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小学英语课堂细节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20 12: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稳步发展,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模式和评价方式更趋于实效性和人本性。但有些教师对教学细节不够关注,导致精彩课堂不出彩。笔者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堂观摩后的启发综合起来整理出了若干案例或现象,并加以分析,给出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同行们对教学细节的重视,通过对细节的把握,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质。

【关键词】教学环节 教学细节 课堂语言 活动设计 外部感观

近年来,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稳步发展,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模式和评价方式更趋于实效性和人本性,尤其是课堂环节的设计,无论是过程的安排、活动的设置和教法的选用,逐渐符合《英语课程标准》(下称《课标》)提出的要求。然而,我们不难发生,有很多形式新颖、活动设计独到的课,在环节推进的过程中,会出现教学目标达成不甚理想,学生兴趣淡然、参与积极性不够的现象。“冷场”的消极影响,能让一堂课变得“虎头蛇尾”让听课者感到美中不足。分析众多类似上述特征的课,笔者发现,忽视教学细节,是导致精彩课堂不出彩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教学细节和教学环节一样,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思考提出的。它依附于教学环节,能使教学环节更丰满。教学细节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的课堂假想,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语言、教学动作或其他辅助材料,为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增光添彩。所以说,关注课堂细节,是优化课堂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拒绝口头禅 把握课堂用语的实效性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形成个性化的风格,拥有一套熟练的课堂用语。有些课堂用语在不知不觉间已演变成了不必要或者对课堂教学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口头禅。

【现象一】不论难易,习惯于重复学生的话

当学生与教师问答后,或在用英语描述后,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不论语言的难易程度,习惯于随即再将学生的语言重复一遍。

【现象二】让very good变得无足轻重

课堂中的语言评价是最常用的,一声及时有效的“very good”给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注入了一道兴奋剂。可有时,老师不管学生的表现难度系数的差异,一律都习惯性地用“very good”进行评价,学生就感觉不到特别之处,尤其是表现突出或特别爱表现的学生,难免会产生表现欲降低的情绪。

【现象三】满堂的Yes? OK?

当教师描述完毕、或对某一任务下达完指令,或在学生表述完之后,会习惯性地说一声“Yes?”或“OK?”,然后教室里是整齐的OK或YES的回答声。

【分析】上述情况中的口头禅已经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不可取。在现象一中,教师每重复学生一句话,就会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减少了学生的操练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在现象二中,课堂评价语言单一且使用频率过高,使部分学生感受不到特别的成功应有的特殊评价,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表现积极性。而现象三中,满堂的Yes、OK是教师在课堂上最为普遍的口头禅,学生们机械划一的回答,并不存在很多的语言交际信息,也不能代表学生已经真正理解。这种已经落入俗套的师生对话,可以说毫无启发性可言。

【对策】课堂语言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的课堂语言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应了解课堂用语的重要性,要将粗糙的、随意的和流于形式的课堂语言在备课过程中删除,精选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他们思维与想象,培养和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语言或提问在课堂中使用,从而让学生体验使用英语的成就感。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重复学生的回答要有选择性,同时也可加快教学节奏。在课堂语言评价中,教师应努力丰富自身的评价用语,并辅助一定的姿体语言,让不同层次的表现得到不同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二、立足学生实际 突出教学活动有效性

【案例一】在一堂展示课上,引出一个新单词pilot后,教师指着单词,范读“[ai] [ai] [pail]”,学生整齐地跟着读,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读准[ai]在单词pilot中的发音,这一点我们听课的老师一目了然,但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似乎不理解老师的意图,仍然在读着[ai] [ai] [ ]……

【案例二】这也是一堂示范课,首个教学单词是helpful,教师拿出一个球,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球忽然从老师手中不自然地“滑落”,滚到一个学生身旁。当这个学生在授意下捡起它的时候,老师走到他身边,从他手中拿走了球,并说:“He is helpful.”。helpful就此引出,我们知道helpful含义中带有乐于助人的意思,但上述情境说明那个捡球的学生helpful,听课老师觉得牵强,学生更是不解了吧。

