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4篇

时间:2022-10-29 11:20:07 来源:网友投稿

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4篇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104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No.112019doi:10.3969/j.issn.1674-9499.2019.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4篇,供大家参考。

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4篇

篇一: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4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No.11 2019 doi:10.3969/j.issn.1674-9499.2019.11.039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改善环境的内涵发展新阶段。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的办学质量到底如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质量为王、标准先行。质量是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高校要基于标准甚至高于标准培养人才”。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如何在各大高校落地生根,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把国家标准和应用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及相应的观测点。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确定我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可划分为应用型高校和科研型高校,各自的办学定位有所不同,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国家标准基础上,应体现其办学特色,对《国标》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培养目标与规格作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应突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合格的毕业生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财务管理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能在财务管理、投资理财等方面从事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等工作。培养规格主要是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要求。2.课程体系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思政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通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细化,如把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专业集中实践模块,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建设,开辟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等。3.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条件一直是民办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短板。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术水平不高和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条件方面比较单薄,主要表现为图书馆专业资料有限、校外实习基地不足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在满足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强化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人员来校讲座、授课或指导教师,建设好院系资料室和扩展校内外实习基地等。4.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高等本科教育来讲至关重要,财务管理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应包括质量保障目标、质量保障组织、质量保障规范和质量保障监控。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制定质量保障规范时,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规范,而忽视实践教学规范和毕业论文(设计)规范。质量保障组织应依据质量保障规范,对人才培养计划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监控机制。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某种程度上讲,人才培养标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才培养标准由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构成,狭义的人才培养标准类似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要求 [1] 。由于培养目标是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比较笼统,而培养规格是对人才的具体要求,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规定,至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质量保障体系是为顺利实现培养规格的基本构成和保障因素,本文的人才培养收稿日期:2019-09-25基金项目:安徽三联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教学系视角下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8zlgc021)作者简介:周敏(1979—),男,安徽合肥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研究。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周 敏(安徽三联学院 财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

 要: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给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和对应的观测点。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标准;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9)11-0104-02

 高等教育研究105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No.11 2019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狭义的人才培养标准来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较好的权重确定方法,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因素划分成相关联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的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按照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规格要求,设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最顶层(目标层),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中间层(准则层),准则层进一步细化为十个因素作为最底层。采用萨蒂教授的表度法 [2] ,如表1所示,设计调查问卷并请教育方面的专家对同层次两两因素相对上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获取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原始数据资料。由于层次分析法的专家打分主观性很强,打分矩阵经常出现不一致或漏填情况,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专家打分矩阵的进行修正。表1

  Saaty评价尺度表表度 aij 含义1 第 i 个因素与第 j 个因素同样重要3 第 i 个因素比第 j 个因素稍微重要5 第 i 个因素比第 j 个因素比较重要7 第 i 个因素比第 j 个因素非常重要9 第 i 个因素比第 j 个因素绝对重要注:2、4、6、8表示重要程度介于上述相邻判断之间,上述数字倒数表示i与j重要性相反。2.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层次分析法进行群决策时,由各专家获得总平均矩阵从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只要保证每个专家打分获得的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由群决策获得的权重是可靠的。本文通过迈实层次分析软件得出群决策各指标权重见表2和表3。表2

  群决策底层权重(得分)表方案 得分 同级权重 上级基础性知识 0.0784919 0.332772知识 专业性知识 0.130232 0.55213通识性知识 0.0271487 0.115099获取知识能力 0.0878426 0.205423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 0.256053 0.598787创新创业能力 0.0837237 0.19579思想道德素质 0.098214 0.291862素质专业素质 0.109378 0.32504文化素质 0.0510232 0.151626身心素质 0.0778923 0.231472表3

 群决策中间层权重表节点 同级权重 全局权重知识 0.235873 0.235873能力 0.427619 0.427619素质 0.336508 0.336508综合各层次的同级权重,很容易计算出最底层十个因素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通识性知识、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局权重分别为:0.078 492、0.130 233、0.027 149、0.087 843、0.256 053、0.083 724、0.098 214、0.109 379、0.051 023、0.077 892。3.评价指标中观测点的确立把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实际中,还需对其进一步加以完善。在已经建立的两级指标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二级指标所对应的观测点,这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加以量化落实,具体可见表4。表4

