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8篇

时间:2022-11-02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8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和谐工作小组今天发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8篇,供大家参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8篇

篇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和谐工作小组今天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

 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和谐工作小组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分六个部分,共二十四节,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始终贯穿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既注重顶层设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强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又立足当前,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手,提出了近期抓好的五项改革。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

 重的方针,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任务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证体系和药品供应保证体系,努力建立和谐统一的医药卫生治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气构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连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证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近期五项重点改革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证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公布征求意见时间为 10 月 14 日至 11 月 14 日,各

 界人士可用信函、传真或网络邮件方式返回意见。

  信函请寄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和谐工作小组办公室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59 号新华大厦 18 号信箱

  邮政编码:100045

  传真请发至:(010)88653150

  网络邮件请登陆:http://shs.ndrc.gov.cn/yg

 附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文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可连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证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特别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

 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稳,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证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肃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挑选,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

 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体会,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治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

 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证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体会,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和谐、与人民群众的承担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保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平;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气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三)总体目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

 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 2020 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证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证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气构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证体系、药品供应保证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和谐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

 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谐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明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逼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气构及机关、学

 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农民工卫生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运转有序,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

 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气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治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样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实行乡村一体化治理。加快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保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样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

 人”的职责。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健康连续发展。同时,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样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医疗卫生气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

 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固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

篇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质 论 文 硕博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社区』1/198优秀毕业论文

 学校代码 10285学号 20134002005博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 论 文 题 目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 题 目 英 文 翻 译 A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care System 研 究 生 姓 名 叶

 俊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葛建一

 专 业 名 称 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

 研 究 方 向 卫生政策与政府研究

 所 在 院 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016 年 3 月 25 日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2/198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3/198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4/198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5/198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6/198优秀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7/198优秀毕业论文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

 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健康作为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人人需要且不可或缺。卫生保健制度是人类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自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经历了萌芽、形成、成长、构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逐步建立起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制度体系。2009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以社会公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为问题导向,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改革原则,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提出是中国自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第一次把社会民生建设问题摆到“基本制度”的政治高度。不可否认,自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推进中坚持的价值立场和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符合我国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集中体现了国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意志。

 然而,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一是结构性问题。在供需结构方面,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引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在服务结构方面,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和城市大医院负担过重;在利益结构方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单兵独进,利益格局不均衡。二是具体性问题。虽然改革整体方向明确,但是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对阶段性任务不明确,政府主导不足与市场作用欠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积极性难以平衡,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同人群受益不均,健康保障欠公平。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良性发展,导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那么,究竟如何选择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模式,如何实现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群之间的合理配置,如何缓解现阶段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消解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路径锁定,如何更好地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如何构建“人人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框架和可行的深化路径呢?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中国国情、现阶段制度运行问题以及制度发展规律等多方面总体把握和考量。正义理论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8/198优秀毕业论文

 中文摘要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

 II地获得自由、机会、收入、财富等社会基本价值的权利。将正义理论引用到医药卫生领域,换言之,卫生正义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能够尊重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权利,政府在运用公共权力和进行制度设计中要合理考虑不同群体获得健康的正当利益。因此,在卫生正义理论视域下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立场就在于努力实现社会公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以及结果公平,最终尽可能缩小人群间健康差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内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整体统筹。

 本文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以及归纳分析法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兼顾理论和实证分析,重点剖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形成的根源,进而展开以“三医联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国内部分地区“三医联动”的先行试点模式进行比较,从中获取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化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在正义理论和协同理论的指引下,从制定价值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结构以及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试图给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改革的路径。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

 首先是导论部分。介绍选题背景,通过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应然与实然的介绍,突出了推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基本善的重要意义——保证每位社会成员都能够获得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平等权利;继而回顾并评析国内外有关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其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另外,引入正义理论、协同理论以及制度理论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进行价值域的应然分析;接着,较为简明地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概述。通过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功能等维度的分析,提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指政府为了让每位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可及、低廉、优质、有效、安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做出的一项制度保障。继而回顾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历史沿革,并将其划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长时期以及构建时期四个阶段,着重介绍了制度演变中取得的成就并总结出制度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是制度推进的重要力量,制度是维护社会公众健康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及卫生正义要求充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健康权利等。

 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9/198优秀毕业论文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

 中文摘要

 III第二章深入剖析了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问题形成的原因。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为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其中基本医疗服务领域主要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可否认,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结构性问题和具体性问题两个方面。其中,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问题尤为突出,直接损害着公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损害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运行效率。最后,从制度价值、政府政策、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以及制度改革重点领域等方面深入挖掘出阻碍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的问题根源。可见,如何完善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章分别从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比较以及国内有关“三医联动”改革的现行试点模式比较展开研究。一方面,比较国际典型的卫生保健制度,包括英国、美国、德国、印度和墨西哥。通过对各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沿革及制度特色进行阐述,继而比较制度之间在公平与效率、医疗服务提供、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异同,得出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借鉴与启示,主要包括:“健康全覆盖”已经成为国际卫生保健制度改革共识;卫生保健制度需要整体性地推进;管理模式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借鉴;走向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强调立法保障和政府责任。对于我国来说,只有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思考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考虑从不同体制中吸取有益经验,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满足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需要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对国内部分地区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有关“三医联动”的先行探索实践进行分析比较。主要选取了国内上海、福建、安徽、山东四个地区的制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虽然试点地区各制度模式逻辑不一、深化路径不同,但是为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地方实践经验,例如:“三医联动”是对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趋势;政府主导是制度模式推进的强大动力;强化基本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监督在制度推进中的作用;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保基本”的必要基础;以及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是制度创新的必要保障等。其中,地方实践探索充分体现出“三医联动”是弥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章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展开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10/198优秀毕业论文

 中文摘要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

 IV分析,探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与“三医联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提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在于体现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底线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三医联动”具有消除内耗、提高效率的正当性;其次,提出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可行性在于国家强大的政治承诺,国内先行地区“三医联动”改革的成功示范,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医联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提出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有效性方面在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三医联动”之间体现了目标与手段的多方对接,系统与要素的具体协同以及夙愿与现实要求的高度统一。由此,进一步突出弥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重要性,也重申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主导地位,而且认识到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内在的规律性,充分把握了制度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第五章是全文的重点和点睛之笔。在前面几部分探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构思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化的路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出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明确的价值目标,包括“保基本”、“促公平”、“控费用”和“提效率”;第二,提出了以顶层设计的确定性来确立卫生正义的理念指引,试图通过构建“政府保基本、市场提效率、社会促公平”的治理新格局,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以及为制度发展提供人、财、信息、法制等必要保障来消解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第三,提出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包括政府导向、整体统筹、利益均衡和渐进发展;第四,提出了以制度优势的明确性来保证卫生公正的框架建构,从明晰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应尽职责,推进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位,以及优化“三医联动”机制三方面来解决制度改革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具体性问题。

 关键词:

 :卫生正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药卫生改革;三医联动;实现路径

 作

 者:叶

 俊 指导教师:葛建一万方数据『毕业论文社区』11/198优秀毕业论文

 A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care System

 Abstract

 V A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care System

 ABSTRACT

 Health, as 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 is necessary and indispensable to every citizen. Healthcar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human right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the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care system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result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twork of four systems, namely, public health, medical service, health care and drug supply security system. In April, 2009,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blueprint for healthcare system reform entitled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Health Care System Reform” (“Opinions” for short), declaring that the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care system would be provided to the society as a public produ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Kan bing nan, kan bing gui”, hoping to achieve the goal that every citizen would have access to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past over thirty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care system, whic...

