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固原市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与做法(2013年3月)

时间:2023-01-20 13:55:11 来源:网友投稿

固原市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与做法(2013年3月) 固原市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与做法(固原市农牧局)2017年8月固原市现有天然草原391.6万亩,面积居宁夏第二位,占宁夏天然草原3665万亩的11%,是宁夏南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固原市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与做法(2013年3月) ,供大家参考。

固原市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与做法(2013年3月)

  固原市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与做法

  (固原市农牧局)

  2017年8月

  固原市现有天然草原391.6万亩,面积居宁夏第二位,占宁夏天然草原3665万亩的11%,是宁夏南部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其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全区整体环境质量和邻近省区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980-1983年对固原境内的草原首次进行了详查,草地类型以干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甸、灌丛草甸等为主,牧草种类多样,有高等植物116科821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48科150种,是宁夏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编制完成《固原地区草场资源调查报告》、《固原地区饲用植物名录》、《固原地区草场类型和重要饲用植物化学成分》,为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据1983年全区草场资源详查数据:固原地区天然草场毛面积1022.77万亩,除去海原县的449.73万亩,现应为573.04万亩,但由于滥垦滥牧、长期超载过牧,至2002年底固原市天然草原面积为391.6万亩(封山禁牧前),20年间天然草原减少了181.44万亩,产草量由1983年的107Kg/亩下降到47Kg/亩,下降60%,天然草原超载61%,有25%的草原缺水、97%的草原退化,超载过牧导致天然草原极度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加快我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2003年5月1日起全区实现全面禁牧的目标,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对辖区内的天

  然草原如期实现了封禁。随着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禁牧封育、天然草原植被保护与建设、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草原生态补偿等涉草项目的连续实施,我市草原植被恢复明显,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

  态环境明显改善,舍饲养殖稳步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双促双赢”的新路。

  一、取得的成效

  一是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监测显示:至2012年,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由禁牧前(2002年)的30-41%提高到62-87%,亩产干草由禁牧前的47kg上升至112kg,草地生产力提高了2.4倍,草原围栏区内植被覆盖度比围栏区外增加21个百分点,围栏区内亩产干草138kg,比围栏区外92kg提高51%。草地退化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落实了天然草原以户承包制。在1989年、2003年对天然草原实行了两轮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于2011年结合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确权承包草原311.61万亩,其中承包到户31077户、承包面积143.6万亩、签订合同31077份、发放草原使用权证书31077份,承包到联户82818户(联户户主16319户)、承包面积167.98万亩、签订合同18328份、发放草原使用权证书82818份。承包草原的面积、四至界限清楚。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我市广大群众具有种草养畜的传统习惯,天然草原禁牧后,扩大了人工种草面积,加快了种植结构调整。目前,粮、经、草用地比例为67:20:13,农业用地结构趋向合理。

  四是促进了舍饲养殖的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退耕还

  林草、百万亩人工种草、十万贫困户养羊、百村肉牛科技示范等项目,突出扶持发展肉牛,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畜种结构趋于合理,基础母畜存栏量增长,良种普及率提高。目前饲草料加工机械累计达到3.1万台,暖棚圈舍累计达到9.43万座,“三贮一化”池12.7万座,分别比禁牧前增长285%、301%和256%;新建黄牛冷配点123个,数量达到302个。肉牛养殖作为禁牧后续产业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扶持发展养牛示范村132个,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02万头、羊饲养量147万只,比禁牧前的31万头、85万只分别增长177%、73%。畜牧业产值由2002年的3.57亿元

