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10篇

时间:2022-11-17 16:15:06 来源:网友投稿

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10篇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XX县关工委关于“联建联创”关工组织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县关工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关工委的精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10篇

篇一: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县关工委 关于“ 联建联创” 关工组织 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 县关工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以“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为带动,以力争到 XX 年全县 80%以上基层关工组织达到“五好”标准为目标,紧贴民族自治县的县情特色,针对部分基层关工组织建设面临的难题和困惑,按照“大党建带动构建大关工”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村校联建的基础上对地域交叉、辖区重叠、资源分散、活动单一的基层关工组织,采取“多方联合建组织、广纳八贤壮队伍、联创„五好‟强基础、联办活动强效果”的方法集中进行了“联建联创”关工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抓强带弱、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作用,扩大了先进面,缩小了后进面,加快了“五好”关工组织创建的进程。按照省、市关工委部署要求,XX 县关工委与相关部门配合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县基层关工组织,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参加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就民族

 地区关工组织联建联创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联建联创关工组织建设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一)大党建带动构建大关工的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广大青少年在思想、精神、文化方面的诉求不断变新,他们盼望关爱教育要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手段科学化。但从我县的现状来看,一直以来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种分散的状态,大多采取单纯的观念、单一的方式和区限性的关爱,有时将形成机会的错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能。针对这一现状,全县各级关工组织依托“大党建带动构建大关工”的理念,形成“党政加强领导,关工委协调引导,部门齐抓共管,„五老‟主动作为,社会各界形成合力”的关心教育青少年工作大格局。由党组织挂帅,统领全局,把关心下一代事业建设作为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方面紧抓不放,并在大到社会层面、小到家庭层面,树立关心下一代人人有责的大理念,从而不断促进关心关爱下一代的“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力求达到“十个拓展”:一是在关爱对象上,由以往单个走访看望为主,逐步向全体青少年受益拓展;二是在参与关爱的范围上,由关工组织的单打独斗,逐步向全社会普遍关心和参与拓展;三是在关爱职能的发挥上,由只注重特困救助,逐步向“保护、帮助、教育、劝诫、

 救助、维权”等全方位拓展;四是在抓典型效应上,由抓点带面,逐步向抓点促面,整体推动拓展;五是在抓典型的方式上,由注重抓小点小推动,逐步向抓片带整体带动,综合发展大推动方式拓展;六是在开展活动的形式上,由本乡村本学校自动,逐步向上下左右联动拓展;七是在受益对象上,由“五老”单项带动青少年,逐步向“老少互动、共建共进”拓展;八是在依托教育基地的引领和陶冶教育上,由以往只注重在校生为主,逐步向校内外所有青少年拓展;九是在互补配合教育上,由以校内班级和团队组织教育关爱为主,逐步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方配合关爱教育拓展;十是在对特困青少年的救助帮扶上,由县内乡村自我救助为主,逐步向县内外结合,多渠道关爱拓展。

 (二)联建联创关工组织建设的探索。XX 年—XX 年,县关工委按照“创学”活动的创建标准,坚持“巩固一批、新创一批、准备一批、推进一批”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县一级、发展充实了乡镇一级、逐步推进了村(社区、企业、学校)一级的“三级”组织网络,通过各基层关工组织自查自验和市县关工委考核验收,达到“五好”标准的关工组织 X 个,占 X 个关工组织的 X%。XX 年从“创学”活动的典型亮点和先进经验入手,针对村、社区、企业等关工组织创建的薄弱环节,采取村校、村企、村社联建的工作方法,“五好”关工组织达到X 个,占 X。XX 年针对各乡镇基层关工组织发展不平衡的

 现状,着力抓好以经济、文化较发达的 XX 等乡镇各为中心点的六个片带,每个片带在各自综合统筹协调指导的基础上逐步建成辐射带动 2 至 3 个乡镇的“片带式典型”,从而形成了全县“六点一线”联建、联管,促整体带动和推进的“大关工”良好局面,“五好”关工组织达到 X1 个,占 X%。XX 年县关工委通过精化张川点、巩固恭门点、打造 XX 点,强化“六点一线”模式、打造“联建联创”建设,引导“百点促面”典型,“五好”关工组织达到了 X 个,占 X%。XX 年县关工委围绕创建“五好”关工组织的目标,多方联合建组织、广纳八贤壮队伍、联创„五好‟强基础、联办活动强效果,各级关工组织注重讲学习,着力在学习领会中明形势;注重树美德,着力在培育践行中抓引领;注重建班子,着力在多方联建中强基础;注重创特色,着力在片带联创中彰特色;注重建亮点,着力在典型带动中延辐射;注重抓帮扶,着力在精准扶贫中促关爱,充分彰显了在联字上做文章、在创字上见实效,使 “联建联创强基础、辐射带动促关工”的作用在全县各级关工组织中迅速推进的良好局面, “五好”关工组织达到了 X 个,占 X%。

 二、联建联创关工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县千分制考核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在关工组织建设上坚持一手抓

 联建联创典型带动建设、扩大关工组织覆盖面,一手抓依托党建带动构建“大关工”建设,激发基层关工组织活力,切实让 XX 个关工组织“建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一)关工组织联建,确保联创广覆盖。县委、县政府把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为希望工程、责任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常抓不解。县关工委结合全县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配合党组织助力精准扶贫的有利时机,按照“大党建带动大关工”和“建组织、扩覆盖”的要求,大胆探索、整合资源、创新方式,采取了以乡镇两委、村两委、教育基地、学校、幼儿园、社区、企业、清真寺、司法所、派出所、卫生院、联系单位等多方联合建立关工组织,形成了队伍联带、机构联促、资源联享、活动联办、社会联帮的局面,破解了基层关工组织全覆盖、创“五好”的难题。县关工委将 17 个企业关工组织和邻近的村、社区、学校联建,使企业一流的美德、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社会声誉在服务社会、服务青少年中不断彰显;将 6 个社区关工组织和教育基地、乡镇、学校、幼儿园联建,使社区管理、服务和救助的功能更加突出;按照精准扶贫帮扶行政村的任务,将 X 个相关县直单位与帮扶村、学校、幼儿园、教育基地联建,使县直单位的职能优势和关爱力度更加显现;将 XX 个村中的 X 个村与学校、幼儿园、清真寺、帮扶单位联建,使讲政治、学科技、创事业、奔小康活动取

 得更大实效。把村、企业、社区联建联创的实效融入六个片带建设,辐射带动全县关工组织建设,使部分关工组织存在的“五老”人员缺乏、服务对象少、活动难开展、典型不突出等问题迎刃而解。

 (二)“ 五老” 队伍联带,增强联创凝聚力。在广大“五老”的“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辅导员、监督员、报告员、宣传员、帮教员等“五大员”作用的感召下,县关工委立足民族特色和关工组织联建的优势,以“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和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为契机,广聘社会贤达和清真寺阿訇加入“五老”队伍;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广泛吸收退休医生、乡土人才、养殖、种植能手等优秀人才参与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在“畅谈十八大以来发展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最美老干部事迹巡回展宣讲活动中,吸引和鼓励了一批“五老”参与关工工作;充分发挥县关工委与县老年大学以县委老干局为主体的“一体两翼”整体效能,把县老年大学 XX 分校及各类老年社团的书画人才发展到“五老”工作队伍当中。清真寺阿訇、优秀人才、学先进“五老”、书画人才等积极参与“两史四情”教育、民族团结、普法帮教、家庭教育、网吧义务监督、关爱帮扶和宣传服务等活动,使全县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清真寺阿訇、老科技人员、老复转军人、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等“八贤”为主体的“五老”队伍壮大到 X 名。“广纳八贤壮队伍”旨在从不同

 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联合凝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力量,使被关爱的青少年能接受到社会各界的帮扶和教育,为关工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激发了新的活力。

 (三)领导机构联促,提升联创引领力。县委、县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行市县关工组织“联导”、县乡领导“联点”、成员单位“联乡”、乡镇关工委与乡镇中学“联管”、村委会与村小学“联建”、社区和企业“联生”、“五老”就近“联校”、社会人士“联帮”、先进典型“联带”、规章制度“联订”的“十联十促”的工作机制,提升了联建联创的引领力。县关工委领导班子中有 5 名现任县级领导参加,其中县委常委有 X 名(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县人大副主任 X 名,县政协副主席 1 名;有 6 名德高望重、事业责任感强的老领导任名誉主任、主任和副主任等职务;有 X 名“五老”骨干和X个成员单位负责人分别组成教育青少年报告组、学校关工组、宣传调研组、普法帮教组、科普与农村组等五个关工委内设机构开展宣讲和帮教活动。XX 个基层关工组织把多方联合建组织的负责人、社会八贤、社会爱心人士和五好家庭代表纳入本级关工组织领导班子,由本单位“一把手”兼任关工委(组)主任,配备专兼职干部 X 名。县关工委在联建联创活动中,重点在组织和制度建设、工作保障机制方面作了完善,修订了《XX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细则》,制定

 了《XX 县联建联创关工组织建设制度》,防止了联建关工组织“联而不和”和“边建边散”的现象。

 (四)优势资源联享 ,激发联创内生力。一是场所资源联享。县关工委高度重视农村孩子的智力扶贫、文化扶贫,以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这一文化惠民和舞蹈美育工程为契机,借助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闫家学区、恭门学区、胡川学区、XX 学区、XX 西小、大阳学区和连五学区等 8 个基地,发挥梁山中学、恭门中学、平安学区、XX 中学、马关中学、大阳中学和新建小学 7 个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重要作用,开设了音乐、绘画、图书、阅览、电脑、书法、棋艺等 50 多个活动室,让更多的农村未成年人共享校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和成果,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提高农村孩子的艺术素养,解决孩子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没人管、没地方玩的问题。二是优质资源联享。全县宗教场所有文化书屋 X 个,村级有农家书屋 X,X 个省关工委“爱心书屋”,各学校建有图书室,县关工委有“快乐流动图书屋”,学生上学期间可以在学校借阅图书,假期可以在文化书屋、农家书屋和爱心流动图书屋借阅图书,优质资源的联享使广大青少年既能借阅自己喜爱的图书、了解国家大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能聆听“五老”和社会贤达的教导。三是公共资源联享。县关工委把教育基地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依托公共资源建立了富有教育意义、

 适应青少年成长、顺应群众需求的教育基地,涵盖青少年主体培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才艺培训和智能开发等诸多方面,并组织编写了《XX 县青少年六大教育基地概况》,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达到“内植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效果。

 (五)活动开展联办,扩大联创影响力。一是主题宣讲活动联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县关工委发挥“五老”宣讲团的重要作用,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党校、县教体局、县文联、县宗教局等 X 个单位,用广大青少年耳熟能详的语言,举办十九大精神宣讲、“两史四情”教育、文化进校园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等共计 X 场次,受教育青少年 X 万人次。XX 镇镇、村、校关工组织联合开展了珍惜时间、远离网吧;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珍惜品德、远离陋习;珍惜正道、远离邪教;珍惜亲情、远离手机的“五珍惜、五远离”活动,使“关工委+志愿者+环境监督”的模式成效明显。二是普法帮教活动联办,增强青少年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县关工委联合县委政法委、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交通警察大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等单位,在 X 名“五老”的积极参与下,抽调公安干警、律师、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副校长等人员组成宣讲团,深入 XX 镇中学等 X 所中学、XX 镇杨渠小学等 X 所小学、县一幼等 X 所幼儿园,开展了法律知识、食品安全、

