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4篇

时间:2022-11-12 09: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4篇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管理研究234 2017年2月02 关于精准扶贫问题的几点思考 蒋新宽太和县委党校,安徽阜阳236600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4篇,供大家参考。

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4篇

篇一: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研究 234

 2017 年 2 月 02

 关于精准扶贫问题的几点思考

 蒋新宽 太和县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600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便是精准扶贫,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全国各地也对重点对象进行扶贫,此类工作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在扶贫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针对性不足,创新性较差等依旧困扰着扶贫工作人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扶贫工作的成功进行和健康发展,从而导致扶贫目标难以实现。

 关键词:精准扶贫工作;进程问题;扶贫人员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43(2017)02-0234-02

 邓小平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小康社会”的理念,继而成为中国民生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之一。在十八大报告中又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念,之后通过党和人民不断实践,最终发展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组成部分之一。但是面对我国国情现状,扶贫工作开展依旧会遇到许多挫折和问题,现如今仍然有很多地区处于贫困状态,贫困人口是否能成功脱贫直接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是否能成功实现[1] 。为了应对当前的情况,精准扶贫也就随之而出,迄今为止,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也学习到了许多现实的经验,但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仍然避免不了许多问题的发生,给扶贫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阻碍。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

 1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就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扶贫方式也一直创新发展[2] 。2010 年中央颁布创新型文件,提出了“定点扶贫”的理念,可谓是对扶贫工作的一大创新之举,但是粗放型扶贫工作依然针对性不强,进展依旧不顺利,故此“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也随之而出。时隔三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进行考察之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理念,此后国家开始针对扶贫又进行了第二次创新之举,国家扶贫开发办和国务院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的文件,从此便开始了此类工作的正式进行。

 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精准扶贫”的思想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2014 年 10 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注重精准发力”这一概念。对此概念,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学术大家纷纷表示,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大创新理念,完全针对了之前扶贫工作的实质性问题,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对贫困人员和家庭进行精准识别和帮助,让扶贫工作更加准确。精准扶贫抓住了每一个方面的要义,产业精准扶贫,就业精准扶贫,是这类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问题。无论如何,精准扶贫都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扶贫方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精准扶贫实施之后的近几年里,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少的优秀成绩,也完善了这一理论。这些成绩包括了扶贫手段具体实施的多样化和创新,贫困人员的生活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继而带动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而且还正在不断延续着,从而说明了这一理念的正确性[3] 。在扶贫的过程中,政府作为主导,广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不过扶贫工作依旧存在着各类问题,仍然需要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2 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 政策问题影响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1)由于经验不足,从而导致政策的方向有所偏差,针对性不强,可行性差。“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精准识别和帮助,“精准”二字尤为重要。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这对于之后的工作都有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很多地区的政策创新性不足,不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改善,从而导致政策的实用性差。对于创新扶贫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扶贫的工作效率,但是当前政策的一致性太强,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4] 。更有甚者,对于中央提出的政策照搬照抄,无法对真正贫困人员有实际性的帮助;另一方面,政策缺乏实际可行性,很难彻底地落实到位,即使落实下去也很难被贯彻到底。例如改造危房这一实例来说,有的地方实行让贫困人员缴纳上万元的保证金,却又不能准确地保证施工,所以这类政策没有受到一些贫困户的支持。因此,合理化制定和实施政策,是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一些地区忽略政策的作用,导致扶贫工作难以有所进展。

 (2)政策的长期发展性不足。根据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扶贫工作一定是长期的。“精准扶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在进展过程中难以实现的部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每个党员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在扶贫工作中,部门人员对扶贫工作的艰巨性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更有甚者,只是做做表面工作,难以实际落户到位。中央一直强调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这一理念,就要考虑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然而一小部分地区难以形成长远眼光,认不清当前中国民生工作的艰巨和复杂性,只是单纯地制定短期计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3)人才短缺,不能有效地制定和实施扶贫计划。精准扶贫工作方针一定是针对贫困地区而制定的,当前,我国的乡镇一级的编制人员非常缺少,许多事情堆积如山,却无人能处理,故此,很多有效政策不能实施。由于人员的缺少,也不能对每家每户进行实际调查,对实际情况认识不足,无法制定有效的措施。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青壮年流失,缺乏实施精准扶贫相关的人力条件,这是现如今扶贫工作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2.2 扶贫工作中腐败问题严重,不能有效实施扶贫政策

