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时间:2022-10-20 17:1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培养孩子们的各种优良品质,抓住孩子生活中的教育机会。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命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中心的学校是一所死气沉沉的学校。没有生活中心的书是一本没有生气的书。由此可见,儿童的道德教育必须是生命。作为一个中心,我们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引入到教育实践中,从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和一日活动中寻找和探索幼儿园生活品德教育的实施策略,实现品德教育的回归。让孩子们过着幸福、积极、有意义的生活,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体验和实践,促进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幼儿园品德教育以生命为导向,人性化。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生活化

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是未来的建设者,幼儿园道德教育的目标是21世纪的继承者。为了培养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人,拥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感和信仰,有社会主义的经济观点和价值观,符合“泰晤士报”的要求。这是幼儿园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二、实施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原则

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我们着重于坚持渗透性、实践性、因材施教、长期性与一贯性这四个方面的原则。

(一)渗透性原则

道德教育的本质和特征决定了道德教育必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这是一夜之间无法完成的。因此,幼儿园应特别注意优化人文环境,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最自然的特征。

(二)实践性原则

儿童的思维主要基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早期阶段伴随着直觉思维,后期阶段的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儿童道德的形成取决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生活。因此,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帮助孩子积累特定的感性体验,使孩子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通过实践,孩子才能创造内在的需要,才能实现知识与爱的统一。我们注重实用,坚持为孩子创造真实的环境体验,让孩子自由选择,并获得正确的观念和实践,试图探索和总结自己的经验,以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受,让孩子利用智慧,经验和环境互动,产生正确的认识,加强道德教育体验。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一个人的能力,教学中的“材料”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道德教育对象本身,即儿童;第二点指的是品德教育内容,即教材。实施品德教育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平时琐碎小工作中,不断引导,培养,加强。同样,纠正质量差也需要教师纠正和引导个人。由于儿童年龄,语言能力,理解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注意教育方法的选择,而不是陈规定型,这是第一个含义;此外,教师对道德教育内容的解释对教育成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品德教育内容,应选择,调整教学方法,手段,以满足实际的孩子,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四)长期性与一贯性原则

儿童的道德教育要慢慢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夜之间的结果。我们要坚持不懈,把握机遇,养成的习惯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帮助孩子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引导孩子了解真相,引导孩子采取行动,反复练习。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三、生活化道德教育的策略和建議

(一)营造和谐的道德认知氛围

与幼儿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形成统一的道德认识。它可以提供积极和消极的案例,让孩子们辨别,然后制定班级公约,规范孩子们的行为,然后通过选择日常礼仪之星来加强孩子们的文明行为。这也是孩子主体性的表现,是孩子“我想改变”。当所有幼儿都认识到统一的标准并共同努力时,班级的道德氛围就形成了,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包含了更多的道德情感、宽容、理解和鼓励、坚持、期待、欣赏。道德认知的统一和道德情感的激发,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基础。从早上进入公园开始,家长和孩子都要有礼貌地问好;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请求礼仪教育,比如“请”。

(二)创设品德教育生活环境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关注距离,贴近场景,改造社会环境必须从改造学校环境入手。(陶行知)幼儿园的每一个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角色上,我们努力让班级的每一个环境都活起来,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想做什么,工作人员应该一起做;学生的知识应该被学习,教师应该互相学习:学生的规则应该被遵守,教师应该被团结。我们相信这种学习、合作、共同培养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完全敞开的,这才是真正的精神运输。这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三)“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源泉。创造力是一种与游戏密切相关的特殊能力。陶行知先生在倡导创新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六种解放:解放儿童的思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游戏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身心得到解放,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角色游戏是儿童最喜爱、最受欢迎的游戏活动,也是我们生活品德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

角色游戏是儿童通过想象进行的创造性、模仿性的现实生活活动。它为孩子们模仿和再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机会。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锻炼社会交往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人际交往智力。

(四)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发展

生活的道德教育离不开父母和社会。幼儿是社会性的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们在家里或社会里学到的东西并不比在学校里少。然而,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的偏爱,幼儿被剥夺了道德行为的机会和权利,年幼的孩子们成了小皇帝,我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在家里改变了,显然,在与家庭合作中存在问题,父母的爱给品德教育带来了困难。

1.家长说明会

每次我们要求品德教育的时候,我们都积极利用家长的座谈会或集体商讨,向家长进行宣讲,请家长以身作则,并懂得其重要性。当70多岁的老人把孩子们送来园的时候,他们也很尊重老师,并有礼貌的向老师问好。我被老人感动,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2.宣传栏

开展“成长中的宝宝”、“我的宝宝”、“我如何教育孩子”家长信息交流栏目。家长们经常把生活中出现的教育问题写成手稿,放在专栏里讨论。

教育家马卡仁科曾经指出:“一切都取代了儿童,一切都是为了儿童”,为了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积极配合也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时进行简短的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及时改正。幼儿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幼儿生活管理是实施的主要途径。品德教育从幼儿做起,培养幼儿成为健康活泼、乐于探索、勇敢守信的21世纪儿童。

结语

幼儿园品德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贯穿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之中。日常教育是儿童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品德教育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幼儿具有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为幼儿实施教育创造条件,从而实现知识、情感、行为、统一和平衡。通过道德行为的实践,可以加深幼儿对品德的理解,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儿童才会将道德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卢乐珍.让道德启蒙融入幼儿生活[J].学前教育,2014.

[2]冯永刚.幼儿道德启蒙教育方法探析[J].幼儿教育,2012.

[3]隽国斌.幼儿生活化品德教育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4]潘国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品德教育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幼教天地,2014.

[5]夏婷.品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J].教育研究,2013.

推荐访问:品德 回归 教育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