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9篇

时间:2022-10-27 11:10:05 来源:网友投稿

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9篇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9篇

篇一: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 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最近, 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 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

 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 集聚度较高、 区域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年营业 收入过 10 亿元的达到 21 个。

 截止底, 这 21 个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加工户)

 9293 个、 从业人员 79 万人, 年营业收入 2342 亿元、 上缴税金 59亿元、 利润 161 亿元、 出口创汇 91 亿美元, 拥有省级以上名牌 77 个、 公共服务平台 17 个、 行业协会 27 个。

 从区域布局看, 各县市区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 规模较大、 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有:

 开发区、 福山区、 龙口市和莱州市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招远市的粉丝、 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产业集群, 莱州市的石材产业集群, 海阳市的针织毛衫产业集群, 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 栖霞市的苹果储藏及加工产业集群, 龙口市的铝及铝制品产业集群, 牟平区的肉食鸡产业集群, 芝罘区的汽车贸易产业集群, 开发区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从行业分布看, 以传统产业为主, 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

 传统行业主要有:

 石材加工(板材、 雕刻品、 异型雕)、 食品加工(植物油、 蔬菜

 加工、 海产品加工、 肉食加工)、 针织毛衫加工、 粉丝加工等。

 新兴行业主要有:

 葡萄及葡萄酒、 汽车及零部件、 汽车贸易、 电子信息、 机械加工等。

 从发展模式看, 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是开发资源、 集聚发展型, 如莱州市柞村、 夏邱镇石材加工和栖霞市蛇窝泊镇果品产业等; 二是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型, 如海阳市凤城街道毛衫加工、 辛安镇针织服装、 莱阳市龙旺庄街道食品加工产业等; 三是龙头带动、 配套发展型, 如龙口市东江镇铝及铝制品、 蓬莱市刘家沟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区福新街道汽车配件产业等; 四是规划引领、 成片发展型, 如招远市温泉街道金银加工、 芝罘区世回尧街道汽车交易和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水产品加工产业等; 五是继承传统、 创新发展型, 如招远市张星镇粉丝加工产业等。

 (二)

 基本特点。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

 近年来,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 葡萄及葡萄酒、 汽车贸易、 汽车零部件、 修造船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迅速发展壮大。, 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 的产区优势, 确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百年立市” 产业, 经过 3 年发展, 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 12万亩, 葡萄酒企业达到 50 家, 葡萄酒年生产能力 15 万吨, 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

 芝罘区从开始发展汽车贸易产业, 建立了胶东最大的汽车交易广场, 成立了烟台市汽车商会, 目前国内所有品牌和部分国际知名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共设立汽车销售公司、 专卖店 93 家, 带动发展汽车装璜、 维修、 二手车交易等相关服务企业 60 多家。

 蓬莱市的休闲旅游、 修造船产业, 莱山区的机械加工铸造产业等, 也都是近几年快速兴起的。

 二是传统产业不断提升。

 石材、 粉丝、 黄金、 毛衫等传统产业, 通过自主创新、 技术改造等, 普遍实现了上档升级。

 招远市的龙口粉丝产业有 300多年的生产历史, 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经过二次技术变革, 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向机械生产、 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先后研发出 80多个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种, 推动粉丝产业逐渐向综合开发、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海阳市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产, 完成了资金和技术积累, 实现了从“贴牌” 到“创牌” 的跨越, 目前已涌现出“申士”、“新雨” 等 28 个自主品牌。

 粉丝、 黄金、 石材、 毛衫等传统产业的快速提升, 同时也带动了机械加工、 矿山机械等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

 比如招远市的矿山机械产业, 拥有生产企业 65 家、 从业人员 6500 人, 实现营业收入 9 亿元。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仅 10 大特色产业集群中的 14 个龙头企业, 就实现营业收入 500 多亿元, 占全市特色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 直接带动 9000 多家中小企业配套协作、 共同发展, 大大增强了企业自身和产业的竞争力。

 比如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 在龙大、 鲁花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 200 多家食品加工企业抱团发展, 成功将 10 大系列 300 多个品种的食品打入日本、 韩国及东南亚市场。

 在南山铝业的带动下, 龙口市东江镇形成了煤炭、 电力、 氧化铝、 碳素、 电解铝、 铝型材这样一条既有能源原材料、 又有中间加工环节、 还有终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链条。

 福山区加快推进面向上海通用东岳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 成为东岳汽车的主要配套基地。

 四是特色产业镇培育初见成效。

 到底, 全市共培育特色产业镇 29 个,

 年实现营业收入 1211 亿元、 上缴税金 26 亿元、 利润 87 亿元, 分别占全市特色产业的 52%、 44%和 54%。

 其中, 营业收入超过 100 亿

  [1] [2] 元的有 3 个, 超过 50 亿元的有 5 个, 超过 20 亿元的有 10 个;上缴税金过亿元的有 10 个, 过万元的有 12 个。

 凤城街道、 张星镇、 夏邱镇等 3 个乡 镇(街道)

 被省委、 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镇, 东江镇等 10 个乡 镇(街道)

 被市委、 市政府命名为烟台市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镇。

  五是对地方贡献不断加大。

 一是膨胀壮大了 地方工业经济。

 莱阳市、 莱州 市、 福山区、 海阳市、 栖霞市等县市区的特色产业年营业收入, 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达到 30%以上。

 二是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

 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共上缴税金 59 亿元, 占全市国地税收入的 20%。

 特色产业上缴税金占产业镇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 其中牟平王格庄、 莱阳城厢等 9 个乡 镇达到 80%以上, 龙口七甲、 蓬莱蓬莱阁等 8 个乡 镇达到50%以上。

 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

 全市特色产业共吸纳劳动力近 80 万人,占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的 30%以上。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目前, 我市大部分产业集群属于劳动密集型和销售外向型产业, 以低成本竞争为主, 走低端发展路线。

 许多企业规模较小, 实力有限,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技术条件薄弱,普遍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比如发展比较好的海阳毛衫产业, 500 多家企业仅有 3 个自主品牌, 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均靠外地供应, 产品 95%以上销往国外, 在当前劳动力、 原材料、 运输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产品

 价格不断下降的形势下, 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

 莱阳的蔬菜加工,莱州、 龙口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存在这种情况。

 (二)

 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

 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停留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 产业规模不够大。

 全市年营业收入过100 亿元的产业集群仅有 8 个, 大多数都在 20 亿元左右, 还没有形成过1000 亿元的产业集群, 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 除了铝及铝制品、 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有南山、 丛林、 龙大、 鲁花这样的骨干企业之外, 其他产业集群几乎没有年营业收入过 10 亿元的大企业。

 另一方面, 产业链条不够长。

 不少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 产品雷同, 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

 大量“大而全”、“小而全” 企业的同质同位竞争, 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

 集群组织比较松散, 行业协会(商会)

 作用发挥有限。

 大多数产业集群没有建立自律组织, 彼此间内在联系较少, 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

 此外, 集群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竞争、 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对一些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假冒伪劣等负面问题。

 同时, 行业协会作用发挥有限。

 目前全市已经成立行业协会 27 个, 还有 6 个产业集群没有成立行业协会, 已经成立的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作用的比较少, 大多数行业协会、 商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思想观念、 体制机制、 配套政策、 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加强行业自律、 整合提升行业、 开展自我服务、 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 不突出。

 (四)

 知名品牌、 区域品牌不多, 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目前, 我

 市特色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 77 个, 但除“龙大”、“鲁花”、“南山”等几个老品牌外, 真正的知名品牌不多。

 毛衫、 石材等传统产业, 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 其主导产品均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许多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度仅局限于省内, 远远没有永康五金、 义乌小商品、 佛山照明等品牌在全国的名气大。

 正因如此, 我市大部分产业的主导产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较低, 与占国内市场 95%、 国际市场 70%的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 以及占国内眼镜市场 80%的温州眼镜产业集群相比, 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五)

 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除了海阳市和蓬莱市以外, 其余大多数县市区没有制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缺乏必要的政策、 资金、 人才支持, 致使特色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不强, 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 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

 除了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 世回尧汽车交易市场等少数几个专业特色市场外, 大部分特色产业发展缺少专业化大市场的配套, 市场与产业间的联系以及相互支撑不够, 束缚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 目前虽然认定了一批, 但还难以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性、 公益性服务, “公共服务” 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中介机构、研发机构、 培训机构等中间组织也相对缺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特色产业发展。

 三、 对策和建议

  (一)

 加强政策扶持, 推动持续发展。

 加紧制定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扶持办法及配套措施, 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实行更优惠的

 市场准入政策, 进一步降低门槛, 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产业集群集聚。

 二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政策, 把各项扶持资金向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及信用担保机构倾斜, 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 及时为新创办民营企业办理相关税收减免手续, 为民营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

 四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 按照“事业留人、 政策留人、 待遇留人” 的思路, 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 培养和使用机制, 为产业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二)

 加强科学规划, 优化产业布局。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遵循产业集群发展规律, 结合我市区域优势和特色,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统筹发展。

 沿海县市区应当依托交通便利优势, 扎实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及零部件、 铝及铝制品、 石油化工、 粉丝、 石材、 毛衫等加工制造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

 中部地区应发挥特色产业和自 然资源优势, 推进技术创新, 开发自主品牌, 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城市五区应依托中心城区优势, 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文化、 现代物流、商贸餐饮、 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 着力发展电脑、 手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 一业” 的“块状” 经济, 注重培育特色专业村、 产业镇, 发展专业园区, 壮大产业集群。

 (三)

 强化自主创新, 提升产业层次。

 一方面, 嫁接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 鼓励汽车零部件、 毛衫、 矿山机械、 草艺品、 化工等传统产业内的企业, 在产品设计、 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 提升工业设计水平, 改进加工工艺,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质量、 档次和附加值, 加快由委托加工、 贴牌生产向自主设

 计加工、 自主品牌生产转变。

 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积极同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合作, 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围绕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加速形成电子信息、 新材料、 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新的优势产业。

 (四)

 壮大龙头企业, 提高协作配套水平。

 紧紧抓住国际产业整合、 承接韩日产业转移、 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好机遇, 瞄准国际国内市场,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 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度大、 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发挥其产品辐射、 技术示范、 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 对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 改造, 不断将一些零部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 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 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特别应支持汽车及零部件、 修造船及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 注重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 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五)

 实施品牌战略, 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重点扶持发展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 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 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 开展多层次、 全方位的联合协作, 实现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支持产业集群以品牌共享为基础, 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 原产地注册等)。鼓励有关商会、 协会或其他中介组...