 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等宣讲报告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共举办X 场,参加师生及家长 X 万人,增强了青少年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新格局奠定了基础。三是家教家风活动联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县关工委以“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关工委在行动”为主题,开办家长学校、道德讲堂及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使孩子们在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和积淀中快乐成长。县关工委联合县妇联在XX 乡等 7 乡镇,举办了家教家风母亲讲堂,使参加讲座的X 余名妇女群众深刻明白了母亲是家族生命延续者,也是家风的创造者和家庭美德的传播者的道理。县关工委、县教体局在县希望幼儿园 X 周庆园庆期间,举办了 5·20 感恩节暨家庭教育家精英论坛,来自 XX 等 6 省市的民办教育家及我县各民办幼儿园的园长等 X 人,全面探讨了如何在本校区加强家庭教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了全县家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县关工委邀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

篇二: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代文明实践中心评估报告

  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调研工作》精神,对于评估细则和要求,我部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和目标导向,总结经验,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将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状及基本情况

  1、健全工作机制。今年上半年,我县在常委会和深改会上多次进行研究部署,有序推进三级架构建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县新文化馆,目前已完成验收,正在装修阶段,预计于 10 月底前投入使用。10 个乡镇分别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并确定了 2-3 个试点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制定下发了《中共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提升乡村文化礼堂功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县委书记担任实践中心主任,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分管科教文卫体和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担任中心副主任,将县文旅、教科、司法、卫健、信访、科协等部门纳入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担任成员。

  下一阶段我们将统一制作新时代文明实践 lg 及视觉形象设计等项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各项规章制度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

  2、完善组织体系。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乡(镇)、村(社区)开展工作,做好工作规划、志愿者队伍建设、活动项目设计等工作;乡(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全县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落实,推动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活动。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实践所所长,宣传委员、乡镇

 文化站长、文化员专抓专靠;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站站长,抽专人负责文明实践,专门负责本村(社区)实践活动;机关、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单位,根据干部职工的数量、服务范围、场所规模、职业特点等实际情况,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单位负责人担任实践站站长。不具备单独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单位,由主管部门统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3、盘活各类资源。

  打造六大平台: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直工委等单位配合,组建专兼结合的宣讲队伍,建立理论宣讲平台;由县教科局牵头,团县委配合,整合资源,共享共用,建立教育服务平台;由县文旅局牵头,县文联配合,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聚焦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活动,建立文化服务平台;由县政法委牵头,政法系统各单位配合,开展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法律法规志愿服务平台;由县科协牵头,县农村农业局、县教科局配合,打通各类科技示范场所和设施,打造开放性、枢纽行、平台型科普组织,建立科技科普服务平台;由县卫健局牵头,县医疗集团、县体育中心配合,组织专业队伍常态化开展卫生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各类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建立健康健身服务平台。

  打造“十大文明实践基地”。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固定的时间场所,突出文明实践功能,建设十大基地:①依托等,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②依托县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③依托等,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实践基地;④依托党校、县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党性教育实践基地;⑤依托法律援助中心、法治广场(法治一条街)等,建设现代法治教育实践基地;⑥依托乡村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心理咨询中心等,建设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⑦依托乡村文化礼堂、乡村记忆室等,建设农耕文

 化传承实践基地;⑧依托,建设文明旅游实践基地;⑨依托政务中心、医院、银行等窗口服务场所,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培养实践基地。⑩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文明小区实践基地。

  4、壮大志愿队伍。

  完善全县志愿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共有万余志愿者,余个志愿服务队,通过整合优化,建立起“1 个总队、15 个大队(1 个县直机关、10 个乡镇、1 个大社区、1 个教育系统、1 个非委系统、1 个社会团体)、多少个分队+10 个特色中队”的覆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的专兼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统筹建立文明实践人才库,构建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队伍。县级层面,组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县长担任总队长。乡镇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文明实践服务中队,乡镇长担任队长。村(社区)、县直单位、重点企业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村委(社区居委会)主任、县直单位及重点企业负责人担任分队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组成人员主要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宣传部门、政法部门、教育部门、文旅部门、卫生部门、住建部门以及学校、党校的在职人员;乡土文化人才、农村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产业带头人、科技能人、“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返乡创业人员。

  目前志愿者队伍框架已构建完成,下一步将充实具体人员,出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实做细。

  5、精心设计活动。

  重点策划能够给群众带来实惠的活动项目,提供菜单式、精准化服务,以此带动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平台,努力实现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健

 全志愿者管理机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更多地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主体作用。县、乡镇、村务必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托,把志愿服务的队伍组织起来、壮大起来。要着眼于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在组织领导、登记注册、服务时间记录、激励嘉许、业务培训、运营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关的机制体制。

  6、实施步骤节点。

  动员部署(2021 年 4 月至 6 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调查摸底,统计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人员、资金等基本情况,完成县乡村三级工作架构搭建,组建志愿服务三级网络,梳理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专题培训,制定完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试点安排和工作要求,7 月份,县、乡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同时挂牌。

  组织实施阶段(2021 年 7 月至 9 月)。完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套建设,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平台建设,突破“智慧信息+文明实践”技术壁垒,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在线智慧、在线点单、在线联动。各乡镇确立 2-3 个示范村先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规范化运行,力争在 2021 年 7 月底基本建成组织健全、队伍齐全、功能完善、活动规范、服务到位的工作机构。根据活动实施开展情况,动态调整完善工作机制,延伸拓展活动内容,提升试点工作实效。2021 年 9 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导小组将组织各乡镇、村相关人员到示范点检查观摩。

  总结评估阶段(2021 年 9 月至 10 月)。根据省、市、委安排,对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各所、站、各平台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实践中心进行汇总形成经验总结报告。

  全面推进阶段(2021 年 10 月至 12 月)。根据评估进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

 调整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丰富实践内容,推动三级实践中心(所、站)长效化、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在机关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逐步推广。到 2021 年 12 月底,全面建成覆盖全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二、存在问题

  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缺乏一支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我县从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在编人员仅有两名,其中一人产假居家,急需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支持,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三、意见建议

  健全激励政策。市级层面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便于各县参照执行。对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好、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文明实践站给予重点支持,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立马选树表彰、先进经验积极复制推广。

  中共县委宣传部

  2021 年 6 月 8 日

篇三: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我市课后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全面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要求,今年市政府将这项工作列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为此,市教体局组织有关人员赴河南省新乡市学习考察,并率先在市区小学试点,后逐步扩大范围,增加了市区 4 所初中和农村 8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明确 18 所课后服务工作试点学校。目前,学生参与率 97.47%,教师参与率 96.55%,基本达到了减轻家长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遏制有偿家教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1.坚持原则,有序推进。各试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阳光透明”的原则,就课程开设、服务时间、服务流程、服务费用等方面广泛征求民意,在充分征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的基础上,采取自愿原则开展。

 2.课程丰富,彰显特色。各试点学校课后服务除设置作业辅导课程外,还增设了课外阅读和社团拓展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开展的社团拓展课程共分四大类,即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和文化类。

 3.合理安排,服务周到。各试点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后,不超过两节课时间。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能基本完成当天作业,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阅读和社团拓展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4.多重保障,规范实施。一是制度保障。各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工作方案、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二是安全保障。学校和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严格校园管理,确保师生安全。三是内容规范。学校要求凡是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必须提高责任意识,对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进行严格规范。四是加强考核。学校将参与课后服务的辅导教师工作表现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并按实际工作量发给相应工作补助,所产生费用由财政补贴和学生家长共同承担,发放标准由家长委员会商定。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课后服务工作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但学生在校安全、离校交通安全等仍存在一定隐患;配餐等后勤服务跟不上;课后服务与学生就餐时间存在冲突;课后服务内容还需进一步细化、优化。

 三、几点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各学校课后服务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做好教师劳务补助和表彰奖励等经费的测算与拨付,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完善安全保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校要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课程结束后的对接工作,要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课后服务期间学生私自离校、家长未按时接回或接送途中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

 3.优化服务内容。为防止课后服务变相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应在服务内容上进一步细化、优化,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求知领域、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4.增加后勤服务保障。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就餐时间和家长的实际困难,增加配餐等后勤保障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吸引品牌餐饮企业参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配餐服务。就餐与否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不得强迫。同时,学校要参与过程监督,包括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检查。

 5.逐步向农村学校推开。课后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延时教育与陪伴服务,更应向农村留守儿童倾斜,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

 总结试点学校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农村中小校推开,努力做到全覆盖。

  开展好课后服务

 让 教育 更有温度

 —— 关于课后服务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年*月起,**小学根据教育部和市、县教育局统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两年多来,解决了家长接送难、辅导难、管理难的“三大难题”,成为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普惠性民生工程,深受家长欢迎。

 一、主要做法及基本成效 在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三四五”的实施途径,确保实效。

 (一)三先行,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启动 “调研先行”,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我校 97%的家长有课后托管服务需求。

 “制度 先行”,学校专门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反复讨论完善方案,学校先后制定了《课后服务安全责任书》《课后服务值日教师规范》《参加课后服务学生规范》《课后服务交接班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课后服务实施。

 “规划先行”,在实施之前我们对人员、课程等进行了前期规划,并分别召开学校、年级推进会议进行研商部署。再通

 过家委会、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沟通完善实施策略。

 (二)四步走,确保课后服务适合实情 我们下发了《课后服务意向书》,指导学生、家长进行了填写,从而建立了“ 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复 核、统筹安排”的课后服务“四步走”工作机制。如此一来,“自愿+协调”的方式,确保了课后服务适合校情学情,如实现了进一步加强音体美等技能的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相关要求。两年来,学生参与率不断提升,现在参与率已高达 99.8%。

 (三)五原则,确保课后服务扎实开展 本着“特色发展”的原则,积极创新课后服务,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和兴趣方向,研发了艺术素养(如萨克斯、过门笺)、语言素养(如大阅读、英语模仿秀)、操作技巧(如机器人、科学小探秘)、体育技能(如篮球、舞狮)四大类 30 余个特色社团;各学科教师也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特色班本课程,提升了课程研发能力,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特色服务课程。

 本着“需求为先”的原则,并根据家长建议进行合理调整。如针对部分学生家庭作业存在困难,家长无力指导的问题,我们将课后服务调整为两个阶段:前 30 分钟进行作业辅导时间,后 30 分钟实施特色课程,确保了工作有序、有效、有深度。

 本着“安全为要”的原则,学校教职工参与到安全监管中,从点名、课程实施到放学落实全环节无遗漏责任制,确保学生

 安全;同时,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做好备案,厘清服务边界,明确家长、校方职责,明晰双方权利和义务。如,上学期针对疫情特殊情况,我校暂停了混班制学习的特色社团,实施了以班级为主体的“特色课程+作业辅导”的新模式,确保了学生素养提升,更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本着“过程调控”的原则,我们制定了《课后服务考核评价办法》,课后服务期间前勤后勤正常学运转,教师参与,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如,本学期因疫情未安排特色社团活动,音体美信等学科教师主动申请了巡视检查工作,协助领导小组调度了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保证了课后服务的成效。