篇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芝同志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4 年 6 月 27 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以及我省关于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医改重点工作。刚才,龙游县政府就“公立医院改革”作了主题交流发言,江山市就“基层卫生改革”作了主题交流发言,给大家提供了借鉴,讲得很好。陈根成同志通报了 2013 年我市推进医改工作的情况,并对 2014 年的医改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都同意,希望同志们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医改领导小组对前段时间我市的医改工作进行简单回顾总结,对下步我市医改工作提出框架设计,希望卫生和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予以领会和落实。

 一、充分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医改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决心

 众所周知,医改是全世界的难题。2009 年,我市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至今已有五年,对卫生系统和相关部门来讲是很不平凡的五年,意味着全面启动了世界性难题的改革。总体来看,全市卫生系统和相关部门思想统一,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推动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开展,药品零

 差率执行较好。在 2012 年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市本级 4 家公立医院和衢化医院自 2013 年 12 月31 日正式启动实施综合改革,执行药品零差率。从目前看,这 5 家医院大局意识较强,改革实施平稳,社会反响良好,无论是医疗业务收入还是服务人次都保持较快增长。对这一轮改革,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花了很大精力,抓得非常紧,成效明显。二是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双下沉成效明显。抓住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的契机,推进浙一、浙二、省肿瘤医院等省级医疗机构在我市设立分院,有效扩大我市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综合管理,整合县乡村医疗资源,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 97.5%以上,平均筹资标准达到 505 元,基层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全市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率达 60%,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三是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有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满意度得到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我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不断强化,妇幼保健、疾病预防与控制、爱国卫生等工作亮点纷呈。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卓有成效,尤其是在今年抗击人感染 H7N9 流感疫情中,防控科学,措施得当,使我市在严峻的形势下成为全省未感染疫情的 2 个地市之一,去年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卫生部门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四是卫生信息化积极推进,为医疗现代化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实施地市,争取到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引进一流的软件公司参与合作,目前已经

 在二级以上医院推行预约诊疗的标准制定和软件开发工作,项目进展顺利。

 过去五年,医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涉及方方面面。所有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也凝聚了各部门单位的关心和支持。我代表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付出、积极探索表示敬意和感谢!

 二、迎难而上,突出重点,不断推进医改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也为我们成功走出医改深水区增添了信心,奠定了基础。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浙江公立医院改革打出“三步曲、双协奏曲”的路线图,“三步曲”即实施药品零差价、实施双下沉双提升、实施分级诊疗;“双协奏曲”即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发展民营医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要按照“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为此,要在全省改革框架内进行积极探索,结合我市实际,对下步医改工作的推进我们提出“六头齐进、三大支撑”的改革框架图。具体是:

 (一)医改重点工作六头齐进。即同时推进实施药品零差率、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打实基层基础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分级诊疗、以“双下沉、双提升”为契机扩大

 对外合作、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医等 6 项重点工作。

 1.全面推进以药品零差价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要在继续巩固完善市、县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果基础上,全面实施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一要明确今后方向。要再次明确,实行药品零差率这项改革,是对医院收入结构的重大调整,是以不增加患者的负担为前提,目的是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但这只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起步,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还是要转向体制机制的改革,要在适当的时候,探索推动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医药价格体系,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制订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二要控制医疗费用。在改革中,要继续把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作为重点,把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衡量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和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不能因为实行药品零差价,药价是降下来了,但出现检查费用涨上去的情况,更不能出现过度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现象,从其他方面增加病人的负担。为此,各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监管,强化医药总费用的监控,坚决查处大处方、乱检查等医疗不端行为,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三要关注中药饮片。上次省医改推进会,说到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并没有涉及中药饮片,群众反映近几年中药饮片的质量在下降,但价格上涨幅度惊人,大处方现象没有明显制止。对此,这里提醒各医疗单位,尤其是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专科,在这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盲目逐利,会损害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破坏医改的成效,

 也不利于中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希望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统一思想,严加规范,共同呵护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公立医院的形象。

 2.要探索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基层普遍反映,当前的绩效工资政策严重束缚医院自主调配权,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有较大影响。为此,相关人力社保、财政、卫生等职能部门都要加强研究并予以完善,要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实际,切实拉大差距提高绩效激励作用。如何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是篇大文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作为医护人员来讲,首先要有职业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作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来讲,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与绩效(包括百姓满意度)挂钩的薪酬制度,并切实给予用人单位自主权;作为全社会来讲,要形成尊医重医的良好氛围。

 3.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要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序实施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缓解当前城市医院病人爆满、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现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省政府的安排,今年我市也要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关键是抓好试点。根据省政府提出的,已经与省级医院开展联合办医的县(市、区)要启动分级诊疗试点,为此,我市的柯城区、衢江区要在全市率先启动;而常山县因为原先已经探索过分级诊疗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所以今年也纳入试点,启动这项工作。希望这三个县

 (区)要抓紧制订出台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试点政策,为下步在全市推进该项工作积累经验。其他县(市)也要把分级诊疗工作作为今后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统筹规划,尽早实施。

 4.打实基层基础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这是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强化基层培养。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能力还比较差,医疗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医疗设施条件还比较弱,要让老百姓放心地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县、乡、村及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下派挂职、招聘医学类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加强以全科医生为培养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训等措施,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使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当地医治解决。二要抓模式创新。要想方设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如有需要乡镇卫生院可以设置床位,也可以增挂“医院”的牌子或挂城市医院“分院”的牌子。要积极推进责任医师签约服务制度,研究制订签约服务的费用分担及分配机制,今年要在快速扩面上下工夫,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拥有自己的“保健医生”。要继续做好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使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城市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三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健全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卫生应急、院前急救等网络;不断充实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内容,整合完善服务项目;规范血液管理和卫生

