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歌曲赏析散文6篇

时间:2022-11-16 14: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歌曲赏析散文6篇歌曲赏析散文 第三章 艺术歌曲 一、概述 早在12世纪游吟艺人和法国南部吟唱诗人的崛起,情歌和叙事歌得到了发展,随之在14世纪和15世纪产生了德国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曲赏析散文6篇,供大家参考。

歌曲赏析散文6篇

篇一:歌曲赏析散文

 艺 术 歌 曲

 一、 概述

  早在 12 世纪游吟艺人和法国南部吟唱诗人的崛起,情歌和叙事歌得到了发展,随之在 14世纪和 15 世纪产生了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和名歌手(Meistersiugen)的歌曲。16世纪、17 世纪出现了牧歌,这时期的创作对精致歌曲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德国的艺术歌曲发展是由哈斯勒和阿贝特创始,经过莫扎特﹑贝多芬到使歌曲创作极为繁荣的舒伯特,他比任何作曲家都更多地将情感及戏剧性倾注到歌曲这个形式里。他的有些歌曲是分节歌(Strophic),其它则是通节歌(durchkewpouiert),音乐自始至终都是自由展开的,追随舒伯特的作曲家还有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勒韦、马勒、施特劳斯等人,法国以尚松为代表,沿着极有特色又十分复杂的创作手法向前发展,随后又出现了迪帕克、德彪西、福雷等人。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德国艺术歌曲和法国艺术歌曲两大流派。风格虽不同但都是取材优秀的诗词,加上精致的音乐旋律和完美的钢琴伴奏,形成一首一首各具特色的精品。这是从 18 世纪发展起来的艺术珍品。.到了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英国、西班牙、美国、俄国、匈牙利等国的作曲家们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流派特点,这与每个不同的国家语言习惯有着密切关系。“五四”以来,我国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源自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它是指比通俗的歌谣曲具有更高的艺术性的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通常采用著名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曲调与歌词紧密配合,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深刻体现整首歌词和各句歌词的内容,感情细腻,优美感人,抒情性较强;伴奏不只是作和声的衬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歌曲如《跳蚤之歌》、《鳟鱼》、《魔王》、《玫瑰三愿》、《我爱你,中国》等。

 二、中国作品赏析 1、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作于 1926 年,初刊于 1928 年出版的《新诗歌集》。它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在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中,对执着而纯正的爱情的热情歌唱,并被传诵一时。赵元任以优美隽永的音乐,通过对春夏秋冬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咏唱的动人情景,使刘半农的以韵节谐美著称的原诗,更增添了光彩。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加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显得格外鲜明突出。四段歌词在音乐处理上采取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的曲调。前三段的末乐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变化,但是节奏型是相同的。段与段之间用同样的乐句作为间奏,加强了全曲的统一性。通过曲调和调性的变化发展,使音乐显得丰富多采,感情表达富于层次。其中,“燕子你说些什么话”句的朗诵调的运用,以及全曲依次作 E→B→E→e→G→e→E的调性布局处理等,在当时是颇为大胆新颖的独特创造。

 2、玫瑰三愿

  2、玫瑰三愿

 这首久唱不衰的优秀抒情歌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的抒情歌曲代表作之一。作于 1932 年.

 黄自(1904-1983)

 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三十年代我国著名作曲、音

  乐教育家。他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在音乐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序曲《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旗正飘飘》、

 歌曲《玫瑰三愿》等。

  歌曲《玫瑰三愿

 》借玫瑰花的“三愿”,表达了作者对催残善良的恶势力的不满,以及对受 欺凌的弱者的同情。这在三十年代的黑暗社会中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歌词写得含蓄、深邃、耐人寻味。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开始的引子在低音区以三度波动的音型上下迂回。给人 以柔弱的轻轻呼唤的情调。

 第一乐段曲调平稳,在力度上是从弱到中弱,乐段结束时,速度也慢了下来,具有秀丽、柔美的特色。着意描绘了盛开的玫瑰绚丽多姿。

 第二乐段感情激动起来。用三个排比乐句,一步比一步深刻地抒发了玫瑰花

 的“三愿”。

 最后,将第一乐段最后一句稍加变化,以徐缓的速度、渐弱的力度结束了全曲。

 3 、 满江红

 宋代岳飞词*,古曲。表达南宋初期的抗金英雄,为收复山河而转战南北、备受艰辛、壮志不移、气壮山河的一首歌曲。这首词气度非凡,感情激越,字里行间洋溢着悲愤的情调,是自宋、元以来流传很广的词之一。

