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9篇

时间:2022-08-15 1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9篇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9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9篇

篇一: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dquo;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巨型学校”现象思考来源:

 《教育研究》 2010 年第 4 期 作者:

 万明钢 白亮摘 要:为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需建设一批好的农村学校,然而,在一些地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出现了一批“巨型学校”。由于对“规模效益”过度追求,引起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也滋生出新的不公平。为此,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要借鉴学校适度规模的普遍性结论,慎重考虑学校应扩大到何等规模以及如何扩大的问题。同时,要在规模效益与公平正义之间保持平衡,在理性与价值博弈的过程中趋利避害,解决好公平与效益之间的矛盾。关键词:

 农村教育;中小学校;学校布局;巨型学校一、中西部地区的“巨型学校”现象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集资办学等的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基础教育经费缺口凸显,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县及县以上政府希望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于是布局调整就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的一种自然选择。同时,由于农村学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校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教育进入了由数量解决向质量提升的过渡时期,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更是成为关乎整个国家教育质量、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事。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为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需建设一批好的农村学校,使其教育条件、师资水平都能得到大幅度改善,以缩小校际差距,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然而,在一些地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如在中西部一些农村地区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规模远远超过国家拟定标准的“巨型学校”。比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撤并南部山区学校,在城市建设几所学生近万人的中学。山区的学生都集中在这些学校就读;甘肃省陇东、河西等地区出现学生人数五千以上的中学;湖北省一些地区出现超过五千人的中学,以及在中西部很多地区正在建设中的“巨型学校”。大部分“巨型学校”都是在原有县城中学的基础上扩张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师资队伍都难以满足迅速增加的学生的需求,因此,这些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教学现象。

 2008年秋季入学时,甘肃省会宁县城的小学中,一年级新生一个班的人数最多达到90 人,一所小学学生达五千余人。

 [1] 目前,很多地区都把学校布局调整中农村学校数量减少和城镇学校规模扩大作为一项区域教育发展的经验在推广,认为在合并学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区“巨型学校”能够很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益得到最大发挥,是实现均衡发展的最“经济”的方式。但实际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二、效益与公平博弈中的农村“巨型学校”( 一) 对规模效益的追求是布局调整的初始动力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等因素的限制下,为了加快实现普及教育的目标,我国农村学校的布局基本上是采取依人口的分布状况简单

 建校或设点的办法。随着学龄人口高峰退去,原先的学校布局分散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同时,“以县为主”体制的确立,使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的县长期存在的财政能力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对办学效益的追求就成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始动力。

 [2]在部分教育资源浪费与整体教育财政困难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扩大学校规模来降低生均成本, 从而提高教育效益。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希望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量多的成果。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中西部农村很多地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一乡一中心,中学进县城”的教育发展规划,在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通过把小学集中到乡 (镇)中心校,把中学全部集中到城区,建设“巨型学校”的做法,扩大学校规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学校的管理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西部某省 2009 年基础教育工作会诞痧窆,全省按照“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展开中小学布局大调整的工作。一场政府与导、 自上而下、全面涉及城乡基础教育的学校布局凋整进入攻坚阶段。( 二)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我国各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当前,教育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城乡间、地区间,甚至同一社区内不同学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率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 是教育质量的差异。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虽然通过了国家的 “两基”验收,办学条件有了较大幅度改善,但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农村中小学校都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府改变了过去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撒胡椒面式”的做法,将一

 些分散的、规模过小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逐步撤并,对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适度集中和合理配置,使师资和生源相对集中,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教育质量。缩小了校际差异,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实现区域内或更大范围内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 广大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农村地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以前的“我要上学”转变为“我要上好学”,农民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差,学校和班级规模普遍较小,复式班过多,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差,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之目前政府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的有限性,基于此,政府希望通过农村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将各地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三、有规模但并不经济的“巨型学校”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不仪要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数量来实现,更要通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来实现。享受优质教育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需求。全面提高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不在重点校而在薄弱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本意在于通过扩大学校规模,将分散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 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对于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来说。通过扩大办学规模为全体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实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当这一做法推到了极端时,就会出现新的问题,诸如规模过

 大造成的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各项资源使用充分性和合理性下降;规模过大给学校的安全管理造成巨大压力; 学校教育教学难度加大,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等等。规模经济理论表明,社会组织的规模扩大和收益之间变化关系不是无限递增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先增、随后短期不变、最后递减的走向,经济学把规模扩大造成收益递减的阶段称为规模不经济阶段。本来将分散的、规模过小的中学撤并,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师资和生源集中,确实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学校规模过大,致使这些“巨型学校”可能会产生有规模但并不经济的问题。尤其是班级规模过大,不能保证教育质量,也就无法达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由于学校规模过大对学校安全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些巨大规模的学校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学校场地普遍狭小,无法满足从各地集中过来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校安全管理隐患增加,尤其是在寄宿生管理这一块更是让学校投入巨大精力,校内外学生的住宿安全、 饮食安全等问题都是对学校管理的巨大挑战。关于学校规模对教育质量 ( 学生成绩、学生发展 )的影响以及什么是中学的适度规模问题, 美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Howley 和 Bickel 于 1999 年在美国四个州进行了关于贫困地区学校规模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其研究结论表明:学校规模的大小在贫刚地区对学业成绩的好坏有着显著的负面作用。在政策决策方面,佛罗里达立法机构要求对学校的规模实行上限规定,一些基金会也出资资助贫困地区创办小型学校。

 [3]奥本斯认为,高中适度规模为 2244 人;而柯恩的结论是:

 1500~2244 人,平均值为 1850 人。

 [4] 有学者就不同地区高中规模存在区域差异性进行研究发

 现,农村地区的学校规模应小于城市地区的规模。大规模学校理论遭到普遍质疑,美国现有一批在校生规模达 2000 人甚至更多的中学。多年的实践发现,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难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学校管理也有困难,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美国中等学校出现学校规模缩小趋势,部分地区还兴起了中等学校“小学校化”运动,许多大规模的高中都试着拆分为小学校。

 Walberg 认为,美国关于学校规模的研究表明:“小的就是好的”的理论已成主流。虽然关于中等学校适度规模的研究没有取得一致,变化幅度为 300~900 人,但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和国家中学校长联合会发表的联合声明认为,高中在校生规模不要超过 600 人。[5] 总结美国对高中教育规模的研究来看,理论界普遍认同中学教育适度规模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更趋向于学校小型化。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在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要拆分规模过大学校。“规模过大学校的标准是班级数大于 31 人,要求分撤规模过大学校。日本政府从 1986年起用 5 年时间。计划实施消除规模过大学校,增加学校用地费补助,以促使中小学规模过大的学校迅速减少。日本的学校班级定员一般是 40~45 人之间,因此,它的中小学规模控制在 l200 ~1400 人。从1980年到 1987年间,规模过大学校的比例从 7%减少到 3.5 %,成效相当显著。”[6] 教育资源有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突破教育资源这一限制,学生人数扩大会使整体资源负担分散,每单位学生资源成本降低,但持续扩大学校规模对生均成本和资源使用效率的作用未必是良性的,一味地扩大学校规模就会损害教育功能,教育质量下降就谈不上办学效益优良。从组织的结构功能关系来看,学校规模的急剧扩大,会引起学校内部教学基层组织结构、教师群体与人际关系

 结构、学校的管理层级结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等方方面面发生结构性变化,“巨型学校”内部的结构性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各方面功能的有效发挥。中西部地区因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制约, 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现实, 因此,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规模扩大,更需要办学效益的掳高。提高办学效益不仅仅是生均成本的降低和名项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质量才是学校长远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提高办学刘益的全面体现。所以,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需要找到其适度规模,既要保障规模扩大过程中资源获得充分适当运用,又要避免产生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四、学校布局调整与规模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扩大学校规模、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是一个必然过程。对于区域教育发展的决策者而言,关键问题不是讨论学校规模是否要扩大,而是要借鉴学校适度规模的普遍性结论,慎重考虑学校应扩大到何等规模以及如何扩大的问题。同时,要在规模效益与公平正义之间保持平衡,在理性与价值博弈的过程中能够趋利避害,解决好公平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一) 关注效益追求中的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学校组织也有别于其他生产组织,所以,理解教育效益也就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对于其他组织活动而言,可以是以最小化的成本追求最大化的利益。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最小化其成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绝不是最终目的。反省义务教育的基本理念,即义务教育的目的和价值,义务教育的目的既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又在于促进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脱离教育的价值诉求去思考教育效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味地追求规模与效益就会丧失对教育本体功能的关注,也就谈不上育人和促

 进社会发展,难免会走上“学校工厂化”、 “教育流水线化“、 “产品标准化”的歧路。2001 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这一制度的调整积极意义非常突出,与乡、村相比,县级政府一般具有更强的财政能力,可以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具有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平衡义务教育的发展。但这一体制的确立给县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使相当一部分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的县长期存在的财政能力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7] 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减轻财政压力。基础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本身不应该以强调经济效益为目的,但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所进行的大规模学校布局调整, 就是在实行 “以县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之后,地方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所采取的无奈之举,将经济效益作为其主要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中西部地区学校布局调整确确实实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撤点并校”所产生的学校、班级规模的急剧扩大,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带来了教育效益提高需审思...