 二级指标观测点表二级指标 观测点基础性知识 学科基础课程 ( 如数学、统计学、经济学 )专业性知识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通识性知识 计算机、公共外语获取知识能力 自学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发表论文的数量、学科及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是否班干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模块思想道德素质 思政类课程、是否党员或积极入党分子专业素质 专业集中实践模块文化素质 文化艺术类选修课、是否参加校内外文化活动身心素质 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各个观测点得分乘以相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再相加就可以得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得分。评价结果可依据不同的分数划分不同的等级,如85—100分优秀、75—84分良好、60—74分合格、0—59不合格 [3] 。三、结论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中,一级指标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素质排在知识和能力之间。这说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要求学生的知识够用,素质过硬,能力突出。二级指标中,应用知识能力的全局权重最高,近似达到26%,这基本和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吻合,要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本研究基本上构建了较完备的可量化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型高校需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不能简单照搬。另外,关于如何计算二级指标观测点部分的得分问题可以作进一步规范研究。参考文献:[1]翁伟斌,徐立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J].中国高等教育,2018(17).[2]张红萍,李小芳,胡皓冰.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院校化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J].广大化工,2014,41(14).[3]马妮娜,汪飞燕.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职业迁移力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4(5).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rain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Zhou Min

  (School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in ordinary colleg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specif i es the training standard for fi 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a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onstruct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i 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gives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and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 points.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a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i 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training standard; quality evaluation

  [责任编辑:刘艳萍]

篇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而人才培养本身是一项长远规划的历史工程,是一项难以一时测评效果如何的细致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到各类环节的综合工程,因此如何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对以后工作开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现代大学人才培养在一定意义上与工业生产有类似之处,但大学人才培养毕竟不同于工业生产,大学人才培养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质量评价而言,工业生产自然有一套行之明确,并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工业绩效也有较为规范的考核体系。然而,若挪用这一思路,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绩效大小以为存在一个规范标准,这无疑忽视了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因此,针对当前大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强调,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教学是其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因此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应该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大学生命线的观念,只有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切实把握工作的重点。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需要长远规划的观念

  教育本身是一种教书育人的细致工程,而大学要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服务社会,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见效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能积累出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同所有的产业一样,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工作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因而是一项特殊产

  业。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生产的“产品”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能直接收回成本,更不可能直接实现价值增殖的生产过程。

 教育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生产智力劳动者这种特殊产品为主的生产劳动过程。通过学生毕业以后,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增加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教育这一特点的切实把握,有助于理解大学人才培养的独特逻辑,即不能以急功近利的思维来考虑教育问题,人才培养是最为复杂最为艰巨的工程,不能以常规思路来看待。

 (二)把握相对灵活的标准

  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可以比作生产智力人才的工厂,然而这一工厂出厂的产品合格与否,却体现了对大学人才培养独特性理解的正确与否。对教育产业的效益评估既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指标来计算,也不能以毕业学生人数的多寡来衡量,更不能以产生名人的数量来佐证,而必须以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与市场的认同为尺度,由社会来评判,由市场来选择。这无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考核评价体系。

  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也必须多样化,用精英教育阶段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与标准,难以衡量和评估当前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大众化阶段仍然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即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如卓越的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人才,以及经过实践磨练之后有可能成为卓越的思想家、艺术家或社会活动家的人才。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本身要求确定什么是高层次优秀人才,而这必然需要相对灵活,不求一致的人才标准。

  (三)形成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

  教育虽然不同于一般产业,但在当前条件下,担负人才培养的单位仍然组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而每个教育主体,便是具体的大学,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领域面临的市场竞争是存在的事实。教育领域同时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

  市场,竞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优劣,即人才的质量,大学竞争是以质取胜。

 鉴于教育领域事实上存在的竞争性和垄断性特点,大学管理者就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如何在当前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考虑如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便可能形成品牌意识。在当前大学中,类似北大清华等大学之所以有较强说服力,除去历史盛名的余惠,在教育领域里能保有竞争优势,核心因素在于提供人才的高素质,而非高数量,这是勿庸置疑的。

  当前大学的数量增多,大学的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各个大学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开设一些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别使各自拥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对于具有一定偏好的用人单位来说,某些学校作为生产者可能在短期内占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各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这就使各个院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使得原来占优势的学校可能失去已有的竞争优势。这都要求高校管理者树立质量意识,树立竞争危机感。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必须要有一定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如何在可行性上进行考核体系构建的思路,成为一个极度重要而又日益迫切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明确人才培养重要性前提下,进一步的工作便是对如何评价人才质量培养的成与败。在理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基础上,对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较为科学的认识。

