导致整个商贸流通产业景

 气指数下滑的问题。根据产业微笑曲线理

 论 ,商贸流通行业企业的业务运营内容有

 持续朝着高附加价值领域拓展的动力。由

 于商贸流通业的盈利空间相对制造业更高,

 故 商贸流通业可 以通过一定 的手段 促进与

 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 王菊红,2014 )。商贸

 流通企业应通过加强商流运作模式研发的

 方式来统合流通产业资源 ,整合商贸流通

 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运营资源,有效促进商

 贸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能

 力的提升。

 基于细分 行业异质性 的商 贸

 流 通 业 效 益 提 升 策 略

 ( 一 ) 以市场 为导向促进 面向细分行

 业异质性 的商贸流通业功 能升级

 其一,结合区域经济特质合理定位商

 贸流通业的职能定位。商贸流通企业应根

 据 当前各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企业所在

 区域的区位优势及实体产业基础,有效确

 立各商贸流通企业的职能定位。在优化商

 贸流通企业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地方政府

 和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商贸流通行业组织

 实施组织创新和管理优化,重点推进信息

 化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实现以信息

 化技术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货源信息和客

 户信息的整合 ,增强商贸流通企业向具有

 异质性需 求的各 细分 行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的能力 。商 贸流 通企 业还应 当拓展各 专业