  增长到2011年的16.52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500元,比2002年增长309%。禁牧后牛羊饲养量不但未减,反而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五是云雾山草原保护区跻身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总面积10万亩,是我国建立最早的8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迄今宁夏唯一的草地类保护区。1985年升格为省级保护区,2011年跻身为国家级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依法持续保护,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植被覆盖度由保护前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95%,产草量平均提高了4至5倍;植物由保护前的68种增加到182种,增加了近1.7倍;昔日1500亩青砂裸面恢复了植被,沟道灌丛由保护前的300亩扩展到2250亩;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保护区年平均降雨量比原来提高了35mm;100km2内的侵蚀沟头停止了延伸,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方圆20km范围内的降雨量由保护前的410mm增加到440.5mm;土壤表面的侵蚀模数由每平方公里5000t减少到2000t;地表径流减少85.6%。该保护区具备生态、科研、经济等功能,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已成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乃至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样板,引起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保护区取得的成就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

  六是彭阳县成为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近年来,彭阳县根据县内荒山多、小流域多的实际,将小流域作为水土治理单元和经济开发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沟、坡、梁、峁、塬综合治理,改土、治水、林草和道路四项工程同时推进,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已初见成效。同1983年相比,林草覆盖度由34.2%提高到61%,森林覆盖度由3%提高到28.5%,累计治理小流域1523km2,治理程度由11%提高到65%,初步实现了“山绿化、水清澈、地变平、路畅通”的目标。彭阳县生态建设的成果也得到了上级党政组织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水土保持、造林绿化等先进县。

  二、主要做法

  一是争取项目支持,推动草畜发展。近年来,我市对现有350万亩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封育的同时,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草原围栏200万亩;严重退化草原补播改良50万亩;建设草原无鼠害示范区50万亩;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对禁牧草地和牧草良种给予现金补助;建成固原市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和固原市草原防火指挥中心。项目建设改善了草原基础设施,为各种牧草创造了休养生

  息的条件。同时,借助“宁南山区草畜产业工程”、“百村肉牛科技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对舍饲养殖暖棚、饲草加工机械、“三贮一化”池、基础母畜等给与了一定的资金补助,并对养殖户给予贷款扶持,促进了舍饲养畜的稳定发展。

  二是大力人工种草,提供饲草保障。近年来,组织实施了“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为群众无偿提供草籽,鼓励群众种植人工草地,发展舍饲养殖。至2012年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309万亩,比禁牧前(2002年)的127万亩增加182万亩,每年种植禾草由57万亩增加到近100万亩,种植玉米85.6万亩(其中青贮玉米5万亩),年调制饲草22万吨。多元化饲草基地的建立,保障了舍饲养殖所需饲草。

  三是加强草地保护,确保草原安全。在不同类型区设立10个草地病虫鼠害监测点,每年通过捕打、开挖深沟、诱毒等方法,防治面积50万亩以上,防制了草地病虫鼠害的大面积发生。全市成立草原防火组织7个,草原经济民警队4个、草原扑火队80多个,配备79名专兼职草原防火及监测人员,确定了18个草原重点防火区域、设立19个草原火情监测点,重点时段巡查检查、严防死守,加强了对草原火情的监测与联防,使我市没有发生大的草原火灾。

  四是野化训练狐狸,放归草原灭鼠。近年来,云雾山草原管理处选择了捕食、抗病、抗饥饿能力强的银黑狐,在植被繁茂、有丘陵、沟壑、水源和食源的典型草原进行野化训练后,放归云雾山草原保护区,进行完全自然状态下的鼠害控制。2003年至今,共野化训练期,成功野化训练银黑狐396只,分别投放到宁夏、陕西、内蒙、四川4个省(自治区)21个县(旗)35个草原(森林)区控制鼠害。经跟踪监测,放归草原的银黑狐

  以野兔、鼠类和少量野鸡为生,在自然条件下,若无人为侵害都能存活,每只狐狸活动半径可达到15公里、年控制草原鼠害面积1.5-2.25万亩,且能繁殖后代。当地农户普遍反映,自从投放银黑狐后,周围草场鼠、兔数量明显下降。据海原县草原站在南华山地区调查,投放银黑狐一年后,草原地面鼠密度由每公顷69只下降到每公顷3只,地下鼠(鼢鼠)密度由每公顷14只下降到每公顷8只。按照每只狐狸目前的活动半径计算,投放的狐狸可控制鼠害面积达743万亩,每亩年灭鼠成本仅0.01元,利用狐狸控制草原鼠害效果显著。