  (一)宏观调控角度的若干评价思路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外延拓展的同时,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一,跨度更大,部分本科院校和所有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甚至培养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而不再是造就专家、经理人才。因此对于人才质量评价也就需要兼顾几个客观背景,在此背景下重构质量观念,而后建立细节化具体化的评价体系。

  首先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其模式与方法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其次不同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对学习、研究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进度会有差异,他们达到共性要求的时间、途径会有差异,因而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和培养,也要因人而异。而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需要考虑到受教育者个体的情况。

  高等教育质量,其根本是指高等教育之下,大学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如何,它是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因此,考核评价大学人才的质量标准从来就不是单一或唯一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评价乃至建立专门的评价体系,有必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和规律。这是评价人才质量的个案前提,对于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必须把握受教育者自身特点,既不能以评价对象的个别性概括全体受教育者的质量程度,也不能用宏观化的人才质量推导个别,这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认识到的。

  2.尊重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相关性。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人才培养尤其是学术性人才培养较受重视,传统大学大都依据这一维度及其价值等级来设置专业和建构课程体系。到大众化阶段则要全面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因此,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尊重教学自有规律,在对学科发展内在逻辑及其相关性的理解上树立细节化的考核观念。

  3.由于教育成品的消费者——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的毕业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使得所谓人才的标准发生变化,相应的,人才的质量标准也因此变动,这一变化由于应用人才培养增加,大学的毕业生自主择业以及市场竞争意识的增强而更为突出。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等等的培养,都对人才质量的评价提出了具体化分析的要求。

  对学术性、研究型人才的质量评估,“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相关性”这一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对于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社会的需求甚

  至职业大类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就偏重与知识、技能和素质,“学科”这一标准就相对淡化。因此不同标准的价值等级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的丰富多样性,正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需要给予充分认识和尊重的。

  (二)建立细节化具体化的评价体系

  1.教学巡视检查考核制度

  大学人才培养立足于系统化的课程教育与素质教育,各个大学有必要建立教学巡视工作委员会,组织教学巡视员,对大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时的巡视检查,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这有利于强化师资力量,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教学环节,在源头之一进行细密的考核测评,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同时大学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专门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

  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

  大学人才不是抽象的人才,而是具体的各个专业相关的大学人才,因此要对人才质量如何进行评价,有必要对各专业的合理性,发展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大学或者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各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并可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开展教学情况调查研究。这是面向人才培养软件设施的专业考核。

  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

  人才的培养还需面对市场竞争的特点,因此,各大学有必要明确自己在人才培养上处于什么地位,这就有必要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者得到若干启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切实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官方组织的教学评估、评价工作。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应该说,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大学人才培养起到了支持作用,但是,高等教育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而建立必要的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大学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推动教学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方茜,等.网络化:建立教师考核体系的最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2).

  [2]窦生刚.建立指标管理考核体系的意义及要求[J].航天工业管理,1998,(8).

  [3]王卓,等.建立规范化的考核体系,实现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科学化[J].中国高教研究,1996,(4).

  [4]曹嘉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立[J].经济师,2003,(9).

  [5]田官贵.略谈 21 世纪高校人才培养质量[J].江汉论坛,1999,(6).

  [6]宋维红.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确立新观念[J].高等教育研究,1999,(6).

  [7]乔秀柏,等.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标准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8,(4).

  [8]黄家泉,等.知识经济对高校人才培养标准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0,(4).

  [9]沈秋林.新经济时代与高校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近年来,辽宁工业大学以培养学

  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工程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教育体系。

  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既包括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主要环节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也包括课外创新教育体系建设。要重点解决好学生受益面问题,使大多数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受益,并形成长效机制。

  建立针对重要基础课的创新教育机制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重要基础课。针对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受益面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基础课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竞赛活动可采取理论分析、实验操作、设计研究等模式,面向已修完相关课程的本科生,每年由学校统一组织,作为校级竞赛每年定期开展。例如,针对高等数学课开展了“大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竞赛”、“数学建模竞赛”;针对力学课程开展了“大学生力学应用能力竞赛”;针对机械制图课开展了“大学生机械制图应用能力竞赛”等等。目前,学校的 10 门重要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均建立了能力竞赛活动机制,每年学生参加竞赛人数达 8000 多人。

  建立健全各院系及校级创新机制

  建立学院层面的大学生创新活动机制,其主要内容就是在每个专业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每个专业至少要确定一个科技竞赛项目。例如,汽车学院组织“大学生汽车专业技能与创新设计竞赛”;机械学院开展“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CAD 建模竞赛”;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开展“艺术创意设计竞赛”等等。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已形成长效机制。每年校、院两级科技竞赛多达 20 余项,参赛人数超过 10000 人次。

  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成绩,在职称评定及岗位聘任时列为加分指标。围绕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大赛,开展教学活...

