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院长论坛研讨文章8篇

时间:2022-11-17 09:10:09 来源:网友投稿

院长论坛研讨文章8篇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第37卷第3期2021年6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院长论坛研讨文章8篇,供大家参考。

院长论坛研讨文章8篇

篇一: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37 卷第 3 期2021 年 6 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ol.

 37

 No.

 3Jun.

 2021“ 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理论研讨暨

 学习交流会议综述任艳(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

 2021 年 6 月 19 日 , “ 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 ” 理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

 来自全国高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 100 多位专家学者 ,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 “ 四史 ” 教育和 “ 大思政课 ” 的重要指

 示精神 , 聚焦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新要求 、 “ 大思政课 ” 的内涵外延和建设思路 、 伟大

 抗疫精神和 “ 四史 ” 教育融入 “ 大思政课 ” 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 进行了深入阐释和专题研讨 。关键词:大思政课;伟大抗疫精神 ; 四史教育DOI :

 10.

 15938/j.

 cnki.

 iper.

 2021.03.008中图分类号 :

 G6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9749 ( 2021 )

 03

 - 0036

 - 0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 “ 四

 史 ” 教育和 “ 大思政课 ” 的重要指示精神 , 进一步深

 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6 月 19 日 , 由中宣

 部理论局 、 教育部社科司指导 , 武汉大学主办 , 武汉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 “ 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

 政课 ” 理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召开 。

 武汉大学党委

 书记韩进 、 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孔祥

 恩 、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出席会议并先

 后致辞 ,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

 长沈壮海主持了开幕式 。

 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

 家 、 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专家 、 全国高校重点马克思

 主义学院院长 、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负

 责人 、 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

 会专家指导组专家 、 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负责

 人 , 以及部分中央主要媒体理论版 、 高校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期刊联盟刊物 、 重点新媒体负责人等约

 200 人参加会议 。韩进在致辞中介绍 , 武汉大学一直致力于 “ 大

 思政课 ” 的探讨与研究 , 打造以 “ 互联网 + 跨学科 +

 思政课 ” 为特色的思政融合品牌 , 打破学科壁垒以

 整体合力为 “ 大思政课 ” 提质增效 , 开设一系列思政

 选修课 , 进一步拓宽 “ 大思政课 ” 教育的课堂渠道 。

 他指出 , 举办这次交流会 , 一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 ; 二是通过交

 流 , 促进全国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上的共同进步与

 发展 。一 、 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

 学院发展的新要求会议认为 , 近年来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 马克思主义学院取

 得长足发展 , 各项工作也迈上新台阶 , 同时 , 新阶段

 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出了

 新任务新要求 。围绕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 中央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

 指出 , 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科 、 马克思主义学

 院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在举措上要扎实推

 进,着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基本立场 、 基本观

 收稿日期 :

 2021

 -06

 -19基金项目 :

 武汉大学教学研究一般项目 “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设计研究 ”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新开课项目作者简介:任艳 ( 1983 — )

 , 女 , 湖南常德人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 .。

 。

 第 3 期 任艳: “ 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 ” 理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议综述 37点 、 基本方法讲明白 ,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讲深讲透 ,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科

 体系 、 教材体系 、 话语体系 、 评价体系建设,坚持从

 内容 、 形式 、 方法上改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学科的

 教育教学 。围绕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 教

 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指出 , 各地各高校认

 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 3

 •

 18 ” 重要讲话精神 ,

 在思政课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

 今后 , 高校马克

 思主义学院还应从提升管理水平 、 深化思政课改革

 创新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学科建设 , 以及处理好教

 学与科研关系等方面抓好落实 。二 、 “ 大思政课 ” 的内涵外延和建设思路与会者认为 , 要从政治高度和战略高度 , 充分

 认识办好新时代 “ 大思政课 ”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准

 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大思政课 ” 建设重要指

 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 。对 “ 大思政课 ” 核心要义的理解 , 教育部社会科

 学司副司长宋凌云指出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大思

 政课 ” 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 、 意义重大 , 核心要义是

 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用于思政课建设 , 思政课一定

 要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

 这进一步拓展

 了思政课建设的视野和格局 ,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

 义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 , 为新阶段

 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

 他还指出 , 要准确

 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大思政课 ” 的

 重要指示精神 , 结合伟大抗疫精神 、 脱贫攻坚精神

 以及各种革命精神 , 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统

 一起来 , 调动各种资源,突出实践教学 , 既在课堂教

 学中注重联系实际把理论讲深讲透 , 又要走出校

 园 ,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全面提升思政

 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 确保立德树人 、 铸魂育人工作

 不断取得明显成效 。关于 “ 大思政课 ” 建设思路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 常务副院长王易 , 分享了北

 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在疫情防

 控期间上好思政课的做法和经验 。

 她提岀 , 要持续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建设 , 持续探索运

 用新媒体新技术助推思政课教学改革 , 持续推动共

 建共享格局的体制机制建设 , 从大平台里找突破,

 从大数据中找规律 , 从大展示中找质量 , 从大协作

 中找力量 。在分论坛环节 ,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长王刚代表第一分论坛总结发言 , 将讨论中达成

 的共识概括为五个方面 , “ 大思政课 ” 建设非常必

 要 , 建设要有问题意识 , 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综合性,

 教师应当在推进 “ 大思政课 ” 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 教

 学手段应当多样化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

 长徐蓉代表第二分论坛总结发言 , 提出正确理解

 “ 大思政课 ” 之 “ 大 ” 应该把握四个 “ 大 ” , 即课程之

 大 , 时代之大 , 实践之大 , 学术之大 。

 “ 大思政课 ” 课

 程体系建设应紧密结合现有思政课体系 , 同时应建

 设拓展型的新型思政课选修课程体系 。

 河南师范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占峰代表第三分论坛

 总结发言 , 如何做好 “ 大思政课 ” , 首先要做大先生 ;

 其次 , “ 大思政课 ” 要汇聚大资源 ; 再次 , “ 大思政

 课 ” 要开展大练兵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马

 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峰代表第四分论坛总结发

 言,指出社会是校园教育的延伸 , “ 大思政课 ” 就是

 要把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 、 行业课堂结合起来。

 同

 时 , “ 大思政课 ” 的建设思路 , 一定要贴近实际 , 与行

 业对接 , 开展职业思政 , 拓展资源凝聚平台 。三 、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 “ 大思政课 ”与会者一致认为 , 生命至上 、 举国同心 、 舍生忘

 死 、 尊重科学 、 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 丰富了民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 “ 大思政课 ” 的重要资

 源 。

 会议交流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

 成效经验 。围绕武汉抗疫就是一堂 “ 大思政课 ” , 中共湖北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孔祥恩指岀 ,2020 年抗疫

 历程 , 气壮 111 河感天动地 , 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

 时代强音和远航灯塔 , 这正是湖北 100 多万在校大

 学生最鲜活最生动最深刻的思政课教材 。

 湖北省

 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

 重要讲话 、 指示精神 , 系列工作有新进展 , 学科平台

 有新优势 , 队伍建设有新提升 , 教学改革有新成果 ,

 抗疫大课有新探索 。围绕在时代中创新思政教育 , 湖北省教育厅思

 政社科处处长赵耿指出 , 湖北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

 积极推动各高校以故事讲述为契机 , 组织 129 所高

 校收集本校师生的抗疫故事 , 让每一名师生都能成

 为书中的主角 , 让每一个人的抗疫行动都能成为鲜

 活的教材 , 形成人人宣讲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

 同

 时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 打造出武汉大学 “ 伟大抗疫

 。

 。. .。

 。

 3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

 年精神 ” 首门省级本科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 并积极倡

 导 “ 一堂思政课就是学校的一张名片 ” , 推动学生思

 政 、 教师思政 、 课程思政 、 学科思政 、 环境思政等建

 设工作 。围绕 “ 大思政课 ” 我们要善用之,武汉大学党委

 副书记 、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指岀 , 讲好 “ 大

 思政课 ” 一定要关注鲜活的实践 、 生动的现实 , 这是

 青年大学生的理论之源 、 信念之基 、 是非之度 、 情怀

 之根 。

 “ 善用之 ” 的根本要义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贯

 通 、 历史与现实的贯通 、 中国与世界的贯通 、 学校与

 社会的贯通 、 小我与大我的贯通 , 核心关钮在于围

 绕问题展开对话 , 基本路径在于以波澜壮阔的实践

 为课堂 、 引生动鲜活的实践进课堂 。

 最后 , 他还介

 绍了讲好抗疫 “ 大思政课 ” 的武大探索 , 把抗疫战场

 变为现实课堂 、 把抗疫故事用作教育素材 、 把抗疫

 元素融入文化建设 、 把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 。四 、 ""四史 ” 教育融入 “ 大思政课 ”会议认为 , 以习近平总书记就 “ 四史 ” 教育和

 “ 大思政课 ” 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

 循 , 切实将 “ 四史 ” 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与研

 究 , 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围绕一个深得人民拥护的强大政党是如何炼

 成的 , 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 、 一级教授韩庆祥指岀 ,

 历史是教科书 、 清醒剂 、 是最好的老师,要把 “ 四史 ”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学 , 其中党史是重点,要结合

 新中国史 、 改革开放史 、 社会主义发展史来学习 。

 他还用 “ 十条路径 ” 阐释了一个深得人民拥护的强

 大政党是如何炼成的 , 即强调并坚持党的初心和使

 命 , 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本质,强调并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 强调并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发展道路 , 强调并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制度和体制 , 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

 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 强调并坚持永不懈怠的精

 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 强调并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责任担当 , 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理

 想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 强调并坚持加强对

 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培训 。围绕加强 “ 四史 ” 学习之间相互联系的意义冲

 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欧东亚研究所原所长吴恩

 远指出 , 通过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 , 才能明

 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

 义基本原则 , 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

 色 。

 运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丰富

 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发展实践 , 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 可以阐述为什么历史和人

 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以 “ 习近

 平 ’ 湘江战役之问 ’ 的深刻启示 ” 为题进行 “ 大思政

 课 ” 案例分析 , 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 “ 三尺讲台 、 万

 里江山 ” 的大襟怀 , “ 大思政课 ” 要把握大时机 、 运

 用大课堂 、 提炼大主题 。

 他梳理了党在危机中育先

 机 、 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百年奋斗史和丰富经验 。

 他

 提岀 , 新的征程要继续弘扬传承长征精神和湘江战

 役精神 , 要战胜新的重大风险挑战 、 夺取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胜利 , 就需要把中华民

 族伟大精神 、 党的伟大精神作为 “ 大思政课 ” 的灵魂

 和主线 。围绕 “ 三史合一 ” 的百年辉煌 , 上海交通大学讲

 席教授陈锡喜指岀 ,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是苦难辉

 煌 , 是社会革命 、 自我革命 、 理论创新的 “ 三史合

 一 ” 。

 围绕不同阶段社会革命的任务推进党的自我

 革命 , 用自我革命造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障社会

 革命任务的实现 , 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需要有

 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理论创新 , 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的实践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的百年社会变迁 , 南

