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重点领域初步构想(上)

时间:2022-11-25 14:00:08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提出的海峡经济区的区域范围主要包括台湾省;福建省;以及浙江省温州、丽水2个市;广东省梅州、潮州、汕头、揭阳4个市;江西省抚州、鹰潭、上饶、景德镇4个市。截止2006年底,海峡经济区土地面积26.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74%;人口总量9918.5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7.41%;地区生产总值3.78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6.09%;人均GDP 38015元,同期大陆地区人均GDP 15973元,台湾人均GDP112686元。

一、空间布局

(一)“一主”

主要指以台湾作为带动海峡经济区发展的龙头,提升海峡经济区的外向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依托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等多个台海两岸合作平台,利用当前台湾国民党执政呈现的两岸经贸合作的良好前景,大力拓展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灵活多样合作,保持两岸经济联系的持续稳定和日益加深,特别是加大对海峡经济区大陆区域的经济合作,真正发挥海峡经济区的龙头作用。

(二)“一副”

主要指福建沿海福州、厦门、泉州、莆田四个市。从区位上处于台海经济合作的最前沿,目前又是海峡经济区大陆部分与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今后应进一步拓展对台经济联系的广度、深度和规模,扩大与福建省内其他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密切四个地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联系,不断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成为海峡经济区的副中心,对接台湾产业转移和拓展经济合作的排头兵。

(三)“三组团”

主要指福建宁德、南平东北部以及浙江温州、丽水组成的东北组团;福建南平西部、三明以及江西鹰潭、抚州、上饶、景德镇组成的西北组团;福建漳州、龙岩以及广东梅州、潮州、揭阳、汕头组成的西南组团。东北组团应进一步密切与海峡经济区“一主一副”的经济联系合作,向外对接长三角地区,成为海峡经济区连接长三角的前沿地带。西北组团多为流域上游地区,应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为海峡经济区“一主一副”中心地区的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同时,也是海峡经济区拓展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和市场优势的重要纽带。西南组团应加强与“一主一副”以及相互之间的航运、产业等方面的分工合作,建设成为海峡经济区连接珠三角的重要桥头堡。

二、主体功能分区

(一)优化开发区域

主要包括台北、福州、厦门、温州等市域内部分人口密集、城镇集中、产业聚集程度较高的区域。这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出现下降,不同程度存在开发强度过高、人口和城市拥挤、生活空间紧张、生态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需要实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人口转移等战略调整。

(二)重点开发区域

主要包括台湾沿海、海峡经济区大陆沿海、福建与江西交界部分等区位条件好、地势相对平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区域。这些区域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和潜力较大,主要表现为一些开发园区、工业团地、城市新区等形式,需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开发项目的建设布局,不断吸引人口和产业聚集。

(三)限制开发区域

主要包括台湾岛中央山脉、阿里山、玉山;福建武夷山、杉岭、戴云山;浙江雁荡山、洞宫山;江西怀玉山;广东莲花山等山系及周边地区。这些区域多为高山峡谷,生态功能相对脆弱,容易爆发泥石流、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而且,又处于江河上游地区,也是重点森林植被保护区,对于沿海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应制定产业准入门槛,引导产业和人口外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四)禁止开发区域

主要包括台湾、海峡经济区大陆地区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等法定保护区域。这些区域一般具有明确的边界范围,设立有相关的法规条例和主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统一监管和分工协调,严禁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开发活动,强化生态和文化保护功能。

三、城镇体系

(一)一级:外向型中心城市

主要包括台北一个城市。台北市目前为海峡经济区人口和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常住人口262万人,外来流动人口140万,总人口超过400万。2006年台湾GDP 2.49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台北GDP约占全省20%的比例估算,台北市GDP总量大约为5000亿元人民币。今后台北应继续提升经济、贸易和交通枢纽中心地位,扩大在外向型经济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加快建设成为带动海峡经济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城市。

