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9篇

时间:2022-10-27 14:45:06 来源:网友投稿

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9篇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概况1984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出版学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9篇

篇一: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省新闻出版学校 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概况 1984 年 11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出版学校在 1979 年12 月成立的江苏印刷技工学校基础上合署成立,学校最初在六合城郊办学,1988 年秋季迁至雨花台区现址,1998 年 5 月更名为“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全省唯一的新闻出版类职业学校。承办新闻出版总署特有工种职业技能江苏鉴定站、江苏省新闻出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岗位培训、技能鉴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系统文明单位”,校团委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10 多名教师先后受到新闻出版总署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2005 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重点职业学校”,印刷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09 年,学校被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授予“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江苏省新闻出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学校为江苏新闻出版业输送了一批批技能人才,目前,全省大型出版物印刷企业的大多数技术、管理骨干和重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出版社、新华书店的部分出版与发行人员,以及部分单位领导,均为学校的历届毕业生,学校为全省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 30 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始终以服务江苏新闻出版业为宗旨,形成省内独有的培养新闻出版类技能人才的专业特色。在长期举办中专教育的基础上,自 2002 年起,学校开始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目前开设 4 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分别为:印刷技术(2002 年开办)、印刷图文信息处理(2002 年开办)、出版与发行(2003 年开办)、包装技术与设计(2006 年开办);同时开设 3 个中职专业,分别为:印刷技术、图文信息处理、电脑艺术设计。五年制高职已有的 3 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就业率都超过 97%。目前全日制在校生 1639 人,其中高职生 1393 人;专任教师 51 人,其中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18 人, “双师型”教师 25 人。学校占地面积 33334 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 19000平方米,其中实训场所 4000 平方米。建有涵盖 4 个高职专业的校内实训中心,下设各类实训室 28 个,与有关企业共建校外学生实习基地(经省

 新闻出版局批准的)37 个。校内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920 万元,纸质、电子藏书总量 13.2 万册。

 二、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成果与经验体会 (一)更新理念,明确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

 二、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成果与经验体会 (一)更新理念,明确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要求,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以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高职理论学习和研讨,不断更新全校教职工的高职教育理念。先后多次组织全校教职工集中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职教育的一系列文件。邀请专家来校作报告,到省内外高职院校学习、取经,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讨论、交流教学改革思路,编印论文集,教师撰写的多篇有关教育教学理念的论文公开发表。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充分认识到:第一,五年制高职的层次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属性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其特点是五年一贯制,兼有“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性质,我们要扬弃以往的中职办学经验,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第二,要保持和发扬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优良传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江苏新闻出版业输送更好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明晰高职教育理念、把握高职办学要求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专业市场调查研究,认真谋划专业发展。学校的主管部门省新闻出版局是全省新闻出版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是江苏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印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依托这些优势,学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教师通过参与活动、走访调研、听取专家论证等途径,了解、掌握江苏省新闻出版业的人才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新闻出版业是由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形态的编辑出版、印刷制作(含包装印刷)、发行销售等三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产业属性的特殊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闻出版产业基地之一,主要发展指标居于全国前列。江苏现有图书、报刊出版单位 608 家,出版物发行网点 1.1 万多家,印刷复制企业 1.4 万多家,2008 年全省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达 31.1 万人,全省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 808 亿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全国首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的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印刷、发行等行业或岗位对技能人才的数量需求更多,素质要求更高。学校积极适应新闻出版业发展需求,设置了 4 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和 3 个三年制中职

 专业,制订了五年制高职各个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创建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位居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系统前列的特色型精品化专业。

 (二)优化壮大,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使师资队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着力从几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校风师德教育。学校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校风、教风用语征集活动,确定校风用语是“和谐奋进,求实创新”,教风用语是“敬业爱生,知行合一”,并且向教师反复宣传灌输,校领导在全校教工大会上作关于“校风建设”、“师表育人”的主题报告,利用各种场合和形式大力弘扬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近 3 年来,5 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全省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个人”。

 二是优化师资素质。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兄弟学校和印刷博览会参观、学习、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来校开设介绍行业、技术发展和职教理论的讲座,选派教师参加省“四新”培训班、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系统师资培训班,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暑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锻炼,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并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促进教师把握行业新动向、新技术,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双师”目标。

 三是扩充师资队伍。。

 三是扩充师资队伍。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和专业需求引进人才,近几年从优秀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中招聘了 10 多名新教师,力争教师规模与学生规模相适应。学校还聘请多名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充实实训教学师资力量。

 四是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学校成立教科研室,制订教科研制度,鼓励教师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立项课题。近几年来,我校教师主编(或参编)并出版 15 部专业教材,在各类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和《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教育优秀论文集》上发表 80 多篇论文,1 篇论文荣获《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教科研成果在全国新闻出版职教系统居于前列,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校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学校经费安排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经费投入稳定,近 3 年教学仪器投入总额 400 多万元,学校所有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特别是 09 年下半年,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投入资金 200 多万元,按照系统性、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的原则,将校内部分校舍腾空、改造成实训中心用房,在充分利用、整合校内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添置各专业教学需要的新实训设备,目前,实训设备基本到位,实训中心初具规模。建成的实训中心涵盖 4 个高职专业,下设 28 个实训室,实训场地面积约 4000 平方米,教学设备总价值 920万元,出版与发行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得到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和多家出版社的支持。学校重视实训中心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实训中心在学生技能训练、教师双师素质锻造、生产服务、技能鉴定方面的功能。

 在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依托省新闻出版局,挑选省内新闻出版行业优秀企业为实习基地建设对象,报请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并正式发文授牌,10 多年来,由省新闻出版局陆续认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已达 37 家,其中包括省内部分国家级、省级定点出版物印刷企业、所有地市级新华书店,这一做法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肯定和推广。校企双方安排专人共同负责实习管理和指导,各实习基地企业十分重视实习工作,当作本单位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认真贯彻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周密的实习计划和方案,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要求,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悉心指导,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习指导经验。有的单位将印刷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分为初步适应、辅助操作、尝试领机三个阶段进行,有的单位将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分为熟悉工序流程、模拟设计产品、直接上岗生产三阶段进行,有的单位还要求实习生先后以“旁观者”、“工作者”、“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实习。广大学生通过生产、服务实习,熟练掌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职业技能,大多能够顶岗生产或独立当班,实习成效显著,有的被实习基地企业提前录用。学校以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为基础,扩大校企合作成果。每年召开一次校企合作工作会议,邀请省新闻出版局领导、有关处室负责人、实习基地领导、企业实习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总结、交流、协调、部署实习工作和其他校企合作事项。由于省新闻出版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和大多数实习基地领导均为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校企合作工作会议经常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套会,听取委员们对于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形

 成“以实习基地为纽带,政府牵线,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南京展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家专业印前制作公司,该公司在与我校共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展订单培养,今年初在我校三年级高职学生中选录 40 名学生,利用学校资源和课余时间,举办为期 1年的岗前培训,合格学生录用就业,校企合作领域得到拓展。

 (四)能力为本,实施专业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学校对全省新闻出版行业的部分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类型、岗位素质要求,明确各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准确定位岗位群,根据调研结果起草了人才培养方案初稿,邀请行业企业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优化,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意见修订后最终定稿,经校长室、省新闻出版局审批后实施,最大限度缩小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明确,课程结构合理,突出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培养,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实践课学时占总课时近一半。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学校从社会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跟踪新闻出版业技术发展,认真制定各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标准,并通过了专家论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专业课程标准已编印成册,得到了有关行业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依照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或开发新课程,推行学分制,开设美术、书法、写作、健美操等选修课程,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学校重视教材建设,在优选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与教材开发,近几年来,按照“面向职业需求,突出能力导向,理论适度够用,反映最新技术”的原则,专业教师共主、参编专业教材 15 部,既内容翔实,循序渐进,又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运用“任务驱动”、“目标导向”、“现场教学”、“学做结合”、“以赛促练”等教学方法。学校从相关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兼任专业教师,重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每年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保持在 98%以上,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高。学校探索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对各类课程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课程考试与评价方式多样化,评分结构注重教学过程全方位:理论课程评分由出勤、阶段测试、平时作业、期末测试等项目组成,实践课程评价由练习、提问、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劳动纪律、小结等部分组成。学校实行毕业生“双证制”,高职学生必须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

 证书才能具有毕业资格,并逐步过渡到取得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学校改革学生实习安排方法,开展实习前技能过关考核,实行优生优先挑选实习岗位、考核合格方可实习,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近几年来,学校多次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组织教师总结、交流教学改革思路、经验和体会,将教学改革论文汇编成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五)规范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校长室——教务处、...

