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慢病的常见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2-10-22 16:35: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慢病研究的相关成果,对于引发慢病的常见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各种预防措施的实际应用予阐述。目前,国内以社区(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开展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三级预防策略,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病;常见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 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545- 01

慢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名称是non-communicable disease(NCD)。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1]。由于慢病具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巨大潜能,因此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被全球经济论坛列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之一[2]。在我国,慢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头号健康威胁。慢病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慢病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

1慢病的常见因素

慢病普遍具有病因复杂、种类多、范围广等特点,只有对于引发慢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才能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已经探明的慢病引发因素有几十种,本文选取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致病因素进行介绍:

1.1 遗传与基因 几乎所有的慢病都有遗传因素的参与。有研究表明[3],高血压的遗传度为60%,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则在60%以上,有阳性家族史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阴性家族史者,为后者的3~40倍。遗传因素对大多数肿瘤发生的作用是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或倾向性。另外,从人类基因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等现代医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慢病的引发与基因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国内外医学界在此类问题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2 膳食因素 主要是不合理饮食习惯与非平衡营养,慢病的发生与人们的膳食结构、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脂肪、高胆固醇、低膳食纤维饮食是多种慢病的危险因素。另外,膳食中的食盐、微量元素,以及食物的烹饪、加工、进食方式等,也是引发慢病的主要因素。

1.3 缺少体力活动 身体活动减少导致的日均能量消耗降低是造成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腹型肥胖和糖尿病的相关性更为密切,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

1.4 吸烟与酗酒 许多研究证实,吸烟、酗酒是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者至少可能引发20多种慢病。研究还证明,重度被动吸烟者吸入尼古丁的量相当于每天吸入0.5-3支香烟,同样是多种慢病的危险因素[3]。另外,酗酒与肝脏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的发生有关,在酗酒人群中,肝癌的病死率,以及脑出血、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人群。

1.5 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感染与慢病的关系密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起病与感冒有着密切联系,呼吸道反复病毒感染和继发性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变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幽门螺旋杆菌是引发胃溃疡、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乙肝、丙肝病毒则是引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2 慢病的预防措施

与其他类型的疾病一样,慢病也需要经历一个形成、发展与恶化的过程,在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中,也要根据实际病症与危害程度,采用分层次的预防策略。目前,国内在慢病的预防中,主要是根据疾病的自然史,采取有针对性三级预防策略,具体情况如下:

2.1初级预防 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即在慢病未发生或初级阶段进行有效的防控。常用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等。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以及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的宣传栏进行慢病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的宣传,以增强人们预防慢病的意识[4],转变现有的不良观念和行为习惯。

2.2“三早”预防 针对各类常见慢病的致病因素、高危人群等,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慢病控制在“萌芽”状态,这也是有效减缓与防止慢病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有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体检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2.3对症治疗,防治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 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减少疾病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防止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等现象,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慢病而造成的患者伤残或死亡。促进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3 分析与建议

慢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作为人类的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5],已经成为各国疾病控制的重点。引起慢病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所以,慢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 [6]。预防工作最有效的是针对健康人群而不是疾病人群[7]。因此,慢病的防控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需要所有的部门,包括卫生、财政、社保、环保、发改、教育、农业及其它部门共同参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将慢病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置于重要的位置,积极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

3.1政府主导防控工作,加大卫生投入

3.2将慢病防治重心转移至基层 社区卫生服务是慢病防治的最佳工作平台[8]。在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条件下,应建立基层慢病管理的有效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9],使慢病防治真正收到效果。同时,加强基层慢病防治体系建设,构建专业的慢病研究与监控队伍。加强慢病的监控,认真统计相关数据和资料,收集和整理“第一手”的慢病监控资料,以利于流行病学调查及各项研究和预防工作的有序开展

3.3建立以疾控机构为中心的工作协调机制,发挥其在慢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11]在全国疾控机构体制改革后,各地组建的疾控中心均设立了专门的慢病防治机构[12],慢病防治成为疾控机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主要任务之一。疾控机构有健全的社区组织网络和丰富的人群工作经验及流行病学技巧,在慢病防治业务中起组织、实施、管理、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整体慢病防治工作[13]。近年来,各地疾控中心还开展了慢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先后建立运转了死因监测系统、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肿瘤发病监测系统、伤害监测系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慢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疾控机构无论在慢病防治的工作内容上还是在具体运作时都发挥着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榕.预防医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0- 131.

[2] World Economic Forum.2010.Global R isks 2010.A Global R isks Network R eport,Geneva.

[3] 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4:22- 24.

[4]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慢病防治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1):64- 67.

[5] 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3):215.

[6] 宋健华,梁彬,孙晨,等.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社区慢病的干预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141.

[7] 周芬,孙玉梅.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2.

[8] 刘东科.社区卫生服务与慢病社区综合防治[J].社区医学,2005,3(8):35- 37.

[9] 李广玉,陈远银,石义全.慢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路探讨[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2004,18(2):86.

[10] 陶利平,谢莉,刘晓平.社区慢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3(7):427- 429.

[11] 段振良.卫生防疫机构在慢病预防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2010,16(1):58- 59.

[12] 张玉润.疾控机构在社区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内容和模式[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3):74- 76.

[13] 孔灵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策略调整与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

推荐访问:预防措施 因素 常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