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医学人物事迹10篇

时间:2022-09-04 08: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医学人物事迹10篇医学人物事迹 医学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xx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11级中医21班的学生xx,是一名得才兼备,虚心好学而且自信自强的好学生。她是XX年通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人物事迹10篇,供大家参考。

医学人物事迹10篇

篇一:医学人物事迹

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xx 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11 级中医 21 班的学生 xx,是一名得才兼备,虚心好学而且自信自强的好学生。她是 XX年通过单招考试考进我院三年制大专。

 一、思想政治方面:

 xx 同学自进进 xx 职业技术学院以来,不但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进步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从思想上不断进步自己的熟悉,提升自己的觉悟,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伟人的思想、伟人 的 的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 重要思想。通过认真的 研 研读、领悟,他对党的 线 线路、方针、政策都有 了 了更加深进的熟悉与理 解 解。从大一刚开始写入 党 党申请书到现在成为豫 备 备党员,都时时以一个 党 党员的标准来要求和束 缚 缚自己,为了进步自己 的 的思想熟悉,积极主动 的 的参加学院展开的“学 院 院团学干部培训班”, 在 在参加培训期间,认真 的 的听取、学习和回顾每 堂 堂课的内容。通过学习 , ,使他明白了作为一位 学学生干部,要时刻本着 为 为同学,为班级,为学 院 院服务的原则。使他的 思 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 ,也使他对自己有了更 高 高的要求。

 二、学习 方 方面:

 从进校至今她 都 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她 她始终深信“笨鸟先飞 ” ”的道理。坚持天天早 起 起,早进教室,安排好 天 天天学习的时间,充分 利 利用早读,课堂和自习 时 时间,坚持不懈。

 特 别 别是她酷爱祖国传统 中 中药,为了学好这门课 , ,天天都能够在校园, 在 在教室到处可以看到她 书 书不离手,背到不会的 地 地方她都会翻开课本往 看 看,反复记忆、背诵, 直 直到完全理解。

 为了 不 不孤负家长和老师的希 看 看,为了以后走向工作 岗 岗位胜任工作,她努力 学 学好各科专业知识,由 于 于勤奋刻苦,学习目的 明 明确,各科成绩一直名 列 列前茅。

 三、工作方 面 面:

 她本着“锻炼自 我 我,服务大家为宗旨” 各 各方面严格要就自己, 在 在学生会一轮轮的筛选 中 中被选中参加“我眼中 的 的学生会”演讲比赛, 终 终究以优良的成绩荣获 优 优秀奖。工作中虚心向 他 他人学习,积极配合部 长 长工作,做到真实的服 务 务同学,因此,在 XX — —XX 学年学生会工作 表 表现突出,被评为“优 秀 秀成员”。

 作为一班 之 之长,她始终以身作侧 , ,从不放松对班级的管 理理,团结同学,鼓励同 学 学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 。

 。利用班会和晚自习的 时 时间,组织同学展开“ 学 学术讨论会”,让同学 相 相互学习《中医诊断学 》 》,她提早备课,以讲 座 座的情势帮同学学习。

 做 做好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 ,进步班级同学的综合 素 素力,因此,在上一学 年 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 ”。

 四、生活方面:

 在生活中,她始终记着 一 一句话“滴水之恩,当 以 以涌泉相

 报,”自进学 以 以来她在学习上和生活 上 上常常遭到同学和老师 的的帮助,并在上学年中 成 成功申请“国家贫困助 学 学金”得到了这么多人 的 的帮助和关怀,她感动 着 着并回报着。她还申请 了 了学校的志愿者,做为 一 一位志愿者为社会服务 , ,往社区和养老院帮助 打 打扫卫生,并向那里的 爷 爷爷奶奶做心理疏导, 她 她以本身的行动往感谢 那 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往 感 感谢党,感谢社会。

篇二:医学人物事迹

学伦理学会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医学伦理学会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记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先进事迹

 这是我应该做的

 ××同志于 1988 年毕业于××医学院医疗系, 在××州医院从事临床外科医疗工作至今。

 现任××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中共党员, ××州人民医院首届“医德医风” 十佳医生。

 ××同志二十年来始终坚持热忱的服务态度、 高尚的医德医风、 精湛的医疗技术善待每一个病人, 赢得了社会的信誉以及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近几年××州“政风行风热线” 和民主评议行风中, 都受到社会的点名表扬。

  一、 乐于奉献,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每当患者感谢土大夫的时候, 他总是这样对病人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 作为一名医生, 你来找我看病, 是对我们医院、 对我的信任。

 你康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你满意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 土大夫总是早上班、晚下班, 二十年如一日在临床一线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换来的病人康复。

 每当患者及其家属带着感激的心情满意出院, 他自己心里也感到莫大的欣慰, 感到一个医生的社会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的快乐。

  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 每天接触的是病人的屎屎尿尿, 还经常接诊到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 但他从来没有因为怕脏而放弃本职工作, 也从来没有因为传染的危险而拒绝收治病人。

 他总是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工作。

 有一次凌晨 2 点, 他完成急诊手术刚从医院回到家, 就接到下级医生汇报, 从县医院送来一位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的重病人,已经有一天一夜没排小便, 县医院已经试过多次, 都没能把尿管插进去,而且患者的尿道损伤厉害, 已经水肿。

 他二话不说, 马上返回医院接诊治疗。

 成功地为患者导出了小便, 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

 在处理过程中患者因为尿道刺激, 在治疗床上翻滚, 土大夫被尿了一裤子一鞋子的小便, 他没有责备病人半句。

  二、 工作需要, 多次延迟对自己病的医治。

  20xx 年土大夫患了胆囊结石。

 因为对患者的治疗和手术会使医生的生活没有规律, 不能正常上下班、 不能正常吃饭和休息。

 土大夫患上胆囊结石后, 多次发作疼痛。

 家人也多次劝他做手术, 但科里病人一直很多,不是因为遇到危重病人, 就是因为科里事多, 工作繁忙而延迟治疗。

 白天, 因为在病房里忙于病人, 他也顾及不了自己病痛, 晚上才为自己输液消炎。

 胆囊结石活动频繁时, 为了避免疼痛发作, 他不敢吃肉类, 蛋类和乳制品。

 工作又挺辛苦, 几天下来, 脸上没有血色, 人瘦了一圈。就像这样, 因为工作的原因, 多次延迟自己的手术治疗。

 20xx 年州庆放假, 病人也少了下来, 土大夫在州庆的前一天终于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手术下来的那天晚上, 有个刚出院的病人因为忘记了如何继续吃药, 打来电话咨询。