篇二: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 0 4 年第3期关子南京市新闻出版管理的调研报告+南京市新闻出版局课题组[ 摘要]南京市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头羊” 的地位, 为该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 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当前, 必须在机构队伍、 体制机制、 管理原则、 法律法规、 执法环境、 行业规划等方面采取有力改进措施, 推动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关键词]南京市; 新闻出版; 管理; 调研[ 中图分类号]G 219 . 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7 2—10 7 1( 20 0 4 )0 3—0 0 7 6 —0 7新闻出版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 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作为新闻出版工作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出版业和新闻出版管理, 两者因职能不同而分立,因关联密切而相互作用, 并共同推进新闻出版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市负责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市新闻出版局。

 该局成立于19 8 8 年, 19 9 5年增挂“市版权局” 牌子, 20 0 1年划转原设在市文化局的市“扫黄打非”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并加挂“市出版物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牌子。

 20 0 1年前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20 0 1年10 月 变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我市新闻出版管理的主要监管范围是三大行业:

 一是图书报刊出版业。

 全市现有一家市属图书出版社( 年出书约20 0 种), 13家市属报纸( 平均期印数19 万份), 14 家市属社科期刊( 平均期印数6 0 0 0册), 4 2种市属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即原“内部报刊” ), 12家外地报刊社驻宁记者站; 图书报刊出版业从业人员约16 0 0 名, 20 0 2年经营收入2. 35亿元。二是印刷业。

 全市现有印刷企业156 4 家, 其中, 出版物印刷企业30 家, 专项印刷企业13家, 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15家, 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553家, 复印打印企业8 53家; 印刷业从业人员超过7 万名, 20 0 2*[ 收稿日期]20 0 4 —4 —12[ 课题简介]本课题系20 0 3年度南京市宣传系统重点调研课题。・7 6・年生产总值4 5亿元, 实现利润5亿元。

 三是出版物发行业。

 全市现有出版物发行网点2133个, 其中,出版物交易市场一家, 图书二级批发单位9 0 家, 大型书城6 家, 专业书店4 6 家; 从所有制形式来看, 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214 家, 民营企业19 19 家, 分别占总数的10 . 0 3%和8 9 . 9 7 %; 出版物发行业从业人员6 36 3名, 20 0 2年销售总额7 . 8 9 亿元, 其中, 电子出版物销售额1. 25亿元。此外, 著作权管理、 “扫黄打非” 工作也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 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 我市新闻出版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新闻出版业, 就有对于新闻出版业的管理, 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闻出版业越是大发展, 就越是离不开行业管理的引路导航和社会监管的保驾护航。伴随管理理念的革新和政府职能的转换, 新闻出版管理的指导思想正从原先以行业管理为主朝着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管并举的方向转变,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社会监管为主。

 与之相应, 新闻出版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也“溢出” 新闻出版业, 延伸到新闻出版业外, 对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着积极的、 深远的影响。

 就我市而言, 其所发挥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 0 4 年第3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业体制机制转变, 为加快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根据“集约化” 原则, 重点扶持市属报业、 发行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于20 0 2年底经中宣部、 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批准正式成立, 南京民营图书业联合会( 全国第一家民营图书业联合组织)于20 0 3年7 月 宣告诞生; 根据“政事分开, 管办分离” 原则, 积极推进南京市新闻出版局、 南京出版社于20 0 2年底由“局社合一” 转变为“局社分开” 。

 体制机制的转换有力地促使我市新闻出版业由“外延式发展” 转变为“内涵式发展” , 由因袭计划经济下的工作模式转变为探索市场经济下的运行方式, 市场资源得到了有效重组, 员工潜力得到了极大释放, 跨越式发展战略目 标的实现已初见端倪。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20 0 3年实现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集团成员单位20 0 2年各自 效益的总和, 南京出版社20 0 3年出书24 0 种, 比上年度增长27 . 7 %, 发货码洋4 6 0 0 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4 3%。二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 的工作理念, 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奉献真诚的“贴近服务” 。

 以“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为宗旨, 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自觉主动地提供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的“三贴近” 服务。

 在全国率先开展“新闻出版进社区” 活动, 将新闻出版工作的“触角” 延伸到基层, 倾听社区群众的呼声, 满足社区群众的需要, 提高社区群众的素质;主办“读书节” 、 “南京书市” 并形成制度, 活跃我市文化市场, 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协调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长三角出版物交易市场经营单位的经营资质问题, 先后帮助8 6 家发行单位顺利取得二级批发“通行证” 。

 通过以上举措, 有力推进了“服务型政府” 的建设。三是努力确保市属新闻出版单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为实现“两个率先” 、 争先进位战略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全市新闻出版单位自觉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自觉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自觉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的工作要求, 紧紧围绕市委、 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新闻出版工作, 成为进行正面引导、 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 为我市“两个率先” 、 争先进位战略目标的实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严厉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 为巩固我市文化安全和政治稳定提供坚强的执法保障。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扫黄打非” 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 把封堵、 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作为“扫黄打非”的重点, 周密部署, 严厉查处。

 19 9 4 年, 通过审读及时发现并严厉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军事世界风云录》 , 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江泽民总书记在我市报送的“简报” 上做出重要批示。

 20 0 1年10 月 , 迅速破获“10 ・1” 非法出版大案, 避免了恶性政治后果的出现, 受到李从军、 石宗源、 桂晓风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通过严厉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 有效捍卫了我市的文化安全和政治稳定, 切实巩固了党的社会基础和执政地位。五是积极打击违法违规活动, 为壮大我市新闻出版业创造规范的市场秩序。

 全力打击出版、 印刷、复制、 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违规活动, 规范市场行为, 净化市场环境, 维护市场秩序。

 以20 0 3年为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集中整治出版物市场, 全年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8 6 58 人次, 检查出版物经营点2226 5家次, 捣毁非法出版物地下窝点6 2个, 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32万件, 侦破“6・24 ” 特大非法出版案和“9 ・23” 重大盗版光盘案。

 市场秩序日趋规范, 我市新闻出版业获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六是不断推出影响大、 辐射广的工作典型, 为提・7 7・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 0 4 年第3期升南京城市形象增添鲜活的“亮化元素” 。

 在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扫黄打非” 部门的有力监管和有效服务下, 我市出版物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守法、规范、 有序的良性轨道。

 以长三角出版物交易市场( 华东地区最大的出版物交易市场, 曾连续5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市场” )、 南京书城( 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图书超市)、 先锋书店( “中国书刊发行行业双优单位” )为代表的南京民营书业, 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很大影响, 每年都有众多全国各地的领导、 同行慕名前来参观、 考察、 学习

 负责“长三角” 日常管理的市“扫黄办” 曾连续6 年受到中宣部、 中央政法委、 公安部、 文化部、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新闻出版。

 营、 署、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中央七部委的联合表彰。

 20 0 2年8 月 , 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坚决贯彻执行中共南京市委的重要决定, 停办17 家市级机关主办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这一转变机关作风、 减轻基层负担的首创举措经《人民日报》 、 新华社、 《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报道, 成为全国关注的“亮点” 。

 以上成绩的取得提升了我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了我市对全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二、 当前新闻出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自19 8 8 年成立以来, 特别是20 0 1年机构改革中得到加强以来, 牢固树立服务中心的大局意识、 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和加快发展的危机意识,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强化监管、 提供服务,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积极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能, 工作成绩突出, 社会反响较好。

 但是, 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 新闻出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些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新闻出版管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加强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的力度有限, 机构设置尚未延伸到区县在新世纪新阶段,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7 8・接轨力度的不断加大, 随着高新技术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相关问题的日益增多, 新闻出版管理在管理观念、 管理资源、 管理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可以说, 新闻出版管理的工作和任务越来越艰巨, 新闻出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 对新闻出版管理转变职能、 加强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借新闻出版署升格的东风, 同时, 也得益于市委、 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 0 1年10 月 , 我市新闻出版管理的机构建设得到大大加强, 市新闻出版局机构性质由原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变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人员编制由原27 人增加到6 8 人, 规模居全国同级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之首。

 市一级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建设的切实加强, 使我市新闻出版管理的工作水平和社会影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转变职能、 加强监管的关键是下移执法中心, 延伸管理机构,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经过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 20 0 3年下半年, 江宁区文化局增设新闻出版科, 在全市开了个好头。

 然而, 从整体上来看, 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向区县延伸并未取得多少实质性进展, “有头元腿, 高位截瘫” 的痼疾依旧困扰着我市新闻出版管理工作。

 与同在20 0 1年得到加强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相比,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在机构延伸、 人员编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 见表一)。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建设尚未延伸到13个区县,目前, 有关行政管理职能委托区县文化局代为履行。13个区县文化局的文化市场管理科( 有的同时挂“社文办” 牌子)一般分别有4 至5人负责与市新闻出版局( 市版权局、 市“扫黄办” )对口的监管工作( 六合区例外, 8 人)。

 由于人手紧, 在从事新闻出版管理( 著作权管理、 “扫黄打非” )的同时, 不少同志还兼管文化、 广电方面的事务。

 有限的管理人手, 窘迫的执法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 0 4 年第3期手段, 拮据的办公经费等, 面对的却是拥有6 4 0 万人口的大城市, 新闻出版管理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袁一南京市20 0 1年机构改革中得到加强的四个职能部门现状对比\类\市局情况机构向区县延伸情况市区( 县)合计目人员编制( 执法支队市( 县)关系区机构延伸到的区县数人员编制总数帮\省市关系网络建设人员编制/7\人员编制)建有面向社会的“工商金网” , 另外, 为与国家局监管网络配套, 投资逾120 0 万元建成了市局、 区县局、工商所三级联网的内部工作平台13个区县均设有工商局, 属市局派出机构; 区县工商局下设工商所, 全市共计8 2个工商所区县工商局机关50市工商行政管理部业务垂业务及一8 0 人不人、 财、物均垂直直,财、 物不垂直人、30 0 ( 36 )等; 每个工商所平均不少于1019 4 3门人11个区编制共12 8人, 2个县编制共24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业务垂业务及13 个区县均设有质监局, 属市局派出机构建有面向社会的“南京市质监网” 和内部使用的局域网人、 财、物均垂直直,财、 物不垂直人、7 5( 16 )2 2 7人江宁、 六合、 浦口3区及溧水、 高淳2县设有药监局, 属市局派出机构或直属机构, 其他区未设每个区县平均有12个行政及行政附属编制、 6个市药品监督管理部业务垂业务及建有面向社会的“南京市药监网” 和内部使用的局域网人、 财、物均垂直直,财、 物不垂直人、8 2 ( 35)17 2门事业编制市新闻出版管理部业务垂建有面向社会的“南京市新闻出版( 版权)网” 和内部使用的局域网直,财、 物不垂直人、6 8 ( 25)|||6 8门( 二)体制不顺, 制约工作的顺利进行20 0 2年2月 1日开始施行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规定,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 文化管理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法定职权对音像制品市场的不同环节分别进行管理。

