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7篇

时间:2022-10-26 16: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7篇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1引言数字经济属于新型经济形态,相比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其特征有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7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7篇

篇一: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1 引言数字经济属于新型经济形态,相比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其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先进的云网端已经成为最新的一类基础设施,而智能化技术使得各类生产工具得到了全面优化。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数据也已成为社会当中一类重要的生产资料,经济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有关部门应抓住该关键时期,确保社会整体经济得以更快、更健康地发展。2 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2.1 愈发模糊的需求与供给界限在传统的市场经济当中,需求侧与供给侧呈现互相分离的状态。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早期阶段,极度缺乏多种物质,因此,民众日常需求能否得以满足,主要是由供给侧产品类型、数量等所决定。纵使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某一阶段,物质稀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全面根据消费者实际需要对各类产品进行生产,也很难实现效率与技术的进一步突破,而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独立关系也没有发生彻底改变。但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可以促使需求侧与供给侧最终得到全面融合发展 [1] 。2.2 数据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劳动与土地是农业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生产要素,技术与资本属于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生产要素,而数据则是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生产要素。对于未来国家和各大企业而言,其在全新市场经济中展开竞争的关键资产便是数据。在传统农业以及工业经济环境下,各自主要生产要素会时常受到物质极度缺乏的影响和约束。但是生产要素如果是数据,则会实现一旦存在人类活动,便会生成数不尽的数据,而愈发成熟的数字化技术还具备共享以及复制等功能,这能够使生产要素稀缺性约束被彻底打破,全面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2.3 日益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中,数据能够使基础设施形态得以改变,而越来越多的数字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有关部门通过对投入资金数额的逐步加大,使得云储存、无线网、宽带以及云计算等先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推广与应用。与此同时,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能够数字化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并且借助所安装的各类传感器使之有效完成信息化转型。3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工业发展、推动社会改革的重要动力,然而由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思维局限,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依然相对滞后,具体表【作者简介】王新道 (1974-),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从事国际贸易研究。探析数字经济的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Explor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Economy王新道(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长春 130000)WANG Xin-dao(TheTourismCollegeofChangchun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 China)揖摘 要铱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数字经济被逐渐创生。现阶段,全球各个国家均因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而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论文从供求关系、数据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介绍数字经济的特征,从多角度出发分析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参考。揖Abstract铱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led to the digital economy being gradually created after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industrial economy. At this stage,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showing a trend of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advent of thedigital economyera.Thispaperintroducesthecharacteristicsofdigital economyfrom theaspectsofrelation betweensupplyanddemand, data,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so on, and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econom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o as to providereliablereferenceforrelevantdepartments.揖关键词铱 数字经济;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信息技术;数据信息资源揖Keywords铱 digitaleconomy; economyera; economicdevelopment; informationtechnology;dataandinformationresources【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054-0254

 产经视点Observation of Industrial and Economy现为以下三点。3.1 数字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不协调经济发展是连续的,但在这一过程当中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过程常常无法统一步调,导致二者不协调。一方面,国内对数字经济的定义和分类还未形成一致定论,但其具体概念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如果无法对其理论加以深入分析,也就难以评估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对数字经济造成的实际影响。例如,当前被广泛应用的 GDP 理论,其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国家的经济状况,但其是否能全面评估数字经济还有待研究。另一方面,学术界当前将研究热点放在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比较,很少有学者专门钻研数字经济的治理办法,即数字经济的理论远远赶不上实践。3.2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工业经济管理模式相矛盾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工业经济管理模式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当代社会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的重要意义,因信用借贷引起的社会纠纷数不胜数,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秩序;其次,数字经济使得无数数据信息出现在人们生活的角落,知识产权侵犯问题的出现与管理制度不完善密切相关,如何保护知识产权逐渐成为著作者关注的重点;最后,如何让企业的约束与激励制度实现整体协调也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2] 。3.3 数字经济的产品与服务有待完善传统经济体制之下,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均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如工业生产当中的技术就远不及数字经济,但现在即使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依然有待完善。对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来说,其往往会引起诸多争议,尤其是社会伦理问题。例如,现阶段饱受热议的网络隐私问题,虽然不少运营商已经与用户达成隐私协议,即不会将用户的隐私披露到平台之外,然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实现让人难以信服。对于产品与服务的规范来说,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受到广泛认可,但制定国际标准时依然相对被动,对此需要抓住机遇,及时获得更多的标准制定主导权。4 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4.1 全球化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数字化发展重视起来,制定了相应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方案,全面促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从本质上来看,数字经济并非一种单纯的经济。各国在对数字经济重视起来的同时,应对其引发的社会整体质变予以高度重视,将其提升至战略层面,实现对全国数字化转型的统一布局与思考。对于我国而言,有关部门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数字经济特点展开进一步探索 [3] 。4.2 精细化服务对于数字经济而言,其日常服务于生产注重定制化以及个性化,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体现。有关企业、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库对用户实际需求展开全面、精准的捕捉和定位,使服务更精准,提升服务质量。企业若想被客户关注,需要明确客户的实际需求,其基础便是掌握客户数据信息。当前,客户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市场占比。4.3 成熟化投资资金是数字经济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影响因素之一,有关部门绝对不能忽视资本力量,同时,也要考虑到投资的整体走向,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走向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我国,流量红利日益弱化,倘若企业依然借助流量进行炒作将不会收获更多的投资机会。如今,各大投资机构纷纷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进行布局和分析,并且在每个领域的市场爆发节点展开注资。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消费人群日常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也促使全新的智能化、信息化产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4.4 融合化产业数字经济正处于全新的产业革命过程中,这为各行各业都提供了大量发展机遇,因此,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融合化产业。在此阶段,供给侧产品的有效创新属于数字经济的代表之一,各类新兴智能产业也获得了全面发展。在工业改造以及需求侧消费理念更新的背景下,促使社会所有领域都致力于全面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当前发展的平台经济体能够带动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结合包含共享经济在内的各大新平台,使产业的融合速度越来越快。5 结语总体而言,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全面融合与发展,我党对此予以了高度重视,并将其上升到了重要的战略发展层面,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虽然目前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随着技术的创新性改革,数字化产业进程终将获得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早日实现产业融合,达成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长远目标。【参考文献】【1】杨学山.数字经济的特征与研究重点[J].软件和集成电路,2019(12):26-27.【2】张新红.数字经济与中国发展[J].电子政务,2016(11):2-11.【3 婳 】李心 .共享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91.55