 开大学党委常委 、 副校长王新生指岀 , 中国共产党

 领导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 , 建立起公有制为

 主体的经济体制 , 形成以追求公平正义 、 共同富裕

 为目标的社会基本结构 。

 可以看到,新冠疫情的暴

 发,我们能够做到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 正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完善和发展社会基

 本结构的过程中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

 体现 。本次学习交流会是中宣部理论局和教育部社

 会科学司指导的有关高校举办的 “ 大思政课 ” 系列

 学习交流会之一 , 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

 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 , 增强了行动自觉 , 确保 “ 大

 思政课 ” 建设走深走实 。[ 责任编辑:孙皓 ]。

 。. .。

 。

篇二: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16 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 纪念莫高窟创建 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研究院召开本刊编辑部内容摘要: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 1650 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 2016 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 纪念莫高窟创建 1650 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8 月 20 — 21 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 15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 108 篇,其中有 60 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关键词:莫高窟;创建;国际学术研讨会;敦煌研究院中图分类号:

 K870.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106 ( 2016 )

 06-0001-05Dunhuang Forum 2016: Convergence and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1650thAnniversary of the Mogao Grottoes Held at the Dunhuang Academy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Dunhuang ResearchAbstract: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165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Forum 2016:Convergence and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1650th Anniversary of theMogao Grottoe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Dunhuang Academy, Chinese Association of Dunhuang and Turfan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Lanzhou University, and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was held on August 20-21 at the Dunhuang Academy. More than 15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France, Britain, Austria, Belgium, Rus-sia, America, Japan, Korea, India and Iran, and from Taiwan and Hong Kong of China participated in this grandevent which included 108 submitted papers. More than sixty experts presented lectures to introduce their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s of the Silk Road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Buddhistarchaeology and cave art, Dunhuang documents,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history ofDunhuang caves, and Dunhuang art and contemporary art creation.Keywords: Mogao Grottoes;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unhuang Academ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2016年第 6期(总第 160期)敦煌研究DUNHUANG RESEARCHNO. 6.2016TOTAL 160收稿日期:

 2016-09-151 · ·DOI:10.13584/j.cnki.issn1000-4106.2016.06.001

 据敦煌唐代碑文及敦煌文献的记载,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 366 ),其后历经一千多年不断营建,至今保存洞窟 735 个,壁画 4500 平方米,彩塑 200 多身,其规模之大、延续时代之久、艺术之精湛,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 1650 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 2016 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 纪念莫高窟创建 1650 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8 月 20 — 21 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 15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向会议提交论文 108 篇,其中有 60 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 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8 月 20 日上午开幕式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敦煌市市长贾泰斌分别致辞。

 王旭东院长全面介绍了敦煌石窟文化的伟大历程,总结了几代莫高窟人以“保护、研究、弘扬”为方针,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面对敦煌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敦煌石窟保护面临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威胁问题、 敦煌文化的传承弘扬的方式问题,王旭东认为,未来的敦煌研究院, 将通过积极推进敦煌石窟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数字敦煌”项目的实施、以“数字敦煌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充分分享敦煌石窟的数字化资源、立足本土、面向国际推广敦煌文化艺术等多效并举, 积极主动地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关注敦煌、关注敦煌石窟,使敦煌研究院成为一个致力于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郝春文代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对 “纪念莫高窟创建 165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他认为作为莫高窟和敦煌文化的守护者和研究者, 不仅有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敦煌莫高窟和其他敦煌文化遗产, 更要有责任将敦煌学研究不断地推向深入。

 郝春文还表达了对敦煌学现状的思考。

 他认为敦煌学界要多发掘敦煌资料中的人类智慧, 多一些宏观的探讨和理论方面的分析,呼吁敦煌学研究者通过深入的研究、缜密的论证,发出自己的声音。贾泰斌代表中共敦煌市委、 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和皓首穷经、 不懈探索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以来关心、热爱敦煌文化的有识之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敦煌这座城市正在“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多重战略机遇和平台上高位求进、跨越发展。相信这次盛会必将为推动敦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繁荣复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会议于 8 月 21 日下午结束。

 闭幕式上,德国柏林吐鲁番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皮特·茨默( PeterZieme )、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八木春生、奥地利国 家 科 学 院 印 度 与 中 国 佛 教 研 究 员 史 瀚 文( DavidNeilSchmid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柴剑虹先后总结点评了本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致闭幕词。本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资助。2 · ·

 附录 会议论文目录上编:宗教、考古与艺术研究“时”、“地”、“人”—— — 莫高开窟因缘述 ————————————————————————— 略 柴剑虹敦煌莫高窟:见证佛教的荣光与世界文化遗 ——————————————— 产 [法国]法 宝莫高窟前史新探—— — 宕泉河流域汉晋遗迹的历史意 ——————————————————— 义 马 德中国敦煌莫高窟和佛教的文化整合( 5 — 10 世纪 —————————————— ) [法国]吉尔斯可移植性与跨文化交流:莫高窟及周边地区基督教礼仪器具中的佛教文化———————————————————————————————— [奥地利]史瀚文“阿修罗”图像及所处场景之考 ———————————————————————— 察 严耀中文化转场:敦煌普贤变与佛经汉 ———————————————— 译 [法国]金丝燕 李 国道俗交得 殿阙塔寺—— — 基于莫高窟第 254 、 257 窟的西北地区北魏小佛寺的复原研 ———— 究 孙毅华 周真如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图》对韩中佛教交流的渊源关系 ———————— 考 [韩国]金德洙 金相国摩尼教绘画及其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影响[摘要 ——————————— ] [伊朗]纳思霖 达斯坦敦煌三危山 ———————————————————————————— 考 [日本]荒见泰史“阿育王”式窣堵波所具有的多重意 ——————————————————— 义 [美国]蒋人和寺庙佛座装饰—— — 对敦煌早期洞窟内装饰佛座的纺织品表现的比较分析———————————————————————————————— [日本]桧山智美对因缘图 1 中乔达摩佛传故事的诠 —————————————————— 释 [美]莉莲·汉德林炳灵寺 169 窟西秦图像反映的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情 —————————————— 况 李静杰从图像学角度探讨河西石窟“凉州模式”佛像与犍陀罗、秣菟罗佛像的关系———————————————————————————————— 胡文成 胡文和雷电风雨图像:一种“全民图像”的伸 ————————————————————— 展 李 凇风格与样式—— — 中国佛教美术中四家样说简 —————————————————— 析 张 总莫高窟隋朝菩萨样式研 ——————————————————————————— 究 赵声良680 年代至 710 年代中国各地佛教造像诸相[摘要 ————————————— ] [日本]八木春生瑞光,华盖与故事画:试论敦煌隋代窟的窟顶设计[摘要 ——————————— ] [美国]胡 隽佛教艺术中的“白马朱鬣 ——————————————————————— ” [日本]下野玲子敦煌佛教木雕像研 ————————————————————————————— 究 张小刚漫谈佛教艺术中的哺乳 ——————————————————————————— 图 胡同庆敦煌飞天艺术之 —————————————————————————— 美 傅 强 傅曼妮从青铜云雷到彩云飞 ———————————————————————————— 天 王文杰丝路沿线石窟三联珠式刹塔流变 ——————————————————————— 考 高晏卿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藏隋大业三年智果绘净身佛像为伪 ————————————— 作 朱 雷莫高窟 76 窟八塔变佛传图像源流探 ————————————————— 讨 [中国台湾]陈清香敦煌莫高窟第 390 窟绘塑题材初 ——————————————————————— 探 王惠民敦煌法华经变中的“涅槃”场景及相关问 ———————————————————— 题 张元林中唐时期莫高窟瑞像图菩萨像的通式与其渊 ——————————————— 源 [韩国]苏铉淑晚唐药师经变燃灯供养仪式图像研究—— — 以敦煌莫高窟 156 窟为 ————— 例 孟嗣徽 黄 蓉敦煌石窟个案研究之省思与检 ———————————————————— 讨 沙武田 梁 红3 · ·

 从云岗到敦煌—— — 两例对称图像的传 ————————————————— 播 魏文斌 张 敏莫高窟第 246 窟研 ————————————————————————————— 究 陈菊霞敦煌执扇弥勒菩萨 ————————————————————————————— 考 郭俊叶西千佛洞考古工作新收 ———————— 获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王建军 张小刚 刘永增祥瑞塑像白狼与莫高窟第 321 ———————————————————————— 窟 张景峰莫高窟第 146 窟窟主疏 ——————————————————————————— 证 顾淑彦吐蕃四代赞普撼人心魄的弘法史画—— — 莫高窟第 465 窟壁画内容试解 ——— 读 岳 键 陈 瑾敦煌莫高窟 285 窟“天福之面”( kritimukha )

 —————————————————— 考 马兆民敦煌壁画“取经图”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 [中国台湾]简佩琦于田小帽式样源流初 ———————————————————————————— 探 史晓明卢舍那佛像研究—— — 以七世纪以前的中原地区发展为中 ———————— 心 [中国台湾]潘亮文云冈石窟第 11 — 13 窟图像构成分 ——————————————————————— 析 王友奎故国与他乡:天水石马坪新出入华粟特人石榻围屏图像中的“中国元素 ——————— ” 屈 涛甘肃省镇原县境内石窟寺群的初步调 ————————————————————— 查 孙晓峰大足南宋两例涅槃造像及其相关问题探 ———————————————————— 讨 米德 昉敦煌莫高窟—— — 断崖上的丹青文 ——————————————————————— 脉 谢振瓯敦煌美术研究七十 ————————————————————————————— 年 侯黎明再论敦煌壁画中的“色面造型”和“线描造型”—— — 从维摩诘经变看图像风格及艺术语言形态的演 ———————————————————————————— 变 [日本]卓 民临摹是一项艺术研究工程—— — 以莫高窟第 320 窟、 285 窟整窟临摹为 ———— 例 马 强 吴荣鉴试谈建立“敦煌美术学”的意 ————————————————————————— 义 汤 珂从敦煌石窟艺术现状看与中国绘画材料与技法研究相关联的几个问 ———————— 题 赵栗晖论壁画艺术专业的学科性—— — 对高校壁画专业教学和实践的思 —————————— 考 陈舒舒下编:文化、历史与文献研究敦煌文化—— — 丝绸之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杰出范 ———————————————— 例 李并成华夏先民“西游”之举与汉唐引领“丝绸之路”文化交 ——————————————— 流 刘再聪假如论“乐”的《庄子》与斯宾诺莎之《伦理学》在敦煌对 ——————— 话 [比利时]铁力·马海思敦煌历史文化的思想史意 ————————————————...