 腐败问题可谓是扶贫政策实施的一大毒瘤。在实际工作中难免有人会抱有侥幸心理,私吞款项,私相贿赂等腐败行为,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展。精准扶贫工作逐渐铺开,一些地区的官员利用扶贫工作范围广,扶贫情况多变,缺乏相应经验等问题,隐形腐败,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对于扶贫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监督,滥用职权。权力的滥用是在扶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监督体制的缺陷,让一部分人员钻了空子,利用职务的便利,中饱私囊,并且安排自己的亲信加以优待。在一些地区,有些工作由当地官员的亲属,朋友担任,他们往往缺乏技术能力,只顾自己利益,忽略广大人民群众。

 (2)违背法律法规,忽视规律。精准扶贫要求精准性极高,但某些党员干部往往忽视民生发展规律,完全违背法律法规,不能很好的落实到每一户,只靠简单的信息辨别就得到了结论,最终导致识别对象不准确,制定的政策也无法实行。

 (3)口号式扶贫工作,走于形式。扶贫仅仅只靠报告,空有文字,却没功绩,是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精准扶贫必须要找准精准点,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就口号式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经济管理

 2017 年 2 月 02

 235

 贫工作而言,必须要提高某些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感,把政策落到实处。这种模式下的工作对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无论是党和国家,还是人民大众,都不会无视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必须要加强监督体制,是解决口号式扶贫的重点。

 2.3 贫困人员情况复杂,分散了工作的重心

 一个政策的实施一定少不了群众的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也不例外。然而因为贫困人员的复杂情况,为扶贫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难以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对于贫困对象的划分,是整个工作的基础。但因为贫困人口的流动性大,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这类人口的流动,所以很难确定他们真实的贫困程度,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地方的技术落后,很多贫困人员都是主观上产生的,有些真贫困的人却因此无法评选上。

 (2)贫困人员极其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精准扶贫的创新性在于改变了以前扶贫方式,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但是很多积极的措施,因为贫困人员的力量分散,很难展开,更难以相互帮助,经验互享,所以只有贫困人员团结起来,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脱贫的目标。

 (3)贫困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很难主动参与到政策实施的过程上来。在整个扶贫工作过程中,贫困人员的参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贫困群体却很难发挥作用,由于一些地区的政策不当,难以满足贫困人员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类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般只能被动接受。但是,脱贫工作必须要立足于人民,要提高贫困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最终脱贫的目标。

 3 关于如何处理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3.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可行性政策

 精准扶贫绝对不是一个虚无的标语,而是关于一个民生的大事。精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贫致富,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政策是否合理有效,从而能够帮助和扶持贫困群众,针对政策空洞这类情况,各地党员干部必须要切实做好贫困人员的相关调查工作,详细完善记录调查情况,了解真实贫困的状况,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5] 。要防止对其他政策的照搬照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感,影响整个工作的运行和开展。对已实行的政策要进行实时的追踪,防止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同时,要及时听取群众反映政策实施的情况,提高人民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发展。

 3.2 制定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惩治力度

 精准扶贫中出现的腐败现象,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确保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制定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扶贫相关的责任制度,奖惩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等,以规定约束人,以规定鼓励人,对那些在扶贫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要积极给予表彰,同时也对那些在工作中滥竽充数,不负责任的人员进行惩治;另一方面,与制度相对应的,就是要完善扶贫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依法处置,对于严重腐败行为的官员要严惩不贷;党员内部的监督检查,是一把能够解决腐败行为的锋利匕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能够有效地促进相关政府官员的工作效率,使其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

 3.3 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改善不良作风

 对于身在扶贫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要时刻保持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这直接关系到扶贫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绝对不允许存在利用政策漏洞而出现的腐败现象[6] 。对于这一点,应时刻加强工作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思想上根除官场上的不良作风,要求他们对扶贫工作必须亲力亲为,实事求是,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齐心协力地为人民做好扶贫工作。

 3.4 加强人才的培养,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人”作为整个扶贫工作的关键,必须要积极引进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要努力培养相关的文化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之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并且合理安排人才,做到因才而用,以弥补现如今人才的匮乏。

 精准扶贫是一场持久又艰难的战斗,我们必须认真地走好每一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后退,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新.关于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几点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5):59-60. [2]段欣辰.精准扶贫视角下基于扶贫开发问题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16(11):100-101. [3]戴开成.关于当前推进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J].新丝路旬刊,2015(21):20-22. [4]张凤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J].甘肃农业,2016(9):13-15. [5]王志强.对加快我省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思考[J].青海农牧业,2016(4):23-25. [6]李克存.关于精准扶贫相关问题的思考[J].商业故事,2015(26):134-136.