 计生监督执法;围绕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认真开展饮用水卫生监测及空气污染监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科学知识;强化对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病等疾病的防控,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四要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目前情况看,仍然要高度关注人感染 H7N9 流感疫情,严格按照省、市政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科学、有序、有度。

 5.以“双下沉、双提升”为契机,扩大对外合作。今年以来,我市卫生系统充分依托“双下沉、双提升”,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 307 医院、北京 301 医院骨科、省妇保院、浙大医学院广泛开展高品质医疗卫生合作,借力发展,成效显著。下一步,要继续抓住知名高端医疗机构人才下沉、资源下沉的契机,扩大与高品质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带动我市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6.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办医。我市提出要在社会事业领域大力推行增量推动的改革,发展民办医院既是增量推动改革的需要,可以同步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同时还可以增加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各级政府要全力推进。最近,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办医工作,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根据省里的指标要求,前一阶段卫生部门

 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制订了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目标,到 2015 年,全市新增民营医疗机构核定床位数不少于 1500张,床位总数达 2680 张以上,民营医院核定床位总数要占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 20%以上。这是一个硬指标,我市还有较大差距,做好这项工作,既能提升民营医疗活力,也能为百姓提供更多元化的就医选择。希望全市各地及时调整办医思路,认真查找阻碍民办医院发展的各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办医,支持民营医院发展。二要突出发展重点。要在市、县级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结合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内容,确定民营医疗机构的优先发展领域,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举办儿科、精神科、康复、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等专科医院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影像、病理、检验诊断等机构;发展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机构,与大力发展我市健康服务业有机结合。三要健全扶持政策。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必须进一步营造开放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实施更为灵活的人事及社保政策,明确民营医疗机构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安置补助、子女就学、政府特殊津贴、科研经费等方面同等享受政府现有各类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打通人员编制通道;另一方面要在财政补助、税费收取、土地规划、收费价格、融资途径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健全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只有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民营医疗机构才能较好发展。为此,希望各

 地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力争取得较好突破。

 (二)强化三大支撑。医改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正处在“深水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全市与各相关部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好“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联动督查”三大支撑,确保医改工作取得实效。

 1.强化卫生人才队伍支撑。虽然目前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缺少高水平的医生,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不被认可,离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我市卫生强市的目标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为加强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出台扶持政策。最近,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医院院长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 份文件,从政策上支持卫生人才队伍的发展。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市委人才办制定的人才引进大政策,吸收外地好的做法与经验,出台本单位的优惠和鼓励政策,营造招贤纳才的良好氛围,着重引进紧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和适应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一线力量,提高医疗水平。要研究和组织到国内一流的医学单位(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事实表明,只要政策有力,衢州籍、安徽籍、江西籍、东北籍等国内一流医学院的大学生是愿意到衢州工作的。要树立信心,采取有效措

 施,力争年内突破。二要加大培养力...

篇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医卫体制改革 构筑健康 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 民健康政策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 疗卫生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深化医卫体制改革 ,是构 筑健康中国的基石,是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期专题以 理 厶

 口 家 及 构 讨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 构建与治理 顾 雪非 张美丽 刘 小青 李婷婷 木 【摘 要 】

 推进健 康 中国建 设 ,是 全面建成 小康社 会 、基本实 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 的重要 基础 ,是实现人 民健康与 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 的国家 战略 。卫生 体系和 服务能 力现代化 是健康 中国建设 的重要支撑 。健康 中国战略对 我 国医疗卫生 服务供给 方式提 出更高 的要 求 ,通过 构建整合 型 医疗卫 生服务体 系 ,可 以提高 医疗卫生 服务绩 效 ,增加 医疗卫生服 务供给 , 并改善 医疗卫生 服务 的公平性 。本文从我 国 医疗卫 生服务体 系的现状 与 存在 的 问题 出发 ,提 出构 建整 合 型 医疗 卫生 服 务体 系 的要 点 与策 略 、治理理念与 战略路径 。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健康治理 木 顾雪非、李婷婷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美丽,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刘小青,天津财经 大学经济学院。

 47

  I

 2018年第1期(总第21期) 健康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 ,国 民健康水平 已成为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的主要衡量标准 。随着对健康影响因素和有 效干预措施研究 的不 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国 家认识到传统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和格局已 无法适应老龄化 、疾病谱变化和生活方式转 变等带来的健康需要。2005年 ,世界卫生组 织提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认为设计欠佳 的公共政策是导致健康不公平的根源。

 由于影响健康 的因素是多元 的,如何调 配资源来应对健康问题就成为关键所在 ,“健 康中国”建设的要义就是进行健康治理 ,我 国 政 府 立 足 于 公 共 政 策 的 顶 层 设 计 制 订 出 “健康 中国2030”规划纲要 ,“把健康融入所 有政策”是对当前影响健康问题的诸多因素 做 出的有力 回应 ,为根本上改善人群健康创 造 可能 一、 健康 中国战略与我 国卫生服务 体系的 目标 (一 )我 国卫生服 务体系 的成就与 现 实挑战 1.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 的成就 目前 ,我 国 已建立 了覆 盖城 乡 的卫生 服 务 体系 。

 国家 在 医疗 卫生 机构 基础 设 施 、设 备和人 才方面进行 了很 大投入 。2011年至 2015年 ,国家投入420亿元 ,重点支持建设 了 1500多个县级医院、1.8万个乡镇卫生院、10 余 万个 村 卫生 室和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截 至 2016年底 ,全 国医疗卫生机 构达983394个 ,其 中医院29140个 (公立医院12708个 ,民营医 院16432个 ),乡镇卫生院36795个 ,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站 )34327个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481个 ,卫生监督所 (中心 )2986个 ,村卫 生室638763个 ;全国统计的万元以上医疗设备 共529.1万台 ,其中100万元以上的设备12.5万 台。2016年 ,医疗机构床位数 比2015年增加 48 39.5万张 ,每干人 口拥有床位数达到5.37张 ,

 医院床位数增~l :135.8万张 ;全 国少数 民族医院 有266所 ,床位 数达 26484张 ,年 总诊疗 968.7 万人次 ,出院58.8万人次 。截至2016年底 ,

 全 国卫 生人 员 总量 达 1117.3万 人 ,卫 生技 术 人员845.4万人 ,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2.31人, 执业 (助理 )医师大 学专科及 以上学历人员 比 例 为81.2%,高层次 专业人才逐年增加 。每 千 人 口护 士数达到2.54人 ,医护 比达到 1:1.1②。