篇二: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主任、 各位副主任、 秘书长、 各位委员:

 一、 主要成效近年来 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 的十七大和中央、 省、 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市委提出 的“加强农业, 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立足资源优势, 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 的特色农业产业, 取得了明显成效, 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烟叶产业。

 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

 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 保持年种植面积在 40 万亩以上, 年产量 6 万吨以上。

 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

 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 提高林地产出率, 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 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

 新建丰产竹林 6.56 万亩, 种植苗木花卉 2.9 万亩, 新造和抚育油茶林 4.2 万亩。

 畜牧水产业。

 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 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

 全市生猪年出栏 139.71万头, 肉牛出栏 4.25 万头, 肉羊出栏 18.82 万头, 家禽出栏 2515.13 万只, 水产品年产量 6.4万吨。

 中药材产业。

 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 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 引进和示范。

 全市中药材面积达 18.44 万亩。

 食用菌产业。

 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 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

 全年栽培食用菌 2.7 亿袋, 产量 7.66 万吨。

 果茶产业。

 加快品种结构调整, 引进推广优质品种, 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 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

 全年茶叶面积达 24.66 万亩, 产量 2.4 万吨, 水果面积 114 万亩, 产量 84.71万吨。

 建莲产业。

 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 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 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 延长建莲产业链。(二)

 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 2 家, 省级龙头企业18 家, 市级龙头企业 135 家。,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90 亿元, 带动农户 44 万户。

 先后有 10 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7 个县(市)

 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 1 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2 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1 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 4 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 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 251 个, 位居全省前列。(三)

 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 大田县大中村大薯、 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 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

 烟叶种植户数达 4 多万户, 户均种烟 9.82 亩, 其中 20 亩以上 的种烟户有 1984 户。

 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149 个, 经营林地面积 59 万亩。

 生猪规模养殖场 270个, 年可出栏 120 万头生猪; 规模养羊专业户 155 户, 年可出栏 12 万头; 蛋鸡规模养殖场达到 13 个, 存栏 30 万只; 肉鸭规模养殖场达到 25 个, 出栏 370 万只。

 新增网箱养鱼 1000个, 生产能力吨。(四)

 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乡镇均成立了“农业 155”服务队, “农业 155”信息员覆盖了行政村, 形成一支贯通市、 县、 乡、 村四级 的联动工作队伍, 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 的技术指导服务。

 今年以来, 全市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 700 余期, 培训8.5 万人次。

 组织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 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片), 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 200 个, 建立新品种示范片 5 万亩, 示范推广新技术 13 项, 新肥料 23.8万亩, 新农药 38 万亩次, 新机具 578 台套, 购机补贴资金达 3850 万元。(五)

 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大连续七年在外地举办农业专场招商会, 连续五年举办海峡两岸(三明)

 林业博览会。

 明台农业合作加快发展, 引进涉农涉林台资企业 66 家, 总投资 1.65 亿美元; 引进一批台湾新品种、 新技术、 新工艺, 推广面积达 15 万亩。

 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 引进台资企业 22 家, 总投资 6948 万美元, 引进台湾良种 29 个, 引进台湾技术 18 项, 推广面积 3.5 万亩。

 二、 存在问题从调研 的情况看, 当前 我市农业特色产业 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 产品市

  场竞争力不强。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少,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 的仅有 17 家, 占百分之 12.6; 国家级、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只占全省 的百分之 6.5 和百分之 9.7。

 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 规模偏小, 带动农户仅占总农户数 的百分之 23.8。

 一些地方 的农业特色产品雷同, 特色不鲜明, 优势不突出, 市场竞争力不强。

 加之企业、 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 产、 供、 销脱节, 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 造成有本文章共 2页, 当前在第 1 页[1][2]下一页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特色 的产业形不成规模, 有规模 的产业又缺乏特色。

 二是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人才缺乏, 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由于 我市地处山区, 条件差、 待遇低, 农业科技人才留不住也引不进。

 目前, 农村大多数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不够健全, 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偏少, 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未形成规范、 完善 的技术服务体系, 造成了产前不能及时准确提供市场

 信息, 产中不能及时有效技术指导, 产后不能及时做好市场对接, 这也不同程度挫伤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 的积极性。

 三是特色产业资金投入有限, 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各级财力薄弱,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县乡不能拿出更多 的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 的发展。

 金融投入由于缺乏有效担保主体, 农民自身房屋、 土地又不能抵押, 金融支农难以落到实处。

 农业又属中长期项目, 季节性强, 回报率低, 难以激发社会各界 的投资热情。

 同时, 农民对农业生产 的投入很有限, 使有特色 的产业形不成规模, 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 的发展。

 三、 几点建议(一)

 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对发展特色农业 的认识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 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发挥 我市地域和资源优势,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切实加强对发展特色农业 的领导。

 要紧紧围绕“加强农业, 做特农业” 的产业发展思路, 进一步明确 我市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三明市发展现代农业行动计划。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 分工协作、 各负其责 的工作机制, 有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 的发展。

 要加强运作, 打好海西、 老区、 苏区牌,争取中央、 省上对农业特色产业更多 的项目资金支持。

 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促进农村耕地、 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激活发展特色农业动力, 做大做强做优 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二)

 创新经营方式, 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市场前景好、 发展潜力大、 带动能力强 的成长型企业纳入培育扶持范围, 通过政策扶持、 项目支持、 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办法做大规模。

 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 带动生产基地建设, 延伸产业链, 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要加快特色农业 的示范乡镇、 示范基地建设, 着力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 的“一村一品、 一乡 一业”特色产业乡 村, 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加快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大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 的区域品牌、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 信息体系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鼓励龙头企业创办互助合作组织, 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 的紧密结合、 专业合作组织与市场开发拓展 的紧密结合, 完善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三)

 推进科技创新, 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政府要逐步构建完善市农科所、农作物选育创新平台、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 清流花卉良种培植繁育中心、 闽台林业研究所、 闽台林业科技交流培训中心等一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机构和创新平台, 尽快形成布局合理、 功能完备、 运转高效、支撑有力 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要突出抓好农产品深度加工, 大力扶持现有果蔬、 畜禽产品和林产品及生物医药等重点加工生产企业, 开展技术创新, 发展科技型企业。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优选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提高经济效益。

 加大对明溪南山、 沙县柱源等 10 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的资金投入和农业“五新”推广力度, 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起到先行先试 的作用, 成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四)

 创新服务机制, 提升特色农业服务水平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 动植物疫病防治、 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缺少和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

 切实抓好乡 镇“三农”服务中心和村综合服务站建设。

 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一批在建及新建大型农产品市场建设。

 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建设, 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 购销对接等服务。

 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 供销合作社、 种养大户、 科技人员、 返乡创业农民等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并在财政补贴、 税收、 用地、 用电和“绿色通道”等方面予以支持。

 要加大对农业金融政策 的支持力度,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认真解决农民和农产品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

 突出明台合作,实现明台特色农业优势互补要以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为平台, 突出林业成果转化、 生物农业产业对接和生态旅游观光等, 加快实施林产品加工等六个合作区建设, 努力打造全国林业对台合作示范区和全国林业改革示范区。

 以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为契机,不断扩大合作交流范围, 全面提升明台农业合作层次, 努力在招商引资、 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合作, 特别是农业“五新”技术 的引进、 示范和推广、 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 农产品深加工、 农产品物流业、 观光休闲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要积极构建明台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和鼓励两岸农业企业、 农业学校和农业科学研究机构、 农业推广单位携手合作, 建立农业产、 加、 贸一体化合作模式, 研究开发农业新技术、 新产品, 开拓新市场, 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

篇三: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3 篇)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一篇: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情况调查的要求,我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到各村调查了解当期我乡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乡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为推动全乡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的发展目标,提出“立足定兴、面向京津、主动对接、实现共赢”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特色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

 1、以大任、东落堡等村为主的红薯窖藏业,现已达到3800 多亩,年窖藏量达到 1500 万斤。大任村红薯种植面积达 2200 亩(共有耕地 2400 亩);东落堡村种植面积达 1600余亩;辐射小任、五里窑等八个村,所辐射各村零散种植面积预计在 1000 亩左右。

 2、以南大位、田候等村为主的地膜花生―白萝卜、冬储大白菜现已达到 1600 多亩,复种达到 4400 亩,年产量达到 XX 万斤以上。

 3、以东西相盖、吴村等村为主的秋菜冬储,现已达到3000 多亩。

 4、以东引、南引等村为主的豌豆种植,现已达到 1000多亩。

 5、田候绿园蛋鸡养殖,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500 万元,占地面积 35 亩,蛋鸡存栏 6 万余只,日产鲜鸡蛋2500 公斤,年产值达 1000 多万元的知名企业。

 ?

 6、彩印印刷业:我乡彩印印刷业以西相盖村为主,拥有东洋印业等知名企业。

 二、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 ?

 1、我乡在以往的发展中,虽大力推广特色种植、养殖业,但仍不能形成种植养殖规模,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农副产品销路问题。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以“马路市场”、“路边市场”收购和农户自己赶集等形式为主,截止到目前我乡没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思想观念问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品种,在部分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耕作模式,不愿冒一点点风险,即便周围有很多成功经验,也不愿去学习、去尝试。

 三管理方面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造成各种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发展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生产进程,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我乡彩印业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仍不能形成大型企业,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涉及企业管理的机构多,各类检查繁杂。各种非税性收费约企业税收的两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发展面临融资渠道困难问题。金融业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了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

 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资金的 80%来自银行,从而导致企业长期高成本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

 三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企业用地资源主要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指标,极度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四企业领导管理意识落后,产品合格率低,竞争力差。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不高,产品质量较差,在如今的买房市场,市场竞争成为品牌和质量竞争的现状下要发展难以为继的。

 三、几点建议 ?