篇二: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经济 ^ ^ ■

  N SM S E S关于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 以无极县为例庞静扶贫 、 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的重要内容 。

 习总书记早在 2015 年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就强调 , 消除贫困 、

 改善民生 、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

 党的重要使命 , 要求全党统一认识 , 一定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

 战 。

 为此,从中央到地方 ,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意见

 及脱贫方案 。

 通过近年的努力 , 各地方摸索出一些宝贵可行的经

 验 。

 本课题期望以无极县扶贫工作为基础,为精准扶贫脱贫提供

 一些实践经验 , 为遏制新的贫困和返贫提供一些思考路径 。一 、

 贫困的内涵及标准研究什么是贫困 ?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贫困层次论

 的观点 。

 将贫困分为国家 、 地区 、 家庭或个人三个层次 , 在不同的层

 次上 , 造成贫困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

 从国家层次上来讲 , 贫困主要

 从制度层面来研究和解释成因 , 所以要改变贫困就要从制度变革

 上予以落实;地区层次则主要从资源和经济结构上来解释成因 , 所

 以可以从扩大资源的开发力度 、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经济结

 构调整 , 进行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贫困的治理 ; 对于家庭和个人层

 次的贫困主要原因在于个人能力不足 , 如机会的识别能力 、 风险承

 受能力 、 资源获取能力 、 科技的运用能力等 , 所以要从加大人力资

 本投入 , 提高贫困人口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贫困的治理 。二 、

 关于贫困的成因分析1 、

 自然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恶劣 、 个人先天或后天造

 成的劳动能力缺失等因素造成的贫困 。

 现实中一些贫困人口集

 中在自然环境 、 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 , 农业的生产条件较

 差 , 生产技术落后 , 导致了贫困的产生 。

 从家庭结构方面来看 , 单

 亲家庭 , 有残疾人 、 精神病患者 、 重疾患者 、 孤寡老人和孤儿的家

 庭 , 往往经济负担较重 , 容易陷入贫困 。

 从个人因素来看,受教育

 程度低 、 教育成本大者 , 通常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 。2 、

 经济的原因是指在整个经济波动中或者萧条的经济背景下 , 一些贫困

 户受到双重压力,使收入减少 。

 一是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 , 农

 业收入大幅度减少;二是在非农产业中就业的农民工受到排斥 ,

 从而造成贫困 。3 、

 政治的原因主要是指制度和体制的不公平,资源分配和占有的不平等 ,

 某些方面会剥夺一些人政策的发展机会从而导致相对贫困 。

 如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公平的就业 、 就学等措施对一部分人

 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的制约 。

 还有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的一些不

 公平的现象,也会导致一部分人的贫困 。4 、

 文化的原因主要指人的综合素质能力问题及贫困文化问题 。人的综合素质能力 , 包括团体和集群的综合素质能力 。

 一些

 贫困家庭 , 因为个人的受教育程度 、 文化水平低 , 观念落后等原

 因 , 科学的理念 、 先进的技术不愿尝试运用 , 从而限制家庭的发

 展;群体综合能力是一种人文环境 , 其优劣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

 展有重要的影响 。结合无极县实际的脱贫工作来看 , 农村地区造成贫困的普

 遍原因主要集中在因学因病因灾导致的贫困;另外 , 在贫困户收萇静入来源方面 , 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 , 抗风险能力较弱 , 收入受

 影响,也是造成贫困的主要成因 。三 、

 精准扶贫脱贫的现实做法及思路1 、

 突出产业扶贫 , 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 、 重点 、 难点和关键 。

 无极县从

 激发内生动力出发 , 实行了一系列特色专项工作,非常具有借鉴

 价值:开展丰富多样的产业扶贫 , 包括环卫车辆租赁 、 河北省协

 昌投资有限公司 、 县中医院资产收益项目等 , 实现产业项目对全

 县无劳动能力或有微弱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全覆盖 。

 出台 《 无极县

 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 , 大力开发社会治安协

 管 、 乡村道路维护 、 保洁员等农村公益性岗位 , 让贫困劳动者由

 “ 选择性 ” 就业向 “ 托底化 ” 就业转变;引导发挥创业扶持带动作

 用 , 聚集资源 、 统筹政策 , 引导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 、 带动就业 。2 、