 坚持“绩效激励”的原则,学校将课后服务计入工作量,体现在绩效考核中,如课后服务一次相当于加课时一节等。对优秀的教师,在评优树先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目前,学校教职工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 96%。

 由于我校课后服务工作扎实开展,我校课后服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2019 年 5 月,在山东省课后服务工作会议上做专题发言,并先后迎来了禹城市、临沂市临港区、五莲县等多地校参观团,赢得了广泛赞誉。

 课后服务工作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我校教育特色更加显现。学校积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善“6+n”特色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生本化”版块课程研发得以进一步推进,确保了学生的兴趣彰显及素养的提升。两年多来,

 我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从刚开始的 95%提高到现在的 100%,家长满意度也从 97%提高到 100%;学校“过门签工作坊”荣获“山东省优秀工作坊”荣誉称号;3D 打印、机器人社团参加国家、省市比赛荣获大奖;美术、书法、剪纸作品入围各级各类书法、美术展。学校课后服务取得了“解决家长难题、发挥教师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彰显学校特色”四方共赢的良好效果,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然,认真分析现阶段我校的课后服务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足,此时间段内工作态度有待进一步改进;部分教师仍难完全摒弃“唯分数”的想法,利用本段时间上文化课或进行测验;个别学生状态不够理想,在此阶段学习、读书态度不够端正、习惯不够良好、姿势亟待改进…… 细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项:个别教师以为课后服务为额外工作,工作不够积极;因疫情影响,教学进度不够及时;受疫情影响,学生常规管理、习惯培养都有待加强…… 三、工作建议 为了课后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建议:

 1.将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态度作为教师量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考核撬动课后服务的进一步规范。

 2.按照考核结果,适当发放考核奖励,以此撬动县区、学校和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3.适度引进校外师资、设施等资源,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形成校内外联动的新态势,开设我市课后服务的新局面,促使这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更好地深入民心。

 4.利用好校内少年宫等场地,为日照学子提供更多的素养提升的空间,让日照学子更好地面向未来生活。

 好事已谐万家乐,千般思量更向前。作为服务家长、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一件大好事,学校将继续优化课后服务实施策略,创新内容设计,办好这项“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普惠性民生工程,让课后服务更够“味”、更有价值,用心积淀、用情服务、用智培育,打造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教育,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篇四: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宣传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立足 xx 实际,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调研,着力健全未成年人工作体制、精心组织未成年人载体活动、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积极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工作有序推进、取得较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教育、团委、镇、社区等责任部门也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是采取“协作联动、互有分工”的工作方式。为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协作联动。在活动组织上,积极联合教育、团委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和既定部署,统一研究策划、开展活动,突出活动主题和活动重点,既节约了资源和时间,也提高了活动效果。

 三是创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优势,组织协调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工作,搭建交流协作平台。不断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通过开展“童心向党”、“争做美德少年”、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注重家长学校建设,成立讲师团进行宣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发挥社区组织优势,把未成年人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服务相结合,通过开展未成年人美化环境、援助孤残、义务服务等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团结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积极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文明校园方面,按照《大庆市深入开展中小学校(中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结合原油田所属学校划归我区的实际,在全区中小学中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下发工作方案,对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作出明确要求。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硬件上区教育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软件上通过开展明德守礼“六个一”、“童心向党”各类活动,软硬结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来;文明家庭方面,认真落实《大庆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以培养传承优良家风和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为重点,积极开展“传立家风家训• 凝聚道德力量”和全面阅读活动,春晖社区居民王国荣,全家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真正以“平等、礼貌、和睦、稳定”的形象,弘扬家庭美德,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建立和美环境,推荐为全省“最美家庭”评选候选人。

 二是丰富道德实践活动载体,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的中国梦”活动,社区开展了文明引导进社区“大手拉小手、引导未成年、共筑中国梦”宣传实践活动。按照社区制定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总体安排,并结合青、少年儿童实际,举办了此次宣传引导活动。围绕“排队候车、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等内容,引导未成年人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把读书、实践、写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主题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力求实效;“我们的节日”活动,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尊重传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的社会风尚,引导未成年人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端午、六一等节日。在社区及教育局的精心安排下,以“我们的节日”主题为契机,紧贴未成年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清明节开展了“缅怀创业先辈,弘扬爱国精神”清明节系列活动,通过参观铁人纪念馆、扫薛桂芳墓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端午节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喜迎端午活动,通过激情端午朗诵比赛、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班会等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六一通过开展文艺表演、运动会、少先队员入队仪式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七一节前,承办了大庆市“童心向党﹒唱响中国梦”歌咏活动,来自 xx 区杏南二小的中小学生以合唱、独唱、表演唱、歌伴舞等多种形式表演了《北京的金山上》、《红星歌》等节目,表达了心向党、跟党走的情感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是积极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和明德守礼“六个一”主题系列活动。文艺表演是各学校六一活动的重要内容。部分学校采取早安排,早动手的方针。节目形式多样,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大部分学校都将文艺表演放在六一运动会开幕式上,这样既活跃了运动会的氛围,又展示了学生才艺。规模较小的学校一般开展趣味运动会。比赛项目多种多样,在设计比赛项目时各学校既照顾到学生年级差异,又考虑个体差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参加多项运动。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暨第二届“龙江好少年·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十六中学初二一班往瑞和大庆市杏南第二小学三年五班张永焯作为我区候选人推荐上报。

 四努力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水平,积极丰富少年宫活动内容。我区于 20xx 年启动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程,目前有 1 所,即 xx 区兴隆河小学。少年宫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在硬件建设上,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争取上级资金为各个活动室添置更加充足的活动器材,使其硬件建设达到较高水平,拓宽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师资培训上,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广泛学习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拓展师资渠道,积极争取区教育局、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争取他们在人力上的支持和配合,充实少年宫辅导员队伍。在特色活动上,充分利用现有古筝、电子琴等乐器设备,聘请专业乐器辅导老师到学校少年

 宫开展辅导培训,实现乐器设施的有效利用。

 五是积极推进国学经典进校园和优秀童谣征集活动。结合实际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制定相关的读书活动计划,把国学经典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计划明确、措施具体、制度完备。结合建党 96 周年,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优秀童谣征和论文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体现童心童趣,富有时代气息,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引领良好家风家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优秀童谣作品。开展追忆革命道路、缅怀红色经典人物、继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是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学校周边环境。联合教育、公安等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全面检查督查,及时处理中小学校存在的安全问题。在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专项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协同公安、交管、城管、文化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有效地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市场环境。我区多次开展“净网行动”,加强网吧“净网先锋”软件的安装和监控,重点打击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经营行为,从严打击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提高监管力度,防止违法有害信息在网吧传播,进一步净化了网络环境;不断完善心理辅导站点。完善八百垧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点功能,以“责任.爱心.公益.成长”为核心价值观,以“让未成年人心理更健康阳光”为根本目标,重点开展了未成年

 人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学生群体的共性特点,针对考前心理减压、人际交往焦虑、学业心理减压等方面,对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有效的增强孩子的心理能力。

 三、工作中存在问题 尽管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比、与其他县区比,在活动场所、活动组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受财力紧张制约,我区在硬件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上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受客观因素影响,一些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文体教育活动,也影响了这些未成年人身心道德的健康成长。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深化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教育活动,通过评选表彰“美德少年”、“文明小公民”、“身边小雷锋”等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和“经典诵读”等活动,把诵读中华经典、红色经典和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相结合,提升未成年人的道德素养。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园信息辅导站,促进未成年人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二是进一步实施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帮扶计划。竭力扶助未成年人弱势群体,建立扶贫帮困、帮扶留守儿童的良性机制,帮助

 未成年人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创建青少年维权岗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真正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化“净网”专项整治,坚决取缔“黑网吧”和变相经营网吧,严厉整治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深化“净边”专项整治,强化对校园及周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采取错时、滚动、交叉等检查方法加强对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日常检查和整治。深化“净刊”专项整治,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监管,严肃查处问题少儿读物和各类违法出版物,防止不良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发挥“五老”人员、社会力量及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切实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四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工作机制。我们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考核的前置条件。建立健全指导协调、任务分工、督促检查和奖惩激励机制,强化各单位的沟通联系,协同配合,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努力加大财政投入,协调上级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学校教职工素质和水平,整合社会力量,吸引专长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加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确保

 未成年人活动有阵地、有措施、有落实。

篇五: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于进一步加强永宁创建 自治区文明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征求意见稿)

  “文明城市”称号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荣誉称号,是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重要城市品牌。近年来,结合在全市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我县以争创全区文明城市为契机,遵循“以人为本、共铸文明”的创建理念,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奋力赶超,成功跨入西部百强县,为创城工作提供的坚实的保障。当前,如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教工作,逐步改善城市公共环境,进一步提升全体市民素质,推进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创建文明城市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县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效,最突出的体现在“四个坚持、四个着力”:

 1 1 、坚持“一把手”责任制,着力提升创建水平。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23 位县处级领导任副总指挥,全县 6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城指挥部,对照《测评标准》成立了政务环境、宣传报道、创城督导等 9 个工作组,制定下发了《永宁 2011 年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及《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任务分解表》,将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单位,实行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措施、定人员和包时间、包质量、包达标“六定三包”责任制,并将创建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创城指挥部

  多次召开协调会解决具体问题,创城督导组和县委督查室、政府督办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2 、坚持创建实效,着力优化城市建设。积极融入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建设,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拓宽城市框架,完成县城“六纵十二横”道路建设任务,县城规划面积由 15 平方公里扩大到 52 平方公里。美化城市环境,完成了珍珠湖水系、汉延渠带状公园建设工作。打造回乡特色,实施了中华回族第一街、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纳家户文化广场、杨和大街特色街区改造等建设项目并相继竣工。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实施了银川大学实训基地、永宁职业教育中心、文化广播图书综合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改造了实成二区、嘉屋上河等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杨和新村、幸福小镇、永泰花园等住宅小区。建设污水处理厂,改造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管网,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率达到 35%。

 3. 坚持利民惠民,着力改善民生 。组织劳务输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实行严格把控,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不断优先教育发展,制定出台了《永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教育成果。完成永宁三小、银川实验小学望远蓝山分校建设,对 8 所学校进行加固、翻建和扩建,实施永宁中学高中部迁建工程,撤并整合 7 所农村小学。“圣雪绒班”、“伊品班”、“紫荆花班”、“建成班”办学成效显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完成了县医院综合门诊楼和 5 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行乡村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极大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

  险参保率分别达到 98%、99%和 4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9 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7%,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

  4. 坚持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为重心 ,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年活动,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进家庭”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编写《创城知识手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读本》等宣传手册,引导广大市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强力提升市民素质,制定下发了《永宁提升市民素质实施方案》、《永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针对我县创城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社区、网吧、商品零售店开展专项督查,制作测评纪实片十余期。组织举办了“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永宁人”系列活动,发动志愿者开展文明监督和文明劝导活动,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开展了交通违法行为、城乡环境、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了“思想道德宣传年”系列活动,承办了自治区“爱心颂—道德模范专场文艺演出”,对我县涌现出来的 170 名区、市级各类道德模范进行了表彰奖励,举办了先进事迹报告会、制作了道德模范宣传墙、在电视台等媒体开设专栏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成立永宁志愿者服务协会,健全各行业志愿者服务分队,围绕创城工作拓宽服务领域,培训了 230 名文明劝导员,定期、定岗、定责开展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了美德少年评选、经