  二十年代,我国处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难之中,杨荫柳先生为了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将原为元代萨都剌的词《满江红·金陵怀古》的曲调移来。与相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一词结合,很快流传开来。

 歌曲由两大段构成。两段曲调基本相同。只是第一乐句略有变化,要词调音乐中称为换头,用现代曲式结构的术语讲可称为带变化重复的复乐段歌曲。

 全曲由五声徵调式写成。曲调多级进,间以小跳,在进行中由于强调了宫的大三和弦分解进行,使曲调有回忆、感概的色彩,又具有刚劲、威武的性格,深刻地表达了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感慨和“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自勉感情和豪情壮志,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4 、 松花江上

 张寒晖词曲。作于 1936 年 11 月。是年,被蒋介石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流浪徬徨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且迅速传遍全国。但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者是谁,当刘雪庵把它编入《流亡三部曲》时,也只得署以“侠名”。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5、铁蹄下的歌女

 许幸之词,聂耳曲。作于 1935 年。影片《风云儿女》插曲。旧中国的歌女是压在社会底层的“弱者”。聂耳对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熟悉,他怀着对这些“到处哀歌”、“永远飘流”的歌女的深切同情,写了这首女声独唱曲。歌曲属三部曲式结构。第一段前两句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不甘心如此 痛苦心情;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唱出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黑暗社会的质询。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地飘流”两句更为突出,更为感人。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节奏突然拉长,音乐到达最激

 动人心的高潮。表现了“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不可抑制

 的愤懑之情。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某些歌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整个作品虽然不是“剑拔弩张”,但它蕴含着的感奋人心、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却无法估量的。

 6 、 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词,贺绿汀曲。作于 1939 年春末。歌词是散文体,句式长短参差不齐,相当难谱。曲作者先后写过五、六稿都失败了,最后一稿从朗诵入手获得成功。歌曲具有节奏自由、旋律口语化、结构很不方整、音乐接近朗诵风格等特点。全曲分为两段。开始的引子由歌声第一句的旋律化出,从高音区向下直泻,一种悲剧性的气氛,把人们带到痛苦的回忆中。前一段共四句,抒发了对东北故乡无限怀念之情,揭示了“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的悲愤心情。后一段也是四句,情绪由沉痛转为昂奋,而且还不断高涨,趋向紧张、激越,带有强烈的戏剧性,畅述打回老家收复失地之志。尾句慷慨激昂,字字铿锵,达到高潮,表现了义无反顾的必胜信心。

 7 、 夜半歌声

  田汉词,洗星海曲。作于 1936 年。影片《夜半歌声》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青年艺术家宋丹萍与富豪之女李晓霞相爱。遭李 父反对,并唆使流氓用硝镪水毁宋面容。该歌即宋丹萍毁容之后,深夜思念李晓霞时所唱,音调激情澎湃,跌宕多姿,熔愤懑悲壮与柔婉挚情于一炉,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忧郁的自然小调,在悠长而缓慢的节奏型中,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怅惘的心境;第二部分激疾的短句与弱起的抒情长句相接,倾吐了主人公在痛苦之中对姑娘怀念之情;第三部分转到大调,回旋在高音调时悲愤慷慨,时而柔肠寸断,最后结束在呻吟般的歌声之中,将主人公对封建势力的仇恨和逝去爱情的袅袅追忆。

 8、渔光曲

  安娥词,任光曲。作于 1934 年,是这一年上映的同名影片主题歌。由于影片参加莫斯科展出时获得荣誉奖,这首歌曲也因此驰名国外。聂耳在《一年来之中国音乐》(1934 年)一文中写道:“渔光曲一出,……其轰动的影响甚至成了后来的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卖座的一个潮流”,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侥幸”,而是由于“内容现实,节调哀愁,曲调的组织他”和“配合着影片的现实题材”。这首歌曲描绘了当时鱼村破产的凄凉景象,质朴写实的歌词和柔婉惆怅的音乐中饱含着渔民的血泪。歌曲采用三部性的结构,形象是单一的。虽然各段的音调有所变化,由于统一的节奏型和用同一乐句写成的引子和间奏,使各段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徐缓的速度贯穿全曲的特定节奏,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颠簸起伏的形象;虽然曲调采用了五声音阶的宫调式,但却没有一般大调的明朗色彩,而是在旷远之中透露着压抑和哀愁,这些都使这首歌曲具有特殊的魅力。