篇三: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学刊第29卷2014年第12期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趋势——旅游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旅游学院院长论坛会议综述孙九霞。2,王学基1’ 2,黄秀波1’ 2( 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旅游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当代旅游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正逐步从应用学科到理论与应用并重;从新兴领域到与传统学科整合。旅游研究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江门市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协办的旅游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旅游学院院长论坛于2014年11月15—17日在中山大学怀士堂隆重举行。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日本立教大学、印尼巴厘岛乌达雅纳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第--;" b国语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暨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南大学、新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8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旅游学院院长及国内外知名旅游学者,以及《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出版社等相关学术出版机构的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副校长魏明海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刘莉莉女士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言。开幕式上,魏明海副校长向新一届( 2014_之018) 旅游学院发展顾问委员及本科教育顾问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本次会议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旅游学院院长论坛,包括以“ 中国旅游教育:回顾与前瞻” 为主题的院长论坛和以“ 走向国际化的中国旅游教育” 为议题的圆桌会议两个环节,第二部分为以“ 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趋势” 为主题的旅游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与分组论坛两个环节,其中分组论坛包括12个主题的小组发言。院长论坛“ 大会发言” 核心议题旨在分享各类旅游高等院校的办学经验,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孙九霞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教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琳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酒店管理系主任秦宇教授分别分享了旅游教育经验,探讨旅游教育的新背景和新趋势。保继刚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旅游教育的思考;白长虹教授以《中国旅游教育变革的驱动因素》为题,介绍了互联网新背景下的办学经验;周玲强教授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3+x培养模式;王琳教授则介绍了海南大学旅游学院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秦宇教授基于环境变化与饭店管理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院长论坛“ 圆桌会议” 以“ 走向国际化的中国旅游教育” 为议题,由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兹教授主持。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宋海岩教授、美国中弗罗里达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有成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道泉( ChangTouChuang)教授、日本立教大学观光学部杜国庆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谢彦君教授、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学钢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林德荣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耀星教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沈世伟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夏赞才教授等人作为发言嘉宾,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际经验,就如何实现中国旅游教育的国际化议题进行了发言。保继刚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旅游教育的国际化是相对的,可以从运行环境的国际化和运行机制的国际化两个方面理解中国旅游教育的国际化,环境的国际化较易实现,但机制的国际化还需很大努力。万方数据

 孙九霞等f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趋势第29卷2014年第12期以“ 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趋势” 为主题的旅游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安排了两场主题演讲。第一场主题演讲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徐红罡教授主持。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杰弗里· 沃尔( G eoffrey w }a11) 教授探讨了文化旅游中如何向本土经验学习的问题;王有成教授通过目的地营销的案例研究分析旅行的动机及其制约因素;宋海岩教授则分享了亚太地区旅游需求预测研究的方法与结果。第二场主题演讲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主持。孙九霞教授发表了题为《亚运背景下的城市社区空间再生产》的演讲,探讨大型事件对城市社区空间的影响;谢彦君教授做了题为《论黑色旅游的愉悦性:一种体验视角下的死亡观照》的演讲,讨论了黑色旅游到底是否具有愉悦性;张道泉教授通过题为( ( Touri smi n N ewAsi a:Im pl i cati onsfor Research))的演讲,提出了“ 新亚洲” 的概念,讨论在此背景下新的研究契机。每个主题演讲结束后,与会学者对相关话题及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旅游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第二个环节为主题沙龙与分组论坛,共有4组12节,每一节设主持人和评议人各一名,发言人发言结束后由评议人进行评议,再由主持人组织大家提问及讨论。会议第一组为英文组,第一节由宋海岩教授主持,杰弗里· 沃尔教授评议,主题为“ 可持续旅游发展” 。杜国庆教授以丽江拉市海为案例分析了世界遗产地的乡村旅游发展;韩济候( J i ho H AN ) 教授以日本长野县野泽温泉为例分析了旅游地如何从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成为入境旅游目的地;达勒姆教授分析了巴厘岛努萨杜瓦度假胜地在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努力;陈钢华博士则探讨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多元化逻辑。第二节讨论由达勒姆(A.A.G.Raka Dal em )教授主持,王有成教授评议,主题为“ 旅游服务与营销” 。特莱佛· 索费尔德( Trevor Sofi el d) 教授通过应用价值链分析探讨实现旅游扶贫更有效的方式;曾国军教授以跨地方餐饮品牌西北餐厅为例分析了饮食文化生产者建构的原真性,藉此讨论原真性与标准化的悖论。陈柏恒博士以酒店为例探讨提供有竞争力的持续、优质服务之路;刘小航博士比较研究了旅游网站中虚假和真实的在线评论;富勒(Fal l on Fl eur) 副教授则探讨了大学生深度学习策略。第三节讨论的主题为“ 旅游体验” ,由魏周教授主持,张朝枝教授担任评议人。余晓娟博士分享了关于旅游体验中“ 诗意的目光” ;王珂研究了游客对丽江纳西语言景观的感知;叶甜分享了“ 艳遇之都” 的游客体验;张蔼恒博士以阳朔为例研究了目的地主客交往的边界;田明舸博士则以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中国游客为例分析异域文化中的旅游体验。第二组第一节以“ 旅游营销与管理” 为主题,由蔡君教授主持,白长虹教授评议。甘萌雨副教授研究了闽台区域跨境旅游的合作;宋子斌副教授研究了旅游地诚信对游客未来忠诚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多元中介模型;朱峰副教授研究了互联网结伴旅游者的信息搜寻行为;曾丽老师以赴日旅游购物消费为例,从消费社会学视角解析了中国出境旅游高消费现象;刘蓓老师则在研究中提出了社交媒体对旅游体验影响的理论模型。第二节主题为“ 旅游企业与责任” ,由黄远水教授主持,赵振斌教授评议。张朝枝教授基于哈尼梯田,探讨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的“ 增权” 与“ 增责” ;文彤副教授基于澳门酒店业的调查研究探讨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社会融入;张秀云以昆明市文明街片区为例研究微型企业对传统风貌街区更新的影响;操婷研究了村寨旅游中旅游企业的利益影响因素;王辉则研究了旅游小企业雇工就业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第三节由卞显红教授主持,李星明副教授评议。主题为“ 旅游研究方法与新技术” 。李明副教授以温泉旅游为背景,对体验经济模型的量表进行了发展;张彦副教授基于山东省部分城市历史街区分析了主客冲突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幸福感影响;妥艳姨博士介绍了关于中国旅游者的幸福感的一项探索性研究;胡小海老师以周庄为例,运用结构方程研究了古镇居民旅游文化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樊豫陇教授讨论了E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金程则基于现象学哲学基础与方法论综述了西方学界关于情感的地理研究。第三组第一节由孙九霞教授主持,谢彦君教授评议,主题为“ 旅游体验与认同” 。王华副教授以丹霞山瑶塘村为例研究了旅游发展中乡村社区社会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张骁鸣副教授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旅行的意义;苗学玲老师以“ 成长” 为话题探讨了旅行故事中的批判性思维;林敏慧老师研究了广场舞休闲中的场所精神建构,认为这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 狂欢” ;李毓博士研究了旅游景区员工的阈限体验。第二节以“ 旅游基础理论” 为主题,贾鸿雁副教授主持,马波教授评议。左冰副教授以“ 分配正义” 为主题讨论了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博弈与均衡;宁泽群教授讨论了旅游经济学应该研究什万方数据

 旅游学刊第29卷2014年第12期Touri smTri buneV01.29 N o.12,2014么的理论问题;史甜甜老师对“ 旅游” 词源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叶圣涛博士对“ 休闲作为成为自己的过程” 进行了再思考;陈胜容博士介绍了作为被忽略的死亡的黑色旅游。第三节以“ 节事旅游与文化” 为主题,张骁鸣副教授主持,戴光全教授评议。戴光全教授首先基于学界、政府、产业界的视角,对会展、旅游、节事、节庆等的研究进行了比较;陶卫宁副教授以澳门格兰披治赛车为例对城市居民赛事相关休闲行为进行了研究;罗佳琦博士基于广州和香港的对比,研究城市居民对非赌场类博彩的感知;刘相军博士以自然圣境雨崩村为例讨论了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旅游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王学基以广州方所书店为例探讨了城市新型文化休闲空间的消费与意义建构;唐欢则以萝卜寨羊皮鼓舞为例探讨旅游情境下的乡村仪式展演与族群认同。会议第四组第一节由吕宛青教授主持,陆林教授评议。主题为“ 旅游开发与规划” 。张玉钧教授分析了从国家的公园到国家公园的变迁,探讨国家公园的治理;王庆生讨论了可持续旅游的进展、问题与机理;车震宇教授结合旅游规划实践的相关思考提出了“ 说一尺不如干一寸” 的观点;潘丽丽副教授研究了旅游区域空间发展过程与竞合特征;魏伟老师基于技术嵌入研究了旅游景区服务体系。第二节主题为“ 旅游互动与影响” ,由林德荣教授主持,杜国庆教授评议。刘俊教授探讨了人文地理学视角下滨海旅游研究的路径与趋势;卞显红教授分析了夫妻旅游决策分歧解决战略的选择差异及其对旅游满意度的感知;刘丹萍副教授以新疆喀纳斯为案例探讨了神秘旅游与神秘想象的现象;张机博士研究了民族餐馆里的主客互动过程;姜辽博士则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外来文化表征的形成机制。第三节主题为“ 酒店服务与旅游业管理” ,吴智刚教授主持,曾国军教授评议。彭青教授基于广州与上海西餐现状及形成的比较探讨全球本土化的时空构建;唐颖老师研究了基于顾客体验分析的度假酒店产品创新;胡兵博士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研究旅游地品牌的象征性意义与情感性品牌依恋;庞兆玲老师等研究了酒店一线大学生从业者的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程莉莉则分析了旅游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大会闭幕式由保继刚教授主持。闭幕式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道泉教授、山东大学( 威海) 商学院朱峰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陈志钢副教授、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博士生田明舸、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生妥艳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王学基等作为大会观察员对参加本届会议的感悟和收获进行了精彩分享。最后,保继刚教授做了闭幕总结发言,他指出,在经济生活趋于稳定和制度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旅游的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现象,也给世界旅游带来诸多变化,与之相应的,中国旅游研究也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次大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好地实现了学术交流与相互学习的目的。总的来看,会议经过院长论坛“ 大会发言” “ 圆桌会议” 以及6场主题报告、4组12节分组论坛的广泛讨论与交流,涌现出相当部分当前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趋势。会议中旅游研究的新视角主要体现在理论新视角和微空间新视角两个方面,理论新视角方面,如从地方性知识、权利与责任、现象学等理论视角切入分析旅游现象与本质;微空间视角方面,与传统旅游研究更多关注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旅游空间不同,对旅游微空间的解读与多元关系分析也正成为学者的关注点,如对城市广场舞和书店书吧等微空间的关注。旅游研究的新方法更多是定量与定性方法的混合使用以及在理论层面上强调思辨逻辑推理,当前的旅游研究不应仅仅是案例和实证研究,也应回到基础理论层面对旅游本质进行思辨和分析。同时,本次会议也体现出旅游研究的一些新趋势。在学科层面,旅游研究正从多学科走向跨学科,当前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不同学科都纷纷介人旅游领域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但各学科的旅游研究之间缺乏对话与沟通,未来的旅游研究更可能是跨越多学科、整合多学科进行旅游研究;在内容层面,旅游研究的新趋势体现在从描述性研究转向解释性研究,从宏观叙事转向微观叙事,从关注旅游空间的物质转向关注旅游空间中的人。本次会议聚集了国内各大高校旅游学院院长以及国内外知名旅游学者,交流旅游教学和研究经验,共同分享旅游研究领域的新视角、新方法...