篇二: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议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教育领域的战略任务。当下,对很多地区而言,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仍相对不足。近年来,一些优质学校不断扩建校区、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教学班级和招生人数;一些薄弱学校采取调整与合并,形成新的大规模学校;一些新开发地区直接规划了大规模学校;还有比较普遍的通过名校承办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等等。无论哪种形式的大规模学校,本质上都是一种优质资源集中利用的教育发展模式。一、大规模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单体庞大的大规模学校,还是以群组形式存在的教育集团,在实现了规模效应的同时,各类现实困难和弊端也会同时存在。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红利的同时,在运行、管理和发展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学校管理成本的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需要人员的增加、部门和班级的增加以及学校对于资源消耗的增加,这些都会造成学校总体工作量的增加,同时管理的复杂程度加大。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集体活动、教师培训、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学校资产管理、卫生防疫、校园安全等方面都会因为规模化运行,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达到规范而灵活的效果。这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差异化管理难度增大学校规模扩大之后,各校区之间情况区别较大,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水平以及校园文化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大规模学校学生数量多,学生类型也随之增多,差异梯度增大,学情更加复杂,而大规模学校由于空间受限,且教职人员相对不足,对学生的差异化指导也很难高效率实现。(三)政策保障不够充分在很多地区,对于大规模学校的管理,除了按照规模比例增加经费投入以外,其他方面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对大规模学校的人、财、物的支持也没有实现常态化。大规模学校的管理干部及教师工作量大、工作难度提升,额外付出的劳动在绩效奖励等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职业生涯发展也时常面临困境,不利于学校人员队伍的稳定。二、大规模学校未来的发展策略大规模学校作为目前存在较多的一种形态,如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推进“双减”工作、探索优质轻负育人路径的背景之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学校自身建设的角度来看,学校要结合国情、校情,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策略,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一)理念为先,实现文化引领一所成功的学校,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优秀的文化传承。很多名校在发展的历程中,教育者克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优质文化不断积淀,并潜移默化对后来人产生影响。大规模学校要实现快速发展,就要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坚持理念为先、文化融合,实现文化的深度认同、价值的有效共识,进而形成学校建设的共同体。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环境文化都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大规模学校应当实行较为统一或是一脉相承的学校文化,而不适用于松散型的架构,紧密的关系不仅便于统一办学思想,也可以增强管理者在学校建设中的责任感。通过鼓励干部、教师共同开展学系统思维解决大规模学校的发展之“困”文

 沈

  杰27 2021.21 ··

 核心议题校文化建设,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弘扬时代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工作文化氛围,并将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鼓励,将优质文化传递到学校每个角落;同时,用文化的气息来培养学校的独特气质,不仅能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文化气质,为终身发展奠基。对于集团化形式的大规模学校,需要不定期组织各校区的干部、教师到总校参观学习,探索集团内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共享文化、课程等资源,开放课堂、讲座,传递教育教学改革思想。让总校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集团成员校中有更加广泛的共识和有效的传播,形成集团文化合力。(二)全局思考,培养系统化管理思维教育发生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而教育的对象——人本身更是一个整体。我们的教育应该瞄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进行整体设计、整体考虑。面对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用系统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注重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连接,理解系统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相互作用、协调共存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科学的管理,需要对学校的办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并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学校的育人体系建设主要应当从策略、建设、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六个维度入手。策略维度是立校之本,旨在凝聚人心,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实现育人成才为本、学术研究为魂、课堂教学为主、责任大局为重。建设维度是治校之道,旨在追求卓越、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追求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化、道德教育有效系列化、学科建设学术专业化、科技艺体普适特色化、教辅服务主动优质化。教师维度则是强校之基,通过各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卓越教师工程的建设,实现强基固本提升专业能力,以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完善教师管理机制,从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学生维度是育人之根,旨在通过建构“五育”育人体系,多措并举助力学生成德达才。学校德育工作注重“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睿智之脑、健康之体、发现之眼、创造之手。课程维度是兴校之源,旨在通过课程体系提升素养奠基学生未来。一所成熟的学校需要构建系统成熟、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基础通修课程夯实学科基础、兴趣选修课程激发潜能志趣、专业精修课程促进专业发展、自主研修课程形成自主能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课堂维度是教学之要,打造思维发展课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发展课堂是以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新型课堂形态,担负着活化知识与发展思维的双重使命,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与系统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有了完整而行之有效的育人体系,教学管理者就具备了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心中便有章可循,即使学校规模扩大和学生数量增加,育人体系也能够进行复制或者延伸,在大规模学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是教育集团的各个成员校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三)提升效率,实施科学化管理对于大规模学校来说,科学的内部管理能够保证学校的高效运行,提升各项工作效率。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学校总体章程的指导下,自下而上激发自主管理的需求,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以管理制度约束普遍行为,以激励制度调动工作和创新的积极性,以制度创新推动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二是科学设置机构。对于大规模学校来说,不仅要通过传统的职能部门进行常规管理,同时要建立科学、完整也是开放式的管理矩阵,通过研究中心、委员会、联合体、督导团等横向部门实现更高效的管理。通过多种管理模式交叉的方式,破除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带动学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管理矩阵的可延展性也能够保证学校管理的与时俱进。三是科学赋能,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逐步实现学校各个组成部分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28 2021.21 ··

 核心议题研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凸显大规模学校的独特优势。集团化管理模式的学校还要注重各校之间的差异性,助力各校实现特色发展,从“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最终实现多元化发展。四是集中优势力量进行优质资源的建设与配置。结合大规模学校的特点,坚持提质增效,科学合理规划,增加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优质资源产生的效能。在积极推进“双减”工作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优质课后服务,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如学校的特色实验室、专业教学设备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努力分配更多时间向更多学生开放共享,满足更多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专业的指导教师也能通过大规模学校的平台,承担更多培养任务,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达到自我实现。(四)搭建平台,促进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职业,而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实现目标的骨干力量是学校的人才队伍。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保障学校的高效有序运行,保证校园的和谐稳定,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在队伍培养方面,大规模学校应当建立内部交流机制以及跨层次交流机制。在干部培养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挂职、跟岗培训、基层锻炼等方式,提高管理干部政治站位,加强交流;定期开展“校长论坛”“德育论坛”“教学论坛”等,加强理论学习,开拓干部视野,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和完善探索跨校轮岗制度,定期组织联合教研,共同备课,高度整合骨干力量,切实提升教学科研水平;通过新教师拜师、一对一指导、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人才队伍共同成长。三、保障大规模学校科学发展的建议在学校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根据当前情况,教育管理部门也有必要对大规模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分类管理和个性化管理。对于大规模学校的监督与管理,我们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从学校规模上限、资源配套要求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从政策层面保障大规模学校的健康发展 ;努力形成教育、人力资源、财政等多部门协作的管理体系,对于大规模学校的考核评价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应该考虑更全面,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二是建立科学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认可由于规模扩大而增加的实际工作量。对于工作付出多、教学成效好,在学校建设方面承担重要任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奖励激励,鼓励其业务水平提升和教学模式创新,同时鼓励优秀教师及管理人才更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为教育优质均衡作出贡献的学校给予整体激励,提升办学积极性,鼓励办学模式主动创新。三是推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的大规模学校或教育集团给予及时的支持帮扶,并根据需求适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推广相关成功经验,培植办学特色,完善管理体系。而对于不适合大规模建设和集中式发展的学校,根据科学的评价结果以及准入和退出机制,适时改变办学策略,更新管理方式,或回归原有规模和办学模式,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综合来看,大规模学校是基础教育发展到某个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以及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形式会被更科学更合理的组织形式所替代,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追求也将趋于理性。在当前阶段,只要能够合理规划、扬长避短、科学管理,就能够充分发挥大规模学校的优势,较好解决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能为我们积累更丰富的经验,用实践为未来的教育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启发。(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责任编辑

 任国平

 宋佳欣读者热线 :010-82296694投稿信箱:361793630@qq.com29 2021.21 ··

篇三: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学校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 教育 需求的不断增长,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变大之后都会获得预期效益,相反,有些学校在规模扩张前,管理井井有条,教学质量稳定,社会声誉良好,而在一轮大规模的扩张后,领导疲于奔命,老师叫苦不迭,学生怨声载道,社会声誉日 趋下降,整个教职工队伍士气不足。

 学生没有成功感,教师没有成就感,这种情况就是学校规模扩张不 经济 的表现,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导致单位成本的降低,相反是单位成本的提高。

  一般来说,一个组织的效率是以一定的规模为基础的,当一个组织在扩张规模时,效率的提高倍数大于规模扩张的倍数,就可以说这个组织是规模经济,反之则是规模不经济。

 在教育史上,捷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确立是让旧的学校崩溃与按照新观念的学校设立同时进行,在教育史上引发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大大提高了教育、 教学的工作效率。

 具体到一所学校,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分摊到每个班级或学生的费用支出减少,从而使得成本相对降低,收益相对增加,称为教育的规模经济。