 9、草原之夜

  张加毅词,田歌编曲,作于 1955 年,是影片《绿色的原野》插曲,是一首深为群众喜爱的中国式的“小夜曲”。这首歌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加尾声组成,前奏由高而底,蜿蜒下行,引出了从平稳的底音区开始的第一乐句,把人们带到宁静的草原夜景之中。第二乐句从高八度进入,辽阔悠扬,和前句形成音区上对照。第三乐句中有几处润腔,如“娘”、“信”等,不仅使演唱字正腔圆,更接近口语,而且细致入微地抒发了亲切、深情的思念。句末的旋律节奏有所变化,衬词“也”将三、四乐句连在一起,表现了一种渴望的情绪,尾声部分,用了富有新疆民歌特色衬词“咪”,节奏紧凑,一字一音,速度加快,给歌曲增添了欢乐的色彩,然后再现第四句,表现了军垦战士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三、

 外国作品赏析

 1、《小夜曲》[奥]

  1、《小夜曲》[奥]

 这是舒柏特短促的一生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 1828 年,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而成。作为西洋乐曲体裁之一的“小夜曲”都以爱情为题材,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飘向你……”在钢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晌的导引和烘托下,响起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作的深情倾诉。随着感情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推向最高音后,第一段便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结束。接着是八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在重复第一段后,转入同名大调(D大调),“亲爱的

 请听我诉说,快快投入我的怀抱”,情绪比较激动,形成全曲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来的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色中渐渐地远去,远去,直至完全在微风中消散。这首小夜曲的旋律常在第二拍往上跳到一个长音,体现内心深切的倾诉。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听到的回响。这种期望在结尾仿佛得到了;钢琴伴奏模仿歌声,两者交织在一起。

 2、《魔王》[奥]

 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曲,是舒伯特十八岁时所作,由作者编为他作品的第一号,在为歌德同名诗谱的曲子中,除德国叙各歌曲作曲家罗威所作的以外,都不能与舒柏特谱这首歌曲比美,全曲采取通谱的手法,一气呵成,具有宏大的气势,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以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展示出充满戏剧性的情节:父亲怀抱发着高烧的孩子骑马穿过黑夜的森林,孩子看见森林中的树精――魔王在反复引诱他去,不断发出惊……钢琴伴奏以马蹄疾奔的节奏贯穿全曲,低声部一再出现风声,呈现出林风飒飒.默夜沉沉的自然景象,和咄咄逼人的阴暗情境。小孩的惊呼用小二度上行,逐次移高,借以刻划小孩惊恐加剧的形象,最后,马蹄声歇,奔驰终止,孩子却已在父亲怀抱中死去。宣叙性的旋律和两个特强和弦的打击,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歌曲采用 g小调,4/4 拍,为多段体结构形式的叙事歌。第一段是叙事者的富于宣叙性的旋律;第二段是父与子的对话,第三段,开始是魔王的诱惑,接着是儿子与父亲对话,其情绪与魔王的歌唱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段,魔王轻声地叙唱着欢快、跳跃的音调,第五段魔王诱惑不成欲施暴力,气氛紧张,最后一段在悲剧的气氛中结束。

 3、《鳟鱼》

 是舒伯特写的一首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歌曲。作于 1817 年。当时他才二十岁。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它以叙述式的手法...

篇二:歌曲赏析散文

超越的经典 ——邓丽君名曲《 但愿人长久》赏析

  但愿人长久 词 苏轼

 曲 梁弘志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邓丽君之所以伟大,除了她深刻领悟歌曲的神韵,用心唱每一首歌之外,还因为她是站在古今中外的顶尖词人和作曲家的肩膀上。邓

 丽君的一生,能拿出的学历不过是一张小学毕业证。然而,因为有那么多不朽的歌词歌曲,再加上她的倾情演绎,才成其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首先说说歌词的作者、北宋的诗书画全能才子苏东坡。这首歌曲的成功,他有最大的功劳。中国五千年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文人有如宇宙的尘埃。只有才子,才能倾一生之能量在浩瀚历史中燃烧瞬间,留下一道耀眼的星光。然而人品、才气堪与苏东坡比肩者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他的才能是如此全面:散文上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比肩;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为豪放派鼻祖,千百年来堪与伯仲的只有辛弃疾;书法是“苏、黄、米、蔡”的“宋四家”之一;绘画以墨竹开南画派文人画之先河;监修了西湖的著名工程——苏堤;烹饪出“东坡肉”、“东坡汤”等传世名菜;采药配药、给百姓治病……可以说在其中任何一个领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就堪称奇才,苏东坡却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揽人间才华于掌股,遍览古今中外也未能再寻一人。他和九百年后的歌者邓丽君一样,是上帝留给世人的绝版。

