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10篇

时间:2022-11-06 13:05:07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10篇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01.单元统整,借课后习题搭建学习支架 统编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10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10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01.单元统整,借课后习题搭建学习支架

 统编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双线组织单元,强调单元内部之间的联系,而语文要素落实的基点应当以单元统整为核心,在横向的联结中,充分关注各个板块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课后习题的设计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架,从而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合力。

 四川省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的陈明华老师执教三上策略单元中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能够充分利用课后习题中学习小伙伴的提示为学生搭建学习"预测方法"的一系列支架。同时,陈老师还能从单元整体出发,将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板块中小伙伴对本单元的学习总结巧妙穿插在课堂中,将文章内容中的空白点、语言规律等作为进行预测的线索,让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支架中尝试大胆的猜想,进行有依据地预测。这些学习支架的建立,能够消除学生对预测这一要素的畏难情绪,致力于习得一定预测方法的教学目标,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诚如本次活动中陈先云主任所说"语文要素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形成合力,有利于教师建构整体教学思维。教师认为在单元语文要素的指引下,便于实现单元整体化教学。"而课后习题就是语文要素在课文中具体表现的形态之一,为单元的整体推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教学过程的展开而得以有效呈现。因此,我们教师要从单元

 统整的角度出发,搭建好落实语文要素的真实支架,推动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和思维过程。

 02.图文相融,借课后习题厘清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三上的学生来说,从词句到篇章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初步把握往往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表达时也常常会出现一定的紧张心理。因此,课后习题的设计与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黄茜老师执教《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结合课后习题第三小题"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这一要素,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插图,在黑板上呈现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黄教师引导学生上来将路线贴一贴,画一画,并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把故事内容说得不够完整时,黄老师顺势引导,引导学生结合"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的具体名称,进行补充说明,让故事内容更加生动,也更加具体。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黄老师紧扣课后习题中的"旅行路线",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板画和大胆的交流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也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对下文学习的一种期待。

 教科书中呈现的课后习题往往是形式多样的,我们教师应当立足学生本位,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境,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承载的教学功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学习语文的氛围,从而实现每堂语文课上"一课一得"的目标。另外,还要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将课后习题与文本的解读有机整合,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发展

 的适切点,从而更好地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03.有的放矢,借课后习题提炼表达方法 我们知道,统编教科书重视方法指导,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核心。而编排的精读课文其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是直接指向表达的,纵观课后习题,就能突出体现这一特点。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春田小学的张赫老师执教六上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一课,紧紧围绕课后习题展开教学过程。通过提取关键词"万物迅速生长",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完成具体的事物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写法是什么?学生在探究文本的基础上,发现文本表达上的特点以及选材上的巧妙,即: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和不同事例来展开描写。通过后面的自主学习与交流,再次巩固了怎样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整堂课上,张老师紧扣课后习题,解决了学 生今后习作中的"怎么写"的问题,为学生"怎么写"提供 了素材,使后面的习作更加具有实用性。

 余琴老师说:"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非常细致,能使学生一课一得,增强了活动性和指导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方法可依,避免了习作要求的笼统和大而无当。"的确,学生的习作离不开平时的阅读积累,习得一定的表达方法,能够在习作实践中加以练习,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习作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特点,启发和启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04.迁移运用,借课后习题拓展阅读宽度

 我们知道,统编教科书中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有别其他单元,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旨在引导学生习得和运用阅读策略,实现思维可视化的过程。而阅读策略单元中的课后习题则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遵循方法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层面上的逻辑训练,成为学生阅读策略学习的载体之一。

 再次以四川省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的陈明华老师执教的三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为例,除了前面讲到的陈老师能够借助课后习题中的学习小伙伴为学生搭建学习预测的方法之外,陈老师还将课后习题指向的预测方法迁移到拓展的文本材料中去学以致用。通过课外阅读资料《老鼠和老鼠夹》一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运用预测的方法,对文本进行大胆的猜测,依据题目、空白点、语言规律等多元的方法进行大胆假设与猜测,在循序渐进地一次又一次验证当中,使学生无痕地巩固了前面学到的预测方法,将预测的思维过程推向更深处、更广处,体验了阅读的乐趣。

 温儒敏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课要改一改,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读,还要在精讲精读之外,教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因此,阅读策略单元的出现,应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而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预测的正确性并不是第一位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有依据地预测,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预测也变得越来越有理有据,这个过程是丰富而又充满趣味的,学生在学策略、用策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一定的方法。

 我想,统编教材这所以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了明确的语文要素,而这也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解决了平时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通过本次活动的观摩与聆听,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语文要素"于教材编排来

 说的重大意义,它承担着为整个单元乃至整册教科书保驾护航的作用。而阅读、表达、习惯这三个维度的语文要素也是全程贯穿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的,是不可分割的。

 陈先云老师在本次活动中说到:"语文要素让‘教什么"变得清晰,更让‘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变得可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活动的观摩为契机,立争做到基于课程标准,深入仔细地解读教材,重点关注教材的语文要素并借助课后习题来逐层落实,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饱满热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用新方式聆听听了张琳琳老师和李瑞芳老师对五年级教材的培训,也有了新的感受和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回顾,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关注语文要素,明确训练点

  统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双主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文主题,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语文课上成品德课,这样的现象。而统编版教材在原有的人文主题上加入了语文要素,就是在明确告诉我们语文的“语用价值”。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明确了在我们语文课上,我们的训练点在哪里?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语文要素下他所侧重的训练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改变我们原有的理念,不能老课文任用老教法,而是应该认真研读文本,把握语文要素训练点,来重新定义这样一篇课文。明确训练点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指向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语文课堂删繁就简、重点突出。

