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白云区防雷减灾管理工作

时间:2022-10-22 11: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雷电灾害作为常见的气象灾害,是联合国公认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雷电流产生的强大电场、磁场对地面建筑物及人体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防雷减灾工作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防雷工作的要求,本文对贵阳市白云区在当前防雷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促进防雷事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防雷 管理 工作

贵阳市白云区地处贵阳市中部,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和全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总人口20.04万人。有着“西部风筝之乡”和“中国铝城”的称号。随着《气象法》和《贵州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明确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为防雷减灾监督管理部门。防雷检测服务工作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白云区雷暴日为45天,属雷电灾害多发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通讯设等微电子设备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但是目前防雷减灾工作却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雷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防雷减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造成白云区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逐年增加。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防雷减灾工作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切实提高防雷减灾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安全责任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的雷击事故追究责任制,加大力度追究查处相关人员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防雷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事故,力求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避免雷电灾害事故损失的同时,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财产安全。

一、白云区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白云区防雷工作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新的问题:社会防雷意识淡薄,知晓率偏低,防雷减灾工作重视不够,防雷工作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包括客观上的因素和主观认识和处理能力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雷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落实不到位

在宣传和落实《气象法》、《贵州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方面不够深入彻底。如对于公众会选择“3.23”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月”等节日进行宣传,但利用互联网、报纸、广电、手机短信等媒介进行宣传的方式和力度较欠缺,覆盖面不高,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及部门宣传不到位。

(二)未取得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

地方各级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了落实“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目标,前后出台了减少行政审批、取消部分中介技术服务在内的一连串举措。由于受地方政府的双重管理,防雷减灾工作受到影响,制约了防雷减灾的社会管理职能。也没协调好与公安、消防、质检、规划、安监、建设等职能单位的关系,没得到职能单位的工作合作和政策帮助,没有良好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政策环境。

(三)从事防雷减灾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尚需提升

工作人员存在对防雷减灾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分析不透彻,利用法律法规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技能不足,容易混淆行政和服务的主体关系,角色定位把握不当;其次是公共服务意识差,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人民群众没有真正感受到服务带来的实惠,达不到造福于民的初衷,偏离了政策方向。最后是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与客户需求存在差距,客户认为付出的经济代价与得到的效益回报不一致。

(四)社会防雷意识淡薄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防雷减灾工作方面,尽管做了许多宣传措施,但社会还是广泛存在着防雷知识贫乏、防雷意识淡薄的现象,防雷减灾工作重视不够,不注意防雷细节工作,未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更未充分认识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和严重性,造成雷击事故时有发生。

二、白云区防雷检测服务工作的改进措施

近几年防雷安全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当中慢慢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理清思路、查找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相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依法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责

《气象法》赋予了防雷减灾管理部门防御雷电灾害的社会管理职责,要求了防御雷电灾害工作,保证了防御雷电灾害工作顺利开展。防雷减灾管理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防御雷电灾害社会管理的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职责意识。

(二)加大力度对防雷安全进行执法检查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防雷工作要求,要加强防雷安全专项监督执法检查力度,依法维护防雷减灾工作的正常秩序,特别是在夏季雷电灾害多发到来之前,由气象部门牵头,公安、建设、安监、旅游、交通等相关部门协同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工作。人员密集、易燃易爆、危化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防雷安全责任制落实、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全面检查新、改、扩建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正在使用中的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维护以及防雷装置整改落实等情况,以便于有效的排查雷电灾害安全事故隐患,减轻或杜绝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三)树立“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服务理念

强化防雷防灾减灾工作,把其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中。《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气象事业纳入中央和地方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以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1]。防雷减灾工作作为气象发展事业的一部分,与当地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以及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应当融入共兴,把防雷安全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理所当然。因此争取加大对防雷减灾事业的投入,是确保防雷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

(四)强化管理,加快推进集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步伐

按照“管理程序化、技术标准化、服务规范化、业务平台化”的发展思路,将防雷服务的各要素加以整合优化重组,降低服务成本,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提高防雷服务主体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规范防雷科技服务流程和工作流程的同时,规范服务、业务流程,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做好服务,强化其公益性、基础性和科技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服务方式,加快业务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妥善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升业务质量,把防雷减灾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责。提升科研能力,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依托科研能力的提升加强服务水平,提升业务技术能力,争取以很好的社会效益促进防雷技术服务的良性发展。

(六)对于各级政府为了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必须沉着应对找准突破口

一是目标定位,明确防雷减灾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站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高度,紧紧围绕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二是要提早参与、实时跟踪服务,对于特殊项目,应认真改变先收费后服务、没收费不服务的服务方法。三是要认真研究被管理单位的实际困难,可采用减免程序减少他们的负担,有利于防雷减灾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

(七)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雷电灾害的防御

当前农村防雷减灾安全工作比城市更滞后,是个薄弱环节,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雷电灾害的防御是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气象与防雷减灾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规定、新职责。

(八)加大《气象法》、《贵州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雷电防御知识的宣传

应利用“防灾减灾日”、“3.23”气象日和“安全生产月”等节日进行宣传,加大利用互联网、报纸、广电、手机短信等媒介进行宣传的方式和力度,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及部门宣传一定要到位。大力普及防雷相关防御知识,开展科普宣传和预警知识的宣传,通过发送宣传资料、讲座、媒介、互联网、手机短信的各种方式宣传防雷减灾科普防御知识,增加大众特别是学生和农村的防雷防御意识;更可结合雷灾案例进行防雷减灾防御工作宣传;设立技术服务咨询热线;印制防雷知识宣传品;培训各乡镇气象信息员防雷知识,努力使防雷减灾防御工作宣传扎实推进,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九)取得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得到党政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合作和政策帮助下,防雷减灾工作才会更好地开展。要主动向党政机关汇报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和实施,协调好与公安、消防、质检、规划、安监、建设等职能单位的关系,建立合作机制,达到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好的政策大环境,更好地保护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结束语

防雷减灾工作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发展快速、任务艰巨,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精神、务实作风,把握机遇,积极探索,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防雷科技服务涉及面广,关系到诸多行业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安康福祉,在开展工作中多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摩擦。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处理,再加上白云区政府提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环境立区、三产富区、开放活区的“五大战略”发展思路,相信通过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加快转型,注重科学管理,不断提高防雷的科技含量,必会促进白云区的防雷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创白云区防雷减灾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9(36):1622-1630.

[2] 刘艳红,刘志伟,张建军,孙丽娟,周玉兰.县级防雷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其思考[J].山东气象,2009(S1):26-28.

[3] 何庆团. 崇左市防雷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1):91-93.

推荐访问:减灾 防雷 浅谈 管理工作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