【现象三】课堂教学到了升华的时候,教师往往会让学生用所用语言进行任务型活动。激动的学生常常让教师也同样兴奋,结果还没宣布完规则,活动就开始了。于是,中途就会出现有学生用中文在交际,或抛开要求使用的重点句型,直接用简单句相互交流的情况。作为整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只好中途喊停要求重来,或者不停地在一旁重复着之前没有宣布完的规则。

【分析】以上三个案例,能从侧面反映小学英语“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一个原因。案例一中,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突破pilot的发音难点,但她没有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设想课堂环节的实施步骤,导致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走,不领会教师的意图。其实,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了,即在读了[ai] [ai]后,增加一个[pai]的拼读,学生便能理解[ai]原来是字母i在该单词的发音了。案例二中,教师的导入方式生硬,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helpful的含义硬塞给学生。学生只能茫然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关键性的单词,学生对它的认识和当时的心理状态,必将成为接下来的学习的一个隐患。现象三中,教师在活动前没有将规则阐述清楚,学生在不明确任务、方法的情况下进行英语活动,导致了活动的最终失控和失效。其根本就是教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策】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是否扎实一般是权衡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教师在如何设计活动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操练,以及重难点的突破上下足了功夫。各种新鲜有趣的设计在很多展示课上屡见不鲜。但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在主体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精选环节,设想细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构建,英语教学才会更有效。在案例一中教师很重视学生的语音教学,但只缺少了点睛的一环,使该活动基本无效。在案例二中,对于helpful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更自然的活动,让学生对这个单词理解水到渠成。无论是小到同桌对话的活动还是像现象三中的全班性活动,为了实现活动最终的操练语言的目的,教师有必要在让学生了解的活动规则之后再活动,对于中低段的学生,教师还应该给予一定的示范。

三、避免学生感观疲劳促进积极情感态度的生成

【现象一】课件已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综合性的教具,它集音像图文为一体,很多课件是教师精雕细琢后的产物。但有些课件的制作仍然出现了细节上的失误。如有些伴随图片切换的声音太过夸张:刺耳的刹车声、爆炸声、枪声令人胆颤;为了营造氛围,有的教师会在学生自主交流或活动的时候,设置背景音乐,可惜有的音乐声响过大,使学生很费劲才能听到对方的话。又如,有的教师喜欢让课件页面色彩纷呈,结果文字内容反而凸显不出来了。

【现象二】在板书设计中,类似问题也不少。板书文字太挤,大小、主次不分;颜色不协调,色彩过多或太暗淡;还有的板书位置太低,结果教师的身体遮住了部分板书,学生要看见很费力。

【分析】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是一项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他们不仅要说要做,还要不停地听和观察。如果学生身心愉悦地调动各类感观参与学习,那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在上述例子中,教师不注重课件和板书的外部感观,使学生费力地听、看,强制他们“欣赏”自认为能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的声音,只能让学生的神经紧张,导致身心疲惫,产生消极的情感。

【对策】教师在备课时因重视活动的设计,而忽视语言知识外部呈现的简洁性、美观性和实效性,从而使课件、板书或卡片等教具过于造作或过于粗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设计课件、板书时,首先应从实效性出发,认真布局,配置颜色,设计声音,让学生看得舒服,听得高兴,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细节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笔者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摩后的启发综合起来整理出了上述几个案例。其实,注重教学细节,更能体现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课标》中提到的“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在注重教学环节的同时,也注重细节,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让学生更爱英语,从而提升英语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吕勇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0期 第18页

3.范煜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 第24页

4.昝淑华“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11期 第20页

5.朱媛“构建从‘文本’走向‘人本’的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第9页

推荐访问:对策 细节 小学 英语课堂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