篇二: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民生民意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People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尤其为我们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赢得了主动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恰逢其“势”,正当其“时”,我们更应勇谋其“事”。疫情防控加速数字经济发展之“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如果能够针对疫情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策略,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疫情防控不仅增强了社会各界科技创新的使命感、科技推广的紧迫感和科技应用的舒适感,而且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加速成长的重要应用场景和“试验场”。不论是生产生活领域,还是公共物品提供,抑或是包含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治理、智能办公、智能制造等场景都蕴含着重大商机。依托数字技术推进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催生产业互联网、智慧政务、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新产业新业态。尤其是数字经济在城市加速发展以及向基层、向农村延伸的加速实施应用,不仅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为疫情危机后经济社会发展迎来重大能级跃升提供了新机遇,让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美好生活催生数字经济发展之“时”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面对疫情冲击,商贸零售、酒店餐饮、文娱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被压抑的需求亟待释放,以及在此期间所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不断壮大,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与升华,催生经济发展与人民福利增加的“双赢”红利。数字经济的跨地域、平台化、多元化、共享化及个性化特征,构筑了“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重结构新框架,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得益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得以有效发挥,数字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特别是在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诸如 5G 终端、无人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金融、远程协同办公以及各种物联网场景等的深度融合性需求加速释放。同时数字信息技术也加速向服务业渗透,强力推动包括智慧家庭、智慧医疗、AI 体育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如通过“健康码”与个人健康档案、医疗数据等信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协同,形成民众数字化的“健康卫士”。

 科学利用我国在技术、消费与应用领域所具备的数字经济创新领先优势,以及“前端消费—后端产业”互联网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机遇白谨豪

 刘

 儒【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在显现,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疫情防控加速数字经济发展之“势”,美好生活催生数字经济发展之“时”,我们要积极做好新时代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六件“事”,助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

 疫情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 .。

 。

 人民论坛 / 2020年07月中 81新业态、全社会线上服务需求与数字化转型需求相互迸发的良好发展趋势,也要正视诸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深度和广度的融合方面还需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数据资产管理与安全保障不健全、数字经济人才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短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与治理尚需要改善等困境,精准施策以促其健康发展。新时代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之“事” 一是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多元集聚力。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轮联动”。一方面,要以大数据应用为战略引领,重点发展“云、网、端”在全价值链和全产业链的应用,通过搭建多元化多功能产业技术创新集聚平台培育富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效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等的辐射带动效应,高水平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重点聚焦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释放其融合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能。特别是打造我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把握其标准制定的主导权,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是聚力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生态圈发展,强化创新引领力。以需求为导向,广泛聚集和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用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创新生态圈,重点加快新一代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强势推进优质资源进行联合攻关融合领域基础理论的前瞻性研究,快速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持续推动数据、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发挥叠加效应。积极鼓励技术服务商创新,深度开发数据资源的影响力和产业塑造力,尤其是提升消费者信息技能,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联合攻关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不断增强“体系作战”发展优势。三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供给,提升巨量网络承载力。在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的基础上深入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努力建构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统筹和高水平衔接其与市政、机场、公路、铁路、乡村等规划建设,不断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尤其是加快构建全球领先、安全可靠的云数据中心平台,加大5G 网络和量子通信等创新投入,科学设置不同类型层级平台用户的无缝接入,加快形成网络覆盖领域更大、运行速度畅通、连接终端广泛的“人、机、物”互联互用新图景。四是奋力推进高质量数字人才队伍培育,拓宽人力资本“数”力。着力发挥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优势,通过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培养富于“高精尖专”特色的数字经济理论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队伍,大力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为发展数字经济筑牢坚实的人才支撑。着眼长远,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构筑“一揽子”人才激励机制,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畅通人才有序流动渠道,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以良好环境“筑巢引凤,引凤还巢”,吸引培育更多“数字良才”。五是构筑高集成的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民众获得感。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民生领域的先天、先行和先发优势,借力大数据精准定位公共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全力推广“防疫健康信息码”,以其服务接口多、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为政府多元共同服务提供广阔空间。进一步拓宽数字消费场景覆盖面,强化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和便利化的价值导向,持续加大涵盖教育医疗、康养保健、交通物流等新型综合数字配套服务支撑,扩大智慧文娱消费、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垃圾处理等生活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消费新模式,满足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六是完善高水平“政策池”环境支撑体系,扩大数字治理影响力。科学研判,高质量完善数字产业融合、财税金融激励、技术创新引导、数据确权交易等领域政策法规体系,提供精准配套服务支撑,通过减税降费、专利保护、专项融资等激励政策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完善数字准入监管变革、强化数字安全立法,构建完善大数据监管中心,逐渐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管控机制,用好“数据权力”,合理高效利用数据资源,保障信息安全,不断提升数字治理综合能力。

 (作者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缘起与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 :17AKS008)研究成果】【参考文献】①徐梦周、吕铁:

 《数字经济领先市场建构:支撑机制与实践策略》,《学习与探索》,2019 年第 7 期。责编 / 贾娜

 美编 / 宋扬。

 。. .。

 。

篇三: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篇)

 篇一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进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并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抓手,是引领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和生产力。“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面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谁把握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就掌握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今年 3 月,根据市政府朱健市长的指示精神和《2021 年度市政协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由 X 主席挂帅出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调研指导、亲自提出思路,X 副主席参与,市政协经科外事委组织市相关部门单位及专家学者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全市相关单位、园区和企业调查研究,并前往 X 市、X 市、X 市等地考察学习,较为全面掌握了情况、摸清了家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数字经济总体来势看好。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已连

 续 3 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全国 97 位、全省第 2 位)。2020 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约 877 亿元,占 GDP 比重约 25%,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约为 175 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 702 亿元。数字产业化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6 家,实现产值 120 亿元;电信业有规模以上企业 14 家,实现产值 44.7 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规模以上企业 22 家,实现产值 7.5 亿元;互联网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 10 家,实现产值 2.7 亿元。产业数字化方面,目前我市在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上云上平台等领域均有突破,产业生态欣欣向荣。