 他忍住术后的痛苦, 耐心的指导这位病人。

 州庆假期还没过完, 找土大夫看病的人已经打电话联系病床了。

 在家疗养身体已经成为一句空话。

 手术做了才一周的时间, 他又重返工作岗位。

  三、 急病人所急, 病人的安危高于一切

 土大夫的家离单位远, 但只要接到病人病情异常的电话, 不管是三更

  半夜, 还是风寒雨冻, 他总是尽快来到病床旁, 为病人救治。

 有时候遇到病人病情危险, 他总是彻夜不眠的守护病人, 直到病人脱离危险。

 然而他的家人住院却因为他的工作繁忙, 没有享受到他的照顾。

 去年他的母亲生病住院, 大孝子的他在医院工作, 按理来说对母亲的护理照顾是他应该做的事。

 但是他因为工作繁忙没办法请假照顾母亲。

 和老人住一个病房的患者夸赞土大夫的时候, 老人心里非常高兴。

 但是老人心里也有遗憾, 每看到别人的儿子守护自己父母时候, 她心里多想自己的儿子也能这样。

 但是母亲得到的只是一句“对不起, 我工作太忙了。

 ”

  四、 刻苦钻研、 勤勉敬业, 成绩优异

 土医生努力工作、 学习刻苦。

 20xx 年 12 月在××医药杂志上发表《胸腔镜辅助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20xx 年 4 月在《××医药》 杂志上发表《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的急诊处理与预后》, 20xx 年 6 月《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在《××医药》 发表, 20xx 年 12月在《××医药》 发表《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20xx 年 12 月在《××医药》 发表《保留尿道括约肌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20xx 年 12 月《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的应用研究》 在《××医药》 发表, 20xx 年 12月《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应用》 在《××医药》 发表。

  20xx 年完成的《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的应用研究》 获××州卫生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xx 年完成的《经尿道手术治本文来源:

 文秘 114 http: //www. 疗尿道 与膀胱颈口狭窄》 获××州卫生系统新技术、 新项目三等奖, 20xx 年完成的《肾盂切开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鹿角形结石》 获××州卫生系统新技术、 新项目三等奖, 20xx 年完成的《保留尿道括约肌功能的前列腺根治术》 获××州卫生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xx 年完成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外科治疗》 获××州卫生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

 完成的 《保留尿道括约肌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于 20xx 年获××州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土大夫就是这样, 把病人的危急放在心上, 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当病人感谢他时, 他总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 有位患者出院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这样称赞他 “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不为名不为利, 以医院为家。

 视病人如亲友, 热情关怀, 昼夜守护, 不愧为医界楷模” 。

篇三:医学人物事迹

钟南山的事迹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 年 10 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 至 1981 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 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 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 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 年 5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 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 10 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863 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 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 200 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 50 余篇,其中包括 NatureMedicine、Lancet 等国际权威刊物,被引用次数达 438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

 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 20 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 年至 2002 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 50 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 4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 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名、博士研究生***名,博士后4名。其中,2 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权威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 SARS 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 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 SARS 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 SARS 患者,获得了**.*%的国际最高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 1990 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 年获得全国

 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 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 年当选为中共**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 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 CCTV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 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 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 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 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 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 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钟南山的人物事迹 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 2018 年 12 月 19 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 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 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 67 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 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

 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 H1N1、H7N9 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 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 26 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钟南山的人物事迹 3

  在 2003 年抗击 SARS 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 SARS 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 SARS 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篇四:医学人物事迹

为深入开展我校第十一届党课学习-微 微型党课, 发扬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学习效果,按照学院安排,今天我们小组在XXX 开展以李林森同志为例子的微型党课演讲。

  组员:林格嫚(组长),祝水娟

 , , 黄健,梁雪莹,陈祉妤

  优秀先进共产党员:

  钟南山,福建厦门人,出身于医学世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

  侨眷,

 钟南山其父亲钟世蕃,原中山医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1970 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1979 年4 月到英国进修。1981 年8 月回国。1984 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 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获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3 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 年任博士生导师,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0 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获政府通令嘉奖,1992 年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钟南山于1996 年5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著名呼吸内科专家。1998年 年6 月起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2003 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5 月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5 年4 月13 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 届会长,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医学会七任会长中的第二位学者,此前多年,中华医学会会长一直由各任卫生部部长兼任。1997 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 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马年岁末,南国广东,乍暖还寒。一种人类从没有见过的疫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悄然肆虐广东部分地区。广东广大医务人员奋起抗击,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这其中,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

  2003 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 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 月28 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 )上作了《 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发病情况及治疗 》 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 电视台在 《 今日美国 》 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 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 看病“三个一样”

 

  说起钟南山,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 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情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

  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 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 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 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 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 的鲜血。

 

  在 在2003 年抗击SARS 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 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 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 年1 月15 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03 年6 月19 日,因在抗非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 年4 月8 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 白求恩奖章。

  钟南山是全省340 多万共产党员的典型模范,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省广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体现了为党尽心,为国尽力,为民尽责的高度责任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服务群众和贡献社会的能力,无论是享誉世界的抗非英雄钟南山院士,还是普通民警冯尚益,退休教师秦兆年,都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我们要学习他们永保党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全心奉献的精神,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应当是一个模范,一面旗帜,一座丰碑!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 神 要学习他们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 也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我们的高速养护工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实践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践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根本. 这些先进事迹教育我们要在平常的工作中, 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益, 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认真履行好为人民服务这每一个共产党员光荣而又神圣的职责. 我要始终学习他们努力把为民宗旨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想问题, 干工作, 办事情都要从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 二, 要学习他们以苦为乐, 以苦为荣, 甘当铺路石的革命精神 要经常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说话办事一定要站在党的立场上, 维护党的形象, 时时处处体现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要学习他们只讲付出不讲条件, 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 学习他们干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 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创造辉煌的业绩. 三 三, 学习市政工人在本质工作岗位上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 党员的先进性应该是立足于本职, 恪尽职守, 扎实工作, 无私奉献像高速养护工人一样将先进性体现在本职岗位上, 我们要学习高速养路工人, 正是他们舍弃自我, 一心为民, 奉献社会, 用平凡的一锹一镐夯实了我们的经济建设的基石. 通过学习此次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 深感自己今后工作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决心以高速养路工人为榜样, 全心全意为市政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五:医学人物事迹