篇三: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21年 第 8 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1 No. 8d 〇 i:10.3969/j.issn.l000-7695.2021.08.024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探析— 以吉林大学为例 马景惠(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 林 长 春 130012)摘 要 :就业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为直观的反馈。结合吉林大学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我国高校目前在贯通就业管 理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状况,发现主要存在着信息统计标准不统一、信息 管理方式粗放化和各层级、各 部 门 之 间 信 息 平 台 “不联不通”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就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 评价的作用,并科学合理地反馈至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提出要加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体系的 信息化建设,以标准化推进评价体系公正化,以大数据技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化,以数据融通实现就业工作 相关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就业工作;信息化;吉林大学中图分类号:

 G644; G30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000-7695 ( 2021 ) 08-0180-06Analysis on Evalu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Track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Jil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Ma Jinghui(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Abstract :

 Employment is the most intuitive feedback to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of Jilin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mployment manage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consistency of information statistical standards, ext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he lack of connec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platform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employment in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eedback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nroll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the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 fairnes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by standardization, promote the precis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bu using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realize the interconne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related to employment work by data integration.Key words :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Ueges and universiries; employment; informatization; Jilin University1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运行不断升级、产业结构调 整稳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人口红利的 需求转向人才红利的需求。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 科技革命都引发了世界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当前 中美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科技。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来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 下 简 称 “华为 公司” )的 “芯片之殇”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核心 技术的自主性事关国家安全。由此可见,当今世界 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本质则 是关于人才的竞争。2021年 Q S 世界大学排名榜上, 前 3 位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收稿日期 :

 2020-09-04 , 修回日期 :

 2020-10-30基金项目:

 吉 林 省 青 少 年 发 展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 后 疫 情 时 代 吉 林 省 高 校 就 业 政 策 问 题 及 对 策 研 究 ” ( 2020jqy-062); 吉 林 省 教 育 厅 “ 十 三 五 ”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 大 学 生 创 业 文 化 的 基 因 识 别 与 表 达 机 制 研 究 ” ( JJKH20180298JY)

 马景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探析— 以吉林大学为例 181学包揽;在前十排名中,美国高校占5 席,英国高 校占4 席 ,瑞 士 占 1 席。不难看出,一流人才源自于一流的高等教育。2015年,我国国务院印发了《统筹建设世界一 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和国家 继 “211工程” “985工程”之后,顺应时代发展需 要 ,对中国高等教育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 教育部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 一流”)建设指导意见中指出 , 一 流人才培养是“双 一流”建设的核心。人才培养是一个完备的体系, 它涉及课程设置、教材规划、教学质量、思想政治 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多方面的内涵。然而, 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探讨, 而缺乏培养过程结束后对人才质量逆向性的跟踪评 价。在一定程度来讲,就业就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 量跟踪评价最为直观的反馈。同时,近年来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以就业 跟踪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诸多契机。2 就业信息化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体系建设的 核心2 . 1 就业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为直观的指标首先,就业信息化使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动 态化 。

 一 方面,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转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自建国以 来也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从最初的计划分配到供 需见面,再到持续至今的双向选择和一定范围的自 主择业,国家不再包分配,就业逐渐市场化。政府 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扮演着宏观调控的角色, 市场作为需求方具有导向性的作用,高校自身则根 据对学生情况的掌握负责就业的培养、管理及服务,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这种就业模式优化了 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的机制和环境,提出了劳动力 市场、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三者互通的要求。