 1、希望县委协调电力、工商、土地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我乡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筹建一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解决全乡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

 2、希望县委协调科协、农林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科技知识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传统思想意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技术。

 3、希望县委协调科协等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农业技术协会或农业合作社等群众性组织,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使农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意识的得到进一步加强。

 4、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

 5、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6、希望县委协调金融等相关部门制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二篇:

 近年来,元宝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幸福苇河”的目标,以“工业兴镇、旅游活镇、商贸强镇”的战略部署,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立足我镇山区资源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的道路,这使我镇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一、发展现状 ?

 元宝镇地处苇河县境东北部,距县城 30 公里,面积73.36 平方公里,辖 1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 个村民委员会,境内大小山头环绕周边,河流纵横交错,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一个生态环境优良的山区乡镇。近几年来,元宝镇一直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借我县绿色崛起的契机,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绿色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筹资和吸引外资投入旅游基地设施建设,通过包装,完善配套,宣传造势。其中,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京明温泉度假村和黄满寨瀑布、广东省最美乡村――粗坑村,广东樱山花谷等景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景点,随着全镇旅游景区接待能力和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我镇的特色

 产业。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

 一依托山区旅游资源优势,以京明度假村、黄满寨旅游瀑布为主线条,积极深入推广茶叶加工、甜玉米加工、蕉柑种植等“一镇一品”项目。以京明茶厂、苇河县元宝罐头厂等为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打造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二鼓励景区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以增加村民额外收入。当前,景区周边已经兴起了一大片农家乐,客家风俗、客家美食已经成为我镇农家乐的主打品牌。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更有利于我镇旅游业特色品牌的树立。三鼓励外出乡贤回归投资,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承载能力;坚持大交通,打造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加强景区之间的联系以及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四借我县绿色崛起的契机,把绿色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提高我镇旅游名镇的知名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

 虽然近年来我镇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促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上级特色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放宽;人才匮乏和资金短缺。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四、对策和建议

 ?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镇要紧紧围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幸福苇河”的总目标,依托我镇丰富的山区旅游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构建大北山旅游产业园元宝部分,壮大提升我镇生态旅游产业群。加快京明生态城、黄满寨旅游小火车工程等旅游项目的施工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使分散的旅游产业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区域旅游产业群。

 一深化政府行政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招商程序,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如实施“乡贤回归”工程,为外出乡贤回乡创业提供更多优惠条件,以情招商、以商引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置业,扶持帮助现有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扩大生产,拓宽产品销售路子,提高我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广告牌、宣传画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我镇旅游业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交通优势、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扩大我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我镇发展。三突破人才制约,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如提高员工工资福利水平,扩展员工上升空间,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建立员工薪酬、员工培养体系及人才激励等机制。四努力突破资金制约。采取以镇为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承载能力,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政策,给予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三篇:

 ?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莅临 XXX 检查指导工作,对 XXX 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乡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向你们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

 XXX 位于县城东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中部,位于XX、XX、XX 三地(州)的交界处,东接 XX、XX 两县,南连XX 县,西界 XX 镇,北邻 XX 镇,XX 州的南大门。辖区国土面积 252 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 2790 米,最低海拔 1446米,乡政府驻地小河底,距县城 50 公里,国道 214 线和省道小普线呈“丫”字型横穿境内。全乡辖 13 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90 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傈僳、佤、纳西、回、布朗等 11 个民族。2005 年末,全乡共有居民 9561户,农业户 8776 户,总人口 35720 人,农业人口 34799 人,人口密度 142 人/平方公里; ?

 现有耕地面积 28148 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 0.81 亩。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党建领乡,生态立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全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 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 8865.58 万元,比上年增 5.35%; ?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14 元,比上年增 6.16%;

 ?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35 万元,比上年增 2.2%; ?

 全年粮食总产量1138.46万公斤,人均占有粮318公斤。

 二、产业发展状况 ?

 XXX 境内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 15℃,年降雨量平均在1250 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但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突出,致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泡核桃、茶叶、枇杷等特色产业。

 (一)泡核桃产业 ?

 根据《XX 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干沟箐边和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 ?

 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 ?

 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层层举办样板,以点带面,规模发展,全乡 500 亩以上的连片种植有18 片,其中 1000 亩以上的有 3 片。2003 年到 2006 年全乡共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泡核桃 7.15 万亩,实现了人均 2 亩的目标。今年预计实现产量 562.5 吨,产值 450 万元,户均

 收入达 513 元,人均收入达 126 元; ?

 到 2010 年,预计实现产量 2687.5 吨,产值 2150 万元,户均收入达 2389 元,人均收入达 602 元; ?

 到 2020 年,预计实现产量 10625 吨,产值 8500 万元,户均收入达 9444 元,人均收入达 2380 元。

 (二)茶叶产业 ?

 XX 全县茶叶种植大乡,茶园面积位居全县第一,但由于群众商品意识淡薄,栽培技术落后,疏于管理,多年来大部分茶园效益低下。对此,乡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茶园低改、品种改良、生态茶园建设及发展精深加工作为茶叶产业培植工作的重点,全面加快我乡茶叶产业化进程,先后完成华山茶场、小古德茶场、大比舍茶场、小比舍茶场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 4100 多亩。建成以德安阿比庄为中心的 700 多亩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同时,完成加强低产茶园改造 3000 多亩。2005 年末,全乡茶叶面积达18300 亩,可采摘面积 17233 亩,茶叶总产 73 万公斤,产值1095 万元。

 (三)林产品开发情况 ?

 林业发展坚持“严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改造低产林、培育珍稀林”的要求,积极发展泡核桃、茶叶、华山松、竹子为主的林产业。2005 年成功引进投资 300 多万元的松脂加工厂一个,年末,公司收购松脂 2580 吨,收购金额 1470 万元; ?

 生产松香 1548 吨,松节油 200 吨,实现工业总产值 1306

 万元; ?

 销售 1233 吨,销售额 925 万元,上缴增值税 5 万元,发放职工工资 16 万元,支付电费 2 万元,年底实现利润 40万元。该公司的原料全部来源思茅地区,但思茅地区各县都办有松脂加工厂,原料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而该公司每年在思茅地区只能争取到 3000 吨原料,这与公司具备一万吨的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原料的收购、运输成本较高成为了制约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瓶劲”。为此,乡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县委、政府,积极争取支持。目前,县上同意按照采脂规范逐步放开松脂采割,为进一步加快我乡林产品开发步伐,全乡松脂采割现场会将于 8 月 5 日在马街村委会召开。根据直径在 20 厘米以上的采脂要求,我乡可采割面积达 3万亩,产量 1200 吨,产值 720 万元,单松脂采割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 200 元。

 (四)科技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

 2004 年,积极争取到省财政科技扶贫资金 70 万元,在德安、古德种植枇杷 600 亩,其中德安、古德各 300 亩,涉及 16 个村民小组、317 户...

篇四: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情况调查的要求,我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到各村调查了解当期我乡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乡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为推动全乡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的发展目标,提出“立足定兴、面向京津、主动对接、实现共赢”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特色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1、以大任、东落堡等村为主的红薯窖藏 寺 业,现已达到3800 羞 多亩,年窖藏量达到 1 沥 500 万斤。大任村红 癌 薯种植面积达 2200 苑 亩(共有耕地 2400 愿 亩);东落堡村种植面 肇 积达1600 余亩;辐 胁 射小任、五里窑等八个 挟 村,所辐射各村零散种 宴 植面积预计在 1000 面 亩左右。

  2、以南 冕 大位、田候等村为主的 默 地膜花生—白萝卜、冬 摔储大白菜现已达到 16 闹 00 多亩,复种达到 4 岔 400 亩,年产量达到 帚 2000 万斤以上。

 般

 3、以东西相盖、吴 夯 村等村为主的秋菜冬储 应 ,现已达到3000 多 栈 亩。

  4、以东引、 朴 南引等村为主的豌豆种 怎 植,现已达到1000 呆 多亩。

 5、田候绿 愈 园蛋鸡养殖,现已发展 喊 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5 能 00 万元,占地面积 3 坤 5 亩,蛋鸡存栏 6 万余 澈 只,日产鲜鸡蛋 250 粤 0 公斤,年产值达 10 赠 00 多万元的知名企业 廷 。

  6、彩印印刷业 橡 :我乡彩印印刷业以西 净 相盖村为主,拥有东洋 尽 印业等知名企业。

 二、 耽 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

 刻

 1、我乡在以往的发 渭 展中,虽大力推广特色 痔 种植、养殖业,但仍不 占 能形成种植养殖规模, 什 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局

 一是农副产品销路 孪 问题。所产出的农副产 蹭 品销售以“马路市场” 意 、“路边市场”收购和 蔗 农户自己赶集等形式为 讲主,截止到目前我乡没 榨 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 全 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 县 场),现已成为制约我 淫 乡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臻 。

  二是思想观念问 浅 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 洼 栽培品种,在部分农民 驮 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 萨 不愿意改变现有耕作模 班 式,不愿冒一点点风险 阶 ,即便是周围有很多成 钩 功经验,也不愿去学习 镇 、去尝试。

  三是管 咋 理方面问题。由于受传 流 统思想意识影响,造成 畅各种专业协会、农业合 术 作社等组织发展较慢, 世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稠 统一品种、统一管理、 涩 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生 瞪产进程,不能很好地适 峪 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粘 。

  2、我乡彩印业 雪 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 硬 史,仍不能形成大型企 筋 业,主要受以下因素制 登 约:

 一是涉及企业 沪 管理的机构多,各类检 相 查繁杂。各种非税性收 襄 费约是企业税收的两倍 勇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 宵 业的健康发展。