  (二)X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是 X 省互联网枢纽中心,也是全国骨干互联网 32 个一级节点城市之一,总带宽达到 16330G,本地地域出口带宽达 6400G。自 2014 年以来,我市投入 8 个多亿打造“数字 X”及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去年全市建成并开通 5G 基站 1930 个,基本实现城区和各县市区主城区 5G 网络全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应用场景等均有了长足发展,我市“5G+工业互联网”在特变电工、工业富联智造谷、金杯电工等多个企业实现应用,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推广。

  (三)X 数据采集共享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完成 23

 个部门的信息资源目录梳理和数据采集,并与国家 8 个部委有 32 个数据接口,汇聚数据 10 亿余条。同时,我市已被列入省内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试点城市,国、省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将优先为试点城市提供数据落地和系统对接。

  (四)X 示范区域发展初见成效。投资近 100 亿,打造以数字经济创新引领的全长 23 公里,两厢覆盖面积 50 平方公里的 X 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布局 45 个数字产业园区。目前已有湘南湘西高新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商产业园、颐高数字产业园等 17 个产业园区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引进了华为、中兴、腾讯、博思软件、科大讯飞等 30 余家数字经济引领型企业,汇聚了 860 个数字经济成长型企业,落地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 18 个。今年又成立了 30 亿数字经济母基金,并获得国开行、农发行 50 亿元的数字经济发展贷款,与华融湘江银行合作发行了 20 亿元 “双创债券”。这些资金的注入,将为 X 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的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祝融学院、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及社交电商 X 峰会等,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步入发展“快车道”。

  二、存在的短板和困难

 来近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突破,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竞争力

 不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和现代产业强市目标还不相匹配,存在短板和不足。

  (一)X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发展意识不强。数字经济是典型的新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部分干部群众以及企业主体对数字经济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有的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新鲜事物,投入大、周期长、成效不明显,只适合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中小城市没有发展的必要。另一方面,有的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什么是数字经济、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如何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还停留在粗浅的体会和模糊的概念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缺乏明晰的发展思路,以致发展数字经济的意识不强。

  (二)X 数字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不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企业、大项目产业配套带动能力较弱,缺乏新兴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数字产业发展不集聚、主导方向不突出,如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难以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区域产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市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度不高,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十分突出,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薄弱。

  (三)X 数据支撑能力不强,深度结合不够。一是数据

 归集不充实。全市目前仅归集数据 10 亿条,远不能支撑智慧政务、城市治理、数字乡村三大应用,且数据格式不一,导致数据资源清洗难度大,对关键信息的抽取、关联、挖掘、分析无法实现。全市还有接近一半的行业部门没有将各自的信息资源落地到政务大数据中心,如公安的户籍数据、人像比对数据、人社的社保数据、民政的婚姻数据、法院的执行数据、教育的基础教育数据、交通的城市部件数据等。二是数据更新不及时。政府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分散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如存量数据没有电子化,因而无法共享;结构化数据占比较高,没有及时更新,无法正常使用。三是数据应用不充分。工业互联网发展上,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技术能力不足,难以发挥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大数据与民生领域结合不够紧密,为社会公益、医疗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提供决策服务还不足。

  (四)X 产业发展规划滞后,政策体系不优。目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引领,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没有敲定,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项目布局不够明确。同时,与其相配套的系列政策措施、评估机制、考核办法等暂未出台。特别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扶植、激励政策,制约了数字经济大招商、招大商。

  (五)X 准入门槛成本较高,企业转型不多。因信息化

 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平均需要 3-10 年)、转换成本较高、试错成本较大,许多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资金缺乏、数字化人才短缺、基础薄弱以及转型契合度不确定等诸多困难与挑战,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低。

  (六)X 数字经济人才短缺,吸附能力不大。数字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当前,数字经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从事数字经济的人才大多向一线城市、沿海城市汇聚,而三、四线城市因为经济实力和工资水平而失去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我市还不具备竞争优秀高端人才的政策,特别是既具备多项技能又懂数字技术的领军型、复合型人才难以引进、留住,应用型操作型技工也十分紧缺。因而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是制约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

 (一)X 强化宣传推动,加快营造发展数字经济的浓厚氛围。

  一方面深化思想认识。以“船山论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班为载体,广泛邀请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演讲授课,围绕什么是数字经济、X 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课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深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主体对发展数字经济的认识,进一步认

 清发展形势、革新发展观念、凝聚思想共识,真正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是时代之需、发展之要,是推动 X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加大宣传造势。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开设专版宣传,通过媒体、部门和行业的舆论导向,加大对发展数字经济成功案例的宣传,培植发展数字经济的“沃土”,营造全民重视、全民参与和全民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的浓厚氛围。

  (二)X 高位统筹推进,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营体系。一是成立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研究制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和协同单位职责,加强督导考核和监测评估。二是明确数字经济行业主管部门。建议参照 X 市做法,以新成立或在相关职能部门加挂牌子的形式,组建 X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数据政府、智慧政务、数字产业发展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三是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运营主体。建议由一家市属投资平台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运营主体,引进专业团队,实施政企合作,共同搭建数据共享、多方计算、利益分享的数据可信交换空间,支撑数据资源汇聚、资产管理、质量治理、价

 值流转、产品交易等多功能服务平台。

  (三)X 找准发展定位,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平台融合发展。立足 X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点城市和全国骨干网枢纽城市定位,依托 X 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先导区建设,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努力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一是制定数字经济长远规划。围绕数字化转型成效、基础设施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生态体系等方面,根据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谋定 X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高起点编制X“十四五”数字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 X 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等专项规划。科学提出到 2023 年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到 2025 年的长远发展目标,及时发布 X 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和智能制造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名单(建议名单见附件)。二是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紧盯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以“智慧 X”和“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等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带动产业上下游资源集聚,进而形成规模数字产业。探索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创新模式,着力打造“一县一区一镇一村”数字治理示范试点,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领域应用,促使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加快推动数字赋智赋能。利用国家实施的“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数

 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契机,推动中小企业上平台、用数据、变模式、转业务,打通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推动生产服务消费各环节、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以及传统工艺与新兴业态的深度融合,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纵深拓展。四是加速释放数据价值。通过政府建机制、企业搭平台的方式,在公共领域以及金融、电信、医疗、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试点数据流通交易模式,加快构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加速释放数据价值。在数据确权登记、价值评估、质量治理、定价交易、标准合约等方面的规则确立和推广开展系统性试验,抢占流通交易市场规则主导权。五是大力发掘数字消费潜力。大力推动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家政、外卖、快递、房屋中介等低附加值线上服务向教育、医疗、办公、娱乐等“场景式服务多元化供给”拓展;探索无人工厂、无人仓库、无人机巡逻、无人配送、无人超市、无人 KTV 等“无人经济”发展,引领生产消费迈向数据智能、人机协同新阶段。

