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2-11-14 10:05:06 来源:网友投稿

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4篇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1页大学生校园文化调查报告【摘要】校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4篇

篇一: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

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1页大学生校园文化调查报告【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关键词】文化、群体、精神、活动一、调查背景及目的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依赖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作为大学整体形象的校园文化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校园内部环境和校园外部环境的互动下形成的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是师生在漫长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反映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并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独特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气氛。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由大学生自己为主体营造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其包括建筑设计、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学校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和学生自身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方面。校园文化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生态性、创业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为了响应我校创建“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号召,了解我校的校园文化,促进文化建设,我们针对我校学生做了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实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二、调查基本状况调查时间:2012年3月26日到2012年3月30日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2页调查地点:浙江农林大学调查对象: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在校生三、调查方式及调查过程本次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以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侧重点兼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媒体文化。调查分为实地查访和问卷调查,而出于环保和扩大调查面的初衷,问卷调查又分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进行。由于调查地点是较为熟悉的大学校园,调查过程也显得较为顺利。实地查访其侧重点在行为文化,主要针对学生活动方面,我们与众多学生组织的负责人及社员进行了交流,询问了学生组织活动的目的性、学习性、参与度、影响力和后续报道的相关问题。了解了大学生在校的课余活动情况,以及社团学生会组织活动的开展情况;问卷调查内容较为多元,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媒体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四、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法1、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本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内容,分别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媒体文化五个方面提出相关问题,从而了解当前我校校园文化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为主观题,内容为关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建议。2、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的问卷共300张,回收有效问卷243张,在随机发放后统计的结果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年级分布基本均匀,其中大一占20%,大二占40%,大三占20%,大四(包括研究生在内)占20%。五、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1、对于校园文化的认知程度对“校园文化”概念、内容上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认知的现状。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对有关校园的文化认知程度,我们列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3页第3题你觉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如何体现的?[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活动及文化形态18375.31%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立运行及管理制度9338.27%校园的舆论自由度,以及新闻报道制度9338.27%校园建筑风格及硬件设施12049.38%人文气息、创设思想及学术氛围20483.9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通过表格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人认为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人文气息、创设思想及学术氛围上,认为其体现在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活动及文化形态上的人也占有很高的比例。其他三个选项的比例稍微偏小但分布基本均匀。从数据可以分析,多数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多局限在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上,物质文化次之,对媒体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了解稍嫌不足。第4题你觉得当前我校校园文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重视显性文化建设,忽视隐性文化建设6928.4%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校园文化档57次不高23.46%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缺乏57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23.46%封闭型的活动较多,对外吸取和辐射较少6024.6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关于当前我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所列四个选项的分布较为均匀,其中“重视显性文化建设,忽视隐性文化建设”的选项相对多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显性文化建设的认识是相对深刻的。由于我校地处临安,相对在杭高校来说校园文化发展较为封闭,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对外吸收和辐射,同学们指出当前我校除了发展自身文化之外还需加强与周边高校的交流与联系。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4页2、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由学校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这里主要是指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关系,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积淀,具有其特色的标志和生命力。第7题你是否参加过学校的各种学术竞赛或讲座[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经常31.23%偶尔11446.91%没参加过6627.16%想过,但觉得实力不够6024.6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本校在学术竞赛方面的组织和参与力度都稍有欠缺,同学们对学术性的交流和竞赛不够热衷,在所调查的群体中只有1.23%的同学经常参与此类活动,而高达46.91%的同学仅仅是偶尔参加,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仍有待加强。