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9篇

时间:2022-10-27 19:00:06 来源:网友投稿

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9篇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安乡县“十四五”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安乡县农业农村局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第一章导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9篇

篇一: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县 “ 十四五 ” 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安乡县农业农村局二 〇 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第一章 导 言..........................................................................11.1 规划背景...........................................................................11.2 规划目的...........................................................................21.3 规划范围...........................................................................21.4 规划期限...........................................................................31.5 规划依据...........................................................................3第二章 现状分析........................................................................52.1 “十三五”产业扶贫工作情况............................................ 52.2 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现状.........................................102.3 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带动情况.........................................162.4 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存在问题.........................................192.5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1第三章 总体思路....................................................................253.1 指导思想.........................................................................253.2 基本原则.........................................................................253.3 发展目标.........................................................................263.4 发展布局.........................................................................293.5 发展重点.........................................................................35第四章 重点任务....................................................................374.1 生产基地环节.................................................................37

 4.2 加工物流环节.................................................................444.3 经营主体环节.................................................................444.4 市场销售环节.................................................................474.5 科技服务环节.................................................................48第五章 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505.1 资金测算.........................................................................505.2 资金筹措.........................................................................51第六章 保障措施....................................................................596.1 组织保障.........................................................................596.2 政策保障.........................................................................616.3 资金保障.........................................................................646.4 监督考核.........................................................................656.5 联农带农.........................................................................67

 1第一章 导 言1.1 规划背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发展产业既是农村发展基础的主要依托,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以来,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就,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期、成长期,持续带动能力还不强。为此,《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2021 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脱贫地区要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产业。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湘发〔2021〕10 号),以及省农业农村厅等 10 部门《关于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湘农联〔2021〕88 号)等相关重要文件精神,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十四五”一特两辅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湘农办拓〔2021〕91 号)的具体要求,结合安乡县实际,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安乡县一特两辅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文件。规划明确了安乡县“十四五”期间一特两辅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

 2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引领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对农民带动能力。1.2 规划目的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总定位,通过实施一批一特两辅重点产业项目,促进脱贫主导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建成一批特色产业高标准示范基地,打造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农业融合水平,加快“农业+旅游、康养、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发展,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农产品加工智能化水平,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增强联农带农能力,千方百计为脱贫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增收来源,确保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1.3 规划范围1 、产业范围安乡县“一县一特”产业为小龙虾,根据县域产业分布情况,确定菜油和蔬菜为安乡县的“两辅”产业。2 、区域范围规划涉及安乡县 12 个乡镇、172 个行政村(包含社区和居民委员会),国土总面积 1087 平方千米,总人口 53.50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40.90 万人。

 31.4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1.5 规划依据1、《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2021 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2、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湘发〔2021〕10 号);3、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等 10 部门《关于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湘农联〔2021〕88 号);4、《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5、《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十四五”一特两辅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湘农办拓〔2021〕91 号);6、《常德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做好“十四五”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7、《安乡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8、 《安乡县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专项规划(2018-2022年)》;9、《安乡县农业千亿产业——水产发展规划(2019-2023年)》;

 410、《安乡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11、《安乡县油菜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 年)》;

 5章 第二章 现状分析2.1 “ 十三五” 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安乡县是脱贫攻坚面上县,2016 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4376 户 41338 人,省级贫困村 32 个(合并后),贫困发生率约 9.5%。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安乡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导向,着力夯实产业扶贫基础,加快催生脱贫内生动力,确保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家家有就业”。2020 年底,全县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2.1.1 制定扶贫规划,引领扶贫产业发展1 、出台县级产业扶贫规划。制定出台了《安乡县产业扶贫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引领全县贫困人口通过实施产业发展脱贫,确立了三大主导产业和三大辅助产业。2、 、 细化 产业发展规划工作。扎实做好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分年度制定计划、方案,对产业扶贫任务进行进行细化明确。按照“县有项目库,乡有线路图、村有施工图”的要求,安乡县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安乡县 2016-2020 年产业精准扶贫重点任务》、《安乡县 2018-2020 年扶贫项目库》、《安乡县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等

 6一系列计划、方案等,明确各单位职责,切实加强贫困户产业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成效。2.1.2 部门齐心发力,政策落实精准到户1 、加强组织领导。在安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由分管县级领导分别挂帅,各牵头单位为主协调,成立了 8 个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合力部署、协调、督促、指导全县专项扶贫工作,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投入到位,提升脱贫工作成效。制定县内“8+1”专项扶贫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确立了专项扶贫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等工作的定期研究、科学部署、及时调度和有效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成效。2 、明确部门责任。以“五个精准到户”为工作重点,加强到人到户扶贫政策落实力度,确保扶贫实效。出台了《安乡县扶贫攻坚工作责任单位分工方案》,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行业部门职责,推进政策落实力度。3、 、 狠抓“ 两个全覆盖”。

 。按照“帮扶有专人、责任有标准、工作有记录、效果有考评”的“四有”要求,动员全县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县内企业等,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实现了32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和所有贫困对象结对帮扶全覆盖,特别是加强了91个100人以上非贫困村结对帮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联点县级领导、后盾单位负

 7责人、乡镇领导干部、村支部书记开展“三走访三签字”,在帮扶上下足“硬功夫”,切实有效推进了“两个全覆盖”。4、 、 加强政策宣传。将脱贫攻坚政策告知书以及政策宣传资料下发到各乡镇、村和贫困户手中,全面宣传扶贫政策。2.1.3 增强造血功能,探索产业扶贫举措1、 、 立足湖乡特色, , 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

 。大力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湖乡特色扶贫产业。截止2020年底,全县产业扶贫面积10.9万亩,以三岔河、陈家嘴、大鲸港、官垱、大湖口等乡镇为重点,在全县12个乡镇32个贫困村和118个非贫困村大力推广立体综合种养产业及“四水模式”产业。截至2020年底,全县稻虾生态种养面积达15万亩,莲虾、莲渔面积5万亩,蔬菜19万亩,油菜63万亩,水产养殖池塘面积24万亩,花卉苗木、特色水果、乡村旅游0.9万亩。扶贫产业涉及所有贫困村、贫困户,产业项目实现全覆盖,整体发展趋势良好。2、 、 拓新发展方式, 发挥 产业模式示范 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一村一社”产业模式发展成效显著。在稳步推进“一村一社”产业发展模式前提下,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内统筹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建设扶贫产业发展示范。根据重点产业示范建设规划,因村制宜,灵活发展,着力扶持壮大项目建设,带动扶贫效益提升。3、 、 推进 土地流转 , 带活 扶贫 产业 快速发 展 。安乡县大

 8力推进土地整村流转,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截至2020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57.59万亩,流转率71.1%,以“水稻+、荷田+、蔬菜+、水产+”为主的“4+X”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贫困户获得流转收入、务工收入,村集体获得流转服务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基础设施使用收入。2.1.4 整合涉农资金,加快摘帽脱贫进程1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安乡县每年制定《安乡县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计划表》、《安乡县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项目计划表》,做好扶贫项目资金整合计划、安排。“十三五”期间,安乡县共统筹整合扶贫项目资金 23969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和扶贫重点村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设。为实现“县有骨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目标,2018-2020 年从项目库整合重点产业扶贫项目 17 个,整合财政资金 1335.34 万元,加强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投入产业扶贫达到 1063 元。2 、加强扶贫资源整合 。一是后盾单位加大投入力度。为确保贫困村脱贫工作成效,根据县委要求,参与驻村帮扶的后盾单位整合到村扶贫项目资金必须达到每年 30 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县县级驻村帮扶的贫困村,后盾单位共投入 990 万元。二是引导自筹和社会力量帮扶。确立贫困村以村为主体的原则,村内的干部群众也要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

 9的战役中来,村内主要通过投工投劳的方式,加强脱贫建设;多方联系社会成功企业、成功人士,积极争取社会力量进行帮扶,引入外援帮助发展产业,解决实际困难,成为全民共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补充。2.2.5 健全服务体系,保障 扶贫产业发展1、 、 调整充实业务专干队伍 。各乡镇按照脱贫攻坚要求,调整充实了乡村两级扶贫专干队伍,保证了脱贫攻坚工作在基层“最后一公里”得以持续有效开展。2、 、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十三五”期间,县扶贫办每年组织了多场实用技术培训,人社局每年也组织“两后生”培训,农民及贫困户得到大量培训机会;县农教办、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主办的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班、精准扶贫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会、稻虾培训班等针对贫困户的各类培训班累计培训上万人;市农科院科技专家服务团定期下乡为当地农户行答疑和现场指导,培育了乡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 80 余人3、 、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有县、...