  (四)X 深入优化整合,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一是盘活现有资源。从在用系统、自建系统、下发系统、待建系统等方面入手,摸清我市信息化建设现状,列出信息化需求清单;全面梳理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服务采购数据等数据资源,并进行系统分析;聚焦产业发展,认真梳理全市“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

 业)等情况。二是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出台《X 市政务数据管理办法》《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构建业务规范、技术规范、服务规范、安全规范于一体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出台园中园、奖补资金、场景应用等支持政策,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三是加大数字基建。加快建设、纵深推进 5G基站、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基础平台、人工智能和算力平台等“数字基建”。推进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合电子政务云、各行各业在用信息化系统,推进数据共享工作;推动移动集团 5G 产业园落地见效,大力推进智慧 X、城市大脑建设,着力建设全市全量的数据资源中心。四是筑牢安全底座。规划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安全监测平台和大数据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等,引入数据共享审计机制、督查机制、问责机制,构建公平、透明、高效的多元协同监管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五)X 多管齐下发力,加大数字经济要素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根据企业需求,借助专业“科技中介” 及“科技服务”力量,推动企业、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双向”打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研究机构为重要支撑、有效分工协同合作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提升数字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二是做大做强数字产业基金。在现有 30 亿...

篇四: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管理 GONGGUONG GUANLI54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推动政策研究― ― 以辽宁省为例马 越 李宏畅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摘 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战略性发展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辽宁省经济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行业升级的挑战。本文对数字经济的特点进行总结概括后,通过分析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数字经济整体水平不高、融合发展程度不够等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动政策《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0 》显示, 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到 35.8 万亿元,占 GDP 比重36.2% 。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重工业为主发展经济的辽宁省正面临着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建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 2035 年远景目标,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为辽宁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实现经济结构改革,助力辽宁省数字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数字经济的特点1.创新性数字经济是依赖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近年来直播电商的兴起、 5G 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创新型技术发展的助力使得我国数字经济良好发展。数字经济的迅猛增长得益于互联网,想要发展数字经济就要随着互联网的迭代试错和创造消费需求等特点进行创新。2.变革性数字经济时代的交易打破了传统经济时代固有的空间界限,供应方与需求方可直接进行对接,信息流通环节缩短,效率大幅提升,直接催生企业重新架构组织结构,改变阻碍效率提升的机制。在资源上,以互联网为大环境发展的数字经济带来的最大变革是资源的共享性。区别于传统资源,同一信息资源可以被不同消费者重复购买,可以被处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空间的主体所接收和利用,可以进行无限传播和共享,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的价值。有效利用可共享的信息资源有助于消除行业壁垒,集中各方优势,激发产业新动能。二、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1 )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辽宁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截至 2020 年,辽宁省共建成开通 5G 基站 2.4 万座,光纤接入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93.6% ,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达到 100% , 4G 信号基本实现全面覆盖。物联网基础设施逐渐普及,数字经济领域布局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数量高达 145所,全国首个区块链“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正式在营口落户,将有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新基建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 2 )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 2020年辽宁省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 5000 亿元。辽宁省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与北京、上海共同构成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三大重点地区。产业数字化步伐也逐渐加快,全省 48 个工程入选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领域试点示范项目,跨境电商出口额超过 15 亿元。2.辽宁省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1 )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和数字经济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作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经济区,辽宁省产业内部结构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重工业和农业占据大比重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较为缓慢。在数字产业化方面,辽宁省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实力较为薄弱,与其他数字经济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且存在较大差距。此外,辽宁省国有企业占据主要地位,发展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也导致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推进较慢。( 2 )融合发展程度不够深入。第一,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对中小企业而言较为高昂,此外,专业化程度低,缺少核心技术等问题,使中小企业更加力不从心,需要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和政府的帮助。第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辽宁省人才流失严重,在省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重逐年下降,且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进入辽宁发展存在困难,科研队伍缺乏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3 )电子政务推动进程较慢。通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等职能,电子政务具有

 公共管理 GONGGUONG GUANLI55广阔发展前景。一方面,辽宁省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年轻人与老年人对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深了数字鸿沟,成了辽宁省电子政务推进缓慢的一项主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政府内部尚未建立成互通互联的运营体系,部门之间协同效率不高,规范和标准不够明确,顶层规划设计不足,统筹推进力度不够。此外,在如今数据监管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过高的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会难以保障居民的个人隐私信息,导致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数据监管问题也是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三、促进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数字经济向各个行业的渗透逐渐深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大幅提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综合分析辽宁省经济发展内部、外部环境,将各类资源要素进行重新配置,达到平衡高效的目的。通过对相关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创新,促进商业模式、生产模式与数字经济深入融合,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深入推进现有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当下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重塑战略思维,再造业务流程,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构建起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培育新兴产业、高端产业集群,改善目前辽宁省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领域范围小、经济活力程度低的现状。2.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增强数字经济监管强度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数据要素的重要地位逐步上升,信息资源将代替土地、机械设备等传统生产资料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自互联网普及以来,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偷取信息、进行病毒攻击、电信诈骗等事件的发生不在少数。当前我们的数据信息安全尚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在数字经济的渗透度和普及度都将显著提高的未来,治理这些乱象就更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数据成为市场中主要资源要素是必然趋势,因此,在安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在数据正常流动中如何使信息得到保护,将会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强数字经济的监管力度,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规范性将成为必然趋势。3.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智慧政府构建完善数字经济监管规范和保护政策,制定、修改并完善数字经济形态下的市场监管规范、信息安全等政策,防止用户隐私信息被用于不良竞争或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在保证用户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开放数据资源共享程度,扩大信息资源整合范围,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有助于更好完善平台功能。完善数字政府构建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加强政府内部协同运作,形成完整体系,提升政府数字化水平。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夯实数字产业基础加大 R&D 资金投入力度。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加强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高学科融合程度,提倡高校之间合作互通,培养大学生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科研机构提供更多资源和资金支持,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产出更多科研成果。鼓励科研院所和实验室与重点高校或企业等联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项目顺利落地,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加大中小企业培育资金投入力度。5.发挥地区产业优势,努力打造本土特色打造智造产业,对传统工业产业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实现服务化按需生产,达到绿色制造的目标。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将智能化深入质量控制、产品制造全过程。调整制造业结构,实现智能制造深入产业作为支撑,打造数字农业,利用辽宁省农业发展优势,结合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6.创造良好人才环境,增强对人才吸引力提升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相关政策对目标引进人才的吸引力,可通过购房补贴、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政策吸引高端层次人才,并注重人才引进后自身发展,以智力服务为主导,提供更具有弹性的人才发展空间。精准定位发展需求,加强人才培养。结合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人才需求类型,制定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发展人才共享机制,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各地区的人才需求可以在多个地区得到响应,实现人才针对性流通,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有助于缓解辽宁省稀缺人才短缺的状态。参考文献1. 罗贞礼 .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属性 . 人民论坛 · 学术前沿, 2020 ( 17 ) .2. 张春飞,范昕 .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9 ( 02 ) .3. 郭晗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20 , 33 ( 02 ) .4. 朱福林 . 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对策 . 经济体制改革, 2021 ( 01 ) .5. 马香品 . 数字经济时代的居民消费变革:趋势、特征、机理与模式 . 财经科学, 2020 ( 01 ) .(责任编辑:兰卡)