  二、学会瞻前顾后,弥补缺失处

  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语文要素,它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五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从一年级开始的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训练,中间有很多的语文要素训练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学会瞻前顾后,自己心中拥有一条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对于学生之前所缺失的训练要适时的就行弥补。

 三、关注编写新版块 ,加强板块间整合

  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有删有增。比如,在“口语交际”这一大板块当中,他就将原来的八个口语交际变成了现在的四个,虽然口语交际内容少了,功能却更加明确了。同时,教材当中还有许多增加“语句段运用”“小练笔”,这些板块的增加,其实就是为学生的习作做铺垫。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多关注这些特色板块,把这些板块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到最大。不能仅当成一道习题来处理,应该打破原有的固势,灵活处理,适当整合。

  总而言之,教学新理念是具备了,但是如果要呈现一节灵动鲜活的课堂堂,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教科书的研读”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疫情特殊阶段,通过钉钉直播,我听了统编版教材的网上培训,有李瑞芳老师对我们五年级下册编排思路及教学建议的深入讲解,有张琳琳老师针对一二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同时,也在网络上观摩了一些名师的微课,让我对统编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为自己更好地教学打下基础。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简单做下总结。

  一、对统编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

  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单元,还有专门的文体单元,如名著单元、神话单元等,还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并且,新教材的习作和口语交际不再从属于语文园地,而是放在园地前面。园地中也增加了词句段的运用,为习作打基础。新教材也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有所增加,说明新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二、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努力方向

  要熟悉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段目标,对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备课时,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三、对阅读教学的方向有了清楚认识

  通过培训学习,对于阅读教学,我认为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精读、略读、课外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阅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便有所收获,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要让学生多读,老师首先要多读,先获得阅读感受,才可以在课堂上感染学生。

  四、对习作教学有了方向

 习作教学一定要渗透于平时的阅读中,将平时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方法巩固运用到习作上。重视过程性指导,一定加强作文修改和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多动笔,多积累。

  总之,这几次的统编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教学工作开展好。

篇二: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录

 2022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读《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有感 2022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 202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2 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特点解读

 2022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2 年 4 月 21 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课程标准,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也在第一时间学习了语文新课标。整体浏览课标之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在实践统编教材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

 1.课标与往年不同,它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就是意味着它将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教学目标融合在了一起。

 之前不管是 2011 版的课标,还是 2001 版的课标,都是将小学的课标和初中的课标是分开制定的。然而,在 2022 版的课标中,将中小学课标统称为义务教育阶段课标,这种变化也给所有的一线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

 不管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面向中考的站位。哪些目标是当及孩子应该掌握的?哪些目标,孩子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实现?尤其对于那些杀鸡取卵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是需要坚决杜绝的。有很多当下看似不重要的目标,在7到9年级的时候,这些目标会影响孩子中学阶段的发展。

 2.在这次课标中,也强调了个性化教育。

 虽然课标中提出了个性化教育。但是我觉得在执行的过程中,后续的辅助工作会对目标的达成有重大影响,比如说,分层教育在最后的考核中势必应该分层考核,如果还用同一张试卷来考核

 的话,对于分层教育的这些孩子来说影响非常大。这并不是说在中考的时候,而是在平时的阶段性测试时,就应该给予孩子认可和肯定,让孩子有信心走得更好。

 3.语文课标这一次的提出,也让我们再一次对于语文的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现在不能像以前老教师所说的那样:是人不是人,都能教语文。语文是一门培养人格修养,继承传统文化,掌握技能的学科。它不是可以创造物质,改变世界的技能,而是能够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上,与自己的内心与社会和平相处。这门课所教的技能是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技能,这种技能是任何一个科目中的高端人才都必须具备的,所以也可以说语文要教给孩子的是活下去,活得好的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再下来才是专科的人才。

 2022 的新课标不仅仅教师需要了解,家长也需要了解,了解课标,我们就知道了,教育孩子的方向,而不仅仅是要求孩子在学校中考出一个好的成绩,所有的学,都是要为我所用。

 最后说一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的一项;文化自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要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从而革新,再与国际接轨。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根的民族会被世界歧视。这也是这么多年中国人被称为没有信仰的人。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传统文化都被当作糟粕所遗弃,然而,当我们跟着世界文明走到今天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自己只

 学别人,到最后就学成了空心人。只有我们成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才能发展创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于个人而言是这样,于一个民族而言,也是这样的。语文教育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所有在一线从教的语文老师应该更好地解读语文新课标,用更大的格局来定位自己的科目,定位自己的教学,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好方向。

 读《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有感

  2022 年 4 月 21 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今年秋季,这部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初读课程标准,时隔十一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初读新课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 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 版课标”相较于“2011 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

 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 《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 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22 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

 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课程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2022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认真研读了教育部印发的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对比 2011 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版课程标准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有着明显不同。从结构上看,“前言”部分调整到目录之前,设置“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等板块,旨在引导教师以“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明晰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求,把准语文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内容上看,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集群”“整合”等实施策略,更加重视学段衔接,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维度拟订,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相契合,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更深刻的指导意义。

 语文学习中,阅读可以说是一个贯穿始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方面。那么,新版语文课标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哪些新要求?

