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四川乡村振兴案例3篇

时间:2022-08-18 0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四川乡村振兴案例3篇四川乡村振兴案例 doi: 10.3969?j.issn.1005-8141.2022.01.009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以四川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川乡村振兴案例3篇,供大家参考。

四川乡村振兴案例3篇

篇一:四川乡村振兴案例

i :

 10.3969?j.issn.1005 - 8141.2022.01.009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以四川省为例肖钊富 a ,彭贤伟 a ,李 瑞 a ,段 霜 b ,安秀江 a(贵州师范大学 a.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b. 心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 2008 — 2019 年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总结了各市(州)的发展类型,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

 ① 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攀枝花乡村振兴发展缓慢,成都、阿坝州、宜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心。

 ②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呈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以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呈东南低、北部高的空间格局。

 ③ 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旅游总收入占 GDP 比重等是影响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耦合协调;驱动因子;四川省中图分类号:

 F320 ; F590.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8141 ( 2022 )

 01 - 0061 - 08Research on the Spatial -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Rural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XIAO Zhao - fu a , PENG Xian - wei a , LI Rui a , DUAN Shuang b , AN Xiu - jiang a(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b.School of Psychology , Guiyang 550025 , China )Abstract :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nd geographical detectors ,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amo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9 , and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types of various cities.Finally ,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sugges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①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in the whole province showed an upwardtrend ,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Panzhihua was slow , and Chengdu , Aba and Yibin were the focu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② There was a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end amo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 , and showed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As to the coordination , the situation was mainly barely coordination and primary coordination , and showed aspatial pattern of low in the southeast and high in the north. ③ The number of star - level rural hotels and rural hotels , the investment in fixedassets of the whole society , the number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 and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tourism revenue in GDP were the decisive factor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Key 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 rural tourism ;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 driving factors ; Sichuan Province收稿日期:

 2021 - 08 - 06 ; 修订日期:

 2021 - 10 - 28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2061028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编号:

 2020043 );贵州师范大学学术新苗基金项目(编号:黔师新苗[ 2021 ] A21 )。第一作者简介:

 肖钊富( 1997 - ),男,广东省茂名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房地产。通讯作者简介:

 彭贤伟( 1963 - ),男,贵州省遵义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与房地产评估。乡村是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 ] 。技术贫困、政策偏见和不适当的土地管理是造成乡村地区被遗弃的主要原因 [2 ] 。近年来,乡村发展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 3 - 5 ] 。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6 ] ,通过坚持农业和乡村优先发展,有助于弥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乡村短板。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为目的,服务为手段,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新型生态产业 [7 ] ,在解决乡村人才外流 [8 ] 、环境恶化 [ 9 ] 、发展迟缓 [ 10 ] 等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耦合表现为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要素向乡村地区积聚扩散,从而促进旅游产业不断兴旺并最终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11 ]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该两大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3 个方面:

 ① 研究内容上,多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扶贫路径 [12 ] 、发展逻辑 [ 13 ] 、土地利用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14 ]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15 ] 等方面。

 ② 研究方法上,有金融模型 [ 16 ] 、相关性分析 [17 ] 、变异系数 [ 18 ] 等方法,使用定量方法对耦合机制进行分析的研究偏少。

 ③ 研究区域上,涵盖· 1 6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22 38 ( 1 )

 ·经济与管理·

 国家 [19 ] 、省 [ 20 ] 和区县 [ 18 , 21 ] 等不同尺度,且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于西部代表省份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较少涉及,对该系统驱动机理的定量研究也仍显不足。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 [22 ] ,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川省作为旅游大省和西部强省,乡村旅游已成为繁荣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转型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选取四川省为研究区域,探究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特征及其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驱动因子,依据旅游发展现状总结融合发展模式,以期丰富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研究体系,为其他地区提供科学参考。1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 研究区概况四川省位于 97°21′ — 108°33′E 、 26°03′ — 34°19′N ,地处长江上游,国土总面积 48.6 万 km 2 ,下辖 18 个市和 3 个自治州(图 1 )。图 1 研究区区位Figure 1 Map of the study area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高速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截至 2019 年底,四川省共有旅行社 1258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11594.3 亿元,同比增长了14.7% ,居全国第四位。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8 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 2300 亿元。