  典诵读、童心向党红歌演唱等活动,确定了 11 家乡村少年宫试点建设单位并给予以奖代补资金 2000 元,青少年德育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创城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1 1 、市民整体素质水平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自治区文明城市标准比,市民的文明行为养成率还不高,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秩序不好,车辆随意乱停乱放,自行车、电动车逆向行驶,行人横穿马路、乱闯红灯屡禁不止;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突出,随地吐痰、乱泼乱倒、乱贴乱画、乱丢杂物、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时有发生;公物爱护意识欠缺,公共休憩场所的文体设施和花卉植被等常常遭到人为破坏;公共场所秩序不好,赤膊逛街,随地便溺,随意吸烟,人多时不排队,乘公交车时抢座位等;邻里之间,有的互不熟悉、互不往来,有的因小事引发纠纷,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些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文明进步的“瓶颈”因素。

 2 2 、城市 硬件设施有待于 进一步 加强 。

 公共文化场所级别低、面积小。按照《自治区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我县文体设施中档案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均未创建为自治区级文体场所,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由于面积小、藏书量小、文体器材少,部分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导致不能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不符合测评标准。

 公共环境 卫生保洁难 。主要路口及公厕未设置无障碍设施。公共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弊病仍未根除,个别垃圾站不能及时清理,仍存在路面破损、城市“牛皮癣”等现象,居民小区、单位

  院落、商业广场比较隐蔽的角落还存在卫生死角等。

 3 3 、创建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一是创建氛围不浓厚。在创建氛围营造上,因大型广告栏较少、征用商业广告场地较困难等因素,在显著的地方制作的创城宣传广告较少,不能够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各单位在营造创建氛围中,仅住建局、街道办等个别部门在主要路口、部分小区内制作了创城宣传栏、悬挂创城标语,宣传效果不明显。

 二是基层文体活动阵地建设需加强。在创建工作中,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未达标、乡村少年宫活动开展难、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缺人管、农家书屋作用未充分发挥、人均拥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少等现状,对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方面的指标有一定影响。

 三是创城自测 结果 不理想。从各单位创城自测结果显示,扫除黄赌毒和防范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法律援助与服务、文明办机构建设、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等指标均未达标,部分社区仍租赁场地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工作收入小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社区民主建设工作有待提高。

 4 4 、创城工作未形成 常态化。

 一是未形成创城长效机制 。我县创城指挥部涵盖了全县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其目的在于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但在创城工作中,没有真正做到协调运行,相互之间缺少有序、有效的链接。各责任单位一督查才行动,不督查不行动,不能将创城的成果长期有效的保持下去,创城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创建活动反馈少。在 2011 年开展的创建活动中,主管部门操心多,其他部门操心少,上面活动组织的多,下面情况反馈的少,各单位上报的创建信息仍以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为主,不能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

  贯穿的本职工作中去,创建活动浮于表面。

 4 4 、 全员创建意识不强 。创建的参与面和覆盖面不广,各单位、行业自主创建意识薄弱,文明创建与文化活动融入不够,在创建文明集市、文明行业、文明家庭中,窗口行业、执法部门创建文明行业覆盖面<95%,全县农贸市场仅有南桥商贸中心一家被推荐上报为星级信用市场,其他市场均未申报,此两项指标均不达标;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乡村少年宫建设等试点活动经验没有及时推广,存在一些活动只在号召层面上进行,有些只在试点社区、单位开展,没有及时总结和推广活动经验。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2 年是我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的关键一年,创建工作“重结果更重过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县上下共同行动,紧紧围绕《自治区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各项指标,动员全社会力量,各尽其职,齐抓共管,创建工作继续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上下功夫、求突破,以公共环境、公共秩序整治为突破口,认真查找不足,巩固已有成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创建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 1 、 加强创城体制建设,确保创城工作常态化。

 一是 继续强化领导责任机 制,明确一把手工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划分原则,各工作组、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担负起牵头责任,相关责任单位也要按照部门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将创建工作与本单位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创城,在创城中工作,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县委、政府根据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确定投入比例,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必要的资金运作。加强各级精神文明建设职能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完善工作制度,其他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建,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三 是形成定期督查自测联动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各责任单位对所承担的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并按季度进行自测,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整改报告上报创城办公室。创城督导组按照创建工作完成情况,制定测评督查计划,明确督查方向,定期开展测评督查工作,并将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单位,在测评时,安排媒体记者进行跟踪报道,对存在的问题及不文明行为在《永宁新闻》等黄金时段栏目中进行曝光。实行创城工作问责机制,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影响全局的单位追究领导责任,将各单位创城工作开展情况与年底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与各级文明单位申报结合起来,切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久、深入、有效地开展。

 2、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创建工作亮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结合“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的银川精神,找准创城工作立足点,树立具有永宁特色的城市精神,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载体丰富的创建活动,培育创建亮点。

 一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和创建活动全过程,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进”活动力度,在城乡交通要道设置大型广告牌、“文化墙”,街道社区设置“文化宣传栏”,在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以点带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二是 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巩固扩大道德模范宣传橱窗、模范墙和宣传栏建设成果。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依托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道德模范事迹,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是深化 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永宁人主题实践活动。以文明在脚下、文明在手上、文明在口中、文明在耳边、文明在心间为主要内容“文明五在”活动为抓手,推动与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礼仪、职业礼仪和社会礼仪知识的普及与实践,营造构建“文明永宁”的强烈氛围。

 四是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创城工作 亮点。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为抓手,结合永宁重点工作和打造中国回族文化展示地的战略布局,设计一些富有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突出回乡文化特色的系列载体活动,提炼精品,形成品牌。认真抓好群众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形成县、镇(乡)、村三级相结合的网络化精神文明建设阵地格局。

 3 3 、继续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一要深化文明礼仪等道德实践活动。以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为平台,以“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基本单元,把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融入群众性文明创建之中,形成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扩大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卫生整治、交通执勤等活动,广泛关爱残疾人、空巢老人、农民工等群体,抓好文明单位结对

  帮扶空壳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等工作。

 二要创新提升人文素质工作载体...

篇六: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XX年6月,XX镇关工委组成调研组,利用一周多时间,对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学校有关人员座谈会,听取有关单位的汇报,实地调查评估等形式,对全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疏理,对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全镇始终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全过程,落细、落小、落实,发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式灵活、特色鲜明、吸引力和感染力强的特点,着重从“文明礼仪、传统文化、感恩

 教育、心理健康”四个方面入手,抓住“最需要的点、最薄弱的点、最管用的点”,设计载体,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无形于有形,有效地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

 (一)抓习惯养成教育,用文明礼仪之“ 花” 灿烂人生。镇关工委依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纲要》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文明礼仪教育,在全镇各校园探索实施以“八礼四仪”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即: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仪式之礼;以 7 岁、10 岁、14 岁、16 岁为重要节点,引导学校结合实际尝试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全镇各校园在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学校日常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共育德孝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三礼”(礼仪、礼节、礼貌)“四文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进学校,组织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用语伴我行”“文明习惯伴我行”等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不断引导未成年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文明知礼、诚信守法、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初级中学推行

 “自主教育、自我管理”、镇俩所初级中学提炼出“有梦想、走正道、做好人”教育主线,全镇各小学围绕“礼行天下”开展特色学校创建,经典朗读、文明礼仪操等,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抓国学经典传承,用传统文化之“ 根” 滋养灵魂。为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镇关工委联合教育局在全镇各校园推行国学经典传承,各学校依托“道德讲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做到润物无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做到潜移默化;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做到无处不在;融入养成教育之中,做到生根开花。

 1. 坚持不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和“ 做有道德的人” 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一是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全镇各中小学校坚持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主题学习教育相结合,依托经典诵读阅读活动教材,充分利用课前、课间、晨会、班队会、兴趣小组、课外活动,通过读、讲、赛、吟等方式,组织未成年人广泛诵读内容健康向上、催人进取的经典诗文辞赋,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花,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美德,以读养德。二是深入开展“两史两情”等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两史两情”进校园、进农村、进家庭“三进”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青少年以史树德、以史增智、以史育美,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坚定立志成才信心。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小熟读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个字,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领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耳、入心、入脑,融化在心灵里,体现在习惯养成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校本教材、德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使未成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报告会、专题讲座、墙报板报、手抄报、简明读本等形式,开展了“弘扬我们的价值观”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在校园形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团队活动、亲子活动、社区共建等多种形式,教育孩子们懂得“中国梦”的内涵、目标及实现路径。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少年中国梦”演讲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诗歌诵、“我为中国梦添光彩”志愿行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把“中国梦”和个人梦紧密结合起来,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抓住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抗战胜利

 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在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七一”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十一”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学习党史、国史和英模事迹,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增进广大未成年人“心向党、跟党走”的情感信念。在“六一”期间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签名寄语活动,开展“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每天进步一点点”等道德实践活动,开展节日小报等活动,培养基本生活技能、良好生活习惯和传统美德。开展了“美德少年”,小公民思想道德先进班级、“三爱标兵”、优秀小公民、文明小标兵、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先进班级体等选树表彰活动,大力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班(团、队)会、学习心得展示、与先进典型座谈交流,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学习交流,开展形式多样、力所能及的“双学双争”“六个一”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开展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加强“爱学习”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爱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劳动光荣的观念;加强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加强“爱祖国”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牢固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开展了优秀童谣征集评选和推广传唱

 活动,结合“一讲二唱三访四写”活动,鼓励未成年人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各界人士创作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优秀童谣,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他们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绿色学校创建”,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生态保护、环保科普、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节水、节电、节粮等活动,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 发挥学校少年宫阵地优势,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是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按照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在全镇中小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把文明校园创建做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二是加强学校“道德讲堂”建设。结合德、孝文明校园创建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学校道德讲堂活动,推进学校道德讲堂活动“进课表”,确保学校班级道德讲堂活动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道德讲堂的影响力,提高学校道德讲堂覆盖面,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持续提升道德素养的有效平台。三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开展“扫黄打非、打黑除恶”、抵制低俗现象集中行动,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

 律法规,努力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人人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四是大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推动建立以学校为龙头、村社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具体措施,确保教育公平,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各中小学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好德育课和少先队活动课,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协调共青团、妇联、民政及中小学校关工委积极探索创新家长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各村家长学校,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多方联动,积极配合,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积极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子女及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倡导爱心感恩实践,用感恩教育之“ 树” 润泽心灵。为了让感恩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村关工委小组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精心组织策划以“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为主题的“三心”教育实践活动,抓住学雷锋纪念日、母亲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时间节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

 德教育,合理利用地方教材《德孝伴我行》,扎实推进德孝文化进校园工作,突出抓好友善教育、孝敬教育、诚信教育、节俭教育;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团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走进校园,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青少年走正道做好人,形成了拟定感恩内容,让孩子们有目标可行;策划感恩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蓄情;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践行;营造感恩氛围,让孩子们在文化中熏陶,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夯实了基础。

 (四)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用健康心理之“ 基” 成就未来。镇关工委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意见,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传辅导活动,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以班或年级为单位的心理辅导课,印发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材料,并通过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心理辅导、课程渗透等途径方法,拓展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全面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运用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有:

 一是工作合力与“ 三位一体” 的要求不相适应。学校对构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网络落实能力有限,家长、社会重视度不够、参与性不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存在不够融合的现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充分发挥。

 二是设施建设与未成 年人的需求不相适应。目前,我镇村社、园区、校区内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需的活动场地欠缺,体验形式不多,难以适应新时代青少年的活动特点,完善的教育规模和网络体系仍不够健全,留守儿童、流出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工作方式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互联网、微信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传播方式、速度、范围的深刻变革以及流行文化带来的青少年娱乐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等认识不足、研究不够、监控不力,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思想的健康成长。

 四是家长、学 校、社会总体的教育理念与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舆论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评价还停留在升学

 率上,“重智轻德”的社会现象普遍存在,德育课程理念还没有切实贯穿于活动之中,使智、德教育成为矛盾,有悖于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责任在镇、村级党政部门。为加快推进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是切实加强对整体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镇、村关工委组织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责任制考核范围,建立奖惩机制,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是切实加大优化道德风气的力度。扎实推进弘扬中华德孝传统文化工作,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的、现有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

 的教育方法,用好的思想熏陶孩子,用好的行为,好的家风影响教育孩子,为孩子营建一个良好的成人成才的家庭环境。继续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努力使社会道德风尚与学校道德教育相一致、行为规范相协调。要充分...