 由于规模扩大,教学设备

 的利用率提高,是总务后勤规模经济的表现;一个教师同一门课程可以上更多的班级,是人力资源规模经济的表现。

 因此,从内部来看,似乎学校规模扩大一定会导致办学效益的提高,其实在实践中要做到规模经济是非常困难的,往往是相反的情况——学校扩张的规模不经济。

  一、 学校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1、 学校规模的扩大是需要增加人数来实现的,而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管理难度的增加。

 规模扩张——人数增加——管理层次增加或幅度增加——难度增加。

 具体表现为管理层次的增多导致传递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管理幅度的增加导致管理效率的降低, 现代 心 理学 研究证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时思考两个以上的问题时,思维效率将大大降低。

  2、 随着人数的增加,人际关系日 益复杂。

 法国管理顾问 V.A.Graicunas在 1933 年提出 了 一 个在任何管理宽度下 计算 人际关系数目 的 经验公式:C=N{2n-1+(N-1)},式中 C 表示可能存在的人际关系数;N 表示管理宽度。

 由此,随着管理宽度的增加,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数量急剧上升。

 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得沟通发生困难,在沟通的过程中任何环节都可能造成信息失真,从而影响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过程如图(图 1)所示。

 “发送者”进行“编码”和“接收者”进行“译码”时都要受到个人的知识、 经济、文化背景和社会系统的影响。

 沟通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所谓正式沟通即按照正式的组织系统与层次来沟通,代表组织,较为正式和慎重。

 非正式沟通指通过私人的接触来沟通,代表个人,通常表现为私下交换意见和传播小道消息。单位组织中非正式群体越多能量越大,非正式沟通的影响力越大,而传递的信息往往被扭曲,且会破坏正式沟通,这给管理者在处理人时带来很大的难度。

  3、 学校规模扩大必然导致专业增多。

 专业越多,专业的相关性越小,需要投入的教学管理成本越大(如:课程设置、 实践安排、 教师备课、 实习安排、 毕业安排等成本增加),同时专业增加之后会导致专业管理的技术要求提高,给教学管理带来难度。

 如果为了 保持成本不变,只有降低教学管理精度,使教学变得粗放,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以上三点最终都可以表现在管理成本的增加上,图 2 说明了规模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随着规模的扩大,教学成本会下降,管理成本会上升,致使学校总成本增加,也就是说规模扩大带来的好处会被管理的难度增加所抵消,如果管理难度增加带来的影响超过了规模扩大的好处,就会导致规模不经济。

 在这里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1、 规模不经济是由管理造成的。

  2、 对每一所学校的不同 发展 阶段都有一个最佳规模点,管理好的学校这个点可以往右移。

  3、 管理不好,规模大不了。

  二、 怎样避免规模不经济

  首先需要学校的决策者从观念上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自 己的学校处于经验管理、

 科学 管理和现代管理的哪一个管理阶段。

 根据不同阶段建立一套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组织结构。

  松下幸之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适当的时候采用了 适当的组织结构。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的简单分工,30 年代的 企业 规模扩张(1600 名员工),采用分层负责的组织结构;而到 50 年代企业规模扩张员工数逾万名,采用了“矩阵式”组织的原始形态。

 这种管理方式在美国的出现是在 10 年之后的事。

 松下的整个管理思想、 策略、 方法都是伴随着他的企业成长而变化的,而这些变化暗合了现代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经济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在管理中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 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因此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情景及其变量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和方法,它试图寻求最为有效的方式来处理一个特定的情景问题,在管理对象和环境之间取得平衡。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在他的兵法中已包含了动态管理的思想。

 《孙子兵法》 之《虚实篇》 云:“夫兵形像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其次,适度的授权。

 通过授权,可以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支持,可以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发挥下属专长,培养人才,为学校的可持续 发展 提供管理后备力量。

  第三,一所学校在规模扩张的时候,影响学校规模是否 经济 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因此学校的扩张必须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必须对扩张后的社会需求作出预测。

  不仅需预测这一 教育 层次的教育需求情况,而且还要了解同一层次中不同专业的需求情况,不仅要考察社会对这类教育的需求情况,而且还要考察、 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 行业的兴衰变化等引起人才需求变化的因素,因为教育是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的。

  如果一所学校在规模扩张的时候正好赶上社会对这类教育需求的增加,那么,就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不仅可以缓解管理上的难度,而且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关系是组织面临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可以使系统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有较大的余地,而仍保持平衡。

 如果一所学校的扩张正好与社会需求相背,那么对学校的考验是严峻的,对学校的管理要求将是非常

 的高,管理粗放的空间将是非常小,不合理管理行为的存在空间也非常的小。

 这往往会成为学校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契机。

  在影响学校生存的诸多变量中,往往会由于一个关键性的变量的变化而导致其他问题迎刃而解,在良好的空间中逐步地提升管理层次。

 一所学校的每况愈下,往往是诸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积重难返。

 而一所声誉很好的学校并不一定是事事如意,很可能优势中潜伏着种种危机,也可能外部的机遇掩盖了管理上的瑕疵,还可能是良好的管理弥补了困境的折磨。

  简而言之,学校扩张规模经济或不经济是由学校内部管理强或不强和外部环境机遇或威胁之间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

 参考

 文献 :

 [1]周三多.管 理学 —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郁义鸿,高汝熹.管理经济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3]松下幸之助.突破经营的困境.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篇四: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种普 遍 的观 点认 为 ,学校 的 规 模 越 大 越 好 。

 然 而 规 模 扩 大 就 一定带 来规模 效 应吗 ?最近 美 国的 教 育 者 开始 反 思 学校 的 “理 想 规 模 ”。大 量 的 调 查研 究表 明 ,小 型 学校 (学 生数 小 于或 等 于 350人 ) 与 大 型 学校 (学 生数 大 于 或等 于 12 750人)相 比有 六 大优 势。

 第 一 ,与 大型 学校 相 比 ,小 型 学校 中的 学 生 出 勤率 更 高 ,其 辍 学率 、旷课 率 相 当低 ,比 大 型 学校 中的 学生 获得 更 高 的行 为评 价 等 级 。他 们 不 合格 的课 程 更 少 ,在毕 业 之 前 能 够保 持 持 续 的 进 步 。在 小学 中 。

 小型 学 校 的 留级 学生很 少。

 小型 学校 中的 学 生参 与课 外 活 动 的 可 能 性 更 大 .这 也 是 吸 引 学生 留在 学校 学 习的 因素之 一 。

 第 二 。小 型 学校 对 促 进 提 高 标 准化 考 试 分数 的作 用 是 相 当 明 显 的 。小 型 学校 中学 生 的 阅读 成 绩 有 所提 高 ,在 最好 的 小 型 学 校 中 .教 师将 培 养 学 生的 阅读 能 力 作 为 学 生 发 展 自我技 能 的 基 础 。

 在其 他 的小 型 学校 中 ,学 生在 标 准化 考试 中的 平 均成 绩 保持 稳 定 的 水 平 。

 第 三 , 小型 学校 中 暴 力事 件 的发 生率 大 幅度 降低 。

 小 型 学校 为 克 服 孤 独 感 和 疏 远 感 提 供 了 治 疗 的 环境 .而孤 独 感 和 疏 远 感 正 是 大 型 学校 中学 校 暴 力等 事件 频 繁 出现 的 原 因 。小 型 学校 中的 学 生 与 教 师 和 同 辈 群 体 相 互 认 识 和 了解 。这 有利 于提 高 学 生之 间 的 认 同感和 整 体 感 ,让 学 生 懂得 对 自己和 班级 其 他 同学 的行 为 承担 更 大的 责 任 ,彼 此 相 互 交流 沟通 。

 认 识 到 民主 的价 值 。因此 ,小型 学 校 中的 学 生和 教 师 更 有 安 全 感 。

 同时 .学 校 的安 全 性 也 是吸 引 高 质 量 教 师 的重 要 因 素 . 因为教 师 在 选 择 学校 时 总是 首 先考 虑 学 校 是 否有 安全 感 。

 第 四 ,小 型 学校 的环 境 有 利 于 学 习。

 小型 学校 中亲 密 的氛 围 有 利 于鼓 励 学 生 学 习 。教 师 非 常 了解 自 己的学 生 ,对 学 生 有 更 高 的 期 望 。

 学生在 课 程 中进 行批 判 性 的 思 考 。教 师 采 用更 多的教 学 策略 来满足 不 同学 生的 需要 。

 第五 。家 长 和社 区成 员对 小 型 学校 的 满 意度 更 高 。小 型 学校 需要 家长 、社 区成 员 、商业 领 导 的 参 与 。他 们 参 与度 的提 高提 升 了 小型 学校 在 他 们 心 目 中 的 地 位 . 形成 了建设 性 的合作 关 系。

 第 六 .小 型 学 校 的 环 境对 教 师 的 专 业发 展 更 加有 利 。教 师 在 小型 学校 中表 现 出更 强烈 的参 与 职 业 培 训 的 需要 .对 工作 有更 大 的 满 足 感 。