 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我更多地关注了这方面的内容。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我注意到,新语文课标提出以 6 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推动语文教育的变革。这 6 大学习任务群中涉及阅读有 4 个任务群,这将带来 3 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明确将阅读区分为指向审美的文学性阅读与指向信息的实用性阅读,让阅读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基于未来发展的,能够应对世界的阅读素养。

 其次,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特别是新课标增加了思辨性阅读,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意义重大,对于培养学生基于证据的理性表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更加注重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力,关系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课标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超越了过去的名著阅读范畴,从关注“读什么”走向关注“怎么读”,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扩大阅读视野,增进文化底蕴,至关重要。

 在新课标下,语文老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对此,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爱上阅读,首

 先老师要自带书卷气,自己要喜欢读书,言传才能身教。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针对课本知识,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可以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故事,赏析作者其他作品,或者其他作者的同类型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此外,还可以通过放映影视作品、演课本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整本书,从中读出情感、读出思想,由此进入深层次的阅读状态。语文教材每学期有 2 本必读书目,教师可以运用导读、研读、成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老师在班上可以举办各类读书会,例如在班会课、语文课上,轮流让学生用3 分钟来讲一讲,看了什么书,有怎么样的收获和体会,营造一个人人爱读书的氛围。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教师也可以有一些技巧,比如:看四大名著时,对原著阅读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可以采用先看连环画、然后读青少年版书籍、再到看原著的循序渐进方式,逐渐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 202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首次提出。

 2022 新版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从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字词部分更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积累、运用的能力;阅读部分对学生阅读主题与载体、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构建学习任务群;表达部分要求在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和见解,重视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格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在阅读主题的选择上,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拓展,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并结合阅读、探究等多种形式展开语文学习实践。

 1.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2.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

 四个板块分别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板块在临摹名家书法的基础上,

 增加了欣赏书法作品的要求。“阅读与鉴赏”板块增加了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提示我们同步教辅在选题方面要增加相应的考查点,名著阅读的选题方面要更加关注。

 3.明确了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和主要载体。

 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各自对应的载体。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 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 30%-40%。

 4.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构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分三个层面设置 6 个任务群:

 (1)1 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 (2)3 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即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2 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建立,提醒我们以后靠刷题学语文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要引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5.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

 以前语文主要考什么,分段性比较模糊,以后会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明确学生每个年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过程评价中给出明确的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中对“阅读与积累”有了明确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意味着以后的语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试卷会越来越科学、量化,需要学生掌握新的出题规律。

  2022 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特点解读

 对比 2011 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版课程标准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有着明显不同。从结构上看,“前言”部分调整到目录之前,设置“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等板块,旨在引导教师以“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明晰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求,把准语文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内容上看,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集群”“整合”等实施策略,更加重视学段衔接,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

篇三: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2 2022 年 4 4 月 1 21 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 2022 年版)》。通过学习,我感到豁然开朗。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标》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体现“新”字。

 “2 2022 版课标”相较于 “1 2011 版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提出来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要点,在此,我只想就整本书阅读浅谈自己的感受。

 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

 “2 2022 版课标”相较于 “1 2011 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可见,2 2022 版新课标特别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

 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份新课标中,我读到了很多新鲜词汇,但这些词汇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教育非常理性的观察和审视。现在和大家分享其中两个具有新鲜感的关键词,“思维”和“审美”。

 说到“思维”,我们往往会觉得那是理科该干的事情。语文和思维关联不大。但如今的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和提升。语文的内在是逻辑,是思维。风花雪月是建立在严密逻辑之上的美的事物。所以,“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语文课要特别关注的事情。

 新课标中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中其中一条为:思维发展与提升,崇尚求真创新。具体解释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通过语言运用,逐步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逐步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着地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让孩子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在密码,知其妙,也要知其所以妙。低年级的课堂中,怎么进行孩子思维的有效练习?拿我个人刚上过的一堂《我是一只小虫子》其中一个环节为例。文章写的是作为一只小虫子的烦恼和有趣的生活。两课时的教学我们以课堂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来架构,第一课.时为感受小虫子的烦恼,第二课时为有趣,本张思维导图中有两个泡泡,让孩子说说小虫子烦恼和有趣的生活。从一开始的凌乱、细碎到最后完整、有序,我认为孩子语言完整表达的背后就是思维有意练习的结果。所以,我

 们要多在课堂中使用类似思维导图这样的有效手段,这是孩子练习有序严密思维的很好的方法。语文的深处是思维。我们要多引导孩子去关注表象后的那个为什么。

 本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拓宽了我对语文教学及教师发展的新思路。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立足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要摒弃以前的满堂罐和题海战术。作为教师,我要积极尝试新事物,重视信息技术与线上资源,要创新出线上资源和线下融合的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说积极借鉴网络平台的课,与自己的备课思路相融合,实现资源互补。同时我也要坚持终身学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立足教学实践,提升自己能力与教研水平,适应时代需求。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新课标,跟上新形势,勇于尝试,并且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填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2 2022 年 4 4 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 2022 版)更新换代,已然问世,并即将在 2 2022 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主动学习当然必不可少,在聆听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之后,对于新课标的变化也有了些许的认知。

 新课标中提到的一个新兴词汇就是“核心素养”,那何为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简而言之,也就是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方面,从核心素养指向的这四方面来看,新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在指导着我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对于学习能力的习得。

 新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一个关键词:语文学习任务群,对于这几个字,刚看到课标的我着实不太明白,何为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标中把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贯穿四个学段。又设置了不同的层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设置的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除了基本的识字写字外,新课标还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新课标更加强调了阅读的层次训练,重视阅读