篇四: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院长办公室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中的协调作用 姜玲 陆 勇

 曹兴毅 谭 思 ( 1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四川 都江堰 61

 1830)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 2OO 025) 【 摘要】目的上启下的协调作用, 为加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东西部对 口支援为切入点, 从组织设计协调、 工作流程协调、 部 门间联系协调以及技术支持协调这四个方面归纳分析院长办 公 室的协调作 用, 并评价其成效。结果 行政管理的核心部门, 能充分发挥引导协调和组织效能, 加快 建立程序化协调机制, 规范服务流程, 引导非程序化机制运作,

 建立长期、 有效、 可及的人力资源网络。

 在院长办公室的协调组 织下, 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流程有 了显著提升。结论 长办公室承上启下的协调作用, 在医院服务质量全方位提升中

 剖析院长办公室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中承 以 院长 办公 室作 为 医院 院 起 到 了巨大的作用。

 【 关键词】院长办公室

 医院

 质量管理 协调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 ,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是医院 谋取发展的主要措施。院长办公室作为医院的中央枢纽, 在医 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对外负责社会网络建设, 对 内进行事务协调。在医院发展过程中, 院长办公室同样也面临 着机遇与挑战:

 如何发挥协调作用, 引进新技术新理念, 为医院 管理创新 ,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等。本文通过分析 201 0 年一 201 2 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所开展的地震灾后对口

 援建组织协调工作及成果 , 探索院长办公室在提升医院服务质 量中的作用。

 根据党中央、 国务院和四川、 上海两地政府的统一部署 , 自

 2008年 7月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对 口援建四 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项 目启动后至 2010 年 5 月, 都江堰市 人民医院已完成灾后平稳运行 , 并过渡至新援建医疗中心的阶 段性 目标。自2010 年 6 月, 启动后援建项 目, 目标是全面达到 三级医院技术水准 , 全方位提升医院管理与医疗技术水平。院 长办公室作为该项 目牵头主管部门, 在对 口援建过程中, 力求 将双方人、 财、 物技术各要素协同一致 , 组织各部门高效运作,

 达到后援建项 目目标。

 1整理分析 2010 年一2O12 年对 口支援各种形式的材料, 包 括政府文件、 协议材料、 调研报告、 议程安排、 年度总结等, 从组 织设计协调、 工作流程协调、 部门间联系协调以及技术支持协 调四个方面归纳分析院长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并评价其成效。

 对协调工作的定性材料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描述, 对照比 较各年度协调工作量(安排会诊人次、 工作会议次数、 修订文件 数) , 逐年对照分析医院年门诊人次, 住院人次, 危重患者抢救 材料与方法 作者简介:

 姜玲, 女, 本科, 主治医师。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年2 月第 18 卷第 4 期 成功率, 手术例数 , 每年临床开展新技术项目等主要医疗指标 ,

 并总结对口支援专家工作量( 门诊、 手术例数、 教学讲座和示范 操作数 、指导开展临床新技术数、协助发表论文和获得课题 数 )。

 2研究结果 2. 1

 组织设计协调 组织设计协调属于程序化协调机 制, 主要包括层级制、 横向契约关系及跨职能团队机制等。

 在对 口援建过程中, 在院长领导下院长办公室通过组织有关院领导 及各科室, 调研后援建项 目医疗服务质量现状及各环节存在的 重点难点, 商讨本阶段重点领域及可实现的预定 目标。邀请上 海瑞金医院对调研结果进行指导与评估, 双方商榷后制定对口

 援建整体规划 , 签订《 对 口支援协议书》 , 进行制度化管理 , 以实 现可持续发展。

 成立对口援建领导小组 , 明确第一责任人 , 实现 分级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整体统筹规划 , 组织协调 , 督促 检查 , 其下设办公室及工作小组 , 规范各科室职能 , 并强调科室 间的配合与协作。

 2. 2工作流程协调基于工作流程的协调主要为程序化 协调机制 , 通过制定计划、 规范流程 , 保证组织高效运作, 实现 共同的预定目标。

 后援建项目由地震后的医疗队驻扎指导 - #b

 派进修~专家团定期巡回指导, 转变为以外派进修一专家团定 期巡回指导为主1 1 。

 在这转变中, 院长办公室以定期巡回指导为 重点 , 从提高院级管理水平、 营造医院文化、 提升医院影响力 、

 拓展新技术项 目、 提升科研课题能力、 打造重点学科和人才培 养等方面着手 , 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及当地群众医疗需求, 制定 季度巡诊计划 , 并规范流程。首先, 科室提出需求及援助方式,

 由对口支援领导小组研讨其必要性及可行性 ; 其次, 与上海瑞 金医院沟通协商, 确定支援项 目、 人员、 方式、 时间及仪器器械 材料等 ; 再次, 与医务科、 临床科室、 医技科室 、 信息科、 宣传科 等多科室接洽协调, 分配任务, 职责到人; 最后 , 实施巡诊, 评估 效果反馈信息。

 2. 3部门间联系协调部门间联系协调为非程序化协调 机制, 主要包括相互调整、 知识共享、 工作关系建立机制等。在 对口援建部门间联系协调工作中, 院长办公室作为承上启下的 窗口部门, 对外要建立长期、 有效 、 可及的人力资源网络。每年 对 口援建规划初期 ,邀请支援单位项 目负责人来我院指导工 作 , 并向其汇报上一年度支援所产生的成效 , 加强与决策层的 沟通。

 注重与季度巡诊专家建立紧密联系, 扩充专家库。

 巡诊前 了解其专业背景, 加强电话、 邮件、 远程会诊等交流, 合理安排 巡诊事宜 ; 巡诊中科室做好会诊、 疑难病例、 手术病例讨论等准 备, 邀请专家进行授课答疑, 指导开展新技术。

 巡诊后不定期组 521

 织曾援建专家来我院参观指导, 并建立通讯录及稳定的信息联 络平台, 加强两院交流。

 其次, 在对 口支援分管领导的统一协调 下, 对内与科室做好沟通与分工。通过医务科与临床科室进行 需求、 病例讨论及术前准备的意见汇总, 并要求巡诊后各相关 科室对巡诊信息进行反馈 , 持续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2. 4技术支持协调基于技术的协调是指对媒介、数据 库和工作流程技术等进行协调的机制。201 0 年 , 在院长办公室 及其他部门的积极推动下 , 借助白玉兰远程会诊中心平台, 我 院与支援单位正式签订远程会诊协议。

 在支援单位的大力支持 下, 2012年我院加入了全国首个 3D 远程会诊中心 ,会诊单位 包括瑞金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等。远程会诊作为一种新型的诊 疗方式, 为我院搭建了与专家及时沟通的业务平台, 同时, 也有 效解决了区县级到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通过面对面介绍病 情、 讨论方案以及患者与专家的沟通等, 保障了诊疗的准确性。

 其次, 院长办公室与宣传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 巡诊前通过电 视台、 报纸等对巡诊专家简介、 业务行程安排进行滚动报道 , 树 立医院文化品牌, 扩大医院在公益事业中的影响力 , 让老百姓 在医疗支援过程中切身受益。

 2. 5效果评价2010 年—2O1 2 年期间, 根据医院发展规 划共派出79名医疗技术、 医院管理等方面的人员, 前往上海交 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修培训 , 学习新技术新理念。行 政管理体系及组织文件构架方面, 在支援单位的指导下 , 制订 及完善服务流程 135 项 , 科室管理制度 359 项, 质量安全管理 制度 1 69 项等。2012年根据科室发展与需求, 邀请专家季度巡 诊 6 批次 , 共 l 4 位专家。进行疑难病例会诊 , 完成手术台次 10 余次, 义诊 200 多人次。通过对口支援指导新技术开展 , 我 院新技术由2009 年的 2项骤增至 2011年的 55 项 , 文章数量 由 12 篇增长至 347篇。本文以2009年为基准, 采用基准比较 的方i去 f

 , 对 2010 年及 201

 1 年医院服务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 比较。门诊人次由22. 5万增长至 44. 7万, 定基增长 98. 67%, 住 院人次逐年升高, 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见表 1)。从上述指标可 以看出, 我院近几年医院服务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且于 201 0 年 实现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的目标。

 表 1

 9009 年一201 1 年医院服务质量相关情况 3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的 日益关注和医疗管 理制度的不断变革1 3 ], 医院质量管理和内涵建设面临新的要求 和挑战。在医院服务流程优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中, 医院核心管 理层的优先关注起着决定性作用[4 1 , 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始终是 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常态性核心内容。医疗质量不仅涵盖诊疗 讨论 质量及医疗工作效率的高低, 还强调患者的满意度、 医疗技术 使用的合理程度、 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圈 。

 本文以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为视角、对口支援方式为切入 点, 对院长办公室协调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引导院长办公室 从纷繁、 复杂的日常事务中, 寻找其在加强医院管理道路中的

 定位[6 1 。

 3. 1发挥院长办公室协调行政职能科室等各方关系的作 用 ,推进医院全面质量 管理management, TQM) 需要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的 全员参与, 把医院全部活动都纳入质量提升的过程 , 实施全过 程控制的系统性管理。而院长办公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管理部 门, 是协调医院整体运转的关键机构, 同时也是沟通和联络的 桥梁 , 新医改强调医院服务质量是医院发展的基础 , 是持续改 进的过程。

 为顺应医院发展, 院长办公室作为医院中央枢纽, 应 结合传统工作方式, 利用上传下达, 内外交流的优势 , 引导医院 发展方向, 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以对口支援项 目为平台,院长办公室从组织设计协调、 工 作流程协调、 部门间联系协调、 技术支持协调四个方面充分发 挥行政协调作用 , 营造和谐、 积极 向上的工作环境 。通过双方 调研商榷, 制定支援计划及制度, 实现层级管理 ; 规范流程, 明 确职责 , 完善程序化协调 ; 多方式、 多水平地开展非程序化协 调, 建立人力资源网络、 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等。通过一系列措 施, 提升了院长办公室在促进医院服务质量中的地位。提高了 医护人员水平, 促进了医院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9 】

 。

 并有效地实现 了对口支援项 目目标 , 由二级医院上升为三级医院。

 3. 2强化院长办公室服务临床医技科室等相关部门的意 识, 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升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 如何帮助医院找出医疗质量有待提升之处 , 从而为 医院的管理和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并进一步帮助医院从一些具 体的方面来改善和提高医疗质量, 是当前医疗领域一个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院长办公室的传统任务以医院日常工作为基 础, 组织行政会议和大型活动, 负责 日常接待和信访 , 整理 、 收 发、 传阅及归档文件 , 协助起草制订医院工作总结、 规划全院目

 标和计划、 并督促贯彻执行等。其在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 升的过程中, 应重视和把握以下三方面的关键环节 , 首先, 将提 升医院服务质量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进行年度考核。将医院发 展目标与科室 日常工作紧密结合 , 规范并细化工作内容; 其次,

 从院长办公室角度, 寻找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切人点, 把握对 外联系引进资源的优势, 搭建对外交流的平台; 最后, 重视协调 机制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 学习协调新理念 , 总结并 评价协调机制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娟 , 杨钊. 医院对 1 3 援建工作模式与成效田.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 志 , 2012, 19( 1) :

 44— 45.