 教 师 更 乐 于 与 其 他 同 事合 作 。参与 更 多的 专 业发 展 活 动 。为 不 同年 级 的 学 生 制 定连 贯 的教 育发 展 方 案 。为 学 生 创 造 有 利 于学 习的氛 围 。小型 学校 中的 教 师 具 有 更 大 的 自主 性 和 创 造 性 。他们 对教 育事 业更加 投 入 。

 有 关统 计 数 据 表 明 , 目前 美 国大 约 44%的 初 等和 中 等公 立 学 校 的学 生数在 750人 或 以上 。小型 学 校 运 动 从 2000年 起 得 到 了推 动 。

 当时 ,在 克 林 顿 总统 的 支持 下 .美国在 两 年之 内拨款 1.7亿 美 元 用于 建 立 小 型 的 学 校社 区 。另 外 .一 些 大 型 学校 也 进 行 了类似 于建 立 小 型 学校 的 改 革探 索—— 建 立 “校 中校 ”,即在 大 型 学 校 中 复 制 小 型 学校 的 氛 圈 .创 建 各 种 学 习小 组 或其 他 的 由少数 学 生和 教 师组成 的学 习 团体 。

 (荐 自 2003年 6月 30日 <文 汇 报 > ) 责蝙 :子丑 学 ,可 以一 边 在池 塘边 闲逛 一 边学 习 生物 。他们 将 用 《哈 利 ·波 特》取 代 《草 原上 的小屋 》作 为 阅读 读 物 ,写 外星 人 袭击 医 院 的故 事 而 不是 写如 何 在 医院 照顾 病 人 。如 果男 孩 们开 始 坐不住 了 。他们 可 以离 开 教 室去 活 动 中心 ,那 里布 置 了很 多 电脑 和辅 助 教学 的可操 纵装 置 。

 重 视男 孩 的感 情世 界 也 会取 得 效果 。北佛 罗 里 达大 学 的 研究 者 丽 贝 卡 ·马科 通 过在 华 盛 顿 中学 的 长期 研究 发 现 。如果男 孩 所上 的幼 儿 园注 重社 交 和 情 绪控 制 技巧— — 而不 是 知识 学 习 。到 上初 中时 .他 们 的 整 体表 现 将优 于其 他 男 孩 。事 实上 。研 究 显 示 。

 男 孩们 一 生下 来就 比女孩更 加 富 于 同情 心 ,更善 于 表 达 ,感 情也 更 丰富 。但 男 孩规 范要 求 他们 表 现 得沉 默 坚 忍 ,不 为外 物所 动 ,因 此先 前那 些 特质 往 往 到小 学 二 年级 时就 被人 为地从 他们 身上 拔除 了。

 一个 新世 界 已经 在女 孩 面 前绽 放 。但 如果 人 们 不帮助男孩们在这里找到落脚点。它将是一个孤独 的世 界 。毕 竟 ,性别 革命需 要 男女 两性 的共 同参 与 。

 (据 2003年 7月 2日中新 网) /:、 责蝙 :子丑 插 图 :董 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五: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类型适宜规模班额独立设置的小学独立设置的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初中段执行初中班额附表1:每年级2-6班,合计12-36班≤45人每年级4-12班,合计12-36班≤50人每年级2-6班,合计18-54班≤50人

 学校类型学校规模独立设置小学1320015600188002350028200独立设置初中1290019400231002810033700九年一贯制学校1940025400315003940047200完全中学233002820031500附表2:占地面积(M2)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18班27班36班45班54班24班30班36班注:城中心区不宜设置12个班的小学

 名称平面利用系数基本指标24班1080人备注使用面积2202建筑面积36706.8使用面积2864建筑面积47735.9使用面积3542建筑面积59035.5使用面积4201建筑面积70025.2使用面积5041.2建筑面积8402.45.2面积合计生均指标名称平面利用系数规划指标24班1080人备注使用面积3236建筑面积539410使用面积4028建筑面积67148.3使用面积5079建筑面积84657.9使用面积5813建筑面积96897.2使用面积6975.6建筑面积11626.87.2面积合计生均指标名称平面利用系数基本指标24班1200人备注使用面积2863建筑面积47727.9使用面积3827建筑面积63797.1使用面积4783建筑面积79726.7使用面积5743建筑面积95726.4使用面积6891.6建筑面积11486.46.4面积合计生均指标名称平面利用系数规划指标24班1200人备注使用面积4081建筑面积680211.4使用面积5450建筑面积908410.1使用面积7040建筑面积117349.8使用面积8105建筑面积135089使用面积9726建筑面积16209.69面积合计生均指标附表33-1

 单位:m212班540人18班810人30班1350人36班1620人0.612班540人18班810人30班1350人36班1620人0.6

 单位:m212班600人18班900人30班1500人36班1800人0.612班600人18班900人30班1500人36班1800人0.6

 名称平面利用系数基本指标36班1680人备注使用面积3291建筑面积54856.5使用面积4386建筑面积73105.8使用面积5642建筑面积94035.6使用面积6949建筑面积115825.5使用面积8934.4建筑面积14891.15.5面积合计生均指标名称平面利用系数规划指标36班1680人备注使用面积4664建筑面积77749.3使用面积5909建筑面积98487.9使用面积7987建筑面积133128使用面积9714建筑面积161907.8使用面积12489.4建筑面积20815.77.8面积合计生均指标

 单位:m218班840人27班1260人45班2100人54班2700人0.618班840人27班1260人45班2100人54班2700人0.6

 名称平面利用系数基本指标备注使用面积3897建筑面积64957.3使用面积4872建筑面积81206.8使用面积5840建筑面积9734使用面积6832建筑面积113876.3面积合计生均指标6.5名称平面利用系数规划指标备注使用面积5524建筑面积920710.3使用面积7119建筑面积118659.9使用面积8192建筑面积136549.1使用面积9458建筑面积157648.8面积合计生均指标

 单位:m218班900人24班1200人30班1500人36班1800人0.618班900人24班1200人30班1500人36班1800人0.6

 每间使用面积基本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1585203124982944611273257086617323---8623862386232831002312018109857086617323---8623862386233631302317024146457086617323---8623862386234641602322030183057086617323---86238623862354419023270自然教室仪器标本准备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劳动教室劳动教具室3、公共教学用房8611117323862386862386238623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阅览室23111

 单位:m2用房名称12班540人18班810人24班1080人30班1350人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2、专用教室1

 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二、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传达值宿室三、生活服务用房教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锅炉房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厕所---*---------403141247020-301434-2251987613801648426-301440-22664116--334--24-24166614462049832-301446-22811144另行申报增列416另行申报增列另行申报增列24-24203244805614-301428-2237365-168--24-249214456714111221111-251--24-24133241111每间使用面积规划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24642983375342171用房名称12班540人18班810人24班1080人30班1350人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611273276586617323862386862386238623967100231203618670—30680701430301810988388661146238623868623862386231047130231703618670—3861248420403024146411441728614623862386862317223172461145160232205418670—47616498265030301830自然教室8611221728614623862386862317223172461243190232707218670—552204112326030仪器标本准备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劳动教室劳动教具室3、公共教学用房732386238686238623862311111111111211111111112111111212221111112122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二、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2311111818212131411456781、普通教室2、专用教室

 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传达值宿室三、生活服务用房教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锅炉房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厕所1411428182246665—261——24—249211434182265987—391——24—24133228401822850116—520——24—241662284618222211111044144—649——24—24203241111注:实际规模大于本表中最大规模的学校,按本表中最大规模的生均面积数和实际需要数进行规划设计。每间使用面积基本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191825593199384067128047371812068562416089753020101094

 单位:m2用房名称12班600人18班900人24班1200人30班1500人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2、专用教室

 962192328843845480仪器标本准备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劳动技术教室劳动教具室23732396239696962396239623411927323----96239623962337711023181---6341412098223050145111157323----96239623962349715023261---63500180112283050146111387323----962396239623616190233407111617323----96239623962373623023420---636723001404030501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合班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二、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审计署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23118181478910141111实验室(理、化、生)3、公共教学用房11158624012634305014

 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传达值宿室三、生活服务用房教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锅炉房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厕所34242253165-314--24-24104402422768101-470----24--241495224222211111231166另行申报增列782另行申报增列另行申报增列24-24235--24-24192241111每间使用面积规划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296039195092575167128041048181206116724160815013020101620962192328843845480仪器标本准备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23732396239696411111192732396239696511111111573239623969661111111387323962396967111111161732396239696462422998130628用房名称12班600人18班900人24班1200人30班1500人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2、专用教室实验室(理、化、生)

 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劳动技术教室劳动教具室3、公共教学用房962396239623111111962396239623111111962396239623211122192239623192461983190233407218130040658240154346050284624221290130-880-211122192239623192462121230234209018130040768300182407050285224221586166另行申报增列1097另行申报增列110811023181361870040424120982240501434242269765-440-154615023261541810004053418012628505014402422997101-659-合班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二、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传达值宿室三、生活服务用房教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锅炉房23111118182131415114791113141122221111