 商贸市场的服务功能,充分挖掘专业商贸

 市场在各自行业领域的知名度价值,积极

 引导国内外著名品牌公司在专业商贸市场

 设置产品营销网点与售后服务中心。商贸

 流通企业还应大力探索自主品牌经营和贴

 牌经营相结合的新路径,并在有效引导中

 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分散式经营模式的基础

 上积极推进大型公司的联盟式经营模式,

 有效提升区域经济范围内的商贸流通企业

 组织化运营能力 。

 其二,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丰富连锁

 经营模式内涵及其功能外延。连锁经营模

 式是在提供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的若干

 企业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的经营联合体,

 并通过系统运营规划的方式实现各企业在

 联合体组织架构下的专业化分工和集中化

 管理,从而实现联合体的整体规模运营效

 益的一种经营模式。商贸流通行业主管部

 门应当支持知名生产性企业以品牌和售后

 服务技术为资本 ,与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加

 强跨行业联合,并以商标 、技术等知识产

 权为纽带来广泛推进特许经营模式。在商

 贸流通领域建立特许经营分销网络将有助

 于实体经济型企业借助商贸流通企业在终

 端市场上的运营能力优势来扩展其产品的

 市场生存空间。由于实体经济型企业勿须

 直接参与 并干预 加盟连锁店 的 日常业务运

 营,从而使得生产厂商可以集中资本实力

 于生产制造领域 ,利用其在生产领域的独

 特优势来保持其高盈利能力。

 ( 二 ) 整合商流与物流资源提升服务

 区域 经济的能 力

 其一 ,商贸流通业应建立适应细分行

 业异质性的物流配送体系,以有效增强商

 贸流通系统的实体业务活动范围。当前商

 贸流通领域的多数企业存在着业务规模偏

 小和物流配送系统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

 而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和物流连线

 形成的多层次系统,其物流网络布局和物

 流节点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贸物流

 网络的功能发挥效果( 罗兴武,2012 )。随

 着消费者市场价值取向多元化态势的扩张,

 区域经济各行业企业通过行业细分策略来

 有效迎合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但多

 数商贸流通企业的资本实力相对有限,难

 以运用自有资本来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商贸

 流通服务。通过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展

 开深入合作,商贸流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及其

 它物流增值服务领域的专业化服务优势,

 确保商贸流通企业以专业化的综合物流服

 务来替代其自营物流,并促使商贸流通企

 业转而将其资本集中于商贸主业中,增强

 其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其客户满意度。

 其二。商贸流通业应建立适应细分行

 业异质性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有效增

 强商贸流通系统的商流活动覆盖领域。电

 子商务平台技术在商贸流通企业中的应用,

 有助于商贸流通企业突破传统商贸活动交

 易时空的局限性,并且可以给商贸流通交

 易者提供便捷的实时互动服务,增强商贸

 流通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的信息沟通效率。

 商贸流通企业应当从打通实体经济和互联

 网经济的角度出发,坚持以服务终端市场

 客户为导向,通过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和消

 费者需求变动趋势的方式,抓紧研究和应

 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积极应用网络信用

 管理技术和互联网安全认证技术,争取实

 现在保障企业和客户的交易安全基础上,

 实现商贸流通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大发展。

 ( 三 ) 面向 细分 行业异 质性 的商 贸流

 通供应链 系统优化升级

 其一 ,商贸流通企业应以供应链管理

 为平台,来提升商贸流通行业的运作效率。

 细分行业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异质化功能需

 求,要求商贸流通企业提高流动资金占用

 比率并同步提升其物流系统配送能力,这

 直接增加 了商贸流通 企业的运营成本 ,降

 低了商贸流通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为此,

 商贸流通企业需要突破各企业内部供应链

 系统的功能限制,借助商贸流通行业协会

 等规范性组织来加强整个商贸流通行业与

 上游供应商之间的谈判能力,实现商贸流

 通企业在上游采购环节、行业内部交易活

 动及下游销售渠道建设环节的协同能力。

 商贸流通企业可以建立基于网状结构的商

 贸流通供应链系统,该系统要求商贸流通

 行 业推 举出行业焦点企业 ,并 以行 业焦 点

 企业为核心和以商贸流通行业其他企业为

 节点来建立疏通商贸流通系统物流配送效

 能的商流网络系统,并基于该网状结构供

 应链系统来实现商贸流通行业内部的采购、

 仓储、运输、市场开发及营销活动的一体

 化管理 ,有效克服细分行业异质化特征对

 一

 体化商贸流通行业的运作效率的影响。

 其二,商贸流通企业应当以商贸流通

 产业园区为平台,来提升商贸流通行业的

 运作效率。商贸流通行业是支撑区域产业

 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性服务部门。近年来

 商贸流通行业呈现向企业规模扩大化和货

 物流通量集约化方 向发展 的趋势 ,其主要

 表现是商贸流通企业向中央商务区、物流

 产业园、区域性集贸市场及专业产品市场

 等方向集中,商贸流通行业在空间地理层

 面的集中,使得该行业可以充分享有由产

 业集聚效应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优势。由于

 当前我国正处于宏观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商贸流通企业在地理空间结构布局上的调

 整与宏观经济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相

 互支持格局。由于工业制造产业和工业服

 务产业通过深化产业分工模式的方式来提

 升其供应链系统的整体价值,而工业制造

 产业和工业服务产业的分工深化过程能显

 著增加各细分行业的异质性。在空间地理

 层面的集聚可以促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中

 小型商贸流通企业整合其分散的服务区域

 经济的商贸流通职能,从而增加区域经济

 的内生性增长能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

 可持续增长。

 1.王菊红,郝正亚.商贸流通业的产

 业先导作用、约束机制与路径选择[J 】.商

 业 时代 ,2014 ( 16 )

 2 .罗兴武.低碳视角下城 乡双向商贸流

 通农业物流模式构建U1.商业时代,2012 ( 3 )

 《中文核 心期 刊要 目总览 》贸易经济类核 心期 刊

 5 3

篇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9引言及文献综述消费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新动能的发挥需要以完善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为基础,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在我国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其根源在于不同区域营商环境的差异性。近年来,营商环境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营商环境从本质上讲是体现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快速成长、高质量成长,这对于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继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具重要意义。因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区域商贸流通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愈发激烈,政府如何发力营商环境优化有形之手的调节作用来赋能本地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区域经济启暖回升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有关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日益显现,研究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营商环境的界定和重要性方面。董彪、李仁玉(2016)将营商环境定义为商事主体在组织经营中面临的各种境况,张国勇、娄成武(2018)则从营商环境的软硬两个层面剖析了内涵,认为物质基础设施条件是硬环境,而除此之外的政策、文化、法律制度等外部因素则是软营商环境。潘向东等人(2005)则提出良好的制度环境会帮助一个国家或地区形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继而促进该地区对外贸易和内部消费的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基于营商环境内涵界定基础上,提出了营商环境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营商环境发展程度测算,董志强等(2012)张语恒(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9)内容摘要:如何实现营商环境优化与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从理论层面剖析了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架构了营商环境优化指标体系,采用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和京津冀(北京、天津和河北)2010-2019 年经验数据,测算并考察了营商环境优化指数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会通过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行为和决策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助力商贸流通业企业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技术促进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技术促进效应又表现在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和组织优化三个层面,成本降低效应则表现在资源配置、知识溢出和信息披露三个层面;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同时还表明,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自身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长三角地区省域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普遍优于京津冀区域,且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同样存在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边际影响效应在先发区域反而越小,在滞后区域反而越大。关键词:营商环境;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京津冀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97(2020)24-0009-05文章著录格式:张语恒 . 营商环境优化与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证 [J]. 商业经济研究,2020(24):9-13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我国 30 个省会城市营商环境调查数据指标,测算了城市层面营商环境发展情况,检验了营商软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杨涛(2015)从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个东部沿海省份的营商环境发展情况及其差异性。李清池(2018)则基于中国香港地区、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营商环境分析基础上,架构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需要让市场主体参与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性,为构建符合我国改革实践需要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铺垫了基础。娄成武等(2018)则对世界银行提出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异议,认为世界银行所给出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缺乏评价尺度宽窄、指标适用性以及局限于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地,还有一些研究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许志端和阮舟一龙(2019)研究认为,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促进经济增长。顾雪芹、李育冬、余红心(2020)对上海、浙江营商环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营商环境对上海和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效应,并提出了立足区域整体,发挥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信息数据共享作用,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从上述研究来看,现有文献主要是针对营商环境的内涵界定及其重要性、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缺乏从我国营商环境优化对区营商环境优化与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证Mercantile Theory