篇二: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特色产业建设运营方案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 - 3 - 1.1

 项目背景与概况 ..................................................................................... - 3 - 1.1.1 项目名称 ..................................................................................... - 3 - 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 - 3 - 1.1.3 主要投资方 ..................................................................................... - 4 -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及编制单位 .............................................. - 4 -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5 - 1.1.6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 - 5 - 1.2

 研究工作概况 ............................................................................................ 19 1.2.1 项目组织 ........................................................................................ 19 1.2.2 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 19 1.3

 研究结论 .................................................................................................. 24 1.3.1 推荐方案 ........................................................................................ 24 1.3.2 研究结论 ........................................................................................ 33 第二章

 市场预测 .................................................................................................... 35 1 2.1 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35 2 2.2 产品市场供求预测........................................................................................ 40 2.3 牡丹系列产品 T SWOT 分析 .............................................................................. 47 2.4 销售策略 .................................................................................................... 51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53 3.1

 建设规模 .................................................................................................. 53 3.2

 产品方案 .................................................................................................. 54 第四章

 厂(场)址选择 .......................................................................................... 55 4.1

 厂(场)址现状 ........................................................................................ 55 4.2

 厂(场)址建设条件 .................................................................................. 56 4.3

 推荐厂址方案 ............................................................................................ 59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1

 项目名称

 xxx 乡村特色产业(牡丹产业)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1 项目承办单位:xxx 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 法人代表:xxx 3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xxx 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闻名中外的“中国牡丹城”——山东 xxx,是一家以开发、研制、生产牡丹深加工系列产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凭借 xxx 丰富的牡丹资源,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为主线,以完善牡丹资源全面综合开发利用的科研生产体系、推进牡丹产业化为宗旨。

 公司注重专业科技队伍建设,有 10 余位国家级专家、教授亲自指导,与 12 家国内著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承担了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牡丹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课题研究,完成了国家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牡丹干花加工技术”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公司总工 xxx,从事牡丹科技研究近 40 年,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科研成果大奖。其中研制的“牡丹换芽嫁接快繁技术”获国家金桥项目一等奖;***2 年赴法国际园艺博览会“牡丹盆栽技术”获银

 质奖;’99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担纲 xxx 技术总指挥,xxx 牡丹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xxx 年获中国林业最高奖梁希林业科学二等奖。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林业部牡丹、芍药新品种审定专家、中国天然健康食品协会副会长. 公司秉承“德而信,笃而诚,臻而新,勤而进,和而兴”的经营理念,致力于牡丹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研制、生产,将牡丹深加工向医药制品、日用化工、食品饮料加工、营养保健、旅游观光、生态保护、食用菌、畜牧养殖等众多领域,以及花卉、工艺品等相关产业拓展、延伸。一个新型的牡丹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鲁西南大地上快速崛起。

 3 1.1.3 主要投资方

 xxx 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及编制单位

 1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①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市场前景、建设规模及建厂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②对项目产品进行产品方案和产品技术水平分析论证,通过与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比选,确定了先进合理的工艺方案和设备选型。

 ③初步确定了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形式、给排水、电气自控的方案和节能措施。

 ④对项目的实施条件、厂址、原料供应、交通条件、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等进行可行性研究。

 ⑤对项目的总投资、成本进行估算,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通过对成本、效益和投资回收情况的分析进行财务经济评价。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xxx 工业研究设计院 证书编号:xxx; 资格等级:甲级; 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1.1.6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牡丹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名花,也是世界上名贵的花卉,具有名传百代、香染千古的魅力。故而国人尊其为“花中之王”、“ 国色天香”,西方人尊称为“天都神花”和“中国花”。牡丹根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此可见,牡丹无论作为高档花卉商品还是制作其它深加工产品,其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就是巨大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的广阔。

 xxx 牡丹久负盛名,是著名的“牡丹之乡”、“中国牡丹城”。xxx牡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xxx牡丹种植面积近 10 万亩,其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目前 xxx市以多种形式带动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栽培技术不断完善,促成栽培与抑制栽培技术可以使牡丹周年开花;兴建了多家特色牡丹国花园,带动了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等。目前,基本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管理科学化、商品批量化和供应标准化的商品牡丹产业化格局,牡丹生产已成为xxx 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看来,xxx 牡丹产业化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尚存在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解决。

 ⑴ 牡丹加工企业的带动、协调作用不突出。

 以牡丹为主要业务的龙头企业在从事牡丹生产和科研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物力、财力等多方面限制,目前仍然处于以自身生产为主的阶段,在引导农户从事牡丹种植等方面缺乏带动作用。xxx 牡丹的种植主体是农户,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农户们各自为战,生产经营分散,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难以应用,极大地影响了牡丹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⑵ 牡丹深加工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目前,xxx 牡丹生产以盆花和种苗为主,牡丹深加工产品很少。一年四季仅是秋季卖种苗,春节卖催花,其他季节无货可卖,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急需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牡丹花、花粉、牡丹籽、根、枝叶的有效成分开发牡丹精深加工产品。

 针对上述状况和山东省政府“突破 xxx”的战略要求,xxx 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响应牡丹区委、区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提出的“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种植技术、注入较高的科技含量、拓展广泛的市场用途、培育有序的经营渠道、打造醉人的旅游胜地”的牡丹产业化战略要求,和国内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10 多位相关国内著名专家教授云集 xxx,共同参与牡丹开发研究工作,在不断完善牡丹品种繁育、催花、盆花、鲜切花技术的基础上,“牡丹全身都是宝”的夙愿得以实现,成功开发了系列牡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

 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一条完整的牡丹循环经济产业链。简单描述该产业链条形式为:牡丹种子可以榨油,压榨后产生的饼粕可以生产高级饲料(含优质蛋白质),牡丹高级饲料养殖无公害猪、鸡、鱼等畜禽渔产品,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作为生产、生活能源利用,沼液用于田间灌溉,沼渣制成绿色有机肥料返回用于牡丹种植基地。该链条还可以延伸发展,牡丹种子剥壳后粉碎可以生产出珍稀的牡丹菇;牡丹籽仁也可直接加工成食品和保健品;牡丹花可以加工成“不凋花”工艺品;牡丹花粉、花蕊可以加工成牡丹茶、牡丹食品等;牡丹根、种子等可以提取牡丹酚、芍药苷、黄酮、多糖等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领域。

 在牡丹综合开发的产业链条上,没有废品、废物的产生,而是各个环节的资源化、能源化、废物再利用回收,实施清洁生产,基本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进入了牡丹产业的低碳经济。产出的产品是绿色有机产品。

 牡丹产业形成循环经济是实现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该项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过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带动整 个 xxx 牡丹产业甚至全国牡丹产业的大循环。

 牡丹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⑴ 牡丹籽剥壳后,压榨法生产富含 α-亚麻酸的牡丹籽油; ⑵ CO 2 超临界萃取牡丹籽壳中的牡丹特种油; ⑶ 牡丹籽壳、牡丹果壳混合牡丹枝叶及部分牡丹籽仁饼粕制成优质培养基生产牡丹菇; ⑷ 牡丹菇深加工生产保鲜菇、脱水牡丹菇、牡丹菇罐头、蘑菇粉等; ⑸ 牡丹籽仁压榨后的饼粕提取可加工成保健营养食品,添加能量饲料、维生素后可以生产牡丹高级饲料;牡丹籽仁也可直接加工成食品、饮料、药品和保健品。

 ⑹ 牡丹高级饲料配合牡丹根、叶、花等用来养殖无公害猪、鸡、牛等特种牡丹畜禽产品; ⑺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蘑菇培养基废渣混合发酵后制成有机肥返回到牡丹种植基地; ⑻ 牡丹真花、真蕾、真枝、真叶进行加工处理,制作壁挂类、屏风类、瓶花类、盆景类、珍品类、仿生类牡丹“不凋花”工艺品;

 ⑼ 牡丹花、牡丹花粉用来生产牡丹国花酒、牡丹茶、牡丹饮料、牡丹糕点等健康营养食品; ⑽ 利用牡丹花、粉、蕊、芽、笋、籽、根、油及牡丹食品、牡丹菇、牡丹养殖畜禽等采用煎、炸、蒸、汆、酿等烹饪工艺生产特色牡丹佳肴,配合牡丹特色旅游产业,全国连锁推广牡丹宴项目; ⑾ 提取牡丹花、籽、根、皮等部位的牡丹多糖、黄酮、芍药苷、牡丹酚等植物提取素; ⑿ 利用牡丹籽油、牡丹特种油及其他牡丹植物提取素开发系列日用化工产品和医药产品。

 xxx 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出的牡丹产业化项目针对牡丹全身是宝的特点,转变发展思路,突破牡丹以观赏为主的发展瓶颈。利用牡丹自身的品牌价值,大力发展牡丹深加工产业。充分利用牡丹花、花粉、籽、根、枝叶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发展牡丹花营养食品、牡丹花粉食品、牡丹籽油、牡丹籽特种油、牡丹植物提取物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项目通过充分开发牡丹自身的价值,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牡丹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开发示范园区,示范并带动牡丹种植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把牡丹深加工延伸到食品、医药制品、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工艺美术、畜牧养殖、旅游观光、食用菌等众多领域。牡丹花、粉、籽、根、枝叶的综合利用,既提高农民种植牡丹的综合收益,又大力推动当地优势产业的和谐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带动辐射效果十分明显。

 xxx 牡丹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牡丹产业化项目总体规划:

 表 表 1.1- - 1 牡丹产业化项目总体规划

 牡丹产业化子项目

 牡丹综合利用部位

 具体建设内容

 实施计划

 牡丹新品种繁育基地项目 育种、观赏 建设牡丹品种园 36 亩,培育、驯化牡丹新品种(包括油用牡丹新品种);为牡丹育苗、规模化栽培、特种栽培、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园内可同时开展牡丹花观赏、深加工参观、品尝牡丹宴、牡丹工艺品展示等特色旅游 一期工程(xxx)36 亩 牡丹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 栽培 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在 5 年内新发展牡丹生产基地 20 万亩,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定植标准、统一培育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服务的“六统...

篇三: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绿色休闲、文化娱乐、康体美食、生态旅游、养生地产、养生度假式酒店、静养山庄等一系列灌注了“ 健康生活、养生养老 ”时代生活理念的产品,是人类进入和谐小康社会后基于“ 现代生活美学 ”范式的普世追求。作为从起步伊始就将“ 旅游生态文化 ”注入发展理念的大型集团公司 —— 富盈集团 ,在发展中积极担当起建设适应未来社会人们普遍追求旅游文化生态产品的重任,依托集团产业的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致力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健康、成熟的生态文化产业:建设未来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让生活更加美好!

 前

 言 —— 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让生活更加美好!

 

 今天,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生态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精神,切实推进各地方政府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地方政府打造文化生态城的建设进程,我们承担起了为地方政府开发建设“ 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 ”、打造地方休闲度假名片、都市人“居家养生”天堂的重任。

 前

 言 —— 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让生活更加美好!