 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厕所-244024104--另行申报增列244024235244024149244024192241111注:实际规模大于本表中最大规模的学校,按本表中最大规模的生均面积数和实际需要数进行规划设计。每间使用面积基本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231030403917483967181206681862718096818636241282386453015101586中小学通用自然教室实验室(理、化、生)8611119619619621923288仪器标本准备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教室237323962396211467323———211467323———411927323———52111514623———

 单位:m2用房名称18班840人27班1260人36班1680人45班2100人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2.专用教室

 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劳动技术教室劳动教具室3、公共教学用房96962396239623—96239623962342315023202———483761449822—401436—22605101—320—96239623962355019023289———4849421612631—401445—22852137—480—96239623962368223023381———4860428414040—501454—221121180—640—96239623962380927023468———4872235615449—502863—221388231另行申报增列798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二、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传达值宿室三、生活服务用房教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231111181814791011141112221111

 锅炉房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厕所——24—24136——24—24187——24—24253另行申报增列另行申报增列24—24311241111每间使用面积规划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34104188578070206718120610658627180910658636241216041724530151796172中小学通用自然教室实验室(理、化、生)8611229619619621923288仪器标本准备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劳动技术教室劳动教具室2373239623969696239623962322111111111114614623962396969623962396232211111111111461462396239696962396239623421111121212292146239623969619223192231924653111112121221152192396239696192231922319246用房名称18班840人27班1260人36班1680人45班2100人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2.专用教室

 11391502320236186704045314411222454014361822801101—476——244024136131419023289541870040595216140315540284518221126137—714——2440241871764230233817218100040735284168406550285424221472180—951——2440242532209270234689018130040877356196497550426324221817231另行申报增列1187另行申报增列另行申报增列244024311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二、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传达值宿室三、生活服务用房教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锅炉房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厕所2311111818213141511481012141412232211112411113、公共教学用房

 注:实际规模大于本表中最大规模的学校,按本表中最大规模的生均面积数和实际需要数进行规划设计。每间使用面积基本指标备注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间数面积小计25813226387045156718120685624160897530201010943624121213963288438454806576仪器标本准备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美术教具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劳动技术教室劳动教具室237323962396969623962396235111157323————9623962396236111387323————9623962396237111617323————9623962396238111847323————962396239623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单位:m2用房名称18班900人24班1200人30班1500人36班1800人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2、专用教室实验室(理、化、生)

 51915023283———6353020011228405014402422786108-480--24-2415064319023367———63624268126344050144624221022144-636--24-2419476623023450———63718336140404050145224221252173-794--24-2423789027023534—...

篇六: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模学校效益不“ 小"教育时评× l N W E N新闻25个学生,i 5个老师,破旧的两层教学楼,一个长满野草的操场。“ 麻雀小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黑老夭乡小学被保留下来。据报道,2012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之后。像黑老夭乡小学这样的小规模学校在各地保留下来或者被恢复。( 2013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小规模学校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值得欣喜,也值得反思。按照前几年实行镌太规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这所学校早就被列入撤藏之刘0幸运的是,2012年教育部紧急叫停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撤并,黑老夭小学被保留下来。从“ 撤小并小” 到“ 保小复小” ,可以说是一次“ 纠偏” 行为。撤并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的出发点,是力图获得教育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运行实践证明.愿望并没有全部达成。一些学校在合并后,学生从资源整合、共享中获益,但也有很多学生因为就学成本被抬高,而不得不中断了学习或者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更有一些学生要承受交通风险。教育是民生重区,保证每一名适龄孩子的受教育权利,让他们都能顺利究成艾务教育,这应当是教育政策的给公益托管“ 点赞"先决目标。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保留小规模农村学校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效益其实并不“ 小” 。趋势” 课题组指出,小规模学校并不等同于质量低下和落后,它不仅仅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而且由于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高,师生关系密切,有利于学生情感和性格培蕹,有荆于实施参与式的教学和个性化的教育,因而成为高质量教育的同义词。国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小规模学校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积极,学校规模小有助于学生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以及降低辍学率。进行计算时,小规模学校成本要高于规模较大的学校;但当采用毕业生的生均成本分析时,小规模学校的成本要低于其他中等或者大规模的学校。一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文明“ 基站” ,也是民生“ 表情” ,其琅琅书声和孩子们的笑脸,功莫大焉。成都市教育局召开通气会,鼓励全市各区( 市) 县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托管服务。这标志着该市“ 托管” 服务全面启动。据了解,未来,该市教育部门推行的托管服务主要包括公益性托管和低收费托管两大类型。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公益性托管还是低收费托管,如果出现有老师不尽职、不尽责等现象,各地可做相应的处罚。托管方可根据实际情况,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终止协议停止辅导权利。( 2013年12月5日《成都晚报》)小学放学后、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的小学生托管问题是普遍性的“ 老大难” 问题,如没有“ 全职家长” 或是祖辈老人承担,就只能求助于“ 小餐桌” 等社会托管机构。由于这些托管机构小而零散,难于统一监管,让家长们很是担忧。由公益机构提供托管服务,这是家长们的普遍期待。如今,千呼万唤终现身。教育的全部内容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也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的管理,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民生的领域,都应予以考虑。成都市教育局主动延伸教育服务,解民之所需,值得“ 点赞” 。二是教育,三是收费,哪种托管机构在家长们心中的可信度最高?无疑是由官方认可的托管机构。因为,官方认可意味着有官方的督导和监管,还意味着责任追究有了明确方向。百姓的认可.要保证其所提供的托管服务质量,还需要严把准入关和严格监管。,严格按照制度准入,由学校未纳入编制的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如有校外机构想要进入学校开展艺体活动,必须依照学校和家长意愿,同时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和硬件严格审查。市教育局制定的原则是:家庭自愿、家长委托、学校统筹、相对集中,并明确要求:必须做到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强负担,坚决禁止违规补课和借“ 托管” 服务进行乱收费。原则和要求都直指“ 要害” ——防止“ 绑架”家长,防止“ 变异” 成收费补课班。

篇七: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与经济 2016年第3期叶庆娜(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近些年来,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导致学校规模扩张所引发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争论。国外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对于我们客观认识并合理评价学校规模的效应具有重要价值。国外研究表明,小规模学校更有利于弱势群体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学校规模的扩张并不必然带来生均成本的降低。这些研究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转型及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正确认识学校规模视阈下的教育公平问题,采取差异化的学校规模发展策略;审慎对待学校规模经济效应,切勿因成本问题将学校布局调整这一“惠民”政策,扭曲为一项丧失民心、失去民意的“毁民”政策。关键词:学校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教育公平,成本效益中图分类号: 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16)03-0069-06作者简介:叶庆娜,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政策、农村教育。收稿日期:2016-02-28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C8801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CCNU14Z02007)研究成果。学校规模对教育公平、成本效益的影响— —国外学校规模影响研究综述及启示一、引言我国以“撤点并校”为显著特征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不少地区将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扩大县镇学校规模作为一项区域教育发展的经验加以推广。其结果是,部分县镇学校规模呈扩大化趋势,大规模学校、巨型学校已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因学校规模扩张引发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争论。学校规模扩张支持者的逻辑依据是:规模扩张的学校多为当地的中心校、重点校,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进入这些学校就读,既有利于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又因学生人数增加而降低学校的成本,大规模学校也因此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选择和发展方向。但反对者认为,出于对“规模效益”的过度追求,有些地区的学校布局调整引起了规模不经济问题,也滋生出新的教育不公平 [1] 。学校规模如何影响教育公平和成本效率?学校规模的扩大是否能够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成本效率?对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将研究建立在大规模量化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回答。然而,从既有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多是以理论思辨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鲜有学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学校规模所带来的公平、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国外学者对学校规模所带来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因此,系统地对国外学者的既有研究进行回顾、梳理,对于促进我国学校规模问题的研究,客观认识并合理评价布局调整对学校规模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二、学校规模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一)学校规模视阈下的教育公平观“公平”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教育发展的终极追求。因此,在国外学者对学校规模的研69

 究中, “公平”既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评估与学校规模相关教育政策的重要维度。由于关注视角的差异,对“教育公平”的解读有多种方法,当将教育公平问题置于学校规模研究的视阈下,国外学者往往从学生学业成绩和社会经济地位二者关系的角度进行定义。具体而言,对“教育公平”的界定是:作为学校规模的函数,社会经济地位和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非等价关系。

 [2-3] 即当某一规模水平的学校实现了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布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相关时,就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学者将学校规模与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来衡量学生是否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或者某种规模的学校是否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用学生学业成绩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作为定义学校规模视阈下“教育公平”的标准,其理由在于:首先,从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性而言。尽管衡量学校效能的可操作性指标有很多,然而,公众认为,学校最应该为学生的成绩负责。

 [4] 因此,评价学校规模是否合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是看它对学生成绩的提高程度。其次,从“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看。

 “社会经济地位”不仅是衡量社会等级差异的指标,更是“迄今为止影响学生成绩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5] 。在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 “社会经济地位”不仅包括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常用的替代变量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收入、父母职业、种族等),还包括学生所就读学校的社会经济地位,比如学校所处社区的贫富程度(常以学校中贫困学生的比例或享受免费、减价午餐资格的学生比例衡量),这两种社会经济地位都可能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再次,在学校规模与学生成绩的关系问题上,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学校规模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利用汇总数据检测学校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即规模对学校平均学业成就的影响)。但这种方法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 —学校规模可能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存在差异。此外,规模效应可能与诸如种族或社会阶层构成等相互作用。