 2.我 国卫生服 务体 系存在 的问题 近20年来 ,我国一直在探索适合市场经 济 的改革 之路 ,特 别是 2009年 新 医改实施 以 来 ,基层 卫 生服 务机 构 的硬 件基 础条 件得 到 了很 大 改善 ,但 整个 卫 生服 务体 系存 在着 缺 乏顶层设计 、价值导向不明确 、不同类型不 同级别卫生服务机构 间协 同性差 、整个卫生 服务 体系 碎 片化 、农 村 医疗 卫生 服务 体系 变 得相对萎缩等问题 ,表现 出功能退化趋势⑧,

 同时城 乡各级 医疗机 构各 自为政 、重 复建设 、 协作 程度 较低 并 缺乏 资源 共 享 ,城 乡医疗 卫 生服务体系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双向转诊功 能不 断弱 化 ,医疗 资源上 下流 动停 滞 ,卫 生 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 ,城 乡卫生 一体化与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已经成为新 医改 的新 趋势 ,整合 城 乡医疗 卫 生服 务体 系 已经成为弥补割裂的战略选择。

 3.我国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 人 口老龄化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 群健康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2016年末 ,我 国大 陆总人 口为138271万人 ,其 中60岁及以上 人 口为 23086万人 ,占总人 口的16.7%,我 国 60岁以上人 口已达2.3亿 ,80岁及 以上高龄老 人持续增长 ,目前超过2400万人 ,占60岁及 以上老人的比例超过10% 。失能、半失能老 人超过4000万人 ,空巢、独居 、失独等高风 险老年家庭迅速增加。地区间人 口老龄化程 度差别 明显 ,重庆 、四川 、辽宁 、江苏等省 (市 )老龄化严重,城乡老龄化程度差距不断

 扩大⑧。预计~U2o5o年 ,65岁以上 的人 口数将 达到3.6亿 ,约 占总人 口的25.6% 。人口老龄 化 的挑战主要集 中在需要照顾的大量老年人 身上 ,这些老年人的 “刚性需求”,即医疗 、 康复和护理需求 ,无法完全依靠老年人 自身 的经济能力来满足 ,有效途径是多方筹资 ,

 政府 组织 和规 范 、购 买 社会 组织 所 提供 的服 务⑦。

 慢 性病流 行对 我国医疗卫 生服务 体系 的协同性和应对能力提 出了更高要求。2015 年 ,全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30万例 ,280万癌 症患者死亡⑧。全国人口中约3亿人患高血压 , 11.6%的成 年人患糖尿病 (全球 比率9%), 38.2%的成年人 患睡 眠障碍 ,1.73亿人 精神卫 生状况不佳⑨。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显示 ,15岁及 以上的成人慢性病按人数计算 的患病率为24.5%,其 中城市为26.3%,农村 地区为22.7%。东部地区城市、农村的慢性病 患病率均为最高。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 占总 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造成的疾病负担 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已成为影响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人 口老龄 化 和 慢 性 病 的流 行 双 重 叠 加 , 对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健康保 障制度带来 巨大冲击 ,当老年人群和慢病患者成为卫生 服务利用的主体 ,如对其健康管理不善 ,慢 病 的 急性发 作和 失智 、失能 老 年患 者将 是住 院服务利用的主要人群 ,医疗支出上行 的压 力进一步加大 ,医保基金将面临难以为继的 局面 ,同时患者个人 自付也给其家庭带来沉 重 的经济负担 ,特别是经济 困难家庭将有可 能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

 (二 )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容与意义 健 康中国战略以人的全周期生命健康保 护和促进为 中心 ,依次针对个人生活与行为 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生产与生活环 境等健康影响因素 ,提出普及健康生活 、优 深化医卫体制改革 构筑健康中国 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 、 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 的战略任务 。总结 来看 ,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 目标可以分解 为 ,一方面 以人 的健康需要为出发点,确定 健康 的核心影响因素 ,甄别有效的干预措施 并促进实施 ,以实现全人群健康水平改善 ,

 关注全体民众的全生命周期健康 的提升 ;另 一方面构建 以健康生活 、健康服务与保障体 系建设 、健康环境 、健康产业为支柱 的大健 康维护与促进体系 ,为居 民提供一体化整合 型健康服务 ,全方位满足全生命周期所需的 健康维护与促进服务 。

 推进健康 中国建设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重要基础 ,

 是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 战略 ,卫生体系和服务能力现代化是健康中 国建设的重要支撑⑩。

 (三 )健康 中国战略下 我国卫生 服务 体系的目标 健康 中国战略要求优先增加 医疗服务资 源的供给 ,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底线公平 ,这 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式的优化提 出了 新的要求⑥。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式的优化以 完善当前的医疗服务提供体系为前提。我国 已建设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 ,如何提升 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绩效 ,增加 医疗卫生服 务供给 ,并促进医疗服务的底线公平是 当前 医改的重点。WHO将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定 义为 “通过卫生体 系 内不 同层级机构 间协作 ,

 根据人们生命不同阶段的需要提供的健康促 进 、疾病预防、诊断 、治疗 、疾病管理 、康 复和安宁疗护等连续性服务”⑩。构建整合型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将成为我国优化卫生服 务供 给 方式 的重 要 途径 ,通 过 整合 医疗 卫 生 服务体系 ,合理定位备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的功能,通过监管和激励机制确保其功能的 实现 。

 49

  垄 j

 2018年第1期(总第21期)

 二 、构建 整合型 医疗 卫生服务体 系的要 点 与策略 (一 )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的要点 1.以老龄人口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进入老年期后 ,个体间内在能力的变化 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大多数老年人将会经历 能力强而稳定 、能力衰退 、能力严重受损等 三个能力不断衰退的过程 。世界上大部分卫 生系 统 都是 按 照急症 照 护模 式建 立 的 ,而这 与老年人主要的健康状况并不相符。这个体 系的特征是注重单病 、短期和机构化治疗 , 对共病治疗 、长期照护 、康复 、用药指导等 缺乏总体 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操作指南 ,相应 地 影 响 了 医疗 保 障制 度 的设 计 、健 康 服 务人 力和设施的适老化设计@。传统健康老龄化理 念只是简单地关注老年人 的个体健康状况 的 维 持 ,而 发 展 的健康 老龄 化理 念 则需 要 发展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综合性 “医疗 、照护与环 境 ”养老服务体系 ,为老年人提供生命历程 中所 需的各项健 康支持⑩。

 证 据 表 明 以老 年人 为 中心 的综合 性 卫生 保健服务是贯彻老年人一生复杂干预的最佳 方 式 ⑩。为 了建 立 以老 年 人 为 中心 的综合 性 卫生保健服务 ,卫生服务政策和规划应该首 要 考 虑老 年 人 的需要 。要 充 分体 现 以人 为本 的思想 ,围绕老年人的需要 ,为老年人提供 就 近 服务 或 上 门服务 。通 过 建立 多学 科 团 队 组 成 的卫 生保 健服 务 架构 ,对 老年 人 进行 多 学科评估 ,即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功能状态 、 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状况的综合性评估 ,制 定适宜的保健计划。