 【 2】

 梁铭会, 舒婷, 王锡宁, 等. CHQIS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叨. 中国

 全 面质量 管理 (total quality 医院, 2009, 13(4) :

 5— 7.

 【 3】

 黄培. 宏观视角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 中国医院管 理 , 2011, 31(8) :

 l7— 18.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年 2 月第 18 卷第 4 期

 【 4】

 胡祖斌, 易红, 刘蔚, 等. 医院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的理论和方法啪.

 中国医院管理 , 2005, 25( 12) :

 18—19.

 【 5】李丽勤, 虞兰香 , 罗阳峰, 等. 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住院医疗质量研 究[J1 . 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6) :

 37— 39.

 [6】邓跃玲. 试论医院办公室行政效能的提升[J 】

 . 文史博览理论, 2007, 3 ( 3) :

 58— 6o.

 [7】

 宋林子, 吴宇彤, 张建. 浅谈院长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J】

 . 医院院 长论坛 , 2011, 8(2) :

 54— 60.

 [8】

 Manea DP, Breault L , Wishart P. A tale of two cultures:

 specialists and generalists sharing the load[J]. Ca n

 Fam

 Physicia n , 2011, 57 ( 5) :

 576—584 .

 【 9】

 Pham HH, Bemabeo E C , Chesluk BJ , et a1 . 111 e roles of practiee systems and individual ef f ort in qua l it y per f ormance [J】

 . BMJ Qual Saf , 2011, 20 (8) :

 704— 710.

 f10】

 孔桂兰, 马谢民, 赵乐平 , 等. 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估现状研 究[J】

 . 中国医院管理 , 2012, 32(9) :

 24— 26.

 ( 收稿日期:

 2013— 11- 14) 新形势下基层计划生育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探讨 楼 翠 (缙云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浙江 缙云 321400) 【 摘要】计划生育工作是我 国的基本国策,形成于计划经

 济时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户籍制度改革, 基层计划

 生育工作出现了许 多新情况、 新问题 , 主要表现为:

 计生工作力

 度 有所减弱、 计生投入 缺 口较大、 计 划生 育专业水平较差。

 分析 其原因包括:

 认识不明, 与基层重视不够及计生部门认识偏差 有关; 法律意识不强, 机制不活。

 必须采取提高认识、 依法行政、

 提高计划生育专业水平等措施, 突出重点, 实现经济建设与人 口生产的协调发展 。

 【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计划生育工作 问题处理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有着很强的强制性 , 形 成于计划经...

篇五: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XUNZHUANDI特讯专递

 演练情况。

 2.交通安全 :以校车安全为重点,着重检查校车使

 用许可管理制度、校车驾驶人资格管理制度、安全行车

 教 育培训考核制度 、校车 日常检修制度 、校 车交通违法

 处置制度 、校车核载定员制度 、校车动态管理制度、接

 送学生交接制度落实情况,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教育

 情况。

 3.食品安全及卫生防疫:以学生食堂、学生营养餐

 为重点,着重检查食堂人员卫生、环境卫生以及食品原

 料采购、存储 、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和规 范的落实情况 ,学校传染病疫情预 防、监控及报告

 制度 落实情况 。

 4.自然灾害防范:以校舍安全和汛期安全为重点,

 着重检查防范洪灾、泥石流 、雷电、台风等重大自然灾

 害有关措施和制度的落实情况,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教育开展情况。

 5.危险化学品安全 :以学校实验室为重点,着重检

 查实验 室人员管理 以及有毒有害 实验用 品购 买、领用 、

 登记制度落实情况,实验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情况,重点

 部位 自动监控 、泄漏检测报警 、通风 、防火 防爆设 施设

 置维护及运行情况 。

 6.校园治安:以校 园安保体系建设为重点,着重检

 查门卫制度 、人防、物防、技防、值班巡查、校外人员及

 车辆管理、突出矛盾 隐患排查等情况。

 7.集体活 动安全 :以大型集体 活动 为重 点,着重检

 查 实习实践活动 、夏令营 、集体外 出等 活动的安全教

 育、应急预案、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严防踩踏、溺水、

 人身伤害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8.事故查处情况:按照“ 四不放过”和“ 科学严谨、依

 法依规 、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的原则,开展事故查处情

 况检查 ,着重检查责任追究是否严格依法,各类防范措

 施是否落实到位,相关安全标准、制度是否进行完善。

 删3年工资 I协勰撇她 面I 作

 全总在 日前下发的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012

 年度考核办法》中提出2013 年工资集体协商要做好 5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抓住有利机遇、借助各类载

 体 、运用 多种方 式,加大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的宣传力

 度,营造有利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和实施的良好

 社会氛围。二是继续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建制,行业性、

 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以及世界 500 强在华企业建制等

 重点难 点工作 ,形成 大企 业单独建 制和小企业通过行

 2 8 中国教工2013,7

 业 、区域协商覆盖齐头并进 的推进局 面。三是继续抓好

 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从制度规范、能力提

 升、作用发挥等方面着力提升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四是

 集 中精力培育宣传 一批规模 以上企业建制 ,行 业性 、区

 域性集体协商,世界 500 强在华企业建制的典型,切宴

 发挥典型 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针对 制约工资集体 协

 商工作深入开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通过进一步从

 源头参与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深入基层提炼总结实

 践经验、加强理论研 究等方式逐 步加 以破解。

 清华大学举行教书育人研讨会aO周年师德论坛

 5 月 30 日,清华大学举办教书育人研讨会30 周年

 师德论坛。中国教科文卫体 工会主席万 明东 ,北京市教

 育工会主席史利国,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党委副

 书记 、工会 主席韩景 阳,副校长袁驷 出席论 坛。

 万明东在讲话 中高度肯定清华大学持之 以恒地开

 展教 书育人 活动,涌现 出一大批师德先进典型 ,积极推

 动 了一流教 师队伍建设 ,为全 国高校 加强师德建设树

 立典型并创造 了经验。他希望清华大学在新形势下进

 一

 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在全 国高校师德建

 设工作 中的引领 示范作用。

 胡和平在讲话 中说 ,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特别是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坚

 持以教师为主体,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积极参与,形

 成 强大合力。广大清华教 师要高度 重视和 自觉加 强师

 德修养 ,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水平,热爱教

 育 、严谨 治学 ,为人师表 、提 高素养 ,关爱 学生、倾 心育

 人 ,为国家和民族未 来塑造希望 、实现梦 想。

 会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王孙禺作题为《立

 德树人:做一个好教师》主题报告。生命学院院长、医学

 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等 5 位来 自教育教 学一 线的教 师

 代表分别从责任、爱心、学术、梦想等多方面作典型交

 流发言。

 据悉,清华大学从 1984 年开始 ,由校工会牵头、学

 校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教书育人研讨

 会,已坚持了30 年。研讨会对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敬业

 精 神,更新教 育思想 和教 育观 念 ,促进 思想素质的提

 高,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013 年是清华大学

 教书育人研讨会召开 30 周年 ,学校组织 了教书育人研

 讨会 3O年系列活动,包括师德知识竞赛、师德论坛,教

 书育人先进个人评选等,研究探讨新百年的师德建设

 和“ 三育人”工作。

 ( 本刊报道 )毒

篇六: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市场实务法律问题研讨会 主办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 华东政法大学国 际金融法律学院 时间:

 2013 年 06 月 24 日 13:

 30—17:

 30 地点:

 长宁校区交谊楼二楼圆桌会议室 主持人:

 罗培新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 国 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 教授、 博导 记录人:

 李

 润( 12 级经济法专业研究生)

 顾梦怡( 12 级经济法专业研究生)

  罗培新:

 尊敬的王保树教授, 尊敬的各位法官, 尊敬的平安信托有限公司的各位领导, 和合规部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罗培新, 非常荣幸能够主持今天下午的研讨, 今天下午研讨的主题是金融市场的一些实务法律问题的一些具体的研讨, 不是对具体案件的讨论。

 今天下午研讨的背景是这样的, 我们一位校友在平安信托公司工作, 他提出来说, 他们在创新一些金融产品的时候对合规的一些部分没有特别的把握, 想向我们请教。

 我说我们是学者, 学者在学理层面有一点想法, 但是我想最后的裁判和最后对合规部分的认定最有发言权的是各位法官, 所以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在学者和实务界的法官层面我们请到了各位嘉宾来共同研讨一些具体的法律问题, 请允许我介绍与会的各位主要嘉宾。

 首先是非常非常尊敬, 也非常非常熟悉的中国商法学会的会长王保树教授,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庭庭长杨路博士,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庭审判长史伟东法官,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金融庭庭长罗健豪法官,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金融庭副庭长林晓君法官,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詹巍法官,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楼颖女士,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李雯女士,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基建业务法律团队长杨震山先生,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信托业务法律团队长罗素丽女士, 另外我们还请到了 平安信托其他的参会人员, 因为时间关系, 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同时我们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来了十位教师, 也一起参与今天下午的研讨。

 我还记得, 在杨路庭长的领导之下, 上海市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很多金融庭相继成立之后, 开了很多研讨会, 也适时地发布了金融审判的典型案例和白皮书, 也邀请学者, 邀请金融实务部门的同事参加研讨, 今天的这场研讨我觉的也是一个类似的形式, 不是对具体案情, 就是对具体的产品和相关的合规方面的一些问题大家研讨。

 首先是我们有请中国商法学

 研究会会长, 清华大学的王保树教授讲话, 有请王老师。

  王保树:

 很高兴今天参加这个讨论, 我本人对这次会上讨论的具体问题是, 我也不好发表意见。

 不过我觉得罗培新教授给我找个机会, 利用这个机会学者, 法官,还有金融业的业者部门一起来讨论这个金融的法律问题, 给我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场合来感受上海的金融发展, 非常非常感谢, 我觉得上海在法学的金融法的发展, 这个课程的发展, 或者理论的发展, 应该说是得天独厚的, 得益于上海的金融业比较发达, 应该说也有这个历史传统。

 那么今天开这个讨论会, 我也有这么三点感想, 第一个, 我觉得金融业者和法官和学者在金融这个领域是天然地有着互补的联系。

 学者很显然研究的是金融的法律现象, 或者是商事的法律现象。

 像在书斋里头, 课堂里头, 老是坐在书斋里头没办法进行研究, 他就要走出书斋,走出课堂, 走出校门, 接触金融业者的活动, 接触金融审判和商事审判的活动,这样才有研究的素材, 研究才有的放矢。

 我多处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法学发展到今天, 它必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肯定得是借鉴国外的经验, 最终是要立足中国本身的发展。