篇七: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XX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评估报告

 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针对评估细则和要求,我部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和目标导向,总结经验,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将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状及基本情况

  1、健全工作机制。今年上半年,我县在常委会和深改会上多次进行研究部署,有序推进三级架构建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县新文化馆,目前已完成验收,正在装修阶段,预计于 10 月底前投入使用。10 个乡镇分别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并确定了 2-3 个试点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制定下发了《中共**县委办公室印发的通知》。县委书记担任实践中心主任,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分管科教文卫体和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担任中心副主任,将县文旅、教科、司法、卫健、信访、科协等部门纳入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担任成员。

  下一阶段我们将统一制作新时代文明实践 logo 及视觉形象设计等项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各项规章制度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

  2、完善组织体系。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乡(镇)、村(社区)开展工作,做好工作规划、志愿者队伍建设、活动项目设计等工作;

 乡(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全县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落实,推动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活动。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实践所所长,宣传委员、乡镇文化站长、文化员专抓专靠;

  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站站长,抽专人负责文明实践,专门负责本村(社区)实践活动;

  机关、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单位,根据干部职工的数量、服务范围、场所规模、职业特点等实际情况,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单位负责人担任实践站站长。不具备单独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单位,由主管部门统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3、盘活各类资源。

  打造六大平台: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直工委等单位配合,组建专兼结合的宣讲队伍,建立理论宣讲平台;

  由县教科局牵头,团县委配合,整合资源,共享共用,建立教育服务平台;

  由县文旅局牵头,县文联配合,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聚焦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活动,建立文化服务平台;

  由县政法委牵头,政法系统各单位配合,开展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法律法规志愿服务平台;

  由县科协牵头,县农村农业局、县教科局配合,打通各类科技示范场所和设施,打造开放性、枢纽行、平台型科普组织,建立科技科

 普服务平台;

  由县卫健局牵头,县医疗集团、县体育中心配合,组织专业队伍常态化开展卫生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各类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建立健康健身服务平台。

  打造“十大文明实践基地”。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固定的时间场所,突出文明实践功能,建设十大基地:①依托**等,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②依托县**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③依托**等,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实践基地;

  ④依托党校、县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党性教育实践基地;

  ⑤依托法律援助中心、法治广场(法治一条街)等,建设现代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⑥依托乡村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心理咨询中心等,建设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

  ⑦依托乡村文化礼堂、乡村记忆室等,建设农耕文化传承实践基地;

  ⑧依托**,建设文明旅游实践基地;

  ⑨依托政务中心、医院、银行等窗口服务场所,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培养实践基地。⑩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文明小区实践基地。

  4、壮大志愿队伍。

  完善全县志愿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共有*万余志愿者,*余个志愿

 服务队,通过整合优化,建立起“1 个总队、15 个大队(1 个县直机关、10 个乡镇、1 个大社区、1 个教育系统、1 个非公党委系统、1个社会团体)、x 个分队+10 个特色中队”的覆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的专兼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统筹建立文明实践人才库,构建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队伍。县级层面,组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县长担任总队长。乡镇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文明实践服务中队,乡镇长担任队长。村(社区)、县直单位、重点企业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村委(社区居委会)主任、县直单位及重点企业负责人担任分队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组成人员主要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宣传部门、政法部门、教育部门、文旅部门、卫生部门、住建部门以及学校、党校的在职人员;

  乡土文化人才、农村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产业带头人、科技能人、“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返乡创业人员。

  目前志愿者队伍框架已构建完成,下一步将充实具体人员,出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实做细。

  5、精心设计活动。

  重点策划能够给群众带来实惠的活动项目,提供菜单式、精准化服务,以此带动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平台,努力实现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健全志愿者管理机制。在志愿服务活

 动中,既要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更多地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主体作用。县、乡镇、村务必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托,把志愿服务的队伍组织起来、壮大起来。要着眼于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在组织领导、登记注册、服务时间记录、激励嘉许、业务培训、运营管理等方面建立相关的机制体制。

  6、实施步骤节点。

  动员部署(2020 年 4 月至 6 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调查摸底,统计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人员、资金等基本情况,完成县乡村三级工作架构搭建,组建志愿服务三级网络,梳理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专题培训,制定完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试点安排和工作要求,7 月份,县、乡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同时挂牌。

  组织实施阶段(2020 年 7 月至 9 月)。完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套建设,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平台建设,突破“智慧信息+文明实践”技术壁垒,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在线智慧、在线点单、在线联动。各乡镇确立 2-3 个示范村先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规范化运行,力争在 2020 年 7 月底基本建成组织健全、队伍齐全、功能完善、活动规范、服务到位的工作机构。根据活动实施开展情况,动态调整完善工作机制,延伸拓展活动内容,提升试点工作实效。2020 年 9 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导小组将组织各乡镇、村相关人员到示范点检查观摩。

 总结评估阶段(2020 年 9 月至 10 月)。根据省、市、委安排,对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各所、站、各平台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实践中心进行汇总形成经验总结报告。

  全面推进阶段(2020 年 10 月至 12 月)。根据评估进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调整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丰富实践内容,推动三级实践中心(所、站)长效化、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在机关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逐步推广。到 2020 年 12 月底,全面建成覆盖全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二、存在问题

  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缺乏一支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我县从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在编人员仅有两名,其中一人产假居家,急需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支持,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三、意见建议

  健全激励政策。市级层面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便于各县参照执行。对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好、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文明实践站给予重点支持,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选树表彰、先进经验积极复制推广。

 附赠资料:

 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 汇报

  一、 XXX 县概况. .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

  三、主要做法

  四、存在的问题,

  五、今后打算

  一、 XXX 县概况. .

  XXX 县位于 XXX 中段,地处祁连山北麓,南通 XX、北邻 XX 辐射内蒙、东由连霍高速连接内地、西经 XXX 直达新疆,史有“XXX 南大门”之称。XXX 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自然风光雄浑壮丽。地处 XXX北部石岗墩滩的东西灰山遗址,说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曾在此建郡置县。民国 18 年(公元 1929 年)定县名为“XX”,寓“人民安居乐业”之意。XXX 县辖 10 个镇、1 个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有汉、回、藏等 14 个民族,总面积 3687 平方公里,人口 24. 9 万。

  近年来,XXX 县坚持生态引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四县”战略,加快建设“一轴四区”“一带四路”乡村

  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文化旅游、中医中药、通道物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数据信息、军民融合、清洁生产、先进制

 造十大生态产业,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县呈现出生态环境整治有力、脱贫攻坚力度加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民

  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xx 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XXX 县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积极建立县、镇(社管委)、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全方位整合资源要素,集中力量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服务平台”,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新时代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至目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 个实践所,26 个实践站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三、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始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先后多次

 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听取建设运行情况汇报,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制定并下发了《XXX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XXX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规范)》,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保障力量,确定了“十个一”的规范标准,明确了工作职责,确定了结对帮建单位。围绕“一轴四区”“一带四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每镇确定 2 个重点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建设工作,由点及面,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挂牌地点设在村委会(社区居委会)。

  二是精心设计项目,提升服务品牌。立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下而上收集梳理群众需求,整理出理论宣讲、爱心救助、心理疏导、环境卫生等 88 项志愿服务项目菜单,让文明实践项目更加精准。充分发挥 10 支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困难群体、残疾人、贫困户等关爱特殊群体志愿

  服务活动。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文明宣讲、民俗文化、生态宜居搬迁等九大文明实践基地,各单位建成 N 个文明实践点,实现“一个中心、五大平台、九大基地、N 个实践点”的“159+N”运行机制和条块结合的运行模式。丰乐镇张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制定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签订《丧事简办承诺书》 《喜事新办承诺书》 《不大操大办升学宴承诺书》,加强“五会”监管作用等方式,全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等不良习气,积极引

 导全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同时积极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道德模范”等模范标兵评比活动,通过身边可学可比可鉴的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XXX 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通 12349 预约专线,推动供需线.上线下对接,开展暖心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地方实际,突出 XXX 特色,组织志愿服务分队开展了“传承雷锋精神.聚力抗击疫情”、3. 5 志愿服务月、旅游青年志愿服务、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全域无垃圾环境卫生大整治志愿服务、“构筑生态屏障.守护绿色家园”青年志愿者、“移风易俗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等,使文明实践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三是调动各方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方式,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主体力量。我县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激励回馈制度,不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志愿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有爱心、有

  奉献精神的志愿服务队伍。采取实践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组建了送温暖、牵手关爱...