 注重扶志扶智 , 促进文化脱贫精准扶贫必须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结合无极县的实际做法看:成立科技扶贫

 工作领导小组 , 组成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 , 抓好农业科技扶贫工

 作 ,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

 制定 《 无极县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实

 施意见 》 , 选派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 。

 全面开展引导性培

 训,全方位扶志扶智,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3 、

 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 夯实脱贫基础

 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 是影响精准扶贫的一大问题 。

 无极县的现实做法有:以低保兜底为手段抓好群众基本

 保障,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

 持续实行 “ 先诊

 疗后付费 ”

 “ 一站式结算 ” , 有效缓解贫困患者资金压力 ; 成立领

 导小组和专家组开展大病救治专项工作 , 提升服务水平 。

 建立危

 房改造动态管理机制 , 确保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等 。4 、

 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及监管,做好金融帮扶无极县 2019 年省 、 市 、 县共投入扶贫资金 4000 余万元 , 通

 过实施产业项目和雨露计划补助 , 资金支出率达 98% 以上;通过

 坚持不断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 , 做好管理使用档案 , 强化

 财政扶贫资金监督检查 , 做到公开公示 , 阳光透明运行 , 确保做

 好贫困户的金融帮扶工作 。四 、

 有效预防返贫的对策返贫意味着原来已经脱贫的人口因某种原因 , 不能维持正

 常的生存状况 , 又重新陷入贫困状态 。

 随着精准脱贫攻坚任务的

 完成 , 我国在彻底消除贫困方面面临返贫的挑战 。对于巩固扶贫成果 , 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 笔者认为:一要建立

 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 构建返贫预警监管 , 全程监测干预返贫 。坚

 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 、 不摘政策 、 不摘帮扶,保证贫困群众摘帽后

 仍能享受各项扶贫优惠;坚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动态监管,

 做到脱贫逐户销号,返贫重新录入 , 确保不再返贫 。

 二要推动贫困

 地区产业发展 。

 坚持因地制宜 , 开发特色产业 , 提高贫困群众的自

 我发展能力;推行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 带领贫困群众探索创业就

 业 、 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

 三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

 坚持扶贫与

 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人员树立自力更生 、 勤劳致富的自信 ,

 帮助贫困人员子女接受教育 , 从根本上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 作者单位 :

 052460 中共无极县委党校 )-248 -

篇三: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早在 2016 年 11 月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提出,无疑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精准扶贫工作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根据白银市和白银区关于切实做好“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活动的通知精神,笔者于近期对开展精准扶贫一年多来的白银区水川镇桦皮川村经济发展状况开展调查。通过与农户面对面交谈、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掌握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扶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的成效,着重了解掌握基层群众尤其是精准扶贫户最需要、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加以梳理、归纳分类,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以利于今后供上级参考。

  一、基本情况

  水川镇桦皮川村位于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东部,与榆中县青城镇隔河相望。全村 10 个社共 4573 人,是全区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总耕地面积 6317 亩,其中水浇地 5029 亩。

  近些年,桦皮川村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目前,全村日光温室达

 1560 座共 3000 亩,年蔬菜产量 1500 万公斤,产值达 2100万元;猪、鸡、羊的存栏量分别达 8700 头、20000 只、11000只。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班子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建成占地 4900m2 的文化健身广场 1 处,建成 1502m2 的村委会综合办公大楼 1 幢,建成具有传统民间文化特色的道教“斗母宫”1 处,建成以“古柳家园”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点数十处,建成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等,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精准扶贫行动成效显著

  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白银区组织扶贫联系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和调查摸底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摸清各联系户的家庭情况和扶贫需求,根据联系的贫困户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和有关法规宣传,围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展扶贫。扶贫干部认真学习领会精准扶贫精神,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深入联系的贫困户家中宣传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区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分发扶贫宣传袋和扶贫连心卡,填写入户调查表,共同和群众探讨发展思路,查找存在的问题,帮助群众树立起增收致富的信心。二是制定帮扶措施,围绕贫困群众种养殖产业发展开展帮扶。一年多来,扶贫干部坚持把理清贫困户发展思路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多次集体入户,征求农户意见,分析贫因原

 因,结合农户实际情况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帮扶计划,并帮助农户落实帮扶措施。三是立足联系户生产生活实际,围绕帮办实事开展帮扶。扶贫干部结合实际,为联系的贫困户送去帮扶资金、地膜化肥、电脑电器、米面粮油等各类生产和生活物资,帮助贫困户成功申请每户 5 万元的扶贫专项贷款;帮助农户进行异地搬迁,为联系的贫困户顺利入住异地搬迁安置项目银馨家园和锦华苑小区而积极奔走。