 实际执法过程中涉及到的违法违规行为, 不少带有“复杂性” , 往往同一个以上执法主体的法定职权相关, 因而容易引发执法部门的摩擦, 也容易产生相互推诿、 互相扯皮的现象。

 南京市印刷行业协会长期以来归南京市经济委员会主管, 而经委并不具备市场监管职能。

 为了理顺体制,加强同行业协会的联系和沟通, 推动其更好地发挥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 自我服务、 自我发展的功能,20 0 3年以来, 我市着手进行了将南京市印刷行业协会的主管部门变更为市新闻出版局的工作。

 截止目前, 变更工作尚未完...

篇三: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22 年中国新闻出版行业市场规模及细分市场分析 行业及细分产业规模有所下降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中国新闻出版业上市公司主要有吉比特(603444)、三七互娱(002555)、分众传媒(002027)、利欧股份(002131)、芒果超媒(300413)、凤凰传媒(601928)等。

 本文核心数据:新闻出版业收入规模 、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构成、新闻出版业单位及从业人员数量 1、中国新闻出版收入有所下滑 受新冠肺炎等因素冲击,2020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规模有所下降,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6776.3亿元,同比下降 11.2%。

  其中,印刷复制为新闻出版行业的主要支撑领域,2020年实现收入 11991.02亿元,占新闻出版行业总收入的 71.47%;其次是出版物发行领域,2020年实现收入 2952.97亿元,占比17.6%;其余领域收入占比均不足 10%。

  2020年中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 24.3万家,较 2019年增长 1.3%;共有从业人员 320.9 万人,较 2019 年大幅下降 17.8%。

  2、中国新闻出版细分产业规模普遍下降 从各细分产业的规模来看,2020年全国共出版新版图书21.4万种,较 2019年降低 5.0%;重印图书 27.5万种,降低2.1%;共出版期刊 10192种,较 2019 年同比增长 0.2%;共出版报纸 1810种,较 2019年降低 2.2%;共出版音像制品 8611种,同比下降 19.6%;共出版电子出版物 7825种,较 2019年降低13.7%。

  202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 417.5 亿册(份、盒、张),较 2019 年同比下降 7.4%。其中,出版图书 103.7亿册(张),同比下降 2.1%;出版期刊 20.4亿册,同比下降 7.0%;出版报纸 289.1 亿份,同比下降 9.0%;出版音像制品 1.8亿盒,同比下降 24.4%;出版电子出版物 2.5亿张,同比下降 13.6%。

  整体来看,由于传统截至出版物收到电子出版物的冲击,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新闻出版业及细分产业规模有所下降。未来,我国出版业要实现持续增长,要强化三个融合:一是供应机构的融合,即书店与图书馆深度协作、融合,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应链;二是销售方式的融合,即卖场销售和网络销售的融合,线上线下互补,O2O模式互动;三是传播手段的融合,即传统营销传播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融合,微博、微信、APP互动,立体传播分享。

  文章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篇四: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发展85出版与印刷( 2019 年第 3 期)出版与印刷( 2019 年第 3 期)能够准确判断 E 项说法有误的考生数量超过 90%,说明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书稿档案的保存时间不是“一刀切”的,要按照图书的重要性程度分成三年、十年和永久。第 62 题

 版心在版面上位置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

 )。A.作品篇幅的大小B.不同书刊插图的不同要求C.不同订书方法的订缝大小D.专业图书对周空的要求E.书眉文字及其位置版心是书刊版面上承载图文信息的区域。很显然,版心越大,能承载的图文就越多。在版心大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则无论版心在版面上的位置是左右上下均居中,还是偏下、偏上或偏左、偏右等,其能承载的图文数量都不会改变。因此,本题 A 项说的“作品篇幅的大小”这个因素,在设计版心的大小时必须考虑,但在设计版心的位置时没必要考虑。然而,误选 A 项的考生数量竟然也将近 3/4。这可能也是审题不细所致,忽略了很关键的“位置”这个词,只按照“版心设计”来考虑了。一定开本的书刊,其版面尺寸是固定的。因此,版心的大小取决于周空的大小。版心尺寸确定后,如果版心的位置发生变化,天头与地脚、订口与翻口两两对应的比例就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使天头大于地脚或反之,或者使翻口大于订口或反之,以适应不同书刊对周空大小的不同需求。[3]216本题中 B 项、C 项、D 项和 E 项所说的情况,都与周空大小及其相互比例有关,所以都是设计版心位置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参考文献[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 • 中级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 • 初级 [M].武汉:崇文书局,2015.[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 • 初级 [M].武汉:崇文书局,2015.(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业界声音〉〉〉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 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发布《2018 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 年,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继续增长,经济规模稳步提升。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8 687.5 亿元,较 2017 年增长 3.1%;拥有资产总额 23 414.2亿元,增长 5.6%;所有者权益 11 807.2 亿元,增长 4.4%。其中,图书出版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提速,营收增速在 8 个产业类别中名列第一。2018 年,主题出版、主流报刊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国出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类图书2497 万册,较 2017 年增加 1370 万册,在 22 类图书中增速居首位。我国图书出版结构在 2018 年持续优化。新版图书品种继续减少,印数大幅回升;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均超过新版图书,图书出版单品种效益提升。全国出版新版图书 24.7 万种,较 2017 年降低 3.1%;总印数 25.2 亿册(张),增长 10.7%。全国出版重印图书 27.2 万种,增长 5.7%;总印数57.7 亿册(张),增长 7.2%。2018 年,报刊出版总印数、总印张与定价总金额继续降低。报纸出版总印数较 2017 年降低7.0%;总印张降低 13.8%;定价总金额降低 1.4%。全国性报纸总印数 78.26 亿份,与上年相比增长0.15%,实现近 5 年来首次回升。期刊出版总印数降低 8.0%;总印张降低 7.3%;定价总金额降低2.7%。

篇五: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邹细林1

 ,钟媛媛2(1 .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

  10000 ;2

 . 江西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 江西 南昌

  330027)

 摘要 :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事业 。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 思想上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 经济上实行的是企业化经营 、市场化运作 。它存在新闻“宣传工具化” , 缺乏“法制化”的现象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走双轨制发展 , 分级式管理 , 法制化之路 。

 关键词 : 新闻传播事业 ; 政治发展不平衡 ; 文化心理影响 ; 发展现状 ; 双轨发展 ; 分级管理 ; 法制化 文章编号 :1000 2 579 (2004) 06 2 0099 2 04 中图分类号 : G21

 文献标识码 :A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Ne ws Dissemination

 Underta kings in China

 ZOU Xi 2 lin , ZHONG Yuan 2 yuan (1 . News Dissemination College ,Beijing Broadcasting College ,Beijing 10000 ;2

 . Chemical Colleg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 ,China)

 Abstract : The undertaking of contemporary “ dualized ” news dissemination of China is an undertaking ofnews dissemin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

 Politically , it is a par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under the leader 2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In thought , it stems from the news thoughts of Marxism ; Economically it is of commercialized management based on market operation . However ,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 instru 2ment of propaganda ” and of lacking legality on contemporary “ dualized ” news dissemination. The reformationand development of “ dualized ” news dissemination should make for the dual track system ,realize graded man 2agement and legalization. Key words : undertakings of

 news dissemination ; unevent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 cultural p sychological impact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 double track development ; differentiated control ; legalization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事业 , 它是政治上集中统一领导 , 经济上市场化的一种新闻传播事业

 。对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定义和特点 ,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在政治上 ,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

 。在思想上 , 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 并结合中国新闻事业的具体实际发展而成 , 形成以“全民办报

 、全党办报”、 “党和人民的喉舌”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思想为指导 。在经济上实行是的企业化经营 , 市场化运作 。

 我国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 经历了 外人办报时 期 , 资产阶级办报时期

 、无产阶级办报等多种时期 , 最后随着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和新中国的确立 , 我国建立了以马克思新闻思想为指导的新闻传播事业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体制的建立 , 不是一个单纯的舶来品 , 而是根植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结出的果实 ,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发展以及传统文化 , 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

 。笔者试从以下收稿日期 :2004 - 04 - 29

 作者简介 : 邹细林 (1979 -

  ) , 男 , 江西新余人 ,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03 硕士研究生 。

 钟媛媛 (1980 -

  ) , 女 , 江西九江人 , 现在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任教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00

 2004 年几个方面来对中国新闻传播体制的产生进行阐述

 。

 一种新的 , 更加适应当代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体制的产

 生 。

 文化心理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体制的影响 。

 在中国 , 封 建的中央集权制存在了两千多年 , 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统 一史