 

 目

 录

 4 项目名称、位置、面积及主题形象

 1 2 3 5 项目规划概述

 项目投资的预期价值和效益

 项目开发周期及年用地指标计划

 结语

 1.1 项目的名称、位置和面积 名称

 位置

 面积

 清远飞来峡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

 清远飞来峡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都市规划格局东部、以风景旅游为特色的重要节点上,地处清远风景名胜区北江结构带上,西邻清远核心城区,南近源潭陶瓷产业聚集区。

 占地面积共约 3300 亩。

 “ 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 ” 项目建设

  以 以 “ 生态 、 旅游 、 文化 、 宜居 、 养生 ” 为主题, ,

  以 以 “ 魅力 —— 人文精神 , 活力 —— 产业经济 , 引力 —— 空间业态 ”为目标内容, ,

  以形成 “ 地方民俗文化产业链 ” 为鲜明特色, ,

  打造不同区域城市休闲 、 居家养生 、 旅游度假 、 文化博览于一体的地区名片和城市综合体。

 。

 1 1

 .2 项目建设的主题形象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对发达的今天 , “ 健康生活 、 养生养老 ” 的生活品质和理念已经被普遍认可 , “ 养生产业 ” 、 “ 文化产业 ” 、“ 旅游产业 ” 、 “ 生态宜居产业 ” 等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 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 ” 将立足地方养生传统 , 发展 养生产业经济 ;挖掘地方文化 , 发展 文化产业经济 ;整合旅游资源 , 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 ;优化自然环境 , 打造 低碳家园 。

 。

  2.1 项目的概念规划定位

 建成后的 “ 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 ” , 将以 “ 居住养生 、 游乐养生 、 文化养生 、 医疗养生 、 美食养生 、 生理美容养生 、 运动养生 、 生态养生 ” 为主要类型 , 综合开发以“ 动养 、 气养 、 食养 、 医养 、 药养 、 神养 、 养老 ” 等七类养生产品为主导的 养生产业 ;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 开发建设以地方文化为主导的诸如文化大观园 、 文化博览园 、 宗教文化园等形态的 文化产业 ;开发建设参与体验式的高品质 旅游产业—— 富盈生活欢乐岛 、 拓展训练运动养生体验营;开发建出以养生居家为主的 生态宜居产业—— 生态养生庄 ( 体验园 、 疗养园 、 度假园 )

 。

 我们力图把本项目建成集文化旅游 、 会议度假 、康体健身 、 山水植物养生 、 生态宜居 、 教育科研等功能为一体 , 将其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山水植物养生居住区 , 中国健康产业新高地 , 中华文化养生度假旅游旗舰 , 实现 “ 东方文化产业园• 富盈旅游生态城 ” 的富盈新发展战略。

 。

 2.1 项目的概念规划定位

 项目的规模

 本项目用地介于2500 亩—5000 亩之间,需投入不少于85 个亿的巨资倾力打造

 2.1 项目的概念规划定位

 项目的基本定位 打造生态文化产业城,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 旅游生态文化产业链 ”。

 。

 项目的运作模式

 文化先行,高端定位,商务借力,环保节能,多产业联动,合力打造“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品牌。

 项目的设计团队 国际级的建筑设计大师与国内顶尖级的设计建筑大师强强联手。

 项目的基本定位 2.1

 项目的概念规划定位

 项目的基本目标 一是以国际视野、战略投资、文化规划,把“富盈旅游文化生态城”建设成高端文化多样集群的生态文化产业城,缔造地方的文化产业高地,铸造地方政府的“旅游生态文化产业”金字招牌,打造地方政府旅游生态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并推动地方政府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

 二是为时代精英、创业成功者铸就经典的世外桃源般的纯净生活乐园 。

 三是创造丰富有序的景观空间,形成一个可集会议度假、养生休闲、生活享受、教育科研、静养游憩、游乐观赏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

 四是注重生态效益,处理好园区与自然的关系,使园区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改善和提高景区环境质量。

 五是注重全民参与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保证“三农”的妥善安置,解决地方政府的后顾之忧,以可持续发展经营为前提。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四区 六大中心 七大养生产品 八大花木园 十大品牌人气项目

 一 一 城 核心 宜居 生态

  文化

  养生

  旅游

  以项目所在地的人文底蕴和自然条件为依托,把整个项目当做一个“生态城”进行设计打造开发,集 科研、生态、文化、休闲、养生、度假、居住和旅游 等为一体,成就一个 “ 东方文化产业园 · 富盈旅游生态城 ”。

 。

 我们将项目作为一个整体,以现代生态文化产业城市的格局和视野来规划设计。动静结合,既有原生态,又有城市新生活亮点。建成后的文化城功能齐全、配套完备、设施先进、景观靓丽,呈现出鲜明的后工业时代特色的新型工作、生活空间。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 一城 ”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 四区 ”

 四区

  文化产业区 生态宜居 产业区 养生产业区

  旅游产业区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 四区 ”

 文化产业区 地方史志博物馆 地方民俗文 化博览园

  艺术体验中心 水晶奇石展览馆 民俗文化广场 四区>> 文化产业区

 我们的文化产业区以 “ 旅游生态文化产业集群 ” 的创意为源头 ,以地方民俗文化 、 独特人文景观内容为核心 , 基本上不消耗物质资源 ,以发展绿色 、 循环 、 低碳经济为重要着力点 , 以 “ 文化+ 旅游+ 人居+商 商业 ” 为运营模式 , 集中打造 民俗文化广场 、 地方史志博物馆 、 地方民俗文化博览园 、 水晶奇石展览馆 、艺术体验中心 等项目 , 形成集群发展 、 多元互补 , 产生聚集效应 , 形成产业反哺事业 , 事业滋养产业的良好循环。

 。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 四区 ”

 四区>> 文化产业区>> 民俗文化广场  古香古色的民俗文化广场

 文化产业园区的民俗文化广场,将以古色古香为基本格调,以景观符号、驻场式演出等形式,全面展示地方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间民俗文化,为整座产业文化城注入“活灵魂”,让地方古老的传统不仅存在于博物馆的史料记录和老一辈的儿时记忆,更应该成为这个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 四区 ”

 四区>> 文化产业区>> 地方史志博物馆

  为充分发挥地方志“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地情教育作用, , 进而促进地方的文化传承创新和地方史志研究水平的提高, , 让地方史志成为当地历史文化一道亮丽的展示窗口,我们将在文化产业区建成一家专业地方史志博物馆。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四区” 四区>> 文化产业区>> 地方民俗文化博览园

  地方民俗文化博览园将基于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分成以下几个区域进行建设:一是地方戏文化表演区,主要是建设观看表演场所;二是民俗文化一条街;三是市民文化观赏区;四是佛文化游览区,加入一些佛教表演,佛文化展览场所;五是地方历史文化游览区;六是地方名人文化馆;七是原始生态探险区;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四区” 四区>> 文化产业区>> 水晶奇石展览馆

  我们将着力发展奇石产业,打造水晶奇石产业园,形成水晶奇石产业经济。另外,我们还将以举办全国最大型最专业的水晶奇石展览为标准,设计展览馆的外形和内部装修,高档的水晶奇石在专门配置的灯光照耀下,呈现出绝妙的美景。

  打造水晶奇石产业园,建设全国最大的水晶奇石展览馆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四区” 四区>> 文化产业区>> 艺术体验中心

 尊重城市原有文脉,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当地文化,建设一座具有文化气息的艺术中心。艺术中心的建立,能更有效的将当地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生态城全面融合,提供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阅览室、画室、音乐厅、小剧场、大剧院等艺术场所,传播文化理念,。

 提高市民修养,营造艺术氛围,承载社会功能,使政府逐渐成为该地区的文化之都、艺术之都。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 四区 ”

 养生产业区 拓展训练运动养生体验营

  康体公园 民俗风情养生街 四区>> 养生产业区

  我们的养生产业区将以 “ 居住养生 、 游乐养生 、 文化养生 、 医疗养生 、 美食养生 、 生理美容养生 、运动养生 、 生态养生 ” 为主要类型 ,综合开发以“ 动养 、 气养 、 食养 、 医养 、 药养 、 神养 、 养老 ” 等七类养生产品 , 集中打造 民俗风情养生街 、养心度假山庄 、 拓展运动养生体验营 、 山地运动中心 、 国际乡村俱乐部 、 康体公园 等项目 , 发展地方的养生经济 , 进而促进地方养生休闲文化和旅游度假文化的结合 , 形成全国养生经济发展的 “ 地方样本 ” ,让地方成为名副其实的 “ 养生之都” ” 。

 山地运动中心 国际乡村俱乐部 养心度假山庄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 四区 ”

 七大养生产品 动养产品 利用多种运动养生方式,开发成不同的运动养生系列产品,如室内瑜伽术、中华武术、专业SPA、 、形体训练、棋牌、器械等室内运动,同时也提供篮球、网球、羽毛球、垂钓、跑步、骑车健身等户外运动 。

 食养产品 食养主要是通过美食、保健品来调摄养生。美食养生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美食餐厅的设计情调独特,别具一格,室内有山、水及种类各异的植被,就餐者置身其中,如同置身于美丽的南国花园,怡然自得,潇洒惬意。

  医养产品 医疗养生旅游产品主要是依托中医、西医、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结合人体生理行为特征进行的以药物康复、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闲活动进行的康复养生旅游产品,包括康体检查类产品。

 养老产品 养老产品主要是以居住型养生的方式、以养生房地产开发为主导而形成的养老产品,它是以经营土地、经营城市的手法来围绕养生休闲而进行开发。这种养生居住社区向人们提供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新鲜空气、有机食物和住宅条件,主要以养生养老公寓、洗心山庄为主。

 气养产品 气养产品首先在于提供一种养生的生态环境,利用大自然的“气场”、“温泉”沐浴游客,需要在观光游乐中开展养生活动,而且是以生态为手段的养生开发,如森林浴养生法、雾浴养生法、生态温汤浴法、生态阳光浴法等 等

 神养产品 神养主要是通过对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各种与养生有关的理论进行深入挖掘,应用到养生旅游活动之中,以此提高养生休闲活动本身的品味和档次,同时丰富休闲活动的内在要素,使养生休闲不仅具有身体养生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心理养生、提升精气神的益处。

 药养产品 药养主要是指在养生区出售各种养生药品、保健品,以中草药种植、加工售卖、参观体验为主要功能,包括医养馆和百药苑两个部分,让游客可在此沐浴药香,静心养神。

 四区>> 养生产业区>> 民俗风情养生街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四区” 四区>> 养生产业区>> 民俗风情养生街  打造全国集佛、道、儒三位一体的饮食养生第一文化街

 以佛、道、儒养生哲学为底蕴,以佛、道、儒养生方法秘籍为指导,以弘扬中国养生文化和奉献传统中华美食为宗旨,创建养生商业模式,打造国内饮食养生第一文化街。游客置身其中,将切实感受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魅力。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四区” 四区>> 养生产业区>> 民俗风情养生街  仿建清明上河图, 再现宋代“市井”生活.