 建设 长期 照护体系 为老年 人提供持 续 服务 ,建立和完善长期照护制度显得尤为重 要 。长期照护制度必须考虑三个主要 目标 :

 如何形成稳定且充足的资金 ;如何保证照护 服务对于最穷困群体 的可及性和可 负担性 ;

 50 如何 以最符 合成 本一 效 益且 公平 的方 式使 用 资源 。

 2。以 医防融合 为 手段 的 医院社 区一体 化 慢性病管理体系 从长远来看 ,要有效预 防控制慢性病 ,

 从整 合 卫生服 务 体系 的角度 出发 ,应 建立 和 完善 “医防融合”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 。

 以落实健康全程管理为重点 ,建立并完善基 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与管理规范、 家庭医生管理 、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制度, 打造 “医防融合”、全程有序的慢性病综合 防治服务与管理体系 。重点在糖尿病 、肿瘤 以及高血压等领域开展 “预防一干预一治疗” 综合防治服务。

 以上海市为例 ,整合了全市预防与医疗 卫生 资源 ,建立 并完 善疾 病 预 防控制 机构 与 医疗 卫 生机 构 间职 责 明确 、衔接 有序 、合 作 互动 的糖尿病预防与诊治工作机制和服务体 系 ,向居 民提供融健康教育 、高危人群筛查 和疾病管理为一体的糖尿病预 防与诊治全程 服务⑩。

 通过政府引导 ,构建起医院一社 区慢性 病一 体化 管理 的模式 是 未来 我 国慢性 病 防控 的重 要途 径 。开 展社 区 医务人 员服 务 能力 培 训 ,提升 其 防治 慢病 和 管理 患者 的知 识与 技 能 ,最终实现 同质化 的医院一社区慢病诊治 管理 。

 3.以 全 民健康 覆盖 为 目标 的健康 保 障制 度体系 全 球性 医疗 卫 生系 统 改革 的根本 目标 在 于实现 “全民健康覆盖”⑩。要实现这一 目 标 ,任何 国家或地区的医改都必须致力于解 决 “可及 性 、质 量和 可 负担性 ”三个 关键 问 题 ,其 中 ,可 负担性主要取决于建立全 民覆 盖 的社会 医疗保 险体系④,可及性主 要依 赖于 建立一个 以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为重点或以基 层为重点的连续性、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提 供体⑨。

  优化医保筹资机制 ,改善医疗保 障制度 的公平性。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的目标之一是 实现健康公平 ,即不论以何种方式界定组群 (社会、经济、人口、地理的组群 ),都要消除 组群之 间那些可避免和可补救的健康差别④。

 拓宽保 障范 围,由医疗保障制度迈 向健 康保障。在全 民健康覆盖 目标下 ,相应的保 障制度有必要从医疗保 障迈向健康保 障。这 一转型 ,意味着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即由 关注居 民疾病治疗转向关心居 民生命质量 。

 在我国基本医疗保 险已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的 情况下 ,医保的目标...

篇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感受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十八大以来,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 百姓病有所医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任务已经明确, 改革扎实推进。

  ——2 0 1 3 年,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为2 . 6 5 亿人、 2 . 7 1 亿人、 8 . 0 5 亿人。

 全国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 8 0 元, 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 5 %, 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7 0 %。

  ——2 0 1 3 年, 以省区市为单位, 推开2 0 种重大疾病保障, 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 实际补偿比达到7 0 %左右。

  ——2 0 1 3 年8 月底, 城乡 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 3 个省份的9 4 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 已有7 个省在全省推开, 覆盖城乡 居民2 . 1 亿, 累计补偿金额6 . 3 亿元。

  目前, 我国初步建立了 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乡 医疗救助制度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 城乡 居民大病保险、 公务员医疗补助、 大额医疗费用补助、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社会慈善救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

 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负责人傅卫说, 十八大以来, 我国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 巩固和扩大覆盖面,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筑牢医疗保障底线, 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问题。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医改的攻坚方向:

 “基层” 将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

  2 0 1 3 年2 月1 0 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坚持保基本、 强基层、 建机制, 基层解决医改面临的新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指针。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梁万年表示, 十八大以来, 医改取得了新的阶段性进展, 尤其是基层医改工作成绩显著。

  在基层, 药品越来越便宜。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有序扩大, 基本药物采购机制进一步健全。

 国务院近日进行的基层医改督导显示:

 基层医疗机构2 0 种常用药进价均明显低于当地零售药店。

  在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医保和财政的补偿机制不断健全。

 乡 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环境硬件设施大为改观, 人才队伍得到强化。

 江苏、山东等省基本实现了为每个乡 镇卫生院培养1 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 河北等省份实施了大学生村医计划, 一些地区免费定向培养村医; 在四川、 山西、 湖南等地和浙江的部分县市, 有效推行了“县招乡 用”“乡 招村用” 等柔性人才流动措施。

 在基层, 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

 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绩效性工资

 比例提升, 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向骨干医生倾斜。

 一些地方还探索通过发放生活补助、 购买职工养老保险等途径, 为乡 村医生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 直接服务9 亿多群众。

 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 被本届政府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医改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年来, 各地抓住改革“以药补医” 这个关键环节, 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 管理体制、 补偿机制、 人事分配、 价格机制、 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统筹推进, 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 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

  破除以药补医、 维护县级医院公益性的共识已经形成, 各地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

 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改革使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率大大提高, “大病不出县” 的目 标正逐步实现。今年底, 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望启动, 力争2 0 1 5 年全国公立医院全面铺开。

 与此同时, 我国将总结城市公立医院改革1 7 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做法, 进一步鼓励和指导试点城市进行改革和探索。

  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副会长应亚珍说,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从改革“以药养医”、 切掉药品加成开始, 改变了医院管理导向。通过招标采购, 药品价格降低, 挤出了流通环节中的药价水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 长期以来, 我国中心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县级医院门可罗雀, 基层群众看病不惜千里奔波。

 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和技术水平, 吸引广大群众就近就诊, 有利于缓解看病贵、 看病难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12 日下午闭幕。

 全会提出, 科学的宏观调控, 有效的政府

 治理, 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宏观调控, 全盘考虑走活改革棋。

 唯物辩证法认为, 在复杂事物之中, 存在着许多矛盾,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长期的艰苦的反复的革命事业,要把改革搞好搞实就必须牢牢把握住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那怎样才能把握住改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 当然离不开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宏观调控的指导。

 只有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方可走活改革发展的全盘棋, 抓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要矛盾。

 有效治理, 科学严谨谋必可持续。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来说, 如果我们的政府治理效率低, 成绩差, 那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 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

 因此, 有效的政府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政府要实现有效的治理离不开党的指导, 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正是立足于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中国政府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思路, 势必力促政府效能的提高。

 创新方式, 除旧迎新破桎梏。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创新, 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切不可忽视了创新, 在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多次出现“创新” 二字,这足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视程度。

 创新是事物进步的源泉,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离开创新, 国家的发展就会滞后, 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如今改革发展迎新风,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广大劳动人民一定能够打破落后的思想桎梏, 实现中华民族各方面创新突破, 确保大国崛起“中国梦” 的实现!