 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 质量的重要标尺,逐渐成为国家、社会、用人单位、 高校和毕业生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毕业生就业 管理工作对信息化程度的依赖愈发明显,就业率和 就业质量数据比较客观地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成 果是否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教育部每两年一次的学科评估中,关于人才培养质 量的评估指标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教 学质量、在校生和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质量、用 人单位评价等多个方面,前几个方面的指标主要侧 重于传统人才培养过程的静态化评估,而对于毕业 生的跟踪调查,则体现了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逆向动态化的评估。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评价,才能及 时有效地将问题和经验反馈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 中来,从而推进人才培养的优化和改革。然而,大 规模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回访,需要投入巨大的人 力 、物力和财力,只有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的信息 化程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通过就业在动态中把握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2 . 2 就业信息化加强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主体间的联动曾经,人们将就业理解为一个经济问题,随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 进 ,高校和市场成为就业供需双方,高校的职责是 培养并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市场则根据人才质 量的评估来获得有效的劳动力。然而,就业本身还 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高校扩招带来的是愈发庞 大的待就业群体;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 的调整,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全球经济衰退引发 的国际经贸环境恶化,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民 生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全球经济陷入了自 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 峻。2020年 7 月,习近平[1]总书记在中国第一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指出,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 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面临就业困难,但各级党委 和政府十分关心,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作任务,积 极创造条件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此可见,由于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市场、社会三方联动的结果, 那么,对它的跟踪评价不仅仅需要来自市场/用人 单位单方面的反馈,同时需要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 力的回应。只有通过就业信息化的推进,才能基于 数据共享,使高校、市场、社会三方基于共有的信 息化平台,获取透明化的信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 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 . 3 信息化贯通就业管理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完备的体系,包括从招生的生 源质量,到培养过程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教材 建设等,到毕业就业质量评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招生、培养、就 业 3 个环节往往是彼此孤立、缺乏 互通机制的。2017年 12月 ,教 育 部 颁 布 的 《关于 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 养联动机制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相关各部门开展协作、实现人才培养 全过程联动,需要打破各层级和部门的“信息孤岛”, 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体系,通过高效的信息对

 182 马景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探析一 - 以吉林大学为例接和顺畅的反馈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3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追踪评价中就业工作信息化存 在的问题3 . 1 就业信息统计标准不统一就业信息收集、就业率统计、编写就业质量报告, 不仅是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 时也是高校向全社会以数据的客观形式展示人才培 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高校就业数据的统计 直接影响着国家战略层面对就业形势的研判;另一 方面,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回溯人才培养全过 程 ,可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及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 考。因此,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至关重 要。2020年 ,全 国 (未含港澳台地区)高校毕业生 人数已高达874万人,同比增长40 万 人 [3],传统 的人工化统计管理已经难以负荷如此庞大的信息收 集 、分析工作。推进就业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一方 面,可以增强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曾经的人工化无 法 避 免 “有水分”的统计和数据造假,信息化则增 加了数据统计过程的透明度,例如网络签约等信息 化就业服务平台的上线,使数据信息的获取和整理 公开化、透明化,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 能够保证信息的实时化和及时性,使就业管理服务 工作能在动态中把握问题,并对形势作出预判。在数据获取源头的质量得到保证之后,如何对 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发掘,便是对高校人才培养 质量进行跟踪评价的重要指标。教育部颁布的《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10—2020 年 )》提出,要建成较为完备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监 测分析系统计划,在 2013年年底,教育部便已启动 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工作。虽然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已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 提出了要求,但对于数据如何统计、就业率的计算 应当依照什么样的标准划定不同就业群体…….正是 这些数据分析缺乏统一的标准,使最终的统计结果 难以客观地反映高校间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差异化, 从而影响着对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的准确把 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监测分析,如何更好 地发挥就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评价的作用, 并将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地反馈至招生和人才培养全 过程,在衡量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成效的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以吉林大学为例,吉林大学是党和国家布局在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担负着为 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学校应届毕业生年均17 000人左右,在全国高校 中位居前列。吉林大学的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全部 十二大学科门类,毕业生去向多元化取向明显。

 “双 一流”建设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评价体系的 导向性,要在更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中找到平衡点, 既不能简单以就业率为衡量标准,又不能扔掉就业 率这个重要参考。在国家宏观就业形势下,结合学 校实际特点,围绕“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终极目标, 在多元化的就业去向中梳理出专业匹配度、岗位满 意度、职位发展度等内在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要 素,探索新时期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有效的综 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吉林大学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跟 踪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3 . 2 就业信息管理粗放化2020年 ,华为公司开启百万年薪聘“少年天才” 计划,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面临美国制裁 关口,集中到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进 行调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现代 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 行 )》,提出以区域产业发 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 密的高校,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 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造就大批产 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 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 智力支撑[4]。一系列的事件表明,在国内经济启动 内循环的背景下,高校不仅需要向产业输出更多的 科技创新成果,同时需要向市场和社会...