 [6] 通过考察不同规模水平的学校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校和学生成绩的影响,从而得出何种规模的学校最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的结论。(二)学校规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1.学校规模与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Wendling&Cohen(1981)的研究发现,当控制了学生社会经济地位这一变量(包含两个指标 — —贫困线以下的百分比和学生家长的教育年限中位数)后,学校规模与三年级学生阅读及数学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即,学校规模的扩大不利于贫困家庭及父母受教育年限较低家庭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7] Summers & Wolfe(1976)对美国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的150所公立学校的研究发现,较小规模学校有利于小学和高中学生成绩提高;黑人小学生可能从小规模学校受益更大,低学业成就者从更小规模高中受益更大。

 [8]Howley(1995)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学校规模与学生成绩呈负相关,且这种关系随着学校中享受免费或减价午餐资格学生数的增加而得以强化,当学校中享受免费或减价午餐的学生达30%以上,这种关系愈发显著;而在享受免费或减价午餐学生比例不足25%的社区,较大规模学校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关系(然而,仅在十一年级发现这种正相关关系,而在九年级尚未未发现)。另外,他估计,扩大学校规模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中等和上等阶层的学生而言相当于增加0.25学年,而对于下等社会阶层的学生而言,其相当于减少0.67学年。

 [9] Lee&Smith(1997)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规模因素对于所有的高中生均有重要影响,然而,规模对于处境最不利(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和来自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尤其最重要。此外,他们的研究还表明,中等规模的高中学校(人数为600-900)的学业成绩最好,然而,在规模不足900人的学校,社会等级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较弱,即小规模高中更有助于公平。

 [10]Franklin&Crone(1992)对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1336所公立学校的研究发现,学校规模对学生成绩的直接影响较小。然而,当与社会经济变量联合起来进行考察时,学校规模似乎是重要的:大规模学校(学生数多于697人)不利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而小规模学校(学生数小于362人)能使这些学生受益。

 [11] RuralSchool &Community Trust(2000)进行了一项关于学校规模与贫困相互作用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来自佐治亚州、蒙大拿州、俄亥俄州和得克萨斯州 2290 个区的13600 所公立学校数据。结果表明,学校规模与贫困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大规模学校,贫困对学生成绩的负面影响更大。换言之,各州不太富裕社区的学生,如果进入小规模学校就读,他们将取得较高的学业成绩。

 [12]Bickel 等人(2000)的研究有类似的发现。

 [13] Abbott等人(2002)对华盛顿全州范围的学校研究发现:较大规模的学校更有利于较富裕学区学生成绩,与此相对应,较小规模的学校更有利于不太富裕学区的学生成绩。然而,该趋势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14]70

 Alspaugh&Gao Rui(2003)以密苏里州的39所小学为样本,探究了小学在校生数和五年级学生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学校规模和学生享受免费或减价午餐的比例之间负相关(r=-0.52),这意味着,大规模学校位处较富裕的社区。五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阅读、数学、语言、科学和社会科学)与k-5年级的在校生数正相关,这可能意味着大规模学校较高的学业成绩可能与学校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关。在调整了社会经济地位之后,他们发现,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仍然显著,然而,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成绩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15]以上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研究对象、样本规模和研究方法虽然存在差异,但结论却出人意料地相似:与大规模学校相比,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相当弱。换言之,小规模学校学生成绩的分布独立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小规模学校更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假如政策目标在于提高学生成绩、缩小不同社会阶层学生的成绩差距,那么政府应该考虑采纳向小规模学校倾斜的政策。2.小规模学校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原因以上研究证明,在将“社会经济地位”这个关键因素考虑在内时,在小规模学校就读更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即小规模学校更能打破社会阶层的限制,促进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正如有研究者所提出的, “保持相对较小的学校规模,可能更有效,并可能就教育工作者、公众和那些为学生寻求平等机会的目标达成罕见的共识。”[16]小规模学校何以会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或者少数族裔的学生成绩产生积极影响?有研究者从课程的因素对此进行解释。小规模学校能够提供的课程数量虽然有限,但这些课程主要由学术课程构成,更加强调学业重点,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相同的课程,而不考虑他们的能力、兴趣或社会背景。这就导致了无论平均成绩还是总成绩都更公平地分布 [17] ;有研究者从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角度做出解释。与大规模学校相比,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是教师之间的关系,小规模学校都更融洽。在小规模学校,具有积极态度的学生和教师的比例远高于大规模学校。

 [18] 还有研究者从家校合作的角度进行解释。小规模学校成绩更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小规模学校通常被认为是同质邻里的一部分,甚至是中心。这一邻里包括父母及较紧密的学校—社区关系。学生在学校能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在家里能感觉到教师的期望。

 [19]三、学校规模对成本效率的影响(一)学校规模视阈下的效率观除了“公平”之外, “效率”同样是国外学者关于学校规模研究的重要视角。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其他生产性单位一样,学校也存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激励。在学校规模的视阈下,国外学者对效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学校规模对成本尤其是生均成本的影响,试图发现学校规模的扩大是否带来生均成本的下降。在经济领域,一个常见的假设是,大型组织比小型组织的效率高,扩大组织规模将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规模经济”即为该意思的表达。将“规模经济”的概念移植到学校中,将得出学校规模经济理论(也常称作教育规模经济理论),其逻辑推理模式是:大规模学校比小规模学校更有效率。在学校规模经济理论中,教育资源“投入”的常见替代变量为生均成本, “产出”的替代变量常以在校生数或实际毕业生数计算。如果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生均成本提高的比例,便是学校规模经济。反之,则是学校规模不经济。在教育投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学生数,扩大学校规模,充分发挥学校的规模效益,以降低生均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这既是可行的,也是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二)学校规模对成本效率的影响Buzacott(1982)认为,学校规模扩大对效率的影响在物质方面的标准表现在:提供教育服务所需的用品和材料通过较大规模的购买的方式更经济 — —假如大宗购买可以降低耗材(诸如书写纸)的成本,或者假如其他的成本(如照明或供暖)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管学校服务的学生数量是多少,那么较大的学生基数将降低生均成本,并带来核心成本的整体下降。

 [20] Conant(1959)主张发展大规模学校的理由,除了大规模学校具备课程方面的优势外,还具有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

 [21]扩大学校规模,是否会带来生均成本的下降?Sti-efel等人(2000)对纽约市121所高中的研究发现,小规模高中(少于600人)对每名学生的预算最高,大规模高中(多于2000人)对每名学生的预算最低,紧随其后的是那些有学业任务的小规模高中。

 [22] Cohn(1968)通过对1962~1963年美国爱荷华州公立高中学校成本和产出(学生成绩)的关系的研究,认为爱荷华州的高中学校存在规模经济,但“最优化”的适度规模点并不存在。

 [23] Tuner&amp;Thrasher(1970)的一项对学校规模和生均成本的研究发现,当学校在校生数超过1000人后,生均71

 成本对学校规模的增减所能降低的量极小。

 [24] 这与McKenzie(1983)的数学推导证明相符合。麦肯齐提出,许多关于学校规模-成本关系的分析过于简单化,没有产生有用的信息。他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了学校规模-成本之间呈U形关系。即随着学校注册人数的增加,生均成本确实呈现下降趋势;然而,达到最低点后,生均成本随着学校人数的增加而上升。

 [25] Cohn&amp;Hu(1973)对美国密歇根州中等学校的研究发现,不存在总体规模经济,但在分析项目成本时发现,许多项目中确实存在规模经济;而其他项目,有的规模...