  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白银区水川镇桦皮川村的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收入稳定增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交通方面,全村已实现全部村社道路硬化;水利方面,人饮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选址张庄村在建的高标准自来水厂项目建成后,将为全镇万人提供更为洁净、更为安全的生活用水;电力方面,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免费用电政策已全部落实,为农村超低收入贫困群体最大限度地提供生活保障;惠民工程“户户通”项目安装率达 97%,为贫困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易地扶贫搬迁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本村所有精准扶贫户已全部办理入住银馨家园和锦华苑小区安置项目的前期手续;金融扶贫方面,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惠农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为贫困户发展项目增加收入提供资金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标准化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都创历年新高。劳动力职业技能

 培训方面,整合规范各类培训资源,全面落实“两后生”学历型教育培训任务,完成各类劳动技能培训 300 余人。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水川镇由于人多地少,经济收入主要以大棚蔬菜和玉米种植为主,是全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从山东寿光引进大棚温室蔬菜种植技术以来,大棚蔬菜种植一直以来是桦皮川村乃至整个水川镇绝大多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化肥、种子、农药、温室薄膜等农用物资随着物价水平水涨船高,每年的生产投入越来越多,加之蔬菜的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农民每年纯收入并不稳定,农户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以一个拥有长72 米的大棚(每间米,共 20 间)农户为例,蔬菜行情较好的年份,如果所种植的品种恰好是货源紧缺价格上涨的种类,那么除去相应种植成本,每年收入为 4~6 万元,个别种植技术较强或拥有大棚数量较多的农户收入更多;反之,如果市场行情持续低迷,蔬菜的田间地头收购价格也会持续走低,极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菜价暴跌,种植蔬菜的农户辛辛苦苦只能是“瞎忙活、白忙活”。以桦皮川村为例,粗略统计;近年来大多数种植大棚的农民每年每户平均收入为 2万元左右,极个别农户种植大棚蔬菜的年收入低于 1 万元。

  针对这种情况;白银区政府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

 极推动蔬菜产业升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通过财政补贴、专项投入、农田水利奖补等,努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先后建立了水川重坪、大坪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标准化示范性蔬菜生产基地;鼓励农民对蔬菜大棚进行改造升级,引导农民种植高产优质蔬菜品种,尽最大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一些市场意识比较强的农民,也曾积极转型种植非洲菊等花卉,或是转型种植甘草等药材,亦或是转型发展畜牧业养殖獭兔、小尾寒羊等,但因技术原因、产业规模和市场销路等问题,大多都是“昙花一现”,只有少部分农民产业转型是比较成功的,大部分农民家庭收入情况不是十分理想。总体而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农民增收速度较为缓慢。

  (二)缺乏资金技术支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制约农民增收的另一个因素是缺乏资金和技术。目前,从事温室大棚种植的农民年龄大多在 40~55 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加之上有老人需要奉养,下有子女需要照顾,支出较大,积蓄不多。缺乏资金主要表现在农户家庭的大额支出以教育、医疗、子女婚娶等为主,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积累不足;缺乏技术主要表现在农户的种植技术以自己劳作实践总结或周围乡亲邻里的经验为主,具有零散、粗放和碎片化的特点。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很多农民逐渐意识到实施集约化生

 产和提高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但苦于资金不足或是限于自身技术的缺乏,对于如何实现增产增收以及进一步提高家庭收入缺少明确的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以温室大棚改造升级为例,将现有大棚骨架结构改造为全钢架一体焊接式骨架,每平方米造价在 35 元至 50 元左右;采用透光率较高的双防(防滴流、防撕裂)大棚薄膜每平方米在 2 元至 6 元左右;将原有大棚保温用的传统草毡(草帘子)升级为新型复合大棚保温棉被,每平方米在 10 元至 15 元;安装一套自走式卷帘机价格在 3000 元至 5000 元。如果按照最新标准化大棚来进行改造升级,并配备水肥一体系统、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等设施,初步估算,每亩需新增投资万元至 4 万元,这对于普通种植大棚的农村家庭来说,资金缺口很大,一次性改造升级到位并不现实。从技术层面及日常管理方面来讲,有农户曾尝试在大棚种植玫瑰、百合等花卉,因未能熟练掌握温室花卉栽培技术,产出的花卉品相不好,严重滞销;也有农户曾尝试养殖乌鸡,却疏于防疫管理,疫情一到,损失很大。就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资金不足和技术欠缺是导致农民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因学因病致贫返贫。农民家庭的全年收入波动较大,对于因自然灾害、市场行情低迷等造成的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较低。蔬菜种植过程中,冬春的寒流霜冻和风雪天气,夏秋的暴雨冰雹和连续长期阴天,以及