 在这点来讲, 我觉得, 三个领域——学者法官和金融业者有这种天然的联系。

 刚才谈到的问题, 我觉得法官要正确适用法律, 一个法律条文制定出来以后,也要怎么理解运用法律的问题, 这里面有经验的摸索, 也有理论的指导。

 金融业者当然是在金融业里面走在第一线, 但是金融法和商事的法律这方面在第一线也要有理论的指导, 也要研究在还没有问题的时候怎么样预防风险, 这方面也离不开跟司法部门这样的一个联系, 所以我觉得这三个领域是有着天然的联系, 应该在天然的联系这个上头来做足文章。

 当然来讲, 我们毕竟是不同的工作部门, 具有不同的工作特点, 教学研究单位, 法院还有金融业的差别, 应该说工作的特点差别还是挺大的, 他们同样围绕着一个事情, 但是工作的特点应该是各有特点, 互有差别。

 所以这样来讲, 要想把天然的联系运用好, 就需要创建一个平台, 那创建这个平台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这个平台刚才罗培新教授也讲了, 今天是学者为主持讨论, 法官每年就案件发布白皮书或者别的, 这是一个以法官为主体的活动, 但是不管谁为主体, 是多方面的主体来参加, 创建这个平台, 利用这个平台, 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 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平台要想维持, 我一直觉得在中国, 也要采用某种形式, 所谓某种形式不一定就要研究会, 我看日本人在大学里边也有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跟

 我们的这个研究会有区别, 我们的商法研究会从一定形式上是有个组织, 有会长,副会长, 常务理事, 理事, 他那个研究会给我的印象就是讨论会, 大家一说公司法治研究会, 那只是一个公司法的系列的讨论会, 经常举行的, 也没有明确是哪一年的这个就不办了, 我觉得这种形式或许比较机动, 比较灵活。

 也可能费用不会花费很多, 大家也容易参加。

 如果一定要弄成那种形式很严密的, 或许有个人想参加, 甚至讨论他关心的问题, 但是参加不上。

 而把对这个并没有研究,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并没有需求, 把这些人网罗进来以后, 他又没办法发表什么意见,这样可能时间也是个浪费。

 所以我看完以后就觉得没有组织形式的这种研究会,或许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经常讲的, 各种会议没有组织, 参加会议的人没有各种利益关系, 但是发挥作用更好。

 有名的国际论坛的组织也想参加, 有的不纳会费就参加不上。

 所以平台采用一定的形式, 尽管不是有组织的, 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

 另外, 再一点来讲, 今天我觉得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 我们采用的平等讨论的做法, 华政的圆桌会议, 我印象中大家不分上下, 不分哪些人是什么样的专家,哪些人是听会的, 大家都是积极的参加者, 奉献者, 大家也都分享会议的成果。我想这个平等的交流, 是很有必要的。

 从我们学术界来讲, 我们觉得可能理论的发展, 向中国的金融业的时间很短, 它的理论的发展要不靠平等的讨论, 要发展起来我看也挺困难。因为我们没有很深厚的基础, 不像有的学科有很深厚的基础,我们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要靠这种平等讨论, 理论要和实践紧密结合, 既要借鉴国外的优异的做法和经验, 但是毕竟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 所以要立足中国的实践。

 这个我觉得也是值得提倡的。

 总而言之, 我对这个方式的评价还是给予一个很肯定的, 很高的评价, 希望这种形式能够在国际金融法学院坚持下去, 也希望我们上海在这个方面, 学者,法官和金融业者紧密合作, 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 谢谢大家。

  罗培新:

 非常感谢王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同时我在这里也要非常感谢在坐的各位法官, 大家都知道,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创建三年来, 各位法官对我们学院非常支持, 不管是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还是包括在你们有空的时候过来指导我们的学术研究, 做演讲, 我们的学生都受益匪浅,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今天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给我们全体师生提供了 一个了 解实务当中法律问题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借此机会能够聆听各位法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领悟, 这是一场非常宝贵的现

 场教学, 正如刚才王老师所说的一样, 金融业者, 学者和法官, 在一定意义上,在正确理解规则和适用规则的意义上, 我们的使命是相当的, 高校不过是多了一个使命, 就是要培养人才。

 所以今天我们很多学生很幸运能够有机会来参加这次现场教学, 再次感谢王老师。

 接下来我们有请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李雯女士就相关的案情来作介绍, 或者你安排其他的人员做个介绍, 我们有请李雯女士, 大家欢迎。

  李雯:

 尊敬的王教授, 尊敬的各位今天前来的法官, 各位华政的老师, 各位华政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

 首先很感谢华政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让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跟我们的学者, 跟我们的法官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来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我先占用大家几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平安的情况。

 我们今天来参加的人员来自 于平安信托, 平安信托是平安集团下面的一个子公司, 平安集团占有了平安信托 99.8%的股份, 所以我们的股权非常集中, 我们还有一个小股东上海燕塘, 这样就构成了我们的一个股权架构, 所以平安信托在整个平安集团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呢? 平安集团现在基本上是全牌照的, 也就是在中国的金融监管下面他所拿到的, 可以申请的拍照基本上都有了, 它是从保险起家, 发展了投资系列的公司, 到后来通过并购, 发展了现在的银行板块。

 从现在的集团的三架马车来看,保险是我们的支柱, 新增的两颗支柱一个是银行支柱, 一个是投资支柱, 我们平安信托就是投资支柱之一, 我们所做的主要业务有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们的主业信托业, 我们目 前大概是受托管理了 三千多亿的客服资产, 这是我们的信托业务, 我们还有一块是投资业务, 从我们现在的产品来看, 我们现在的产品其实是横跨了 资本市场和非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我们的产品有做证券类投资的, 债券投资的, 我们都有, 我们的非资本市场, 主要是 PE 投资, 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平安信托其实跟其他信托不太一样的就是, 我刚讲了我们有我们的产品和投资,平安信托最大的不一样的, 就是我们有一个很庞大的投资主体, 这个是很多信托公司比较少的, 我们有差不多近百人的 PE 投资团队, 近 150 个人的房地产的投资团队, 也有大概五六十个基建的投资团队, 所以的话, 它是能够把项目和资金连接起来的。

 通过这两年的努力, 我们平安信托也建设了 一支自己的直销队伍。现在为止我们公司大概有八百多位信托产品的销售团队, 所以市场上最热的银行代销, 我们说银信合作, 其实其中的一个合作就是销售的合作, 很多信托公司靠的是银行代销。

 我们平安信托通过这两年的努力, 我们现在自己直销的团队也非

 常庞大了 , 所以我们对银行的依赖也不是那么多了 。

 接下去我介绍一下我们平安的法律团队, 我们平安信托的法律合规部是从2010 年开始组建的, 到目 前为止, 我们其实是有两个 team 在我们的法律合规部,一个是我们的合规团队, 一个是我们的法律团队, 合规团队实际上最主要的工作,第一面对监管, 第二就是我们金融机构都会有一些反洗钱的工作, 我们还有一些内控的工作, 这个主要是我们的合规团队在完成。

 法律团队主要是负责新产品新业务的所有的合法合规性, 以及法律文本的审核, 这是我们的法律团队。

 目前我们平安信托的法律团队现有的人员有差不多二十个, 就是纯做法律业务的, 所以其实我们内部的律师都已经差不多有点类似中型的律所一样了。

 这个规模在信托业是非常少的。

 这个最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管理层非常重视法律风险的控制。

 第二个其实是说我们的法律团队对我们的业务其实还是挺深入的, 因为一般的信托公司的法律合规团队是三到五个人左右, 那我们现在法律合规是二十五个人,所以这个规模在信托业是非常少的。

 我们的业务大概是从 07 年开始起步的, 走到现在产品线是非常丰富的, 我刚刚也说了 , 我们现在差不多管理了三千多亿的客户资产, 实际上, 在信托公司层面上信托业的最重要的是受托人的责任,fiduciary duty, 这个责任实际上对我们信托公司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这两年是一个社会的热点, 也就是大家都在关注的信托的刚性兑付, 有时候我们在公司内部也会说, 当整个市场的环境非常好的时候, 客户的收益也会非常好,这样的话, 产品上的一些瑕疵, 或者说它有一些问题, 实际上往往就被忽略掉了 。客户其实是心满意足地拿着他的预期收益率就走了 , 所以很多问题都被忽略了 。但是在市场还是在下行区间的时候, 实际上客户一旦投资收益跟它的预期出现差异的时候, 客户就会看你的法律文件有没有问题, 你帮我做的一些风控措施有没有问题, 你投资后的管理有没有做好, 你的受托人的责任有没有尽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始要跟罗院长要开始沟通, 就是我们非常非常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把我们实践当中碰到的一些困惑, 因为哦我们有时候在团队内部的讨论也是非常激烈的, 有时候发现有一些问题我们找不到答案, 但是我们目前由于信托关系而产生的诉讼暂时还没有发生, 但是我们现在还是有些担心, 就是有一些法律问题我们把握得不是很准确, 我们也想到的是我们有一些非诉讼的文件, 或者说我们设计的交易结构, 其实是没有经过司法的检验, 所以我们也想今天有这样的机会, 跟我们的王教授和尊敬的各位法官有一个探讨的机会。

 我们下面就进入到我们的正题。

 我们今天涉及的板块主要有三块, 一块是担保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现在很多的业务, 我们发现从我们产品的销售端来看, 客户更容易接受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 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看第一还款来源, 借款人有没有一个还款来源, 往往有的时候第一还款来源不是我们最看重的, 我们一般来讲,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要求是 BB+以上, 如果说达不到这样一个信用等级的话我们的风控就要求你要有一个很过硬的担保人。

 以前, 银行是国有企业的担保, 或者央企, 大的上市公司的担保很容易拿到。

 但是...