  二 宴 是企业发展面临融资渠 饮 道困难问题。金融业对 翟 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旧 ,造成了贷款难、生产 搔 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 日 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交 ,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 余 变化,由于融资渠道单 拟 一,企业资金的 80% 狸 来自银行,从而导致企 妄业长期高成本经营,自 焕 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 呐 力很弱。

  三是企业 换 扩大再生产受土地因素 浚 制约严重。企业用地资 篇 源主要倾向于大型企业 厦 ,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 咎 没有什么指标,极度制 摄 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矛 。

  四是企业领导管 矮 理意识落后,产品合格 丹 率低,竞争力差。技术 乖 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 歇 ,职工素质不高,产品 黍 质量较差,在如今的买 藻 房市场,市场竞争成为 搪 品牌和质量竞争的现状 琴 下要发展是难以为继的 鼎 。

 三、几点建议

  1 燎 、希望县委协调电力、 写 工商、土地等相关部门 馅 ,充分发挥我乡特殊地 揽 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 柠 ,筹建一个大型综合批 诣 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 胰 品批发市场),以解决 媒 全乡农副产品的销路问 谋 题。

  2、希望县委 搔 协调科协、农林等相关 鸦 部门继续加大科技知识 钓 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 败 传统思想意识,提高科 炎 学种植、

 养殖技术。

 蛔

 3、希望县委协调科 掇 协等相关部门积极引导 巡 农民自发成立农业技术 送 协会或农业合作社等群 声 众性组织,进一步调动 峨广大农民加快农业产业 简 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使 怒 农民自主管理、自主经 犬 营意识的得到进一步加 输 强。

  4、希望县委 份 协调相关部门坚决取缔 忱 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切 入 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撩 。

  5、希望县委协 潦 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技术 苔 创新提供信息、培训等 物 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 艺 技术创新活动。

  6 穿 、希望县委协调金融等 兼 相关部门制定对中小企 楚 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建 鲁 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险

篇五: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 在为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是我市未来重点经营的产业项目。

 深化特色产业的发展, 对我市今后的经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 产业现状 1、 生产情况 近年来,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创建畜牧大县为载体, 以农民增收、 牧业增效为目的, 不断优化畜牧产业结构、 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重点抓好畜牧产业化建设、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标准化、 规模化、 产业化建设进程, 不断增强畜牧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生猪存栏 65 万头, 牛、 羊分别存栏 8. 3 万头、 4. 5万只, 家禽存笼 195 万羽, 长毛兔存栏 12 万只; 全年生猪出栏 85 万头, 出笼家禽 298 万羽, 实现牧业产值 12 亿元, 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 1550 元。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全市畜牧事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的明显进步:

 (1)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突破性发展。

 通过政府强力推进, 惠牧政策拉动、 办试点带动、 激活了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的热情, 标准化规模养殖势头强劲。

 建成万头猪场一个、 生猪标准化 150 养殖模式猪舍 30 栋、 10 万套种鸡场一个、 1 万只以上的蛋鸡场 10 个。

 去年 8 月上旬, 市人民政府在汪营镇召开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会, 8 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开规模化养殖现场会, 从而我市的规模养殖有了亮点、 激发了群众投资畜牧业、 发展畜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带动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2)

 畜禽品种改良有明显进步。

 近三年, 市政府列支专款, 每年引购良种公猪20 头投放到养殖大户, 建好了 100 个生猪中心人工授精站, 能繁母猪达到 5. 8 万头, 能繁母猪可以突破 6 万头, 加快了生猪品改进程, 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 65%以上。

 (3)

 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明显, 没有发生大的疫情。

 近年来, 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严峻, 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每年市政府与各乡 镇政府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 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市对乡 镇的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内容,同时落实了相关的防疫工作经费, 防疫的质量和效果明显好于往年。

 (4)

 党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实。

 一是落实了中央的能繁母猪补贴、 保险政策;二是去年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建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利政办发[]2 号)

 文件出台的六项奖励扶持政策得到了较好的宣传和落实。

 (5)

 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年屠宰禽类加工300 万只的生产线于 6 月正式投产, 产品销路看好, 目前正着手准备迁入工业园区; 土家牧业有限公司 30 万头生猪肉联加工厂项目建设, 目前已完成总投资 800万元, 完成了征地 60 亩、 三通一平、 规划设计和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 主体工程即将动工, 可在底前建成投产; 乐福畜产有限公司购销加工兔毛 450 吨, 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 五洲牧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饲料加工厂正在安装和调试设备,预计在本月下旬正式投产。

 这些企业的建设、 发展、 壮大, 改变了过去我市无畜

 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格局, 拉动了 畜牧产业的发展。

 (6)

 畜牧队伍建设有明显提高。

 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 全市 600 多名集体兽医人员的养老保险得到落实, 解决了集体兽医老有所养问题, 调动了在岗兽医人员的从业积极性; 二是畜牧系统的行风建设有所提高。, 认真执行市委、 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积极参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两提高、 两满意、 创服务性机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畜牧局迅速在新闻媒体公开作出五项承诺, 其主要一项是制作了便民服务卡, 将局长、 局技术人员、 乡 镇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的电话号码制成便民服务卡、 发放到养殖大户, 做到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有难必帮, 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服务三农的意识增强, 使社会关注畜牧、 支持畜牧部门工作的关注程度提高,使畜牧系统职工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观、 队伍的思想作风有所好转、 行业的服务形象有所提升。

 三是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正扎实有效推进,必将增强队伍的发展意识、 服务意识, 提高队伍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

 2、 存在问题 (1)

 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看, 生猪肉联加工龙头企业还未建成投产, 没有品牌, 更没有知名品牌, 也没有一家有品牌、 上规模的饲料加工企业,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尚未形成, 产业链条脱节, 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

 同时, 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畜牧业生产结构仍很单一, 主要是生猪生产, 占 85%以上, 没有很好地利用我市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 优势资源利用不够, 草地牧业发展步伐不大。

 我市有宜牧草山草坡 291 万亩, 且集中成片, 理论载畜量 20 万个牛单位, 实际载畜量 11 万个牛单位, 目前,市内 10 万亩以上的四大草场仅齐岳山的少部分被建设利用, 寒池、 麻山、 严家坪等草山草坡都亟待开发, 存在草多畜少、 草场资源浪费的情况, 草食畜牧业发展差距大、 发展空间大。

 (2)

 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和污染矛盾日益突出。

 规模养殖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决定着畜牧业发展水平, 而我市规模养殖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 进展缓慢, 畜牧产业发展成败在防疫, 畜禽规模化养殖往往造成气味难闻、 水体污染。

 一方面, 土地调整难, 土地流转难, 导致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难建。

 另一方面, 治理污染难, 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粪污排放量大, 一个万头规模养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成本约为 200 万元以上, 排污治理的成本高, 很多养殖户不愿投入。

 因此, 发展规模化养殖要研究污染治理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养殖场(小区) 粪污处理主要通过建沼气池和简单的沉淀处理后直接排放, 很难做到达标排放, 对环境和人畜饮水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动物防疫基础不牢。

 目前动物疫情形势复杂严峻, 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

 一是当前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呈疫源分布广、 毒株变异快、 外疫威胁大的特点, 一旦市场价格下滑, 一些养殖户综合防控措施不到位, 稍有不慎就有爆发大范围疫情的可能, 如生猪口蹄疫、 蓝耳病、 猪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不仅动物发病流行, 而且感染人, 防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我市与周边六县市接壤, 边境线长。

 随着社会总需求的扩大, 地区间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 由于各地区防疫水平的差异, 加之重大动物疫病的互通机制没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区之间动物疫病传播, 增大了防控的难度。

 三是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市的村级动物防疫从业人员常年 480 人左右, 平均年龄在 49 岁左右, 从文化程度看, 高中、 中专文化程度的占 30%、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50%、 小学文化程度的占 20%, 业务素质低。

 近年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兽医基层队伍建设,年投入兽医防疫员报酬已达 150 万元, 但全市有 575 个村, 防疫员人均报酬相对

 较低, 加之工作量大、 注射免疫操作程序多(如一头生猪:

 春秋两季, 要各打三针、 挂耳标, 要求一头一针、 一苗一针、 一针一消毒, 还要填写免疫档案), 技术要求高, 年轻的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从业, 年老的迫于无奈还在从事, 防疫工作面临人员断层的问题。

 注射防疫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4)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不硬。

 近年来, 随着市外一些地方苏丹红、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国家开始实施行政问责制,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责任重大, 工作难度很大。

 一是食品安全问题, 国家给部门职能分工是分段执法。

 一头生猪从饲养到餐桌, 有 4 个部门监管:

 从饲养到屠宰环节由畜牧部门监管; 城市定点屠宰的行业监管是商务部门; 屠宰后上市销售由工商部门监管; 消费者(机关、 学校、 企业、 宾馆等)

 购买到烹饪食品上餐桌的卫生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

 管理部门多, 执法部门的配合、 衔接上难免有真空, 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监管到位难度大。

 二是在畜牧部门的检疫(畜禽屠宰检疫、 活畜运输检疫)

 执法上, 目前检疫人员仍是靠肉眼、 手感、 经验判断, 加之, 动物疫病有潜伏期的特点, 缺少快速、 科学的检疫检测设施设备, 检疫的手段落后, 检疫的准确度不高, 检疫执法的说服力不强, 国家农业部在执法装备、 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上向中央争取的政策不够、 争取的投入不够。

 三是在饲养环节, 对违禁药品添加的监管难度大。

 养殖档案的建立工作才刚刚起步, 加之, 我市现在仍以散养为主, 规模养殖发展不够, 疫源的可追溯体系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 监管的难度大; 同时, 饲料生产企业、 经营行业的监管部门多(有畜牧、 工商、 质检等部门),监管执法的力度不强, 手段也不硬。

 二、 发展思路 1、 工作思路 、 已至十一五期末, 工作思路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州委、 州政府建设百亿元畜牧产业总体目标要求, 大力发展生猪生产, 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 加快发展家禽业, 积极发展特种养殖, 奋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切实壮大畜牧业经济块头, 巩固农业经济半壁河山基础, 实现创建畜牧大县目标。