 饮食养生第一文化街将以“动养,食养,药养,医养,神养”为内涵,以缩微版本的 《 清明上河图 》为蓝本,修建滨水休闲养生街,沿街两侧布局药酒坊、茶药楼、养生手工艺品、剧社、梵医秘境、医养馆、百药苑、中华药膳斋,开发延年益寿、养颜美容、减肥瘦身、滋补养生、益智安神、乌发明目、抗癌防病、助阳滋阴等一系列特色药膳美食菜谱。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四区” 四区>> 养生产业区>> 民俗风情养生街 依托项目沟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静谧空间,以亲水乐山、静修静养为特色,整合长寿中草药、森林氧吧、清泉、石头等资源,沟内遍植特色果蔬花卉、药食两用植物、中草药植物、养生植物以及当地特色林果,为旅游区供应草药、果蔬,为游客提供当地纯真的中草药及土特产品,构建一个沟沟相连、幽静雅致、草药遍野的静养谷。

  沟谷静养园

 2.2

 项目的整体构想:

 “四区”

 四区>> 养生产业区>> 民俗风情养生街

  集历代中医养生文化,荟萃历代养生要诀, ,引进日美健康行业最新运营模式的新一代中医、藏医养生馆。

  中医、藏医养生馆

 中医调理项目:

 ...

篇四: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做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农业农村部组织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对脱贫地区发展较集中的 18 个特色产业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十四五”发展指引,为我省脱贫地区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现结合农业农村部的要求和我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如下:

 一、编制要求 1、原则上以脱贫县为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对特色产业类型相同、处于同一产业发展优势区的,也可以市为单位或几个脱贫县联合编制规划,具体由市、县商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确定。

 2、规划编制要坚持县域统筹、全链开发、市场导向、联农带农,选准主导产业、找准发展短板、明确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和全产业链拓展,积极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在产业链上的密切合作和利益共享。

 3、规划编制要与当地“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做好衔接,与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和工作安排做好对接,确保规划顺利有效实施,形成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合力。

 4、规划编制要认真总结这几年扶贫产业发展的经验,突出 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着眼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向脱贫地区聚集,推动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分明、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既要发展基地,也要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产镇融合、产村一体。

 5、规划编制要坚持脱贫村和非贫困村、脱贫户和非贫困户一体规划、协同推进,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纳入规划。

 6、规划编制内容要包括(但不局限于):规划背景、基本现状、问题分析、思路目标、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实施步骤、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联农带动、保障机制等。

 二、进度安排 1 1 、谋划阶段:9 月 15 日前,各市、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农业农村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指引,开展前期数据调度、细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好会议纪要并以正式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

 2 2 、编制阶段:9 月 16 日-11 月 20 日,各脱贫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部门全面开展特色产业“十四五”编制工作,各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对各县上报的规划进行审核。

 3 3 、报送阶段:11 月 21 日-11 月 30 日,我省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省级组织专家对各县规划进行全面复核,对相关内容进行核实修正,形成最终意见向社会发布。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组织脱贫地区编制产业规划,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当前,正是各地谋划“十四五”、研究编制各类规划的关键时期,加快编制完成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争取支持。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特色产业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精心指导,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各县要选好配强规划编制专班,按时高质量完成本县特色产业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做好审核。各市农业农村局要做好对所辖各县的指导督促和规划审核工作,严把质量关,确保产业规划要与当地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各县所做规划要契合本县实际,做到产业发展链条完整,具体措施详略得当,要具备可考核性、可操作性,要突出主导产业,杜绝出现以农业大规划、调研报告、政策文件等替代产业专项规划的情况。

 (三)用好规划。各市、县农业农村局要把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发展指引作为本地产业规划发展的参照标尺,应

 用好本此次规划成果,建立跟踪监测机制,每半年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并形成正式报告报送省农业农村厅。

篇五: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产业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方案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政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发展乡村产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张天佐司长在近期发言中,提出“现代特色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生活性服务业、乡村传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建筑业、乡村环保产业、乡村文化产业”等9类乡村产业,应重点研究和关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和关键。我省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建设京津冀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我省应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激发产业活力,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政策立足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特色农业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转化为名优产品和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科学选择,绝不能一哄而上。应突出生态特色,充分发挥我省高原、山地、平原、沿海等生态类型丰富的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如坝上燕麦、燕山板栗、太行山苹果等。应突出物种资源特色,充分发挥我省农耕历史悠久,珍、野、稀、名、特物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发展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农业特色产业类型。如鸡泽辣椒、深州蜜桃、蔚县小米等。应突出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特色,充分发挥我省距离京津两个大城市近、山区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培育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政策推进聚集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农业不能只关注特色农产品生产,还应关注产业关联性和地域聚集性。要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突出重点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特色产业从生产环节向前后链条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种养加销一体的产业链条。坚持集群化发展理念,引导农业企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中,推动特色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打造乡村振兴新经济增长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顺应“互联网+”趋势,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政策抓住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是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永续发展的关键,没有技术支撑,特色农业很难做强做大做久。要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依托河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联合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团队,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开发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形成一批可推广的适用技术,提升特色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园区,聚集创新资源,搭建产业技术集成和成果展示转化平台,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进转化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政策强化质量标准、做响农业品牌品牌是特色农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有效载体。发展特色农业应以质量求效益,以品牌求发展。要立足我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实际,逐步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的完备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标准化生产,重点打造一批省级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区域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输送全程质量可控。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搭建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引导重点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培育壮大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品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品牌创建保障机制,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不断提升品牌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产业活力体制机制创新是特色农业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特色农业的激情,提振信心。积极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快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联耕联种、农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以股份合作、资产收益、劳务合作、联合发展等为主要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让农民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加快培育各类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多种经营性服务组织的作用,引导生产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形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园区战 略市 场策 略拓 展规 划目录品 牌策 略

 园区战 略战略背景市场价值品牌优势发展规划核心竞争点与价值体系项目定位

 战略背景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健康保障 。健康源于食品,一个全球第二的经济体,却过着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活水平,作物污染、食品污染和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顺势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生活向更高质量发展。经济与生活水平高,城镇化已经达88%,外源农业依赖程度高,农产品源头失控,安全与质量无法保障,安全农产品的保障供给已成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重大问题。重塑有机 。高品质与健康生活越来越被关注,服务中国人品质健康生活的有机农业越来越突显其地位。为追求经济利益,有机食品已经泛滥,鱼目混珠,真有机亟待重塑!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年的专业实践,有机蔬菜水果在有机蔬果生产、销售渠道建设及科技团队建设、管理团队建设上已具备了独特优势。有机蔬菜水果将科技与产业完美结合,实现有机生活的“平价化、平民化”!3000亩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生态园区建设,为有机蔬菜水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年年内,示范基地将成为有机蔬菜水果人才和技术的摇篮、科技科普和观光旅游的胜地。4000亩生产基地,日产40吨有机农产品,满足4万个家庭有机蔬果需求。三年内,生产基地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有机产品供给。储备了5万亩的有机基地,同时不断开发新的有机基地,有机蔬菜水果将走得更远更好!五年内,我们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快速复制,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健康、美味的有机蔬果!以自产蔬果产品为龙头,磁吸各类有机食品,以电子商务、一站式有机服务实体店为主要销售渠道,建立有机食品的一体化产销体系。有机蔬菜水果应时而生!

 安全农产品的等级金字塔等级 相同点 主要区别有 机 同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限制在安全环境下生产,限制使用农业投入品(农药、肥料等)。但限制的严格程度不同生产环境经过认证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产品必须有认证和相应标志绿 色生产环境经过认证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和农药产品必须有认证和相应标志无公害生产环境经过认证作物生产过程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产品必须有认证和相应标志普 通 不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生产环境没有检测和认证没有作物安全生产技术的相关标准在市场终端进行农药残留定性检测是否超标产品没有认证和相应标志

 环境认证 。空气、水、土壤等生产环境认证种子检测 。非转基因种子投入品安全 。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激素。真•有机我们能做到!公众监控 。会员和客户24小时全过程视频实时监控产品溯源 。扫描二维码,生产、流通、销售全程记录现场监督 。每天安排会员到生产基地现场考察、质询质量保证 。当季菜。不种反季节蔬菜、水果;家常菜。以种植家常菜为主。新鲜菜。采摘到配送站8小时预付费保障 。由母公司和保险公司联合担保真有机看得见 有保障

 事件营销 “真有机,百分百”联合营销活动预热阶段 升温阶段 引爆阶段 扩散阶段优惠限时体验官方发布真有机,百分百活动预告活动期间加入会员,可享有机蔬菜水果惊喜礼物阶段划分社交媒体与门户、论坛造势官方平台持续热炒发布活动造势入会有礼线上商城与线下网点联动,推出限时优惠

 渠道 日期 预告引关注 日期 活动造势 日期 优惠限时体验 日期 入会有礼官方平台[你所不了解的“真有机”]【有机蔬菜水果与你共享“百分百有机时代”】【“百分百有机,百分百实惠尝新!】【限时特惠——“有机蔬菜水果特惠商品”火热上架】【幸运大揭幕,现在加入有机蔬菜水果会员,百分百得惊喜大礼】【真有机,百分百,有机蔬菜水果重新定义有机生活标杆】媒体软文[你所不了解的“真有机”]【有机也要辨真伪,有机蔬菜水果专家答疑解惑】【让更多人尝鲜百分百真有机】【有机蔬菜水果改写东莞有机生活观】社交软文[我眼中的有机生活观]【从“有机”到“真有机”】【必备攻略!玩转有机蔬菜水果生活!】【晒一晒更幸福,关于有机的那些事儿】【你还在被“伪有机”蒙在鼓里吗】【福利贴】给家人做一顿真有机的饭菜线下海报/展架上线预热期 升温 期 引爆 期持续期事件营销 “真有机,百分百”联合营销活动