 ( 分裂 ———统一 ———分裂 ———统一 , 分裂则成乱世

 , 统一 则达盛世) ,历朝统治者无不把中央集权这个体制强化 , 来保 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在思想和文化上也成为指导和惟

 一的标准

 。“夫以四海之广 , 兆民之众 , 受制于一人 , 虽有绝 伦之力 , 高世之智 , 莫不奔走而服役者 ,

 岂非以礼为之纪纲 哉 ! 是故天子统三公 , 三公率诸侯 , 诸侯制卿大夫 , 卿大夫治 士

 、庶人

 。贵以临贱 , 贱以承贵

 。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 , 根本之制枝叶 , 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 , 枝叶之庇本根 , 然 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2 (

 P7) 思想的大一统 , 是保证这个国家稳定和推行各项制度政 策

 , 进行各项建设的一个重要保证 。在几千年的政治斗争 中

 , 凡是乱世 , 必是思想争鸣 , 各种流派畅行于世之时

 。战国 如此 , 近现代百年也莫如此

 。这种思想的争鸣甚而泛滥 , 在 学术上是有利的 , 应该百家争鸣 , 百花齐放

 。但是 , 如果一旦失控 , 将会使主流文化和思想缺位 , 导致国家的混乱和分裂 , 而新闻传播在对于思想的控制和传播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强调 “ , 舆论导向 正确 , 是党和人民之福 ;

 舆论导向错误 ,

 是党和人民之祸”。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际 , 在思想上保持稳定 , 让社 会主义思想成为主流和导向 , 是新闻传播事业义不容辞的责 任

 。新闻传播事业成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 部分 , 接受党和国家的领导 , 来保障舆论的导向正确 , 也是中 国新闻传播事业政治上一种必然的表现 。一 、历史发展 、改革及文化心理诸因素对中国新闻事业体制的影响

 历史发展的渊源 。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 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 新闻传播事业往往成为中国政 治改革运动和革命呐喊

 、摇旗的宣传者和急先锋

 。自西方传 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批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考》《 、蜜蜂 华报》《 、字林西报》 , 开启我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以后 ,中国 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想都大力借重报刊这种宣传工具来宣 传自己的思想和推动政治运动的发展 , 如《新青年》和五四文 化运动等

 。当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传入中国之时 , 中国无产 阶级新闻报刊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 一开始就把报刊作为最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加以运用 。它 明确提出报刊的阶级性质 , 指出不同阶级的报刊总是为不同 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 明确提出党领导下的报刊是党的言论机 关

 , 是党的

 宣

 传

 工

 作

 部

 门 ,

 宣

 传

 和

 组

 织

 是

 报

 刊

 最

 首要

 的

 任 务 。1

 (

 P211)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新闻传播事业纳入到党的革 命事业的一部分 , 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和发展 ,在经过 延安整风运动和《解放日报》改革的经验积累后 , 中国共产党 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阶级特色的党 报新闻理论体系 。并对党报的性质

 、党报的特色 、党报的办 报方针 、党报的作风和党报与党委

 、党报与群众

 、党报与实际 工作三个关系等作了一系列系统的阐述 。党和人民的喉舌 、 全党办报 、全民办报

 、党委领导下的报刊

 、政治第一 , 技术第 二等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思想的核心内容 。

 改革发展的不完善和不平衡 。

 在中国 ,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了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 , 在将近 25 年中 , 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 , 在经历国企改革 , 工人下岗 , 经济结构调整等阵 痛后 , 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然而 , 由于政治 体制的改革涉及到很多敏感问题 , 而且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 着许多盲区 , 一不小心 , 政治改革出现问题 , 产生的影响将波 及经济和全国的社会稳定 , 经济改革的成果将付诸东流

 。所 以 , 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 , 则显得 比较缓慢和不协调 , 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这种中国特有 的改革局势 , 体现在新闻传播体制方面 ,

 尤为具有代表性 。

 一方面 ,经济体制的改革 , 要求我们的新闻单位不再是吃“皇 粮”的党政部门的一部分 , 要求走向市场 , 实现企业化和市场 化运作 , 搞活机制 , 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 , 作为具有极强政治 色彩和意识形态特征的新闻传播事业 , 它又不能完全市场 化

 , 还必须为政治服务 , 为党和国家的宣传服务 , 在现行的政 治体制下 , 它不得不受制于这种体制

 。随着我国政治文明改 革建设的深入和加强 , 政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 我们期待着 二 、中国新闻传播体制的现状

 新闻事业的确立和发展是一段曲折和漫长的道路 。自 反右斗争以后 , 新闻媒介在近 20 多年的政治斗争中“大鸣大 放”充当着“阶级斗争的工具” , 甚至在文革中沦落为一些人 的“政治工具”。文革结束 , 改革开放以后 , 中国共产党深刻 认识到这一弊端 , 于 1980 年 2 月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通过 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 明确规定 “ : 党的报刊必 须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和政治观点

 。对于中央 已经作出决定的这种有重大政治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党员 如有意见 , 可以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提出 , 但是绝不允许在 报刊

 、广播的公开宣传中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反的言论 这是党的纪律”。3

  (

 P46) 之后 , 党中央和党的领导人都多次 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 , 要求加强集中统一的领导 , 加强组织 纪律性 , 与党的步调一致 , 明确报纸

 、广播等是党的舆论机关 地位

 。另一方面 , 对于报纸的经营管理政策 , 开始有所松动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6 期 邹细林等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011979 年 1 月 28 日 , 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中国大陆的第一则报纸广告 , 新闻传播体制中企业化和市场化经营也开始确立起来

 。“这种二元化的新闻传播体制在这20 多年的时间里 , 和经济改革一样 , 处于不断的调整和自我变革过程中 , 在阶段性的新闻政策制约下 , 新闻改革的路径是时快时慢 , 时松时紧”。4

  (

 P68) 它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 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宣传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的弊端

 。

 1. 新闻“宣传工具化” 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历来视传播新闻信息和进行政治宣传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 , 通过传播新闻来宣传党的纲领主张 , 党的路线 , 方针 , 政策等

 。毛泽东曾经说

 “ : 报纸的作用和力量 , 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 , 方针政策

 、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 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 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 这是党的工作中一项

 不

 可

 小

 看

 的 ,

 有

 重

 大

 原

 则

 意

 义

 的

 问

 题”。5

 (

 P149 -150) 新闻宣传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 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当中最突出的一个功能

 。

 1981 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中再次明确 : “报刊 , 新闻 , 广播 , 电视是党的舆论机关

 。”再次强调了把新闻媒体当作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

 。但是 , 这种宣传功能的强化 , 却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各级新闻宣传部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 , 加强对党的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 , 于是乎 , 会议新闻 , 领导视察 , 工作总结等政治性新闻充斥着报纸的版面 ,电视的画面 , 千篇一律 , 各种新闻报道甚至形成了各种套话和格式的组合

 。人民群众不愿看报 ,

 不愿收听收看各种新闻 , 甚而产生厌烦情绪

 。党报党刊的发行量逐年减少 , 许多部门只有靠下行政命令来保证订阅量

 。给各级工作部门和人民群众增加各种经济负担 , 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新闻部门更是将自己定位于党政部门 , 人浮于事 , 新闻记者对于新闻报道“等

 、靠

 、要”不积极寻找新闻线索 , 热衷于跑会议 , 拿红包 , 写出的新闻干巴无味

 。

 2. 新闻事业缺乏“法制化” 由于长期将新闻部门看作是党政部门的一个部分 , 即使在实行“事业化管理 , 企业化经营”后 , 许多正常的新闻工作还是不断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干扰

 。特别是在新闻工作中履行舆论监督功能 ,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报道中 , 经常受到一小部分既得利益部门的干扰

 。在新闻事业发展中 , 最典型的 , 最令人深思的事件就是“非典的新闻报道” , 新闻部门由于受到一些部门所谓“担心引起恐慌 、不稳定”考虑的阻扰 在这一事件发生前期 , 新闻界“集体失语”。新闻事业的发展缺少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法 , 单纯运用党的领导来指导 , 很容易出现一些个人化 , 专制化的决策

 。不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 不利于新闻事业履行各项舆论监督和批评功能 , 来保证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 更不利于我们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

 三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改革与发展之路 1. 双轨制发展 、分级式管理 对于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 , 我们常常把它定义为“事业 化性质 , 企业化经营”。这种新闻体制在过去的 20...