篇八: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亚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调研报告

  根据沈晓明书记在三亚调研时指出的三亚要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解决“有城市没文化、有城市没功能”问题的指示,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副主任王文荣为组长的三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专题调研组,于 6 月 8-18 日到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地调研市级公共文体设施情况,到崖州、吉阳等四个区调研区级“两馆一中心”和基层公共文体设施情况。6 月 28 日,组织市政府、市旅文局、发改委等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对文化体育生活需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有关工作,逐步完善市、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在提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建设方面

 1.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市一级已建成并开放使用的文体设施有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三亚技

  师学院体育中心。市图书馆现有场馆 2002 年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 10,400 平方米,总藏书量约 117 万册(种),人均占有藏书 1.13 册,已获评部颁二级馆;市群众艺术馆 2017年开馆运行,建筑面积约 8,600 平方米,尚未定级(自评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三亚技师学院体育中心 2011 年投入使用,主要设施有“一场两馆”,即体育场占地面积 38,319 平米,座位 1.6 万个;体育馆建筑面积 12,086 平米,座位 4,000个;游泳馆建筑面积 3,998 平米,座位 500 个。图书馆和群艺馆均达到国家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体育中心符合国家体育总局对市县全民健身中心硬件要求。

 2.使用临时或替代场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市在市群艺馆内建成市非遗展示中心、设立市美术馆开展非遗和美术等类别的文艺活动;为解决长期无公共文物展览业务问题,计划利用原文体局办公大楼改造、装修布展,作为市博物馆的替代场馆。在区级新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建成前,在各区设立了不低于 500 平方米的区级两馆分馆,替代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其中,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和崖州分馆面积分别为 1000 平米、700 平米、500 平米和 3000 平米的分馆,为崖州湾科技城设立 1100 平米的分馆。市图书馆和群艺馆为以上分馆均配置了文体设备和器材,把市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延伸到区一级。

 3.抓紧推进市区两级综合文体场馆建设。一是以筹办亚沙会为契机,加快建设国际体育产业园项目。项目用地 445亩、总建筑面积 253,450 平方米,拟建设 8.6 万平米的 4.5 万

  座体育场、3.4 万平米的 8,000 座热身场、5.5 万平米的 10,000座体育馆和 3.8 万平米的 3000 座游泳馆各 1 座,配套建设热身练习场、全民健身广场和全民运动公园,预计 2023 年 6月全部完工。

 二是推动市级博物馆建设。为解决市博物馆长期无馆舍问题,市政府正推进三亚市文化中心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三亚市博物馆(含非遗保护中心)和综合档案馆,其中,市博物馆用地面积 23,015 平米、建筑面积 41,539 平米。

 三是积极谋划市级全民健身中心项目。2021 年 9 月启动三亚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项目选址中央商务区中央公园,用地规模约 50 亩,计划年内开工。

 四是协调推进区级“两馆一中心”建设。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达标工作,把区级“两馆一中心”建设列入“重大项目调度事项”。截至目前,进展情况如下:海棠区文体多功能中心项目用地面积 49 亩,投资估算3.07亿元;吉阳区综合文体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38亩,投资估算 2.83 亿元;天涯区文化多馆合一项目用地面积约10.64 亩,投资估算 1.40 亿元;崖州区“三馆”项目用地面积 50 亩,投资估算 4.27 亿元。上述项目均已完成选址,计划年底前动工,建设周期都是 2 年。

  (二)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利用中央和省市等各级财政资金建立健全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据统计,2018-2020 年,中央和省、市各级财政共投入 3430

  万元在全市各区新建或扩建了 60 个 200 平方米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套相应的文体设施;共投入 900 万元在 55 个村 30 个社区 9 个公园安装健身器材。截至目前,全市 149 个村(社区)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符合建设标准,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全民健身器材两个全覆盖。

 (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和使用方面

 1.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制度。市旅文局加强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印发了《三亚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并定期组织督查组开展检查,充分发挥公共文体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

 2.打造活动品牌,盘活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市旅文局协同市图书馆和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要求,长期开展周周演、月月展、文化讲坛、百姓讲坛、少儿成长悦读会等服务,并打造了一系列活动品牌:连续举办 11 届三亚体育舞蹈公开赛、8 届广场舞大赛、4 届工间操大赛、3 届“三亚球王”全民健身民间系列争霸赛、三亚游泳公开赛等。据统计,市级“三馆一中心”每年组织开展的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艺术普及、全民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达 500 余场次,形成了全市“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处处有精彩”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体设施规划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规划用地保障乏力。原市少年宫、文化宫等文化用地被调整为房地产建设用地后,至今没有得到置换补偿。市体育中心项目原选址在现三亚湾红树林酒店用地范围,当时项目已完成基础部分施工,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被合并到三亚技师学院建设成学校配套体育场馆。据市资规部门汇报,三亚的文化体育用地规划是符合《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要求的,但是这些预留区域都在现有居民住宅小区中,需要耗时近 10 年拆迁腾出。

 二是规划的前瞻性不足。2009 年建设的市图书馆馆舍现已无法满足需求。当前全市人均馆设面积已不达标,按照年均入藏量测算,现有馆舍藏书最多 3 年全部饱和。2017 年投入使用的市群众艺术馆馆舍,一楼演艺厅限容 200 人,根本无法举办全市性的文艺演出。目前,区级综合场馆规划也存在类似问题。天涯区是三亚版图最大的区,常住人口 30 多万,预留的“两馆一中心”建设用地只有 10 亩,无法满足未来市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需求。

 三是区级综合公共文体设施谋划落后。2015 年我市撤镇设区,没有乡镇一级的综合文化体育场馆可以改造利用,区一级的公共文体设施处于“一穷二白”状态。近几年,虽然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大型创建活动的带动下,区一级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已经开始前期工作,但都尚未正式开工,各场馆建成使用尚需时日。上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若不加快建设,将会影响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中期

  验收。

 (二)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历史欠账多。部分市级公共综合文化体育场馆长期缺席。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单位,市博物馆于 1989 年成立,拥有馆藏文物(标本)545 件(套),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 57 件(套),没有独立馆舍,文物“蜗居”在库房中,在编人员开展文物、考古等文博工作受限。市非遗中心和美术馆只能利用市群艺馆现有场馆作为替代使用场馆“应急”开展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二是大型文体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市、区两级场馆建设需要投入 24.9亿元左右,全市建设大型公共场馆的资金缺口大。近年来,除三亚体育中心为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建外,全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大多为公共财政资金,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全市缺乏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民间资本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中央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专项资金申请不了。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善于谋划和储备文体设施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早在 2012 年,中央就出台了支持地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扶持政策,对地方“两馆一中心”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市政府相关部门反映中央资金“不好用”“不想用”。中央资金的下达和使用需要地方政府已经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项目相对成熟;投资完成时限和绩效考核要求高,我市相关部门的项目管理和运作能力跟不上,“不会用”“用不上”。

  三是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量薄弱。特别是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上,没有硬性规定在楼盘报建时必须审核配建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要求。2015 年以来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体育场所的小区屈指可数。目前,只有吉阳区卓达东方巴哈马、清平乐等注重小区文化品质的房地产才配套建设了相应的文化体育功能区,村(社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建设。

 (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需不平衡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效能不高。各区反映,各文化中心的使下放至用权村居委会后,由于开展的活动少且单一,群众感兴趣的题材不多,不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门可罗雀,图书室等传统文化功能室闲置较多。

 二是公共群众体育服务设施供给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消费持续上涨,市级公共体育场馆较少、区一级公共体育场馆缺失,社会兴办的体育健身运动场馆经常处于场地难求的状态,无法完全满足群众旺盛的体育健身需求。

 (四)公共文体设施管理压力很大

 一是旧的场馆日常维修保养难度大。以三亚技师学院体育中心为例,该场馆是三亚市政府投资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2011 年建成运营以来,主要由三亚技师学院进行日常管理运营,向全市党政机关免费开放。历经十余载,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国家和省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无法获得(该资金需通过文化体育系统申报),对接社会力量举办

  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也存在隔阂。近年来,该场馆仅靠市级财政每年拨款约 260 万元维持基本运营,自营收入较少,基础设施设备逐渐老化却无力保养。由于场地没有得到及时修缮,2018 年,原定在我市举办的第五届海南省运会田径项目被迫临时转至其他市县举办。

 二是新建场馆管理运营面临困境。当前,全市正在新建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即将面临运营问题。比如,市博物馆核定编制只有 4 名,如何让正在建设的建筑面积达 4 万平米的新馆投入运营并走上正轨;我市 4 个区纷纷兴建区级“两馆一中心”,但是都没有设立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体育管理机构(有的设立了机构却无编制)。区级“两馆一中心”建成后,场馆的管理和运营何去何从,日常运行的经费来源何处,这些都是未知数。

 三是公园和绿地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缺乏统筹。以白鹭公园为例,公园的管理单位从市到区涉及到很多部门:市住建局负责绿地和公共步道的建设和管理,市旅文局管公园内健身器材的购置和保养,市路灯所管公园内运动场所的路灯,吉阳区环卫部门和辖区居委会负责内部的公共厕所和环境卫生。公园内公共体育设施损毁后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存在安全隐患。

 (五)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长期缺编或空编,业务开展受限。市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编制少,人才引进困难、专业人员稀缺。在

  编制已经不足的情况下,市博物馆的编制 2002 年核减至 4名。由于编制少、文博专业人才无法引进,博物馆长期处于“疲软”“无为”状态。自 2016 年以来市图书馆长期处于空编无法招聘的状态,空编数一度达到总编制数的 1/2,无法保证场馆正常开放。

 二是现有人才专业层次不高。例如,市群众艺术馆缺乏文化艺术创编人才;市图书馆缺乏图书馆专业技术型人才,在编在岗馆员年龄老化、专业知识不足,场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工作推进缓慢;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多数为高中文化水平,且不少是兼职,缺乏策划和组织公共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编外人员流动性强。虽然市政府给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安排了一定名额的文化派遣员指标,但由于编外人员偏低的薪酬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大,上述单位要培养和留住人才困难,经常出现刚带上手就离职的情况。

  三、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机器管规划”,增强规划的稳定性

 一是制定落实好三亚市“十四五”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专项规划。市政府要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及《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按照《三亚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全市“十四五”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规划,统筹安排布局全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目标为指引,一张蓝图干到底,工作任

  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强化分级管理、分类监管和监督实施,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严格规划实施管理。

 二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编制的公共文体设施专项规划要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结合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测算,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着眼长远,提前预判中远期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预留空间、适度留白,确保规划更好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求。

 三是要增强规划的可持续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民生工程,编制规划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公共文化设施选址...

篇九: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X 大学

 毕业论文

 浅议青少年科普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姓

 名:

 __________

 2014 年 6 月 25 日

 浅议青少年科普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科普活动 调查

  论文摘要本研究广查资料, 总结他人的研究成果, 设计出客观的调查问卷,采用 SPSS 软件分析, 得到了一个量化的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现状。

 杭州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的时间较长, 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 已经形成了一个培养的框架机构。

 那么培养的结果产生的成效如何呢?

  本研究依据《儿童权利公约》 和《联合国青年权利公约》 相关年龄文本,青少年的年龄段 13~19 岁, 即 13 岁~16 岁为初中组, 17 岁~19 岁为高中组。

 根据分层抽样原则, 在杭州市区的 8 所高中和 3 所初中随机抽取共 33 个 班级,1650 名学生, 收回有效问卷 1640 份, 自行设计问卷, 做了调查。

  1 青少年科普活动硬件状况

 1.1 校内硬件

 校内科普硬件主要由橱窗、 报廊、 挂像、 校内科普作品展、 科普角、 科普组、 气象台、 生物角等项目组成, 被调查的 11 所学校的科普硬件建设都有上述项目的建设, 但没有设置全部项目。

  调查结果非常出乎意料, 不论高中还是初中, 在同一所学校面对“你所在的学校有以下科普项目吗? ”的调查, 不同学生回答差异很大, 有的学生在橱窗、报廊、 挂像、 校内科普作品展、 科普角、 科普组、 气象台、 生物角等选项中只选择了一项, 有的学生选了 8 项, 选择相同选项的学生 10%不到, 学校是否建有这些科普设施, 在同样的科普环境中, 不同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是不同的, 学生表达的更是自己的兴趣点。

  从走访中可以看出杭州各个学校不论高中、 初中, 不论重点还是职业, 都非常重视科普硬件的建设, 校内科普作品展和气象观察近一年内有学校没有举办或者还没有到举办的时间, 其他的每个学校都有设置。

  由此可见, 一个学校的科普硬件的实际建设情况为多项的 100%, 而学生可以认为学校没有这个项目的建设, 一则是学生兴趣的问题, 二则学生是否有空暇时间来顾及, 三则这些硬件要让它们产生生命力是由学生的科普情结决定的。