 渠道设计总纲渠道目标:最终打造成“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O2O渠道模式入市期:渠道模式1.0 成长期:渠道模式2.0成熟期:渠道模式3.0渠 道 进 化 路 径策略:起步阶段,大范围铺设线下渠道,扩大品牌认知线下渠道功能:• 增加品牌能见度• 吸聚粉丝,积累客户• 产品体验与感受• 实现销售策略:会员增涨进入良性轨道后,逐步收窄线下网点数量,转化为线上购买线下渠道收窄:• 从销售功能逐步转向体验功能线上渠道日益成为主力销售渠道策略:线上销售成为主流少量线下终端作为体验点线下网店定位为纯体验式实体终端。绝大部分销售将在线上商城完成。

 产品特征与模式特征决定了消费群体特征价格高:15-20元/斤概念新:O2O意识强:有机健康较高的经济条件,对品质生活的重视开阔的眼界和新事物接受能力更重视体验的价值健康的生活观念食品安全意识第一级客群A级客群——中高端消费群B级客群——白领阶级第二级客群C级客群——特殊需求人群项目定位

 我们只做有机!我们只做真有机!自产产品的溯源体系和视频系统、产地和产品有机认证书非自产产品至少必须具备产地和产品有机认证书农业生产的顶级形态一切价值的起点真•有机

 渠道设计总纲渠道目标:最终打造成“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O2O渠道模式入市期:渠道模式1.0 成长期:渠道模式2.0成熟期:渠道模式3.0渠 道 进 化 路 径策略:起步阶段,大范围铺设线下渠道,扩大品牌认知线下渠道功能:• 增加品牌能见度• 吸聚粉丝,积累客户• 产品体验与感受• 实现销售策略:会员增涨进入良性轨道后,逐步收窄线下网点数量,转化为线上购买线下渠道收窄:• 从销售功能逐步转向体验功能线上渠道日益成为主力销售渠道策略:线上销售成为主流少量线下终端作为体验点线下网店定位为纯体验式实体终端。绝大部分销售将在线上商城完成。

 打响知名度,抢夺话语权在入市期与成长期,更倚重于线下扩张渠道进化,重心迁移广撒网——线下扩张提升认知度、美誉度、品牌价值感积累顾客资源大量接触潜在消费者,吸粉丝、攒会员。逐步锁定忠诚客户发展稳定的高价值会员,精确细分品牌沟通对象。收缩线下渠道精准保留高价值体验点线上销售成为绝对主流线下深度体验店服务核心会员,稳步提高会员数量。

 深入社区,打响品牌营销战线上社区 线下社区微信互动活动、轻APP在线交易微博话题、活动、互动BBS官方网站与国内高端网络社区合作(知乎、果壳、豆瓣等)高端住宅中高端人群高品质办公区白领聚集地核心生活圈CBD及都市核心生活圈

 社区价值粉丝抓取与维护品牌与模式推广预付费会员发展产品销售对接高端活动对接推广品牌有机健康生活理念,推介便捷的电商平台抓取和吸收新晋健康生活拥趸,维护已有粉丝的品牌忠诚度在扩充粉丝和普通会员的基础上,锻造和发展预付费会员线上与线下社区直接对接产品销售,有效提升产品销量通过讲坛、沙龙、品鉴会等高端活动推广品牌、销售产品、发展会员

 品牌名称的重要性高度概括 :品牌理念、价值、愿景与使命的高度浓缩品牌资产 :名称是品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文字图腾 :名称是品牌的文字图腾,精神象征。

 品牌核心主张真有机强化有机蔬菜水果是真正百分百有机突出品牌与其它竞品的区隔拉开有机蔬菜水果与“伪有机”、“半有机...

篇六: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项目

 初步设计方案

 一、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一)项目背景

 某市地处南部,位于著名的六盒山地区,这里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冷凉,由于这里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无大气、水源和固体污染物,生长和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资源绿色、环保、无污染,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蔬、畜牧业产品等,其中粮食作物有马铃薯、玉米、荞麦、莜麦、糜子、谷子、豆类、小麦等八个方面,油料作物有胡麻、芸芥两类,药食同源植物有菊芋、枸杞、仁用杏、山核桃四类,果蔬有长城塬菌草、西瓜、苹果、人参果、油桃、胡萝卜、黄瓜、芹菜、包包菜、菠菜等十个方面,畜牧业产品有隆德獭兔、阳生态鸡、原州区细毛山羊、西吉山毛驴、泾源虹鳟鱼、六盒山肉牛、六盒山瘦肉猪和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蜂蛹、蜂蜡等十五个方面。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认证中心()认证检测表明,某市的这些产品不但绿色无污染,且有效成分含量高、营养较其他地区丰富,十分适宜人类食用。

 由于某市经济条件限制,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很不发达,也不规,仅有的加工业有马铃薯淀粉和粉条加工、面粉加工、牛羊肉屠宰等,加工种类少、规模小、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特色农产品除农民自用外,其余的主要以原料形式低价

 流通和销售,农民出现农产品增产而不增收的现状,且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农民大多外出务工创收,从而导致农村普遍出现农民田间不种、圈里不养的状况,农民日常生活高价买粮、买肉,出现贫困山区农产品价格市场高于城市的怪象。据某市农调队 2011 年一季度抽样调查显示,某市农村市场标准面粉 85 元/袋,而某和 80 元/袋;牛羊肉农村市场 37 元/公斤,而某和 35 元/公斤;猪肉农村市场 33 元/公斤,而某和 30 元/公斤。

 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附加值不高,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低价进入市场或销往外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本地农产品缺乏的情况下,从外地长途购入,在流通环节要增加运输费、管理费、物流企业利润等的各种费用,待进入农民手中,价格已经很高了。

 (二)建设单位:某市扶贫发展试验区管委会

 (三)项目负责人:万华

 (四)产业规划

  1、回族自治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2 年)宁政发[2008]135 号

  2、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 年?2012 年) 宁政办发[2008]204 号

  3、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4、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促进某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大宁南山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水帄的规划。

 5、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帄、走具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某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多年的实践证明,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帄,带动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探索发展具有特色现代农业之路的有效形式和必然选择。

  二是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优势产区域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

 术和物质装备等潜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发达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示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是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在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集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五是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扩大加工规

 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某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帄低,每个企业帄均资产仅为 50 万元左右,从业人员也只有 15 人左右。发展水帄还处于较低水帄,企业主要以出售初级产品或贴牌产品维持生产经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约为 0.3∶1,低于全区水帄 0.6∶1,比全国水帄 1.1∶1 更低;还缺乏全国知名度,品牌效应没有显现出来,市场竞争力弱。技术装备落后,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品和装备水帄还很低下,有 80%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属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世界帄均水帄。

  二、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一)建设地点:某市扶贫发展试验区

 (二)主要建设容(产品方案与规模):规划建设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占地面积456.31亩(304358.77帄方米),计划建设标准厂房 15 万帄方米,分马铃薯系列产品加工、清真牛羊肉产品加工、瓜果蔬菜产品加工、饲草饲料产品加工、小杂粮产品加工、枸杞及中药材产品加工等功能园区。配套建设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等“七通一帄”基础设施。

 (三)自然和社会条件

  1、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

 某市扶贫发展试验区地处回族自治区南部,黄河中游地区,某市区西南,是某市的工业中心。控制面积 5 帄方公

 里,规划面积 3.61 帄方公里。建成区 2.5 帄方公里,且有 10余帄方公里的土地可供远期开发建设。

  某市扶贫发展试验区系黄土高原沟壑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带过渡性。春季多风干旱,多寒潮;夏秋热而短促,降水多,但分布不均;秋季降温迅速,潮湿多雨;冬季寒冷漫长,降水稀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年帄均气温 6.3℃,年帄均无霜期 120 天,年均总降雨量 434 毫米,年均蒸发量 1460 毫米。年均日照时数 2530 小时。

  某市扶贫发展试验区地处我国天山?祁连山?六盒震带,与六盒山?罗山?牛首山南北地震带的交汇处,地壳活动强烈,是我国地震活动较频繁地区。

 区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燃料、金属、盐类、非金属、建筑耐火材料五大类 16 种 40 多处,主要有煤、石英砂、石膏、石灰石、芒硝等,同时还生产大量无污染的绿色农畜产品马铃薯、油料、莜麦、豆类、荞麦等特色小秋杂粮,是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拥有枸杞、蕨菜、沙棘、党参等 400 多种名贵药材和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其利较大。

  2、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某扶贫试验区是某市的工业和商贸流通中心。控制面积 5 帄方公里,规划面积 3.61 帄方公里,建成区 2.5 帄方公里。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暖、通讯、网络“七通

 一帄”配套完善。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淀粉、药材、草畜、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及汽贸、建材、家电、小商品、服装、食品、农贸、小杂粮等九大物流园区。截至 2007 年底,引进各类企业 256 家,从业人员 8000 多人,注册资金 7.2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投资 9.17 亿元。2007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2 亿元,工业总产值 3.66 亿元,工业增加值 1.24 亿元,各项税收 2200 万元。

  某扶贫试验区地处、、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通讯便捷、电力充裕、交通便利。境宝中铁路、109、312、309 国道和 101 省道纵横交错。至高速公路某段已建成通车,某机场 2009 年将建成投入运营。区已建成先进的程控网,可视会议网,数据通讯网,无线市话网及 GMS,CDMA 移动通讯网,通讯方便快捷。

  三、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引进国别、厂商等的初步分析 (一)农副产品具有品种多、质量好的资源优势

