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4篇

时间:2022-11-04 1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4篇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 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接待市委书记全区工作汇报情况 红岗区位于大庆市部,大庆油田腹地,幅员面积6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6万,常住人口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4篇,供大家参考。

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4篇

篇一: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

届区委区政府接待市委书记全区工作汇报情况

 红岗区位于大庆市部,大庆油田腹地,幅员面积 623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11.6 万,常住人口近 23 万,辖 1 个镇、11 个社区。驻有二、四、五、九厂等油田二级单位 15 家、矿大队级单位近 110 家,在油田高产稳产时期,原油、天然气产量曾占大庆油田总产量的 40%和 60%,XX 年仍分别占到 35.5%和 24.8%,为保障油田产能建设作出了长期的重要贡献。全区耕地 16.3 万亩,林地 4.8 万亩,水面 3.5 万亩,草原 2.8 万亩,棚室存量 2001 栋,智能温室 18 万平方米。区域交通便捷,萨大路、东西干线等 5 条主干路贯穿南北,23 条油田次干线横跨东西,得益于油田路、电、水、气基础设施管网,摆放工业项目得天独厚,我们规划了占地 210 平方公里的大庆铁人产业园区,全区现有工业企业 409 家,规上企业 24 家。XX 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67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 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实现 6.02 亿元。

 一、换届以来的主要工作 认真贯彻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振兴发展的工作部署,突出向经济建设心聚焦发力,各项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一)面对近年来困难叠加、唱衰红岗的不利形势,把“旗

 帜鲜明讲政治、理清思路谋发展、提振干部精气神”放在先手位置来抓,着力重塑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我们新班子认识到,必须首先从思想、精神、思路层面突破,解决干部队伍还存在的唱衰红岗、不愿进取作为、不敢担当负责、工作断档跑粗等问题,尽快营造起干事创业的新气象新风貌。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上级精神。安排 3 天半时间专题学习研讨十八届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国家、省、市“两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及时传达学习市委“弹好转型四重奏”、全市产业项目推进会议、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并研究红岗贯彻落实方案,两次召开常委会、心组吃透领会市委关于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意见及责任分解,通过这些措施,使上级精神入脑入心,校准了工作的方向。二是深入谋划、研讨、细化工作思路。围绕区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年求突破、五年求转变”的目标,结合制定“分解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在深化区情的认识和再认识研究解决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在全区广泛开展“求突破促转变”研讨活动,近 400 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凝聚成 178 项“求突破促转变”任务目标和 23 项“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这些措施,自下而上最大程度凝聚思想共识,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三是深入调动、鼓舞、振奋精神状态。开展“传承弘扬大庆

 精神铁人精神、凝心聚力求突破促转变”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发扬“5+2”“白加黑”精神,制定处级干部包保项目方案,形成领导干部信访“四包一”责任体系,建立区领导联系包扶镇、社区、园区工作机制,区委主要领导 4 次不打招呼、直插现场检查督导文明城创建,自觉把”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求实效”作为工作标尺,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干部队伍精神状态从沉闷走向活跃、从迷茫走向清醒。

 (二)应对经济下行、投资趋缓、产业接续力不强的现实挑战,全力以赴挖潜力稳增长、抓产业促升级,区域经济开始呈现稳向好、逐步优化的态势。按照“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优”的发展思路,狠抓挖潜增效和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区 gdp 实现 27.6 亿元、增速 6%,较上年同期再回升 1.5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27.1 亿元、同比增长 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5 亿元、同比增长 130.9%,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 3.1 亿元、同比增长 51.1%,后两项增速均位于全市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基本符合预期、高于去年同期、明显好于 XX 年以来三期叠加和油田量价齐跌时期。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制定“关于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分解、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的配套文件,已签约5 万吨/年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置项目、国储能源化工集团年处理 50 万吨污油泥处理项目等项目 15 个,协议引资额 37.2