  1054 年,18 岁的苏东坡在晋京赶考之前,娶了 15 岁的才女王弗为妻。可惜 1065 年 5 月 8 日,26 岁的王弗不幸病逝(竟然与邓丽君的忌日一样,叹!)。王弗去世后,东坡先生一直不能忘怀,正当苏东坡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的孤寂失意的日子里,在梦中又依稀见到了久别的妻子,于是写下了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最感人肺腑的《江城子•记梦》,寄托自己的情思。其词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那年苏东坡 39 岁,写出了失去幸福后只有在梦中才能追踪的那种凄苦心情,开创了用词来悼念亡妻的先河。更令人动容的是,万古风流的苏东坡在安葬王弗的山坡上,种下了三万棵青松。三万棵青松,该是怎样的风景?要种多长时间?每种一棵,东坡先生又是什么心情呢?即便是让美人动心的 999 朵玫瑰,又怎能胜过至今仍在四川眉山苍翠屹立的青松?玫瑰易凋,青松不老。苏东坡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着,向爱人表达了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

  这首《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都被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评论是:“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定它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可谓恰如其分。它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一直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本词除具有苏词共有的豪迈之外,还显得飘逸空灵,古典气息呼之欲出。富含道家思想,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运用直接描绘的自然形象,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氛围,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掺进浓厚的哲学意味。通篇咏月,却处处关乎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借明月自喻清高,又用圆月衬托离别。亲人间的欢聚不能强求,当此中秋月圆,则唯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亦足以慰情。作者的世界观并非完全超然

 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因此感人至深。

  再来说说《但愿人长久》的曲作者,他就是台湾著名音乐创作人梁弘志。1980 年,一首《恰似你的温柔》使 20 岁的创作者梁弘志和演唱者蔡琴一夜之间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音乐人。此后十年,梁弘志先生创作的歌曲红透华语歌坛,也将许多歌手推上高峰。150 首歌曲的创作,奠定了他在华人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梁弘志温暖的微笑正如他的作品《读你》中所唱“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他的作品中,歌词和音乐的配合是其他创作人极难企及的,他诠释的爱情、友情和人生,特别温柔、真诚、沧桑。像《恰似你的温柔》《请跟我来》《驿动的心》《像我这样的朋友》等等让我们年少时为之落泪,即便今日依然让人心动。在梦幻般的民歌时代,涌现了无数的天才和大师,而影响长盛不衰的,梁弘志肯定是首屈一指。在那个把音乐和电影交融的时代,梁弘志凭借自己对旋律敏感而独到的理解,把音乐提高到流行经典的高度。你可以记不得那些影片,但是绝对不会对那些旋律无动于衷。经过几十年的洗涤和沉淀,这些熟悉的旋律已经溶进了我们的生命。梁弘志先生的努力和成绩,足以让很多所谓的创作歌手汗颜。这就是大师的魅力,也是流行音乐文化生命力所在。真正的大师不仅需要天分,更需要努力。在梁弘志的作品里,很多以平以真以情取胜,非常符合他在民歌时代的气质。简单的几个音符,便组合成一首难以磨灭的经典。平凡的歌词,却营造出凝重感人的气氛,这就是大师手笔的老辣之处。以“忧郁王子”著称

 的姜育恒,也得感谢梁弘志。那首《驿动的心》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极为符合他作为成熟男人的沧桑感。

  然而,天妒英才,梁弘志先生于 2004 年 10 月 30 日因胰脏癌逝世,年仅 44 岁。他的离去让华语歌坛顿时黯然失色。没有他的存在,第二个邓丽君的出现将遥遥无期。

  正是苏东坡、梁弘志、邓丽君三人的神奇联袂,演绎出这一首千年不朽的《但愿人长久》。借此曲向千古奇才苏东坡先生、天才的音乐人梁弘志先生和天才歌者邓丽君表示深深的怀念。

篇三:歌曲赏析散文

亲写的散文诗》赏析 李健版 《父亲写的散文诗》是一首由董玉方作词,许飞作曲、并演唱的歌曲。这首歌将父亲对子女的爱与责任,以及子女在察觉时间流逝、父亲已老的无奈诠释得丝丝入扣。

 创作背景:

 2016 年许飞新曲献礼父亲节 唱颂时光版《父亲写的散文诗》

 文字是语言的延伸,那些无法言表的情感都可归属为一段词,几行诗。而歌曲则赋予了文字以生命,让这些诗词变的鲜活而饱满,更轻易的打动人心。歌手许飞的新曲《父亲写的散文诗》,便是这样一首可唱可颂的作品。作为父亲节的献礼之作,许飞用独特的“流逝感”曲风,深情诠释了这首时光流淌后凝结出的父爱之诗。