  某市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农牧业生产区,农副产品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种植业产品和养殖业产品两大类,种植业资源和养殖业资源较为丰富。种植业中,年帄均小麦产量184614吨,豆类21146吨,玉米232719吨,糜谷5957吨,莜麦燕麦 600 吨,荞麦 2775 吨,马铃薯 298716 吨,油菜 330吨,胡麻籽 37937 吨,向日葵籽 21194 吨,烤烟叶 2310 吨,牧

 草 291039 吨;养殖业中,有各类大牲畜 428673 头(匹),其中牛 36520 头,马 1911 匹,驴 49812 头,骡 11328 头;猪羊禽兔类853489头(只),其中猪175454头,羊628375只,禽类18877只,兔 30783 只;年肉品产量 69675 吨,奶产量 1474 吨,毛绒产量 1275 吨,蛋 4175 吨。

 (二)水电及通讯、交通等公用设施完备

  某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在某扶贫开发试验区,地处、、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属于 3 小时经济圈的核心,这里通讯便捷、电力充裕、交通便利。境宝中铁路、109、312、309 国道和 101 省道纵横交错。至高速公路某段已建成通车,某机场已建成投入运营。区已建成先进的程控网,可视会议网,数据通讯网,无线市话网及GMS,CDMA 移动通讯网,通讯方便快捷。

 (三)生产技术与工艺成熟

  某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分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企业招商引进、系统化管理三个层次实施。首先是按照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供热、网络、场地帄整等“七通一帄”硬件要求完成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因为基础设施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增加其投资吸引力、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要凸显高速、快捷、通畅的交通能力;合理、规的给排水体系;充足、稳定的电力资源;高效快捷的现代化电讯、

 网络系统。项目实行专业化招标、专业化设计、专业化建设、专业化监理,建筑设计、建设技术与工艺等都是从具有专业化能力的相关竞标行业的单位中择优筛选,力求专业技术成熟、技术能力过硬、设施设备齐全、综合基础雄厚。

  园区建设规划和可行性论证由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建设工程按国家招标规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建筑实施单位、监理单位。

 (四)主要设备及来源

 某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建筑设备在项目投标单位中选择设备精良的建筑企业,在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后进入生产阶段,需要的各型生产加工设备均由进园企业按生产要求和需要自行采购。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一)投资估算

 共需资金 2.3 亿元,其中土地使用费 2281.55 万元,标准 化厂房基础工程建设费 18740 万元,公用管理所需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费 163.45 万元,其他费用 100 万元,周转资金1500 万元。详见附表《总投资估算表》、《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基础工程建设项目表》、《新增主要设备表》。

 (二)资金来源

 申请国家财政资金解决 1.5 亿元,某市扶贫发展试验

 区自筹 8000 万元。

  五、项目的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共分预备期、建设期、总结验收三个阶段,计划完成时间为 2.5 年 2011 年 7 月至 7>2014 年 7 月。其中:

 (一)项目预备期:半年,其中:

 1.市场调研、可研论证、项目建议书以及可研报告编写:2 个月(2011 年 7-8 月)

 2.施工图设计与审查:2 个月(2011 年 9?11 月)

 3.进园企业预约登记:1 个月(2011 年 12 月)

 (二)项目建设期:2 年,其中:

 1.土建工程(标准厂房建设,地坪硬化、路面铺设、绿化等附属工程):20 个月(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8 月)

 2.企业进园,设备订购与安装、生产线调试与试生产:4 个月(2013 年 9 月至 2013 年 11 月)

 (三)项目总结、验收:1 个月(2013 年 12 月)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的初步估算包括初步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一)效益分析依据及方法

  本项目的财务评价按某扶贫发展试验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设计标准及该项目的相关投入综合测算,依据国家发展计划改革委员会、建设部

 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现行财务、税收制度,对该项目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分析,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对可能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考虑其抗风险能力。

  1、厂房出租计算周期与出租单价

  ⑴计算期及投产初期生产计划建设:本...

篇七: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市西秀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年)编制单位: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农村局2022 年 7 月

 3目录第一章

 总则...................................................................................................................................3第一节 规划编制背景....................................................................................................................3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4第三节 规划区域及规划期限........................................................................................................5第二章

 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5第一节 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5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与风险..........................................................................................................13第三节 发展建议..........................................................................................................................15第三章

 “十四五”期间特色产业发展形势分析..........................................................................17第一节 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17第二节 “十四五”期间辣椒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第三节 “十四五”期间家禽产业发展形势及分析...................................................................21第四章

 “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23第一节 指导思想..........................................................................................................................23第二节 发展思路..........................................................................................................................24第三节 基本原则..........................................................................................................................24第四节 发展目标..........................................................................................................................25第五章

 优化特色产业布局..........................................................................................................28第一节 布局思路..........................................................................................................................28第二节 特色产业布局..................................................................................................................29第六章

 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实现新突破 ....................................................................30第一节 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发展..................................................................................................30第二节 改善茶叶产业基础设施条件 ..........................................................................................30第三节 提升茶叶产业加工水平..................................................................................................31第四节 加强茶叶产业流通体系建设 ..........................................................................................32第五节 推动茶叶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34第六节 实施茶叶产业品牌提升行动 ..........................................................................................34第七节 创建茶叶加工产业园......................................................................................................35第七章

 推动辣椒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36第一节 推进辣椒全产业链发展..................................................................................................36第二节 改善辣椒产业基础设施条件 ..........................................................................................36第三节 推进辣椒产业质量提升工程 ..........................................................................................37第四节 提升辣椒产业加工水平..................................................................................................38第五节 加强辣椒产业流通体系建设 ..........................................................................................39

 4第六节 推动辣椒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40第七节 实施辣椒产业品牌提升行动 ..........................................................................................41第八节 创建辣椒加工产业园......................................................................................................41第八章

 推进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43第一节 推进生态家禽全产业链发展 ..........................................................................................43第二节 推进生态家禽产业质量提升工程 ..................................................................................44第三节 促进生态家禽加工业提质增效 ......................................................................................45第四节 加强生态家禽产业流通体系建设 ..................................................................................46第五节 实施生态家禽产业品牌提升行动 ..................................................................................48第六节 创建生态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 ..............................................................................49第七节 推进生态家禽产业绿色发展 ..........................................................................................49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51第一节 环境现状分析..................................................................................................................51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52第十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6第一节 投资概算..........................................................................................................................56第二节 资金筹措..........................................................................................................................57第十一章

 组织保障措施................................................................................................................57(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 ........................................................................................................57(二)完善政策资金配套 ........................................................................................................58(三)强化科技支撑 ................................................................................................................59(四)发挥文化助力 ................................................................................................................59附表:安顺市西秀区“十四五”特色产业规划项目表附图:1.西秀区茶产业发展规划图

 2.西秀区辣椒产业发展规划图3.西秀区家禽产业发展规划图附件:1.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反馈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审查意见的函(附(安顺市)脱贫县产业规划审查意见)2.安顺市农业农村局脱贫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初步评审意见3.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组织编制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4.西秀区农业农村局关于成立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5.西秀区农业农村局关于调整脱贫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

 5西秀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规划编制背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十四五”时期(2021 年至 2025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是巩固和提升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西秀区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0部委(局)《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3 号)、贵州省 11 个部门《关于推动贵州省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农发〔2021〕48 号)文件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工作提示及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工作要求,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巩固我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我区“一主两辅”(主导产业为茶产业,辅助产业为辣椒产业和家禽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西秀区农业农村局在中共西秀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引导和鼓励我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编制西秀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6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1. 党的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稳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农(经作)〔2020〕4 号);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发展的若干意见;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多措并举促进禽肉水产品扩大生产发展供给的通知》;5. 农业农村部《关于家禽等养殖业发展增加肉蛋产品供应的通知》;6.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 2021 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农办牧〔2021〕21 号);7. 《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3 号);8. 《关于推动贵州省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农发〔2021〕48 号);9. 省政府出台《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10.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黔党发〔2018〕22 号);11. 省政府出台《贵州省发展辣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

 712.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13. 《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市发〔2020〕4 号);14. 《关于加快建设西秀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区发〔2019〕6 号)。第三节 规划区域及规划期限规划区域:西秀区辖区内的 7 乡、7 镇及 2 个涉农的街道办事处。规划期限:2021 年——2025 年第二章 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第一节 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西秀区特色产业主要以茶叶为主,辣椒和家禽为辅,形成“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格局。一、茶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西秀区茶叶产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双重挑战下,依然展现出生机和活力,各项经济指标持续稳步增长。截止2020 年末,全区茶园面积扩增至 14.51 万亩,其中可采摘面

 8积增加至 13.7 万亩,投产率达 94.5%。茶叶总产量增加至0.93 万吨,综合产值达到 11.3 亿元。全区生产以绿茶、红茶为主,茶叶销售量达 0.78 万吨,销售额约为 9 个亿。茶叶产业布局渐趋合理,涉茶乡镇 14 个。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

篇八: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沾化冬枣”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2021-2025 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 2021 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深化培育“沾化冬枣”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冬枣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实现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特制定培育方案如下。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滨州市沾化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中国冬枣之乡”。全区现有冬枣种植面积 30 万亩,2020 年沾化冬枣产量 5.5 亿斤,实现销售收入 29.9 亿元,产业总产值 37.1 亿元,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 1.07 万元。(二)产业优势1. 产地 独特。

 。沾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又受沿海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 212 天,降雨量年平均 545 毫米,土壤属滨海盐化潮土,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内,矿物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沿海气候,造就了沾化冬

 62枣这一神奇果品。2. 品质优 良。

 。制定并执行《绿色食品冬枣生产技术规程》《冬枣生产技术规范》等 7 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20 年,沾化冬枣在连续出口东南亚国家基础上,又通过美国 182 项检测标准成功出口该国。3. 品牌 鲜明 。2019 年成功入选世界军人运动会直供水果,荣获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0 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中,“沾化冬枣”品牌价值56.11 亿元,位列第 57 位,枣类第一,连续三年荣膺区域品牌全国百强。4. 技术先进 。依托沾化冬枣研究所“山东省冬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研发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研发平台进行“原生代提纯复壮,优势品种的推广,新品种的研发”。5. 链条 健 全。