 亿元。二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列入全市重点产业项目 25 个,年度计划投资 20.06 亿元,开复工 24 个,完成投资 7.57 亿元,另外盘活北海润滑油、盛祥机械等 13 家停滞企业。三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深刻分析区情,明确了“1+3+2”多元产业体系,把天然气作为基石产业来打造,目前已建成加工企业 4 家,日加工能力达到 198 万立方米,在全市形成了先发优势;装备制造、化工、建材这三个支柱产业规上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 77.4%,九环石油机械、萨南化工、创业金属防腐、华理微生物驱油等重点产业龙头拉动显著增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两个特色产业,辟建电商产业园,成立盛源电子微商等 5个公司,全市最大的同城快递公司入驻,填补了电商领域空白。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玉米调减 10%,药材、杂粮杂豆分别增长49%、9.4%,肉牛、生猪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四是园区建设取得突破。重新规划调整了大庆铁人产业园区“一区四园”空间布局,获批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与萨南实业公司规划 10 平方公里共建园区,与高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林源工业区,共同开发 8.8 平方公里发展“飞地经济”。五是规上企业增势强劲。全区 24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有 15 家实现正增长,哈药集团三精大庆玻璃工业园有限公司 4 条生产线全面恢复生产,大庆华理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季度产值增长两倍,

 大庆九环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庆达力普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大庆新世纪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产值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三)针对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新官理旧账、问题不上交,对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梳理、逐一破解,助推红岗发展轻装上阵。我们站在对组织和事业负责、靠群众和历史检验的高度,来处理遗留问题。一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方面,全力推进园区企业遗留手续办理,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给企业家吃定心丸,对过去承诺的企业税收减免、基础配套等事项,坦诚沟通,坚定投资者信心。二是在债务化解方面,通过“购买-出售”不良资产包,彻底化解原种鸡场 2376 万元债务,并为 11名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完成红岗区与西城热力公司持续 5 年的债务纠纷清算,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解决民生欠账方面,完成红城国际、塞纳新村项目 134 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有效缓解群体访压力;安排 300 万元启动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第一批 16 人已经全部发放,这 16 人都是 1958 年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其 13 人已经去世,群众对这项工作非常认可。四是在推进停滞项目方面。全面启用北极花谷 3号棚室,引入食用菌种植项目,增加游泳馆、生态酒店等业态,努力增加经济效益。采取商业综合楼抵押、缓交土地出让金滞纳金的办法,破解银浪温馨家园项

 目土地证办理瓶颈。坚持依法依规决策和运作,筹措资金解除停滞4 年的原大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项目合同,为盘活运营扫除了障碍,目前正在洽谈引入投资者合作建设养老院。清算红岗学校账目,对停滞 3 年的红岗学校项目启动了决算审计。启动停滞两年的塞纳新村项目,正在进行给水、供暖、污排施工。搁置 3 年的红岗心幼儿园项目完成接收并投用。

 (四)着眼整体均衡改善民生的目标,千方百计办实事惠民生,特别是加强民生薄弱环节的投入和工作力度,促使民生改善上水平。在做好面的工作基础上,主要抓了几项群众急需亟盼的民生实事:一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完成精准识别工作,保留贫困户 21 户,逐户建立“区领导、帮扶部门、具体包户联系人、驻村干部、责任村干部”五包一的帮扶机制,选派 10 名年轻干部挂职扶贫,启动光伏扶贫、万头肉牛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二是启动安杏路改造,把多年困扰内泡、义和、民吉三个村百姓出行的问题列为重大民生工程,多方筹资 1589 万元实施16.7 公里安杏路。三是抓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达标建设,协调 8 家驻区大企业投入 1279 万元参与学校援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级督导验收。四是扎实推进城市“双修”。实施红岗市场区域综合改造,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实施庆泰路、南七街改造,修复数字城管指挥心,补缺 5 个街口灯岗和 1200 米隔离带。全面开展文明

 城创建工作,实行环境卫生“街长”监管责任制,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春风行动”,完成主要街路沿线、重要节点卫生整治,成立 5 个督导检查工作组,现场督导、现场整改,城市面貌显著改善。五是全力确保信访稳定,先后 6 次召开信访专题会议,认真研究解决失地农民社保、区聘退伍兵待遇等信访问题,化解销号信访案件 11 起。在“忠旺铝业”非法聚集、全国“两会”、省党代会、一带一路峰会等重要敏感时期,区委区政府领导坚持“5+2”、“白加黑”全时段在岗,进京非访零登记。