篇七: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六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侵权责任法立法学术研讨会

 会议记录

 第一阶段

 开幕式 时间:

 2009 年 9 月 26 日 9:

 00-10:

 00 地点:

 “天下凤凰”酒店附楼二楼“湖南厅” 主持人:

 屈茂辉(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湖南省民商法研究会会长)

 记录人:

 周晓敏、 孙亚贤、 邹赛兰

 为配合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 深化侵权责任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研究,增进法官与学者间的学术交流, 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出版社、 湖南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 湖南省法官协会共同主办“第六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侵权责任法立法重大问题研讨会”, 于 2009 年9 月 25-27 日在湖南省凤凰县召开, 会议由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吉首大学法学院承办。

 主持人(屈茂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专家和来自各地的法官,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 我们聚集一堂来到美丽的湘西来参加本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侵权责任法立法学术研讨会。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 嘉宾。

 出席会议的有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教授,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建远教授,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郭明瑞教授, 湘西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立新先生, 吉首大学副校长白晋湘教授,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聂述昌先生, 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杨亚平先生, 湘西自治州政法委书记龙德忠先生,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凯湘教授,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兰委员,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温世扬教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吴兆祥法官。

 下面有请承办单位之一的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立新先生致辞。

 李立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朋友们, 很高兴我们在山清水秀的凤凰迎来了第六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侵权责任法立法学术研讨会, 这次年会既是法官与学

  者交流的平台, 又是侵权法立法的学术研讨会议, 本届论坛谈的成功举办, 有利于创办边城审判制度, 加强法官与学者之间的交流, 衷心的祝愿本次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侵权责任立法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屈茂辉):

 谢谢李立新院长, 下面请吉首大学副校长白晋湘教授致辞。

 白晋湘: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专家学者, 各位朋友, 我代表吉首大学, 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吉首大学创建于 1958 年, 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大学, 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 2 万余名本科生、 研究生、 留学生,有 55 个本科专业,涵盖了 11 大学科门类, 2000 多师生员工, 150 位教授拥有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的、 省级的教学科研成果,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绩。

 这对于一个民族地方的高校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也有法学院, 法学的研究生, 希望各位教授对我们吉首大学的法学给与指导和帮助, 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希望各级领导学者给与吉首大学帮助。

 朱镕基曾经为吉首大学题词, 曾庆红称赞吉首大学有特殊的价值。

 如果大家有空的话一定要到我们吉首大学去指导, 去做客。

 祝各位代表在湘西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主持人(屈茂辉):

 谢谢白校长, 下面请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聂述昌先生致辞。

 聂述昌: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专家学者各位代表, 借此机会代表湖南省法官协会,向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 全国各地法院系统的同人以及关心支持本届会议的其他社会各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与崇高的敬意。

 法官与学者的互动,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捷径, 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法官提高司法能力, 所以我们今天借着凤凰这个人杰地灵的宝地, 各界学者聚集一堂, 倡议中国法律的重要篇章, 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献言献策,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衷心祝愿这次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 衷心的祝愿各位代表工作愉快, 万事顺意,谢谢。

 主持人(屈茂辉):

 谢谢聂先生, 下面请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教学研究室主任杨立新教授讲话。

 杨立新:

 我们第六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侵权责任法立法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主要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 法官与学者对话, 给法官与学者提供了一个平台, 当然

  这个平台主要是在民商法领域的。

 这样一个论坛坚持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 每次都研究一个主题, 法官与学者在一起共同的去讨论这些问题, 这些年下来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差不多每次会议都会出版一本论文集, 这次我们专门讨论侵权责任法修改的问题, 也要形成一个侵权责任法论文集。

 这些年坚持下来我们有一个体会, 民法民商法是理论问题, 也是实践问题, 那么有这样一个平台法官与学者之间直接对话呢, 通过碰撞产生火花, 那么对于我们法律的制定, 司法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的办法, 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今后要把论坛办的更好。

 第二点, 我们这次专门讨论侵权责任法立法问题, 因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 所以我们法官与学者坐在一起把实践经验与立法成果结合, 提供给立法机关, 帮助侵权立法。

 把好的思想向人大法工委汇报, 争取写进立法中去。

 第三点, 学术研究永远离不开司法实践, 司法实践也永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我想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给法官与学者更多的交流机会, 让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能够向着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论坛的宗旨。

 最后我想说, 大家都远道而来我向大家表示感谢, 特别要感谢对我们会议提供帮助的地方领导, 大学, 法院, 还有相关的部门, 为我们的会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让我们在这里有很好的条件开会, 谢谢各位, 谢谢。

 主持人(屈茂辉):

 谢谢杨教授, 下面请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杨亚平先生讲话。

 杨亚平:

 各位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人民法院出版社向与会的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学者, 各位代表, 向为这次会议组织工作作出贡献的相关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法官与学者的论坛是立新教授倡导的也是他冠名的, 现在已经是第六届了,在我们法学界和出版界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了。

 提供给专家与法官之间交流的平台, 在法官与专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无论从司法实践到法学理论研究, 以及整个法制建设都有很大的意义, 我能参加这次会议与在会的各位领导专家研讨法律的热点问题, 感到非常的荣幸。

 预祝大家在凤凰古城能够开心愉快, 工作顺利,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屈茂辉):

 谢谢杨社长, 最后我们请湘西自治州政法委书记杨德彪先生讲话。

 杨德彪:

 尊敬的杨立新教授, 各位领导, 专家, 和各位代表朋友们, 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 第六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侵权责任法立法学术研讨会在这

  里隆重的召开, 我受州委书记菏泽中先生的委托代表州政府, 州人大, 州政协,和全州各族人民向全国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 专家学者, 朋友表示最真挚最热烈的欢迎。

 湘西自古就是黔中要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湘西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湘西的富饶美丽, 这里资源丰富是华中有名的桐油之乡 , 这里风光秀美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浓郁的民族风情, 和奇特的山水风光, 21 世纪中国新的旅游热点,体现了土家族苗族的民风。

 同时我们希望把这次论坛的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更早的更充分的运用。

 我衷心的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在法官与学者之间架起一座交流学习的桥梁, 希望各界领导, 专家, 朋友通过这次论坛能够更加支持湘西自治州的建设。

 希望此次湘西之行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后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主持人(屈茂辉):

 谢谢龙书记, 今天的开幕式就到这里, 下面我们到楼下进行集体合影。

 第二阶段

  大会主题学术报告阶段 时间:

 2009 年 9 月 26 日 10:

 20-12:

 00 地点:

 “天下凤凰”酒店附楼二楼“湖南厅” 主持人:

 刘凯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兰(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温世扬(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记录人:

 殷海卉、 何琛 主持人(刘凯湘):

 我们现在进行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报告阶段, 这个 5 位专题发言的专家教授, 既有涉及到当前进行侵权立法的基本情况的介绍, 也有侵权法基本理论研究, 也有来自审判实务当中的有关侵权损害的这样一些动态的交流,

 这是一个内容很丰富, 含金量非常高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 五位专题发言人,发言的顺序大概是杨立新教授、 崔建远教授、 郭明瑞教授、 吴兆祥博士和姚辉教授 5 位, 每位主题发言人的发言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或者是八到十分钟。

 我们的任务就是来控制时间, 很巧合的是, 我们三个人都是西南政法 80 级的同学。

 好,我们先请杨立新教授做主题发言, 他的发言主题是关于《<侵权责任法>(草案)

  的最新进展》。

 有请杨立新教授。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谢谢三位主持人。

 关于侵权法的立法, 要简单报告一下, 在 8 月 24 日, 专家进行了研讨会, 8 月 20 日进行了一次法官研讨会,经过这两届研讨, 侵权责任法草案的基本问题差不多都定下来了。

 现在要做的工作呢, 就是把大家的意见汇总起来报告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这次立法的进度,在 10 月下旬,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进行第三次审议, 如果审议顺利的话, 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就会通过了。

 会议已经把这次 8 月份的稿子提供给大家看了, 大家会发现, 8 月 20 日的修改稿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

 会议的材料中, 我写了一个侵权责任法立法最新讨论的 50 个问题, 我这个论文归纳总结得算是比较全面的,大家可以看资料。

 因为时间有限, 我没办法介绍这么多问题, 下面我简单说几个问题。

  第一个我想介绍的是论文中的第四个问题, 关于第 7 条和第 8 条规定的“损害”究竟是大损害还是小损害的问题, 多数学者意见呢, 这两条规定的是小损害的概念, 仅指人身和财产的实际损害, 但是立法机关比较倾向的是大损害。

 大损害就包括妨碍、 威胁甚至是危险, 并不是只针对侵权损害赔偿。

 那我们想, 在侵权损害赔偿原则之后设置其他条款, 可能会更符合实际。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重要, 立法通过以后, 对我们如何理解法条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 我想简单说说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和标准问题, 这次条文的意见就是废除同人不同命的条文, 采取同命同价, 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赔偿。

 这些年来大家对这个问题讨论的很多, 这个会议上专家们也基本上接受了这个立法思想。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 现在 23 条比 24 条好像更加进步了 , 草案规定“侵害他人人格权、 身份权, 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 受害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法工委接受我们的意见, 把“故意侵权”拿走了 , 但是我们专家学者还不是很满意, 希望能够把这部分规定的更好, 包括死者人格利益、有特定纪念意义的物品等等都规定拿进来, 这样可能会更好。

  第四个是我写的第十六个问题, 关于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和胎儿利益的保护问题, 在民法中继承法部分对胎儿的利益保护做了相关规定, 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在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说的很清楚, 但是在现在的侵权法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我们学者的建议是是不是把这两个做一个条文或者两个条文来规定, 我们学者意见很

  积极, 但是立法机关对这个反应好像并不强烈。

  第五个问题是关于抗辩事由的部分, 第三章的规定还凑合, 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还是觉得抗辩事由的规定是不是太少了, 像被害人的同意与自甘风险都没有被写进去, 对此学者意见强烈, 而立法机关的态度与学者差异明显。

 这是一个问题。

 第六个问题是论文中的第二十二个问题, 也就是用人单位的责任问题, 大家看到侵权法中有一个规定, 将雇主责任和用人单位规定在一个条文中, 我们这个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还是有不足的部分。

 如“用人单位”这个词是劳动法的概念, 并不是民法中的概念, 应该是“用人者” 。

 另外, “工作过程中”的界定也不清楚,使用“在执行职务中”更加准确。

 还有, 被使用人在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 应当规定追偿。

 有人解释, 这是一个内部关系, 法律可以不做规定, 但是这样规定不明确, 无法确定用人者对被使用人的追偿关系, 使追偿时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 没有追偿请求权的法律基础, 故需要补充。

  第七个是论文的第二十七个问题。

 惩罚赔偿金, 原来是规定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 侵权法中尚无规定。

 现在 《食品安全法》 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 10 倍是“虚张声势”, 并没有多大的惩罚作用。

 我们比较倾向个别规定惩罚性赔偿, 比如对恶意产品侵权和恶意环境侵权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

  第八个问题, 论文中的第二十九个问题, 关于好意同乘的规则问题。

 如果严格规定都要赔偿的话, 就破坏互助关系, 但是完全不规定又不太适合, 所以应当制定最为恰当的规则, 平衡各方利益, 现在采取的方法是机动车在有责任时, 承担补偿责任。

  第九个问题, 论文中的第三十九个问题, 关于易燃易爆放射性责任与高空高压轨道运输工具责任的异同问题, 在这一部分, 大家可以看看, 草案中不再使用高速运输工具这个概念, 而是使用了“轨道运输工具”的概念, 这个改革应该是对的,这个“轨道运输”最起码不包括游乐场提供的轨道。

 易燃易爆放射性责任与高空高压轨道运输工具责任, 要不要分开? 我是比较主张有差别的, “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自身的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责任”, 其中“过失” 和“不可抗力”都是免责或是减轻事由, 这样的免责事由的幅度比较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也存...