篇四: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mi待进一步挖掘 。从实证结果来看 , 影响中国与中西亚各国之间贸易交流的

 主要因素有 :

 我国与贸易国的 GDP 总量 、 我国人口总量 、 两国

 之间的地理距离以及是否有共同边界 、 贸易国是否签订了自贸

 协定和贸易国的贸易自由度 。

 我国与贸易国的经济规模的增长 、

 拥有共同边界以及贸易国贸易自由度的提升都对双边贸易有着

 显著的促进作用 ; 贸易两国距离越远 、 中国的市场容量越大 、

 以及贸易伙伴存在生效期内的自贸协定都对双边贸易有着显著

 的阻碍作用 。

 中亚 、 西亚贸易伙伴国市场容量的增大 , 也会在

 一定程度上阻碍双边贸易 , 但这种影响未通过检验 。

 我国可以

 从上述方面与贸易国进行合作 , 从而开发贸易潜力 , 拓展贸易

 空间 。从贸易潜力来看 , 受到 GDP 总量 、 人口容量 、 地理距离 、

 共同边界 、 贸易自由度等因素的影响 , 与中国双边贸易潜力较

 大的国家集中在西亚地区 。

 我国与中亚地区贸易潜力波动幅度

 较大 , 近几年贸易潜力已接近饱和 , 但短期来看 , 我国与哈萨

 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參 參 考 文 献 :

 :[1]

 刁莉 , 邓春慧 , 李利宇."一带一路 " 背景下中国对西亚贸易潜力

 研究 [J]. 亚太经济 ,2019(02):61-67+150-151.[2]

 刘倩 , 刘清杰 , 刘敏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背景下新疆与欧亚经

 济联盟贸易潜力实证研究 [J], 经济地理 ,2018,38(04):65-72.[3]

 张志新 , 黄海蓉 , 林殳冲国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西亚国家贸易

 关系及潜力研究 []]. 华东经济管理 ,2019,33(12):13-19.[4]

 万红先 , 码婷婷 , 毕玲.安徽与"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的

 贸易潜力研究 — — 基于拓展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华东经济管

 理 ,2019,33(05):12-19.[5]

 毕燕茹 , 师博冲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 — — 贸易

 互补性指数与引力模型研究 []]. 亚太经济 ,2010(03):47-51.[6]

 张晓颖."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贸

 易流量的影响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20.[7]

 高志刚 , 梁江艳.中国与中西南亚国家贸易效率 、 潜力测算及

 其澎响因素分析 — —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卬.价格月刊 ,2019(06):30-

 37.[8]

 李晓 , 张宇璇 , 陈小辛冲国与 “ 一带一路 ” 参与国的贸易潜力

 研究:以最终消费晶进口为例 [J]. 南开经济研究 ,2020(01):45-69.[9]

 刘青峰 , 姜书竹 . 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 []]. 浙江

 社会科学 ,2002(06):16-19.[10]

 陈根霞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潜力

 研究 [D]. 南京大学 ,2017.[11]

 刘芳.中国一中亚一西亚经济走廊资源型产业合作模式研

 究 [D], 兰州大学 ,2019.作 作 者筒介 介 :

 杨 杨 金璇 ( ( 1996.06 - ), 女 , 仅 族 , 甘肃 天水 人 , 兰 州

 大学 2039 级硕 士 衽读 , 研究方 方 向 :

 区域 域 经 济学企业人才培养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王勇佛山市禅城区人才研究所摘要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忍 ,

 企业要想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 就必须要注重培养人才 , 利

 用合理科学的评价系统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

 本文从构

 建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意义出发 , 说明人才培养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应坚持的原则 , 以及阐述构建人才培养评价指标

 体系的方法和运用策略 , 希望能对企业培养人才提出一些有价值

 的建议 。关 关 键词 :

 企业 ; 员工 ; 人才培养 ; 评价指标企业人才培养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 它不仅能帮助

 企业提升基础能力和扩充技术储备 , 还能使企业优化工作环节

 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

 而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企业把

 舵人才培养方向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常用手段 , 它基于

 现阶段企业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 以培养

 员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 , 以学习新观念 、 新知识 、 新技能为基

 础 , 所建立的一种能体现员工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评

 价指标体系 。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 需要充分利用企

 业管理 、 文化构建 、 人力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 , 确

 保整个系统开发与运用的科学性 、 完整性 、 时效性 、 实用性 。

 此外 , 在利用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时 , 还要能为企业培养人

 才和调配资源发挥助力 , 在最大限度上帮助员工开拓视野 、 发

 散思维 、 锤炼技能 , 使员工的工作思想 、 能力 、 素养得到全方

 位 、 全过程的发展 , 从而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创新型 、 实

 用型 、 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一 、 构建 企业人 才培养 养 评价 价 指标体 体 系 应坚持 的 原则1 .