篇八: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者按

 山亭区就多 数学校规模小、 教师人数少、 优秀教师分布不均衡等制约因素, 寻求破解之策, 实施区域联动, 营造出学习 的氛围, 创设出 研究的土壤, 搭建起成长的舞台,激活了 各学校的校本研训, 其实践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区域联动推进校本研训

 ——山亭区教育局潜心构建城乡 教师均衡发展

 山亭区作为革命老区, 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原因, 亦有其难以承受之重。

 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行,更突显了山亭教育的诸多问题:

 区内经济基础薄弱, 办学条件受到制约, 学校分布相对分散, 全区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设学点, 班级少, 生源不足; 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偏低, 继续教育不到位, 知识更新慢; 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也不合理, 大多数为民师转公或中职生, 英语、 音乐、 美术、 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相对较少;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老教师占有相当比例; 广大教师对教研意义认识不足, 缺乏积极主动的投入和思考; 教研组内缺乏“智者”、“能者” 的引领; 专业人员相对不足难以有效指导; 校本教研大多囿于校内, 缺乏交流。

 面临挑战, 山亭区教育局没有退缩, 而是知难而上, 认真分析问题, 积极想办法, 找路子。

 通过总结学校分布、 教师结构、 教学水平等综合因素, 开始试点构建 “区域联动, 推进校本研训” 工程,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 特色, 通过与校外、 区

  外教研机构的合作, 总结、 推广教研、 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融学习、 工作和研究为一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

 双重研训机构明晰职责 “一天星点明归路, 十里荷香送出城。” 科学设置机构, 明确机构职责, 是整个研训工程成功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为此, 山亭区教育局成立了区、 镇(乡、 街道)

 两级研训机构, 确保“区域联动, 推进校本研训” 工程的顺利实施。

 首先, 区教研室成立全区校本研训组织指导机构。

 该机构是以学科为单位、 以教研员和备课组长、 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研训专业组, 负责整个活动的统筹规划、 组织协调、 专业指导、 过程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

 指导小组本着“方便易行、 资源共享、 就近划片”的原则, 将全区小学划分为五大联合区域。

 比如徐庄与北庄两个乡 镇,徐庄镇基础教育相对较好, 是枣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特别中心校和共青希望小学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市前列, 而北庄镇相对较弱, 两个乡 镇地域相邻, 便于合作, 这样就把这两个乡 镇结为校本研训联动区域。

 指导小组成立后, 迅速理清思路, 规划全区的校本研训工作, 制定整体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并先后组织骨干教师送课下乡 , 举行示范课、

  结对研讨等, 各教研员带领骨干教师组织业务培训活动, 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

 让许多地处偏远的教师第一次与教育专家近距离接触, 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论成果, 大山深处的孩子也聆听到外地优秀教师送来的精彩课堂。

 其次, 各乡镇(街道)

 成立校际联研组。

 校际联研机构, 是区域联动研训的基本单位, 为此成立中小学校际联研学科教研中心组, 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 负责落实校际间的校本研训组织、 协调和指导工作。

 各组根据全区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 结合联研学校的实际需要, 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区域内校本教研管理档案,协调区域内校本研训组织网络建设, 做好校际间联研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在区域内经常开展教学视导、 基本功竞赛、 教学沙龙、 骨干教师献课等, 促进优势互补, 助强扶弱, 共同提高。

 就区域内薄弱学校进行重点帮扶, 分层次、 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教学新秀。

 高效研训模式引领发展 “千树梨花千树雪, 一溪杨柳一溪烟。” 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按照教育部顾冷沅先生提倡校本研训“专业引领, 行为跟进, 同伴互助, 实践反思” 十六字工作思路, 山亭区教研室结合区内实际, 制定了“区域集备——集中观摩——片区辐射——个案应用” 的区域联合校本研训模式。

 区域集备:

 就是进行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

 各联合区实行教研员学科负责制, 每个乡 镇中、 小学各学科自主确定一名主讲人,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确定一个不同(或相同)

 的课题。

 主讲人自主设计备课

  后, 由区、 乡 镇(街)

 两级教研员、 学科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每个乡 镇 (街道)

 安排 3 至 5 人学科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

 组成研究团队,进行集体二次备课, 跟进指导,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的是集体备课的力量和骨干教师的协作能力。

 集中观摩:

 要求片区教研的相关科目教师在乡镇中心校集合, 集中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 授完课, 主讲人准备一份教案先说课, 然后参与研讨人员评课并提出修改意见。

 再将修改后的方案放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交流, 广泛征求意见。

 如:

 区实小与水泉中心校的语文、 数学教研组将体现出完善过程的教案在学科教师中征求意见, 联研修改后上传到山亭区教研室博客中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片区辐射:

 是指各协作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再次示范观摩、 集中评课议课, 通过同一课型、 同一教师的执教示范, 让片区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评课时各研究团队人员起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踊跃发言,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改进方案, 修改完善后形成精品案例进行区域交流。

 个案应用:

 是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后, 主讲人进一步完善教案并写出教学反思, 参与研讨人员写出听评课心得, 区教研室把优秀的案例、

  教学反思及听评课心得等研究成果结集成册, 定期发行, 形成区域精品课程资源, 在全区内推广交流。

 这种“四环节” 联动研训模式在全区一经推广, 马上引起巨大反响, 叫好连连, 许多学校和教师以最大精力进入到此项活动, 还有不少学校和片区加上自己的理解, 对之进行完善。

 实小片区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每一教研环节之后写出教学反思, 每月进行一次教学案例分析和一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 学校还要有及时的检评纪录。

 区翼云中学在此基础上, 经过提炼、 加工, 结合学校实际, 大力推行 “同课异构”、“两课两评一反思”、“七课一反思” 等教学活动, 使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并且该校的一系列活动在区域内形成辐射效应, 也让周边联动学校 33 中、 37 中、 31 中、 育才中学等受益不小。

 科学评价机制促进提高 “待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为使全区各中小学 “区域联动校本研训” 教研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 促使教师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山亭区教育局完善了《山亭区校本研训制度》, 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首先完善的是理论学习制度。

 教研室要求各联合区要利用办公时间或利用联合教研时间, 结合教学实际学习研讨新课改理念。

 学习要有计划、 有时间保证、 有检查反馈和落实效果, 注意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要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二是做好集中与自学相结合, 三是要突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突出解决新课改实施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 教育局张伟局长亲自设计, 给全

  区每位教师配备一本《山亭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手册》, 内容涵盖了计划、 总结、 读书笔记、 教学叙事等各层面的内容, 山城街道办文华小学的巩存峰老师拿到这本书后, 激动地说:

 “我从教多年, 一直找不到发展的方向, 不知怎么干, 现在可好啦, 终于有了专业的指导书籍, 一定要好好运用。” 正是以此为指导, 巩老师迅速成长为片区骨干教师, 成为教学改革的领头羊。

  其次改变了效能评价制度。

 片区联合立足本土, 因地制宜, 不搞形式, 尽心备课, 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 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 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 课堂精彩起来!

 校本研训强调“教学即研究”,能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教研室结合已推广的《 “二五三” 有效教学课堂模式》, 又推出了 结合全区现实的《课堂教学效能评价》, 把学生的活动作为重要的指标, 把教师的讲课时间作为硬性指标, 来评价课堂教学, 真正实现课堂高效。

 专业对话制度是区教研室对教师的硬性规定。

 教师的评课往往浮于表面, 教师不愿也不敢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见解。

 校本研训活动中, 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明确提出:

 要多说缺点建议, 少说优点。

 优点不说少不了, 缺点不说不知道。

 通过创建和谐民主的教研氛围, 广开交流渠道, 教师们从缄口的樊篱中走出来,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出异议, 使对话成为教学研究。

 改变了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 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创设促进教师交流的环境。

 通过开展专题研讨、 与同伴对话、 与专家对话等活动, 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

 最后落实研训激励机制。

 对教师研训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适时总结反馈, 正确指导教师参与研训活动, 规范教师研训行为。

 对在研训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并把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岗位绩效考核和山亭名师评选。

 推行区域联动最早的冯卯—店子片区, 为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措施, 并由两个乡镇教委拨出专款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教师, 由于措施得当, 这一片区的各项活动始终走在全区前列。

 研训活动效应硕果累累 “拓荒走过崎岖路, 薄田定会变沃土。” 随着片区联合教研的推进, 学校开始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已经不再囿于校内, 而是趋向于组建教研协作共同体。

 2010 年 6 月, 教育局编辑出版了区域校本研训成果集 《区域联动

 群策群力——山亭区区域校本研训系列成果》, 一些乡 镇的区域教研成果开始在《山亭教科研》 中以专栏的形式重点推介。

 自从开展“区域集备、 片区教研、 深化校本研训” 活动以来, 有很多不同区域的学校积极主动开展联合, 形成了 较为浓厚的教研氛围:

 徐庄共青与丈八丘学校间的手拉手; 西集中心校与薛城临山小学的经验交流; 北庄中小学与高新区的同课异构; 天成中学与 15 中建

  立了长期交流机制; 水泉与枣师附小、 37 中与洪绪中学的结对子;翼云中学与枣庄 33 中、 枣庄 37 中、 枣庄 28 中、 滕州尚贤中学、 邹平黛溪中学、 潍坊五中的同课异构等。

 特别是去年十二月翼云中学全体教师到黛溪、 杜郎口进行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 老师们受益匪浅,回来后, 在全校施行了“生生为师, 自主探究” 的教学法, 并带动区内外一些学校共研教改, 突显特色。

 该教学法现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教研课题。

 走进今天的山亭, 区域的校本教研已经蔚然成风, 而且初步建成的校际教研协作共同体也有多种形式, 如:

 强强联手、就近组合、镇内组合、区间组合、强弱联谊、同科互助、同层联合、城乡 互动等等。

 正是这种区域联动破解了偏远地区教师教研难、 难教研的困惑, 搭建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稚凤学飞, 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 九天雷雨应时来。” 不久的将来, 山亭教育局开展的区域校本教研活动定会带来山亭教育教研的一次飞越, 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 将会迸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使山亭的素质教育跃升新台阶。

