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23 15: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急性心肌损伤患者62例(A组)、62例非典型症状者(B组)和健康体检者62名(C组),联合检测其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Ⅰ(cTnⅠ)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3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组的各项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为临床鉴别和诊断心肌梗死提供重要参考,对患者再梗死的观察以及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57-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发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实验室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定量性以及敏感性,且简便易行,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2]。本研究探讨了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24例,均存在前区疼痛以及胸闷气短等症状,胸痛的持续时间在1-68h之间,平均为(22.3±9.3)h。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分布:67例为前间壁心肌梗死,45例为下壁心肌梗死,12例为前间壁伴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史,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其中,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在36-76岁之间,平均为(59.1±8.2)岁;62例无典型症状者作为B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在34-72岁之间,平均为(57.3±9.2)岁。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2名作为对照组C组,男27例,女35例,年龄在31-72岁之间,平均为(51.2±11.3)岁。3组的年龄和性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采用贝克曼ACCESS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研究对象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包括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Ⅰ(cTnⅠ)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的Myo为(372.3±264.1)ng/ml,CK-MB为(35.3±19.9)ng/ml,cTnl为(15.9±10.5)ng/ml;B组Myo为(481.3±217.1)ng/ml,CK-MB为(47.3±21.7)ng/ml,cTnl为(24.3±9.4)ng/ml;C组Myo为(38.2±6.7)ng/ml,CK-MB为(0.7±0.3)ng/ml,cTnl为(0.2±0.1)ng/ml。3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C组远远低于A、B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P均<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健康。早期准确诊断和积极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具有重要意义[1,3]。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实验室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AST水平显著升高,在心肌损伤诊断中发挥了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LDH以及同工酶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基本取代了AST诊断。随着实验室检查技术发展,CK以及同工酶作为两种重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开启了实验室诊断心肌损伤的序幕[2-3]。近年来,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cTnⅠ是一种特异性心肌标志物,其能够与原肌球蛋白共同调节Ca2+对于横纹肌动酶所具有的活性,从而调节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旦心肌受到损伤,cTnⅠ将进入到血液循环之中,在4-6h作用使血液中cTnⅠ水平持续升高,并可保持6-10d,其心肌特异性以及灵敏度极高[1,4]。Myo是一种分布于肌肉之中的蛋白质,尤其在心肌中含量丰富。Myo早期由于特异性不佳而在实验室检查中应用受限。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Myo可作为早期潜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以后1h左右,Myo将逐渐升高,并在12-24h之内降低回正常的范围内。大量临床试结果显示,Myo作为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Myo及CKMB亚型可有效排除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其对于心肌梗死症状出现4h以后,其阳性预测值可达到100%。CK-MB多分布于心肌细胞外浆层,当心肌受到损伤时,心肌细胞中的CK-MB将释放并进入到血液之中,且在3-8h之后逐渐升高,约可持续3-5d。目前,因CK-MB可通过低成本、快速自动检测法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心肌梗死症状发生约6h以后,患者的血清CK-MB将持续升高,而在症状发生前,其敏感性较差。对于无法经心电图诊断的患者而言,检测CK-MB的敏感性可达90%,用于初期无ST段抬高者的诊断,其准确性明显优于连续心电图监测[3-5]。因此,联合检测cTnⅠ、Myo以及CK-MB是早期、快速且准确诊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检测了cTnⅠ、Myo以及CK-MB心肌损伤指标,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患者以及非典型症状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低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提示联合检测cTnⅠ、Myo以及CK-MB等可为梗死面积判断提供可靠的定性信息,并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和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对于再梗死的判断以及疗效、预后的评价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成瑶,王莉,毛志刚,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6):1082-1085.

[2] 刘恩华,陈怀敏,孔丽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的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2):65-67.

[3] 田丽红,彭铁汉,孙秀琴,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4):373-374.

[4] 陈兴文.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07(11):1057-1058,1060.

[5] 李红.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5.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心肌 损伤 监测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