 全面性原则培养大批量的创新型人才会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

 要目标 。

 而企业在构建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时 , 一定要满足

 当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发展需求 , 明确所需要培养的人才的数

 量 、 质量等问题 , 以及全面考虑影响培养人才工作开展的因素

 和培养人才所需要的一切客观条件 , 从而提炼出 _ 个更加符合

 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 。2 .

 系统性原则在制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 , 一定要利用系统观

 全面思考人才培养问题 , 尤其是要避免交叉 、 重复等工作情况

 的出现 ,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 、 物力 、 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

 在构建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时 , 可以若将其看成一个母系

 统 , 那么以此系统为基准的综合评价指标即是对人才素质和能

 力的最终考核标准 。

 同时也可以将其他单一项目的评价指标看

 成是一个子系统 , 利用它作为单一项目的考核标准 , 可以了解窗㈱况代亿www.shangchang.com.cn。

 。. .。

 。

 人力 mi到员工在整体学习与工作中存在哪些薄弱点 。

 通过发挥母系统

 与子系统的功能和效用 , 便可为员工制定一个更加精准的提升

 方案 。3 .

 实践性原则对于企业来说 , 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重要和

 必要的 。

 尤其是建立指标体系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结合自身的发

 展情况 , 设计最合理 、 最科学的方案 , 既不能好高鹫远 , 又不

 能有失先进性 、 创新性 。

 倘若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严重

 脱离实际 , 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 那么它不仅会给企业增加

 巨大的发展难度 , 而且也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

 同时也要注

 意保证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性 。

 倘若整个评价指标体

 系不可操作 , 那么这无疑是纸上谈兵 、 空中楼阁 , 所以在实践

 性原则的要求下 , 企业要能遴选而构建的指标 。

 通过保证各项

 数据采集与统计 , 提升计算方法的便捷性 , 才能促进人才培养

 评价指标发挥实质性效用 。4 .

 动静结合原则在建设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时 , 还需要坚持动静结合原则,

 尤其是在培养高端型科研创新人才 , 更需要保证指标的动态

 性 。

 比如在研究一项新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 , 不能依据其当下

 取得的进展而妄加评判 , 需要严格依据该项工作的实践发展来

 调整评价指标 。

 这样一来 , 既能让评价更加趋于完善 , 又能保

 证评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从而对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有一个

 更加清晰的认识 , 进而达到及时 、 合理调整培养方案的目的 。二 、 企业人 才培养 养 评价 价 指标体 体 系的 构建方法1. 设计指标内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

 可以说谁

 掌握了创新型人才 , 谁就能领跑市场 , 以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

 益 。

 为了研究企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 , 此处以

 某电力企业为例 。

 依据该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 , 结合人力资源

 等相关理论 , 采用指标等级设定的方式 , 利用 I 级 、 II 级 、观

 测指标 , 对该企业构建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提出一些建议 。

 第

 一 , 立足于当下经济发展情况 , 思考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 以及

 产生不足的原因 , 并将其转化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建立 , 以

 此确立人才指导思想 。

 首先 , 可将人才培养设计定位列为 I 级

 指标 , 然后对其进行精细化 ,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 员工工作地

 位等 II 级指标 , 再将设计为本季度发展规划实施 、 员工学习情

 况等观测指标 。

 以此明确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是否相吻合 , 并

 对相关人才培养工作效果进行评估 。

 其次 , 人才培养离不开物

 质条件的支持 , 所以要保证各项条件的合理 、 充分运用 。

 可以

 将人才培养条件作为 I 级指标 , 将经济保障 、 设施建设等设为

 II 级指标 , 对于教学设备 、 运动设施 、 经费保障等设定为观测

 指标 。

 再次 , 人才培养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管理 。

 可以将人才培

 养管理设为 I 级指标 , 将管理制度制定 、 管理队伍建设 、 培训

 计划 、 培训方法等设为 II 级指标 , 将培训教材 、 课程内容 、能

 力考核等设为观测指标 , 以此来实现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 。

 最

 后 , 注重检测教学效果 , 设计知识能力素质评价项目 , 以了解

 员工在接受培训学习后 , 其专业知识 、 职业能力 、 忠诚度 、 责op

 )2021

 年

 14

 期947

 S

 任心等方面有无提升 。

 可以将教学效果检测归类至人才培养管

 理 I 级指标中 , 将设定为 II 级指标 , 对员工素质 、 能力等考核

 设为观测指标 。2 .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上文中提到人才培养评价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既要独