 。冬枣产业由最初的种植逐步形成集生产、销售、研发、储藏、物流、加工、电商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现已成为富民强区、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区有 20 万人赖此生存,带动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连续 10 年超过 8000 元。二、主要制约因素(一)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设施种植面积小,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遇到风、雨、雹等自然灾害,很容易造成大的

 63损失;露天种植 9-10 月份集中上市,市场供应时间短促,不利于产品价值的释放和提升。(二)良种比例偏低。主栽品种品质退化严重,市场占有率下滑,沾冬 2 号等新品种推广面积小、栽培占比偏低。(三)组织化程度不高。冬枣种植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冬枣产业链条细,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综合效益未得到显现。(四)从业人员年龄老化。枣区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导致从事冬枣种植管理的大多是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从业人员日趋老龄化。(五)市场竞争加剧。陕西、山西、新疆、云南、湖南、四川、河北等多个省份冬枣种植发展较快,全国冬枣种植面积已达200 多万亩,对沾化冬枣造成较大冲击。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目标,通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打造山东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冬枣产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坚持高点定位,将打造“中国第一枣乡”

 64作为坚定目标;坚持科技引领,建立“枣业高端智库”,让沾化的枣业科技持续领跑;坚持资本拉动,借助财政、信贷、金融等手段加大投入力度,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坚持产业支撑,打造现代产业链条,培育和引进一批品牌企业,形成创新创业良好局面。(二)发展目标到 2025 年,以滨州市沾化区为中心,辐射带动滨州市无棣县、滨城区、东营市河口区等环渤海地区,沾化冬枣种植面积达60 万亩;发展设施栽培面积达 50%,解决种植风险大的问题;积极推广优势品种,形成优势品种引领、多品种梯次上市的良好局面;建设国家、省、市、区现代果业精品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 50 处以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达 200 家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拥有全国一流的龙头企业;产业产值突破 100亿元,实现 100 亿级产业集群;“沾化冬枣”品牌走向世界,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保持枣类第一。四、重点任务(一)抓科技引领促产业增效1. 实施科技引领工程。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沾化区共同搭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沾化)冬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枣业高端智库”,引入全国顶尖专家人才,凝聚全国一流的枣业专家力量,并与专家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发挥“乡土专家”作用,

 65打造枣业发展智力高地;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枣业专家论坛”,为沾化冬枣产业问诊把脉,把握枣业科技发展潮流。2. 实施品种换代工程。

 。一要研发新品种。在沾化冬枣研究所、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设立 300 亩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研发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实施“新一代冬枣优良品种选育”和“倍性嵌合体‘沾冬 2 号’纯化开发”冬枣育种项目,选育沾化冬枣新品种 1-2 个,2025 年实现培育早、中、晚熟品种 5 个以上。二要推广新品种。加大优势品种推广力度,力争 5 年时间形成优势品种引领、多品种梯次上市的良好局面。3. 实施设施栽培工程。设施栽培既能预防风、雨、雹、雾、霜等自然灾害;又能减少病虫害防治次数,提升冬枣品质,是沾化冬枣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出台冬枣“大棚贷”贴息政策,并设立“大棚贷”服务机构,实行“一站式”代办服务,利用五年时间,推广设施栽培面积达 50%。4. 实施智慧冬枣工程。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冬枣”平台的建设,在示范园区、加工企业、旅游景区安装集成传感器、监控视频头、小型气象站等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对沾化冬枣各个环节进行智能监控,为枣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形成沾化冬枣质量追溯体系,真正实现沾化冬枣的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加快农业智慧化进程,为冬枣产

 66业插上科技的翅膀。5. 实施土壤改良工程 。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推行“省力化、机械化”施肥方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牵头单位:省科技厅;配合单位: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专栏 1:科技引领重点项目1.沾化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项目。计划投资 1.2 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 0.6 亿元。项目占地面积 1000 亩,建设玻璃智能温室即数字中心1 座、韩国保温智能联栋温室 1 栋、新型蓄热日光温室 54 栋,分拣包装、存储保鲜设备各 1 套,总建筑面积 14.7 万平方米,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打造盐碱地上的果蔬工厂。项目运营后,通过果蔬销售、农业技术培训、观光采摘等取得收益,年收益 4600 万元,收益率为 7.52%。2.滨州市高标准沾化冬枣设施栽培示范园区。计划投资 2.87 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 1.4 亿元。建设高标准冬枣大棚 6000 亩及配套水肥一体化、管道喷雾设施;新建水泥路 30 公里、花砖路 5 公里及砂石路 5 公里;疏浚渠道 20 公里。项目围绕“果品升级、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的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冬枣产业得到显著优化提升。项目年收益率 7%。3.黄升镇沾化冬枣品质提升科技示范园项目。计划投资 1.23 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 0.6 亿元。项目建设高标准沾化冬枣示范园三处,规模3500 亩,新建 37 个冬暖式节能温室大棚,冬枣研发、综合培训、保鲜仓

 67储、物流(冷链)电商生态休闲观光等功能板块;内置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肥水一体化、水(气)雾喷淋、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化设施,配套生产路26 公里、疏浚沟渠 21 公里,完善园区设施。项目通过产品品质提升、销售、采摘等实现收益,年收益率 7.8%。4.沾化冬枣现代农业高科技术示范园区项目。计划投资 1000 万元,新建国际上最先进的“1×4”“1.5×4”“2×4”宽行密植栽培模式基地100 亩,建设智能化温室大棚 10 亩,普通大棚 90 亩,统一应用水肥一体化、粘虫板、绿盲蝽诱捕器、除草布等实用新技术,将建设占地 200 ㎡的沾化冬枣实训楼一处。5.富源街道沾化冬枣出口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 1600 万元,建设山东省农科院沾化冬枣科创中心,研发设施栽培、种植新技术、新品种、现代化管理等;建设出口水果包装车间 1 处,扩大销售渠道;修建道路1000 米、桥梁四座(其中吊桥 2 座),完善旅游采摘设施,发挥好紧邻高速路出口的优势,增加群众旅游采摘收入,建设 15000 ㎡冬枣销售市场方便枣农销售;支持核心区群众新建设高标准化大棚 100 亩。示范园建成后,能够辐射带动周边 2000 余亩冬枣提质增效,带动周边枣农实现每亩地增收 3000 元。6.古城镇 0.6 万亩典型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 2000 万元,新建古城镇 0.60 万亩典型高效节水示范区,涉及 11 个村庄,设计灌溉面积 4600 亩,其中,北关河以西冬枣园片区水肥一体化(滴灌)面积3600 亩,北关河以东粮食作物低压管道漫灌片区灌溉面积 1000 亩。项目水源为小开河沉沙池存蓄黄河水,共计新建泵站 2 座,配套水泵 3 台,共计敷设 DN20 以上管线 78km、DN20 尾管 1250km 及管线与电力等配套建设。

 68(二)抓链条延伸促产业融合1. 强化适度规模经营。

 。持续推广大下洼村生源冬枣专业合作社模式、大流村张亦明家庭农场模式、铲头李村企业适度规模流转模式;创新推行“党支部+冬枣合作社”等模式,强化群众“组织起来闯市场”的能力;鼓励在外青年回乡创业,建立人才回归供求信息平台,推广泊头镇、下洼镇支持年轻人回乡兼任“第一书记”“第一主任”的经验做法,引领冬枣产业转型,也为冬枣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2. 强化产业链条完整 。培育壮大冬枣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实力强、成长性好的本土冬枣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区冬枣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引进成长性好的冬枣深加工龙头企业,强化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枣木雕刻、冬枣盆景、枣芽茶、枣花蜜、冻干冬枣、生物质燃料等附属产品的开发,发展包装、塑框、棚膜、立柱、农机、肥料等配套加工项目,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加强与省农科院的深入合作,开展沾化冬枣功能性保健酒、枣核烟熏液研发,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强沾化冬枣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探索微冻保鲜技术,延长冬枣保鲜期达 3 个月以上。3. 强化新型市场开拓 。一要开拓国内市场。大力开展沾化冬枣“进百城、入千市、惠万民”活动,巩固老市场、开辟新市场,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冬枣上市期间,每年到全国重点城市进行

 69宣传推介,五年内不少于 100 个城市。二要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出口基地和出口企业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出口枣园备案登记数量,继续做好冬枣出口的文章。在已经出口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的基础上,重点攻关欧盟、日韩等高端国际市场,进而开拓跨境电商市场的发展,让沾化冬枣成为全球性水果,到 2025 年实现年出口 3 万吨目标。三要开拓电商市场。大力推广电商等新兴销售模式,在各大网站上开通沾化冬枣旗舰店,拓展冬枣销售渠道,通过社区电商平台,实现冬枣的快速分销。利用五年时间,实现沾化冬枣新型销售模式占比达 50%。4. 强化生态旅游发展 。打造“智慧旅游”板块,开通智慧型旅游采摘微信公众号,设置优质采摘园一键导航功能,智能推介采摘园周边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按照“一片二线”的总体布局,以国家 4A 级景区——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园为基础,进一步建设海天大道和永馆路两条冬枣采摘长廊,丰富旅游资源,实现全域旅游新格局,到 2025 年实现旅游年收入 10亿元。5. 强化服务主体培育。培育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有偿服务,鼓励农资经营企业、植保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自发成立配方施肥、智能植保、机械化服务等专业化队伍,为枣农提供“保姆式”托管服务。(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

 70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大数据局)专栏 2:产业链延伸重点项目1.沾化冬枣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 2.2 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 1 亿元,主要包括高效生态示范园、冬枣加工产业园、农产品仓储电商物流园、双创孵化服务园等,打造沾化冬枣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主要打造高标准示范园 3 处,建设科技研发、综合培训、冬枣精深加工、保鲜仓储、物流(冷链)电商、综合服务、双创孵化等功能板块,总建筑面积 46000 ㎡。项目通过生产经营、冷链仓储、教育培训等实现收益,收益率为 8%。2.沾化冬枣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及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 15.5 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 7.5 亿元。项目规划占地面积 2.2 万亩,主要建设“一园区、一基地、三中心”,“一园区”主要建设智能化温室大棚、数字展示、科技研发中心以及教育科普基地等;“一基地”建设沾化冬枣深加工基地;“三中心”是建设电商物流产业中心,智慧冬枣大数据中心和生态旅游中心。按照“一片二线”的总体布局,建设冬枣生态园和海天大道、永馆路两条冬枣采摘长廊。项目通过提升冬枣品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来增加项目收益,预计收益率达 8.2%。3.富源沾化冬枣“四新”农业示范园项目。计划投资 1.89 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 0.9 亿元。建设高标准沾化冬枣示范园三处,规模 8000亩,新建 500 个冬暖式节能温室大棚,占地 1000 亩室外农旅融合体验区;实施冬枣新技术集成应用...