 资料来源:

 http://www.reader8.cn/data/xdth/

篇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卫生体制改革心得体会

  ——提高认识,创新实践,为深化医改再做贡献

 一、深化医改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一)医改成就“健康梦”。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强调了一系列人民群众的期盼,其中期盼的“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我的理解,这就是“健康梦”,是“中国梦”、“个人梦”的组成部分。深化医改,就是要实现“健康梦”,从而推动实现“中国梦”。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解决群众看病困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二)医改必须坚定方向。2020 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我们新医改的目标。到目前,我省初步形成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逐级推进。但是矛盾和问题也集中暴露,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改革如逆水行舟,我们必须在医改进入深水区这个关键时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工作,让群众享受上改革的最大红利。

 (三)医改使命任重而道远。医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艰巨复杂,任重而道远。当前,改革已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面临深刻调整,群众期盼日益强烈,我们要延续医改前四年的做法,逐级推进,逐类推进,逐项推进,抽丝剥茧般重理医药卫生体制新秩序,让群众

 享受上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深化医改贵在实践和创新

 (一)勇于实践科学实践是我省医改不断取得成绩的源泉

 郑小明资政的医改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他在半年时间里深入全省农村近 300 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走访,找出了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破解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这就是实践的过程,基层出实情,实践出经验。四年来,通过实践探索,我省医改基本实现了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乡和强基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出了子长、神木、阎良等模式,形成了“中国医改的陕西样本”,通过实践,我省医改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陕西医改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些经验和做法被国家采用,勇于实践,科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这一做法功不可没。

 (二)坚持创新善于创新是医改攻坚克难的法宝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坚持创新善于创新才能推动医改不断深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针对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我省探索提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90%的病人在县域内得到救治”的基层医改目标,并创新性对这一目标进行量化。针对“看病贵”的“药贵”环节,提出药品“三统一”,并通过实践,使基层群众得了实惠。针对基层人才队伍落后问题,我省出台了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人才政策,决定从今年起用 5 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招聘 1 万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从编制、职称、工资、安家费、住房等方面给予优惠,为留得住人才创造条件。通过创新,我们克服了前行

 道路上的壁垒,收获了老百姓得实惠的硕果。

 (三)当前医改进入深水区更应深入实践和持续创新

 通过四年医改实践,可以说,已经筑牢了基层这个网底,接下来,县及县以上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同时,建立一套全新的医疗卫生新机制更是难上加难,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更需要我们深入实践,持续创新。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通过创新,找寻方法,在实践和创新中攻克难题,收获佳绩。

 三、发改委在医改中应担好职责积极作为

 (一)要把医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继续抓实抓好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发展改革部门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医改继续作为一件大事,加强医改办机构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切实履行好职能,确保按时完成医改各项任务。

 (二)要把医改工作作为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环节深入推进

 医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构建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保障体系,缓解群众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转变生活方式,增加人们即期消费,从而实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李克强总理强调把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 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九项重点工作之一,把深入推进医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20**年,国务院新 36 条提出要把医疗卫生作为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七个重点领域之一,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医疗服务供给,说明了医改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发展改

 革部门要切实考虑医改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将医改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并纳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工作中去谋划,去深入推进。

 (三)要把医改工作与科学制定卫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引领卫生事业发展

 在编制卫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时刻联系医改任务,把深入基层调研作为制定卫生发展规划的根本。通过调研,充分掌握我省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做好循证工作,制提出具体、量化、现实可行、有时限性的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为省委、省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确保我省的卫生事业能抓准机遇,快速发展。

篇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导报 2012 年第 01 期浅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林锦照( 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 广东东莞523808)【 摘要】

 医疗改革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个复杂、顽固的关乎民生的问题,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价格, 是老百姓发自 内 心的期望, 长期困扰老百姓的 “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连续在几年的全国 “ 两会”上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和呼声最高的话题之一。

 政府必须在医疗改革中发挥应有作用, 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建立全民强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措施、发展医疗互助、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等, 力求医疗改革切实惠及广大老百姓。【 关键词】

 政府; 医疗改革; 市场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滞后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在城市中,人们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在广大农村,农民兄弟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的状况更为让人揪心。

 如此,医疗体制再不加快改革的步伐,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必须强调的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终方向是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及时的、低廉的、高水平的与小康生活相适应的医疗服务。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我国城镇居民要负担医疗费用的 60%, 未享受医疗保险的农民负担更多,而国家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的投入比例仅占 17%。

 毫无疑问,政府有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有责任为作为公共事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做更多的事情。

 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一、中国医疗改革之路及其得失公共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走过的 30 年, 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变化的 30 年。

 2005 年 7 月 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医改报告得出 “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结论。

 回顾医疗体制改革的历史,我们发现,所谓的医改市场化之过,确切地说应该是缺乏有效管理的市场化之过。

 由于相关部门一直缺乏对医疗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规划,导致了原本因投入不足而采取的医疗机构完全市场化生存模式变为常态。因此,有不少人把穷人看不起病归结为市场失灵。

 但我们认为,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市场失灵应该视为是监管失灵的外化表现。

 总结来看,过去 30 年医疗改革的致命伤,一是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过低、强制性不够、预防功能不强;二是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 三是政府投入比例过低, 对医疗市场管理力度较弱。

 而这三点都与相关部门责任的缺失有关。

 然而,不成功的医疗改革并非一无是处。

 在城镇中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 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 都是过去 30 年医疗改革的成功之处。

 即便是在遭到批评最多的医疗机构民营化方面, 多方资本的进入对缓解政府财政投入压力、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更应该仔细辨析失败原因的细节, 笼统地否定一切并不可取。二、中国现行医疗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 政府投入保障不足。

 现行医疗卫生体制的其中一个主要 “病因”, 简而言之, 就是由于政府投入保障不足, 渐渐形成“以药养医”为主要特征的过度市场化局面,使民众看病就医越来越不堪重负。