篇六: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关注019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育现状调研与发展路径分析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我国图书出版企业社会效益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AXW007)的研究成果之一。[1]陈丹,宋嘉庚.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体系的理论思考和现实期待[J].中国出版,2020(4):8-11.◎ 陈 丹

 徐 露摘要:近期,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高校出版专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我国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本、硕、博出版教育培养体系,社会对出版专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强烈,但由于出版学缺乏独立的学科地位,导致专业师资不足,招生、就业面临一定困难,且缺乏系统优质教材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如何完善出版学学科体系、构建多元化出版专业师资队伍、优化出版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丰富出版学知识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出版专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关键词:出版专业教育  出版学  学科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G230出版学是以文化的选择、传播与传承为目的,综合应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研究人类出版活动及其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活动,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策划、选择、制作开发和发行出版物,实现知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生产及再生产。开展出版专业教育,可以为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于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出版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无论是出版管理部门,还是学界、业界,都需要对出版专业教育情况有更多了解。另外,我国一级学科的调整每 10 年进行一次,自 2009 年调整后,2020 年新一轮学科目录调整工作即将启动,迎来学科调整新的窗口期。在出版学一级学科增设的申报和论证过程中,也需要对我国目前出版专业教育情况有较为清晰的梳理。鉴于此,2020 年 8 月,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育现状调研,对全国开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发放了线上问卷,经排重(每所高校仅保留 1 份问卷),共回收 52 份有效问卷,涉及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七大区域的 52 所高校。本文将对以上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在总结目前我国出版专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力图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出版专业教育更好地发展提出建议。一、我国出版专业教育发展现状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开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出版专业教育的相关高校展开,调研内容涉及各高校出版学科及专业点设置情况,近 5 年出版专业本科与硕士的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流向及深造情况,出版专业教育师资队伍情况,以及各高校对出版专业教育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的看法等,力图对我国出版专业教育的现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梳理。(一)出版学科专业点设置及其招生情况分析1. 出版学位点分别设置在不同院系之下多年来,由于一直未能列入一级学科,出版学作为学科方向,分散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下,建设效果不甚理想,研究主体性明显受到限制。

 [1] 与此相对应,各高校的出版学科和专业点也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院系下。本次调研发现,超过50%的高校把出版学科或专业点设立在新闻传播学院,约 1/3 高校设立在人文学院,还有少数高校把学科或专业点设立在信息管理、人工智能、影视、艺术学院,只有北京印刷学院将相关学科和专业点设立在新闻出版学院,具DOI:10.19393/j.cnki.cn11-1537/g2.2021.02.004

 0202021年第2期体如图 1 所示。2. 出版专业教育层次多样但学位点相对匮乏我国出版学高等教育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叶至今,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本、硕、博出版教育培养体系,为我国出版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据“出版学一级学科论证报告写作组” [2] 统计,截至 2019 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共有 56 个出版及相近专业的办学点;本科教育层面,全国共有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建设点 71 个,数字出版本科专业建设点 19 个;硕士教育层面,全国至少有北京大学、四川大学 52 个学术型硕士点明确招收出版方向的研究生[3] ,有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 28 所高校招收出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另外,还有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 18 所高校在新闻与传播等专业学位硕士点也开设了出版相关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教育层面,有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17 所高校开设了出版学博士点和研究方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规模超过 2000 名,博士生 60 人左右。此外,鉴于出版学理论与应用复合型的特点,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还探索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出版博士后的培养。虽然高校出版专业教育已构建了层次多样化的培养体系,但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调研的高校中,仍然有29% 的高校没有设立出版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或者研究生培养方向,具有出版专业方向硕士及以上培养资质(或能力)的高校相对较少。3. 出版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招生人数差异明显2019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宣称:“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8%。”据中国招生网数据,近 5 年本科招生总人数在增加,2019 年达到 835 万人,但本次调研数据显示(见图 2),2016—2020 年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本科招生总人数呈递减趋势,截至 2020 年,招生总人数相较 4 年前减少了近 1/4。另外,中国招生网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 2015 年的 49 万增至 2019 年的 70 万,呈逐年递增趋势。与此相对应,2020 年出版专业方向的硕士招生人数比 2016 年增加了 93 人,增幅超过 20%,尤其是在 2019年以后,出版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基本保持在 500 人以上,如图 3 所示。在本科出版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减的同时,出版方向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出版专业教育的层次在不断提升。4. 出版专业学位受到学生和高校青睐近几年,教育部提出要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且在招生名额上有所倾斜,据研招网 2019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显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人数已超学术型硕士,达到 55.34%,这说明考生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意愿更强,专业学位受到了考生的青睐。这一点在本次调研中也得到印证。以北京印刷学院图 1  高校出版学科及专业点所在学院情况新闻传播学院53%艺术与传媒学院5%文化/影视传媒学院5%信息管理学院3%人工智能学院3%人文学院31%图 2  2016—2020 年高校出版专业本科招生总人数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14811499140312631129年份人数/个[2]2019年以来,在中宣部干部局、出版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印刷学院作为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联系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围绕出版学增列一级学科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共同开展出版学一级学科论证报告调研与撰写工作,形成论证报告初稿。[3]施勇勤,黄思颖,周彦宏.新中国出版专业教育70年[M]//范军.新中国新闻出版业70年.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290-295.

 本期关注021为例,该校 2016—2020 年间,仅出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就达 178 人,远远高于学术型硕士中出版学方向的招生人数。可见,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高校出版教育中重要的分支。本次调研中,在被问及“如果申报成功,贵校更愿意设立哪种类型的博士点”时,有 72% 的高校表示更愿意设立出版专业博士点。可见,专业学位教育以其独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的特征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特别是在“互联网 +”时代,出版企业尤其需要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出版专业学位点在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出版人才的需求。(二)出版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分析1. 出版专业方向研究生就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本次在对高校所在地区(省)高层次出版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中发现,社会对硕士及以上学历出版人才的需求高达 90% 以上,其中对博士学历的出版人才需求达到21%,而对本科学历的需求仅占 7% 左右。这些数据表明,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出版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硕士及以上的高层次出版人才成为社会主要需求对象。调查数据显示(见图 4、图 5),2016—2020 年,全国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除了受疫情影响的 2020 年),这说明近 5 年社会对出版专业人才的需求平稳,就业前景向好。其中出版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就业率基本保持在 99% 以上,明显高于本科生的95%,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出版专业方向研究生比本科生就业更具有竞争优势。2. 传统出版机构仍为出版专业学生就业首选在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的调查中发现(见图 6、图7),传统出版机构(出版社、图书公司、报刊社等)成为近五成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的首要选择。图 3  2016—2020 年高校出版专业方向研究生招生总人数6005004003002001000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年份人数/个425451393524518图 4  2016—2020 年高校出版专业本科生就业率100%80%60%40%20%0%100.0%95.0%90.0%85.0%80.0%75.0%70.0%100%

 >95%

 90%—95%(包含)

 <90%

  平均就业率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95.3%95.7%96.0%95.4%83.6%图 5  2016—2020 年高校出版专业方向研究生就业率100%

 >95%

 90%—95%(包含)

 <90%

  平均就业率100%80%60%40%20%0%100.0%98.0%96.0%94.0%92.0%90.0%88.0%86.0%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图 6  出版专业本科生首选的就业单位类型其他13%传统出版机构(出版社、图书公司、报刊社等)47%数字出版机构(如中文在线、中国知网等)6%新媒体、互联网等其他文化创意企业34%图 7  出版专业方向研究生首选的就业单位类型其他20%传统出版机构(出版社、图书公司、报刊社等)48%数字出版机构(如中文在线、中国知网等)12%新媒体、互联网等其他文化创意企业20%

 0222021年第2期随着出版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出版业已出现打通出版、影视、游戏、动漫、戏剧等各种领域的泛娱乐新生态,通过 IP 运作、知识服务等形式,出版业将实现从传统出版到出版 +,如“出版 + 两微一抖”“出版 + 探店”“出版 +AR/VR”等多领域的多重增值。这一点在本次调研中也得到印证。调研数据显示,除了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互联网等其他文化创意企业以及数字出版机构等也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科生就业更多集中在新媒体、互联网等其他文化创意企业;研究生就业单位分布则更加多元化,就业领域更加广阔,职业选择性更大。3. 出版专业毕业生考研率与考博率形成落差调研数据显示(见图 8),2016—2020 年出版专业本科生平均考研率约为 26%,其中超过半数的高校考研率在 15%—30% 之间,考生主要选择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专业名校也颇受青睐。与平均考研率相比,高校出版专业方向硕士毕业生的平均考博率仅为 5.1%。其中一半高校的学生考博率小于 5%(见图 9)。究其原因,可能一是由于社会对出版专业人才需求大,硕士就业率较高,就业前景乐观,导致毕业生考博意愿不强烈;二是由于在现有高校出版专业教育中,具有出版方向博士点的高校较少,还不能满足出版专业方向硕士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需求。4. 出版专业本、硕毕业生多选择英美等国家深造从调研结果看,高校出版专业方向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平均出国率分别为 10.7% 和 4.5%,他们出国绝大多数都选择英国、美国这类出版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出版专业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完善,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二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早已开始了出版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学科目录中,出版学已列入一级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出版专业教育体系和较为丰富的出版专业研究生课程。5. 学界专家大多看好出版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虽然出版专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调研数据显示,学界对出版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基本持乐观态度。有 40% 的高校认为出版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好,认为就业前景良好的高校也有 48%,但也有 8% 的高校认为出版专业人才就业前景不好,其中出版行业对出版专业认同度低、与其他专业相比出版专业竞争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在调研中被人们更多提及。(三)出版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现况分析1. 出版专业师资队伍规模普遍偏小由于社会对出版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出版学科和专业建设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办学点和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因而,对出版专业师资的需求迅猛增长。出版学科体系和专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本次对高校出版专业师资队伍现状的调研发现,52% 的高校出版专业教师人数在 10 人以内,能达到 20 人以上的高校仅有 17%,平均每所高校只有 13 位出版专业教师,师资规模普遍较小(见图 10)。被调研的高校相关人员反映,由于出版学缺乏独立的学科地位和相对固定的院系支撑,出版专职教师的招聘指标常常受到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挤压,招聘需求也得不到充分重视,在许多综...