 (五)着眼于激发红岗发展的内生动力,纵深推进行政审批、经营性事业单位、国资运营等重要领域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 164 项,减少31%,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归零,梳理各单位权力清单,绘制流程图 114个,投资 200 万元异地改扩建区行政服务心,优化政务服务窗口设置,行政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二是推进市政物业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原区物业公司、绿化公司、卫生管理站,职能和人员整合至市政物业服务心,在此基础上将继续向企业自主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向深化。三是着力改善服务环境,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新增设立各类市场主体 973 户,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全面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四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改革,成立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形成区国资

 委—国资办—国资公司三级管理体制,对原有 13 家国有企业进行梳理,注销 8 家国有企业,整合 5 家国有企业股权,实现由管理企业向管理资本、统筹运营转变。

 (六)围绕管党治党全面从严,统筹推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组织建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引领振兴发展的强大保障。一是抓实基层党建,启动“基层党建突破年”活动,规范设立 14 个基层党组,选树 6 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在 3 个社区打造城市党建共同体,及时下拨 65万元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纵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5 次督促检查 96 个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情况,组织约谈 9 个有较差党支部的党工委书记,基层党工委开展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 200 余次,抓党建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三是选好用好干部,审慎、稳妥选优配齐各级班子,多名年轻干部走上重要岗位,恢复设立区委党校,制定年度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依法行政、招商引资等业务能力培训 7 期 1200余人次。四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全面开展全区作风整顿活动,6 次突击暗访检查工作纪律,集整治“吃空饷”问题,清退违规进人 1 名,在全区范围通报办公场所面积超标问题 6 人。五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成立区委巡察办,全市率先启动首轮巡察,目前已完成对 4 家单位的巡察工作,发现线索 11 个,组织 3 场警示教育,执纪审查立案办结 10 件、同比增长

 58.8%。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总的想法是,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全市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大格局,深刻领会“四重奏”的要义,按照市委在“七个方面”争当排头兵的要求,围绕“三步走三级跳”的战略目标,坚持变求新、变求进、变突破,扎扎实实“打基础聚量变、谋长远催质变、求突破促转变”,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取用 5 年时间实现红岗经济、城市、生态、体制、社会治理“五个转型、九个转变”。主要目标是:一是争当经济转型排头兵,实现工业由立区向强区、经济实力由弱到强、财政由薄弱到基本自给转变。聚焦经济建设这个心,按照市委“工业强市、油化兴市”的战略,沿着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优的总体思路,重点培育 1+3+2 多元产业体系,到 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一番。二是争当城市转型排头兵,实现人口由外流向积聚转变、城市由安居向宜居转变。红岗区 XX 年户籍人口从十二五初的 13.4 万人减少到 11.6 万人,净流出 1.8 万人,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人口的吸纳力、承载力,我们将把握好红岗“组群组团、舒朗开阔、滨湖环绿、矿区特色鲜明”的独特风格,推动矿区开发、城区建设、特色小镇、美丽 乡村四者高度协调统一。三是争当生态转型排头兵,实现生态环境由安全向绿色转变。针对油田产能建设导致土地盐碱沙化的突出矛盾,

 强化生态红线管理,地企协同开展矿区生态修复,稳定提升城市绿色区块,依托三纵主干线打造绿色廊道,建设生态宜居区。四是争当体制转型排头兵,实现发展动能由旧向新转变。善于用深化改革的思维和办法,采取市场化手段把束缚在体制内的生产要素解放出来,深化地企融合发展,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民营经济、人才积聚等领域的动能。五是争当社会治理转型排头兵,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由供给不足向均衡普惠、发展环境由总体较好向全面优化转变。加快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筑牢,精准脱贫任务全面完成,补齐教育、医疗、文化公共服务短板,法治红岗建...