  五是开展试验监测,提供科技支撑。近年来,市、县草原业务部门先后开展了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开发利用产业化研究、苜蓿基地建设及种子加工设备购置、宁夏苜蓿产业技术开发研究、天然草原划区轮牧试验、生物灭鼠试验和苜蓿病虫害防治等课题试验研究,通过引进国内外30多种优良牧草试种,筛选出适宜种植的宁苜1号、中苜1号等优良苜蓿品种,探索出苜蓿抗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为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分别设置定点监测点76个,每年对其草地生产力进行监测,为实行草畜平衡、解除禁牧提供了依据。

  六是建立执法体系,强化草原管理。新修订的《草原法》首次确立了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任务。近年来,市、原州区

  和彭阳县相继成立草原监理机构,积极开展执法监督,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信访督办等方式,处理非法征占用草原、破坏草原围栏以及草原承包、草原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涉草案件10余起,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的威慑力;通过举办草原执法人员培训班,开展交叉执法检查、执法案卷评比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每年4月份开展的“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中,各相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组装宣传车赶集、刷写标语、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草原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营造了较好的草原法制氛围。同时,还积极开展草原资源保护、监测、防火、宣传、建设指导等重要工作,市、县(区)已初步建立草原资源监测体系和草原火灾应急预警体系,农牧部门成立了草原火灾应急分队,贮备了风力灭火机、防火服

  等必要的扑火设备,对扑火队员进行了应急演练,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草原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七是依法禁牧巡查,巩固生态成果。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禁牧封育条例》,成立禁牧巡查(督查)组,采取不定期、不定时、不定地域的方式进行巡查、督查,及时通报,限期整改,把禁牧工作纳入各级年度农牧业重点工作进行考核,确保禁牧取得实效,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八是推广彭阳模式,扩大建设区域。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广彭阳县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即以“改土治水、绿化荒山”为突破口,以“稳定解决群众温饱、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要求,走出了一条水保搭台、林草先行的路

  子。具体做法为:在管理方式上,坚持工程营造、技术承包、目标管理。林业建设层层有任务,人人有担子,工作有目标,考核有奖惩;在实施措施上,推行“五统一三集中两落实”。即统一规划测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检查验收,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会战,做到苗木种子早落实、地块早落实;在推进方式上,注重效益,培养典型,抓点带面。全县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科技示范工程和数百个依靠林果业、苜蓿商品草脱贫致富的科技示范户、重点户,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全面推行的“88542”标准工程整地,坚持把林业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使全县林草建设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快进度、高效益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旱作林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存在问题

  一是监督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由于草原管理机构位势低,在执法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在处理草场纠纷、征占用等问题时,往往执法能力弱,或只能听之任之。

  二是部门之间的矛盾。在草原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重农轻草、重林轻草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地多证。

  三是草原承包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已经推行了草原承包制,但各县区承包制落实情况各地不一,在草原建设方面也出现了差距,个别县区生态奖补政策落实滞后。

  四是禁牧封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群众掠夺式经营理念还没有彻底消除。

  个别乡(镇)对禁牧工作时紧时松,不能做到经常化,不能及时查处偷牧者,导致屡禁不止。成了禁牧工作的“重灾区”,草原生态环境仍存在“整体改善、局部退化”的现象。

  2、乡(镇)是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普遍没有执法证,心有余悸。另外,在执法方面后续保障手段不强。

  3、我市整体存在年份间、区域间、季节间的饲草不平衡,缺草期也是导致偷牧的主要原因之一。

  4、我市禁牧工作的牵头单位市级在市农牧局,而县(区)多在林业局,禁牧工作管理体制不畅。

推荐访问:草原草畜平衡工作开展典型材料 固原市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与做法(2013年3月) 固原市 成效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