(二)二级:区域中心城市

主要包括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汕头、温州、高雄、台中、台南等城市。这些城市市区人口大多在100万以上,位于沿海地带,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功能相对完善,具有相对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今后一方面应立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海峡经济区其他区域的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密切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加快建设成为支撑海峡经济区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

(三)三级:区域次中心城市

主要包括漳州、宁德、南平、三明、龙岩、丽水、鹰潭、上饶、抚州、景德镇、梅州、潮州、揭阳、基隆、新竹、嘉义等城市。这些城市市辖区人口多在100万以下,区位条件相对不占优势,位于山区和流域上中游,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受到限制,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今后应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完善城市功能,扩大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成为支撑和保障海峡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区域次中心城市。

(四)四级:重点城镇

主要包括福清、长乐、邵武、武夷山、永安、石狮、晋江、龙海、漳平、福鼎、龙泉、瑞安、乐清、兴宁、普宁、贵溪、乐平、德兴等城市。这些城市多为县级市,人口在20—50万之间,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往往是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今后要进一步集聚要素,完善功能,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分工合作,加快建设成为海峡经济区内连接城乡、特色产业支撑的基础区域单元。

四、产业发展导向

(一)先进制造业

大力发展石化、造船、汽车等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发挥海峡经济区沿海的区位优势,积极促进“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临海、临港型工业发展。合理布局沿海制造业基地,统筹考虑相互间特色优势和分工合作,避免引发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加快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拓展产品系列,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造船、汽车等行业竞争力,建设造修船一体、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一体的支柱产业,形成自身特有品牌、技术和优势。积极培育围绕主导产业的关联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加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等重要制造业基地的集聚,进一步壮大各类工业园区的专业分工和综合实力,发挥对海峡经济区产业结构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二)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福州、厦门、温州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类省级开发区,加强台湾台北、新竹、台南等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对海峡经济区内的转移扩散,打造海峡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集成电路产业要着力提高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和水平,壮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软件产业要重点发展动漫产品和各类应用软件,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软件产品和软件企业集团。光电子产业要加快着力发展光电子应用产品,建设新型传感器、监视器、特种光学镜头和半导体芯片及封装等项目。生物医药产业要培育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现代医疗器械和化学原料药等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要重点发展信息、特种功能、纳米、高性能金属等材料、技术和产品,建设光电子硅材料、氨合成钌催化剂等项目。环保产业要加快重点环保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和产品,开发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环境自动监测仪器及设备,培育壮大环保产业集群。

(三)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交通运输业要统筹规划和布局交通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提高信息网络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信息通信网的应用体系。现代物流业要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扶持一批大中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金融保险业要大力培育资本市场,促进货币、证券、外汇、黄金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继续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大力发展广告会展、策划创意、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改造提升百货、批发市场等传统流通业态,进一步完善社区商贸服务网络。房地产业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和引导,调整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和住房供应结构,建立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性住房供应制度。社区服务业要结合城市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网点,整合和改造现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充分发挥海峡经济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品位优势,突出“海峡旅游”主题,积极培育台湾宝岛游、闽浙粤沿海蓝色旅游、闽西赣东绿色生态旅游、客家文化游、红色老区游等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旅游线路和品牌,打造海峡经济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四)特色农业

积极发展依托海洋、山区等资源优势的特色农业,重点培育水产养殖、特色种植、林产、畜牧等特色农业。水产业要重点发展优势养殖品种,拓展湾外浅海和大水面养殖,建设生态型养殖基地。特色种植要重点发展高品质、上规模、有特色、有品牌的茶果、花卉、蔬菜、食用菌、绿化苗等绿色园艺产品,建设一批种苗繁育基地和园艺生产基地。林产业要推进实施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生物多样性、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五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丰产竹林、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和名特优经济林、种苗和花卉、森林食品和药材五大林业基地工程,壮大制浆造纸业、林产化工业、人造板工业、木竹制品业、森林旅游业五大林业支柱产业。畜牧业要突出发展水禽业和草食型畜禽生产,加大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企业和重点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技术含量高的农产品产业集群。(待续)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推荐访问:经济区 构想 海峡 领域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