 事实上,在我们的思想中还没有将医疗卫生事业放到应有的地位上,舍不得在此方面投资。

 我们目 前医疗保险状况是一种不平等的状况,广大的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看病没有保障。

 在医院里,有干部病房和普通病房之分,这种在医疗上的登记制度伤害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关于医疗费用,现在的情况是, 有钱人将大量的钱存在银行里, 没钱的人交不起医疗费。

 医院体系的改革应放在首位,要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投入职责界限清晰、市场竞争有序的医院服务体系, 从药品的最终需求端理顺药品流通价格, 既是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的重要外部条件,又是从体制改革入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

 这当然是远比取消药品加价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是面对老百姓对自 身健康的日 益关注, 面对他们对现行医疗服务日渐高涨的不满呼声,医疗卫生行业在解决好公共卫生的政府投入机制的同时,必须尽快转到医院体系改革中来。2. 政府监管不严、力度不足。

 要建构符合社会需求的、良性的医疗保障, 政府加强资金投入当然是必须的, 但是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政府责任应该是多维度的。

 政府有义务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制,实现医疗保障资金投入与医疗保障产出的有机结合,确保将国家投入的资金切实用于民众的医疗保障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加强医政监管, 严格准入管理制度; 依法监管多种所有制经济构成的医院间竞争, 完善有关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 明确规定医院药品采购渠道以及程序,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投资不被滥用与浪费。

 应该建立一种动态高效的预防、检查和事后的承接制度, 否则医院把医保资金当成唐僧肉, 想方设法骗取的事件还会出现。

 在政府投入职责和政府监管角色清晰明确后, 明确现有国有资产医院的改革原则, 推进国有资产医院吸纳社会资本的资产多元化改革,推动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医疗服务市场展开竞争。

 医疗保障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合理的服务体制以及医药体制的共同支撑。

 虽然近年来的改革中一直强调要实施医疗保障体制、医疗服务体制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并举, 但事实上后两项改革基本流于形式, 各种混乱问政经视点20

 企业导报 2012 年第 01 期题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体制外人员对体制内资源的侵蚀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障改革一度选择了以限制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维持体制运转的道路,如以多种形式的个人付费等方式加大个人负担水平,但服务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进, 以至于能够进入该体系的参保者也普遍不满意, 这就要求政府不仅要在制度上防治,同时要充分发挥行政的引导职能,进行说服。3. 忽视了 基层卫生机构的力量。

 在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主要就是乡村两级卫生组织, 但最贴近老百姓的是村级卫生室。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80%以上,这些人的生老病痛主要靠乡村两级医疗网。

 在边远的山区,很多人生了重病,由于交通不发达, 村里医疗条件太差, 无处求医或得不到充分的医治而造成小病就能夺命的惨剧。

 另外,医疗资源在城市医院和社区、农村基层医院的分配中存在严重不平衡, 医疗资源向城市倾斜。

 由于各种优势医疗资源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医院,而城镇、社区、农村医院机构则因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而发展缓慢,以致大量常见病、 多发病患者也只好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医,既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发展社区卫生事业,鼓励和引导卫生人才向社区流动,并在社区发挥积极作用,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4. 促进医疗改革的措施。

 医疗改革的目标应为: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减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多支柱医疗保险体系。

 医疗改革市场化运作不能解决整个中国的医疗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三、医疗改革的措施1. 基本医疗免费提供。

 政府按服务方位需要,规划配置举办公立医疗机构、利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国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

 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

 收入全部上交财政,支出由财政全额拨付。

 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由国家免费提供医院,医院不得自行购入药品及设备。

 基本医疗范围内用药,由医院按病情需要免费提供给患者。

 自费药品可由医院报计划后政府采购,用于非基本医疗范围外的治疗,必须由患者主动申请,自费使用,收入全部上缴财政。

 这样,医院和医生没有了逐利的动机和机会,回扣、药品开单提成等现象自动消失,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2. 建立全民强制医疗保障制度。

 国民每人每年强制交纳医疗保障金,弱势群体可适当减免,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助、社会捐助。

 建立各人医保卡,与身份证对应,全国通用,如此还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患者凭个人医保卡到公立医院医疗机构就诊,彻底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3. 改革、完善配套措施。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的建设,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完善药品供给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按服务范围需要,合理规划配置基层医疗网点。

 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不再设立普通门诊,只设急诊、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及住院部, 医务人员定期轮换到基层医疗网点工作, 带动并逐步提高基层诊疗水平; 普通门诊全部设在基层医疗网点, 未经基层转诊, 直接到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的一律按急诊处理, 确保危急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保证了效率,又减少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第二,改善基层医疗网点基础设施,标准化配备必要的设备、药品、人员, 解决与现行卫生法规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建立医疗不良反映赔付保险。4. 发展完善医疗互助及商业医疗保险, 提供高端医 疗服务。

 在提供免费基本医疗服务,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的同时,创造条件促进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及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发展, 公民资源加入, 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需求,让一些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的私立医疗机构及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自费、优质、较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要。5. 医疗服务市场需要充分的竞争。

 医院体系改革的核心是政府提供医疗服务产品方式的改革,前提条件是政府医疗投入和监管职能的调整和改革,医院体系改革的 “第一推动者”和主要矛盾是政府而不是医院。

 政府应该明确,改革的顺序应该是先进行医院体系的改革,然后才是药品生产企业和市场流通领域的改革。

 只有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是充分的,患者才能借助医疗服务的竞争获得药品的完全信息,药品市场的 “虚高”部分才会被药品的最终需求方的理性行为挤出;只有政府举办医院有以医养医的财政保障,市场多元投资医院有市场竞争的约束,整个医疗服务领域的市场机制才能在政府归位基础上得到激活,老百姓才能遍享医疗服务改革的恩泽。6. 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然而现今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医务人员丧失职业操守的现象屡见不鲜。

 只有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有鉴于此,要对医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制定医务人员新的考核办法, 时时激励医务人员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实行末位解聘制度,出现空缺岗位, 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 目 的是把最优秀的医护人员吸收到公立医院。

 建立廉洁医疗保障体系, 统一制定较为规范的医德医风管理办法, 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综合监督管理。

 专业方面管理,对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年度初评、三年一次专业总评的方法, 不合格者, 保留工职, 自费进修,开基本保证工资,三年末位者自行解除劳动关系。四、结语医疗卫生事业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 政府要加大卫生投入, 在医疗改革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中要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让人民参与政策商讨,听取人民群众意见, 充分考虑各方因素, 着眼全局, 总结过去 20年医改经验得失,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进行全方位视察评估,建立能真正惠及广大老百姓、切实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医疗服务体系,这于国于民都是必要、善善之举。参考文献[1]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医疗体制改革. 新浪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51205/00002170472.shtml[2]医改失败谁之过. 中华网. news.xinhuanet.com[3]李浩英. 医疗改革任重道远[J]. 北京文学. 2007政经视点21