  1.2 校外硬件

  2006 年 3 月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颁布后浙江省省委和省政府更加重视科普设施的建设, 杭州市的科普综合实力又是连续七年稳居浙江省第一, ①省、 市二级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科普硬件的建设, 地处杭州的校外科普设施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由少年宫、 博物馆、 科普中心、 科普展览、 植物园、 海洋世界等组成。

  这些对全民开放的科普场地, 硬件使用情况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主动性。被试者参观杭州市公共科普场馆的次数从 0 次/年四次/年呈递减状态分布, 其中5 次以上/年出现了多人现象, 但在访谈记录中, 几乎是去自修学习的, 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科普的需求。

 初中组和高中组的统计数据还表现出同步性。

  2 青少年科普活动及其分层次状况

 为了更好地反映青少年科普活动现状, 调查问卷设计了多道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现状, 但也给数据的百分比统计带来困难。

 以下各个有关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分层内容的状况是统计数据的绝对数量表示。

  2.1 科学知识教育培养状况

 由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能提高青少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所以科学知识教育成为了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随着科学的发展, 应将激光、 超导、 生物工程、 环境保护、 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内容。

  问卷通过“假设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被怀疑疗效不好, 你认为科学家会采用如下所列 5 种方法中的哪一种进行研究? ”来调查, 选择正确答案“对患者和医生进行调查, 并对两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的人数为单项选择中最多的, 但是选择其他错误答案的人数总和远远超过选择 2 的人数。

  选择“对患者的意见进行调查, 然后作统计分析”有 92 人, 选择“用最新的医学理论来判断药的实际疗效”有 58 人, 选择“将病人分成两组, 一组服该药,一组服另一种药, 然后进行比较”有 125 人。

 可见很多同学没有形成“科学是实践,可以重复检验, 实践会有主观色彩”这些科学概念。

 初中和高中在答题错误的分布数量上存在一致性。

  2.2 科学意识的培养状况

 科学意识就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科普活动观念, 它是人内在的、

 积极思考和创新的思想品质。

 并非所有人在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都能进行科研活动。培养青少年如何抓住机遇和灵感, 针对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践活动,随时产生一系列假设和构思, 这是青少年科普活动的重要因素。

  调查通过“你对算命之类”的问题来分析。

 在 410 份问卷中选择“完全不相信”的有 120 人, “非常相信”的 10 人, “有点相信”93 人, ”说不清楚”57 人, “不太相信 ”130 人。

 可见青少年的科学意识的培养已具有一定基础, 但是还存在少部分同学科学意识比较淡薄。

  2.3 科学精神的培养状况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科学的道德与情操。

 它包括谦虚谨慎、 严谨求实、 吃苦耐劳、 认真扎实、 锲而不舍、 坚忍不拔的精神, 善于总结经验、 勤于捕捉灵感、 敢于突破的个性品质。

 实践证明, 科学精神是个人和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对促进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社会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调查通过“谦虚谨慎、 严谨求实、 吃苦耐劳、 认真扎实的精神, 善于总结经验、 勤于捕捉灵感、 敢于突破的个性品质, 你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来培养? ”来了 解, 可以看出被试者认为上述品质是由“课堂知识的学习”、 “ 社会实践活动”(初中组)、 “ 科普活动”、

 “体育锻炼 ”、 “ 向有经验的长辈学习”各个选项的人数基本一致, 只是在高中组的“ 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人数远远超出其他选项, 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在品质培养方面在高中生心目中占很重要地位, 而对上述品质培养起重要作用的“科普活动”在被试者心目 的地位与其他选项是一样的。

 科普活动的作用和功能在被试者心中没有得到客观反映。

  2.4 科学道德的教育培养状况

 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应重视道德教育。

 通过科普历史、 著名科学家和科普成果的介绍, 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问卷通过“当你了解到一项新的科普知识, 你会怎么做? ”投射科学道德的主动意境来了 解该项情况, “主动告诉家人或朋友, 让他们增长见识 ”、 “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探讨此项科普知识”、 “只有别人问我, 我才会告诉他们这项科普知识”、 “ 会认真地研究一下”、 “跟课内的学习没有关系, 不会花太多精力研究”、“不知道, 说不清楚”, 六个选项的设计程度是递减的, 初中和高中组出现了明显

 的分层, 初中组没有依次递减, 在“ 会认真地研究一下”项超过了“只有别人问我,我才会告诉他们这项科普知识”, 高中组的选项依次递减。

 可见, 投射结果高中组的科学道德的培养状况好于初中组。

  2.5 科学技能的培养状况

 科学技能包括动作和心智两个方面。

 技能的形成过程, 就是人通过练习掌握技能的过程。

 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 需要多动脑、 多动手, 加强练习, 使其形成一定的科学技能。

 同时也要运用观察、 实验、 演绎、 归纳、 假设、 抽象等方面的知识, 动脑、 动手形成设计、 操作、 反馈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技能。

  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弥补观察步骤的缺失, 这个说法是什么”来了解被试者的科学技能情况, 选项“正确 ”、 “不正确 ”、 “ 不全面 ”、 “ 不知道, 无法判断” 。

 这道调查题的难度不高, 是一题基础题, 被试的是科学技能的基础“观察”。

 选项正确的人数初中组只有 20 人, 高中组 58 人, 只占 19.02%。

  2.6 科学思维的训练状况

 科学思维的训练是进行科普教育的核心。

 在科普活动中应着重培养青少年思维的多元性、 辩证性、 逆向性、 创造性、 主体性等。

 重点加强思维模式的训练,有利于青少年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 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节约时间、 少走弯路、 提高工作效率。

 对“科学思维”的现状做了分层, 首先通过“以下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拥有的性格特点, 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来了解科学思维的特质。

  “独立性强、 自信心强、 敢于冒风险、 具有好奇心、 有理想抱负、 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 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 富有幽默感 、 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 高中组的前三项选择“独立性强、 自信心强、 具有好奇心”, 初中组的前三项选择是“自信心强、 具有好奇心、 敢于冒风险”, 有相交区也有不同选点。初中组的科学思维更表现出冒险特质。

  “您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有没有习惯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

 ”被试者对“几乎都会用、 经常会用、 偶尔会用、 几乎没有用过”四个选项选择最多的是“偶尔会用”, 其次是“经常会用”,初中高中的选择分布出现一致, 但各个选项的比例出现不同。

  “当你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新奇的想法时, 你一般会”, 被试者对待“认为自己胡思乱想, 很快忘掉这个想法; 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 但是觉得不切实际;

 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想法, 然后过段时间又忘了; 静下来好好想, 并且将想法付诸实施来了 解。

 ”四个选项, 初中和高中的情况出现了很大不同, 初中组后 3 个选项基本呈均匀分布状态, 但高中组有 250 人选择的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意思, 但是觉得不切实际; 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想法, 然后过段时间又忘了; ”说明初中组对自我的思维状态评价要远比高中组的自我评价要高, 尤其是第四个选项, 高中组选择占 9.26%, 初中组选择占 10.98%。

  3 青少年科普活动参与度

 3.1 校内科普活动参与度

 校内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是通过“请问你所在的学校举办科普讲座或其他科普活动的情况? ”来了解的, “经常举办、

 偶尔举办 、 不经常举办、 很少举办、从不举办 、 不知道。

 ”

 上述选项中, 初中组各个选项几乎呈均衡分布, 但是选择“不知道”的, 在初中组有 36 人, 是所有选项中绝对数量最大的。

 高中组选项主要集中在“偶尔举办”和“不经常举办”2 项, 似乎学校的科普活动的频率无法满足高中生的要求, 回答“不知道”的有 53 人, 这个数量位于所有选项的第三。

 初中生顾及学习以外的活动的程度低于高中生。

  3.2 校外科普活动参与度

 校外科普活动的参与度是通过“请问如果有科普讲座或科普活动你会去参与吗? ”来调查, 在 5 个“ 肯定去 、 视内容而定 、 学校组织集体去才会去 、 不去、 不知道, 说不清楚、 ”选项中, 初高中最主要的选项是“视内容而定”, 尤其是高中组有近 200 位学生选择该项, 科普活动如何吸引学生是开展科普活动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初中组其他各个选项情况差异不大, “不去”是选择人数最少的一项。

 高中组“肯定去”选项的人数只有 18 人。

  总之, 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开展状况有令人欣喜的一面, 尤其在校内外科普硬件的建设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准。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开展已经展示一定效度, 青少年对科普活动有渴求有期待有自我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大, 高中组明显强于初中组。

  但是, 也发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活动也存在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科普教

 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薄弱 , 科普教育的实施需要复合型的教育人才, 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多是接受单一学科教育成长起来的。

 如何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且, 学校与学校之间对科普教师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这就造成不同学校求学的青少年接受科普活动开展时存在着不公平性。

  科普活动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制度尚需健全 , 目前科普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他们自学钻研或者校内的老教师的传帮带, 一所普通中小学是很难系统地独自完成科普活动教师的培养。

 同时, 没有制度化的进修和定期的集体研讨, 科普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参与科普探索的积极性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地方科普管理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普教育的重心应转向课程研发, 中国的青少年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中小学校的科普教育研究应从科普活动向科普教育课程的研发层面提升。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 许多学校没有一本可以参考的、综合程度较高的科普教材, 即便有, 有些教材的“拼盘”痕迹太重, 缺乏系统化和综合性。

  科普教育资源有待整合, 杭州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可谓是丰富的, 学校、 家庭、社区不同范围的科普活动各自开展着, 大多以局部为出发点设计开展着活动,有重复现象, 也有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的缺失想象, 符合青少年兴趣特点、 “价廉物美”的科普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教育资源系统整合, 而且这个工作是一所学校和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 需要地方行政部门的牵头研究整合。

  杭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部分结题报告, 计划编号:

 20091334M38,2009 年 4 月~2010 年 12 月

 注释

 ① 杭 州 高 科 技 投 入 高 回 报 大

 2010 年 销 售 额 将 达 2600 亿 ,http://www.chinachs.

 org.cn/cityxilan/content_443.htm, 2010-7-16.

 参考文献

  [1]杭州科普信息网 http://www.btl-auto.com/cn/images/others/_vti_cnf/633295.html.

 [2]浙江省科普网 http://www.zjinfo.gov.cn/.