学校在学术普及方面可以将这46.91%的同学加以吸收影响,侧重于提高同学们对学术性文化交流的热情和兴趣。3、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即构成校园文化物质条件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建筑、环境等,这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的物质形态,它传承了历史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涵。物质文化,与大学生息息相关,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才能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第5题你认为我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怎么样[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设施完善先进、环境优美4819.75%校园环境优美,各类设施基本完善11145.68%设施不够完善,但环境不错7530.86%环境有待加强,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93.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5页由上表可看出,我们学校环境优美,但设施仍有待提高。由于本校是农林大学,发展重点在于农与林方面的物质,此次调查,正逢春暖花开,不少本地居民来本校游赏,也由此看出,本校在校园环境方面做得较好。在设施方面,由于我校刚升为大学不久,一些硬件设施有待提高,并且我们也知道,学校正在努力引进一些先进的设施,为众多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设备,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有更为优越的条件!4、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在教育系统中逐渐形成的并通过校园主体的活动展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行为表现。针对这一方面,本次问卷列出了两个问题。第6题你认为我校的学生活动组织情况及参与度如何[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社团和活动参与度都一般13555.56%活动参与度都较高、组织得较为成4518.52%功、社团很多,但活动不足9037.04%社团多、活动参与度一般8735.8%社团与学生活动都很多,但规模偏小18074.07%且缺乏影响力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第8题你认为社团活动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作用很大5723.46%有些作用12651.85%作用不大4217.28%没有作用187.4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6页由以上两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的学生活动组织力度不够,活动规模和影响都不大,不足以吸引同学参加。同时,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庞大的人员基数影响了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丰富的活动内容,可以折射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所以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活动,涵盖不同的方面,让有兴趣的人积极投入,提高活动质量的同时也可带动学生的热情!5、制度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为整个校园文化服务,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它规范着学校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规范,保证学校的教育活动开展有条不紊,张弛有度。这一点上,我们同样列出了两个问题。第11题你认为学校的奖励制度对学生的激励程度如何[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很有帮助2711.11%有帮助7832.1%一般11145.68%没有帮助156.17%不知道124.9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第12题你认为我校的规章制度[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民主156.17%强制218.64%有名无实9037.04%没感觉10241.98%其他156.1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7页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校园制度持无所谓的态度,这在说明学生对学校的适应能力较好的同时,也说明学生对所在环境不够关心,对学校不具有主人公意识,针对校园问题缺乏发表自我的见解的积极性。在民主问题上,仅有少数人觉得校园制度民主,多数人觉得有名无实。这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对本校制度不够了解和关注,另一方面也要求上级组织能够普及规章制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联系,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6、媒体文化第10题你认为我校的新闻宣传力度和舆论自由度如何[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舆论基本自由9338.27%舆论自由,能畅所欲言18375.31%新闻宣传较为滞后,有效信息不足14459.26%新闻宣传力度较为及时,信息量一般12651.85%校园新闻生活气息不足,不贴近同学9338.27%新闻宣传及时信息丰富14459.2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由数据分析可知,我校的新闻宣传力和舆论自由度基本令同学们满意,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我校“舆论自由,能畅所欲言”,但在新闻宣传方面,同学们也提出我校新闻内容存在生活气息不足、不够贴近同学等问题。根据同学们的需要,学校的新闻工作者要及时更新信息,特别是同学们所关心的时事,同时也需要扩大新闻面,在信息选取和信息两方面多做功课,使同学们能够及时接触到自己关注的信息。7、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总体感觉在“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总体感觉”这一模块,我们将调查目标锁定在了解大学生对入学以来大学生活的综合评价及他们对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上。在调查中,总共设有两个问题。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8页第13题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活与你高中时所想的有无差距[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比想象中好62.47%基本一样5422.22%相差甚远17170.37%没感觉124.9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第14题你对大学生活的感觉[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比较乐观8735.8%一般11748.15%有点悲观3614.81%其他31.2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43243243243由上表可以看出,大约一半的人认为大学生活与他们高中所想的相差甚远,但是对大学持悲观态度的学生很少,说明学生虽然心里虽不满现状,但仍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作为浙江农林大学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该行动起来,对他人多多关心,多多了解,为创造和谐校园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五、总结及建议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是一所半开放式的综合性大学,地处旅游城市临安,依山伴水,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完善,校风良好,学校尊重学生自主活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当前我校重在营造人文与生态有机结合的校园文化,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紧抓学风建设的同时又提倡健康的娱乐活动。但良好的发展形势下仍存在部分问题,具体表现在:对校园文化认识具有局限性,对媒体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了解稍嫌不足;学校自身稍显封闭,缺乏与周边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术活动普及度不够;硬件设施有待加强;学生活动组织力度不够,投入较少,收效较小;针对学生在学术方