 10 商业经济研究

 2020 年 24 期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视角展开研究,进一步地,更没有从理论层面上剖析营商环境优化如何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从实证研究上来看,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存在较大不足,大多只是局限于定性描述的层面,缺乏定量的分析。据此,本文的主要贡献是,一是通过定性描述的形式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定量的方式测算出区域营商环境发展情况;二是基于商贸流通业企业行为和决策视角从理论上剖析营商环境优化如何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传递机制;三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对理论分析进行检验并考察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给出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启示。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营商环境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来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行为和决策,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助力商贸流通业企业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效益,从影响传递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技术促进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来发挥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如图 1 所示)。(一)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促进效应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通过其内在的激励机制来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的行为决策,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稳定参与创新的收益预期,能够确保商贸流通业企业创新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同时,营商环境优化能够使得政府行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得企业更能够公平合理地参与市场竞争,弱化政府激励的扭曲,充分发挥出政府无形之手的作用,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市场所需的地方,提高市场主体资源配置的总量和效率,确保商贸流通业企业绩效得到有效改善。从当前我国现行体制来看,营商环境优化克服了传统的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的陈旧体制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主的监管模式,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激发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使得商贸流通业企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和经营上。具体而言,技术促进效应主要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和组织优化的溢出效应来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基于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有机结合,也是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创新活动的最直接体现。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的创新精神能够推动新技术的商业化、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从而起到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的创新行为会对已有产业进行创新改造,甚至催生出新的产业,实现生产要素在企业间进行优化配置,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带动产业变革,助力产业和整个商贸流通业运行体系和效率的提高,继而起到赋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最后,技术促进效应还表现在通过组织优化来实现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在商业活动中,商贸流通业主体倾向于实现有效交易,继而会摒弃传统落后的不利于交易行为发生的框架体系,建立更为高效合理的组织架构体系。这种技术创新行为无形中将起到重塑商贸流通业运行体系和组织架构,提高商贸流通业产业交易效率,从而改善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

 (二)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本降低效应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区域商贸流通业企业成本的下降,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降低开办成本,准入门槛的降低为商贸流通业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商贸流通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也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改善流通运行的成本,顺应市场运行规律实现商贸流通业企业的优胜劣汰、市场数量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提高商贸流通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营商环境的改变能够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得商贸流通业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灵敏地根据市场反映做出决策和反应,提高商贸流通业企业运行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总体而言,营商环境优化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本降低效应可以归纳为资源配置、知识溢出和信息披露三个层面。营商环境优化有利于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创业动能的释放,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识别市场上的潜在机会,参与创业活动、市场竞争,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更为合理的地方,实现社会生产不断向生产可能性边界流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商贸流通业企业主体的创业行为可能源自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知识溢出,通过外部知识溢出效应发现商机,将新知识充分应用于商贸流通业产业中,实现商业化和产品化赋能,这种知识溢出效应能够帮助商贸流通业企业降低运行的边际成本,实现运行效率的提升,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信息不对图 1

 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传导机制商经理论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1称是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通过政府无形之手的行为帮助实现更为透明的信息披露,让商贸流通业企业能够基于这些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运行评价和改造,同时也能够为潜在商贸流通业创业者提供重要的市场信息。显然,信息披露降低了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改善市场运行效率和提高经济绩效,最终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营商环境优化与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一)营商环境优化指标体系构建有关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暂无较为一致的结论,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二是国务院从企业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和投资吸引力三个维度制定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三是一些研究机构,譬如普华永道、万博研究院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参照现有营商环境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从政府服务能力、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地区生活居住环境和人才环境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构建营商环境优化指数,具体细分二级指标如表 1 所示。(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要考虑规模效应,又要考虑质量内涵,因此,本文参照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从规模效应的扩大、动力效应的提升、网络化效应的扩展以及连锁零售发展规模形成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予以刻画,具体二级细分指标如表 2 所示。营商环境优化指标体系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熵权法测度各维度指标和细分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最后测算得到营商环境优化指数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模型设定与相关指标数据测算为了检验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效应,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和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为样本,使用 2010-2019 年的数据构建省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营商环境优化指数,架构实证检验模型进行验证。(一)模型设定根据营商环境优化对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如式(1)所示:Commidity it =α+βEnvirnment it +γControl it +μ it

 (1)Commidity it 表示省域 i 在 t 年的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Envirnment it 表示省域 i 在 t 年的营商环境优化指数,Control it 表示影响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其他控制变量。(二)变量数据来源及测算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根据表 2 构建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测度,上述二级指标数据来自于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北京、天津和河北历年地方统计年鉴,快递规模和收入、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和销售额来自于wind

 数据库。测算得到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北京、天津和河北 2010-2019 年区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如表 3 所示。表 3 测算结果显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整体上而言,长三角地区普遍优于京津冀区域,上海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居第一,北京第二,浙江第三,江苏第四,天津第五,安徽第六,河北第七。相比较而言,上海、北京与浙江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差距相对较小,与安徽、河北之间的差距较大,上海、北京、浙江作为商贸流通业发达地区,在全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起到示范作用,而江苏制造业发达,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上海、北京和浙江仍存在一定差距,安徽在长三角地区中各方面均处于较弱状态,河北在京津冀区域处于最后。表 1

 营商环境优化指标体系(细分二级指标)表 2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细分二级指标)Mercantile Theory

 12 商业经济研究

 2020 年 24 期解释变量。营商环境优化指数根据表 1 构建...