 土壤退化、病虫害等因素都影响着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蔬菜销售过程中,种植规模的大小,上市的时间,市场饱和程度,供应的缺口等因素都影响着蔬菜的销量和价格。种种制约因素的叠加,造成了农民家庭收入的不稳定性, 农民年收入呈现波峰曲线变化。

  农民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因学、因病、因婚造成的致贫返贫。农村儿童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和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代价,将田地留给家中老人照看,夫妻双方带着孩子在市区租房“陪读”。进城就读更好的学校,就像一个无声的集结号,让很多农民家庭愿意放弃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愿意打零工维持相对拮据的生活,很多原本还算富裕的农村家庭因此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还有一些农户是因疾病返贫。常年在田间劳作造成的风湿类疾病、腰膝关节类疾病,以及如糖尿病等的慢性病,使患病农民需要长期服药、长期治疗,有些疾病需要赴外地就医, 有些疾病还需要使用进口药和高价药,但又不需要住院,产生的药费以及异地就医产生的费用无法全部报销,造成部分农户“因病致贫”。结婚费用高,在水川镇农村及黄河对岸的青城古镇,男方至少要送彩礼 5~7 万元,如果娶外地媳妇,需要的彩礼可能更多,有的应女方要求还需要在白银城区买房,一套 100 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至少要 36 万元以上,二手房也要 30 万左右,再加

 上装饰装修、购置家具家电、婚庆、酒宴等各项费用约为 40万至 50 万元,很多农户因子女婚娶背上沉重的债务,造成“因婚致贫”。

  四、深化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壮大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林铎省长在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上指出:“扶贫不是简单的帮扶,而需要强化产业支撑,需要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林铎省长的讲话精神。基于这样的认识,就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好蔬菜产业换代升级、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物流信息园区建设等。具体来说,就是要进行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的标准化改造升级,并在现有蔬菜种植产业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特色种植和林果产业,例如食用菌大棚种植、苹果矮化密植、红提葡萄栽植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水川,并探索蔬菜产业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途径,如大棚西红柿制成番茄酱、番茄汁等,大棚草莓制成草莓脯、草莓酱、草莓干等,其他蔬菜制成脱水蔬菜供给方便面食品企业,制成蔬菜超微粉用作速溶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等;建设蔬菜存储大型冷库、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大型综合性农贸交易园区和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

  同时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

 积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发展特色花卉栽植、药材种植等,使其成为农村的新兴种植产业。围绕“一村一品”,加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的建设和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重点发展生猪、绵羊、奶牛、土鸡等养殖,加强畜禽防疫,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乡村“农家乐”旅游、交通运输和劳务输出等,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培育起农民经济收入新的增长极。

  (二)加大资金扶持,加强技术指导。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财政和金融支持。从政府层面来讲,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逐年增长机制;二是加强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位;三是在现有的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养殖补贴、危房改造补贴等各类政策性补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并进一步完善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扶持、农民创业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从金融服务机构层面来讲,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在现有的扶贫贴息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基础上,探索更加适应农民需求和更加适应精准扶贫现实需要的农户联保贷款、短期及超短期小额贷款等;二是强化金融服务,针对农民实际和农业生产特点简化贷款办理流程,并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金融培训与风险指导,帮助农民合理使用资金实现扶贫贷款的“保值增值”并规避潜在风险。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注重农业科技创新,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落地生根,离不开农业人才尤其是掌握较先进农业 技术的新型农民。具体来说,就是依托白银市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邀请省内农业大中专院校和农科农技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本地发展实际需要和发展富民产业的需求,适时开展大棚蔬菜标准化种植、西红柿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防疫等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应用科技和创业就业能力;加强农业技术学习培训的实用性和成效,以农民的生产实际和就业从业需要出发,加强技术后期保障支持,并从技术指导、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还可探索组织 35 岁以下有志于提高自己的青年农民进入职专、技校、电大等参加继续教育、专题农业技术培训和短期学习等。

  (三)拓宽增收渠道,转变传统观念。家庭收入来源单一,使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只有促进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保障,才能真正使贫...