 2、 奋斗目标 全市生猪存栏达到 65 万头(其中能繁母猪达到 6 万头), 牛、 羊存栏分别达到 8. 5万头、 4. 5 万只, 家禽存笼 200 万羽, 长毛兔存栏 15 万只; 全年生猪出栏 90 万头, 出笼家禽 450 万羽, 实现牧业产值 13 亿元, 人平牧业增加收入 100 元。

 到 2015 年、 全市出栏生猪 120 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 8 万头), 生猪规模养殖出栏达到 40%以上, 牛、 羊出栏分别达到 10 万头、 6 万只以上, 家禽出笼 500 万羽, 长毛兔存栏 20 万只,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18 亿元,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 50%, 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元以上。

 三、 发展措施 1、 全面建设良种繁育体系。

 以万头猪场和规模养殖大户为依托, 全面加强生猪三群一站建设, 重点抓好生猪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 同时抓好牛、 羊、 禽的地方品种保护和品种改良工作。

 2、 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以汪营五洲牧业的万头猪场、 团堡金牧民族牧业有限公司万头猪场建成投产营运为抓手, 以利中盆地为中心, 着力建设生猪规模养

 殖带, 到 2015 年, 力争建成万头猪场 2 个、 5000 头猪场 2 个、 3000 头猪场 10个、 50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户, 建成生猪 150 养殖模式圈舍 300 栋; 家禽养殖以东城、 凉雾、 汪营、 南坪为中心, 建成常年存笼蛋鸡 3 万羽的 20 户, 年出笼肉鸡 1 万羽的 50 户, 突破出栏生猪 100 万头、 家禽出笼 500 万羽的大关。

 同时大力扶持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积极引导养殖大户、 畜牧经纪人创办行业协会、 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畜产品经营中介服务组织, 努力提高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3、 全面普及实用科学技术。

 在全市大力推广良种繁育、 健康养殖、 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 努力提高科技兴牧水平,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培训各级技术骨干。

 根据利川实际, 我们要着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 养猪三料一补、 生物发酵床养猪、 牛冻配、 肉牛快速育肥、 山羊一推三改饲养、 土鸡散养、 饲草三贮一化、草场改良、 规模养殖场程序免疫等十项技术。

 4、 全面培植市场主体。

 一是积极支持现有的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招商引资, 引进知名企业到利川投资兴建畜产品加工企业; 三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 培养经纪人; 四是抓好市场对接, 发展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

 5、 全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

 围绕不发生大范围的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 抓好五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 树立养重于防、 防重于治的防疫理念; 二是人员到位, 配齐、 配强并管理好村级防疫员; 三是设施到位, 搞好市局化验室建设, 配齐动物检疫必需的设备设施; 四是投入到位, 努力争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 五是工作到位, 把春秋集中免疫、 月月补针抓好抓实, 逐年提高防疫的质量和效果。

 6、 全面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高度重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兽药、 饲料等投入品生产、 经营、 使用管理; 二是加强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三是加强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 四是加大畜禽产品的抽检力度。

 7、全面加强项目建设。一是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和湖北省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机遇,多上项目、 争大项目; 二是优化项目储备; 三是围绕链接产业链全方位实施产前、产中、 产后招商引资。

 8、 全面落实惠牧政策。

 认真落实好中央能繁母猪补贴、 保险政策和省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奖励政策, 会同财政部门及时兑现到场、 到户。

 同时, 认真贯彻、落实、 兑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建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出台的六项扶持生猪生产的奖励扶持政策, 促进生猪生产大发展, 其内容是:

 对每新建一栋标准化 150 模式猪舍的, 给予 5000 元补贴; 对人平出栏肥猪 1. 5 头,户平饲养能繁母猪 0. 4 头以上的乡 镇, 奖励 3 万元; 对年出栏肥猪 500 头以上、1000 头以上、 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分别奖励 3000 元、 5000 元、 1 万元; 对生猪营销组织(大户)

 的奖励标准在表彰时另行制定; 对新建饲养良种母猪 100 头以上的养猪...

篇六: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农业·农民 2021.12B乡村振兴 Xiangcunzhenxing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镇大力发展三华李特色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研团队以聚焦信宜市特色农产品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钱排镇三华李产业实地调研,为信宜市其他乡镇的振兴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关键词:钱排镇;三华李;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一)调研背景2021 年 4 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 10 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 [1] 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镇被誉为“中国三华李第一镇”,银妃三华李是钱排镇打造的特色农产品 , 素有“岭南夏令果王”之称。钱排镇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拥有种植三华李的绝好地理环境,造就了钱排镇三华李酸甜脆爽的独特口味,产品畅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钱排镇大力发展三华李特色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解钱排镇三华李种植的实际情况,切身体验和感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钱排镇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2021 年 8 月 9 日至 10 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兴业青年团队到钱排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重点围绕三华李种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实地考察。(二)研究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2] 调研团队以聚焦信宜市特色农产品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调研钱排镇三华李产业园,向当地村民了解三华李的种植历史,收集三华李种植的相关信息;围绕钱排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电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问题,与当地的驻村干部、村民、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人员、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进行深入的交流采访。我们希望此调研结果能为信宜市其他乡镇的振兴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二、调研的实施过程(一)调研时间2021 年 8 月 9 日至 10 日。(二)调研对象钱排镇政府官员、企业家、村民和三华李产业园。(三)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访谈法和文献调查法,收集不同调研对象的意见,全面梳理村民对三华李种植的想法以及种植三华李带来的变化。1. 实地访谈法:深入到钱排镇政府和三华李产业园,与当地技术人员、村民进行访谈,了解三华李的种植、生产、销售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认识到:当地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持下,走出了一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路。2. 文献调查法:我们从茂名市图书馆、地方政府网站(茂名信宜网等)、中国知网上收集到很多关于钱排镇三华李种植与乡村振兴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为调研当地三华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四)调研过程首先,团队调研了钱排镇三华李种植的发展过程。2010 年 9 月 21 日 , 强台风“凡亚比”突袭信宜市引发特大暴雨山洪灾害,钱排镇经济损失严重。当地政府调研发现钱排镇拥有多年种植三华李的成功经验,决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向受灾村民大力推广三华李种植,促进灾后经济恢复,解决民生问题。其次,团队调研了钱排镇三华李产业成功的原因。与镇政府办公室主任交流了解到:其一,当地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地貌为低山区和中山区,土质疏松,透气性及排水性好,使钱排三华李得以 2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胡  碟  张梦洁——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镇三华李产业调研报告

 农村·农业·农民 2021.12B

 25月初采摘上市,“有李期”提前了两个月,产品价格高;其二,钱排镇对三华李销售采用分等级销售,李分为小果、中果、大果三个等级。大果是市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钱排镇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大果产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三,近年来钱排镇坚持走“一业独大、多元并进、农旅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成功打造了“银妃”三华李品牌和“春赏花、夏品果”文旅品牌,走上了“农业 + 文化 + 旅游”的创新发展道路。最后,团队调研了钱排镇三华李产业的发展方向。据当地电商会长介绍,其一,钱排镇积极利用各大电商平台,拓展产品销路;其二,与华南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华南农业大学每年派专家到当地开展培训,培养农村电商微商新型人才;其三,大力发展三华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完善的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造三华李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完整产业链。三、调研结果及钱排镇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一)深入开展调研,做实精准帮扶钱排镇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准选择三华李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种植,并主动寻求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帮扶。华南农业大学每年派专家前往当地开展技术培训,并在凉果加工、品种改善、育苗技术等方面帮助地方开展科技创新。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对三华李树进行修枝,果子得到充分光照才能果色鲜艳、果感好。由此,钱排镇农业局推出了修枝补贴政策:若农民按照农业局制定的标准对三华李树进行规范修枝,农业局将以 60 元 / 亩的标准给予补贴。这一精准政策大幅提升了钱排镇三华李种植的整体质量。为了提高三华李的产量,钱排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引进种植托管服务。由信宜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周边农业合作社及农机资源,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等全程“保姆式”服务,既让农户省心,又统一了质量把控,深受农户认可。正是由于党和政府提供的一系列精准帮扶的好政策,才有了钱排镇三华李产业今天的成功。(二)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钱排镇三华李产业已经形成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生产方面,钱排镇建立了三华李产业园,通过标准化种植,保证钱排三华李的质量和产量。在加工方面,钱排镇大力发展凉果加工业,推出三华李果干、果酒等农副产品,增产赋值。在销售方面,钱排镇建立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模式。线上销售有果农自家经营网店销售和统一供给专业电商销售两种形式。据钱排镇三华李电商协会会长介绍,当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做电商、微商,涌现一批优秀的电商、微商营销人员。2020 年以来,“直播带货”销售模式盛行,钱排镇因势利导,抓住这一风口,在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钱排镇首届电商擂台活动,拓宽了产品的销路,提升了产品的销量,同时也挖掘、培养、造就了更多与时俱进的农村电商、微商新型人才。为满足发展的需要,钱排镇建立了完善的市—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力促实现“24 小时从枝头到舌头”的目标。三华李上市季,钱排镇进驻的物流快递公司多达 20 余家,单是邮政冷链快运一家每天的外运量就在 100 吨以上。“万户专业种李、千家参与营销”是钱排三华李发展的真实写照。因为钱排三华李出口需要大量包装材料,当地政府引进塑业公司进驻三华李产业园,解决了三华李所需的包装材料问题,使得三华李出口不再需要从外地进口包装材料,同时也带动了钱排镇包装材料技术产业顺势发展。(三)打造特色品牌,发展乡村旅游 随着钱排镇三华李大规模种植,如何推销三华李成为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因为钱排三华李常年淋雾水,外表形成了一层具有保鲜效果的白膜,好似美人搽粉,当地政府将其命名为“银妃三华李”并进行品牌推广。为打造“银妃三华李”这个品牌,2017 年钱排镇汇果农业有限公司远赴北京参加茂名市农优产品暨北京推介会,热情洋溢地介绍“银妃三华李”,吸引了很多客商前来交流,让钱排的名片绽放北京。自 2017 年起,钱排镇以“银妃三华李”这一品牌参加各种农产品挑战杯以及创业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钱排“银妃三华李”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其品牌效应逐年凸显,销售市场越来越广阔。以往钱排三华李以省内珠三角城市为主要销售市场;如今省外销售成主渠道,产品畅销国内众多城市,带动了钱排镇的经济发展。近几年,钱排镇围绕“银妃三华李”品牌,着力打造“春赏花、夏品果”的文旅活动。据当地果