篇二: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

21 年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按照“三绿色一生态”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积极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打下了坚实基础,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 311.54 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常住人口数量翻一番。

 (一)这五年,我们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绿色生态屏障蔚然成形。大力实施“871”重大生态工

 程,按照“一城两芯三区,四廊五带多节点”空间布局,新增植树造林绿化面积 6.4 万亩,建成绿屏·辛庄湾、绿屏·八里湾等大型节点,“蓝绿”空间占比达到 65%,有效阻断津城滨城“超大热岛”和“超大干岛”形成,先后接待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北京等省市党政代表团近 2 万人考察指导。积极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与天津商业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共建“双碳”研究院,2.7 万亩林地纳入首批碳汇交易项目,固碳能力是全市的 2.1 倍。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天津大学科技园正式签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开园运营,天南科创谷启动建设,成立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 21 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600 余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611家,完成中小企业创新转型 1111 家。精心运营海棠众创大街等一批优质载体,引进天下秀等创新创业企业 700 余家。成立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津南分中心,万人发明专利数 22.2 件,2201 个 5G 基站覆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 157 家,海尔互联工厂成为天津市首个全球“灯塔工厂”,华海清科年产 100 台化学机械抛光机项目竣工投产。会展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馆投入运营,建成国展大道等会展一期配套设施项目 20 个。扎实开展“拥抱会展 共赢津南”主题实践,建立“1+16”服务保障机制,成功举办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第 105 届全国糖酒会(秋季)等大型展会,会展经济拉动效应达到 1:7。签约中国国际制药

 机械博览会等一批国际性展会,落户会展企业 900 余家。编制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津南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会展产业发展政策,发放各类消费券 4448 万元,最高撬动比达到1:51。

 (二)这五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健全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联动机制,制定下发疏解项目清单 4 批,对接争取中粮集团、中国人保等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到津南布局,举办中国服贸会·津南(北京)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等招商活动,引进京冀项目 1200 余个,投资额 900 余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博众汽车配件加快建设,推行跨省通办、承诺制审批、无人审批等改革事项 1100 余项,99%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扎实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建立“企业服务日”制度,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8000余个。深入落实“津 19 条”“津南 50 条”等惠企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超 30 亿元,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翻一番。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健全招商考核激励机制,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产业链招商等政策措施,智能制造、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链初具规模,预计实际利用外省市投资 1083.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 3.1 亿美元,我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油装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哈工福臻智能产业园开工建设,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 51.3 亿元,佳沃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成运营。改革攻坚持续深化。

 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工作力量全部市场化选聘,社会治理职能全部划转街道。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全民所有制改革,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等 5 家国企完成混改,积极筹备成立产投公司。完成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210 家。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明确区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腾笼换鸟”成效显著,盘活低效闲置载体资源 24 万平方米。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投资 12 支子基金,募资总规模达到 200 亿元。办理“海河英才”落户 2.3 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 1 万人,中高级职称占比提升至 63%。

 (三)这五年,我们坚持锚定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力开展。多渠道化解政府债务,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重点领域企业 11.4 万家,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圆满完成国庆 70 周年、建党百年、全国两会、达沃斯论坛等敏感节点维稳安保任务,组建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构,化解信访积案 655 件。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市级评审,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等次位居 A 级。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 8.2 亿元,完成消费扶贫 8.4 亿元,深入开展“微心愿”“脑瘫儿康复”等活动,甘肃秦安和灵台、新疆策勒、河北

 隆化 4 个对口帮扶县全部脱贫摘帽,连续 3 年综合评比位居优秀等次。高质量完成 18 个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实现“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坚决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创建绿色工厂 25 家,治理“散乱污”企业 2299 家,撤销取缔工业园区 20 个,在全市率先完成“园区围城”三年治理任务。荣程集团成为全国首家实现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的钢铁企业,退出 588 立方米高炉 2 座,“钢铁围城”治理基本完成。预计 2021 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 2016 年改善 36.5%。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治理黑臭水体 43 条,地表水综合改善率达到 54%,劣 V 类水体全部消除。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四)这五年,我们坚持优化空间布局,城乡面貌加速蝶变。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大力开展“六个专项治理行动”,取缔露天临时市场 18 个,新增便民综合市场 34 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天津市文明城区。加快建设“智慧津南”项目,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 17 个子项投入运行。组建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建成便民服务全科网格 1561 个。“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圆满完成。紧盯“四保”清零任务,完成拆迁清零 3962 处。咸水沽生活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居民社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道路交通设施不断优化。地铁 1号线延长线开通至东沽路站,地铁 6 号线二期试运行,新建改造津沽公路、二八公路、海河故道人行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布局日益完善,开通调整公交线路 41 条,建成滨海

