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12 12: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 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 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 推进经济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社区矫正工作, 通过座谈、 走访相关部门、各街镇、 社区(村), 询问社区服刑人员代表对社区矫正

 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形式, 对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就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区于 2 月起, 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经过四年多的时间,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 管理体系。

 截止 9 月底, 全区共有社区矫正试点街镇 8 个, 无脱漏管、 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在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 落实工作人员 2 名。

 二是 8 个街镇都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 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

 三是社区(村)

 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 安排 2名矫正人员和 1 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

 四是各街镇广泛动员和吸收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 经过培训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现我区共有社会志愿者 119名。

  (二)

 强化队伍机制建设

 一是 8 个街镇专门配备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协管员 5 名, 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是分级分类培训。

 今年 1 月, 我区 1 名司法助理员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为期 4 个月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 并取得证书; 区司法局于今年 9 月, 组织全区司法助理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人性

 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 每季度各街镇司法所组织辖区社会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培训, 全年共培训 354 人(次)。

  (三)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大渡口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 扶助、 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二是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13589” 重庆模式, 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 0.5%以内。

 三是试点开展心理测评, 目前, 建胜司法所和八桥司法所共测评社区服刑人员 87 名。

 四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 八桥司法所选取 2 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系统试点管理, 拟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 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四)

 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五关”, 即严把接收关、 请假关、 矫正关、 教育关、 解除关, 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 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

 八桥镇司法所对目前接收的 12 名社区服刑人员, 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 分为严管类 3 名、 普管类 4 名、 宽管类 5 名, 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理。

 三是坚持“日记录、 周报到、 月学习、 月劳动、 季总结鉴定” 的“五个一制度”。

 四是制定“身份意识、 制度规范、 认罪服法、 思想道德、 法律常识、 禁毒拒邪、 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 的“八个主题教育”。

 五是实地走访。

 今年 5 月, 对全区 8 个街镇 33 个社区(村)

 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 资料档案齐全, 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 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员流动性增强, 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 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

 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法定职责与教育管理责任有脱节

 1.立法滞后。

 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过 5 年试点现正逐步转入全面推行阶段,工作主体由《刑法》 规定的公安机关转变为司法行政机关, 目前依据只有两院两部《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和《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 和市公检法司等 12 家部门联合下发的《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 工作

 开展缺少法律支撑, 使社区矫正工作在衔接、 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

  2.工作主体目前不适宜。

 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和《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 的要求, 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 教育的一线工作, 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但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 等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 与公安机关现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 容易出现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不参加矫正活动、 不向司法所报告、 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 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处于尴尬和不力的地位。

  3.程序上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 我区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工作, 由各街镇派出所直接通知辖区司法所接收, 各司法所按照“两个要素”(法律文书齐全、人员到位)

 的要求予以接收。

 由于实际工作中, 常常存在矫正对象已报到登记,而相关法律文书、 材料未送达或遗失的现象, 司法所因不符合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

  下一页

 接收条件不予接, 而派出所又认为应当属于司法所管, 最后出现两不管的现象。

  4.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 社区矫正组织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 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好的社区服刑人员, 往往因有责无权, 不能及时予以惩戒; 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 表现良好的社区服刑人员, 也

 因程序过于繁琐、 规定较原则等因素, 实施难度较大, 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专职队伍人员不足, 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1.人少事多任务重。

 司法所承担普法教育、 法制宣传、 矛盾纠纷调解、 社区矫正、 帮教安置等多项职能, 其中仅社区矫正每月就要完成召集学习、 思想汇报、组织公益劳动等多项工作, 有时还要承担街镇拆迁、 安全、 综治等临时性任务,司法所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2.专业化程度不高。

 除了日常监管、 掌握动态, 司法所还要疏导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 指导解决其生活、 就业。

 目前, 我区各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中有法律专业文凭 9 人、 其他专业 21 人, 取得心理咨询师证 1 人; 社区(村)

 矫正工作者中法律专业占总人数 30%, 从知识结构、 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还不能达

 到社区矫正工作需要。

  三、 推进我区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提高认识, 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把宣传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利于罪犯改造、 降低国家刑罚成本等积极方面, 对社区矫正的专业知识、 工作业绩、 成功典范等及时进行报道, 紧紧抓住社区(村)这个平台, 充分利用宣传橱窗、 宣传画、 制作光盘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真正让每位居民(村民)

 了解社区矫正工作。

 建议在全区创建公益劳动基地 1 个, 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 让人民群众逐步接纳社区服刑人员, 相信社区矫正这种管理模式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

  (二)

 总结经验, 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出台

 针对当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现实情况, 建议首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和两院两部试点工作意见、 通知及市级 12 家部门联合下发的《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 的要求规范运行。

 同时, 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总结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的工作程序、 监督管理措施、 公益劳动、 日常奖罚等方面形成的经验, 为将要出台的《社区矫正法》 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

 完善机制, 加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沟通衔接

 将信息沟通工作贯穿于犯罪嫌疑人审前、 审中、 判后, 建议建立“核查脱漏管理专项行动小组协调联席会” 平台, 互通各种接收渠道、 互补各自没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和底数。

 建议人民法院在判决前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联系沟通; 人民检察院介入社区矫正所有环节, 对涉及社区矫正的案件严格把关, 及时查处社区矫正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紧密合作, 保证社区矫正移交衔接关口的顺畅、 监督考察关口的严格, 对违反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 及时依法处理; 司法行政机关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络, 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 及时提出工作建议, 依法监管社区矫正对象, 及时将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转为帮教安置对象, 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帮教安置工作之间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政法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

 整合资源, 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措施

 建议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 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 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

 源, 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 细化分解成员单位工作任务, 定期召开例会, 研究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新情况、 新问题。

 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正模式, 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心理矫正工作室。建议区民政局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 指导基层组织参与矫正工作, 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低保范围, 将帮扶工作延伸到社区服刑人员家庭中的子女就学、 亲人就医等困难上, 帮助其稳定家庭安心接受改造。

 各群团组织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政治、 法制、 文化、 技术辅导。

 建议司法行政机关与人社部门密切配合, 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计划, 举办专门技能培训, 推荐就业等服务工作, 适当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服务、 后勤保障、 清洁、 绿化等面向公共服务的岗位上就业谋生。

  (五)

 重视基础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

 建议在各街镇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 配备 2-3 名具有扎实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人员。

 建议财政部门做好财力保障, 在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社区矫正临时救助资金, 用于无家无业无经济来源社区矫正对象的临时生活救助。建议聘用专职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组成专职社工队伍, 并招募一些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充实志愿者队伍和邀请律师、 法律援助工作者、 法律服务工作者加入到社会志愿者的队伍中, 弥补司法所人才资源不足。

 加强业务指导培训, 通过邀请法学、 心理学教授讲课、 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 增强基层工作者的法律政策水平和对犯罪学、 心理学、 社会学知识的掌握,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推荐访问: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矫正 管理工作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