 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更加关注学生阅读的思辨性,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有意义的话题,开展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也在提醒着所有的语文教师不能只关注单个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学生进入课程,只有了解了学习任务群,才会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在未来,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总之,新课程标准还有很多值得我研读学习的地方,我也会继续以新课标为指引,在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昨天有幸参加了线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网络专题培训。郑国民教授围绕 2022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以“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素养为纲,任务导向”“立足生活,时间主线”“强调情景,主题统整”四个方面为主线,阐述了新课标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听后,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

  郑教授的讲座,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有了新的认识。

  1 1 、课程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其实,我们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会让孩子做很多的实践准备,比如,搜集资料、拍照片、带实物道具,课前小采访、假期小调查……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新版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个实施特性,这其实是育人核心素养目标的一大展现,也要求学生更高的参与度、更强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情境性和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中,更应该切实融入家常课里。

  2 2 、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核心素养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无一不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这都带动着我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相应地改变。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教的内容也更多了。唯有终身学习,才会适应时代变革。

  3 3 、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在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也常常把《语文课程标准》拿出来翻看对照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虽然平时常看《语文课程标准》,但总觉得自己了解的内容浅之又浅,只能看到表面的内容,并不能触及到深层次的内涵。

  十年发布一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终于在2022 年 4 月发行了。这一次新课标发布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载进行浏览阅读,如获至宝。但是读后却有些迷茫,这次的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确实有些大,有些内容更是感觉理解不透彻。幸好,在 4 月 30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了一场公益直播,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国民主讲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

  在讲座中,郑教授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新增加的内容,讲解了课程的有关知识,并对命题、质量检测、教师培训等内容都给出了建议,让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再也不只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与系统性。比如郑教授所说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指向变化,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转为重视学生的应然状态也就是学习成果,这个崭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好好揣摩才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

 郑教授的讲座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让我意犹未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我还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为我所用,用于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本次学习了郑国民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篇四: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xx 年 11 月,我有幸参加了十三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王松舟、林欣等十六位专家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参加工作二十五年第一次置身于全国优秀课堂教学中,亲眼目睹各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不仅让我连声赞叹,更使我终身难忘。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本次活动,聆听了南京吴教授《谈语文素养及其培养》的报告,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听了王松舟、林欣等几位专家教师的示范课后,我感触颇深。几位教师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范文内容地图或互相交流、或展开想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课堂上处处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松舟的《望月》,林欣的《东施效颦》两节课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却是一样的精彩,一样的引人入胜,令人惊叹。然而认真反思,却又发现两节课的设计又同样都是抓住重点段而引领全篇,构思巧妙,处处都是亮点,学生学习积极热情,真正做到了教学的无痕无为。

 三、对人生的思考

 我 1984 年毕业于铁岭师范学校,2010 年以前,分别任职晨光小学、前进小学,由于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家长的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我对工作态度产生懈怠感,心理上安于现状。自 2010 年,西丰教育结构布局调整,我的工作地点被调整到东方红小学。进入新的环境,东方红小学浓浓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学校领导对教研和课改的重视,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时唤醒了我对事业的渴望与追求。今年 11 月在学校精心安排下,我与其他九位教师一同参加第十三届现代与经典教学观摩活动,这次学习让我难忘,再一次燃起了我投身教育的****,认识到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进取,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工作,用广阔的胸怀善待一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提高自我,心得体会让东方红小学辉煌的明天也有我的一份贡献,那时我会骄傲自豪的说:“我是东方红小学教师”。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本次活动,聆听了南京吴教授《谈语文素养及其培养》的报告,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听了王松舟、林欣等几位专家教师的示范课后,我感触颇深。几位教师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范文内容地图或互相交流、或展开想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课堂上处处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松舟的《望月》,林欣的《东施效颦》两节课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却是一样的精彩,一样的引人入胜,令人惊叹。然而认真反思,却又发现两节课的设计又同样都是抓住重点段而引领全篇,构思巧妙,处处都是亮点,学生学习积极热情,真正做到了教学的无痕无为。

  三、对人生的思考

  我 1984 年毕业于铁岭师范学校,2010 年以前,分别任职晨光小学、前进小学,由于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家长的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我对工作态度产生懈怠感,心理上安于现状。自 2010 年,西丰教育结构布局调整,我的工作地点被调整到东方红小学。进入新的环境,东方红小学浓浓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学校领导对教研和课改的重视,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时唤醒了我对事业的渴望与追求。今年 11 月在学校精心安排下,我与其他九位教师一同参加第十三届现代与经典教学观摩活动,这次学习让我难忘,再一次燃起了我投身教育的****,认识到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进取,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工作,用广阔的胸怀善待一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提高自我,心得体会让东方红小学辉煌的明天也有我的一份贡献,那时我会骄傲自豪的说:“我是东方红小学教师”。

篇五: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1.0 精选教学文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培训心得

 2020- -6 6- -8 8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培训心得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培训心得 三合镇三合中心学校

 祝元年

 4 月 13 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平安区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培训及观摩活动,活动中,西宁市名师李积雄老师进行“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培训与指导,通过培训,我们收获很多,体会深刻。

  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语文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主题组合,每个单元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而且课文类型基本相同。同类课文势必有颇多相同的思想点、情感点、能力点和知识点,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如果采用传统单篇教学,不仅易产生重复现象,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不能产生一种新鲜感,而无新颖则无兴趣,这无意中会窒息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可采用“两扶两放”,既《将相和》、《草船借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精读,《景阳冈》、《猴王出世》可让学生运用前两课的学习方法进行略读,老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效率的最大化,避免知识讲解的无效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早就指出:“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语文教学中,单元主题教学法