一片丹心育良医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邱胜80年前,贵州医科大学(当时的国立贵阳医学院)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诞生,开创了贵州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80年后,贵州医科大学秉承“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精神,扎根贵州,开拓奋进,为贵州乃至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80年不辍耕耘,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医科大学朝着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目标奋进。突出学科建设初冬时节,记者走进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学院的展示体验中心,只见体验中心内的标牌标识、文字图片、投影弧幕、沙盘模型等设计元素引人注目,尽显“大健康”理念。自2015年创办以来,大健康学院致力于健康大数据、养生保健、精准医疗等医学健康领域科学研究,提供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贵州医科大学依托优势学科、人才优势,围绕大健康的医、养、健、管业态,为贵州大健康战略服务。”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学院院长陈玉其说,建立大健康学院是贵州医科大学突出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持续推进学科建设与改革,2008年以来,学校按照“专业建设始终要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更名相适应,与学科发展相促进,与人才培养相统一”的定位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站在建校8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起点上,贵州医科大学正朝着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目标奋进。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学校拥有35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等七大学科门类;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培育)9个,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获批更名、“三评估一认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增博扩硕、创建“双一流”……自从入驻花溪大学城以来,贵州医科大学加快了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建设步伐,短短几年累累硕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4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13项。此外,贵州医科大学还通过加大对科研经费投入,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等方面做足文章,科研和学科建设稳步提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建立对口帮扶合作关系,双方将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全面开展帮扶合作。”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梁贵友说,与国内高水平医学院的合作,将有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实施人才兴校在贵州医科大学教师风采剪影展示墙上,每一张剪影背后都有一个励志故事。教育特刊

  高校视窗

 432018年11月第46期官志忠便是其中之一。贵州首批省管专家和核心专家、“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66岁的官志忠,早已是全国医学界领军人物。他领衔的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成果应用,对基本消除贵州1500万人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做出了贡献。他的神经退变性疾病研究水平位于国内外前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具有国际权威性。2017年12月底,官志忠教授荣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团队的力量可以让科研技术走得更深远。贵州医科大学的教育部认知功能障碍分子机制及临床研究创新团队、贵州省干细胞技术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特色天然药物资源活性研究科技创新团队等10余支团队也为学校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像官志忠和贵州医科大学这样的科研团队,才使得贵州医科大学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更上层楼,为培育各类医药卫生人才提供了成才沃土。截至目前,学校累计培养了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专门人才7万余名,为守护贵州各族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1至2017年,贵州医科大学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贵州省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搭建科研平台2006年,贵州医科大学提出“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的战略方针,积极组织条件成熟的部门和实验室申报省级重点研究机构、省级重点实验室,努力建设高层次科研基础平台。“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就是2014年9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它由贵州益佰、贵州医科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共同组建。研究中心是一个“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民族药孵化基地,填补了国家民族药产业发展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的空白,实现了贵州中药民族药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截至目前,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了“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荭叶心通软胶囊”“珍珠滴丸”“心脉通”等民族药新药并实现成果转化。沈祥春,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他10余年一线奔忙,依托贵州区域特色,探索出了一条中药民族药创新发展路径,让贵州中药民族药研究活力尽显。贵州医科大学秉承“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精神,扎根贵州,开拓奋进,为贵州乃至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贵州医科大学校园风光。(贵州医科大学供图)2007年,沈祥春在出差过程中发现,当地的居民居然把艳山姜当做一味中药进行服用。“嗅觉”敏锐的他多方求证发现,国际上有几家实验室曾经写过关于艳山姜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疗效的文章。他兴奋不已,立马开始对艳山姜进行研究。后来,他发现艳山姜果实会产生一种对血管内皮保护及抑制血脂升高的物质。到现在,沈祥春对艳山姜的研究已持续10余年,通过研究,他让艳山姜总产值达1.2亿元。此外,贵州医科大学整合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建设了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医学科学研究所,不断提高其为科研、医疗、教学服务的能力,使学校优势学科得到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贵州医科大学还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发展,提高了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水平。(责任编辑 / 李坤 )位于贵州医科大学校园内的“贵医石”。(贵州医科大学供图)

篇六:医学人物事迹

精诚钟南山— — “ 人 民 至 上 、 生 命 至 上 ” 的 使 命 担 当 — —汇报人:XXX 时间:202X-X-X

 01 人物简介02 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03 留学深造,为国争光目 录04 与体育的不解情缘05 因“非典”走进公众视野06 抗击“新冠”再出征

 人物简介第一部分

 人物简介

 中国共产党人物简介

 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第二部分

 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

 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

 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

 “我毕业后留校,后来搞放射生物化学,一直都是服从分配。所以从1960 年到1971 年, 整整11 年我都没做医生。做医生是我的愿望,但这不是我所能选择的。”好在1971 年,钟南山重新回到广州,在广州第四人民医院(后为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他被安排到医院急诊室,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此时他已经35 岁了。耽误的岁月不可挽回。这时的钟南山渴望能尽快在岗位上做出一些成绩,但只有大学时所学习的一些基础医学理论和基础操作,缺少临床实习经验。此后的一次误诊经历,更让他懊恼不已。1971 年夏天,钟南山所在的急诊室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一个咳血的病人,要立即送来广州会诊。钟南山为病人做了一些初步处理,诊断为“结核性咳血”,并决定把病人送到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理。不料第二天,他听到了主任从紧绷的嘴唇中吐出的几个字:“他们说那病人是消化道呕血,马上去接回来!”钟南山立即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将患者接回医院,重新会诊。原来,病人的真实病因是一根鱼刺扎在胃黏膜的动脉上而出血。谈到1960 年毕业后这十年的时间,钟南山说: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

 这次误诊深深铭记在钟南山心里,他非常自责,但更有勇气敢于直面错误。他下定决心,就算拼了命也要干好这份急诊工作。他不再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时间,日以继夜地在急诊室里学习、记录,刻苦钻研技术,图书馆、X 光片室、心电图室,到处都留下他的身影。8 个月时间内,他写下了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在急诊方面已是个熟手。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