 汽车园、天南小镇等公交首末站。交通设施逐步健全,新建改造交通信号灯 164 处,建成电子警察 304 处,停车泊位达到 3 万余个。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新建户厕、公厕 1.1 万座,农村生活垃圾、自来水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煤改清洁能源3.3万余户,打造西官房等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4个,我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建成绿屏·咸水沽湾千亩稻田等多个示范区,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 5 万亩,稻作展览馆建成运营,小站稻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我区被评为“中国小站稻米之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集体资产、财务、成员、股权实现“一网管理”。高质量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乡村振兴考核位居全市第一。

 (五)这五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新增就业 10.81 万人,帮扶创业 1.42 万人,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良好。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站 271 个,帮助 352 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老人家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达到 165 家,每千人养老床位数50 张,发放未拆迁村老年人生活补贴 2.2 亿元。建成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设立 1000 万元专项资金救助生活困难“边缘户”,发放低保、特困、残疾人等专项救助资金4.5 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坚持每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累计完成 200 余个子项目。积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葛沽镇定向安置房、小站镇棚户区

 改造项目实现还迁入住,北闸口镇春成园、辛庄镇白塘口定向安置房项目有序建设,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 350 户。提升改造旧楼区 159 万平方米,创建市级美丽社区 24 个,安装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 600 余台。疫情防控有力有效。2 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立 373 个“132”驻企帮扶组,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超 1 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2 亿元,复工复产率达到 100%。坚持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城市检测基地投入使用,疾控中心实验楼启动建设。安全有序推进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全人群首剂接种率达到 90%,加强免疫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接种水平保持全市前列。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开设幼儿园 19 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53 所,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 1.8 万余个。与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新增义务教育学位 1 万余个,“双减”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津南医院和中医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津南医院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并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设立急救站点 11 家,建成卫生服务一体化村卫生室 53家,家庭医生服务有效签约 23.1 万人。新建图书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 118 个,区文化馆被评定为地市级一级馆,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达到 18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3 平方米,前进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

 (六)这五年,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

 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 1300 余件。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审计监督作用,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落地,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中央和市委巡视、专项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政治生态得到全面净化。全力支持部队停止有偿服务等改革落地,有序推进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发展,高标准完成兵员征集和民兵整组训练任务,国防动员能力稳步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区上下在把握时势中抢抓机遇,在转型发展中苦练事功,在笃定创新中奋力进取,在滚石爬坡中再创新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津南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在产业发展上,招商引资质效有待提高,对民营企业的吸引力不足,高质量大项目好项目偏少,高新技术

 产业基础薄弱;在创新生态上,高层次人才紧缺,重大科创平台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不够快,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需优化;在城市治理上,载体功能和服务能力不强,精细化管理水平尚需提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还未有效解决;在民生保障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存在短板,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还有不少差距;在自身建设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仍然存在,创新意识、市场理念不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津南人民的期待!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当前全党全国正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两个大局”,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勇,不断增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勇气、智慧和能力。刚刚闭幕的区十二次党代会,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明确了阶段性战略步骤,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在历届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努力...

篇三: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

21 年经开区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及 2022 年工作计划 提纲 一、2021 年工作总结 (一)讲政治、顾大局,突出拥护核心、常态学习。

 (二)重督查、提时效,确保统筹有力、运转高效。

 一是有力保证办文办会品质。

 二是全面提升督查督办效果。

 (三)谋大局、献良策,实现参谋有方、辅政有为。

 一是在文稿质量上下功夫。

 二是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三是在信息报送上下功夫。

 (四)抓机制、促规范,推动改革攻坚、依法行政。

 一是强化改革创新。

 二是规范法治建设。

 (五)办大事、优内在,促进对外友好、对内务实。

 一是外事工作抓重点。

 二是政务服务推改革。

 三是文印服务重效率。

 (六)高标准、强管理,规范信息保密、档案完善。

 一是从严要求保密、机要工作。

 二是扎实开展档案、史志工作。

 (七)转作风、严要求,坚持民主集中、清正廉洁。

 一是完善办内规章制度。

 二是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办文、办会、督查等业务量不断增长,同时面临编制紧缺、人才流失等问题,存在长期超负荷工作现象。

 二是有些工作缺少制度化规范指引,为领导超前服务仍有不足。

 三、2022 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抓深入学习,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

 (二)抓敬业担当,推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落实。

 (三)抓提质增效,以“工匠精神”加强和改进办公室工作。

 正文:

  一、2021 年工作总结

  2021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强统筹、优服务、抓落实,基本实现政务运转繁中有序、工作业绩稳中有进。

  (一)讲政治、顾大局,突出拥护核心、常态学习。把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时间起草印发区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的通知和工作方案,使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迅速传达到全区各级基层党组织;第一时间汇总全区学习宣传贯彻情况专报市委、区委;第一时间召开全体干部职工暨支部党员大会集中传达学习贯彻。深刻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重督查、提时效,确保统筹有力、运转高效。

 一是有力保证办文办会品质。修订区委工作规则、区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区委区政府议事决策程序。办理上级来文 X 件,同比增长 X%;区内收文 X 件,同比增长 X%;区级发文 X件,同比增长 X%;办理各类会议、调研、接待等 X 次,处理上级会议通知、函等 X 多份,基本做到及时、有效、零差错。

 。

 二是全面提升督查督办效果。定期督查通报 X 项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共督办重要会议议定事项X项;办理领导批示批办件X件,

 同比上升 X%;办理各级建议提案 X 件,“民心桥”市民诉求 X 条,满意率达 X%。

 (三)谋大局、献良策,实现参谋有方、辅政有为。

 。

 一是在文稿质量上下功夫。紧扣上级要求,圆满完成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区委区政府重大材料 X 篇。

 二是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形成《X 区基础情况报告》等多个专题报告,《X 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获市委王伟中书记批示;编印 X 期决策参考;组织开展《X 区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X 个课题研究。

 三是在信息报送上下功夫。刊发 X 信息 X 期,获市、区领导批示X 条;向上级信息部门报送信息 X 条,其中省级采纳 X 条,完成市级信息任务 X 分,X%的完成率创历史新高。

 (四)抓机制、促规范,推动改革攻坚、依法行政。

 一是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责任落实、项目管理、跟踪督察、考核激励、成果巩固五大工作机制,X 项年度重点改革项目全部按进度完成;继续完善第三方评估评议机制。

 。

 二是规范法治建设。全面推行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行政处罚事项全部网上办案运行机制和执法监督平台,X 宗以区直单位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实现首长出庭应诉率和胜诉率 X%;共审查规范性文件 X 份、合同 X 份,出具各类法律意见 X 份。

 (五)办大事、优内在,促进对外友好、对内务实。

 一是外事工作抓重点。建立 X 区外籍专家数据资料库;成功举办XXžX 友谊塔奠基仪式、友城共建座谈会和 X 区国际友好人士联谊晚会等国际化城区建设活动。

 二是政务服务推改革。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年度改革任务,X项街道和社区的政务服务事项打破属地办理限制率先实现各街道社区通办通取全覆盖,探索夜间和周末预约延时服务,政务大厅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跑一次”;市场监管分厅顺利揭牌运作。

 三是文印服务重效率。顺利完成区党代会、区“两会”等大型会务活动期间的文印工作,共印刷各类材料 X 万余张。

 (六)高标准、强管理,规范信息保密、档案完善。

 一是从严要求保密、机要工作。做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特别防护期的保密服务保障工作;推行保密工作常态化检查;共接收机要文件 X 份,办理流转涉密文件 X 份;继续保持全年全区零泄密。

 二是扎实开展档案、史志工作。推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创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档案馆主题宣传活动获得辖区群众好评。

 (七)转作风、严要求,坚持民主集中、清正廉洁。

 一是完善办内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了财务管理等内部规章;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程序。

 二是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紧密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坚持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切实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办文、办会、督查等业务量不断增长,同时面临编制紧缺、人才流失等问题,存在长期超负荷工作现象。

 。

 二是有些工作缺少制度化规范指引,为领导超前服务仍有不足。

  三、2022 年主要工作思路

  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深入学习,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切实做到深入领会、系统理解、融会贯通。

  (二)抓敬业担当,推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落实。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强化区委区政府权威;争当区直各部门务实有为、勤政廉政的表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为推动我区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尖兵、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尽职尽责。

  (三)抓提质增效,以“工匠精神”加强和改进办公室工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流程管理,全面提升我区办公室工作水平,在减文减会上有所作为,进一步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篇四: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