 26

  农村·农业·农民 2021.12B乡村振兴 Xiangcunzhenxing农介绍,当前钱排镇三华李的种植面积已超过 10 万亩。三华李冬深早春时结蕾扬花,花色素雅洁白,当地高低连绵的山形地貌造就了李花盛开时壮观的南国“香雪”美景。且花期正好与春节时间相重合,吸引了数万游客前来观赏。在三华李上市季,当地政府每年都会举行“品果节”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和商家前来参加,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当地果农又顺势推出边游玩、边采摘三华李的体验式游园项目,让游客欣赏丰收的美景和体验新农村的美好生活,既给钱排镇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也提升了钱排三华李的知名度。(四)强产业,稳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钱排镇三华李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全镇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增进了民生福祉,提升了幸福指数。三华李产业园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许多当地青年进入基地种植三华李,成为新型的职业农民。给予三华李产业相关联的包装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等也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且惠及周边的乡镇。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务工一方面减少了很多社会矛盾,比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了钱排镇教育、健康、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文化建设也日益繁荣。一业兴,百业旺。产业的兴旺稳定了农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乡村生活富裕,提升了农民精神风貌,乡村风貌焕然一新。2017 年,因“李”而富、因“李”而名的钱排镇因“李”而利,晋级成为信宜市县域副中心城镇,城镇建设换挡提速、脱胎换骨。几年来,“银妃”大道、森林公园、钱排“金街”、行政服务中心、水质净化厂、城区“三化”(绿化亮化美化)等一大批县域副中心规划项目先后建设完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市”面貌初现,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一)“钱排模式”的推广要因地制宜调研发现,信宜市计划借助钱排三华李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打造“信宜李”。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信宜李”的种植规模和整体质量与钱排三华李还有一定差距。地方政府应开展“信宜李”的相关调研,包括种植历史调查、市场需求调查等,精准选育、因地制宜培育适合信宜市其他乡镇大范围种植的李树品种;应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农民积极从事三华李种植业,扩大种植规模,规范种植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二)统筹电商产业发展,避免行业内耗从钱排镇三华李电商协会了解到,当地部分农民将三华李的销售外包给外地商户,但部分外地商户并不了解三华李的历史及具体优势,致使销售效果不佳。很多电商大打价格战,导致行业内耗严重。因此,我们建议钱排镇整合当地电商资源,发挥电商协会的统协作用,对全镇范围内各区域间电商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因恶意价格竞争带来行业内耗。新媒体营销日新月异,当地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吸引人才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才返乡创业。年轻人才回流能带来新思想,且易接受新政策、新知识,更能适应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三)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在不少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3] 钱排镇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云开村是著名的红色文化村,拥有“云开农民自卫军”“云开革命烈士纪念碑”“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十五团活动旧址”等红色名片。当地政府可将红色文化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相融合,积极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通过三华李产业的发展推广当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发展,既传承了红色精神,又助力了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 农业农村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林草局 乡村振兴局 供销总社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16):54-58.[2] 习近平 .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J]. 求是 ,2019(11):4-10.[3] 胡蔚 . 传承红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N]. 中国旅游报 ,2021-01-14(003).基金项目: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项目编号:2020WTSCX2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胡碟,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研究;作者张梦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篇七: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最近一个时期, 我们围绕如何规范社会劳动关系, 从根本上代表和维护好最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 进行了一些工作调研。

 从基层情况看, 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状况不容忽视, 建立和规范劳动关系是依法维护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 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 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1986 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至 1995 年国家颁布《劳动法》, 并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建立法制化劳动关系的基础,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劳动关系也发生了 深刻变化,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

 但是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特别是个体、 私营、 外资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劳动关系和劳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日渐突出,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比较严重。

 从我们的调查看, 主要有以下五类问题:第一类问题, 欺诈劳动者, 使从业人员落入“职业陷阱”。

 主要表现是,进门前欺骗, 进门后讹诈。

 一些工作限苦、 报酬又很低的用人单位, 故意欺骗劳动者, 以舒适的工作环境、 优厚的工资报酬引诱从业人员上当;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更是以推荐工作为名, 暴力索取登记费、 报名费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 与非法职业介绍机构勾结, 以招工为名, 采取各种手段坑蒙拐骗求职人员, 在社会上造成了 恶劣影响。

 从录用职工后的违法

 行为看, 不少用人单位违法违规, 强行向职工收取押金、 保证金、 培训费、集资款、 服装费等, 不交费就走人。

 有的用人单位竟然把违法收费作为生财之道。

 第二类问题, 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相当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办理用工手续, 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从对全县各类企业进行的用工情况检查看, 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二是部分国有集体老企业、 困难企业, 对放长假、 两不找、 长期在外、 长休病假等人员, 合同到期既不终止又不续订。

 三是一些改制企业没有及时与职工变更或续订、 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不理顺, 留下许多隐患。

 这些问题的存在, 受害者往往是职工个人。

 第三类问题, 扭曲工资分配制度,侵害了职工的劳动报酬权利。

 主要是拖欠克扣工资、 故意降低工资和实物抵工资问题。

 比如, 相当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欠发职工工资; 部分改制企业借所谓的“按资分配”, 压低职工工资, 职工敢怒不敢言, 否则就有下岗的可能; 有的企业借最低工资标准, 想方设法降低职工工资待遇; 还有的违反工资支付规定, 变相以实物抵工资, 强制职工承包销售本企业的滞销产品, 按销售产品的比例提取工资, 职工实际上提不到工资。

 绝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实行口头的协议工资, 说多少或给多少完全凭业主的意愿, 一些业主千方百计榨取员工的血汗钱。

 这些问题, 不仅严重影响了职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 还引发了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和一些暴力刑事案件。

 第四类问题, 不缴纳社会保险费, 损害职工的长远利益。部分国有、 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欠缴职工的社会保险费; 参保企业中, 有的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 不办理失业、 医疗保险; 有些用人单位以“试用”为借口, 长期拖延办理职工社会保险; 在参保缴费单位中, 还存在压低缴

 费基数、 瞒报少缴等问题。

 个体私营企业情况更为严重, 绝大多数没有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五类问题, 不落实基本劳动标准, 侵犯职工的人身权利。

 主要问题是延长工时和提高劳动定额。

 从工时问题看, 一些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企业, 只有集中工作, 没有集中休息。

 有的甚至认为实行综合工时就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意延长工时。

 不少个体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和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靯帽、 服装加工企业, 大幅度提高劳动定额, 迫使职工加班加点。

 更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强迫职工无偿加班加点,稍有不从就被辱骂、 拘禁、 殴打。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职工劳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 很少涉及个体私营经济, 也不涉及事业单位, 在他们那里,劳动关系及劳动合同的观念比较淡漠。

 二是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 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和改制企业的承包人错误地认为, 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不受《劳动法》 的约束, 不受劳动合同的制约,不必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既能随意用工, 又降低了用工成本。

 三是国家有关法律不健全, 劳动保障部门依法治理的刚性不足, 管理不到位。

 四是个别地方没有摆正发展地方经济与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系, 对依法征缴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社会保险费, 存有影响投资环境的偏见。五是一些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有的认为老板多给点钱就行, 签不签订劳动合同、 缴不缴社会保险无所谓, 等等。

 纠正这些问题, 必须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以维护最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强化治理措施。

 二、 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的思考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今后

 [1] [2] 一个时期, 围绕建立和规范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 要紧紧抓住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 着力从四个方面构建劳动关系监控调节机制。

 第一, 建立法制保障机制, 为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调整提供法律保障。

 需要配套强化立法、 执法、 普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快劳动关系的立法步伐。

 尽快出台促进就业法、 劳动合同法、 集体合同法以及社会保险法 等法律法规, 使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真正实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二要强化劳动关系的执法规范。

 加大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坚持日常检查和集中检查、 一般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 保证《劳动法》 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标准得以全面落实。

 三要增强劳动关系双方的法律意识。

 通过宣传、 教育、 培训等形式, 提高劳动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 使之懂法、 守法、 依法办事。

 第二, 建立多层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首先, 要搞好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宏观调控。

 要针对不同时期社会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及时研究和制订有关政策, 引导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其次, 要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关系三方面协调机制, 由政府、 企业、 工会三方代表, 就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政策、 重大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同时要配套建立好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处理机制。

 在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健全由企业代表、 工会代表、 职工代表构成的三方调解委员会, 及时化解内部劳资纠纷。

 再次, 完善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为核心的企业劳动关系自我调节机制。

 劳动关系双方要有固定的协商代表; 制定切实可行的协商制度,包括协商的原则、 时间、 内容、 程序等, 凡是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事项,

 都要通过集体协商的办法来解决。

 第三,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

 一方面, 推动健全内部监督组织。

 在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 建立职工工会组织, 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 民主管理的作用, 把影响劳动关系的不利因素化解在基层。

 另一方面, 实施必要的政府行政干预。

 特别要在涉及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最低工资制度、 工时制度、 休息休假、 特殊劳动保护者权益的各类问题。

 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上访、 罢工事件等, 要超前进行政府行政介入和干预, 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第四,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形成依法规范劳动关系整体合力。

 一是劳动保障部门要把好“政府导向关”。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措施。

 当前要针对企业改制、“事改企” 出现的新情况, 及时对劳动合同的变更、 续订、 终止、 解除等问题加以理顺。

 二是工商管理部门要配合把好“注册登记关”。

 在审核经营资格, 审办、 审验营业执照中, 把经营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用工是否签订了 劳动合同、办理了社会保险, 作为审核把关的重要条件。