篇五: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黄 捷

 蔡 颖【内容提要】当前发展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所趋,尤其在疫情的冲击下,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动能。中国数字经济得益于创新政策和市场优势,“十三五”期间,在整体规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区域发展和数字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通过对“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呈现的新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推进政策服务手段创新、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核心技术新突破、加快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和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数字经济  “十四五”  新趋势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22)3-0072-05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基金项目: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福建研究院 2020 年咨询研究重大项目“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新模式、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FJ-ZD-01);福建省新型智库重点项目“福建省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MZKC12)。政策研究

 —— 732022 年第 3 期一、“十三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成就2016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指出要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在整体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区域发展和数字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一)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迈向新高度“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数字经济保持着蓬勃发展态势,由图 1 可看出,规模从“十三五”初的 22.6 万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39.2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从30.3% 提升到 38.6%。尤其在 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强烈冲击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增速仍为 9.7%,远高于同期 GDP增速的 3.0%。由此可见,在推动发展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能够有效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趋势,推动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二)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国数字产业化向高质量发展逐步迈进。数字产业化规模由 2016 年的 5.2 万亿元增至 2020 年的 7.5 万亿元,占GDP 比重 7.3%(图 1)。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5G 网络全覆盖,电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比逐渐降低,互联网行业比重持续增加。依托人口红利和创新发展,中国在 5G、移动支付等领域成功实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角色的转变。(三)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中国产业数字化呈现由单点应用向全局协同的演进趋势,并持续向深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 年)》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 年)》整理而成图 1  “十三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74  —— 政策研究层次领域拓展。中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由 2016年 17.4 万亿元增至 2020 年的 31.7 万亿元(图1)。以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及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数字技术逐步从工业向实体经济各个领域延伸扩展,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具体表现在数字化转型意愿、转型需求、转型供给 3 个方面。(四)区域发展百花齐放“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相继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等政策,各级政府也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总量上看,2020 年有 13 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 1 万亿元,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从增速上看,贵州抢占先机持续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增速领跑全国; [1]福建依托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及数字丝路建设机遇,增速超 15%。

 [3](五)数字治理多领域拓展“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立法层级显著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相继修订、完善,保障中国数字治理规范有序地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应对新冠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得以及时、有效、智慧地决策和治理。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监管部门正不断完善机制,明确职责,提高数字治理效能。二、“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到2025 年,中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水平和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到 2035 年,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新发展格局下的数字经济关系到我国现代产业、经济体系的发展、优化和升级,其发展正显露出以下新动向和新趋势:(一)扶持政策持续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经历了从重点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演进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2020 年起各省份陆续发布相关政策,福建省发布《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展望“十四五”时期,将有更多数字经济扶持政策出台,明确重点支持方向。各级政府也将依托政策,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优势,制定更详细的发展细则,使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 752022 年第 3 期(二)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生活带来深刻影响,数字化技术在疫情防控、医疗诊断以及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数字技术将在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度应用,与实体经济进行广范围、深层次的融合,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生产要素、组织形态、商业理念进行全方位变革,催生柔性制造、网络协同等新制造模式,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三)数据要素成为竞争新角力点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上升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基础性资源,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重要战略性资产。对标准化数据需求日益增长,也使数据标注产业蓬勃兴起,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数据标注有望成为撬动产业规模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30 年中国人工智能带动相关产业规模预计超过 10 万亿元,蕴含了对数据资产极大的需求。(四)“双循环”与数字经济相辅相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将成为重要助推力和抓手。对内,数字经济引领创新驱动,助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造和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对外,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契合,推动数字化企业“走出去”,将为国际大循环提供持续动力。三、“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对策(一)加强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一是总结河北(雄安新区)、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四川等 6 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特色经验,加强经验复制推广,适当扩大试验区范围和数量,支持各地方立足产业基础,探索因地制宜、区域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二是聚焦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核心产业实施全国统筹策略,结合地区优势推进产业链协同建设和供应链有效配置,如“东数西算”工程。(二)推进政策服务手段创新一是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数字治理和数据治理中的应用,主动精准施策,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二是加强政策间的相互协同、相互配套,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完善重大政策和专项基金的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企业及机构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水平;三是推动中国数字产业政策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发挥政府的隐形作用和市场的主导作用,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和高端产业低端化的现象。(三)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提升企业数字化技术水平,引导实体经济企业加快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升级改造进程,深化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品运输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催生网络化协同生产、柔性