 浙江农林大学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2012/4/11共9页第9页面取得成果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今后的发展建议,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同学们都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增强其主人公意识,加强学校内部团结,真正将学校建设成为我们的家园。2、积极发扬人文精神,加强学术互动和学生活动的投入。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应该加强学生活动以及学术性项目的经费投入,保证在校生能自主的开展学习研究活动。3、在奖惩制度方面更加体现公开民主性,完善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奖励机制,强化和鼓励学术建设。4、拓宽校园媒体的宣传渠道,及时更新校园新闻信息,完善媒体宣传体系。5、多鼓励文化多样性,文化规范和文化建设...

篇二: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

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一切行为和关系的总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包括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二、目前 我校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民路小学是一所具有 48 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学校形成了 “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本着“教师为本、班子为魂,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健体、养习、尚德、增智”的校训,“准时、勤奋、诚信、文明”的校风,“团结、求实、自律、创新”的领导作风,“严谨、博学、精业、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向

  上”的学风,“凝心聚力、奋发向上、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

 三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亟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

 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明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总体实施方案,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充分。

 (二)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主要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学校精

  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是以教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为主体的人员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学校文化以教授学生知识为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学校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对学生文化活动的深入指导和共同建设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优秀教师风范的引导、培育、宣传不够,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传播、示范、引领、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四)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校园文化特色是影响学校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

  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区内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

 (五)校园环境建设缺乏文化内涵的矛盾比较突出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传递和表现着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韵律,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优秀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结合,有发挥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的育人功能。目前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校园布局的调整和二期教学楼建设迫在眉睫,自然景观还比较单薄,缺少体现校园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气息,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尚未按照校园文化特点完全建立,缺少文化意蕴,校园建筑物内缺少人文内容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表现。

 四 、 校园文化建设 存在 问题的成因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问题研究不深入,思想认识不统一,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尚未真正确立

 我们对校园文化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还不深刻,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将校园文化

  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实施,就难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较为薄弱,也使校园文化难以体现学校特色,难以铸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比较难以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当作宣传、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事情,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的就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二)过于注重外显形式,忽视了文化本质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了建设物化的环境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引导和培育不足。这就给人以一种误解,似乎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或学校形象设计等。实际上,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其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学校形象设计都是学校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

 (三)文化创新精神不够

 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方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的创新意识还不强,创新精神不够,缺少对校园文化生活,特别是小学生文化生活新特点、新需求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缺少对校园文化建设新方法、新措施的积极探索。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缺少创新,校园网络文化载体的建设还比较滞后,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比较缺乏,学生的文化活动还不够丰富。

 (四)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宣传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形成共识,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了解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做得不够,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示范比较薄弱,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比较欠缺,使得各部门和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还不够统一,这也是产生问题与存在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起来,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勇于创新,打造特色,建设具有流文化品位的学校。

 (二)立足学校发展总战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规划

  适应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需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和系统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提供政策保障,实现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高度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彰显学校精神

 学校要高度重视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的挖掘、凝聚、培育与弘扬,围绕学校的发展要求和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史校情研究和优秀传统的继承,重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宣传与教育,重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内涵的挖掘、培育与弘扬,重视校园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积极构建,营造体现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文化氛围,展现校园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作用。

 (四)大力进行文化创新,努力培育学校特色文化

 文化创新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以特色求创新,进一步凝炼办学特色,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凸显特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注意吸纳地域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学校特色文化项目和活动品牌。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和象征。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配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优秀和谐的校园文化,配合课程改革,才能培养优秀人才。

 2013.7.2

篇三: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

园文化建构研究》 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名称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背倚萌山,怀抱独坐山,南望洙水,前身为曾子书院。2015 年夏季高考贾静以裸分 726 获得山东省状元,侯郡潇、刘爽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让嘉祥一中一跃成为了全市重点、全省知名的省规范化高中。

 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期以来又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嘉祥一中不遗余力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注重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如儒家负重致远思想、曾子孝道文化、石雕艺术等。独立开发和编著了《弟子规》《孝经解读》《嘉祥籍文化名人》《嘉祥地方文化简介》等校本课程。学校的教研楼——辅仁楼,教学楼——至真楼、至诚楼、至善楼,功能楼——琴馨苑、聚英楼、聚德楼、聚才楼、聚婧楼,其他代表景点——三省亭、格物门、砺慧广场、孝墙等,命名多出自曾子及其他古代圣贤所著典籍。

 2016 年春天,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的统一规划,大刀阔斧地启动嘉祥一中东扩工程。按照设想,校区在原面积之上扩大近一半,嘉祥一中迎来 60 多年变革史上的重大机遇。但同时应看到,校园建筑布局和文化建构亟需重新整合与设计,而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重构亟需深入一线的调研与高瞻远瞩的眼光。