 三是公安部门把好“户口迁移关”。

 重点是配合搞好对外来劳务人员的管理。

 凡没有办理用工登记手续、 不签订劳动合同的, 视为无业人员或非法务工, 一律不办理暂住户口,这也是维护劳动者法定权益的需要。

 四是各级工会要把好“网络维权关”。一方面要健全网络, 大力推动用人单位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 另一方面要真正发挥工会作用, 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

 总之要通过整体的联动管理机制, 使广大劳动者无论在哪里从业、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都能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从而使社会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实现长治久安。

篇八: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3 篇)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一篇: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情况调查的要求,我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到各村调查了解当期我乡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乡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为推动全乡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的发展目标,提出“立足定兴、面向京津、主动对接、实现共赢”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特色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1、以大任、东落堡等村为主的红薯窖藏业,现已达到 3800 多亩,年窖藏量达到 1***万斤。大任村红薯种植面积达 2200 亩(共有耕地 2400 亩);东落堡村种植面积达 1600 余亩;辐射小任、五里窑等八个村,所辐射各村零散种植面积预计在 1000 亩左右。

  2、以南大位、田候等村为主的地膜花生―白萝卜、冬储大白菜现已达到1600 多亩,复种达到 4400 亩,年产量达到**万斤以上。

  3、以东西相盖、吴村等村为主的秋菜冬储,现已达到 3000 多亩。

  4、以东引、南引等村为主的豌豆种植,现已达到 1000 多亩。

  5、田候绿园蛋鸡养殖,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万元,占地面积 35亩,蛋鸡存栏6万余只,日产鲜鸡蛋2500公斤,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的知名企业。

  6、彩印印刷业:我乡彩印印刷业以西相盖村为主,拥有东洋印业等知名企业。

  二、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

  1、我乡在以往的发展中,虽大力推广特色种植、养殖业,但仍不能形成种植

 养殖规模,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农副产品销路问题。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以“马路市场”、“路边市场”收购和农户自己赶集等形式为主,截止到目前我乡没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思想观念问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品种,在部分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耕作模式,不愿冒一点点风险,即便周围有很多成功经验,也不愿去学习、去尝试。

  三管理方面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造成各种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发展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生产进程,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我乡彩印业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仍不能形成大型企业,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涉及企业管理的机构多,各类检查繁杂。各种非税性收费约企业税收的两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发展面临融资渠道困难问题。金融业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了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资金的**%来自银行,从而导致企业长期高成本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

  三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土地因素制约严重。企业用地资源主要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指标,极度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四企业领导管理意识落后,产品合格率低,竞争力差。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不高,产品质量较差,在如今的买房市场,市场竞争成为品牌和质量竞争的现状下要发展难以为继的。

 三、几点建议

  1、希望县委协调电力、工商、土地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我乡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筹建一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解决全乡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

  2、希望县委协调科协、农林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大科技知识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传统思想意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技术。

  3、希望县委协调科协等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农业技术协会或农业合作社等群众性组织,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使农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意识的得到进一步加强。

  4、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5、希望县委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6、希望县委协调金融等相关部门制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二篇:

  近年来,元宝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幸福苇河”的目标,以“工业兴镇、旅游活镇、商贸强镇”的战略部署,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立足我镇山区资源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的道路,这使我镇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一、发展现状

  元宝镇地处苇河县境东北部,距县城 30 公里,面积 73.36 平方公里,辖 1 个

 社区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委员会,境内大小山头环绕周边,河流纵横交错,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一个生态环境优良的山区乡镇。近几年来,元宝镇一直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借我县绿色崛起的契机,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绿色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筹资和吸引外资投入旅游基地设施建设,通过包装,完善配套,宣传造势。其中,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京明温泉度假村和黄满寨瀑布、广东省最美乡村――粗坑村,广东樱山花谷等景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景点,随着全镇旅游景区接待能力和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我镇的特色产业。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依托山区旅游资源优势,以京明度假村、黄满寨旅游瀑布为主线条,积极深入推广茶叶加工、甜玉米加工、蕉柑种植等“一镇一品”项目。以京明茶厂、苇河县元宝罐头厂等为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打造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二鼓励景区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以增加村民额外收入。当前,景区周边已经兴起了一大片农家乐,客家风俗、客家美食已经成为我镇农家乐的主打品牌。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更有利于我镇旅游业特色品牌的树立。三鼓励外出乡贤回归投资,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承载能力;坚持大交通,打造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加强景区之间的联系以及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四借我县绿色崛起的契机,把绿色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提高我镇旅游名镇的知名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我镇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促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上级特色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放宽;人才匮乏和资金短缺。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四、对策和建议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镇要紧紧围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幸福苇河”的总目标,依托我镇丰富的山区旅游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构建大北山旅游产业园元宝部分,壮大提升我镇生态旅游产业群。加快京明生态城、黄满寨旅游小火车工程等旅游项目的施工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使分散的旅游产业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区域旅游产业群。

  一深化政府行政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招商程序,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如实施“乡贤回归”工程,为外出乡贤回乡创业提供更多优惠条件,以情招商、以商引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置业,扶持帮助现有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扩大生产,拓宽产品销售路子,提高我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广告牌、宣传画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我镇旅游业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交通优势、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扩大我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我镇发展。三突破人才制约,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如提高员工工资福利水平,扩展员工上升空间,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建立员工薪酬、员工培养体系及人才激励等机制。四努力突破资金制约。采取以镇为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承载能力,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政策,给予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莅临***检查指导工作,对***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乡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向你们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位于县城东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中部,位于**、**、**三地(州)的交界处,东接**、**两县,南连**县,西界**镇,北邻**镇,**州的南大门。辖区国土面积25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790米,最低海拔1446米,乡政府驻地小河底,距县城 50 公里,国道 214 线和省道小普线呈“丫”字型横穿境内。全乡辖***个村委会,***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傈僳、佤、纳西、回、布朗等***个民族。20**年末,全乡共有居民 9***户,农业户 8***户,总人口 35***人,农业人口 34***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现有耕地面积 28148 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 0.81 亩。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党建领乡,生态立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全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20**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 8**.*万元,比上年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 1**元,比上年增**.*%;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比上年增**.*%;

  全年粮食总产量 1**.*万公斤,人均占有粮 318 公斤。

  二、产业发展状况

  ***境内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 15℃,年降雨量平均在 1250 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但全乡生产

 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突出,致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泡核桃、茶叶、枇杷等特色产业。

  (一)泡核桃产业

  根据《**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干沟箐边和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

  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

  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层层举办样板,以点带面,规模发展,全乡 500 亩以上的连片种植有 18 片,其中 1000 亩以上的有 3 片。20**年到 20**年全乡共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泡核桃**.*万亩,实现了人均 2 亩的目标。今年预计实现产量 562.5 吨,产值***万元,户均收入达**元,人均收入达**元;

  到2010年,预计实现产量2687.5吨,产值2***万元,户均收入达2**元,人均收入达**元;

  到 2020 年,预计实现产量 10625 吨,产值 8***万元,户均收入达 9**元,人均收入达 2**元。

  (二)茶叶产业

  **全县茶叶种植大乡,茶园面积位居全县第一,但由于群众商品意识淡薄,栽培技术落后,疏于管理,多年来大部分茶园效益低下。对此,乡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茶园低改、品种改良、生态茶园建设及发展精深

 加工作为茶叶产业培植工作的重点,全面加快我乡茶叶产业化进程,先后完成华山茶场、小古德茶场、大比舍茶场、小比舍茶场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 4100 多亩。建成以德安阿比庄为中心的 700 多亩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同时,完成加强低产茶园改造 3000 多亩。20**年末,全乡茶叶面积达 18300 亩,可采摘面积 17233 亩,茶叶总产***万公斤,产值 1***万元。

  (三)林产品开发情况

  林业发展坚持“严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改造低产林、培育珍稀林”的要求,积极发展泡核桃、茶叶、华山松、竹子为主的林产业。20**年成功引进投资 300 多万元的松脂加工厂一个,年末,公司收购松脂 2580 吨,收购金额 1***万元;

  生产松香 1548 吨,松节油 200 吨,实现工业总产值 1***万元;

  销售 1233 吨,销售额***万元,上缴增值税 5 万元,发放职工工资***万元,支付电费 2 万元,年底实现利润***万元。该公司的原料全部来源思茅地区,但思茅地区各县都办有松脂加工厂,原料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而该公司每年在思茅地区只能争取到 3000 吨原料,这与公司具备一万吨的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原料的收购、运输成本较高成为了制约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瓶劲”。为此,乡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县委、政府,积极争取支持。目前,县上同意按照采脂规范逐步放开松脂采割,为进一步加快我乡林产品开发步伐,全乡松脂采割现场会将于*月*日在马街村委会召开。根据直径在 20 厘米以上的采脂要求,我乡可采割面积达 3万亩,产量 1200 吨,产值***万元,单松脂采割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元。

  (四)科技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20**年,积极争取到省财政科技扶贫资金***万元,在德安、古德种植枇杷600 亩,其中德安、古德各 300 亩,涉及***个村民小组、***户农户;

 在新政、古德种植泡核桃 2000 亩,其中新政、古德各 1000 亩,涉及***个村民小组,***户农户,完成了泡核桃和枇杷种植项目。目前,枇杷和泡核桃长势良好,项目示范效应明显。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和实施组长的特色产业发展领导组和实施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

篇九: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色产业街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为推动我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集聚规模,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我区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区人大环资城建工委对我区特色产业街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查活动中,我们通过填写“区特色街区建设情况调查表”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各街道就如何打造特色街区,加快特色街区建设等广泛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并到、两区学习考察了三牌楼商业街和瑞金路商业街的建设经验,对我区各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中的工作思路、办法措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基本情况资料。