篇四: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发展

  Industry deveIopment │新商务周刊

 214 浅析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文/徐向阳,五凌电力有限公司

 文章摘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和模式创新。为抓牢“精准”这个关键,有必要对当前扶贫工作中在干部队伍、对象识别、精细化理念、内生动力、扶贫资金等方面存在的 “不精不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

 关键词:脱贫攻坚;不精准问题;对策思考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精准扶贫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扶贫开发模式,在扶贫资源分配、使用、管理和考核等方面丰富了内涵、拓展了外延。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系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人民福祉,抓牢“精准”这个关键 ,有的放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展开。

 1 当前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 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要求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但由于难以可靠地对农户收入进行统计,加上民主评议的标准和国家制定的标准有差异,精准识别存在偏差。

 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也导致“精准识别”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勤劳致富成为共识。但在有些贫困地区,“要”的思想十分突出。以前,扶贫往往是发钱发物,有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对此几乎形成惯性思维。针对精准扶贫攻坚,少数已经脱贫的人认为又要开始发钱发物了,便千方百计“装穷”。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有着较浓厚的宗族观念,偏远贫困地区尤甚。家族团结、互相帮协是好事,但也存在着“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情形。一些已经脱贫的人为了进入扶贫名单,族人互作伪证;一些地方,一个村子成百上千人都是一个家族,精准识别相当困难。

 1.2“漫灌”现象依然存在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扶贫事业成效斐然,但也应清晰地看到,减贫工作一直缺乏精细化的工作理念。实施精准扶贫后,强调工作的精细化,“漫灌”现象得到大范围遏制,但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

 例如扶贫搬迁工程,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边远山区等地的贫困户,易地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因补助资金少,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真正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往往搬迁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的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不大。

 1.3 产业项目助力不够精准 在市场方面,农民属于弱势群体。我国贫困地区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申报大都是为了取得扶贫资金,并没有注重产业化水平的提升。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存在“捡进篮子都是菜”现象,发生了严重趋同,甚至强制农民参与的情况,结果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不仅无助于脱贫致富,还令一些贫困户损失惨重,让原本脆弱的贫困境况雪上加霜。

 1.4 财政扶贫资金精准发力不够 从当前精准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看,中央财政资金是主要渠道,但贫困地区政府无力承担配套资金,使一些扶贫资金无法足额落实到位,无法满足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要求,脱贫的资金需求与扶贫的必需资金投入形成供需矛盾。再者,各扶贫部门之间的资金整合难度大,现有扶贫各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政,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除了扶贫专项资金外,贫困村和贫困户对各类金融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大都不愿意给予贫困对象贷款,即使是扶贫贴息贷款,也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好、发展能力强的农户。因此精准扶贫仅靠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远远不够。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操作层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部分扶贫干部思想观念存在误区,思维行为上与要求存在差距。个别扶贫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觉得任务繁重、历程漫长、政绩难以显现,把稀缺的扶贫资源用在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上;常表现为“不愿干、推着干、应付干”,把精准扶贫停留在口头、文件和汇报;一些扶贫干部“做样子、摆架子”,常年“单位不见、农户不见”;一些扶贫干部不经实际考察,简单地将一些扶贫款随意分派给困难户,对于贫困户实际问题不回应、不解决,从而导致扶贫不精准的问题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要树立系统思维和综合施策的理念,加强责任落实,全力解决制约贫困群众获得感提升的关键问题。

 2 以问题为导向,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精准问题,各级扶贫部门应转变职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监督管理上。

 2.1 加强扶贫工作效能监察,确保资金精准使用 紧扣扶贫攻坚的各个环节,紧盯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重点领域,紧盯扶贫资金分配、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管理、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紧盯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克扣挪用、优亲厚友、挥霍浪费等问题,精准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对已脱贫摘帽的地区,组织开展“回头看”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假脱贫、数字脱贫、被脱贫等方面的问题,让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深化巡视巡察,把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准不实、弄虚作假等问题纳入巡视巡察重点内容,精准对焦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问题。突出督办查处,强化督促指导,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2.2 强化精准识别,确保对象的真实性 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强化精准识别,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借鉴好做法,识别精准。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国多数地区探索出一些好的确定扶贫对象的做法,值得借鉴。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度;注重程序透明化,把识别权更多地交给基层群众,让老百姓有一定的自己的“标准”来识别谁是穷人。