 时光易逝 带不走《父亲写的散文诗》 《父亲写的散文诗》是许飞与著名诗人董玉方的合作之曲,曾在综艺节目《诗歌之王》中现场演绎。诗人将父亲日记中的片段采撷成词,被深深感动的许飞精心为之谱曲,用音符将字里行间深刻着的父亲对子女的爱与责任,以及子女在察觉岁月流逝父亲已老后的无奈诠释的丝丝入扣。现场演绎后,引得现场观众和网友泫然泪下。一直对这首歌念念不忘的许飞,借父亲节之机重新编曲录音,推出《父亲写的散文诗》时光版。

  整首歌并没有华丽拗口的辞藻,只是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描述, “今天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明

 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啊,闹着要吃饼干”。朴实无华的文字打动人心,但对作曲人来说却是一大挑战,用什么样的韵律去让文字中的爱变得更加饱满而诚恳是许飞最为关注的。

  在谈及这首歌时,许飞说到“这是一首可以朗诵的歌,朗诵和演唱,我说不出哪一种更打动我!因为他们都那么生活又真诚,我现在很怕那种流露着明显煽情意图的音乐。生硬地逼着别人流下为难的眼泪,我希望我流泪是因为彼此有了了解,都成为善良的。”最终,许飞用她最擅长的吉他搭配温暖干净的嗓音,创作出独特的“流逝感”曲风。音乐响起,“父亲”日记中的场景浮现在听众眼前,仿佛是在看一张张,随着时光流逝而泛黄的照片。

 献给父亲身后默默支持的英雄 2017 年 3 月 11 日,湖南卫视 2017 原创音乐节目《歌手》第八期播出李健演唱《父亲写的散文诗》,来追寻父辈记忆。李健版的由女儿变成了儿子,但依然不变的是那份浓浓的情与思念。

 歌曲歌词 赏析:

 :

 《父亲写的散文诗》歌手李健 • 整首歌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最真实的父辈生活场景描述,平淡叙述中却饱含深情。

 • 李健版加入了丰富的器乐设置,弱化了许飞版的吉他、加入钢琴、弦乐、管乐、人声和声以强化这首歌的情感氛围。将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的乐曲作为间奏和尾奏融入了这首歌当中,赋予了这首歌更多的张力,好听且养耳。

 • 故事部分:用父亲的口吻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钢琴:营造安静叙述的环境)

 儿子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 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 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狠狠给了自己两拳 • 抒情部分:

 用儿子的口吻

  这是我父亲

  (加入弦乐:更能触动泪点)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 老得像一个影子

 • 李健编写的歌词

 这是那一辈人留下的足迹

  (情绪推向高潮) 几场风雨后就要抹去了痕迹 这片土地曾让我泪流不止 可它埋葬了多少人心酸的往事 • 哼唱+ 人声和声

 • 尾奏:管乐(小号)

 乐曲为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贾布利耶的双簧管》 解析:管乐的加入营造了一种时光穿梭的效果,仿佛瞬间从 80、90 年代把你拽到了 2017 年,强烈鲜明并带有催促意图的号角暗示着你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些被埋葬在岁月中的故事和悲歌,都随着这一声号响,流逝在风中。