 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单元主题教学一般采取以精读课文为主轴,把读、写、听、说、综合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感悟,以读带知的良好效果,有效避免教学的孤立性和思维的单一性,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一篇”过渡到“会这一类”并进而“能写此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主题单元教学法并不排斥单篇课文的教学,而是以单篇教学为基础的。因而我们要正确处理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篇六: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级语文新课标学习 心得体会 赵庄学校

 杨文君 《新课程标准》 正如一盏启明灯, 照亮我们教育者前进的方向。通过观看视频、 倾听讲解、 与同行交流及网上的研讨, 使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更加深刻。

 下面我简单谈谈自 己对新课标的学习收获。

 一、 落实减负 , 多 认少写。

 新课标规定, 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里, 要认识 3500个左右常用 汉字。

 不过, 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 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用 汉字 1600 个左右, 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

 在老课标中, 一至二年级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是 800 到 1000字。

 三至四年级学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 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

 事实上, 在老课标中, 要求这一年级段学生会写 2000 个左右汉字, 在会写字数量上, “新课标” 减少了 400 个。

 二、 提高书写质量 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 , 但“新课标” 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 。一至二年级要求,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顺规则用 硬笔写字,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写字规范、 端正、 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并用 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到了 五六年级, 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 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

 对于初中生, 则在硬笔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并能临摹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之美。

 为了 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 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 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提高书写质量, 小学 1-6 年级, 要在每天的语

 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 做到天天练, 在日 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 提高书写效果。

 三、 提升个性化阅读的品质。

 关于阅读教学, 新课标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在阅读教学中, 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 教师应加强指导, 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重视给学生提供阅读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机会, 并强调阅读材料一定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性文章, 新闻报道、 随笔、 杂谈、图表、 宣传手册, 包括各种说明性、 论说性的文章等在内 的广泛的多样化的读物, 只要是日 常生活中存在的, 经常用到的都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 容予以重 四、 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 , 三年级开始是 “习 作” ,初中才是 “作文” 。

 另 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 作的束缚,注意引 导鼓励学生自 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写真话、 实话、 心里话,不写假话、 空话、 套话。

 五、 摆脱对语法修辞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 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 可以保留, 办法是随文学习 , 不必刻意追求系统性。

 这次修订将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内 容扩充了 , 增加了 关于汉字、 拼音、 阅读、 写作、 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 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让我更深地去了 解新课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自 己的能力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引 领学生开辟出一片 语文学习 生活的新天地。

篇七: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2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实用性阅读及课例 一、课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划分成了 6个学习任务群,又根据课程内容整合程度上的区别,将 6 个学习任务群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面。整合程度较高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型,整合程度高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发展型,整合程度更高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型。

  通过对各个学习任务群总体目标任务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共同点是都强调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的发展。每个学习任务群所涉及具体内容特点不同,所以指向的目标侧重点也就不同。了解了这些任务群的特点,就可以明白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可以围绕这些任务群去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从认知到认同,从理论到实践,既要体现课标的时效性,又要体现课标的实操性,更需要“课标、课程、课例”的体系性,实现三位一体,逐一进行落实。

 今天以第三学段为例,继续谈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理解与思考。

 课标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第三学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内容”要求:(1)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2)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阅读参观访问记、 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能写日记,关注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

 (4)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 录、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课程——主题阅读的学习内容 温儒敏教授指出:用好新教材,“最重要、先着手去做的,是对新教材要有通盘的了解”。语文教材单元分类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语文教材单元分为不同类型。对单元分类既有助于对语文教材有通盘的把握,也有助于单元整体教学。

 根据学习任务群要求: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

 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第三学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材索引。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异域风情》,人文要素: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

 语文要素:1、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2、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课文:18、威尼斯小艇 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又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单元)人文要素:那些种在校园里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语文要素:1、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课文:回忆往事 阅读材料:1.《老师领进门》2.《作文上的红双圈》3.《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 依依惜别 阅读材料:1.《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2.《聪明在学习,天才在于积累》3.《给老师的一封信》4.《毕业赠言》 三、课例——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 温儒敏教授多次讲话的内容都鼓励教师对教材单元进行大胆设计。“教师可以对现有教材的单元结构进行重组。”“使用新教材不必‘一刀切’,不必规定非得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学校和教师应当拥有选择权。”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异域风情》课例。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异域风情”这一主题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展现了世界各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丰富多彩,增加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1、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2、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时之美”要求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所体现出的景物的独特魅力,体现了统编教材螺旋上升、梯度发展的编排理念,也体现了学段之间的渗透与衔接。

 围绕这一语文要素,《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威尼斯独特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是本单元第一课,承担着指导方法、落实语文要素的重任,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和对比阅读的方法,体会景物的动静之美,感受这座水上名城动静相宜的独特魅力。《牧场之国》以静态描写为主,向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富有情趣的生活,营造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对动物和人们活动描写的语句,通过反复品读体会荷兰牧场的宁静美。《金字塔》编排了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短文,其中散文《金字塔夕照》描绘了一幅夕阳下金字塔开阔而又雄浑的金色画卷,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这一奇特的静态之美。“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运用动静描写,写出景物特点。“词句段运用”则引导学生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表现景物的动静之美。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金字塔》一课中编排的散文《金字塔夕照》和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介绍了埃及金字塔,让学生在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中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同时学习从不同的文本形式中获取、整合、概括信息,了解事物,为实现读写迁移奠定基础。“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是达成本单元表达训练目标的关键环节,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关联的习作。