篇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浙江省统计局 2009-03-09 10:05:22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 也是启动市场、 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加快实现杭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步伐, 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必由之路, 也是应对当前面临严峻形势的紧迫需要。

  一、 流通力的内涵与发展流通业的重要性

 (一)

 流通力的内涵

 流通力就是流通领域的生产力。

 流通生产力应该是社会把产品运送到消费(包括生活和生产)

 领域的能力。

 具体来说, 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花费在流通领域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同已经转移到消费领域的产品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花费越少, 产品被转移到消费领域的数量越多, 就说明流通生产力越大, 反之则越小。

  流通力取决于流通规模和营销能力, 即流通力=流通规模+营销能力。

 流通规模是硬件, 营销能力是软件, 两者是互为补充、 互为条件, 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二)

 流通是现代经济的助推器

 流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 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是不断启动市场、 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助推器。

  计划经济是以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受生产支配, 往往容易形成卖方市场和短缺经济现象。

 而市场经济是以消费需求决定和带动生产。

 努力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 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 创造未来的消费需求, 成为市场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流通带动生产, 小流通带动小生产, 大流通带动大生产, 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

 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 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 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 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

 运用高新科技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流通体系, 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三)

 城市要发展, 流通必先行

 城市是商流、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和人流的中心; 流通越发达, 城市就越繁荣, 就越具有竞争力、 生命力和辐射力。

 一个已为国际经验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是, 现代化城市的特征都表现为商业高度发达与成熟。

 所谓商业高度发达是指多种业态并存, 为商业配套的企业设施齐备, 信息系统与服务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辐射范围广; 而所谓商业成熟即意味着商业龙头企业的优势明显, 并拥有科学的

 管理系统、 营销技术和经营理念。

 唯有流通活跃, 经济才有活力, 要素的不断流动与重新优化配置才能得以实现。

  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与流通力的统一。

 即:

 竞争力=生产力×流通力。

 在生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流通力成为决定因素。

 流通力小于 1,不仅本地生产能力无法实现, 而且内外交流堵塞, 这就大大削弱了城市的竞争力。如果流通力大于 1, 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生产能力的不足, 而且通过促进内外交流、优势互补、 组合配置, 可极大提高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新经济增长点” 所提供的利润, 更依靠商业繁荣带来的土地、 房产、 劳动力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

 名列世界竞争力前茅的新加坡, 主要不在于其生产优势, 而在于其强大的流通力; 我国香港也是靠“商” 成为国际大都市。

 因此, 一个城市的发展, 不仅要重视生产的发展, 还必须重视流通力的投入和培植。

 只有将流通业提高到优先发展产业的高度, 才能促进杭州城市发展和杭州各项功能的发挥, 提升杭州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 杭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杭州市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市场化程度高、 活力强、 发展快、 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部门, 对拉动杭州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8 年 1-9 月, 杭州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商品销售额 6395.8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4% , 实现增加值383.9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6.6%, 占杭州市 GDP 的 11.6%, 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

 商贸流通业总体效益提升, 2008 年 1-9 月实现利润总额 73.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7.8%。

 一批实力强, 发展快的大型企业, 在杭州市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2008 年 1-9 月, 在杭州市贸易企业中, 销售总额超亿元的贸易企业778 个, 拥有资产总额 2232.2 亿元, 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4887.76 亿元, 分别占杭州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 87.5%和 92.1%; 实现利润总额 73.46 亿元,占杭州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 99.4%, 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和蓬勃的发展生机。

 其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

 流通主体呈多元化格局,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商品流通业是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领域之一, 打破了国有经济主体大包独揽的局面, 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 多种流通渠道、 多种经营方式的格局, 建立了新型的商贸流通所有制结构。

 2008 年 1-9 月, 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 国有、 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已由 1978 年的百分之百下降至 4.1%, 非国有、 集体经济比重高达 95.9%, 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57.1%, 股份制经济比重占30.3%, 外商及港澳台商经济所占比重为 8.5%。

 杭州市流通领域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不断发展壮大, 在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8 年 1-9 月, 杭州市民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57 亿元, 占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89.1%; 实现商品销售额 4358.67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20.3%, 民营企业已成为杭州市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见下表)

 2008 年 9 月底限上批零业和住餐业企业及就业人员

 法人单位 (个)

 2011就业人员(人)

 200773有限责任公司 15766股份有限公司 3277私营企业 206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11外商投资企业

  法人单位 (个)

 就业人员(人)

 65837合

  计 国有 集体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二)

 行业结构日趋优化, 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行业结构是商贸流通业内部以流通环节和渠道的设定为基础形成的结构性特征, 最核心的部分是由批发和零售两大部分构成, 其发展水平反映了流通业的演化历程及所处阶段, 其变动趋势反映了流通渠道的市场配置及运作效率。

 从 2008 年 1-9 月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统计显示, 杭州市商品流通行业构成主要以批发业为主, 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分别占到 72.1%和 47.2%, 零售业、餐饮业次之, 零售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分别占 17.8%和 28%, 餐饮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仅分别占 10.1%和 24.8%。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中, 批发业占 88.5%, 零售业只占 11.5%。

  从批发零售业、 餐饮业的内部行业构成看, 据 2008 年 1-9 月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统计显示, 批发业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三大行业, 这三大行业的单位数占全部批发业的 85%, 从业人员数、 资产总额、 销售额分别占 80.1%、 84.2%、 83.6%。零售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百货超市零售、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三个行业, 这三个行业的单位数占全部零售业的 76.2%, 从业人员数、 资产总额、 销售额分别占 79.2%、 78.1%、 83.5%。

 餐饮业主要集中在正餐服务行业, 其单位数占全部餐饮业的 90.3%, 从业人员数、 资产总额、 营业额分别占全部餐饮业的 51.4%、 81.2%、 54.5%。