21 年 烈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 年及“ 十三五” 工作回顾 2020 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刚进入 2020 年,我们就经受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全面落实医疗救治、集中隔离、交通管控、物资调配、封闭管理等各项防控举措,实现本地确诊病例“全治愈”、医护人员“零感染”。因时因势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出台帮助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政策,选派 54 名党员干部驻企服务,着力畅通人流、物流、商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稳步推进开学复课,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经过全区上下的艰苦努力、顽强拼搏,我区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舍小家顾大家,

  医务工作者逆行冲锋、舍身忘我,全区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主动配合,广大企业家倾囊相助、踊跃捐赠,铸就了一道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凡人善举,奏响了一曲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时代赞歌。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国内零星病例散发,给我区巩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保障来之不易的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用奋斗作答、以发展应变,较好完成了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美丽烈山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回顾过去一年,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经济质效稳步提升。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经济发展走出低谷,彻底扭转全市垫底困局,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5.8 亿元,增长 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4%(剔除新增减税降费因素,增长 15%);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 6%左右(剔除平山电厂二期增值税无法纳统因素,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7%。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各项举措,管好用好财政直达资金,全力以赴稳企业保就业惠民生。全年新增减税降费 1.15 亿元,拨付帮扶资金 1.05亿元,惠及中小企业百余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932 万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334家,创历史新高。新增城镇就业1050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粮食产量达 13.35 万吨,生猪稳产保供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举办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3 次,开工项目 56 个,开工率 114.3%,118 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序时进度,重点项目推进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机遇,8 个项目纳入省非标专项债券库,获批专项债券额度 55.55 亿元,17 个子项目实现竣工。

 二是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推振兴”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8 个,累计脱贫 406 户 945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数清零。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基本整改完成,主要污染物浓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降幅全市第一,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升。林业增绿增效工作扎实开展,16 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全面完成,获批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风险预警,到期债务应还尽还,法定债务率低于风险警戒线,债务风险有效管控。

  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主引擎持续发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4 家,强兴智造、华电森源等 12 个项目竣工投产,千锂鸟新能源、小牧马电动车等 14 个项目开工建设,平山电厂二期并网试运行。新增高新企业 8 家,科宝生物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锂动芯评为省数字化车间,中煤远大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中农联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青龙山铁路无水港开通运营,青龙山商贸物流园晋升省级现代物流集聚示范区。建成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 2 个、示范村 3 个,电商交易额达 8000 万元。十里长山影视基地启动建设,龙脊山景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石榴文化旅游节反响热烈,170 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互动,荣获中国优选节事营销大奖,榴园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四是发展活力不断释放。试行执法备案制和定期联合执法检查制,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间缩短 20%,企业开办1 日办结。创新土地要素保障办法,供应土地 1.1 万亩。多渠道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助企融资 22.2 亿元,新增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 9 家。开发区承载能力切实增强,赋权审批事项 11 项,南唐路基本建成,园区实现供热,5.7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盛大公司转型发展坚实有力,资产总额超 50 亿元,完成融资 7.39 亿元,实现净利润超 2000 万元。创新招商考核办法,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12 个,利用省外资金全市排名第一,燃料乙醇、安建工建筑产业园等超 5亿元项目签约落地。

  五是城乡发展协调并进。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全面起势,市一中新校区、市人民医院东院区主体封顶,华师城加快推进,市汽车客运中心、人武部和消防大队业务用房基本建成,G3京台高速淮北收费新站开通运行,泉山隧道全线贯通。454 亩土地成功出让,东部新城迈进市场化开发新阶段。建成棚改安置房 1616 套,1275 户征迁居民乔迁新居。“三供一业”改造移交顺利完成。短短两个月内,14 个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全部化解,办理不动产总产权证 551 栋,涉及房屋 22368 套,惠及群众 6.5 万人。建成美丽乡村 3 个,村庄清洁战役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户改厕 6947 户。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1.5 万亩,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 5 个。米粮坝、八里岗、化家湖水库引洪沟全面完工,友谊沟排涝站建成投用。

 六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民生领域支出达 15.6 亿元,23 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改扩建校舍 3.4 万平方米,华东师范大学淮北港利实验学校主体完工,望湖路学校、七中改扩建加快推进,安徽师范大学附属烈山学校签约落地,学前教育创新发展,中高考再创佳绩,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系全市唯一。区人民医院开工建设,医联体全面推开。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民参保,社会救助提标扩面。率先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获批省级智慧养老示范工程。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有力有序,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和村获