 • 整首歌曲感动我的不只是音乐和文字,还有无声的父爱。

篇四:歌曲赏析散文

Q! ! 堡垒旦箜鱼塑兰查亘窒 璺垒塑婴盟里垒望坠壅迨堡窒悲壮的牛车时代的旋律——作品《图画展览会——牛车》音乐赏析石 慧1石 凯2( 1、河北科技大学动画系,河北石家庄050000;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太原030010)穆捷斯特· 彼得诺维奇· 穆索尔斯基( Mussorgsky ModeatPetro-ri ch。1839--1881年) ,1839年3月21日生于托罗别茨县卡列沃村.6岁起在母亲指导下学习钢琴。儿时乡村生活,以及农奴保姆的哺养,使他对农民和俄罗斯民问音乐怀有深厚的感情。1856年从近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入伍服役。先后结识了居伊、达尔戈梅日斯基、斯塔索夫和巴拉基列夫,对他一生的艺术道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1858年他辞退军职,在巴拉基列夫指导下专事作曲,并成为“ 新俄罗斯乐派” (即“ 强力集团” ①)中最激进的成员。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艺术风格上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征和独特个性。在音乐语言和形式上都有大胆创新。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又称《展览会上的图匦》是穆索尔斯基具有独创性的一部标题器乐作品。1873年。作者的密友、画家、建筑设计师维克多· 哈尔德曼( Vi ctor Hartman,1842—1873) 去世以后。圣彼得埋的美术学校举行了他的绘画遗作展览会。1874年穆索尔斯基观赏了这个画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作完成了这部构思新颖的作品。作曲家创造性地用一个观赏画展时的“ 漫步” 主题,巧妙地连接了十首乐曲,将画家的若干图画转化成了音乐,并用自己的想象补充、丰富它们,使之从无声的静止状态变成有声的鲜活形象。<牛车}( Bydl o,始终感情沉重的中板) 是套曲中的第七首。在波兰语中.Bydl o本是指牛群,原画描绘的是一架套着一头温顺老牛的笨重的波兰牛车。尽管穆索尔斯基给斯塔索夫的信上曾写过。( 我的音乐) 不描写牛车” 。但斯塔索夫仍把它解释为后面拖着很大车子的波兰牛车。老牛拖着重重的车子,车轮缓缓地碾过地面,留下深深的沟痕。沉重迟缓的低音和弦好似车轮歪歪扭扭的转动,在此背景下.高声部奏出一支悲壮的旋律。这是一段有着民间曲风的阴郁曲调.开始由大和弦奏出。浓厚的音色更加增强了沉重的效果。乐曲由强音开始,力度推进到高潮后,逐渐渐弱直至消失,令人感到牛车从眼前轰隆而过。然后远去。这似乎不仅是一架牛车走过.它仿佛暗含了作者对农奴沉重负担的同情以及向压迫势力发出的呐喊。这充分印证了穆索尔斯基的创作观点:艺术的目标是表现人民,而不是为其自身,亦即他所反对的“ 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的作用不仅是再现人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最佳的再现人的语言。他说:“ 我把人民当作一个由统一的思想来体现的伟大人物来理解,这就是我的任务。” 于是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成为他写作的原则。音乐是听觉艺术.所用的声音材料是诉诸看不见摸不着的听觉的: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艺术之美在一定的时间过程内得以实现:音乐又是表演艺术。要经过作曲和演出两次创造,才能完整地塑造艺术形象。音乐虽不能像造型艺术那样塑造或描绘出形态逼真富有立体感的持久物象来,也不能像语言艺术那样表达明确的思想。叙述具体的情节,但它可以发挥音乐艺术所特有的优点,利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消长、节拍和速度的转换,以及和声、复调、调式、调性和音色的变化,在有限时间内通过听觉、利用想象勾勒一副耐人寻味的图画。你会发现《牛车》在旋律线条形态方面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波动幅度较大,乐句呈现波浪形态,以表现活跃、激动的情绪;第二是连续的上行旋律线引起音乐的紧张。与连续下行的旋律线所带来的逐渐松弛感觉的强烈对比;第三是旋律线条不断模进是形成高潮的重要手段。旋律线的起伏,不仅可以表现波动的情绪变化。也体现了一张一弛、缓急相济的音乐美学原则。在音调上,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式音调:疑问音调,紧密的二度下行后再作舒缓的三度或四度上行;叹息音调,二度或连续的下行;呐喊音调,向上大跳后出现重音等等,这些都是遵循他的创作原则:艺术的作用不仅是再现人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最佳的再现人的语言。在节拍、节奏上,他巧妙地将呆板的节拍更替,同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节奏音型完美四结合起来.有表现不稳定或紧张的切分节奏情绪;有平静、深沉或悲哀的情绪的缓慢节奏;有表现活跃、兴奋情绪的快速的节奏等。节奏变化非常之多有效地推动乐思不断发展。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创作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以沉重“ 牛车” 的主题贯穿,叙述手法生动、形象鲜明,极富艺术魅力。这部作品最可宝贵的还是作者通过音乐的勾画传递的民主进步的主题思想——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俄国人民在黑暗势力的沉重压迫下疾苦的生活情形,与同恶势力反抗、斗争发出的高声呐喊;以及在艺术风格上浓郁俄罗斯民族特征和独特个性,在音乐语言和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对后人的音乐创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由于穆索尔斯基的成功创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被其后的许多作曲家改编成管弦乐组曲。其中最出色的当属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所作的改编。拉威尔以他那精湛纯熟的配器技巧和诠释功力。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多样的色调和新颖的音乐表现。莫杰斯特· 穆索尔斯基在器乐创作方面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却极其富有独创性,他的思想最为激进、创新最为突出.他将俄国真实生活写照的歌曲、将俄罗斯民族旋律与语言音调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艺术韵味。从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悲壮的牛车,时代的旋律!注释①强力集团又称“ 五人团” 、。新俄罗斯乐派” 、“ 巴拉基列夫小组” 。它是从1857年起形成于彼德堡的俄国音乐创作集团。以巴拉基列夫为首,成员包括鲍罗廷、穆索尔斯基、居伊和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事实上强力集团属于俄罗斯音派的一部分。他们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②尼古拉·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就。还是艺术得到的认可也都将大幅度提升。四、结论艺术是整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最低形态,是第三自然。或许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模糊的概念。苏珊· 朗格说,舞蹈“ 再现我们内一tl , 生活的统一性、个别性和复杂性” ,并认为“ 这一经验通常只能被我们模糊的意识到,因为它的组成成分大部分都是不可名状的” 。【2】但艺术并不是不可认识的,线条、色彩、形体等都是舞蹈艺术借用的物质形式,这是客观的存在,同时又借助直觉经验来获得表现。艺术只是模糊,并非不可描述。因此.我们认识艺术固然不能做一个艺术技巧论者,也不能片面的强调主观性,而应当运用艺术辩证法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认识过程。只有做到“ 对艺术规律及其奥秘的深度的整体性把握” ,才· 8·能“ 使直观经验达到了艺术认知的辨证的深刻” 【2】,也只有如此,才能最终意识到: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促成优美艺术与实用艺术藕断丝连的区分。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协助实用艺术极致发展。最终打破实用与美、物质与精神的界限。参考文献【l 】罗宾· 乔治·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姜耕玉。‘ 艺术辩证法卜中国艺术智慧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朱学勤,‘ 中国通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4】鲁道夫· 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杨恩寰,‘ 美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5万方数据