 “原先粗壮黑实的运动员体格减了不止一个码;原先圆头满腮、双目炯炯发光、笑口常开的一个大小伙子,变得高颧深目、面容严肃,走路时也在思考问题;原先紧绷在身上的白大衣,竟显得飘逸松动,他真有点像个道骨仙风的大夫了……”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我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发展还很落后,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周恩来总理向医务界发出号召,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做好对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群防群治。根据上级的指示,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成立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由老专家侯恕牵头,钟南山也加入了这一小组,而这也成为了他日后在医学领域的专攻方向。钟南山回忆说:“那时候没有哪个人愿意搞慢支,治疗办法也不多。不过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消极,我会试图找到方向,找到自己的希望所在。比如当时我就用我所学的生化知识分析白痰、黄痰的成分。一位与钟南山共事几十年的同事曾经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那时的钟南山: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

 据钟南山的同事罗锭芬回忆,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和钟南山一起下乡调研,“我们一早骑单车下乡,我坐在后面拿着农民的痰——这是我们做研究的标本。钟南山就对我说,你要拿好那个痰,要誓死保卫那个痰”。1978 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广东省的代表,钟南山与侯恕副教授合写的论文《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被评为国家科委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钟南山也因此获得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出身医学世家,不凡从医之路后来我们这个慢性支气管炎研制小组也慢慢发展到一个科,到1979 年成立了研究所。

 留学深造,为国争光第三部分

 “虽然已经43 岁了,但那时候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就是强烈地希望能到国外学习一些先进技术。”钟南山说。他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向英国派遣的首批留学生之一。1979 年10 月,钟南山到达伦敦。他一面恶补英语,一面给他的导师、皇家医院大卫·弗兰里教授写信,表达对未来学习进程的期待。没想到却收到导师这样的回信:“按照英国的法律,中国医生的资历是不被承认的。所以,你到医院进修不能单独诊病,只允许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查房和实验……”这无疑给钟南山泼了一盆冷水。在很多英国人眼中,当时的中国还很落后,弗兰里教授甚至告诉他,他根本不需要在英国待两年,而只要待八个月就可以了。钟南山回忆说:“那天晚上我彻夜难眠,心想祖国科技落后,我一定要争口气。”为了向英国教授证明自己的能力,钟南山决定进行“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研究。1979 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进修。留学深造,为国争光

 这个实验不仅证实了弗兰里教授的一个演算公式,还发现其推导过程中的不完整性。弗兰里看到结果非常高兴,相关论文最终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发表。之后弗兰里改口八个月的留学时间,对钟南山说“你想干到什么时候都可以”。在英国留学的两年时间里,钟南山通过与英国同行的合作,取得了对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6 项科研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4 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会议上发表。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的称号。1980 年,他还被邀请在全英医学科学学会作报告。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他决定拿自己做实验:他让护士帮自己抽血化验,然后吸入一氧化碳,据说他吸入的一氧化碳之多,相当于一小时抽了60 多根烟……不管怎样,最终他把研究曲线做了出来。留学深造,为国争光

 留学深造,为国争光1981 年11 月,当钟南山毕业准备回国时,弗兰里教授特意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去了一封信,说:“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到过一个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2007 年,为表彰钟南山在抗击“非典”疫情的杰出贡献,爱丁堡大学还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然而,最让钟南山激动不已的,还是来自于父亲钟世藩的表扬。在他的记忆中,这是45 年来父亲第一次对他如此肯定,父亲郑重其事地赞扬他:“你终于用行动让外国人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的。”

 与体育的不解情缘第四部分

 与体育的不解情缘钟南山是执着的体015封面人物专题·春浅,爱是深沉的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育爱好者。他说:“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从小,钟南山就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上大学后,田径、游泳、篮球,他都积极参加。他是北京医学院110 米栏和400 米栏两项纪录的保持者,当时还入选了北京市体育集训队并随队训练。在一次测验赛中,他以54 秒02 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 秒06 的400 米栏全国纪录。他还在1960 年夺得了北京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后来,北京市体委希望钟南山留在体工队,进入专业运动队。尽管钟南山热爱体育,但他权衡再三,认为自己身体天赋有限,还是拒绝了这一邀请。虽然没能成为专业运动员,但钟南山通过对运动的热爱认识了他一生的伴侣——当时还是国家女篮副队长的李少芬。这个春节,当钟南山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时,人们很难想到,外表硬朗、身材健硕的他竟然已年过八旬。

 李少芬出生在广州,与在广州读书的钟南山算是老乡,两家家长原是医院的同事。但直到在北京,两人才真正熟络起来。那时,钟南山要参加全运会,他申请到训练条件较好的国家队训练基地备战。正好李少芬也在国家女篮,两人经常一起训练。1963 年,因体育结缘的两人终于走到一起,结为夫妻。他们的子女,也继承了父母优秀的运动基因。女儿钟帷月的游泳成绩在90 年代初已经进入世界水平。1996 年,她代表中国参加在英国举行的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并获得100米蝶泳冠军。而他们的儿子钟帷德,继承了父亲医生的职业,同时也是篮球场上的绝对好手。在钟南山的医学职业生涯中,即便压力再大,事情再多,他也要保持一周3到4 次的锻炼。在他们家中专门开辟有一间“锻炼房”,包括跑步机、哑铃、拉力器、双杠等整套健身器材,这些都是他身体硬朗、充满活力的秘诀。钟南山特别重视身体锻炼,因为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对人类、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与体育的不解情缘著名的电影《女篮五号》就是以这支球队为原型拍摄的。

 因“非典”走进公众视野第五部分

 当时的中国,对这种突然袭来的新型病毒还没有做好完全应对的准备,出现了对疫情预估不足、应对不力等情况。正在大家面临何去何从的迷惘、恐惧的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家钟南山出现了,他敢于说真话的不屈性格,坚持在一线与疾病作斗争的无畏勇气,对医生职业的极致追求和对患者身心的真切关怀,都让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抗击“非典”疫情最重要的公众人物。“学术,不容有半点敷衍;救命,不容有半点迟缓。”钟南山以科学家的身份站出来,明确指出“非典”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的。因“非典”走进公众视野面对别人不敢接的烫手山芋,他主动向广东省卫生厅请缨,要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来!”当年4 月,当国家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些人盲目宣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时,他终于忍不住了,当场表明:“现在还不能说是控制,只能说遏制。控制的前提是发现病原体,同时找到对这个病原体的处理方法。目前这个病的病源都还没搞清楚,怎么控制它?”正是在这些有理有据、铿锵有力的言辞中,人们记住了钟南山。面对疫情,他冷静无畏,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003 年,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首先在广东地区爆发,来势汹汹。