 76  —— 政策研究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二是打造自主可控和资源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借助平台优势和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系统方案,为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构建各具优势、产业互补、梯次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坚实的支撑作用,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一是针对无接触配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一系列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要巩固前期市场基础,加强产业链和龙头企业打造,引领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顺应中国消费提质升级趋势,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促进新旧业态取长补短,探索线上线下消费模式相互融合的发展方式。(五)推进数字核心技术新突破一是针对数字产业链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对数字科技研发投入和企业研发补贴,着力突破芯片、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基础性技术瓶颈,补齐产业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业等短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二是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契机,争取在颠覆性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一些领域实现全球领先,走在理论最前沿,取得产业新优势。(六)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一是实施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布局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推进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数据生命全周期管理;二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开展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和数据标志制定工作,依法合规进行数据交易,完善数字经济市场体系;三是加强数据要素深度应用,提升数据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全流程应用,打通不同产业的数据流通,鼓励企业间进行数据连接和交易共享。(七)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加快制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把握整体趋势,支持各地制定统筹投资计划,明确“数字基建”涉及各领域投资重点和次序,做到建设“一盘棋”;二是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不同领域实施针对性策略,对5G 基站、轨道交通等重资产“数字基建”由政府主导建设,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数字基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注重环境营造和政策引导工作。参考文献:[1] 李桥兴,杜可 .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效应评估 [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81-89.[2] 刘立菁,谢毅梅 . 关于完善福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 [J]. 发展研究,2020(6):69-79.[3] 王娟娟,佘干军 .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 [J]. 中国流通经济,2021,35(8):3-17.  [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 ] (责任编辑:张艳)

篇六: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我国现已成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局部领先的数字经济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数字经济相关问题发表重要论述,为我国实现从数字经济大国到数字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当今世界已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催生了众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交织影响,我国在数字经济建设方面仍存短板,特别是在数据治理、关键技术工程、民生社会服务等方面尚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文章围绕“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首先从数字经济的基本问题出发,描绘由大数据、智能算法、算力平台 3 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数字经济框架;进而,回顾国际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和挑战;最后,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个人工作经历,从数据开

 放保护、关键技术工程、大数据人才培养、民生服务、社会征信体系和国际合作 6 个方面提出了做大、做优、做强我国数字经济的建议;并进一步倡议将“数字”的概念注入中华文化中、创造性地培育中国式大数据文化,更好地实现“数字中国”和早日建成领先世界的数字经济体。

 一、数字经济的基本问题 数字经济的定义 关于数字经济的具体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定论。对此,文章给出了综合的学术定义:数字经济是以大数据、智能算法、算力平台三大要素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它以算力平台为基础,运用智能算法对大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和知识发现等,进而服务于各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上三大组成要素对于数字经济缺一不可:没有大数据,数字经济便是“无米之炊”;没有智能算法,数字经济不能“创造价值”;没有算力平台,数字经济将“不复存在”。一般来说,数字经济可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产业化指的是数字技术形成产业的过程,为数字经济整体进步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如近年来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产业数字化指的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过程,主要是应用数字技术带来了生产数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等,如传统汽车生产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

 数字经济要素之一:大数据 2013 年,第 462 次香山科学会议给出了大数据的中国定义:大数据是来源众多、类型多样、大而复杂、具有潜在价值但难以在期望时间内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大数据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类别上看,大数据的种类十分多样,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健康、基因、通信、气象、信用、社交大数据等;从来源上看,大数据主要有政府、企业、开源共 3 个来源。大数据的出现与普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各行各业:运用大数据开展科学分析不仅可以为决策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也在创新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团队以 7 个年龄组的人群、4 类场所的社交场合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社交接触的异构数据分析模型,对武汉等 6 座城市的疫情病例数据展开了科学分析,揭示了疫情传播的潜在模式与不确定性风险;并根据这些城市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期增幅,计算出了多种复工复产方案。这些分析成果迅速以政策建议的形式上报,为日后复工复产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持,这是基于健康和社交大数据开展科学分析并辅助政府决策的典型成功案例。对大数据开展科学分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783年——英国统计学家理查德 · 普莱斯(Richard Price)通过收

 集和分析遗产税务数据,建立了人寿保险和国债的预测模型。纵观大数据分析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 3 个重叠的时期:1. 300 年前至今,主要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到描述性的结论;2. 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至今,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并发现知识,逐渐成为主流;3. 近 20 年来,面向文本、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方法研究层出不穷,进一步丰富了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体系、推动了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不论历史阶段如何演变,大数据分析始终遵循三大基本原理:1.决策过程,即给定某个数据分析问题的目标,通过对数据的归一化处理,运用智能算法从中发现知识并应用于决策支持。2.机器学习原理,即通过训练集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测试集验证最优的数学模型,进而应用到新数据的判定;根据不同的具体场景,模型需要反复训练学习以保持其精确度。3.智能知识发现,即数据分析的“一阶问题”是通过数据挖掘获取粗糙知识,其“二阶问题”是通过决策者主观知识辨认粗糙知识并由此产生智能知识,进而作为决策支持。

 然而,大数据分析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三大挑战:1.非结构化数据的结构化,即如何通过数据融合将文本、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然后运用已有的结构化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2.数据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即如何从不同的场景角度全方位地复原、展现大数据的整体复杂性

 与不确定性;3.数据异构与决策异构的关系,即数据的异构性导致了决策的异构性,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用数据异构与决策异构的关系寻找有效的决策支持。对于大数据分析应有这样的科学认识:大数据并不代表总体而是大样本,大样本比小样本更具有普适性;大数据分析应当从粗糙中寻求精确,需要从相关关系中把握因果关系并预测未来。

 数字经济要素之二:智能算法 智能算法是开展大数据分析的数学工具,正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例如,智能围棋程序 AlphaGo 多次击败职业选手,展示了智能算法超强的学习能力;又如,将哈希函数置入区块链结构并由此诞生的数字货币,深刻地震动了金融市场。智能算法根据人为设定的规则或启发式的方式,通过对个体的学习探索群体的模式,其大致可分为 2 类:1. 通过逻辑学习产生;2. 通过模拟人与生物的意识及行为产生。通常使用的智能算法包括统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方法、深度学习、数学规划、模糊逻辑等。智能算法的数学思想因算法而异。以数学规划中的优化算法为例,其基本思想是:给定二分类问题的数据集;其目标是:降低“你中有我”与“我中有你”的数据,提高数据分类的精度。