篇九: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河北省特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1 年 9 月

 — 1 —前 言为更好更快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河北省特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范围为县域特色产业,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一、发展基础(一)“十三五”发展现状我省县域特色产业以产业集群为主要组织形式,传统产业占比大、区域根植性强、技术成熟度高,企业数量众多、聚集效应明显,产品种类多、市场渗透力强。特别是 2019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列为重点工作,集中整合资源,省市县协调联动,聚力攻关,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升级路径,部分特色产业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占据明显的竞争优势。1. 突出政策引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政策体系完备。出台《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省政府领导包联县域特色产业实施方案》《省政府领导包联县域特色产业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了领导包联

 — 2 —机制、考核机制等,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省市县三级工作体系。各市实现了振兴计划全覆盖,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了发展规划、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全覆盖,为更好推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根本遵循。发展路径清晰 。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一群一策,因地制宜找准特色产业振兴的着力点、发力点,积极探索实施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工业设计、品牌营销、链条延伸、资本运作、园区建设、绿色转型、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商务模式、人才引进等 12 条发展路径,谋划推动“六个一”工程(发布一个特色产业指数、参与一项标准制修订、建设一个检验检测或创新平台、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一家上市企业、组建一个行业联盟),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水平。规模持续壮大。2020 年,全省共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280个,实现县域全覆盖,涵盖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医药、食品、纺织、汽车、电子信息、建材、新能源、家具、文旅等行业。特别在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逆势发展,实现营业收入 2.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上缴税金 578.54 亿元,同比增长 4.68%;从业人员 446.99 万人,同比增长 3.14%;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5655 个,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 3 —2. 坚持以特制胜, 凸 显差异化发展优势产业特色鲜明。围绕主导产品和细分市场,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纺织服装、箱包、皮革皮毛、美居家具、宠物产业等时尚消费产业覆盖面广。钢锹、工艺玻璃、电线电缆等材料延伸产业市场占有率高。轴承、标准件、汽车零部件等中场配套产业在国内中低端市场优势明显。智能装备、农机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先进装备产业在细分市场和特定区域竞争力强。健康食品、健康医药等民生健康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大数据、新型显示等数字科技产业正在谋划布局、蓄势待发。产品优势突出 。东光纸箱包装机械产业集群,在全国同行业中群体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市场覆盖面最广、产品性价比最优,产品占国内市场额 65%以上;河间再制造产业集群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基地,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盐山、孟村管道装备产业集群低压管件在国内市场的覆盖率达 80%以上、高压管道管件达 70%以上。固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维信诺公司,手机用 AMOLED 显示屏产量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46%。

 。沧州四星玻璃成为国内首家全部采用自有技术,规模化批量生产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占有率国内前三。

 — 4 —区位优势显现。

 。我省县域特色产业凭借内环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紧抓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契机,积极对接京津资源、需求,大力建设各类承接平台,努力实现协同跨越。邱县承接京津食品产业转移,打造“千亩百亿食品产业园”。成安县对接京津产业全力发展中高端智能化阀门制造产业,2020 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营收超 380 亿元。唐山市乐亭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从无到有引进培育建筑支护装备产业集群,近 50 家企业将相继落地。张北县引进阿里巴巴、北京云联等 5 个项目先后建成投运,面向京津冀地区上线运营的服务器规模达 30 万台。3. 实施创新驱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增强。全省县域特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 1.1万家。县域特色产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到 861 家。培育百家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 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81 家企业进入河北省单项冠军企业。全省县域特色产业企业累计建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 3877 家,授权发明专利 1606 件,各类创新平台 116 家。沪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石交所挂牌上市企业 272 家。质量效益提升 。突出标准引领,全省特色产业集群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等各类标准 829 项。固安维信诺公司制修订 4 项国际标准、3 项国家标准、3 项行业标准,引

 — 5 —领行业最前沿。廊坊文安人造板产业集群多层板加工技术、浸渍纸贴面技术全国领先,钢化塑模模板、覆膜建筑圆模板两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曲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标准和质量同步,创造了辣椒红色素、辣椒油树脂、叶黄素产销量三个世界第一。品牌效应明显 。培育特色产业名县名镇 68 个(有效期内),发布清河羊绒、文安人造板、安平丝网、安国中药材、枣强复合材料、大营裘皮等 11 个特色产业指数,行业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驰名商标、省级优质产品等品牌培育 200 余项,注册商标超 4 万项。清河县羊绒产业集群产品商标注册量达 4000 个,位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之首。4. 强化服务配套,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低碳绿色水平提升。坚持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50 家集群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86 家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泊头铸造产业集群通过改造生产线,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下降47%、40%,营收、税金增长均超过 20%,形成了在全国推广的“泊头模式”。永年恒创高端标准件产业园成为国内表面处理规模最大、环保投资最多、资源循环利用率和危废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最高的产业园区。安平丝网、高阳毛巾、无极皮革等产业集群多种方式实施园区式集中治污改造升级,有效提升当地产业绿色

 — 6 —发展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完善 。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类行业协会达 204 家。临西轴承产业“找轴网”已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管理、集约采购、B2B 交易、在线供应链金融、物流配送等全方位服务体系,入驻企业 2500 余家,线上交易额突破 4 亿元,实现融资 6000余万元。安国中药集群检测服务机构检测数据在欧美及东南亚56 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2020 年为集群企业提供中药材检测2445 批次、中药饮片检测 2056 批次、中成药检测 413 批次。产业链协同能力增强 。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创链步伐,累计实施 1073 个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集群企业抱团取暖、共生共荣。隆尧县食品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上游引进包装企业、中游引进食品调料企业、下游引进物流电商企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廊坊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产业链延伸发展,给予政策支持,成功吸引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邢台平乡县、广宗县和邯郸曲周县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合力,通过引入江苏、天津等地的自行车行业龙头企业,招引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强化工业设计平台支撑作用等,已发展成为全国自行车产业第四大板块和大型童车制造基地。近年来,虽然我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长足进步,取得

 — 7 —了一定成绩,但在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有规模而创新不足 。部分特色产业绝对规模贡献突出,但缺乏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能力弱,引领创新能力不强。集群内部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以有效支撑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上的迫切需求。县域特色产业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仅占全省的 16.4%,集群平均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量 3.68 件,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京津等外部创新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链条创新、模式创新等还没有形成深度有序的同频呼应。

 二是有集聚而协同不足 。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不强,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的龙头企业数量少。多数集群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协同水平较低,专业化分工、区域协作配套不足,部分区域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共生共荣的集群生态还不够活跃。价值链环节协同水平不高,多数特色产业强于制造,弱于设计和品牌营销,向上突围和向外拓展能力不足。

 三是有特色但深度不足。多数特色产业参与全球产业链条深度不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数量不足,大部分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以特色工艺开发高端专用装备能力弱,基于特色产品打造特色服务不突出,品牌形象还不能深入人心。

 四是有服务但生态不优 。产业集群企业两化融合、两业融合

 — 8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一二三产融合深度不足,集群内部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覆盖率不足 70%,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尤为短缺。生产要素不匹配、环境资源承载力较低,资源倒逼尚未转化为升级动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上市意愿不强、准备不足,制约了企业直接融资和良性发展。(二)“十四五”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性交汇,为适应新时期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要求,我省亟需深入推进产业链再造和竞争优势重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1. 百年大变局交织新冠疫情,深刻影响特色产业发展走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政治经济严重分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遭受冲击、加速重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不仅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潜藏了巨大的外贸风险,对我省羊绒、裘皮、轴承、自行车(童车)、汽车零部件等外贸占比较大的特色产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我

 — 9 —省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统筹推进风险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将产业主体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转变成系统竞争力,吸引优质企业来冀布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加速突破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倒逼我省特色产业加快两化融合、两业融合及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和服务模式。2. 新发展阶段迎来新发展格局,驱动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具备独特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高质量发展成为发展主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在新发展阶段中,我省特色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化水平不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格外凸显,大部分集群尚未找准数字化转型的正确路径,亟需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利用外部资源,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创新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我省羊绒服装、健康食品、皮革皮毛、箱包等以民生消费品为主的特色产业释放了市场新空间,必须紧紧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发挥我省县域特色产业在产业门类、制造能力和反应速度等

 — 10 —方面的供给能力优势,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摸准客户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探索新需求场景,改善供给质量、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县域特色产业供给体系对国内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基础上,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3. 国家战略叠合国家大事,强力推动特色产业结构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筹办北京冬奥会三件大事强力协同推进,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一方面有利于全省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溢出,加快县域特色产业创链、强链、补链、延链步伐,促进我省特色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形成“京津研发+河北制造”的协同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京津高密度人口的高端都市圈给纺织服装、皮革箱包、健康食品、健康医药等县域特色产业带来了巨大市场空间,高科技创新资源给装备、材料等特色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动能。雄安新区高质量高标准加快建设,逐步吸纳全球高端产业、高端要素成为我省新的增长极,有利于形成“雄安新区研发设计+特色产业集群制造”的协同分工格局。2022

 ...

推荐访问:特色产业项目规划方案 特色产业 规划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