 当有关部门发布“引起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基本查清,元凶是‘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消息时,钟南山立刻提出质疑,他带领团队,通过对防治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从40 多例“非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检测中分离出两株冠状病毒,经检测,发现“非典”病原体正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这一结果在提出4天后,迅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确认,这为“非典”防治工作定下了坚实的攻坚目标。在钟南山团队提出的救治方案引领下,广东地区“非典”危重病人的抢救率大大提高,死亡率一再降低,且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这套方案后来被国内多家医院采用,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因“非典”走进公众视野

 钟南山团队提出的三大治疗原则和后来逐渐形成的“三早三合理”经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认可,认为其对全世界抗击“非典”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这背后,是钟南山30 多年从业的经验积累,是他坚守在抗击第一线,坚持科学实验,即使病倒也不轻易下“战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是他牢记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他说,这只不过是医生的本分。当他收获赞誉时,他把功劳归功于团队、归功于同事的支持与配合。“非典”以后,他依然是个斗士,依然冲在治病、研究的最前线。“谁把我看成什么,我并不是太在乎。因为我始终没有脱离为病人服务这个根本。”钟南山这样说。大医精诚钟南山因“非典”走进公众视野

 抗击“新冠”再出征第六部分

 抗击“新冠”再出征2020 年春节,本是阖家团聚的好日子,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却打乱了每一个中国人喜庆的生活,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随着疫情日益严重,已经84 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1月18日,钟南山登上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他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为的是查明在武汉报告的一种未知的“新型肺炎”。此前几天,钟南山还向全国民众呼吁,普通人如果没有迫切需要,不要前往武汉。在武汉实地调研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确认,这种“新型肺炎”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1月20日,钟南山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果断向社会公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情况,拉响了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警报。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每天新增的病例数不断刷新,人们有很多问题希望钟南山给予解答。1月28日,媒体采访钟南山的一段9分钟视频引发刷屏,钟南山在视频中集中回应了很多群众关切的问题。彼时,全国已有31个省级行政区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力应对自武汉蔓延的疫情。人们最大的疑问是: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了吗?这一答案关乎每个人的安全,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关乎接下来几个月的经济与就业。猜测和疑虑让人惴惴不安。钟南山以可靠的事实依据告诉我们,还是局部大暴发。“全国防控措施启动很快,抓住了两个要害,一是发现早,二是早隔离,这是现在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我们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措施,但病例数还在增加,从1月20日前后200多例到目前(1月28日)4000多例。它是什么态势?是全国大暴发、全国的多点暴发,还是局部大暴发?我的看法是局部大暴发。除了武汉以外,广东病例数居全国第二位,207例,我不太同意这是一个全国多点大暴发,现在还是一个局部大暴发的态势。”抗击“新冠”再出征

 这一判断就像一颗定心丸,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华人将物资源源不断地寄往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到部队都抽调出骨干医疗队伍驰援武汉。控制住武汉的疫情,这是一场关键的阻击战。此后,他多次出席新闻发布会,为公众答疑解惑,为一线战“疫”注入信心。他带领团队只争朝夕,一边进行临床救治,一边开展科研攻关。疫情防控期间,他和团队先后获得部级科研立项5项、省级科研16项、市级5项,牵头开展新冠肺炎应急临...

篇七:医学人物事迹

致用臻于至善 —— 医学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朱 xx,女,汉族,1987 年 11 月出生,2007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xx 医院运动医学党支部党员,运动医学科护师,院团委委员。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觉悟

 朱 xx 同志在上学期间就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党史党章,关注时事政治,及时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成为同学中首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代表。工作以后,该同志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不忘认真学习党建书籍、时事政治,通过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增强了自己的党性修养,提高了自身本领,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积极鼓励思想上进的同事向党组织靠拢。

 注重质量,提高专业水平

 刚入职时,朱 xx 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很浅显,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各项事务的积累,她逐渐明白,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成人教育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在工作中,朱 xx 能够不断加强专科知识学习,并将学到的内容融汇到工作实践中,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各类疑问,能够给予专业的解答;同时她也能够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关心患者。例如:看到术后患者下床去卫生间,她都会主动上前搀扶,把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才离去;做宣教时,患者及家属普通话不好,沟通困难,她就会减慢语速甚至手写重点告知患者;为患者做治疗和护理时,她都会详细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医从性,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在近十年的护理工作中,朱 xx 的优异表现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并与同事相处融洽,和谐发展。

 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每一面

 朱 xx 同志从 2010 年入科就担任团支部组织委员,2016 年正式被推选为运动医学团支部书记,随后入选院团委委员。任职期间,她按时收缴团费,做好退团人员登记及上报工作,组织开展各项团支部活动,定期开展主题团课,及时了解团员青年思想动态,鼓励思想上进的同事向党组织靠拢。作为院团委委员,积极参加院团委组织的活动,包括团委特色的“潭论读书会”;多次参与主持院团委会议及活动;积极参加院团委组织的千家店义诊活动,服务周到、态度和蔼,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活动后,她表示以后还会更多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朱 xx 同志将一如既往、精益求精地做好每项工作,继续为科室、为医院奉献自己的力量。

 获奖情况:

 2010 年度院级优秀团员

 2011 年度星级护士服务标兵

 2011 年护理操作比赛静脉输液二等奖

 2011 年度演讲比赛二等奖

 2012 年度演讲比赛三等奖

 2016 年度夜班之星

 2016 年度院级优秀共产党员

 2017 年度院级优秀团干部

篇八:医学人物事迹

人物传记 张孝骞

 如若人生有转世希望大医张孝骞先生在我身上有所传承 1897 年 12 月 2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892 年--1913 年 6 岁入学先后在私塾长沙明德学校益阳信义中学读书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1914 年 9 月考入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1 年 7 月在湘雅医学院专门学校取得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两个第一名被美国康州政府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内科学助教兼任湘雅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23 年首篇研究论文《腹膜内盐水输注》刊发在英文版《中国医学杂志》第 37 卷 3-4 期上。12 月离开湘雅到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进修。以后担任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26 年 9 月被选送赴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从事血容量的研究工作所撰两篇论文在美国临床研究会上宣读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927 年年初自美国回国本想回湘雅工作终因大革命失败湘雅停办只得在协和任讲师。1932 年晋升为副教授。1933 年两次去美国与斯坦福大学著名消化系统专家布龙菲尔德教授共同进行胃分泌研究。1937 年 6 月湘雅校董院董联席会议议决因院长王子玕受命为江西国立中正医学院院长公举张孝骞教务主任代理湘雅医学院院长。1938 年 5 月以代理院长身份撰写《私立湘雅医学院概况》。7 月湘雅校董院董联席会议议决迁校。随后赴广西、昆明、贵阳等地考察选择迁校地点。8 月迁校委员会议决迁校于贵阳但五、六级学生护校及医院全体留湘。8 月 18-19 日各部仪器、标本及图书及办公要件陆续迁运贵阳。10 月 11 日员生及图书、仪器、标本及办公要件均安全抵达贵阳。10 月 24 日在贵阳东山举行民国第 25 学年度开学典礼。时有教职员工及 1-4 年级学生共 260 多人。是月湘雅与由南京内迁贵阳的外科学家沈克非为院长的中央医院商谈合作使湘雅医学院获得一良好的临床教学基地。11 月增设湘雅医学院沅陵医院由皮肤病学家刘泽民教授任院长。1939 年 4月增设湘雅医学院贵阳疗养部。5 月湘雅医学院沅陵医院附设传染病医院一所。是月下旬增设湘雅医学院耒阳医院。8 月 16 日湘雅校董会公选代理院长张孝骞教授继任院长。12 月 9 日赴重庆向教育部接洽湘雅医学院国立事项等公要。陈立夫部长原则上接受湘雅的国立请求。之后张院长在重庆奔走10 余日吁请前校长颜福庆、前校董胡子靖及其在渝的其他湘藉名人协助湘雅医学院的国立运动。1940 年 6 月 11 日民国政府行政院第 469 次会议通过湘

 雅医学院的国立案。8 月 13 日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发(高字第 26404)训令湘雅医学院由私立改为国立。但湘雅医院与护校仍维持私立体制。随后院长为国立湘雅医学院择定了"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院训。1941 年 3 月 22 日签发《敬告湘雅毕业同学书(密)》。此书旨在让贤院长之职。4 月 7 日呈教育部批准起程返湘为学院由私立改国立后所有在湘的有关事业如长沙的湘雅医院湘雅医学院的沅陵医院以及湘雅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等均须继续进行并谋扩大。同时学院 6 年级的学生也派往各地实习。院长此行旨在考察上述事业的近况。院长出行期间学院院长暂由教务主任白施恩代理。至次年 1 月20 日院长公毕返筑。6 月 1 日国立湘雅医学院院歌及院歌歌词说明同时出版。1942 年 3 月签发《因赴美考察医学教育致本院师生员工书》。4 月 27-28 日出席民国政府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在重庆召开的专门会议两天会议由陈立夫亲自主持。同年签发《致本院留院毕业同学书》。1943 年 10 月中旬离贵阳赴湖南耒阳并便道视察长沙的湘雅医院。勘查湘北第三次会战后受敌破坏的长沙校、院之地看到瓦砾遍地而谋划本院战后复兴的计划事业。后因事急飞昆明于 11 月 27 日返筑。1944 年冬日寇进逼贵阳边境校舍为国民党军队占用形势异常紧张。12 月号召师生师生将学校迁往重庆自己留守在贵阳。1945 年 2 月上旬押运学院最后一批物资由贵阳迁往重庆。3 月上旬无偿借得兵工署重庆杨公桥三栋仓库作临时办学点高年级的临床教学在高滩岩的重庆中央医院进行。9 月 30 日在重庆出席教育善后会议。10 月中旬向教育部部长朱家骅面呈《国立湘雅医学院请求将临床医学生提前迁湘缘由的报告》并获准。1946 年 2 月请求教育部长朱家骅解决湘雅迁校经费。5月中旬到 6 月底在重庆的湘雅师生先后迁回长沙。1946 年抗日胜利湘雅迁回长沙。7 月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考察。1948 年 4 月辞去湘雅医学院院长职务。9 月应聘为协和医学院教授主持协和医院内科诊务。11月北平解放长期主编《中华内科杂志》参加中华医学会的学术活动任该会常务理事和第一任内科主任委员。并为协和医学院的发展从四方招聘人才充实师资队伍。1951 年春人民政府接管协和医学院仍在该院继续任职具体负责内科方面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1955 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之一。1962 年此后长期任中国医科大学(即原协和医学院)副校长。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和"特务"帽子打入"牛棚"。1972 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搬进红霞公寓。1974 年经邓小平同志过问卫生部为之解决用车问题。1978 年从是年起一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并补推选为全国政协党委。1980 年夏再次去美国、加拿大考察访问。1982 年9 月 23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之举行从事医学教育工作 60 年庆祝会。邓颖超、陈慕华、康克清、王首道等各界人士 200 余人出席陈云等同志写信祝贺。1985 年 12 月 8 日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1987 年 8 月 8 日在北京逝世终年 90 岁。

篇九:医学人物事迹

娟事迹简介作文

 李兰娟深知,一个想要拥有健康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医学之林的国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拥有一大批医学名家大师。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一篇

 她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她深入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 H7N9 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躯与死神对抗,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有人说她,其心若兰,心济苍生。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历经数十载艰苦攻关 愿肝衰竭患者不再绝望

 “要突破一个科学难题,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李兰娟在谈及科研成果背后故事时这样说道。2013 年,由李兰娟领衔,100 多位科研人员参与的“李氏人工肝系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则是李兰娟及其团队成员 14 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领域难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兰娟在从医生涯中见过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遗憾和无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着”她不断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净化治疗给李兰娟带来了灵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为无尿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不久患者苏醒了。是不是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症物质和毒物,使肝脏得以休养生息,改善肝功能呢?李兰娟被这一病例所启发。

 1986 年,李兰娟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攻关。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她和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点,成功创立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打破了重症肝病的死亡魔咒。

 此后的多年间,李兰娟不忘救治患者的初心,将此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全国推广,力求全国各地重症肝病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治。目前,全国已有 30 多个省区市的 300

 余家医院熟练应用人工肝技术,几十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同时,李兰娟还牵头制定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指南、组织开展人工肝技术培训班,帮助全国同道正确掌握人工肝技术,推动了中国人工肝技术的健康发展。