篇七: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与传播研究 { 三 W S

 R E S L:

 A F~C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闻出版业的机遇及发展策略研究 口 李川 房新宁 【 摘要 】

 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中新组建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

 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出版业须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和经营方式,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 关键词 】大部制改革;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策略 2013年3月10 日, 《国务院机构改 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 ,拉开了我国 新时期以来第7次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序 幕 。此轮改革不再保留铁道部、卫生 部 、国家人 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7个 正部级机构,重新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 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个正部 级机构 ,这样实际上减少了4个正部级 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将由原来的27个 减少 至25个 。

 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 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的繁荣发展,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了国家广播电 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这 两个机构资源及职责进行重新统筹和整 合,组建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来负 责对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进 行统一筹划和监管。新组建的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 发展的趋势,势必会给我国新闻出版广 播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产业带来巨大的 机遇,促进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一、 大部制改革带给新闻出版业的 新机遇 1. 增加新闻 出版业的独立 自主性 .

 激发其新的发展活力 1949年后,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共进 行了8次调整。2013年大部制改革下新 1 8奢 f闻知饵 2013~ 第12期 组建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是1982 年以来我国中央新闻传媒管理部门调整 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

 闻出版与广电领域行政机构改革的新阶 段。我国政府的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为 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优 化政府结构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 廉洁、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新组建 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进一步摆脱 政府对新闻出版和广电领域事无巨细的 干预,逐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和 深化行政审批 ,向社会 、市场、企业甚 至公民个人放权 ,尊重新闻出版和广电 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独立 自主 权,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对新闻出版和广 电活动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及公共 服务上去。新组建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 总局取消了20项行政审批,下放了7项 行政责任 ,主要担负起监督管理、宏观 调控以及服务引导等工作。这样,新闻 出版单位将有更多的独立 自主性,获得 更大的发展空 间。新 闻出版在扩大版 面、出版增刊、刊物定价等方面会更加 自由灵活。同时新闻出版刊号的放宽 ,

 使得一些民营资本有望进入新闻出版领 域参与竞争。可见,大部制改革,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的成立,让新闻出版业获 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势必会激发这 个行业新的发展活力。

 开启了我国新 2. 有利于新闻出版资源的整合与共 享 ,提升文化服务的质 量和 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出版和广 播电视电影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新闻出版以及电视电影产业已经成为国 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传媒技术的进步,新闻出版和广电 事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行业间的保 护和壁垒,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

 多头管理,新闻出版和广电各 自发展 ,

 不相往来,等等。这就导致了优秀的传 媒资源得不到整合和共享,产业融合受 阻 ,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传媒产品生产 成本的居高不下。

 大部制改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 局的成立 ,就是要将政府的管理和效率 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打破行业壁垒,实 现传媒组织跨部门、跨行业 、跨媒体的 全 面发展 。可以想见 ,健全 、开放 、统 的传媒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综合利 用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多方面的 文化资源,降低成本,生产更多高质量 的文化产品,满足广大公众的精神文化 需求 。

 3. 有利于推动新闻出版的集团化、

 品牌化,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成立 ,意味着 文化领域内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电影行 业分割的问题将显著地弱化 ,平面媒体 一

 和视听媒体将实现统一的运作和监管。

 这样 ,传媒组织的业务活动将进一步向 综合化 、多元化以及跨行业化迈进 ,并 迅速带动传媒集团的出现,壮大传媒集 团的发展。2012年 ,全国书报刊出版和 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4030. 9亿元 ,

 其中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和发行集团共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3. 9亿元 ,占书报 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的 57. 9%。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 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传媒集团 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均突破100 亿元。

 这些传媒集团凭借着强大的传 媒资源和专业人才在传媒市场上占据重 要位 置。

 新 闻出版业不仅是 国内竞争 ,更 有 国际竞争 。2012年 ,我国累计出 口

 国外的图书、报纸和期刊共2061. 77万 册 ( 份 ) ,7282. 58万美元 ;进 口的图 书、报纸及期刊共3138. 07万册 ( 份 ) ,

 30121. 65万美元 。④ 可见 ,我国新闻出 版的实力整体上还落后于国外 ,特别是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大部制 改革有利于整合国内的传媒资源,实现 优势互补,壮大我国的传媒产业,做强 文化品牌,在国际竞争中能占据一席之 地,进而彰显国家文化实力。

 二、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闻出版业 的发展 策略 1. 提 升新闻 出版行业 的 自控能 力 大部制改革使得政府的职能和角 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就国家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而言,从对新闻出版和广电活 动的干预者和事无巨细的管理者向引导 者 、服务者转变。这无疑让新闻出版和 广电组织摆脱了不少的束缚,获得 了极 大的解放。但是政府的简政放权 ,把许 多权力下放地方政府、新闻出版和广电 的行业组织以及传媒机构个体 ,这也造 成了政府管制退出后的真空地带。由于 地方政府 、行业组织以及传媒机构个体 还不能很快填补这个真空地带 ,就会导 致新闻出版和广电活动中一些无序 、非 理性化现象的出现 ,如恶意竞争 、道德 失范等。因此,尽快提升新闻出版组织 自控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2013年10月10 日,国家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18家中 央主要新闻单位开展采编人员岗位培训 工作 ,全国新闻采编人员的岗位培训同 时启动,全国25万新闻记者将开展全员 岗位培训。

 为了这次大规模的培训活 动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特别制定了统一 的培训大纲、教材以及电视教学片,并 且免费向全国各个新闻单位赠送教材和 教学光 盘。此次培训 活动包括马克思 主 义新闻观、新闻伦理 、新闻法规以及防 止虚假新闻等 6 个专题 ;培训人员包括 全国报纸 、期刊、通讯社 、广播电台、

 电视台等机构的新闻记者和未持证的采 编人员 ,并且组织统一的考试,成绩合 格 者才能换 发或者 申领新 版的记者证 。

 可见,国家对新 闻出版活动的关注和重 视 。就新闻出版行业来说 ,也应该积极 地建立行业 自律组织、行业联盟等中介 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自觉遵 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升新闻出版组织 的自控能力 ,使我国新闻出版活动能全 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 增强新闻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就是在政府 的宏观调控下 ,把新闻出版组织推向市 场和消费者 ,激发其创造能力和竞争活 力。面对新的竞争环境,新闻出版业必 须不断提升 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受到 消费者的欢迎 ,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 。

 首先 ,新闻出版业要发展人才战 略。人才资源是新闻出版发展的重要战 略资源。新闻出版要完成产业升级和结 构调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新闻 出版单位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 训 、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机制,切实 保证我国的新闻出版队伍在政治思想、

 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等方面 都有过硬的素质 ,保障新闻出版的效率 和质量 。其次 ,新闻出版业要不断地进 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来提升自身的 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 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新闻出版业发展 新 闻与传播研 究 N E VVS

 眨S E A R C

 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出版组织必须不 断优化升级其产业结构 ,改造包括 印 刷、广告和发行业务在内的核心业务,

 以及开拓游戏 、影视 、金融等领域的新 业务形态 ,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 层次的文化需求,再次 ,新闻出版业要 充分发展和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自身的 竞争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 的飞速发展 ,新媒介形态不断出现,网 络、手机等媒介阅读成为人们重要的阅 读方式,这对传统新闻出版构成了巨大 的威胁 。因此 ,新 闻出版业必须 正视 新 媒体的存在,积极开发新媒体平台或者 与之联手合作 ,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特 点 和兴趣 。

 总之 ,面对社会发展和消费市场的 需求,新闻出版组织要从实际出发,针对 消费者的阅读特点,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 资源,以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 建立 多元化的新 闻出版营销方式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闻出版和广 播电视电影行业实现了融合统一。这就 为新闻出版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 遇和要求。新闻出版组织不仅要改变原 有的经营模式,也要改变传统的销售手 段,向整合营销、全媒体营销转变。新 闻出版的营销活动应该深入到分销商 、

 广告商以及消费者中间,特别是要掌握 消费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阅读兴趣等数 据信息 ,分析其阅读特点 ,进行个性化 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营销手段上,从 单一的发行手段向多元化的物流网络转 变。粤传媒 ( 广东广州 日报传媒股份有 限公司 ) 提出将整合现有的报纸投递、

 零售 、运输 、铺 面网络和数据库及呼 叫中心资源,打造现代物流信息配售平 台,加快推动由单纯的报纸发行转向多 种经营业务开展。

 销方式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

 此外,传媒集团还可以运用其他一 些方式提升集团影响力 ,开拓其销路。

 2012年6月,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 2. 16亿成功竞购 “过云楼” 藏书 ,引起 社会各界的关注,随后又与全球第二大 出版巨头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签署 《 凤 凰集 团与阿歇特集团 ( 下转第43页 ) 可见,多元化的营 奢 I闻知讯 2013年第12期 1 9

 请成为 “ 百姓 呼声” 栏 目的 “联动记 者” ,确认身份后可以向值班编辑索取 有关新闻线索 、联系方式 ,值班编辑开 辟专门时间负责联动记者来电。

 “ 百姓 呼声” 已与国内80多家电台、报纸 、电 视 、网站等建立合作关系,本着为老百 姓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原则,使后续 采访报道顺利进行 。

 对于问政内容多层次的开掘 ,从一 定程度上将媒体的作用发挥得更大 ,媒 体不仅仅成为一个 “平台” ,更发挥了 媒体应有的采访报道职能 ,使舆论监督 的作用与问政平台的作用结合起来。