  (三)

 新兴业态异军突起, 连锁经营快速发展。

 近年来, 随着杭州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 跨国零售企业和国内大型连锁企业纷纷抢滩杭州市场, 基本形成了本地连锁企业、 国外连锁企业、 外省连锁企业齐头并进的流通格局, 大商场、 大卖场、 超市、 便利店、 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到 2008 年 9 月末, 杭州市共有限额以上零售业和餐饮业连锁企业 103 家, 比 2000年末增加 80 家; 连锁企业门店数 5307 个, 比 2000 年末净增 5001 个, 门店数超100 个的连锁企业达 14 家。

 103 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378.87 亿元, 与 2000年相比, 年均增长 42.7%。

 2008 年 1-9 月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连锁企业已达 42 家,其中超 10 亿元的 7 家。

 农村流通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

 截止 2008 年 11 月底,杭州市开展“千镇连锁超市” 工程的 136 个乡 镇中, 已开设连锁超市 181 家, 实现了乡 镇连锁超市网点全覆盖; 在乡 镇连锁超市全覆盖的基础上, 连锁超市的重点向行政村便利连锁店延伸和发展, 杭州市农村 2124 个行政村中有 1958 个村开设了连锁便利店 2406 家, 覆盖率达 92.2%。

 零售业态的日益完善, 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 快捷。

  6321114831047521102516229235764102424987

 (四)

 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市场大市地位不断巩固。

 杭州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为促进杭州市加快建设全省的商贸中心、 扩大商品流通规模、 方便城乡 居民生活、 扩大城乡 就业、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 随着杭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杭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改造步伐也进一步加快, 硬件设施档次不断提高, 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截止 2008 年 9 月末, 杭州市亿元以上市场 129 个, 1-9 月实现成交额 1725.34 亿元, 成交额超 10 亿元的市场 28 个, 实现成交额 1419.61 亿元, 占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的 82.3%, 超百亿元的超大型市场 4家, 实现成交额632.35亿元, 占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的 36.7%。杭州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摊位数、 成交额等主要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

  (五)

 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 成为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随着城乡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外出就餐人数不断增加, 杭州市餐饮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8 年 1-9 月, 杭州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127.46 亿元, 比上年增长22.8%, 其增长幅度居商贸流通各行业之首, 比批零贸易业增幅高 2.3 个百分点,比其它行业高23.9个百分点, 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高2.1 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1.1%,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 1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2.1 个百分点。

 杭州市餐饮业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营业份额不断提高的同时, 加快了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的转变,2008 年 9 月末杭州市限额以上连锁餐饮总店发展到 20 家, 连锁门店 781 个, 营业额 37.33 亿元, 涌现出如“知味观” 、 “花中城” 、 “外婆家” 等一批餐饮企业的著名品牌, 誉满杭州, 打响浙江, 乃至全国, 从而成为引领杭州餐饮经济的排头兵。

 以肯德基、 麦当劳为代表的西式快餐迅猛扩张, 经营汉堡包、 比萨饼的西点房和形式多样的奶茶店四处开花, 咖啡厅、 冷饮店、 酒吧、 休闲吧生意火爆。多业态发展的各式中西正餐特色餐馆、 宾馆餐饮、 快餐自助餐馆、 外卖送餐、 商场超市餐饮、 美食广场, 以及遍布城乡 各地的小餐馆、 外地风味小吃店, 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 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 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杭州市商贸流通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 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杭州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与发达国家(地区)

 及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一)

 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制约发展。

 2000 年以来, 尽管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年攀升, 但居民消费倾向仍逐年下降。

 2000 年至 2007 年, 杭州市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分别是 80.6%、 82.3%、 78.2%、 77.1%、 77%、 80.9%、76.1%和 68.7%。

 消费需求下降必然造成商贸流通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

 从网点布局看, 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缓慢。

 相对于城市, 杭州市农村市场建设进展比较缓慢, 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农村流通网点依然稀少, 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设施不配套、 综合运行成本偏高等状况仍然存在, 导致农村的部分消费流向城市, 延缓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进程。

 2008 年 1-9 月, 杭州市农村消费品

 零售总额为 56.67 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9%。

 农村商业网点分布散、市场秩序不规范,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 侵害农村居民消费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杭州市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 和“万户放心店” 工程等为载体, 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但与城市相比, 差距仍十分明显。

  (三)

 从盈利状况看, 整体经济效益欠佳。

 近年来, 由于能源、 粮食、 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扬, 导致商贸流通企业购进成本增加, 而在销售终端, 由于买方市场形成, 一些商家为争夺客源, 无奈采取低价竞争和各种优惠, 使商业毛利大大减少, 从而导致商品销售利润率下降, 一些企业入不敷出, 亏损破产。

 2008年 1-9 月, 从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看, 杭州市限上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达 74%, 成本费用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分别仅为 1.53%、 1.31%, 表明企业的盈利水平仍然偏低。

 而餐饮企业财务状况更加堪忧, 2008 年 1-9 月, 杭州市186 个限上餐饮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总额仅为 3.94 亿元, 利润总额仅为 3.89 亿元, 企业亏损面超过 50%。

  (四)

 从利用外资水平看, 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加入 WTO 以来, 杭州市对外开发步伐不断加快, 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明显增多, 国际商业巨鳄中已有家...