 李兰娟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仅有大家熟知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她还揭示了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在抗击“非典”中,提出了系列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SARS”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首创“四抗二平衡”疗法救治人感染 H7N9 重症患者,显著降低了病死率……直至今日,李兰娟依然活跃在学术舞台上,孜孜不倦地在医工交叉、人工智能等领域钻研,创造着医学发展的未来。

 涉足社会办医领域 满足不同层次老百姓的医疗卫生需求

 “陈竺部长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过,现今人们对健康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医疗改革不仅要政府把公立医院办好,还必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李兰娟表示:“作为医学界的‘名人’,我们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推进社会办医的战略决策,也是医疗改革的探索和创新。”树兰医院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题词“树兰医疗”那一刻,注定成为社会办医大浪中的“弄潮儿”。

 “树兰”这两个字最早被提出,是 2012 年郑树森、李兰娟从名字中各取一字,作为夫妇二人发起的医学人才基金名字。2015 年,借着社会办医的东风,以此为名,由院士团队发起的树兰(杭州)医院成立。医院秉承着“尚学、开放、勇敢、效率”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办院宗旨,致力于打造“中国社会办医标杆”,探索医改新模式。

 李兰娟讲述了她的办院心经:“我们始终坚持‘三高、四化、三满意’的办院理念。三高就是高水平的专家、高质量的医疗、高品质的服务;四化就是国际化、智能化、标准化和人文化,通过这样‘三高、四化’的努力来达到‘三满意’,即患者满意、员工满意、政府满意。”

 树兰医院汇聚了多名院士专家和上千名全国的知名专家,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内有一面院士墙,上面除了李兰娟外,还有呼吸内科领域专家钟南山、普外科领域专家黎介寿、泌尿外科领域专家郭应禄等几十位院士,可谓星光熠熠。通过 4 年多的努力,树兰医院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尤其是疑难病患者就诊,逐渐发展成为疑难病诊治中心之一,综合医疗水平位居浙江省前列,医院信用

 评价达到 AAA 级,能力评价五星,患者综合满意度在 98%以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树兰医院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了陈竺副委员长的充分肯定:“我深受鼓舞和振奋,这再一次证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是符合实际的,社会办医已经取得了扎实的进步,涌现出了像树兰医院这样的标杆。”

 面对这极高的评价,李兰娟说道:“我们不过是在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老百姓医疗卫生需求方面做了一点工作。相信未来,我国不但会有非常好的公立医疗机构来保障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还会有一批优秀的社会办医能满足老百姓不同层次的需求。相信党和政府提出的让人民拥有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目标,必然能够得到实现。”

 承自前辈的十六字箴言 践行医学科学家、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使命

 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会议室里挂着这样一副字——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一名医生的宗旨、使命、责任,就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也是身为医生最大的幸福和安慰。”李兰娟说,这副字表达的思想与医者仁心一脉相承,也是所有医学科学家、临床医护人员共同的追求。

 李兰娟对这十六字箴言作出了解释:“第一要严谨求实,医学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抢救任何一名患者,都必须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第二要开拓创新,医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人类没有解决的难题还很多,要用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发展医学,像人工肝等技术都是在这种精神下发展起来的。第三要勇攀高峰,鼓励年轻医生们不要为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满足,要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勇攀科学的高峰。最后是造福人民,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个人,也不是为了某个组织,而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让人民远离病痛。”正是因为有造福人民的追求,才有传染病学家们的坚持,才有攻克科研难题的动力。随着一个个病毒防治被攻克,人类得以免于传染病的困扰,人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二篇

 今日网上传遍了李兰娟院士的语录,其中一段不知真假,但颇为赞同:“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年青人为什么崇拜演艺明星?来钱快,来钱多。这次疫情,实业界、科技界以亿为单位捐赠,演艺界除了韩红,演艺明星们并未踊跃捐赠,体育明星也没见几个捐款的!已经成名的、捞够的,都移民了。而国家的兴衰要

 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敬仰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

 看完这段文字,热血沸腾。首先庆幸我不是一个追星族,而且从来不是,也从来没有崇拜过演艺界的明星。从每年参加艺考学生的增长速度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来看,教育一定也是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切身体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可能都是“文化课不行就走艺术类”。更有甚者,直接抛弃文化课,改走文体类路线,因为当今社会,文体类学生走向社会的收入水平貌似比文理类学生更高,灵活性更强,实在不行还可以自己开店、开直播经营。因此,个人觉得教育上的改革很重要,有效措施不用我多说,比比皆是。

 其实,文体类学生想要出人头地,也是吃尽苦头,这里并非褒贬任何。这里仅说说崇拜这回事。影视文体既然只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项目,那就永远让它们只停留在娱乐上面。娱乐救不了国,救不了民,充其量只是精神放松的一种慰藉。当今,有盲目追星族为了追一个明星,他去哪里就飞哪个城市,他说什么做什么都觉得是对的,甚至敢为他生敢为他死,这些已经超出理性范畴的崇拜,都是心理幼稚的表现。毕竟凡事过犹不及,玩物丧志。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三篇

 上世纪 80 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 80%。李兰娟一心想要救人,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 314 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经过 10 余年的反复探索、实验,1996 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 11.9%上升到 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从 2001 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 31 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四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 2003 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 3 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 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五篇

 2 月 1 日,国家卫健委授命浙江省派专家组驰援武汉。晚上 9 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领衔,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等 10 位专家组成的浙江高级别专家组,从杭州出发奔赴武汉。

 此次医疗组的队员均来自浙大一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包括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的医护骨干。

 作为树兰医疗集团的发起人,当天中午,李兰娟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树兰(杭州)医院举行的出征仪式上。她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更为紧迫!浙江在抗击 H7N9 时,创建了一个‘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这次我们将把这个经验用到武汉的危重病人抢救中去,希望能够救治更多的病患!”

 回忆起当天的出征仪式,树兰医疗集团党委书记吴章穆说:“那天,李院士的双眼略显浮肿,她每天都在长时间地工作。”

 接到上级指令后,树兰(杭州)医院叶再元院长亲自指挥调度,仅用 2 个小时就组建了一支紧急医疗队并配齐随行各类物资,整装待发。除李兰娟院士之外,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成员还包括:感染科专家、副院长汤灵玲,人工肝专家、感染科副主任朱梦飞,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张园园,人工肝专科护士刘元春等。

 吴章穆告诉记者,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出征的医护人员于 2 月 1 日中午 12 点多才接到紧急通知。此次驰援武汉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

 中午 12 点多,李兰娟匆忙回了一趟家,简单收拾了一些随身行李。下午 2 点 15 分,她回到医院,和队员们汇合,准备出发。

 吴章穆是诸暨市东白湖镇陈蔡村人。他们反复嘱咐李兰娟等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成员,注意自身安全,顺利打赢战“疫”,等你们凯旋。

 “在李兰娟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尽心尽责和满腔热情。”吴章穆对记者说,平时,李兰娟院士周一要在浙大一院坐诊,周三要在树兰(杭州)医院坐诊,她把很多时间给了工作,给了病人。在出征仪式前,上午李兰娟院士还在病区开会,讨论病人救治方案等,中午就准备前往...