 数字经济要素之三:算力平台 算力是进行大数据储存分析的计算资源,具体形式主要表现为 2 种:1. 集中式算力,如超级计算、云计算;2. 分布

 式算力,如电脑、手机。一般来说,算力平台都是由整机、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4 个部分组成。我国的算力平台建设,一方面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受到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的制约。据统计,2020 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 2%,并连续 8 年以 12% 的速度增长。算力设施整体电耗的 70% 来自传统能源,由此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异常突出。因此,在部署新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等算力平台建设时,必须考虑高能耗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值得警惕的是,虚拟货币的“挖矿”活动会导致超高能耗:据剑桥大学统计,全球比特币“挖矿”年耗电量约为 149.4 太瓦时。对此,2021 年 9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11 部门联合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整治工作:目前,我国在全球比特币算力中所占份额已从 44% 降至 0,有效制止了算力资源的滥用和误用,维护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国际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数字经济的历史沿革 数字经济这一专有名词出现于 21 世纪初,然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经济活动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其历史沿革大致经过了 3 个阶段:1. 20 世纪 50 年代—2000 年的“技术准备期”。IBM 个人电脑、微软操作系统等创新产品的出现,为数字经济腾飞提供了技术准备。与此同时,数字服务领域开始萌芽。例如:美国第一资讯公司(First Data Co.)基于上千

 家银行数据,开展信用卡发行、收单、支付、信用评分等服务;美国三极通信公司(Level 3 Communications)用光纤构建的骨干网,从此奠定了互联网的雏形。2. 2000—2012 年的“快速繁荣期”。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新商业模式的迅速崛起,诞生了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脸书(Facebook)、贝宝(PayPal)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为数字经济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并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3.2012 年至今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全球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进而出台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并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美国、西欧、日本等先进经济体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行业,产业数字化进程也得到快速发展,使得数据分析成为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支撑。

 (二)国际数字经济的概况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OECD 数字经济展望 2020》,数字经济的国际情况大致可概括为 3 个方面:1.数据获取与使用。OECD 中有 37 个成员国颁布关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数据流通的 205 项政策,直接影响着数据的获取与使用能效;有 29 个 OECD 成员国制定了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法律,数据安全与保护意识强烈。2.数字建设政策导向。根据 2019 年一项面向 35 个 OECD 成员国的调查,各国

 发展数字经济的前 3 个优先目标为建设数字政府、发展基础电信设施、促进数字技术创新,政策导向对于开展数字经济建设至关重要;而各 OECD 成员国在人口分布、预算融资、跨部门协调、数据监管与开放、隐私安全等方面的障碍,进一步制约了其数字经济的发展。3.数字技术创新。OECD 成员国所拥有的专利中有 1/3 与信息通信技术有关,但是这一比例在过去 10 年有所下降;相反,中国、俄罗斯、印度的对应比例则显著上升。1999—2019 年,全球人工智能科技论文的数量翻了两番;其中,中国在数字技术科研创新成果方面的贡献迅速增加。

 (三)国际数字经济体的领先之处 欧美发达国家已初步建成强大的数字经济体,其领先之处可总结为 3 点:1.法律与政策先行引导。以美国为例,从克林顿政府 1993 年颁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到 2019 年更新《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美国先后出台了 30 余部法律与政策,明确了数字经济中各主体的权责,规范了数字经济的发展;2018 年欧盟颁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史上最严格的数据隐私安全保护法,其有效地保障了数字经济时代个人数据信息的安全。然而,严格保护隐私的欧洲模式与高度自由流通的美国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数字经济发展方向,这是我国制定数据开放与保护等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2.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美国的脸书、亚马逊、苹果(Apple)、

 奈飞(Netflix)、谷歌 5 家企业分别在社交媒体、在线零售、移动通信、流媒体视频、搜索引擎方面拥有领先全球的技术优势,这些国际科技巨头始终聚焦主业开展业务,科技创新持续不断,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数字产业的跨越发展。3.完善的市场形态。以美国征信市场为例,得益于全面的市场化体制和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机构,美国率先打造出较为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益博睿(Experian)、艾可飞(Equifax)、环联(TransUnion)等个人征信机构,以及标普(Standard and Poor’s)、穆迪(Moddy’s)、惠誉(FitchRatings)等企业和主权国家信用评级机构,为数字经济的交易、流通环节提供了完善的市场咨询服务。同时,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不仅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进程。

 三、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数字经济萌芽于 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网。21 世纪的前 10 年,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快速兴起,我国数字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一系列战略目标;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以及“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数字经济进行的全面布局,将不断引导我国的数字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 年)》,“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最初的 11 万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39.2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38.6%。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其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 6 个方面:1.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数字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规模不断增长,产业发展新动能、新趋势愈发显著。2020 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收入达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5%;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 1606.9 亿元,同比增长 24.43%。目前,已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43.9 万家;算力产业规模达 2 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产出达 1.7 万亿元。2.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进入快车道。2020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 49.4%,新增上云企业超过 47 万家,网上零售额达 11.76 万亿元、连续 8 年居世界第一。3....

篇七: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3 消费导刊· 2019年第07期消费经济研究 树立法治意识

 Economy and law·经济与法数字经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探究何宇博

 济宁育才中学摘要:

 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并对日常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于是,数字经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现阶段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阅读和资料分析的方法,首先,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其次,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从高效运作、多方合作、经济转型、量身定制和着眼民生五个角度探究了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帮助。关键词:

 数字经济

 信息技术

 发展趋势一、引言2018年10月27日,2018数字经济上海论坛发布了《2018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数字经济竞争力位居世界第二。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55%,新增就业552万人[1] 。可见,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于是,现阶段数字经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热点话题。针对数字经济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我国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展开研究。黎文娟等人认为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数据+”、 “众包+”、“交互+”和“共享+”四大新趋势,并提出加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和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建议 [1] 。何迪在阐释数字经济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中的强大力量和数字化转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两点趋势 [2] 。张雪玲和焦月霞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法对分类指数进行测算,得出数字经济整体增长但缺乏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研究结论 [3] 。本文从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大数据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在阐述数字经济概念的基础上,以人脸识别、万物互联、新零售、人工智能和智慧生活为例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从高效运作、多方合作、经济转型、量身定制和着眼民生五个角度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借鉴,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数字经济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4] 。可见,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信息化,即通过信息知识、网络和技术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便捷性。一方面,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实现了无边界的高效沟通往来;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信息化技术快速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信息资产,大大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第二,高渗透性。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逐渐模糊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边界,呈现三产融合的态势。第三,可持续性。一方面,数字经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加之其指数型增长的特性,大大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有效避免传统产业发展导致的能源消耗、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数字经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人脸识别人脸识别(Human Face Recogn ition),又名人像识别、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现阶段,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用于住宅安全和门禁系统、摄像监控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和支付系统等方方面面。蚂蚁金服作为最早布局人脸识别技术的公司,从2015年开始就将人脸识别运用到支付宝用户登录、实名认证、支付风险校验、找回密码等场景,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刷脸支付的商业化。(二)万物互联万物互联的实现离不开物联网的发展。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和执行。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物联网则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精准对接 [5] 。这一转变也催生着新动能。工信部数据显示,全球每天约有550万新设备加入物联网。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安防、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三)新零售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6] 。今年,阿里巴巴提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通过淘宝天猫、支付宝、菜鸟涉及交易、支付、物流仓储三块海量数据的联通,以及与优酷、高德、UC、虾米、分众等阿里生态的数据打通,打造出“全”而“活”的阿里新零售模式,新零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购物的方方面面。(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兴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客服、小米AI音响、天猫精灵等人工智能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2018年双十一,阿里的“阿里小蜜”、京东的“无人客服”、苏宁的“苏小语”等承担客服咨询主力的角色。无论是语音还是文本的对话形式,亿万用户享受到了对话式AI智能客服带来的便利。(五)智慧生活智慧生活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是在工作、家庭、生活、会议等各类场景下的场景化生活模式。本次乌镇峰会就构建了五大智慧应用场景(人脸识别、智能翻译、智能机器人、新零售、智慧旅馆),设立了“乌镇峰会”互联网应用体验中心。5G体验车、刷脸入场、刷脸支付、视觉AI等40项智慧化项目在乌镇落地运行,智能迎宾屏、咨询服务机器人、智能同传、翻译机等打造会务服万方数据

 154 消费导刊· 2019年第07期消费经济研究 经济与法·Economy and law

 树立法治意识务新模式,很好的践行了会议场景下的智慧生活模式。四、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一)激发活力,高效运作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创新引领,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发挥数据、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作用,依靠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推动数字经济高效运作。政府企业应继续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内外部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运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二)多方合作,共同繁荣数字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开放共享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作为全球发展的共同机遇,将进一步加深各国之间的合作,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市场开放政策的逐步放宽等,促进国际合作的纵深发展,推动国际数字经济共同繁荣。同时,携手共建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合力打击数字经济领域违法犯罪,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融合发展,经济转型为了更好的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1] 。首先,关注实效,充分发挥互联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找准实体经济和传统行业的痛点,赋能从而提质增效;其次,互帮互信,不断推动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最后,利用资本,促进深度融合和实质发展。(四)洞察需求,量身定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和量身定制服务。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精准定位需求,迈入“量身定制”时代。(五)着眼民生,惠民利民一方面,注重发挥数字经济在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拓展"互联网+"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惠民利民;另一方面,加快互联网应用普及,大力构建网络扶贫、网络扶智、网络公益等信息服务体系,有效弥合数字鸿沟,让更多人共享互联网的发展成果。五、结语现阶段,数字经济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的人脸识别、扫一扫等都是数字经济的体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黎文娟.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大新趋势[N].中国计算机报,2018-10-22(014).[2]何迪.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J].西部皮革,2017,39(24):49.[ 3 ] 张 雪 玲 , 焦 月 霞 . 中 国 数 字 经 济 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17(04):32-40+157.[4]司晓,孟昭莉,王花蕾,闫德利.数字经济:内涵、发展与挑战[J].互联网天地,2017(03):23-28.[5]杨晓静,胡雅妮,孙琦超.浅谈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8,8(04):192-194.7.[6]天猫眼里的“新零售”新在哪?[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8(11):44-45.(上接152页)《暂行办法》对网约车平台、车辆、驾驶员均予以规制,一系列牌照的要求体现出法律规制的逻辑仍未跳脱出传统出租车的监管模式,并未充分考虑创新理念。牌照管理体制下的诸多问题较为严重。此外,在地方网约车实施细则中,北京、上海坚持京籍京牌、沪籍沪牌,而实践中从事网约车服务的多为外地人员。此种规定虽然本意是为规范市场、保障安全,但是一定程度上迫使本应作为兼职运营的车辆和驾驶员以此为业,背离了共享经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的基本精神。这些政策制定、执行和修改的过程体现了目前法律规范与现实情况的矛盾,这也使得实践中频频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第二,明确认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4] 。共享经济模式中,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有三点应当加以明确。首先,具体的劳动者和第三方企业都应符合我国劳动法中所规定的主体资格条件;其次,双方之间要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明确劳动者在从事工作时的报酬等福利,但是应根据不同的情形,不用的企业平台应制定不同的劳动管理条例;最后,应规定平台业务所包括的内容以明确劳动者之劳动是否属于平台业务。第三,对于押金类金融业务要加强监管、完善制度。例如共享单车、共享租房这种提供押金类金融业务的共享经济模式,这些经营机构往往没有取得合法的牌照,在注册使用该服务时所提交的押金是否可以返还、是否挪作他用,都不得而知,在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之下,其背后的金融风险应重点关注。针对此类新型社会现象,我国对共享经济中押金的监管并没有制定明确、详细的法律法规,导致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参考《合同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刑法》等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尽快明确其规制。由于押金可能会引起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行为,直接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但目前首要问题是针对新型共享经济之行业准入机制尚未完善,风险防范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旦发生资金挪用、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受害的消费者无法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提出诉讼。所以,明确行业准入的事前监管机制很有必要 [5] 。完善牌照管理机制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经营牌照要以央行为核心建立起监管机制,有关部门应针对行业准入监管出台相关办法,如在银行开立押金存放账户,不可以非法使用账户资金,资金的使用应写明用途;其次,行业要发挥其自律监管作用,对于能力资质出现问题的企业应告知其进行整改,若不能达到行业标准应劝其退出该行业。四、共享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共享经济拥有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质上是借助社会闲置经济资源和产能的重新分配来实现二次利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力,未来的共享经济势必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成熟的共享经济服务将呈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向人才中心、多职能中心、全球中心以及提供流程外包服务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齐爱民,张哲.共享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求是学刊.2018(2): 97-108+173.[2]王涛.共享经济下的法律良性规制[J].普洱学院学报.2018(1):37-38.[3]伏睿.共享经济的法律关系与规制路径[J].经济论坛.2017(5):135-137.[4]蒋大,王首杰.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7(9): 141-162+208.[5]崔可欣.共享经济的法律风险与规制[J].经济师.2018(11)76-77.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浅谈数字经济发展趋向 浅谈 趋向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