篇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后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问题

 摘要: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组织是基层卫生医疗服务的平台, 是在社区范围内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 面对的是社区所有的居民, 其中包括健康人,是社区医务人员主动为社区居民或家庭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 在各大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但在人口众多, 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我国, 作为一项涉及面广, 内容庞杂的改革, 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科学规范的模式, 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通过调查研究, 发现其中存在着种种问题都急需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

 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现状与前景

 中国新一轮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不仅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呼声很高的 “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更重要的, 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一场涉及卫生服务体系再造、 健康干预模式转变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改革。

 在医改进程中,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医改焦点之一。

 而其中暴露的问题不可忽视。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整个医改的进展, 还关乎整个中国民生。

 所以, 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 以推进医改发展。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 我们发现, 我国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目前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1)

 社区卫生服务的框架与内容存在差距。

 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立机构为主, 首先是多数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 二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卫生机构功能的拓展; 三是一些政府的二、 三级医院业务的延伸。各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常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目前界定为:

 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

 但实际上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以医疗服务为主, 提供的服务只是常见病、 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距离其他功能的开展, 还存在较大差距。

  (2)

 转诊制度难落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之间是“双向转诊” 的关系, 即社区卫生机构应及时将危重疾病的参保人员转到上级医院, 同时上级医院再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机构。

 而从实际效果看, 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 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

 却很难落实, 原因有来自患者自身的, 也有来自医院方面的, 医院对到手的生意不肯放手于他人。

 (3)

 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投入有限。

 国家规定, 社区医疗实行定额补助政策, 由同级财政支出, 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 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

 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政府重视程度不一, 以致有的地方虽出台了政策和办法, 但不落实, 或落实力度不够。

 二是街道医院资金紧张、 底子薄。

 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体是从街道医院改建而来, 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业务用房, 增加相应人员、 设备, 需要有起步资金, 而街道医院以往的效益都很差, 积累很少, 难以应对这种改制局面。

 (4)

 相关政策不配套, 尚未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体系。

 有些地区虽然制订了当地的区域卫生规划, 但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因此,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是条块分割, 隶属关系不一, 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

 目前, 国家还没有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投入机制, 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数量不足, 随意性大。此外, 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

 国家规定, 政府批准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但这项政策在一些地方并未很好落实。

 社区机构不纳入医保, 患者就不愿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 社区承担的初级卫生保健职能就难以落实,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衷、 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 社区卫生服务筹资能力十分有限。

  (5)

 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艰难。

  社区卫生服务医、 护、 技人员的学历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的正规教育, 他们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 综合性的、 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赢得居民的信任。

 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条件简单, 设备有限, 经费来源不够充足, 客观上限制了患者就医和综合功能的开展。

  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结构性弊端, 就是缺乏一个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以致民众无论小病大病都尽可能地到医院就诊。

 这一结构性弊端不仅导致了医疗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致使面向社区的医疗服务机构长期处于能力低下的境况, 也间接地推动了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的攀升。

 2006 年 2 月 21 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 重申要在 2010 年之前, 在所有地级市以及有条件的县级市,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从而使城市居民可以在社区一级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一般常见

 病、 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目标是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让民众“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 医治。

 但是, 从目前的情况看, 要实现这一目标, 任重道远。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新生事物, 也是未来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 要以需求为导向, 完善服务形式, 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工作。

 要逐步使卫生服务规范化、 制度化、 科学化, 逐步形成适合国情、 市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以下是我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实施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

 我国由于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导致了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大、 中城市的医疗资源过剩, 中、 小城市特别是农村的高水准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

 此外, 医疗机构数量过多、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不足, 二者比例严重失调。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要加大区域卫生规划的力度, 制定中、 长期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实行卫生机构优化重组,功能调整, 实施属地化管理。

 对现存的各级政府举办的医院和厂企医院进行重新定位, 实施产权制度改革, 转型和改制一批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

 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法律体系。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历史较短, 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

 当前, 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 医疗保险、 合理收费、 教育培训等政策。

 同时, 应建立准入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以及绩效评估制度。通过法律手段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和作用,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重视。

 3

 建立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体系处于起步阶段, 应实行国家、 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机制,同时, 积极推进商业保险进程, 以作为筹资的补充手段。

 各级政府、 财政部门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 安排社区卫生服务启动资金,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 设备、人才培养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根据实际界定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关系, 落实社区预防保健人员的基本工资和业务经费。

 同时要逐步依法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政策, 建立和完善筹资体系, 并依法执行。

 4

 制定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的卫生投入方式正处在变革之中, 已由按人头拨款过渡到按项目拨款, 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应按服务项目和区域卫生规划投入。

 5

 实施有效的认证与评估。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急需建立质量管理和绩效评估标准, 实行规范化管理与评估, 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与绩效。

 6

 实施综合的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

 目前,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目标是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 在坚持这一综合服务主体的前提下, 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社区卫生服务, 如老年护理院、 康复院及家庭保健服务等。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以医疗为先导, 以疾病控制为内容, 带动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逐步形成一个综合的多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人员素质水平是赢得信任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实行多途径、 多层次的培养方式, 应以在职培训和转型教育为重点, 但从长远看,还应把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纳入到高等教育计划中去。

 7

 科学借鉴“守门人” 的作用。

 中国应积极借鉴“守门人” 机制, 引入澳大利亚D RG方法, 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即所有医保参保者在非急诊的情况下, 必须在社区型医疗机构首先就诊(社区首诊制) , 在必要的情况下再接受转诊。

 这样, 既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也能更科学合理地控制医疗费用。

 但也有人建议社区医生应成为协调人而不应该是守门人, 应把控制医疗费用的责任交给专科医生。

  实际上,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保障体系中缺乏一种守门人制度, 只有建立起这种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才能摆脱“医疗水平低、 吸引力差、 服务利用率低、 收入低” 这样一恶性循环。

 因此,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不能仅从供方着手,也应该同时改变需方的游戏规则。

 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先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同时提高在社区服务机构看病获得报销的比例。

 如果这两方面的措施能够落实, 那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摆脱原来发展迟缓的局面, 还是值得期待的。

 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所特有的客观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今后的发展中, 坚持政府的正确领导、 社会的全面重视, 同时配以相关政策, 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构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相信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蓬勃发展, 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最终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

 1

  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全科医学.

  2

 张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政策若干问题.卫生经济研究. 3

 王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和体会.中国全科医学.

 4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

 5

 百度百科.新医改

推荐访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论述文章 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 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