 立 , 又能为整体服务 , 要让任何一个评价指标都要能充分发挥

 其自身作用 。

 因此 ,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和

 效用 , 需要注重指标选取和设计问题 。

 首先 , 一级指标作为

 一种硬性的要求 , 其确立一定要符合定量 、 定性描述原则 。

 所

 谓的 “ 定量 ” 即为对指标内容要有明确的定义 , 能直观地将其

 作为可衡量的尺度 。

 所谓的 “ 定性 ” 即为在整体机制作用下的

 一种质量目标 。

 一般来说 , 采用定量评价方式后 , 可以对员工

 的工作能力变化 、 工作成效大小等方面 , 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展

 示 。

 采用定性评价方式后 , 可以结合激励 、 绩效考核 、 晋升奖

 罚等机制体系促动员工顺利完成培训学习工作 。

 其次 , 二级指

 标和观测指标是不可忽视的指标项目 。

 在进行运用时 , 企业要

 结合评价项目内容 , 了解哪些是一般指标 , 哪些是重点指标 。

 重点指标必然要比一般指标重要 , 所以完成这类指标的项目一

 定是最先级的 。

 只有满足重点指标要求后 , 才能将重点放在完

 成一般指标任务上 。

 此外 , 观测指标是要与相关文字材料相统

 一 , 而且在进行相关评价工作时 , 要与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全方

 位 、 全过程的配合 。3 .

 具体情况讨论企业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 、 系统的建设工程 , 其人才培

 养评价指标体系应借助内部和外部条件发挥功能和效用 , 要基

 于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 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

 评价 , 同时也要体现出员工对企业的评价 。

 这种双向互动评价

 才能更加直观 、 客观地提高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

 率 。

 对于一个急于打造创新型人才团队的中小企业来说 , 一定

 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 , 尽可能地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

 体系 。

 通过利用上述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加强对评价内容的

 研究 , 以及明确评价指标的等级 , 确保企业及时了解员工的能

 力发展状况 , 以制定更加科学 、 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 , 从而全

 面实现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三 、 企业人 才培养 养 评价 价 指标体 体 系的运用 思 考及 及建 建 议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

 只有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保证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定位的精准性 , 准确把握人才的培养方

 向 , 以及明确区分储备人才工作 , 才能培养出更多能够推动企

 业发展的人才 , 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1. 精准定位人才培养评价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评价目标是企业把舵人才培养方向和提

 升人才能力水平的前提 。

 首先 , 企业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 , 定

 位到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

 比如 , 对于科研技术创

 新人才来说 , 其在理论方面有无独到的理解 , 是否具有相关的

 等级证书 。

 其在实践方面有无建树 , 是否参与过哪项技术研

 究 , 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和科研经验等 。

 其次 , 企业要依

 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人才培养评价方向 。

 在此过程中 , 要对。

 。. .。

 。

 人力 mi人力资源配置及工作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进一步掌握人力

 资源数量和质量情况 。

 通过立足于当下情况和未来发展要求,

 找寻出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差 , 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人

 才培养方向 。

 比如财务是负责企业经济的重要部门 。

 为了顺应

 时代发展 , 企业需要加速财务改革 。

 通过将核算人才培养成管

 理人才 , 才能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要 , 所以在制定财务人才培

 养方向时 , 可以结合时代大方向 , 考虑当下自身条件 , 制定多

 个育才小目标 , 从而逐批逐次地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

 最后 , 企

 业在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和确立人才培养策略时 , 要符合客观规

 律 , 决不能眼高手低 。

 一定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明确性 、

 可行性 、 时效性 、 可实现性 , 以快速培养出更多需要的人才 。2 .

 注重选择人才后备人员对于一个正在发展的企业而言 , 培养人才既是大事 , 亦是

 难事 。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 , 企业与人才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可

 以说企业不适合人才发展 , 那么人才就可以跳槽到其他企业 。

 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人才培养 体系建设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