  评国家级综合减灾社区。38 件信访积案成功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七五”普法通过验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双拥优抚、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反邪教、防灾减灾、人民武装、气象、统计、档案、史志等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老干部、红十字、慈善、残联、关心下一代、科协、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 105 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52 件、政协委员提案 70 件;受理 12345 政府热线平台群众诉求 1892件,办结率 100%。持续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政府效能建设,实行政府常务会听取部门全面工作汇报制度,实施工作项目清单化,注重过程管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分解实施的 100 项重点工作中,已完成 97 项,完成率达 97%。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一般性支出压减 5%。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完成审计项目 169 个,建立完善制度 25 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厉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65 起,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2020 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圆满收官。过去五年,是烈山发展史上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近年来,受外部冲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叠加影响,烈山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未有过的艰难时期,在承受空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更经历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和席卷全球、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全面凸显。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紧紧围绕区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美丽烈山目标,立足区情阶段性发展特征,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平稳增长中实现了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新常态,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区 GDP 突破百亿大关,年均增长 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 2015 年的 2.57 万元增加到 3.6 万元。财政收入由 4.6 亿元增加到 6.47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0 亿元、年均增长 9.2%。累计招引项目190 个、开工重大项目 181 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02亿元。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评审全省第一,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评位居 D 类第九,“烈山区走出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文章被《新华社智库》刊发,并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

 五年来,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提质量

  增效益,转型升级支撑更加坚实。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71 家,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49 家、高新技术企业 13 家,新型元器件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现代化工业体系架构正趋形成。国购汽车城初具规模,青龙山无水港、传化公路港“双港”联动,石榴文化旅游节、自行车越野赛等节会活动大放异彩,四季榴园、南湖公园获评4A 级景区,成功争创第二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新增高标准农田 9.7 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农业龙头企业达 11 家,占地 935 亩的大北农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建成运营,单体养殖规模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强统筹,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展露新姿。全力扛起东部新城建设保障重任,累计完成土地征迁 7000 亩,“五纵五横”路网基本形成,市人民医院、市一中、市汽车客运中心、花山公园等优质资源集中布局,一座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区位优越的新城迅速崛起,已成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群众安居落户的首选之地。矿区老城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改造棚户区 364 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 5444 套,铺设雨污管网 24 公里,城区雨污分流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洪庄湖片区综合开发全面启动。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为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重要力量。建成美丽乡村 30 个,石榴小镇、七彩和村农旅小镇成功获评省

  级特色小镇,获批建设国家石榴公园。新(改)建农村公路206 公里,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5%。

 五年来,我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出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烈山实施方案》,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融建分离”“招落分离”、联合执法等改革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烈山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开发区,全省排名由垫底跃升至中游位次。启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盛大公司实现质的蜕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商作用逐步彰显。创新区镇(办)财税体制改革,镇(办)发展动能充分激发。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政务服务大厅建成投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煤远大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一年,阆拓科技从签约到投产只用时 10 个月, “烈山速度”不断刷新。

 五年来,我们坚持新官必理旧账,着力破解历史遗留难题,发展短板加速补齐。华翊文创园四栋高层拔地而起,商铺即将售罄;引进省旅游集团盘活停摆近十年的洪庄文化产业园,开发建设的春晓花园启动认筹;傲景观澜安置房基本具备交付条件,一期商品房销售完毕;华家山小区、土楼安置房分配入住;丁楼佳苑部分楼栋主体完工;科创大厦即将投用。完成僵尸企业清理处置 28 家,盘活土地 1410 亩。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尽心竭力保障改善民生,

  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全区民生支出累计投入 59.3 亿元,民生领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 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44 万元和 1.49 万元。城镇新增就业 5.2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5 万人。新建幼儿园22 所、中小学 11 所,改扩建校舍 12.5 万平方米,优化整合学校 19 所,成功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厦门倍凡教育集团来烈办学,获评全省(县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优秀称号。低保实现城乡统筹,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4.2 倍。静安养亲苑评为全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点,烈山镇获批省级“健康小镇”,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

 ...

推荐访问:区委区政府工作汇报 区政府 区委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