 三、实现不同媒体融合互动 在几个网络问政专栏中,都存在与 依托的传统媒体关系密切的情况。各专栏 都注重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和融合,以求在 具有 “ 网络影响力” 的同时,还利用依托 的传统媒体为网络问政扩大影响力。

 从 20 11年 5月 24 日开 始 ,人 民 网 “ 地方领导 留言板 ” 专栏与 《 人 民日

 报 》新兴媒体版合办 “ 网连中国” 栏 目,分期在 《 人民日报 》新兴媒体版刊 登。主要内容是 “地方领导留言板” 中 些具有代表性 的网友留言和相关部 门 、领导对有关 留言的回复 、办结情 况。通过 《 人 民日报》的刊载,使得网 络问政 内容在党报平台进行传播 ,更 加扩大了相关问题和处理方式的影响。

 2010~ ,中国宁波网 “对话” 栏 目 邀请外 来务工者代表、企业人事负责人 、劳动部 门负责人与网民交流,并与 《 宁波 日 报》

 开展报网互动 ,同时与外省媒体合作,

 一将宁波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信息覆盖了 省内外 ,使5000多人走进宁波企业。红网 “百姓呼声” 经常与 《 潇湘晨报》进行报 网互动,由报纸刊载从网络问政中获得新 闻线索采写的新闻作品。胶东在线 “ 网 上民声” 与烟台电视台合办了 “ 民生调 查” 栏 目,与当地的电视报联办了 “ 民 生聚焦” 栏 目。而奥一网 “ 网络问政” 栏 目与 《 南方都市报》的互动则更加频 繁, 《 南方都市报》曾出1 6个版的特刊 与 “网络问政” 的 “ 网友建言拍砖集” 进行联动,最终促成时任省委书记汪洋 与26f 2 网友见面。

 与相关媒体进行媒体融合和媒体 互动,是网络问政名专栏的一个共同特 征。这样的互动使专栏的效果不再局限 于网络 ,使得话题更具广泛和多层次的 影响力。在报纸和电视中的传播,也使 相关内容更具有权威性。

 四、结合实际 办出特色 各个获奖的新闻名专栏,都结合 自

 身的特点 ,力求办出特色 ,从其所处的 媒体实际和地区实际出发 ,积极创新,

 使网络 问政平 台在具有基本功能 的同 时,又彰显出各自不同之处。

 人 民网 “E政广场” 模拟两会提案 的方式,向中央各部委办及地方政府提 交意见和建议 ,前身是2009年两会期间 的 “E两会” 互动专区,后来成为一个 日常版。互动形式和大胆创新的手法立 即引起了网民的关注,网民纷纷采用这 种新形式,作为参政的手段。201

 1年两 会前夕 ,全 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汇编了 探索与争鸣 鞋W S鞲 S E A

 C H 《 人民网强国论坛 “ E政广场” E提案选 编》,摘编了30份网民 “E案” ,作为 全国政协提案征集函的附件发到每一位 政协委员手中。这种...

篇八: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1中 国 期 刊 年 鉴CHINA PERIODICAL YEARBOOK《2014 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期刊出版相关部分)一、综 述2014 年,新闻出版业按照中央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增长,实现了中高速发展。1. 新闻出版产业实现中高速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9967.1 亿元,较 2013 年增加 1720.7 亿元,增长 9.4%。表明新闻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仍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图 1 新闻出版产业增长情况2. 图书出版品种增速继续大幅回落,主题出版亮点突显全国共出版图书 44.8 万种,较 2013 年增加 0.4 万种,增长 0.9%,增速回落 6.5 个百分点;其中,新版图书25.6 万种,增速回落 5.8 个百分点;重印、重版图书品种19.3 万种,增加 0.4 万种,增长 2.2%。3. 报刊出版深度下滑,经营困难加剧全国共出版报纸 463.9 亿份,较 2013 年减少 18.5 亿份,降低 3.8%;总印张 1922.3 亿印张,减少 175.5 亿印张,降低 8.4%;平均期印数超过 100 万份的报纸减少 3 种;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697.8 亿元,减少 78.8 亿元,降低 10.2%;利润总额 76.4 亿元,减少 11.2 亿元,降低12.8 %。全国共出版期刊 31.0 亿册,减少 1.8 亿册,降低5.4%;平均期印数超过 100 万册的期刊减少 1 种;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12.0 亿元,减少10.0 亿元,降低4.5%;利润总额 27.1 亿元,减少 1.5 亿元,降低 5.4%。46 家报刊出版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降低 1.0% 与16.0%,报业集团中有 17 家营业利润出现亏损,较 2013 年增加 2 家。表明传统报刊出版面临严峻挑战。图 2 报纸、期刊总印数变动情况4. 数字出版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行业地位继续提升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3387.7 亿元,较 2013 年增加847.4 亿元,增长 33.4%,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 17.0%,提高 3.1 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新闻出版各产业类别中继图 3 数字出版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492期 刊 数 据 与 分 析续名列前茅,总体经济规模超过出版物发行,跃居行业第二。网络动漫营业收入增长 72.7%,领跑数字出版;移动出版增长 35.4%,高于数字出版总体水平;互联网期刊与电子书增长 18.2%,远高于新闻出版业总体水平。表明新兴出版继续保持蓬勃活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入。5. 印刷复制保持平稳增长,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全国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 11740.2 亿元,较 2013 年增加 645.2 亿元,增长 5.8%;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58.8%,减少 2.0 个百分点。6. 版权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版物版权输出持续增长在全国版权输出品种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出版物版权 8733 种,较 2013 年增加 289 种,增长 3.4%;全国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 2013 年的 1:1.7 提高至 1:1.6。7. 出版发行集团实力稳步壮大,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国 32 家图书出版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563.0 亿元,较 2013 年增长 8.1%;利润总额 150.0 亿元,增长15.4%;拥有资产总额 2660.6 亿元,增长 9.3%;所有者权益 1466.6 亿元,增长 11.0%,资产总额超过 100 亿元的图书出版集团由 2013 年的 5 家增加到 6 家。全国 27 家发行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74.2 亿元,增长 0.3%;利润总额 60.6 亿元,增长 24.4%;拥有资产总额 1135.0 亿元,增长 10.0%;所有者权益 522.2 亿元,增长 8.4%。出版、发行集团利润总额的增长均快于主营业务收入,表明销售利润率有所提高,盈利能力增强。8. 上市公司效益快速提升,领跑传媒娱乐板块26 家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932.6 亿元,较 2013 年增加 128.1 亿元,增长 15.9%,其中 12 家书报刊出版公司增长 19.0%,高于传媒娱乐板块整体增速;实现利润总额 115.6 亿元,增加 32.7 亿元,增长 39.4%,其中印刷上市公司利润增长 1.5 倍;7 家图书出版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传媒娱乐板块平均水平,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以 2014 年 12 月 31 日收盘价计算,31 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 2601.8 亿元人民币,增加 860.9 亿元,增长49.5%。26 家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股市总市值合计 2901.9 亿元,增加 669.8 亿元,增长 30.0%; 其中书报刊出版公司增长 30.9%,发行公司增长 33.4%,均超过传媒娱乐版块总市值增幅。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领跑传媒娱乐股,继续保持板块主力军地位。9. 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继续较快增长,产业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1 家报送数据的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 1424.1 亿元,利润总额 217.7 亿元。其中,12 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 1118.7 亿元,较 2013 年增加 216.3 亿元,增长 24.0%;实现利润总额 197.1 亿元,增加 59.4 亿元,增长 43.1%。3 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园区)营业收入超过 100 亿元,其中超过 200 亿元的 2 家,新增 1 家。10. 国民阅读率全面提升,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效果明显2014 年我国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8.6%,较 2013 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0%,提高 0.2 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58.1%,提高 8.0 个百分点。表明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收到实效。11.市场管理力度继续加大,版权保护环境持续向好。全国各级版权行政管理机关共检查经营单位 106.3 万家,较 2013 年增加 3.0 万家,增长 2.9%;收缴各类盗版品 1666.6 万件,减少 100.1 万件,降低 5.7%,其中查缴盗版软件 67.3 万张,增加 26.0 万张,增长 62.7%。全国作品自愿登记 99.7 万份,增加 16.3 万份,增长 19.5%。表明版权执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版权意识逐渐增强,版权保护环境进一步改善。二、产业总体情况1. 经济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9967.1 亿元,较2013 年增长9.4%;利润总额1563.7 亿元,增长 8.6%;不包括数字出版的资产总额为 18726.7 亿元,增长 8.8%;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为 9543.6 亿元,增长5.8%。表 1 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说明:表内经济指标均未包括版权贸易与代理、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纳税总额均未包括数字出版。