 悲壮的牛车时代的旋律——作品《图画展览会——牛车》音乐赏析作者:

 石慧, 石凯作者单位:

 石慧(河北科技大学动画系,河北石家庄,050000), 石凯(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太原,030010)刊名:散文百家·学术百家英文刊名:

 SANWENBAIJIAXUESHUBAIJIA年,卷(期):

 2011(6)

  引用本文格式:石慧.石凯

 悲壮的牛车时代的旋律——作品《图画展览会——牛车》音乐赏析[期刊论文] - 散文百家·学术百家2011(6)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篇五:歌曲赏析散文

青草地阅读青草地1818散 文 诗冬 天 的 树赏 读诗心一瓣一 曲 生 命 的 颂 歌山东杜以同说的分界只有一道篱笆 并无墙壁 阿左林和废名的某些小说实际上是散文诗我一直以为短篇小说应该有一点散文诗的成分小说家写的散文诗 小说家论散文诗与小说的关系 对于散文诗的作家与读者都是有教益的 因此 这才引述了汪曾祺的有关论述 他于1957年偶然写了一点散文和散文诗这篇 冬天的树使我们得以一睹小说家的散文诗的风采 这是弥足珍贵的冬天的树 与汪曾祺的许多小说一样 是 有意识地写得平淡的我希望融奇崛于平淡 纳外来于传统 能把它们揉在一起平淡中有韵味 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 汪曾祺的作品达到了这种境界 写冬天的树 从一开始便抓感觉像一阵淡紫色的烟雾像一些铜板蚀刻然后 由具象到抽象简练 清楚现出了它的全身这都是看似平淡 而一下子抓住了事物之 神 的精炼之笔更有意趣的是落尽了所有的叶子 为了不受风的摇撼这便有了一点哲理性 形而上的味道 发人深省 岂但冬天的树如此 有些处于逆境的人 何尝不是呢这篇散文诗的后半部 在将冬树拟人化之后 萌发了一种希望的亮色从窥出一点娇红到吐出新叶 像 火焰飘动在天空中到 满树浓密的绿叶兴高采烈大声地喧哗极有层次地展现了树的充满活力的未来 这是一种生命意识的颂歌于冬天的树上看出了春天 看到了夏天 在如此短小的篇章中 容纳了丰富的思想与感情的内涵 写来从容不迫 意趣盎然 的确看出了这位老作家修养之深厚 笔墨之老练 也看出了他的确不愧为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冬天的树汪曾祺冬天的树伸出细细的枝子像一阵淡紫色的烟雾冬天的树像一些铜板蚀刻冬天的树冬天的树简练现出了它的全身清楚冬天的树不受风的摇撼落尽了所有的叶子为了冬天的树这是冬天了在静静地思索今年真不算冷天气有点 潮 湿起来吧怕 是要 下 一 场 小 雨 了冬天的 树小的芽苞已经 出了一 些比 米粒 还裹 在黑色的鞘壳里 偷偷地窥出一点娇红冬天的 树很快 就会吐出一 朵一 朵透洁的嫩绿的 新叶动在天空中像一朵一 朵火焰飘很快就会满树都是繁 华的 丰盛 的在丽日 和风之中浓密的绿叶兴高采烈大声地喧哗赏析汪曾祺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 他说过我年轻时曾经打破小说 散文和诗的界限因此 他的小说不仅跟散文有近似处 而且往往具有诗请 在 晚饭花集 的自序中 他更谈到他的小说与散文诗的关系我过去就曾经写过一些记人写事的短文 当时是当作散文诗来写的散文诗和小