篇九: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22 年 3 月 1 日 投稿网址:www.jxygl.com.cn* 该文为 2020 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困境及发展策略研究” (XJK20CJC030)的研究成果探索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之路,关键是让农村小规模学校走出困境。小规模学校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面临学生人数少、经费不足、师资短缺、教师积极性不高等困境。主要原因是优质生源流失、设备设施落后、管理效益不高等。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调整学校布局,规范招生行为,强化师资建设,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发展。乡村教育振兴 小规模学校 特色发展彭象华.乡村教育振兴视域下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2(07):23-25.摘 要关 键 词引用格式“十四五”开局之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先后颁布。教育兴则农村兴,实现教育的全面振兴,就需要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学而优教”的需求与基础教育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1] 。办好小规模学校是巩固脱贫成果、发展公平均衡和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所在。2020 年 7 月~2021 年 7 月,本课题组走访了 40 多所小规模学校,了解教学现状和解析发生困境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一、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1.小规模学校的界定及分布何谓小规模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人数比较少。它到底以什么数量为标准,因为各个国家的人口数与国情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在我国,小规模学校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人口比较分散、办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一般学生人数在 100 人以下。例如:湘乡市人口 92.41 万,下辖 18 个乡镇。截止 2020 年,小学 150 所,初中 27 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23 所 ;小 学 465 72 人,初中 22728 人。其中 100 人以下的小学 66 所,初中 8 所,占比约37%,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2.小规模学校的现状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情况特殊,有三部分学生引人关注:一是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长送小孩到城里读书,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家庭成员生病和劳动力的问题,只能维持生计,无法供子女去学费较高、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的好学校;二是学生学习基础不好。父母认为其子女以后升学的希望不大,影响了父母送子女读书的热情。三是留守儿童多。不少青壮年进城务工,他们的孩子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寄养在亲戚家里,由于“代沟”的存在和亲情的缺失,这些孩子的性格存在一定缺陷,不喜欢学习,成绩不理想。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业水平普遍不高,在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方面差异明显,合作能力不强,艺术素养、创新精神欠缺。由于办学传统和条件的制约,小规模学校办学理念落后,关注文化学科的教学,忽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未得到充分体现。3.小规模学校的困境(1)

 学校经费困难。学校办公经费按学生人数下拨,小学生每生每年 650 元,初中生每生每年 850元,在下拨经费中,每生每年要扣除图书费、网络信息费等 100 多元。学校正常的开销有:水电费、小型维修费、培训差旅费、网络信息费、办公用品费等,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学校几乎处于负债状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破解经费不足的难题,好多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2)学校师资不足。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但偏僻的乡村学校留不住优秀的老师。每年乡镇中心学校安排考编入职的新老师和免费师范生来乡村教育振兴视域下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探究*彭象华(湖南省湘乡市教育发展中心,湖南湘乡,411400)23 · ·

 校任教,但服务年限一到,就调往条件好的集镇学校或城区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结构性缺员严重,专业素养有不少差距,职业吸引力不强。(3)学校管理薄弱。一方面,小规模学校校长难以选拔。由于上级的检查多,学校压力大,校长难当,校长的主观幸福感不高,小规模学校尤其突出。另一方面,校长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营造育人环境、引领教师成长、领导课程教学、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通过走访与调查,结合湖南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情况,校长工作表现不同的学校,学生发展有很大的差异,规模大的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明显要好。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是这些学校面临的困惑。二、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的成因1.生源流失严重我国地域广阔,农村人口分布分散,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发展加速,城镇人口急速增长,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他们的子女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与学习,乡村就学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大量的农村学校转变成了小规模学校,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则从入学难慢慢发展到“择校”热,从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发展到优质生源不断流失。由于民办学校享受国家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招生、办学、收费等方面都能自主,市场化运作使民办学校能发挥师资、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所以不少学生愿意选择这些学校。特别是与省示范性高中剥离的民办学校,有一种特殊的“品牌”效应,到这些学校就读,是不少家长和子女的期望。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强则教育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取决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数量、质量与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教师数量的配备严重不足。有关政策规定:小学在 100 人以上的学校,按师生比 1∶19 的比例配置教师,初中按班师比 1∶13.5 的比例配置教师;小学在 100 人以下的学校,按班师比 1∶1.7 的比例配置教师,初中按师生比 1∶3.5 的比例配置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无法按要求配足教师,教师负担相当繁重,一个教师教多门课程的现象比比皆是,语、数、英老师往往要兼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教师数量根本满足不了课程开全、开齐的要求。二是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结构不合理。在调查的学校中,老教师占比较高,还有不少代课老师。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音、体、美专业老师缺乏。在偏僻的乡村学校工作,交通不方便,生活条件较差,精神生活贫乏,工作繁忙压力大,年轻老师不想来,优秀教师留不住。3.设备设施落后近几年由于政府建设资金的投入,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几间茅舍、到处荒草的景象,但与规模比较大的学校相比,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仍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学校功能室缺乏,没有标准化体育运动场。从学校可用的校舍来看,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50%以上的学校还有闲置,但没有专门的音乐、美术、学科实验室,图书室和阅览室形同虚设,门上仅有门牌。学生没有好的运动场地,有的学校操场没有硬化,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土沾身。二是仪器器材不足。实验、电教、体育、音美等器材数量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且破损的多。由于疏忽管理和维修,有的已经老化,无法使用 [2] 。三是生活设施配备落后。部分学校用水不方便,没有水冲厕所,食堂缺乏食品制作或加热条件,配套设施差,生活不方便。四是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学校网络效果差,一体机只装了 1~2间教室,缺乏数字资源,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因为乡村生源不断流失,学校越来越小规模化,发展前景不乐观,在此情况下,这些学校有撤并的可能,或随时有消亡的风险,地方政府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对改善办学条件持观望态度 [3] 。4.管理效益不高调查中发现,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下,没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作为老师,也是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就高枕无忧,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心境。这两种心态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不良循环。当这些学生来到比较大的学校时,都觉得新学校学生多,设施全,心情也高昂起来,进而乐观地投入学习;作为城镇学校的老师,由于老师多,教研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充盈,教学积极性高。可见团体、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小规模学校应克服管理上的短板。三、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对策1.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对小规模学校的投入要优先保障,同时对每个彭象华:乡村教育振兴视域下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探究24 · ·

 小规模学校要有一定数额的划拨经费,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作为乡镇学区不能简单地按照人数核定生均公用经费,应综合考虑班级数、在校生数两个指标划拨公用经费,还要多方筹措经费 [4]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经费支持力度,缩小其与乡镇、城区学校的差距,保障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2.调整学校布局统筹考虑各方面情况,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由县市政府制定村小撤并方案,由乡镇具体实施,采取分批、分类推进的方式推进小规模学校整合调整,打造“小而美”高品质乡村学校,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政府和教育部门须要防止的现象是:为了省事和怕麻烦,等学校办不下去了,让其自然消亡。这样的话,就会给村民一个不好的印象,村小和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极差,迟早会被淘汰,不利于后续的工作。应倡导义务教育强弱帮扶、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促进共同发展,整体提升。3.规范招生行为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第十七条指出: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5] 为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工作,2021 年湖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各市州实行“属地管理、划片招生、超员摇号、免试入学”的招生原则。当地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严禁学校无计划或超计划招生,突出过程管理,实行网上报名,严格审核入学学生就读资格,实行阳光招生,同时杜绝人籍分离的现象。4.强化师资建设(1)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根据县情、校情,考虑教师最迫切的要求,用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关怀教师生活和成长,全面提升教师幸福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政策,坚持差异化原则,条件越艰苦越薄弱的学校,生活补助优先考虑,同时适当补贴交通、伙食费用等。现在城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行公益普惠的原则,教师还是有一定课外劳动的补助,城区教师每个月的福利可以提高 2 千元左右。乡村教师根据教龄每个月有从 700 元到 1100 元不等的补贴,无形中又有了新的差别,为缩短差距,地方财政可以加大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补贴额度。同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适当倾斜,优化教师的发展坏境,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2)解决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和跨区域调整力度,优先满足薄弱学校的需求,特别注意补充“音体美”等紧缺型教师 [6] ;鼓励优秀教师到小规模学校支教,提倡支教的年限不少于1 年,以取得支教更好、更大的效果。(3)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搞好教师专业培训,促进专业发展。注意需求调研,使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方式多样化,同时也要组织乡村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到城区优质学校去观摩、听课、评课和学习交流,不断拓展乡村教师的教育视野,开阔思路,提升能力。5.形成发展特色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湘乡市壶天火龙灯传承了 170 多年的历史,是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壶天中心小学根据火龙灯的发展渊源,开设了“我爱火龙灯”校本课程,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家乡的热爱,办学效果越来越好,学生的音体美等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带来了一系列良好的持续效应。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开设“山水田园”课程,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和走出困境的一条途径。参考文献[1] 王烽.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人民教育,2021(01)21- 24.[2][3] 曾文靖,秦玉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分析与建设思路[J].教育科学研究,2018(08):24- 29.[4] 徐笛.城镇化过程中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6(06):24- 2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的 意 见 [EB/OL].(2019- 6- 23)[2019- 07- 08].http://cpc.people.com.cn.[6] 王金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基于广西 10 县的田野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21(07):29- 32.【责任编辑 关燕云】彭象华:乡村教育振兴视域下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探究 25 · ·

推荐访问:学校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大好 规模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