 (二)丛书分析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丛书五下 6《美丽的地球村》中编排了“经典通读”“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三个板块内容。

 第一个板块“经典通读”自成体系,诗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有静,展现了优美的古诗词意境。可利用晨读、课前诵读等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丰富语言积累,感受诗中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

 第二个板块“专题阅读”又分为“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三部分。

 范文阅读”中 6 篇文章分别对应本单元 3 篇课文,每两篇对应一课。以批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灵活选择,可以拓展两篇,可以拓展一篇,也可以从选文中精选片段进行拓展阅读。

 “组文阅读”中 3 篇文章描写的都是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这一板块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精心设计了 3 个阅读实践活动,“活动一”是发现并积累静态 描写与动态描写的句。“活动二”是感受动静之美,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活动三”则由读到写,在生活情境中迁移运用。

 “自由阅读”中包括两组文章:第一组 6 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文景观之美。第二组 11 篇文章,重点展现了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自由选择阅读,丰富积累,提升素养。

 第三个板块“整本书阅读”,推荐阅读《边城》。通过文后三个助学工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 26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会写 30 个生字,会写 28个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纵横、沉寂、极目远眺”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3.能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4.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5.能搜集、筛选资料,清楚地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6.感受世界各地自然、人文景观的魅力,激发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

 兴趣。

 (四)研讨课例设计 第一节 组文阅读课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一曲清清塞纳河(节选)》 《自然与人生(节选)》 一、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景物动态、静态描写的句子,感受动静之美,体会表达效果,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2.尝试运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来描写身边一处熟悉的景物。

 二、学习过程 (一)畅谈收获,明确任务 1.谈学习《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之后的收获。

 总结:两篇课文都运用了动态描写、静态描写,表现了景物的动静之美。

 2.阅读“组文阅读”导语,明确阅读任务。

 (1)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2)学习作者运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写作手法来描写景色。

 (二)圈画品读,感受魅力 【学习任务群(一)】

 1. 以《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为例,找出文中动态和静态描写的句子,批注感受。

 文章段落

  动/静描写 关键词句 感受 情感朗读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第 5~10 自然段 《一曲清清塞纳河(节选)》第 3-8 自然段 《自然与人生(节选)》第 3-10 自然段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预设: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方法总结:依据导学单分享阅读感受,通过想象画面,进行情感朗读,读出景物的动态美或静态美。

 3.用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据导学单自主阅读另外两篇文章,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预设:有一次,我坐着汽车沿河边慢慢行驶,看到一丛丛碧绿的枫树直垂到河面上,树荫盖下水波幽静得似乎一动不动;另一次,我从桥上经过,看见夕阳在河面上洒下万道金光…… ——《一曲清清塞纳河(节选)》 小结:作者抓住景物的动静描写,展开联想,运用恰当的修辞,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在写景时也要注意运用这些方法。

 (三)尝试写话,实践方法 【学习任务群(二)】

 1.熟悉的校园、街心的花坛、碧绿的田野…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

 现我们身边处处是美景。请透过镜头拍摄一处美景,并展开联想,尝试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写一段话,来展现它的美。

 2.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3.课后编写《“我身边的美景”图文集》,将修改后的内容誊写并适当装饰,每人一页。

 (四)布置作业,阅读实践 【学习任务群(三)】

 课外继续阅读丛书中的其他文章,圈画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节

 自由阅读课 《瑞士(节选)》《与象共舞》《迷人的诗魂一绿岛赋(节选》 一、学习目标 1.阅读选文片段,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2.摘抄积累优美句段。

 二、学习过程 (一)阅读片段,体会表达 【学习任务群(一)】

 1.阅读下列选文片段,用不同符号标出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简要写一写这样写的好处,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章段落

 静态描/动态描写

 表达效果 《瑞士(节选)》第 2 自然段。

 《与象共舞》第 3~5 自然段

 《迷人的诗魂》“花之岛”第 2 自然段 “海之城”第 3 自然段 2.自由阅读,完成表格。

 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瑞士(节选)》第 2 自然段:瑞士的湖水是淡蓝的,真正平得像镜子一样。……也有风大的时候;那时水上便起粼粼的细纹,有点像颦眉的西子。

 ①读这段话,你想到了哪句古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你从哪里感受到瑞士湖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③有感情地朗读。

 (2)《与象共舞》第 3-5 自然段。

 ①自主阅读,用不同符号分别画出对大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说说大象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交流总结。

 第 3 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大象跟大家近距离接触时平静的表情、晶莹温和的目光,这些对大象静态美的描写,写出了大象的可爱温驯。

 第 4、5 自然段主要通过对大象动作的描写,让读者看到大象温文尔雅又不失可爱的形象,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3)《迷人的诗魂一绿岛赋(节选):

 隆冬时节,从凛冽的风雪里远道而来的北国游人,踏进小城,只觉

 得眼前陡地一亮:人们只觉得置身春风里,自己也变成这南国花城中的一株树、一朵花了! 登上日光岩,只见远山浓黛,近水柔蓝,水天相衔,轻鸥点点,风帆漂浮其上,日月沐浴其中。大潮来时,长风鼓浪,波推涛吼,有如千军万马奔騰呼啸而至,这是气势磅礴的“白马潮”,望之令人血沸心热,豪情荡胸。难怪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要选择这儿操练水师了。

 ①交流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

 厦门城里的花姹紫嫣红、各具风姿;鼓浪屿岛上日光岩的轻柔静美与“白马潮”的气势磅礴,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如临其境。

 ②感情朗读,体会动静之美。

 (二)摘抄记录,丰富积累 【学习任务群(二)】

 选择...