篇十:医学人物事迹

行为规范演讲稿 2 篇 首先,说一下虚心学习,不嫉妒别人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空间中都只能学习到其中的一小部分。特别是我们这些还处于人生学习起步阶段的孩子,更应该具有谦 虚的学习态度。

 有这样一则故事,可能我们都听说过。有位年轻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已经是物理学界的泰斗了,何必还要继续孜孜不倦地学习呢?爱因斯坦党员的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为了提高自己 的 的思想认识,积极主动的 参 参加学院开展的“学院团 学 学干部培训班”,在参加 培 培训期间,认真的听取、 学学习和回顾每一堂课的内 容 容。通过学习,使他明白 了 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 时 时刻本着为同学,为班级 , ,为学院服务的原则。使 他 他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升 华 华,也使他对自己有了更 高 高的要求。

 二、学习方 面 面:

 从入校至今她都能 够 够严格要求自己,她始终 坚 坚信“笨鸟先飞”的道理 。

 。坚持每天早起,早进教 室 室,安排好每天学习的时 间 间,充分利用早读,课堂 和 和自习时间,坚持不懈。

 特别是她热爱祖国传统中 药 药,为了学好这门课,每 天 天都能够在校园,在教室 到 到处可以看到她书不离手 , ,背到不会的

 地方她都会 翻 翻开课本去看,反复记忆 、 、背诵,直到完全理解。

 为了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 希 希望,为了以后走向工作 岗 岗位胜任工作,她努力学 好 好各科专业知识,由于勤 奋 奋刻苦,学习目的明确, 各 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三、工作方面:

 她本 着 着“锻炼自我,服务大家 为 为宗旨”各方面严格要就 自自己,在学生会一轮轮的 筛 筛选中被选中参加“我眼 中 中的学生会”演讲比赛, 最 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优 秀 秀奖。工作中虚心向别人 学 学习,积极配合部长工作 , ,做到真正的服务同学, 因 因此,在 XX—2016 学 学年学生会工作表现突出 , ,被评为“优秀成员”。

  作为一班之长,她始终 以 以身作侧,从不放松对班 级 级的管理,团结同学,鼓 励 励同学认真学习好专业知 识 识。利用班会和晚自习的 时 时间,组织同学开展“学 术 术讨论会”,让同学相互 学 学习《中医诊断学》,她 提 提前备课,以讲座的形式 帮 帮同学学习。做好班主任 的 的得力助手,提高班级同 学 学的综合素力,因此,在 上 上一学年被评为“优秀班 集 集体”。

 四、生活方面 :

 :

 在生活中,她始终记 着 着一句话“滴水之恩,当 以 以涌泉相报,”自入学以 来 来她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经 常 常受到同学和老师

 的帮助 , ,并在上学年中成功申请 “ “国家贫困助学金”得到 了 了这么多人的帮助和关怀 , ,她感动着并回报着。她 还 还申请了学校的志愿者, 做 做为一名志愿者为社会服 务 务,去社区和养老院帮助 打 打扫卫生,并向那里的爷 爷 爷奶奶做心理疏导,她以 自 自身的行动去感谢那些帮 助 助过她的人,去感谢党, 感 感谢社会。

 医学生个人 先 先进事迹材料相关内容: 回 回族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 料 料

 尊敬的各位领 导 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 是 是来自xxxx 的 xx, 今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最 新 新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 到 到有人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

 :天下熙熙,皆为名趋; 天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 人 人心被利益驱动的今天, 也 也许谈论信仰会被一些. . .. 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事 事迹材料

 本人任 教 教九年级历史、政治,八 年 年级历史等学科,能够全 面 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路线 和和精神,依法履行教师职 责 责权利。爱岗敬业,服从 领 领导安排,配合领导做好 工 工作,团结同事,关心爱 护 护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一 一丝不苟,处处以身作则 。

 。

 学校教师先进个人事 迹 迹材料

 以下是小 编 编为大家收集的事迹材料 , ,仅供参考!他现年 34 岁 岁,专科学历,1988 年 年参加工作,1995 年 加 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 校 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年级 副 副主任、年级主任。主要 负 负责学生管理及年级教育 教教学管理工作。

 阳光少 年 年先进事迹材料

 x xx同学是二年级x班的 一 一名

 少先队员,并担任班 上 上的图书管理员。他勤奋 、 、好学、懂事、知识广泛 , ,是班上同学的偶像。他 学 学习刻苦努力,思维敏捷 , ,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

 国土所文明城区单位先进 事 事迹材料

 国土所 主 主要负责镇的国土资源管 理 理工作。,该所全体在上 级 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 持 持“四双”方针,牢固树 立 立服务意识,以服务地方 经经济建设为己任。在开展 各 各项工作的同时时刻不忘 是 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前 沿 沿阵地,也是最基层的窗 口 口单位,并不断树... 优秀团员先进事迹材料( 中 中学生)

 在学习 方 方面,xx刻苦努力,以 严 严谨的态度,扎实的作风 全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积 积极求教于他人,慎思善 问 问,真正把知识吃透弄懂 。

 。因此,在学校的各次考 试 试中,他能够以优异的成 绩 绩跻身前茅。

 文明教师 事 事迹材料

 姚占平 , ,梨林镇东坡学校教师, 大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 。

 。1977 年 6 月参加工 作 作,至今已有32 年教龄 。

 。任教期间长期担任班主 任 任工作。多年来的教学生 涯涯,使我深有体会地认识 到 到:教书是教师的神圣使 命 命,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2016 年感动中国十 大 大人物事迹

 感动 中 中国 XX 十大人物事迹 1 、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 于敏事迹】于敏,中国科 学 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8 89 岁,核物理学家,国 家 家最高科技奖获

 得者。

推荐访问:医学人物事迹 事迹 医学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