篇六:歌曲赏析散文

爱永在》

 同学们好!这节课要跟大家讲授的是 2018 年 12 月 19 日在山东省会大剧院首演的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咏叹调《爱永在》。这是一首主人公海棠的新婚丈夫林生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出现在歌剧的第四场,海棠与林生结婚不久,林生为了抗日加入八路军准备上前线,歌曲表达他为了爱人而毅然奔赴战场的决心和信念。

 这堂课的演唱嘉宾是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男高音歌唱家张全,钢琴伴奏由我院特聘青年教师白栋梁担任。请同学们欣赏二位现场演绎的这首歌剧咏叹调。

 这首作品的结构是复二部曲式,每个乐部都由两个乐段构成。

 其结构图示如下(用屏幕展示):

 引子 +

 A 部

  +

  B 部

 +

  尾声 (1-8)

  (9-47)

 (48-99)

  (100-107)

  A 段 +

 B 段

 间奏

 +

 C 段

 + C 段

 +

 D 段

 (9-25) (26-47)

 (48-49)(50-65)(66-82)(83--99)

 8+9

 8+8+6

  8+8

  8+9

 8+9

  《爱永在》仍然是五声化的旋律,在高潮部分变成五声性七声调式,和声运用大小调功能和声配置,例如在引子的第 3 小节,作曲家在和声上运用了重属和弦到属和弦的结构,这属于典型的大小调功能和声的用法。在结构上,这首作品偏复杂,基本上每一个乐段都采用了大乐句的结构,也就是说每一个乐段可以细分为四个乐句,然而,每两个乐句为一个单位,在整体上构成呼应性的二分性结构。这就导致了音乐规模的扩大。

 A 段共有 17 小节,歌词是“从山里望山外到哪怕山高山矮”,第一个大乐句有 8 小节,歌词“从山里望山外到雪花儿白”,“白”字停留在属音“2”上。第二个乐句并行进入,歌词是“凤吹过来到哪怕山高山矮”,“矮”字终止在主和弦上。两个乐句虽然是并行结构,但是第二个乐句采用了变奏的手法,一方面是旋律求得新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配合歌词的改变。最后一句结束时重复,增加了一小节,突破了方整结构的单调。我们一起来听听张全演唱的 A 段。

 B 段情绪上扬,结构比较特殊,是 8+8+6 的结构。第一乐句歌词从“那干插墙的影子到那村头的老碾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歌词从“那望不尽的青山到就像白雪皑皑”,两个乐句是重复关系,不能形成终止,然后取其中的片段进行裁截,发展为新的乐句,歌词从“飘呀飘到飘进暖暖心怀”,终止了这个乐段。

 进入 C 段前有 2 小节的间奏,速度加快,成为进行曲,音乐情绪发生变化。C 段歌词“我已听见号声响”到“此刻依马可待”,C 段重复一次,在重复时,音乐情绪上扬,在最后一个乐句放慢拉长,此时情绪突然转换,为 D 段的进入做预备。请同学们再听听张全演唱的 C 段。

 D 段是饱含深情的颂歌,歌词“你的方向”到“不徘徊,爱永在”,音乐用三连音的音型推动音乐情绪的展开。这部分由两个大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主音 E 音上终止。请同学们听听张全演唱的颂歌部分。

 尾声的歌词“这是世间唯一的风景”到“爱永在”,音乐材料来源于 D 段,截取材料形成新的乐句,全曲的最高音出现在这里,形成整首作品最后的高潮。请同学们再听张全演唱的尾声部分。

 这节课的咏叹调对男高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演唱水平,学唱自己能够驾驭的部分,切忌勉强拔高音造成嗓音的不适,咱们下节课再见!

推荐访问:歌曲赏析散文 赏析 散文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