篇八: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2022 年小学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材料 料 4 4 篇

  2 2022 年小学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 一) )

 和煦的春风,飘扬的柔柳,在美丽的泰山脚下,来自省教研室的各位专家以及全省各地的优秀小学语文教研员、骨干教师聚集在泰山医学院文体馆,开始享受一场语文教研的盛宴。在这里,我们感受着名师的魅力,折服于名师的风采,我们叹服,我们身心陶醉。名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艺术、是震撼、是智慧的诠释。

 会上聆听了小学语文委员会理事长——老师关于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的研究成果报告。本次研讨活动特别邀请了省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老师,他执教了一节精彩的教学观摩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老师这堂课没有激情的导入,没有华丽的语言,一开始就是听写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默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两个词语,此次活动结束,我明白了老师这个小小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原来这就是能力培养的方法,它就在你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在那看似不经心的教学环节中,执教者的智慧在熠熠生辉。

 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似乎也是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当一名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后真诚地问:“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你读过几遍课文?”学生想了想说:“我预习了,读了三遍。”而另一名学生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时,则回

 答:“我读了四遍”等等,这时老师总结道:“预习和多读几遍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用到这些方法,把书读得更通顺、流利。”借学生的口说出学习方法是不是比老师的“你要先预习课文” “你要把课文多读几遍” 更有说服力呢?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人可以就是学生自己呀,老师干吗还要不厌其烦地说教呢?老师的这种做法给我了很大启发。“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留给我思考和回味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接下来又观摩了六节公开课,这六节公开课都是由参与“生本高效语文课堂课题研究”的学校提供。这些课例给我的最大感悟就是:老师从扎扎实实的识字训练,到扎扎实实的读中感悟,再到扎扎实实的写字指导,步步扎实,环环有效,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向往的课堂。我们上课不是演戏,而是在教学生学。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只有建立在“教会学生学”的基础上,才算真正地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才算是一堂体现正确教学思想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处能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课堂上充分体现出: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老师充当的只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是起支配、主体作用,而是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享受生命价值的地方。

 欣赏了七节课后,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的课堂真的以学生为本吗?课堂上需要体验的知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学习的过程了吗?

 课堂上的方法、策略是出现在需要时、学生急于点拨处,还是为了方法而方法,为了策略而策略呢?课堂上是不是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我是否注重了学生过程性的感知,学生情感的体验——这些个疑问都值得我去思考、去实践、去提升。

 这次研讨活动,让我进一步认识了“生本课堂”,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本次研讨活动正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源头活水,又如一盏导航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引了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博采众长,积淀教学素养,争取早日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

 2 2022 年小学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 二) )

 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和学校位老师一起到太原参加了为期天的全国教育名家片区小学语文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样一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年轻教师的培养。

 在现代双语学校的报告厅里,我们观摩了的《将相和》,的《临死前的严监生》,和的作文课,的《望月》及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和的作文《学写对话》及讲座《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

 真可谓大师!我欣赏的润物细无声;欣赏的以学定教;欣赏的幽默风趣;欣赏的抓特点加联想;更欣赏的诗意语文;于老的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还欣赏??他们亲切的微笑、精准的语言、巧妙的引导、淋漓

 尽致的表演,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使我更加深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学写对话》的教学,他气定神闲,生动活泼、不厌其烦地表演。特别是在练习写“小猴子和猴妈妈”对话这个环节,他先让学生分角色读对话体会人物心理,然后再和学生表演了这个对话。年逾古稀的老师在和学生表演时,把小猴子表演的惟妙惟肖,诙谐有趣。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之余,看到情境的真实再现,调动了自己的写作兴趣,很顺利的完成、丰富了这个对话的写作。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作文课学生还会抓耳挠腮吗?我想这就是作文课的最高境界吧!在这次学习中,我想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怎样写对话,还掌握了一点表演的技巧。这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于老的简单有效、目标不高、要求不高、训练扎实。

 在后来的讲座中,老师的《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对我以后的教学方向是一种很好的引导。首先,我们要有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把握好目标---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看老师出身的教育家著作的书)其次,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简单、扎实。具体就是教学目标简约、教学内容简要、教学过程简洁、教学方式简炼、语文作业简化。还具体地告诉教师把好关,学生的阅读教学要“过五关”,作文教学“过四关”。在课堂中,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要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创造性的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探索知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最后于老希望教师做到;明确目标、落实目标,为学生负责,手把手的教、实打实地教。

 总之,从这次活动中,我确实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明白了于老的“简单语文”并不“简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做到简单有效,训练扎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不断进步、提高、磨炼,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 2022 年小学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 三) )

 透过两天的外出学习,观摩了市中和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自我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中老师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构成过程。首先在上课前一天老师布置了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课堂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再分别让两位学生在图像的每一个细胞中标出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下方的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图,以复习上节课讲的基因的分

 离定律。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虹老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应虹老师也着重强调了易错的知识点,并对自由组合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技巧进行指导。学生透过自我的思考、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复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在两所学校的听课中,我感觉到,他们十分重视课本。中学老师在复习《染色体变异》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稿的基础练习的时光接近 20 分钟。并且讲到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也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来源。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而我在教学中,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往往注重蓝本中的考点讲解,认为课本很简单,学生课后看就能够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很难落实下去。

 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团队协作意识强。教学设计是老师为到达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及从课后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两所学校都很重视群众备课。中学的导学稿由一位老师执笔,拿出的初稿在群众备课时再由全体高三生物老师讨论,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潜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透过努力力争使自我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仅要教学,还要经常外出学习,老师真的辛苦啦!