 一、我区特色街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区委九届十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中,区委明确把总部经济和特色经济作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同时,明确了街道在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中的组织主导作用。我区在长江路历史文化街、“”时尚休闲街、明城汇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各街道纷纷推动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特色街区经济板块,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掀起新一轮特色街区建设热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色街区建设工作,年 11 月,区委在全区务虚会上提出了培育壮大特色经济,打造街域特色,加快培植特色街巷的要求。今年 2 月,区政府印发了 25 号文《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意见中把精心打造特色街区作为推动全区产业集聚发展

  的“五个一”工程之一。各街道都对特色街区进行了精心的前期准备,注重了高起点规划,搭建了特色街区建设工作班子,明确了特色街区建设责任领导,制订了特色街区建设工作计划,湖街道还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有效地推动了特色街区建设。

 2、街区特色定位明确,形成了错位发展的良好业态。各街道根据本街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我区原由珠江路科技街、长江路历史文化街、时尚休闲街和明城汇等重点特色街区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洪武北路金融一条街(新街口街道)、餐饮一条街(街道)、精品社区商贸示范街(门街道)、餐饮一条街、文化创意休闲街(街道、湖街道)、经五路汽车配件一条街(街道)和旅游休闲服务街(街道)等 7 条特色街区。

 3、积极引导外来资金投入,有效推动特色街区的建设。各街道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方针,加强了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合作,积极引导外来资本投入特色街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打造特色街区的新路。如休闲街区以东方三采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文化创意休闲街湖街道段以中讯投资公司为投资主体、新伊汽配城以市园林实业有限公司和东洋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打造,都取得了较好的运作效果。

 二、我区特色街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新一轮特色街区建设正趋于起步阶段,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街道特色街区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缺乏整体规划,后继发展受限。我区除珠江路科技街、时尚休闲街、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和明城汇等作为市重点打造的特色街之外,各街道打造的特色街区目前均不在市城市规划范围之内。因此,我区其他特色街区无论是在布局,还是特色和功能配套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这些特色街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大部分特色街区都是自发而成,大部分营业的铺位都是较低档次的小店铺,未能形成大的气候。由于缺乏总体规划,也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房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顾区、街打造特色街区的要求,将店面随意出租,街道又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很难把沿街店铺的改造与特色街区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特色街区经营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扩展。

 2、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较低。一是特色街区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在我区新确定的 7 条特色街区中,年税收超过 50 万元以上的商家企业仅有 29 家(其中餐饮一条街就占有11 家),有 4 条特色街区没有一家企业的税收超过 50 万元,餐饮特色街共有 21 家企业,街区年税收总量仅有 29 万元,只有一家企业年税收超过 10 万元。二是特色街区税收总量偏低。在 8 个街道确定的特色街区中,目前其税收占街道总税收的比例较低,除餐饮一条街和新街口金融一条街的税收占街道总量的 10%之处,其他街道都仅在 3%以下,餐饮一条街只有0.15%,可见目前特色街区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偏小较低。

 3、龙头效应不强、特色品牌不特。从特色街区现状看,绝大部分的特色街区都没有起到龙头示范作用,更缺名牌效应企业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从特色街内部来看,许多特色街区缺乏大型的经营项目支持,经营服务产品散、乱、薄,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小,特色不特,未能形成特色品牌。以文化创意休闲街(街道段)为例,目前该街段共有大小门面135 间,大部分店铺面积在 15-30 平方米,且多为住宅用房改建而成,除文化产业园区主打

  文化产业之外,其他沿街店铺大多为五金、餐饮、汽车修理、美容美发和日用小百货等,文化类店铺还不到 10%。因此,由于大部分特色街区特色优势不明显,再加上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营规模偏小等原因,使许多特色街区缺乏吸引力和集聚力。

 4、打造资金缺乏,街区建设困难。每条特色街区的建设,预计投入资金少则需要上千万元,多则需要几千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特色街区基础实施的投入,如街区环境整治、沿街立面出新、门头店招的规范、亮化绿化、路面和人文景观建设等,这些资金投入都是需要政府财政负担的必要支出。如果这些资金从街道财务支出,街道的财力难以承担。如果这些资金从区财政来承担,也很难背负这样沉重的包袱,特色街区建设遇到了资金投入的困难。

 三、关于对特色街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特色街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创建特色街区,各街道要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区中央门街道在打造三牌楼商业特色街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三牌楼街全长 890 米,有商业经营户 500 多家,市、区共投资 6000多万元(其中市相关部门投资 2000 多万元)将过去脏乱差的商业街打造成环境整洁、透绿显水、文化休闲、服务居民的“民生商业特色街区”。在街区打造过程中,他们把街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整治、小区出新和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成功把三牌楼大街打造成特色精品商业示范街区。因此,我区各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中,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精心规划设计,区相关职能部门要与街道通力合作,放大文化品牌,以惠民利民为宗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建议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面科学规划,切实理清特色街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创建和发展特色街区首先要有科学的规划。各街道对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不要为搞特色街区而搞特色街区,不能使之成为政绩工程。因此,在科学规划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特色街区的建设必须从全区乃至全市对城市发展规划的大环境中进行科学规划定位,从构建城市综合服务系统中统一规划建设,要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商贸区的服务业发展相结合,与社区服务业相衔接,突出服务的本质,融入到现代服务业的大框架中进行规划建设。

 二是要加强对特色街区发展的研究。对特色街区的布局、规模、功能、品位、标准等要做深入的探索,通过探索和建设,使特色街区真正形成商品特色、品牌特色、形象特色、文化特色和功能特色。

 三是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把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与休闲、文化、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发展新型业态,吸引或建设一批高档次、辐射力强、有带动效应的大项目或高附加值的特色专业街。同时,注意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手段改造传统商业,用若干年的时间对现有的特色街区进行改造升级,发展一批与当地居民消费相适应的、有一定档次的特色街区

 2、打造文化品牌,积极营造特色街区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特色街区建设中,要树立“文化资本”的观念,努力打造特色街区文化品牌。特色街区文化品牌的构成是一个综合体,它既包括街区的建筑、环境、产品等物质文化,也包括街区的管理、文明、历史、艺术等人文文化。各街道特色街区的建设要注重鲜明的文化特色,找准本街区的发展定位,特色企业之间要防止同质化竞争,创新出不同的文化韵味。重点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凸现商业文化气息。当代商战,在竞争日趋同质化的市场上,更深层面是一种商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更加强势、更深入人心的商业文化品牌,无疑将拥有更雄厚的消费基础,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特别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广告文化的传播功能、记忆功能、学习功能和审美功能,渗透和影响消费文化,达到创造消费、灌输理念、引领时尚、开拓市场的目的。因此,在建设特色街区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商业文化对消费带来的展示、吸引和引导作用。通过电子屏幕、灯箱广告、橱窗亮化、立面出新、店面店招等等方面,积极营造浓厚的商业气息,吸引消费者。

 二是要创新休闲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文化的经济意义也日益凸显。休闲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购物和逛街成为人们最大的休闲生活,商业场所休闲化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区各街道初步确定的特色街区中,大部分特色街区的定位都与休闲功能紧密相关,如新街口地区的购物文化休闲,社区文化休闲、和街餐饮文化休闲,街的艺术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休闲等。因此,针对特色街区不同的业态定位,应创新不同的休闲文化特色。在文化打造,景观设计上深刻把握街区休闲功能的开发,并以

  此为突破口,带动现代消费潮流,集聚消费人群。区在打造三牌楼商业街的过程中,把牌楼广场、浮雕广场、雕柱广场、绿色广场和街头小品装饰等休闲文化融入到整个商业街区之中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要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和谐文化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特色街区商业经济向深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特色街区的商业企业,更应竭力打造成内外和谐的社会细胞,这既是商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外在需要,也是商业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在特色街区建设中,要积极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商业业态与人居环境的和谐氛围。各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时,要把特色街区建设纳入到和谐社区建设之中,使特色街区成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一个样板。要充分考虑到特色街区商家企业在经营中的声、光、水、气等排放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在特色街区规划建设中要对商家企业油烟、污水的排放、亮化光污染的控制、空调室外机的位置、以及各种经营车辆的停放等进行有效的设计规划。同时,把好街区招商选资的关口,提高准入门槛,将那些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大的商家拒之门外,确保周边居民有一个清洁、安静和休闲的生活环境。针对特色街区现有对周边群众生活影响大的商家店铺,要积极进行整改。通过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采取多种手段将其淡出街区。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特色街区和谐商业氛围。各街道在特色街区建设中,在积极营造人居环境和谐的同时,更应注重和谐商业氛围的引导,帮助商家树立顾客至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商家自律的行为规范,培养诚信经商的意识,创造温馨的服务环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和谐商业环境推动特色街区的经济发展。

 3、强化街区管理,努力把特色街区建成城市形象品牌。

 特色街区建设不仅是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有力之举,更是树立城市形象品牌的创作之措。要打响特色街这个品牌,塑造形象,必须对特色街区实行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因此,特色街区的建设改造要与街区的科学管理同步进行,把提升特色街区建设管理水平作为塑造城市形象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各街道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要搭建综合管理班子,配强管理人员。明确管理机构性质职权和责任,实施对特色街区范围内的综合管理,做到边建设改造,边规范管理。

 二是制定规范管理办法。特色街区日常经营秩序的管理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管理工作人员职责,落实管理经费,确保街区管理抓有成效。

 三是理顺管理体制。有的街区跨两个行政区划,如文化创意休闲街全长 2.9 公里,穿越和湖两个街道辖区,为防止两个街道在特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中发展定位、经营特色不一致的现象,建议区政府出面协调成立由区和两个街道人员参加的管委会,以利于整条街的统一建设管理。

 四是各特色街区要加强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的日常管理。特色街区在经营特色、购物环境、经营行为、商品质量、街市街貌、安全卫生等各方面都应得到市民和消费者的认同,不断提高特色街区消费者的回客率。

 4、区街上下联动,进一步形成特色街区建设工作合力。

 特色街区建设是区政府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精心打造的“五个一”工程之一,也是街道在经济建设中积蓄发展后劲,扩大经济总量的战略之举,街道理应在特色街区建设中发挥主战...

推荐访问: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发展状况 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