篇八: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音乐与表演MUSIC & PERFORMANCE

 201 2.02综述与书评引领前沿 展示成果 增进交流——“2011南京国际音乐教育高层论坛” 综述尚建科( 遵义师范学院

 音乐系, 贵州 遵义 563002)[摘

 要]2011年1 1月 4至6日 , 由南京艺术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联合主办的“2011南京国际音乐教育高层论坛” 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召开。

 论坛有学术研讨会、 教学展示音乐会和专家讲座三个板块构成, 对国际音乐教育领域内相关前沿问题进行了 深入研讨。[关键词]音乐教育; 高层论坛; 综述[中图分类号]J601; 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9667( 2012)

 02- 0136- 07 收稿日期:

 2012-02-12作者简介:

 尚建科(1 979—

 )

 , 甘肃通渭人。

 中国音乐学院2011 级博士研究生,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研究方向:

 音乐教育学。引 言2011年11月 4—6日 , 由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联合主办的“2011南京国际音乐教育高层论坛” 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召开。

 来自 瑞典、 德国 、 巴 西、 瑞士、 新加坡、 芬兰等国专家, 以及我国香港、 澳门、台湾和大陆地区各大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论坛活动。

 开幕式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王建元教授主持,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伟东教授、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 ISME)

 主席哈肯( Håkan Lundström)

 教授、 中央音乐学院夏筱刚副研究员、 上海音乐学院余丹红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长谢嘉幸教授先后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教授宣布论坛开幕。在开幕式结束后的大会主题发言阶段,哈肯教授发表了 题为《 歌曲 与歌唱的口 头传承:

 音乐人类学和音乐教育的共同话题》的演讲, 认为非正规的口 头传承充分发挥听觉、 环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突出了歌唱的整体性, 其唱法更加接近个体的社会生活。而学校音乐教育将歌唱学习分割为若干部分单独训练, 从而遮蔽了歌唱的功能性, 抹杀了学生的音乐才能。

 因此, 非正规的口 头传承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 学校音乐教育应当是社会音乐教育的延续, 这是音乐人类学和音乐教育学应当共同探究的话题。

 德国波茨坦大学音乐教育系主任、 德国大学音乐教育发言人杨克( Birgit Jank)

 教授在《跨文化音乐教育:

 德国音乐教师教育的难点》 中,介绍了德国和波茨坦大学在音乐教师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遇到的难点问题。

 如在跨文化音乐教育方面, 通过跨文化比较、 音乐实践、 审美认知和主动接触陌生音乐文化等教学策略, 已使德国学生认识到音乐教育

 137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音乐与表演MUSIC & PERFORMANCE

 201 2.02综述与书评不应以欧洲音乐为中心, 而应在平等的基础上重视开展世界音乐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此外, 杨克教授还对中德音乐教育交流中的不对等现象进行了反思。

 德国不莱梅大学克莱南( Günter Kleinen)

 教授在题为《熟悉的陌生:

 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理解》 的发言中认为, 音乐的陌生感这种体验不仅出现在他文化中, 而且还存在于自我文化中, 如对德国青少年来讲, 他们不仅对现代音乐感到陌生, 而且对贝多芬的交响曲、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也并不熟知。

 因此, 在音乐教育领域, 对陌生世界中的音响进行探索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日 程安排, 本次论坛还以当前国际音乐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为论题展开了 充分研讨,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展示了音乐教育系在音乐教育教学领域新近取得的改革成果, 并邀请国际音乐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开展讲学活动, 从而使此次国际音乐教育高层论坛形成了由学术研讨会、 教学展示音乐会、 专家讲座三个板块构成的学术盛会。一、 学术研讨:

 国际音乐教育热点问题聚焦在学术研讨会上, 与会代表分别就“音乐教育哲学研究” 、 “世界多元文化与音乐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 、 “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 、 “国内外音乐教育历史、 现状与走向” 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研讨, 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

 音乐教育哲学研究范晓峰在《 音乐的理解:

 一种音乐教育哲学观念解析》 中 认为, 作为音乐教育的哲学观念, 音乐的理解必须要建立在不同音乐文化属性的基础之上。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要通过对不同音乐现象的观照, 逐步建立音乐理解的观念, 在尊重的前提下, 体现不同音乐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意义。

 林红、 管建华在《 埃里奥特音乐教育思想后现代转向的文化分析》 中, 详细介绍了埃里奥特追忆国际音乐教育学会50年间四位名誉会长及其反思的文章, 分析了埃里奥特音乐教育思想的后现代转向对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和理论构建的意义。

 李方元的《 “音乐教育” 谈:

 教育价值视角的历时考察》 在对“音乐教育”进行两种理解和历时考察的基础上, 认为中国传统的“乐教” 内涵及近代的“美育” 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之教育功能。

 从教育目 的讲, “专业音乐” 教育也应该是“音乐的教育” 和“通过音乐的教育” 两种功能的统一。

 覃江梅在《 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中, 着重从北美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组织机构和相关著述两个方面介绍了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发展动向, 认为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已经初步呈现行动、 多元、 批判、 建构和共享的研究格局。

 里基尔斯基( Thomas A. Regelski)

 在《作为社会实践的音乐与音乐教育》 ( 覃江梅代读)

 中, 主要论述了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语境、 思想内涵及其在当代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局限性。

 此外, 还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内涵、 要旨, 及其在当代音乐教育实践中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阐述。

 尚建科的《 众声喧哗与理想重构:

 韦恩•鲍曼著<音乐的哲学视野>述评》 对鲍曼的代表作《音乐的哲学视野》 一书进行了 解读, 并对其实践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做了评述, 分析了鲍曼试图在学术话语的“众声喧哗” 中重构音乐教育哲学的学术理想。

 于晓晶的《 后哲学文化音乐教育的建构立场》 受罗蒂后哲学文化思想的启发, 提出后现代语境下建构音乐教育的后哲学文化必须要突破本质主义、 基础主义和中心主义的现代性认识论哲学思维, 体现当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李劲松在《 简单性场阈中音乐理解的两个批判维度》 中, 批判了自 然科学实证主义视野下理解音乐的“简单性” 思维, 呼唤了对不同文化中的音乐进行探究时应采取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王旭熳在《 解读美国三种音乐教育哲学观》 中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和功能音乐教育思想三种哲学观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探讨了对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陈培刚在《 音乐教育亟须加强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 中认为人文思辨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将民间音乐、 世界音乐和流行音乐置于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等方式方法, 来加强学生人文思辨能力的培养。

 刘倩男在《 “审美” 与“实践” 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实指向》 中分析了两种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实践的

 138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音乐与表演MUSIC & PERFORMANCE

 201 2.02综述与书评意义, 并提出应探索适合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实际的哲学观念。

 朱玉江《 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与作为素质培养的音乐教育》 反思了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因 强调“技术理性” 与“审美” 而遮蔽音乐人文知识的偏颇, 提出在素质教育视野下重建音乐教育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董云的《 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从生态观整体观的角度审视了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工具理性本质, 提出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应实现三个转向:

 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 音乐能力 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走向体验的音乐教育。

 任超平的《 对审美音乐教育批判的批判:

 创美音乐教育》 在分析国内外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创美音乐教育” 的设想。

 张香君的《<什么是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就阿尔佩森主编的《 什么是音乐》 对音乐教育研究和理论构建的启示意义进行阐述。

 班丽霞在《 知识转型时代的西方音乐教学》 中以知识转型视野为参照, 反思了我国西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叶继红在《 实验教育学理论视野中 的音乐教育》 中, 从回顾实验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 审视了实验教育学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曼夫雷特• 西弗利茨( 德国)

 在《 实验教育教学经验》 中, 立足实验教育学理论, 反思了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音乐教育的弊端, 强调了创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钱建明在《 问题、 概念与抉择:

 新时期专业音乐教育之多维共生观》 中从三个方面, 对新时期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观的内容和规律进行了梳理。( 二)

 音乐人类学与多元文化音乐的教学尤卡( Jukka louhivari)

 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文化身份认同》 中, 介绍了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 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音 乐 系 为 促 进 多 元 文 化 音 乐 教 学 , 同 某些 非 洲 国 家 共 同 开 发 “ 北 南 高 等 教 育 网络课程( NS S)

 ——音乐教育与文化认同( MECI)

 ” 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认为多元文化或跨文化的体验在全球化语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音乐和音乐教育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宽容和理解, 并在促进文化身份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余少华在《 中国音乐研究的“话语权” 》 中, 针对中国音乐研究缺乏跨国对话与交流的现实, 提出语言的选取在21世纪中国音乐研究中存在的“文化角力” 问题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蔡灿煌在《 应用民族音乐学:

 倾倒中的象牙塔? 能共享的音乐学? 》中, 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的“方法如同知识:

 香港音乐的记录与调查( 1)

 ” 项目 为例, 探索了应用民族音乐学形成的背景、 目的与本质, 以及在当今学界、 华人社会与普世价值上所面对的不同挑战与定位。

 周纯一在《 重建礼乐文明的教育理想:

 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的教育理念》 中, 从缘起与筹办、 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系、 中国雅乐团 的建立与展演、 世界音乐课程的落实、 未来展望及自 由讨论等方面, 全面介绍了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在建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洛秦在《 世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 从世界音乐的概念、 世界音乐教育的理论和《 世界音乐概论》 课程标准三个方面, 论述了世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音乐学术界的现实意义。

 刘勇在《 UCLA的音乐人类学教学》 中, 结合自 己的学习实践, 介绍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民族音乐学系在音乐人类学课程方面的教学情况。

 张玉臻在《 印度传统音乐教育研究:

 师徒( G-S.P)

 传承模式探析》 中, 立足印度音乐文化及其教育的背景, 探讨并评述了民间师徒口 传心授的传承模式在印度传统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作用和意义。

 雷达在《 霍尔斯特音乐创作中的印度文化观》 中, 通过多学科视角对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作品的研究, 透视了东方哲学与印度音乐文化对其独特的音乐个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周钟在《 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中的宗教学认知》 中提出宗教学认知对于提倡文化理解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也为音乐人类学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哲学基础, 并对提倡回归生活、 对话交往的音乐人类学具有重要意义。

 刘咏莲在《 布莱金对舞蹈人类学的研究》 中论述了英国音乐人类学家布莱金关于舞蹈人类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评述了他对英国舞蹈人类学研究的贡献。

 王晓俊在《 关于近百年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教学的几点反思》中, 通过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在近百年来新式

 139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音乐与表演MUSIC & PERFORMANCE

 201 2.02综述与书评学校音乐教育进程中的得失考察, 提出近代以 来的新式学校音乐教育对中 国“乐教传统” 的彻底否定, 是当下民族乐器演奏艺术发展乃至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瓶颈” 现象的症结所在; 他进而认为:

 “音乐教育之国家在场与个体身份认同之间” 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因而关于身份塑型的研究应该成为当前中国音乐教育研究的首要任务。

 杨曦帆在《 培养多元文化的视野:

 现场体验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实践》 中提出, 现场体验是音乐教育走向多元化的基础。

 张应华、 谢嘉幸在《 我国当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 中, 认为课程策略的批判与建构、 教学策略的总结与探索是新世纪我国学界在讨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如何实施这一问题时的焦点问题。

 李成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中国的研究及发展》 中梳理了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

 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管建华在《 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 中 , 从现代性音乐体制中 的中国 传统音乐、 音乐普遍性“语法的主权身份” 、 中国传统音乐“语法” 的构建、 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哲学与文化反思等四个方面, 对采用西方现代性音乐体制的中国音乐教育作了理论反思

 周青青的《 理论与实践:

 中 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回 顾与展望》 全面回顾了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发展历程, 并展望了民间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景, 认为当前我国传统音乐教学还需要在沿用和开发前人理论积淀...

推荐访问:院长论坛研讨文章 院长 研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