篇六: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营销XIANDAIYINGXIAO产 业1.引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进步,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呈现出诸多优势,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梧州市近年来在商贸流通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后劲不足,导致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有所放缓,市场空间有进一步压缩的趋势。而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则可以为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但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梧州市数字经济在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梧州市数字经济和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2.以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意义2.1 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凭借其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逐渐摆脱了传统发展模式。由单一的线下发展转向了线上、线下联合发展的模式,其发展效率不断提升,能够有效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因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很大作用。现阶段,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较低,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借助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举措。2.2 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运作效率在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商贸流通业,逐渐变成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商贸流通业的运作方面能够从线下转向线上,并通过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储存和应用,以此形成商贸流通业的信息数据库,进而对其运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支撑。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商贸流通业的运作效率大大提升,其发展速度和质量也能够得到持续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不断加大。2.3 扩大商贸流通业的利润空间从现实情况来看,梧州市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都不断实现创新,其发展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进而成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盈利能力,最终扩大了商贸流通业的利润空间。3.梧州市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问题3.1 商贸流通业整体效率较低“一带一路”倡议下,对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导致梧州市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效率较低,数字经济发展对其促进作用相对有限。首先,从经营管理角度而言,当前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发展规模较大但过于分散,难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充分体现规模经济效益,而管理乏力导致其发展落后,与数字化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同时,从供应链管理角度而言,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较低,协同发展力度不足,短时间内难以借助数字经济提升发展效率。3.2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投入不足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因此,对要素投入提出了重要要求,在各类要素中,研发经费最为重要。从现阶段梧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其发展十分迅速,但整体规模较小,且对区域商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主要是因为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不足。首先,梧州市政府部门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的力度较小,使其数字经济发展难以实现创新性突破,整体水平还较低,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其次,梧州市政府对科技研发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这些企业是促进梧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虽然科技研发企业享受了一定的税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研究黄雪宁 黄 河(梧州学院 广西梧州 543002)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对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而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是当前梧州市急需解决问题。本文以梧州市为例,对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数字经济对梧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有效促进梧州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数字经济;商贸流通业;梧州市;问题;对策建议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一带一路”背景下梧州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编号:2018KY0525)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j.cnki.22-1256/F.2021.11.106— —以梧州市为例106

 现代营销XIANDAIYINGXIAO产 业优惠政策,但由于缺乏资金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其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动力不足,难以有效推进数字经济发展。3.3 缺乏完善的政策机制数字经济赋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涉及诸多层面的问题,其范围较大,直接影响着梧州市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由于缺乏完善的政策机制,导致梧州市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能力难以显现。首先,缺乏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两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梧州市数字经济难以顺利融合到各类实体经济发展中,因此,在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的能力有限。其次,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发展方面,仍然面临不同的政策待遇,有些民营企业受到政策方面的限制难以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在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缺乏对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政策,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较低,整体较为落后,难以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中,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3.4 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匮乏目前,梧州市在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缺乏专业化的数字经济相关人才。梧州市数字经济领域内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较低,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没有根据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和内容,从业人员没有得到系统性、专业化的培训,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显著提升,在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的贡献度还很有限。另外,梧州市目前还没有针对数字经济发展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因此难以从外部科技研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部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数字经济人才,使得梧州市数字经济在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化人才支撑。4.梧州市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1 以数字经济提升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支撑,这也是它的重要优势。梧州市出台了《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数字经济促进商贸流通业转型意见》等政策,对数字经济在商贸流通业经营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应用给予了必要指导。进而实现商贸流通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以此实现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摆脱传统的发展理念,实现创新型发展,就使得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成本大大降低,并提升其发展效率,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合数字经济发展,进而获取更大的发展动能。4.2 持续加大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目前梧州市出台了《数字经济资金支持计划》《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对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进行分类,积极引导各类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制定了《梧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纲要》,强化对资质较高企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和研发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相关企业,鼓励其充分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发展。同时,要对财政资金利用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以此来培育出一批优质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促使其能够充分融合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能。4.3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梧州市政府部门制定了《数字经济融合实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企业之间的融合,消除该过程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数字科技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政府部门要对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进行科学调整,坚决剔除阻碍要素。同时,要全面提升梧州市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能,制定了《梧州市民营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出发,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数字经济科技手段服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能力。另外,梧州市还积极鼓励商贸流通业相关企业,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促使其主动拥抱数字经济,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有效推动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4.4 打造专业化数字经济人才团队梧州市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人才理念,制定了《数字经济人才战略规划》《梧州市高素质人才发展规划》等政策,打造专业化数字经济人才团队,发挥专业化人才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具体是对现有数字经济及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掌握数字经济发展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组建了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数字经济人才团队。另外,梧州市还出台了《梧州市先进人才引进计划》,从外部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等部门,引进一批专业化人才,实现对现有从业人员团队的有效补充,充分引入外部先进理念和技能,强化先进人才团队建设,为数字经济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结语数字经济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对促进各行业转型发展,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是当前各地区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下,梧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对其发展效率、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重要要求,数字经济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梧州市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梧州市要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从多个方面出发,采取有效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以此来促进梧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梧州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王静,韩启昊.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利润影响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7):29-31.[2]叶悦青,王东.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4):18-22.[3]李富,王湘蓉.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方略[J].开放导报,2020(06):83-90.107