 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性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存在。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合。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味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的提出着眼于当地文化特色,积极寻求当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构上的结合点,让当地传统文化在一座现代化学校里植根新生,架起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而不是视为过时的东西加以遗弃。立足学校东扩现实,努力为嘉祥一中领导提供校园文化建构上的参考,融合集体智慧与个人研究,早日实现嘉祥一中文化建构上的大飞跃。因而,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独到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现状 、水平 :

 1980 年 11 月,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首先肯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中宣部和国家教委大力支持其举办“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引发了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兴趣;1990 年,中国教育学会举办“全国首届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就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作用、规律、现状、发展趋势及建设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994 年,文化部、国家教委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会”,交流研究向深度广度扩展,从此对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逐步步入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阶段。

 特别提出的是两个相关机构的建立。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英

 文缩写为 SCRBCSE)是为适应学校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于 2009年经教育部、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二级学会。山东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 2002 年,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专业的学校文化策划机构,中国校园建设的拓荒者和领导者。

 进入新世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随着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更多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研究,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也随之更广泛深入地展开。

 在知网检索论文发现,绝大部分研究成果集中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中学校园文化研究基本仅限于实践层面和经验个案层面,即部分有名气的高中以校园网站、网络等渠道宣传展示本校文化建构,配带图片和文字讲解,让浏览者“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新世纪部分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高中,一些高中学校也陆续制定了校园文化设计方案,但从阐释的理论深度以及研究成果判断,尚属起步和草创阶段。部分高中学校甚至存在生搬硬套、跟风赶潮等不良现象。

 发展趋势:

 研究领域在未来预测突出学校文化建构的特色性,以典例启发、带动、辐射其他学校,以趋避校园文化建构上的“千校一面”;建筑学、心理学、历史、美术等领域将渗透到校园文化建构的精髓中,寻求校园文化建构的理论支撑将对校方提出更高的要求;还有从欧美国家如美国、德国,或亚洲教育强国如日本的校园文化建构中寻找灵感,正视差距,像美国高中没有围墙,告别井中观天,一叶障目。

  此课题以嘉祥一中文化建构为例,依然是一个个案研究。但并不打算将重心放在学校既有的重要文化景观,如砺慧广场、百年留芳墙还有校训、校风等逐一简介上,而是推崇个性,争取突出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的特色;争取以点带面,概括出校园文化建构上的通行方法理念,搭建校园文化建构的多维系统。

 以查阅资料或实地调研的形式研究高中文化名校的建构,通过调查学生和学校相关人员,对嘉祥一中现行校园文化建构进行大胆评定,并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建议做法,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介绍和无原则的赞誉上。

 本课题重视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将“曾子孝道”和“石雕艺术”作为校园文化建构上的重要考量,同时吸取现代生态文化、和谐文化等因子,把嘉祥一中建设成古典和现代并存的山东省高中名校。建议将曾子的核心思想“三省乎吾身”作为嘉祥一中校园文化的灵魂,提出《孝经》应该上墙,二十四孝图应该上墙的观点,提倡校园主区域和重要建筑如艺术楼前陈设一批石雕作品,用其特有的石刻、造型艺术激励学生上进、净化学生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石雕艺术的神奇,在一个多元和突飞进步的社会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针对学校先期规划不整齐的现状和学校即将东扩的暂时无序局面,建议学校重新规划建筑的功能,从西到南依次为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校园内的“独座山”及环山公路为观光旅游区。

  四、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校文化 SIS 系统。学校文化 SIS 系统是学校文化整体规划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视觉识别系统(VI)、环境文化规划系统(EI)。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

 (3)美学理论。Freuid 曾说:“我房子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有意义的。”作为整体存在的环境影响身处其中的人的意识。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 1 )研究范围的限定。

 1. 核心概念:校园文化

 当前,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解说不一。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称之“三位一体”说。即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分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结构框架图为:

  其中物质文化居外层,为办学基本条件。制度文化在中间,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而精神文化处最里层,是灵魂与核心。

 2. 校园文化界定

 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尤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校园文化的功能有认同作用、规范作用、修养作用、导向作用和娱乐作用。