 493中 国 期 刊 年 鉴CHINA PERIODICAL YEARBOOK2. 图书出版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共出版图书 44.8 万种,较 2013 年增长0.9%。其中,新版图书 25.6 万种,降低 0.04%;重版、重印图书 19.3 万种,增长 2.2%。总印数 81.9 亿册(张),降低 1.5%;总印张 704.3 亿印张,降低 1.2%;定价总金额 1363.5 亿元,增长 5.8%。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791.2 亿元,增长 2.7%;利润总额 117.1 亿元,降低 1.3%。3. 期刊出版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共出版期刊 9966 种,较 2013 年增长0.9%;总印数31.0 亿册,降低5.4%;总印张183.6 亿印张,降低 5.7%;定价总金额 249.4 亿元,降低 1.6%。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212.0 亿元,降低 4.5%;利润总额 27.1 亿元,降低 5.4%。表 2 期刊出版总量规模单位:种,亿册,亿印张,亿元,%《读者》《求是》等 14 种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 100 万册,较 2013 年减少 1 种。4. 报纸出版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共出版报纸 1912 种,较 2013 年降低0.2%;总印数463.9亿份,降低3.8%;总印张1922.3亿印张,降低 8.4%;定价总金额 443.7 亿元,增长 0.8%。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697.8 亿元,降低 10.2%;利润总额 76.4 亿元,降低 12.8%。5. 音像制品出版总量规模2014 年, 全国共出版音像制品 15355 种, 较 2013 年降低 9.5%;出版数量 3.3 亿盒(张),降低 19.2%;发行数量 3.6 亿盒(张),增长 5.5%;发行总金额 20.1 亿元,增加 17.8%。音像制品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29.2 亿元,增长 18.2%;利润总额 4.1 亿元,增长 22.7%。6. 电子出版物出版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 11823 种,较 2013 年增长 1.0%;出版数量 3.5 亿张,降低 0.6%。电子出版物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10.9 亿元,增长 6.5%;利润总额 1.8 亿元,降低 33.6%。7. 数字出版总量规模2014 年,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3387.7 亿元,较2013 年增长 33.4%;利润总额 265.7 亿元,增长 33.3%。8. 印刷复制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黑白印刷产量 3.2 亿令,较 2013 年降低 3.0%;彩色印刷产量 25.3 亿对开色令,降低 1.2%;装订产量3.2 亿令,降低11.1%。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打字复印、复制和印刷物资供销)实现营业收入 11740.2 亿元,增长5.8%;利润总额 814.7 亿元,增长 5.0%。9. 出版物发行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实现出版物总销售额 2415.5 亿元,较 2013 年增长 3.0%;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 17.0 万处,降低 1.6%。出版物发行实现营业收入 3023.8 亿元,增长 11.6%;利润总额254.9 亿元,增长 15.3%。10. 出版物进出口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数量2147.5 万册(份、盒、张),降低 10.1%;金额 10044.9 万美元,降低 4.0%。全国累计进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数量 2552.3 万册(份、盒、张),较 2013 年增长 6.8%;金额49381.7 万美元,增长2.7%。进出口总额59426.6 万美元。11. 版权贸易总量规模2014 年,全国共输出版权 10293 种(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 8733 种),降低 1.0%(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增长3.4%);引进版权 16695 种(其中引进出版物版权 16321 种),较 2013 年降低 8.1%(其中引进出版物版权降低7.3%);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 2013 年的 1:1.7 提高至 1:1.6。12. 单位数量与就业人数2014 年,全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 32.5 万家,较 2013 年降低 6.1%。其中,法人单位 15.2 万家,降低 5.5%,约占单位总数的 46.7%,提高 0.3 个百分点;非法人单位 0.9 万家,基本持平,约占单位总数的2.6%,提高0.2 个百分点;个体经营户 16.5 万家,降低 7.0%,约占 50.7%,减少 0.5 图 4

 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494期 刊 数 据 与 分 析个百分点。表 3 新闻出版单位数量与构成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单位、版权贸易与代理单位和行业服务与从事其他新闻出版业务的单位。图 5 新闻出版单位类型构成2014 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 461.6 万人(不包含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服务、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单位就业人员),较 2013 年降低 3.7%;其中男性 248.2 万人,女性 213.4 万人,分别占全行业直接就业人数的 53.8% 和 46.2%,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图 6 就业人员的性别构成表 4 就业人数的产业类别构成

 单位:万人,%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代理、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服务。三、结构分析1. 产品结构(1)总印数(出版数量)2014 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 583.5 亿册(份、盒、张)。图书:占总量 14.0%,位居第二;降低 1.5%,增速位居第二。期刊:占总量 5.3%,位居第三;降低 5.4%,增速位居第四。报纸:占总量 79.5%,位居第一;降低 3.8%,增速位居第三。录音制品:占总量不足 0.4%,位居第五;降低 6.3%,增速位居第五。录像制品:占总量不足 0.2%,位居第六;降低37.1%,增速位居第六。电子出版物:占总量 0.6%,位居第四;降低 0.6%,增速位居第一。(2)总印张2014 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和报纸 2810.1 亿印张。图书:占总量 25.1%,位居第二;降低 1.2%,增速位居第一。期刊:占总量 6.5%,位居第三;降低 5.7%,增速位居第二。报纸:占总量 68.4%,位居第一;降低 8.4%,增速位居第三。表 5 各类出版物在全部出版物总量中所占比重

  单位:%说明: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采用出版数量和出版总金额。表 6 各类出版物的增长速度与结构变动情况

 单位:%,百分点

 495中 国 期 刊 年 鉴CHINA PERIODICAL YEARBOOK说明:增速系指表内各项指标 2014 年较 2013 年的增长速度;变动系指表内各项指标的结构变动,以百分点表示,由 2014 年各项指标在总量中所占百分比与 2013 年该项指标在总量中所占百分比相减而得。(3)定价(出版)总金额2014 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和音像制品的定价(出版)总金额为 2076.6 亿元。图书:占总量 65.7%,位居第一;增长 5.8%,增速位居第一。期刊:占总量 12.0%,位居第三;降低 1.6%,增速位居第三。报纸:占总量 21.4%,位居第二;增长 0.8%,增速位居第二。录音制品:占总量不足 0.5%,位居第五;降低 3.2%,增速位居第四。录像制品:占总量不足 0.5%,位居第四;降低 7.1%,增速位居第五。2. 各产业类别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和利润总额 4 个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和出版物进出口共 9 个新闻出版产业类别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印刷复制、数字出版和出版物发行分居前三位,三者合计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 90.9% 和利润总额的 85.4%,印刷复制和数字出版两个类别合计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 75.8% 和利润总额的 69.1%。与 2013 年相比,数字出版与出版物发行互换位置,数字出版排名上升,出版物发行排名下降。详见表 7。表 7 各产业类别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说明:综合评价得分系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和利润总额四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 直接计算所得,仅用来显示各产业类别的相对位置,负数并不代表负面评价。3. 各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 7 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篇九: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urnal Observation报刊观察传媒∷MEDIA

  2021.12(下)

  41细分的特色类移动端新闻平台。二是构建若干特色化移动端功能性平台。就是通过原有的都市报品牌聚合资源拓展功能形成特色聚合平台。比如,《都市热报》聚合社交定位的资源,打造了一个以交友为主的移动端社交平台“厢遇”,同时构建线下平台,即在李子坝轨道网红楼构建婚恋活动基地,这个基地也是利用《都市热报》的媒体品牌公信力,聚合婚恋群体资源拓展各类婚恋相亲活动,联动基地内设置的培训、文创、文旅等产业链,提供需求点和赢利点。三是大众化、市民化都市报转型为分众化、多元化实用专栏报纸。笔者以为,现在只有少数报纸具有新闻传播价值或宣传价值,比如一些党委机关报。有人会问:报纸如果不做新闻还叫报纸吗?其实,不做新闻又怎么不可以叫报纸?报纸要满足受众需求并非一定是新闻纸,而可以办成具有功能性价值的专栏纸。许多报纸办不下去,是因为还是按照新闻纸尤其是大众化新闻纸的思路去办报,这样在新时代如果把报纸的价值等同于新闻传播纸的价值,就难以体现价值。作者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重庆晚报总编辑【编辑:孙莹】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本刊讯(记者 孙莹)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发布《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对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的数据采集、汇总和分析,严格遵循了尊重数据、尊重客观、科学求实的原则,在2020年新闻出版统计年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求严谨客观地反映产业的发展变化及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严重冲击,新闻出版产业规模有所下滑,但发展基本面仍保持稳定。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776.3亿元,较2019年降低11.2%;拥有资产总额22578.7亿元,降低6.3%;所有者权益(净资产)11425.4亿元,降低6.0%。主题图书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在52种年度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册的一般图书中,主题图书占30.8%,较2019年提高6.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流报刊市场地位日趋稳固,《人民日报》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继续保持增长,始终稳居综合类报纸第一;《经济日报》平均期印数突破百万份,排名上升;《光明日报》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持续增长;《求是》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继续增加,跻身全国期刊平均期印数前三。书报刊传统出版规模有所下滑。全国图书品种新版较2019年降低5.0%,重印降低2.1%;全国图书总印数降低2.1%;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963.6亿元,降低2.6%。报刊出版总印数分别降低9.0%和7.0%,实现营业收入分别降低6.4%和2.8%。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降低13.1%,出版物发行实现营业收入降低7.6%。数字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出版传媒集团旗舰地位进一步突出,出版版权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新闻出版单位面对疫情冲击,积极开拓线上业务,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出版收入11781.7亿元,增长19.2%。新华书店与出版社网上出版物销售数量增长40.6%,金额增长62.5%,全国数字出版物出口增长11.5%。2020年,108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和发行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91.0亿元,占全国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的80.5%,提高4.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41.2亿元,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利润总额的74.2%,提高1.2个百分点。9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百亿,“三百亿”阵营增加1家。在出版版权贸易方面,2020年,全国共输出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版权13895项,较2019年降低6.2%;引进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版14185项,降低11.2%;贸易逆差290项,降低75.0%。2020年,新闻出版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挑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内容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质的文化供给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推荐访问: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现况的调研报告 现况 新闻出版 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