篇七: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23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入中高速,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解决经济发展中遭遇的瓶颈,总体存在两种思路:一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提出“三去一降一补”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二是通过实行更高效的产品市场流通和价值共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直指问题本质的解决措施,不仅改善原有产业和经济结构,而且大幅提升了供给侧的生产附加值,但同样存在实施周期长、落实难度大及成效变动缓慢的问题。商贸流通业是引导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产业,着力于城乡消费市场沟通、虚拟现实市场互联、产业链物质传递及产品价值链共创等方面,是降低市场沟通成本及产业联动成本的主要环节,在经济发展中具备重要作用。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中降成本的关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间能否产生“化学反应”,是探究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课题。相关文献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引领作用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丁俊发(2017)提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董誉文(2016)使用索洛余值法、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方式转换和效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仍然是以要素积累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具备资本、劳动双驱动特征,并且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显著恶化。王晓娟(2017)认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我国现代零售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之选,通过商贸流通业改善产业结构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所关注的仅是商贸流李瑞红(广西财经学院

  南宁

  530000)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通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直接联系,而没有联系政策背景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是供给侧改革政策的相关数据较少,经济作用难以量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发展中的不断深入,凸显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文献开始出现,但相关研究仍然是从定性或描述统计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比如周开国等(2018)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从垄断到完全竞争等一系列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退出与进入市场的最优策略,且深入探讨了政府与市场在其中的协同效应。田翠(2018)提出,商贸流通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产业,良好行业环境氛围的塑造及其对消费和投资的巨大牵引效应决定了该行业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并从理论视角对商贸流通业的引领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刘宇等(2016)以商贸强国视角对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进行分析,文章同样止于理论分析,而未从量化角度进行实证模拟。本文将在商贸流通业研究中首次引入产业结构优化相关数据,并将商贸流通业与结构优化的交互项视为“引领效应”的量化项目,实证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引领性作用。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商贸流通业是一个交叉领域,学界对其界定存在理论上的分歧,广义的商贸流通业侧重于其在国民经济部门发展中的需求端作用,数据限制性较高。根据商务部《流通产业改革发展纲要》中的描述,本文采用狭义商贸流通业的界定范围,包含交通运输业、仓储和批发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四个部门。核心变量选择上,被解释变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解释变量为替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效应的结构优化水平(ST)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INT)。由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的主要功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降成本同样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流通市场着力于城乡沟通、虚实互联、产业传递及价值共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为了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引领性作用,文章采用 2008-2017 年省级层面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与商贸流通业两者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拉动作用,但两者的共同引领作用在不同区域显示出一定的异质性。总的来看,产业结构优化与商贸流通业的引领性作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针对目前政策运行的特点,文章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商贸流通业

  引领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引领性作用分析Mercantile Theory网络首发时间:2019-11-11 14:21:38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286.f.20191108.1018.012.html

 24 商业经济研究

 2019 年 21 期于需要考虑政策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引领性作用,则需要进一步纳入政策效应与产业效应的交互项。控制变量选择上,由于生产要素的集聚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核心产物,可以把劳动、资本及技术这三类要素与物流成本要素共同作为企业发展的“四类利润源”,为了减少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共线性问题,应该尽可能降低基础要素相关的控制变量。考虑到上述情况,本文选择了与核心要素无关的城镇化水平(URB)及市场化水平(MAR),两者对区域经济的集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没有覆盖基础因素的相关作用。综合上述变量选取情况,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如下:GDP it =α 1 ST it +α 2 INT it +α 3 ST*INT it +β 1 URB it +β 2 MAR it+ε it

  (1)其中,i 代表对应区域,t 代表年份;GDP it 衡量 i 区域 t 年的人均生产总值;

 ST it

 代表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由三次产业占比表示;INT it 为商贸流通业对应四个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URB it

 代表对应区域的城镇化水平;MAR it 代表对应区域的市场化水平。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及处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提出时间较短,但实际上在 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进出口部门的增长乏力,我国已经开始了内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并着力于发展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因此本文选取 2008-2017 年我国 31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了剔除价格效应的影响,以 2008 年的基期人均 GDP 水平对 GDP 指数进行折算,同时以 2008 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对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进行折算,数据来源于对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来自于各省统计局官网,为消除异方差问题,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替代指标均取对数。城镇化水平指标采用年末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表示,市场化水平来自樊纲(2018)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 1 所示。(二)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因而需要采用合适的计量模型以得出正确结论。由于时间长度限制,对短面板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 Hausman 检验以选择计量模型,ANOVA 所得 F 统计值处于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组内并未出现显著差异;Hausman 检验结果为 53.10,对应 p 值为 0.0000,故该面板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为了保障统计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由于在区域分割后,数据结构从短面板变为方形面板,本文在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全面广义二乘估计(FGLS)方法,该方法在考虑组内异方差和自相关情况下,纳入周期分析过程,更适用于短面板分析。表 2 列示了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 3 列示了全面广义二乘估计模型回归结果。由表 2 可以发现,采用固定效应进行拟合的模型显著性较高,R-square 均大于 0.90;F 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整体回归效果良好,说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理。表 3 相较于表 2,在分区域回归上部分结果更显著,对应的 t 值更大,说明方形面板中所采用的 FGLS 模型更具效率,模型回归结果更为稳健。在结果分析中,本文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解释全国层面的情况,采用 FGLS 模型结果解释分区域回归结果。从全国范围来看,商贸流通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均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商贸流通作用强度大于结构优化作用,两者交互项同样产生了明显正向作用,但判决系数较小(0.1232),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贸流通发展的结合水平较低,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实际效果相对轻微,仍具备较大空间进行改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表 1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2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全国及分区域)注:*、**、*** 分别表示 10%、5% 和 1%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 t 值,F 检验括号内为 p 值。表 3