 [3]郭正谊.青少年科普活动概论[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李骏修,吴锦骠.中小学现代科普教育[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李骏修,吴锦骠,张社.中小学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篇十: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城区节庆文化活动调研报告 杜

 染

 节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依托。

 按节庆形成的动因, 节庆基本可以分为五类:

 一是由于历史地域等民俗、 宗教文化而形成的传统节庆, 如端午节; 二是由行政当局确立的附有政治或人权意义的节庆,如国庆节、 妇女节; 三是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因生产聚集或商品交易而形成的商业性节庆, 如文博会、 电影节; 四是以“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为背景而形成的节庆, 如潍坊风筝节; 五是旨在推动当地城市旅游或名 特产品等而形成的节庆, 如啤酒节、 西瓜节。

 在上述五类节庆中, 尤其是重要纪念日 、 传统节日 , 是公共文化的宝贵财富, 很多被列为法定节假日 , 如何挖掘传统节庆文化内涵, 弘扬传统文化,引 导群众在节日 里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成为政府文化部门和单位以及民间组织的重要工作。

 东城区文委对全区节庆文化活动进行调研, 主要目 的是了 解当前节庆文化活动的现状和群众对节庆文化活动的需求。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对策和思路, 并对我区今后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提供建设性意见和理论参考, 为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

 一、 东城区节庆文化活动的现状 ( 一)

 多元化主体运作, 突出层级性和公益性 东城区节庆文化活动有区级、 街道级、 社区级, 也有很多活动是有关单位举办的, 体现了 多元化主体运作的特点。

 在重要纪念日 方面,东城区在“五一”“十一”“三八”“五四”“六一”“七一”“八一” 等,都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很多是区级有关部门举办的, 也有参加北京市级的, 尤其是逢五年、 十年的国庆“十一” 期间, 东城区举办大型游园活动, 级别高, 影响广泛。

 在传统节日 方面, 在 2008 年

 2以前, 很多传统节日 未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 由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单位组织的相关文化活动十分有限, 元旦春节文化活动一枝独秀。

 新年期间, 东城区举办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品牌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期间开创的新型庙会成为弘扬传统文化、 活跃群众节日 文化生活的载体。

 东城区的庙会活动中, 地坛春节庙会、 文化馆新春游乐会、建国门街道的“鞭打春牛” 因规模宏大, 或特色突出, 而多年在北京市“我最喜爱的春节文化庙会、 灯会” 评选中获奖。

 由各街道主办的春节文化活动也呈现出花样繁多、 品位独特的风貌。

 东城区举办的各级各类节庆文化活动多年来一直突出公益性, 以低票价面向群众, 并对弱势群体给予优惠措施, 尤其是 2009 年东城区文化馆新春游乐会, 所有游客凭票免费参加, 突出了“共度新春佳节,共享文化快乐” 的主题, 深受群众欢迎, 也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新举措。

 ( 二)

 政府积极引 导, 节庆文化活动成为新的亮点和品牌 “五一”“十一” 等重要纪念日 期间, 除了 配合北京市举办文化活动, 全区各级文化部门和单位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化活动, 用文艺演出、 游园等形式营造喜庆的节日 氛围。

 随着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成为新增的国家法定节假日 , 东城区区、 街、 社区三级利用这些节假日 举办了 丰富多彩的活动, 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新亮点。

 在 2008 年第一个清明节假日 期间, 东城区推出了 “心头的思念”大型综合文艺演出、“家训堂” 主题交流、 周末相声俱乐部清明专场、鲜花扮靓京城迎奥运、 放飞梦想祝福奥运等五大精品系列文化活动,挖掘传统节日 的深厚内涵, 探索传统节日 的纪念形式, 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打造东城区传统节庆活动又一全新品牌。

 干面社区与遂安伯小学举办了“传承文化 同叙清明——过好传统节日 ” 主题教育活动, 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节日 的魅力。

 2009 年全区清明期间

 3共举办了 14 项活动, 以文图两馆和街道、 社区为主, 形式有讲座、 诗朗诵、 座谈等, 突出“缅怀先人、 文明祭扫” 的内容, 一些新创意的活动在 2009 年也进行了 尝试, 如东城区图书馆举办的“清明” 经典诵读活动、 文化馆文学协会在北二环城市公园举办的清明节踏青采风暨诗文研读活动等。

 东华门街道台基厂社区和东交民巷小学的师生走访慰问老红军, 请老红军讲述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

 2008 年端午节, 东城区文化馆举办了 集讲授知识、 民间工艺演示、工艺粽制作于一体的“文化东城· 喜迎奥运” 系列文化活动—端午节话端阳活动。

 还举办了 诵读屈原等历代爱国诗人诗词的“中华诗魂”端午诗词诵读活动。

 东四街道二条社区在端午节开展社区居民展示拿手菜、 共同品粽子活动。

 东四街道罗家社区借端午节之际举办抗震救灾诗朗诵活动。

 和平里街道举办了 “民族团结度端午, 众志成城迎奥运” 端午节文化系列活动。

 2009 年, 文图两馆还将举办诗文经典诵读活动。

 2008 年中秋节, 全区举办了 以文艺演出为主要形式的文化活动,东城区政协与东城区文化馆主办了“欢度中秋 共创和谐” 联欢会, 东城区图书馆主办了“庆中秋 迎国庆” 诗歌朗诵会, 东城区文化委员 会主办了“观残奥 迎中秋” 广场文艺晚会,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主办了“迎中秋” 相声专场演出。

 通过两年来积极探索传统节日 活动方式, 一些活动已渐成品牌。每个传统节日 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活动方式, 这些活动方式既有在亲人之间和家庭中进行的, 也有在群体中进行的。

 在继承传统活动方式的同时, 应积极为各传统节日 选择和探索出适合公共文化活动的方式。

 并在每个传统节日 期间举办活动, 使活动渐成品牌。

 区图书馆、文化馆在每个传统节日 期间举办的诗文经典朗诵( 诵读)

 活动, 选择

 4与各传统节日 主题相关的经典诗文, 让朗诵爱好者登上舞台朗诵, 特邀专家讲评, 使活动具有思想性、 艺术性和欣赏性。

 东四街道“忆家训, 谈家风” 主题活动在 2008 年和 2009 年清明节期间举办, 展示社区居民撰写的自 家家训格言, 邀请赵书等民俗专家和社区居民讲述家训家风, 得到市民欢迎。

 这些活动经过精心策划和成功运作, 已经逐渐向特色品牌活动方向靠拢。

 ( 三)

 节庆活动突出东城地域特色 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 让文化活动具有独具风采, 是让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

 挖掘地域特色, 为如地坛文化庙会、 建国门街道的鞭打春牛、 景山街道的隆福寺庙会等。

 2009 年清明节期间, 东华门街道黄图岗社区依托本辖区毗邻天安门广场的优势, 在清明节当天组织辖区居民包括中小学生前往人民英雄纪念碑祭奠革命先辈。

 二、 东城区传节庆文化活动的不足 ( 一)

 整体组织策划协调有待加强 传统节庆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契机, 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 又有利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引 导和提升。

 在传统节庆期间举办活动应成为文化部门和单位以及民间组织的自 觉意识。

 此外, 应组织协调全区各有关单位、 商家、 老字号等借此机会推出活动, 积极发动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为实现城市节庆的市场化、 品牌化和产业化创造条件。

 ( 二)

 对传统节日 文化宣传普及的力度不够 由于宣传普及力度不够, 对传统文化节日 的全方位认识不足, 缺乏对节日 文化的深层内涵的研究, 文化活动的特色还需挖掘对重点节日 和一般节日 的文化活动, 还应在举办活动的方式方法上根据节日 特点, 尊重节日 自 身特色和群众文化消费习惯, 做到“形式多样、 特色

 5突出、 尊重传统、 移风易俗”。

 ( 三)

 活动创意和受众群有待突破 东城区历史文化资源雄厚,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但依托资源创意活动, 从而服务东城和首都市民以及各地游客, 仍有待加强。

 在街道层面, 有的街道挖掘并培育出了 本地区的品牌活动, 有的街道还没有形成品牌化的节庆活动。

 应增加群众文化理论建设, 增加文化发展的探讨, 利用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智能, 提高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和特色发展。

 ( 四)

 均衡兼顾尚待开掘 从全区开展节庆活动的整体情况来看, 一是各街道和有关单位对节庆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均衡; 二是对有些节庆文化的挖掘不够。

 春节活动已成系列化、 品牌化, 但在其他节假日 , 节庆文化活动尚需开掘。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应在节假日 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 群众参与。

 三、 东城区节庆文化活动的对策 ( 一)

 政府文化部门和单位应发挥主导和引 领作用, 让节庆文化活动呈现多层次、

 特色化、 品牌化 目 前, 春节文化活动经过多年运作, 已经形成了 品牌, 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的活动正在培育阶段, 也逐渐向品牌化发展。

 进一步引 导区、 街、 社区三级传统节日 文化活动的举办和科学发展。

 在其他节庆活动方面, 雍和科技园区 2009 年开展了“创意雍和文化艺术节”,东四街道的邻居节已举办了 8 届。

 形成品牌的传统节日 文化活动还可以考虑与旅游结合起来, 打造成“首都文化中心区” 的特色文化活动。将文化展示和文化消费相结合, 探索民俗活动与旅游文化的融合。

 如雍和宫“打鬼”、 国子监乐舞表演等, 既在特定时间表演, 又结合旅游,推出精编版向游客展示, 为旅游增加文化内容, 以此促进文化的传播。

 6( 二)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鼓励民间组织以多种方式参与节庆文化活动 在近两年的传统节日 文化活动中,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等民间社会团体发挥了 积极作用。

 现阶段, 政府应在文化监管的同时, 以政府文化活动订单等方式向社会推出活动项目 , 让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民间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竞争, 争取社会力量参与, 同时得到社会支持和赞助。

 此外, 应积极引 导区内老字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个人在传统节日 期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做到文化与经济联姻, 相得益彰。

 在商品经济高度市场化条件下, 应逐渐弱化政府主导, 提升民间运作能力 ( 三)

 进一步挖掘节庆文化内涵, 形成特色,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 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于传统节庆文化活动, 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节庆文化活动具有群众性、 地域性、 民族性、周期性的基本特点。

 要充分利用城市的自 然和人文资源, 发掘节庆运作的新思维、 新理念、 将节庆活动办出特色。

 政府文化部门和单位在弘扬传统节日 文化中应根据节日 文化活动的特点, 加强引 导, 策划高水平的活动吸引 群众, 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文化快乐和精神陶冶, 展示出地域特色、 民族特色。

 在活动策划上,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人为本, 以特色和品位为保障, 以提高参与率为目 标, 逐渐将文化活动打造成品牌。

 这需要全方位挖掘传统节日 的内涵, 精心策划, 并使活动成为保留项目 。建议对东城区历史上具有深厚积淀的节日 文化活动形式进行挖掘整理, 适当恢复, 并赋予新意, 从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灯市口 灯会、 雍和宫庙会、 隆福寺庙会等。

 还可以根据辖区内河道、 公园等地域特点, 开发赛龙舟、 登高等活动。

 7此外, 未列入法定节假日 重要传统节日 , 如重阳节, 元宵节, 也应引 起政府文化部门和单位、 民间组织的重视, 组织相应的活动。

 ( 四)

 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东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设施齐全, 尤其是群众文化设施网络健全, 区文化馆、 图书馆, 街道文化站( 文体活动中心), 社区文化室经过多年建设, 成为开展传统节日 文化活动的阵地, 此外, 东城区还在区少年宫建立了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这些设施应成为开展传统节日 文化活动的阵地。

 在文物设施方面, 东城区文物古迹众多,应重点开发与传统节日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国子监、 孔庙、 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让活动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开展活动还应根据地区特色和群众需求, 做到因地制宜。

 在调查中, 群众希望政府提供小型多样化活动, 如清明节踏青植树, 端午节包粽子大赛、 划龙舟, 中秋节赏花灯、 包月 饼大赛、 集体赏月 等等。因此建议各部门传统节日 期间群众文化活动不单是只 搞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大型活动, 还应该由街道或社区组织开展以具有创意、 内容精彩、 群众乐于参与的小型多样化节目 为主。

 针对学生和青年人,多开展一些东西方文化融合, 形式多样, 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二○○九年五月

推荐访问:少年宫建设调研报告 少年宫 调研报告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