 (2 2 )

 研究的内容。

 校园文化建构 精神文化建构 物质文化建构 制度文 化建构 建筑设计 校园景观 草木绿化等 教职工 管理 学生管理 领导干部管理 标语

 社团广播

 报栏宣传

 校训校风等等

 1. 研究目标 *用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以系统化、特色化为基点,熔炼科学系统的嘉祥一中文化理念体系; *设计个性鲜明的嘉祥一中视觉系统,设计合理的景观线,实现自然山体与人工建筑和谐融合; *建设传统文化浓郁的校园环境文化,继承发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文化立校,特色强校”战略,增强嘉祥一中发展后劲。

 2. 研究内容 ①交叉学科(美学、建筑学等)在校园文化建构的作用研究 ②本土文化渗透校园文化建构研究。

 ③校园建筑的坐落与功能划分研究。

 ④校园厅廊、景点文化布置研究

 ⑤校园制度文化建构研究

 ⑥校园精神文化建构研究

 ⑦校园文化建构促进学校发展研究 3 3 .研究重点 ①东扩之后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建筑的规划与功能区分。

 ②东扩之后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文化建构上的变迁。

 ③如何加强当地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石雕艺术的渗透。

 ④校园文化重构对学生产生作用的评估、定性。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法。阅读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内部资料以及参阅其他书籍,对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原校园文化的建构充分了解,同时将之放在一个较大视域里考察,在对比参照中寻求进步。

 ②访谈法。向嘉祥一中退休和现任校长翟远杰请教,和东扩指挥部主任黄存才书记面谈,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校园文化建构的意见,了解下一步的规划和设想,格外关注遗憾之处。

 ③问卷调查。发放《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调查表》《嘉祥一中你最期待文化布置调查》等问卷,让校园主体——师生倾述自己的感想,提出宝贵的参考意见。

 ④实地调查。到嘉祥石雕城参观,挑选石雕作品。到曾庙,武梁祠等地方文物保护单位考察学习。

 ⑤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整理出嘉祥一中文化建设手册,协助指挥小组制定嘉祥一中东扩方案,最终拟开一节校园文化建构的讲座,拟在县域之内学校开展经验推广。

 七、课题研究程序

 ①准备阶段(2016 年 1 月——2016 年 4 月)

 收集资料,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形成课题方案。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并将拍摄照片打包保存。阶段负责人:闫长青 ②课题初始阶段(2016 年 4 月——2016 年 6 月)

 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发放问卷调查,广泛吸取广大师生的意见。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阶段负责人:张爱华 ③课题实施阶段(2016 年 6 月——2018 年 4 月)

 规划嘉祥一中东扩之后学校文化布置草图,撰写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的相关论文。阶段负责人:王陆军 ④结题鉴定阶段(2018 年 4 月——2018 年 6 月)

 汇总梳理研究资料,形成理论性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阶段负责人:张衍凯。

 八、 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调查问卷》 表格 2016 年 6 月 《东扩之后嘉祥一中建筑设计与构想》 专题论文 2017 年 3 月 《曾子“孝道”进校园——以嘉祥一中为例》

 专题论文 2017 年 11 月 《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研究》 专题论文 2018 年 4 月 最终成果

  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布置草图 规划图 2018 年 4 月

  更新嘉祥一中官方网站 网页 2018 年 5 月

  嘉祥一中文化建构展示课 影像资料 2018 年 6 月

 九、 保障措施

 ①经费保证。学校大力支持,划拨课题资助五千元,资金充足且专款专用,学校党政办提供必要的拍摄仪器。

  ②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主持人张衍凯和参与人员王为光分别为湖北大学、东南大学研究生,其他实验教师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年龄上看,中青结合,中年教师的睿智、眼光,年轻教师的精力、创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课题组特意聘请课题专家——嘉祥县第一中学教科室田新柱主任为指导老师,田新柱主任主持过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

 ③制度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由课题主持人牵头,分工协助,不定期举办碰头会,做好会议记录,不允许实验教师直挂名字而不认真搞科研。

 ④本校黄存才书记兼任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东扩指挥部总指挥,课题组能够较容易调取第一手资料,使本课题的研究扎根于嘉祥一中萌山校区的实际。

篇四: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

研报告: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和社区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现状分析:

 一、政府高度重视。

 习 XXX 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二、优良的环境 XX 区是宁波的中心区域,是商贸商务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于艺术的追求我们 XX 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XX 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我们熟悉的月湖文化、南塘老街文化、天一阁文化、金汇小镇文化、梁祝文化、中山公园文化等等,都与众不同。

 三、现状分析 目前我们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有所忽视,整个区域,氛围不够浓烈。江北成立了音乐港,极力打造艺术品牌,目前我们 XX 区在这个领域上,未有成效,我想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和社区”活动,促进全区人们艺术文化素质的提升,成为我们的品牌项目,引导 XX 区的

  学生和社区居民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艺术和文化素养。真正达到艺术 “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

 下面为本人提出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设想和建议:

 一、政策、经济上保障 1、政府制定三年“传统文化进校园和社区”的计划,有序提升 XX 区的文化素养,成为 XX 文化的特色品牌。

 2、政府每年有计划地提供经费上的支持。

 3、XX 的 17 个乡镇(街道)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打造一至二个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建设列入各乡镇(街道)评优的考核范围。

 二、加强宣传力度 1、做宣传小册子,分发给社区及学校。通过媒体的推送(如网络、电视、微信等),让 XX 的老百姓们真正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2、乡镇(街道)专人负责传统文化的建设,将其落实到实处。

 3、由 XX 区文化馆、XX 区青少年宫等单位牵头,深入基层,普及传统文化,让更多的 XX 人喜欢、热爱传统文化。

 三、实行的方案 1、一年分为四个季节,将不同的传统文化门类,走进校园及社区,做好最初三年的普及工作。

 2、在学校和社区里要让这些传统文化成为常态化的活

  动,成立不同的传统文化的社团,让孩子们和居民们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

 3、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开展一系列相应的活动,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教育。

 4、设计具体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带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通过活动的呈现,帮助我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正确理解。

 四、具体的活动安排:(三年计划)

 第一年 时间 艺术类型 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 评价标准 3 月份 春季 宁波甬剧 中学(选择一所有戏曲特色的学校)

 结合 17 个乡 镇 ( 街道),有序推进艺术进社区活动,可以先考虑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烈的社区,可以让各个社区进行菜单式的选择。

 欣赏并学唱 一 段戏,热爱宁波的戏曲 5 月份 夏季 民间艺术 ( 制 作 端午的香袋)

 小学(选择一所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

 学 会 制作,传承民 族 文化。

 10 月份 秋季 开 设 书 画培训班,一期 后 进 行书画展览 小学(选择一所有书画特色的学校)

 发动学生和居民来完成,传承民族文化。

  12 月份 冬季 民族音乐 ( 器 乐 为主)

 中学(选择一所有民乐特色的学校)

 可以建立学校层面的民乐团 第二年 时间 艺术类型 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 评价标准 3 月份 春季 民间艺术 (做风筝)

 小学(选择一所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

 结合 17 个乡 镇 ( 街道),有序推进传统文化进 社 区 活动,可以先考虑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 烈 的 社区,可以让各个社区进行菜单式的选择。

 需 会 制作,传承民 族 文化。

 5 月份 夏季 宁波走书 中学(选择一所有曲艺特色的学校)

 欣赏并学唱 一 段戏。热爱宁波的曲艺。

 10 月份 秋季 古 诗 词 诵读会 中学 可以进行比赛的形式,传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12 月份 冬季 民族音乐 ( 声 乐 为主)

 小学(选择一所有合唱特色的学校)

 演 唱 10首中国的民歌,热爱民歌。

  第三年 时间 艺术类型 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 评价标准 3 月份 春季 学习一件古老 的 乐 器(埙)

 小学(选择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结合 17 个乡 镇 ( 街道),有序推进传统文化进 社 区 活动,可以先考虑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 烈 的 社区,可以让各个社区进行菜单式的选择。

 学 会 演奏、热爱民 族 器乐。

 5 月份 夏季 学唱越剧或者京剧 中学(选择一所有戏曲特色的学校)

 欣赏并学唱 一 段戏,热爱民族的戏曲。

 10 月份 秋季 学唱二人转 中学 学会演唱一 首 作品。

 12 月份 冬季 民间艺术 (做灯笼、猜灯谜)

 小学(选择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学 会 制作,传承民 族 文化。

推荐访问:校园文化课题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 课题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