 对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扶贫对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会脱贫,有的会返贫。因此,要真正地建立起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 (下转第 269 页)

 万方数据

 Focus perspective

 焦点透视 NEW BUSINESS WEEKLY │ 269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所有这些,都会反映到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来。我们一旦放纵自己,就会迷失方向,走到邪路上去。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能够严于律己,把握自己,不为钱色所迷。相反,不懂得律己的人,成不了受人拥戴的领导者。要做到严予律己,就要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二要爱岗敬业。岗位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平台,也是组织赋予我们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对每位领导干部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岗敬业的领导干部如何要求职工爱岗敬业、干好工作。因此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态度端正的人,才能满腔热情地工作,全身心地工作。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三要淡泊名利。淡泊名利,是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崇高精神境界。我们看到,从古至今,同处于一个时代,同是掌握一定的权力,为什么有的同志能够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为群众称道,而有的人争名夺利,唯利是图,最终为名利所累所害?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地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此,我们要用好手中的权,把权用在人民身上;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无论取得什么成绩,都应头脑清醒,不可忘记党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成功,不仅不妒忌他人通过努力换来的荣誉、地位和待遇,而且还应为他们成功创造条件,只有这样的胸襟,才能淡泊名利。

 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还要当好维护团结的模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增进班子的团结、搞好单位内部上下的团结,党组织书记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位领导干部不论自身素质多高,不管职务有多大,但都有自身局限性,如果班子和全体职工不团结,就不能将班子成员和全体职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大家劲不能往一处使,形成不了合力,单位就难有大的发展。因此,基层党组织书记更应都应当好维护团结的模范。待人要诚,对任何人有意见,要把话摆在桌面上,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正确看待他人的长处和短处,了解他人的个性,理解他人的难处。作风要民主,要顾全大局,胸襟开阔,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处理好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间的关系。要坚持原则,有错必纠,不搞你好我好,一团和气。对违背原则的问题,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要坚决执行决议,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集体领导和监督之下,摆正自身的位置;带头执行上级指示命令,严格按要求、标准和程序办事,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集体作出的决策,都要带头贯彻执行并努力做好。要敢于担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时刻做到亲自上阵,冲锋在前,把“主心骨”作用发挥出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困难中找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上接第 214 页)

 靠、管用。

 2.3 增强扶贫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能力 解决好干部队伍问题,成为重中之重。一是转变扶贫干部观念和思想认识。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讲话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行动、收到实效。二是扶贫干部要学习借鉴良好实践,树立战略思想和全局意识。三是强化扶贫干部责任担当。统筹使用干部资源,选派各个行业优秀干部到脱贫任务重的乡镇领导班子任职;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脱贫攻坚业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扶贫干部工作能力。在观念转变之后,如何体现在行动上、落到精准上,归根结底还是能力问题。因此要重视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综合能力建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

 2.4 多管齐下,在“输血和造血”上下功夫 贫困的涵义不仅包括基本温饱的维持,还包括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机会。鉴于此,我们应多管齐下,在“输血和造血”上下功夫。

 加大外生路径建设,在“输血”上下功夫。一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用于生态脆弱贫困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维护。二是深入推进扶贫帮扶行动,全面落实帮扶到乡、工作到村的定点扶贫全覆盖机制。三是积极落实救助政策,努力解决扶贫对象在教育、就医、住房、生产发展、养老等方面的困难。

  加大内生路径建设,在“造血”上下功夫。一是发展特色产业,找准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发展劳务输出,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工技能培训,输出技能型劳务。三是加强农村教育,提供更多的基础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闲地区的水电路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

 2.5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增长机制保证扶贫资金需求 在精准扶贫资金的筹措上不能仅依靠上级扶持,更要结合当地实际,通过管好、用好现有资金,盘活存量,使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

 建立资金增长机制、搭建融资平台,通过鼓励和引导金融企业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力度,降低投入门槛,最大限度支持农村生产经营活动。

 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涉农企业等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以此有效解决精准扶贫资金短板问题。

 总而言之,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通过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逐步解决贫困人口的持续发展能力,这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新华网,2013-l1-03. [2]屈锡华,左齐.贫困与反贫困——定义、度量与目标.社会学研究,1997-03. [3]中宣部.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原载中宣部《党建》,2015. 【作者简介】

 徐向阳(1970-),曾有三年的中央驻湘企业驻村帮扶专职工作经验,时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精准 扶贫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