 FGLS 模型回归结果(分区域)注:*、**、*** 分别表示 10%、5% 和 1%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 t 值,Wald 检验括号内为 p 值。商经理论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25由于结构优化效应本身在当期产生的经济导向作用并不明显,更多存在于外部性层面,无法形成显著的量变效应,更多通过内部疏导产业结构及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而造成了政策利好下商贸流通业引领作用较弱的情况。从分区域结果来看,商贸流通发展效应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排序,这是由于中部的商贸流通业区位优势更强,在连接国内市场方面更加便利,东部依托河海运输等可以建立沿海流通网络,发展效应仅次于中部,而西部流通基础设施较差,且地理环境复杂,商贸流通发展效应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优化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排序,这是由于西部产业规划较为薄弱,尚未形成固定产业分类,三次产业间变动情况较为频繁,因而当第三产业比例上升时,对应优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能力较强,在短期内能够产生较好作用,而东中部产业分配相对固化,产业结构变动幅度较小,所产生的影响较西部更低。两种效应结合所产生的弹性排序为西部、东部、中部,弹性值为 0.0825、0.0519 和 0.0334,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西部的引领作用最强,这是由于西部流通产业及产业结构规划尚未成型,具备更强可塑性,依托于产业发展的可能性更高;东部产业结构和商贸流通业基础更高,由结构优化可能引致的质量变动效果更强,商贸流通的传导作用更明显;中部商贸流通引领作用相对较低,原因可能在于中部区域仍处于一、二次产业引领的生产发展期,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三次产业发展在经济总体发展中的促进效果难以体现。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为了从量化角度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引领性作用,采用 2008-2017 年省级层面数据对结构性优化、商贸流通发展和区域经济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与商贸流通业两者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拉动作用,但两者的共同引领作用在不同区域显示出一定异质性,在西部的影响效果最强,可能是由于西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能够在短期内形成流通量化引领;在东部的影响效果次之,这是由于东部流通产业规模较大,能够在高总量基础上形成流通质量优化;在中部的影响效果最差,这是由于中部正处于一、二次产业引导发展转型期,三次产业引领的结构优化效果相对较低。要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的政策红利,各级政府应根据其区位制定发展战略,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应加强西部区域的流通产业投资。各个区域的物流设施建设制约了产业发展的上限,并影响了商品市场的开放性与流通性,实现更利于消费者的流通服务,是扩大内部需求的基础条件。作为实现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先导性投资,完善区域内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商贸流通发展,还能够稳定区域内部市场。此外,由于西部流通基础过于薄弱,尽可能的帮助西部区域进行流通设施建设,是均衡流通区域发展情况、形成多级市场联动的重要手段。第二,制定以商贸流通业为基础的转型发展策略,优化区域内三次产业结构。商贸流通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各个经济主体在时间、空间上的错位,一方面,商贸流通业能够改善市场上的供需错位关系,缩减产品供给需求错位产生的摩擦成本,帮助消费者降低搜寻成本,在保持原有消费者剩余的同时提高生产厂商的边际利润;另一方面,通过完成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联通,可以利用商贸流通业的交易成本外部性帮助相关企业降低发展成本,并将产品扩散到更广泛的市场上,发挥商贸流通所产生的网络经济效益。在制定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策略时,不能仅盯住产业本身产出,更应该考虑到商贸流通业的诸多外部性作用,以商贸流通业为引领,规划最有效的区域产业优化战略。

 第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制定更简约的行政审批手续,降低产业优化中的制度成本。降低流通成本的方法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市场交换边际的上移,但在长期经济体重新形成均衡后,效果会逐渐消退。突破制度成本的桎梏,离不开地方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仅依靠降成本是无法完全实现真正的结构性改革的,更需要直接从制度上消灭病灶,降低企业发展中的行政风险,并实实在在地通过检索审批、加快审核及政策红利发放的配套措施,推动企业转型优化,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深度发展引领。参考文献:1. 程波辉,奇飞云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研究 — 分析框架的建构 [J]. 学术研究,2017(8)2. 周开国,闫润宇,杨海生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的退出与进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J]. 经济研究,2018,53(11)3. 董誉文 . 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转换及效率评价 — 来自 1993-2014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2016,30(10)4. 丁俊发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流通业的先导作用 [J].中国流通经济,2017(2)5. 田翠 . 我国商贸流通业先导作用机制研究 — 以上市公司为例 [J]. 商业经济研究,2018(9)6. 刘宇,魏源,孙静 . 商贸强国视角下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J]. 商业经济研究,2016(13)7. 王晓娟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现代零售业转型升级[J]. 商业经济研究,2017(2)Mercantile Theory

推荐访问: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流通 重要性 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