 2 2022 年小学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 四) )

 月日有幸在学校张校长的带领下到参加了全国中青年教师多种风格展示课,讲课的地点在小学,这是一所建校时间短但是取得很多成绩的年轻学校。整个校园弥漫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我们身处其中,开始了一天的听课。通过本次外出教育培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艺术。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收获实在是太多了。

 静下心来回味一下这两天收获的是什么?我感觉我收获的是差距,是我个人跟那些名师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有语文素养方面的,有教学经验方面的,也有备课的技巧方面的。通过听了八位名师的教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一,我们现在所教的语文,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转型,正在改革中创新。而我平时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还只是在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没有真正达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内容”这一

 质的飞跃。其实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的应该是课文的留白,教的应该是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深入解读文本,然后设计情景,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地朝这个方向靠拢。

 第二,语文课堂应该是简单深入,而不能肤浅繁琐,让教师成为课堂的表演者。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月光曲》那篇文章,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特别到位,整节课就学了了联想的写法和对课文的感悟,针对这两个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皮鞋匠对月光曲的感受,通过读、配乐读、教师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月光曲中舒缓和紧张的复杂感受,而这些感受都是通过让皮鞋匠想象的画面来展现的,学生们明白了联想这种写作手法。整个课堂干净但是深入。

 第三,课堂教学设计要巧妙。课堂设计巧妙和繁琐是两回事。临时前的严监生中针对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教师设计了小练笔环节非常成功。原因就是教师设计了情景,当临死前的严监生看见晚餐的饭桌上出现了一条鱼会怎么样呢?其中一个孩子写的是:他气得要绝食。学生已经对严监生的形象了解非常深入了。另外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中对词语中的动词的处理非常有趣,教师把所有的动词展示后,让学生读并且表演,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词语,还能在小练笔中运用这些动词。课堂效果很好。

 第四,语文课堂应该有一定的梯度,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伯牙绝弦这节课中,教师在课堂进行了一个小互动,除了

 ABCC 型的词语。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个游戏,其实这是为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埋下了伏笔。课文中对伯牙弹琴时子期的话进行了解读,换词。而用到的词就是互动环节的词语。这种润物无声有梯度的课堂应该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总的来说,一天的听课让我学习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将对我以后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启迪作用。我一定会认真总结,反思,在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总指导下,加强自己的语文功底,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踏踏实实地教学。仅供参考

篇九: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5 篇

 篇一: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奇台县第五小学

 邱荣玉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人研究。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

  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还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部分,又作了这样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施开放性教学,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二: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观音寺镇王行庄小学

 乔丽萍

  今年假期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教学,在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让我明白了教学方式的确立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发挥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以下我就围绕自己学习略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

  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深切体会了转变学习方式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

  的关系。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课程。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们凡上课又特别是有人来听的教研课,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当然,我们不是说用新的学习方式不好,我们必须明白,不管什么学习方式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学习方式不在于一定要多么新,而在于用得恰当,用得适度,用得有效果。现在的问题是,一些老师找不准合作探究的问题,把一些不该探究、不用探究、也无法探究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围成一堆,煞是热闹地讨论一番,然后教师又抬出现成的结论,合作变得毫无意义。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合作学习不进行明确的指导,学生既无合作学习的意识,更无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就演变成给听课者看的花架子了。再次,一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忽视自主,偏重合作,学生没经过对文本的充分自读,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感悟、体验、积累,一节课被大量的唱唱、跳跳、画画、演演、说说等活动占据,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彻底抛弃了我们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失去了很多最好、最直接的机会。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应一味照搬新课程标准的建议,应好好领悟其内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相信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会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

  篇三: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康家营子小学 于孝宝

  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以后,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同时也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

  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

  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

  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 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

  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

  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

  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

  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

篇十: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2022《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 ——研读新课标,促进新提升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对于我们有 20 人的小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可以组织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可以结合本校提出的读优秀诗文的活动有效开展。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

 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第二篇

  通过学习 2022 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感触颇多。从主要变化的内容中发现了新趋势。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和“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两个课程理念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之前的教学基本上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单一、低效,现在要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鼓励自主阅读: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织与呈现部分,我认识到教学任务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更注重学生的思考、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我将紧跟新课标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更

 好地服务于学生。

 第三篇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课标,改变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不是纸上谈兵。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南宋思想家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第四篇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天上午,我终于见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真面目。

 在看课标之前,我专门学习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业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答记者问,首先,知道了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一是落实了中央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二是教育需求从“有学上”特向“上好学”;三是之前的课程标准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断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

 了解了这次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等问题,对标 202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合新增和修订部分)发现从目录上更加清晰。版块更加科学,增添了学业质量等内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后,最大的感受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学生的语文力量,一是逐渐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学生的个性特长,更好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落到实处。因此,再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由单纯地传授学问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要坚持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钻研教材把握语文教学的整体观;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具体学情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体验语文。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意识地灵活运用。

 总之,课程的革新,还必须落到实践当中去,在探究中前进,努力行走在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