 2019 年末,乡村人口和乡村从业人数为 3870.1 万人和 3173万人,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为 4682.3 万 kW ,实现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889.3 亿元。四川省作为农家乐和民宿发源地 [23 ] ,乡村旅游发展最早,近年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动要素融合和产业辐射带动了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演变对探究两者高质量具有代表性。1.2 研究方法熵权法:在对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时,首先由客观原始数据确定各指标权重,步骤如下:① 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

 x ′ ij =x ij - minx jmaxx j - minx j( 1 )

 ……………负向指标:

 x ′ ij =maxx j - x ijmaxx j - minx j( 2 )

 ……………② 计算权重。y ij =x ′ ijΣni = 1 x′ij( 3 )

 ……………………………………e j = -1lnn Σni = 1 y ijlny ij ( 4 )

 …………………………ω j =1 - e jΣpj = 1 g j( 5 )

 …………………………………式中, j = 1 , 2 ,…, p ; y ij 第 i 个地区第 j 指标的比重; e j 为 j 指标的信息熵; ω j 为该指标的权重。多因素综合评价:结合指标标准化值和权重系数,分别求得四川省 21 个市(州)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指数。CDI = ∑nj = 1 (w j × X ′ ij )

 ( 6 )

 …………………………式中, CDI 为综合评价指数; w j 为各指标的权重; X ′ ij 为各指标单因子评价分值。耦合协调模型:本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来反映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程度。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得到乡村振兴系统和乡村旅游的综合评价值,分别记为 U 、 G ,借助物理学中耦合协调模型,得到耦合度公式 [24 ] :C = 2U × G( U + G )[ ] 212, T = θ × U + γ × G , D =C ×槡T ( 7 )

 …………………………………………式中, C 为两系统的耦合度; D 为系统间耦合协调度; T 为乡村振兴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 θ 、 γ 分别为两大系统权重,由于乡村振兴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同等重要 [20 ] ,取 θ = γ = 0.5 。地理探测器:地理探测器已在自然和社会科学得到多领域应用,通过探测因子交互作用于因变量,从而揭示空间异质性的驱动机理,包括风险探测、因子探测、生态探测和交互探测 [25 ] 。本文采用因子探· 2 6 ··经济与管理·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22 38 ( 1 )

 测表征不同因子对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异质性,表达式为:q = 1 -1N σ2 ΣLi = 1 N i σ2i( 8 )

 …………………………式中, q ∈ [ 0 , 1 ]; N 为研究区全部样本数; σ2i 为指标的方差; i = 1 , 2 ,…, L , i 表示分区, L 表示分区数目。

 q 值大小反映了空间分异程度, q 值越大,表示该因子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越大。旅游相对优先度模型:为了真实度量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借鉴胡小海、黄震方 [26 ] 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引入旅游相对优先度模型:P = G?U ( 9 )

 ……………………………………式中, P 为旅游相对优先度; U 、 G 分别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结合前人研究经验 [26 , 27 ] ,并征求专家意见,当 P > 1 时,表示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超前;当 0.5 < P ≤ 1 时,表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同步;当 P ≤ 0.5 时,表示乡村旅游发展滞后。1.3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本文参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 2022年)》、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系统的文献资料 [20 , 28 ] ,依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 [6 ] ,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遵循指标构建的代表性、科学性、可比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可获取性原则,选取 2008 年、 2013 年、 2019 年 3 个五年规划中期年份为节点,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表 1 )。乡村振兴系统主要包括该 5 个子系统 14 个具体指标,乡村旅游系统指标包括发展水平、资源基础、支撑条件 3 个子系统 7 个具体指标,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值进行赋值。表 1 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系统层 子系统层 指标层 单位 指标含义 权重 方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0.054 +农林牧渔业产值占比 % 农林牧渔业产值 ? 地区生产总值 0.058 +农业机械化水平kW?hm 2 农业机械总动力 ? 耕地面积 0.057 +生态宜居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率 % 一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占比 0.030 +每万人乡村卫生室个数 个 ? 万人 乡村卫生室数量 ? 农村总人口 0.079 +乡风文明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 % 教育支出 ? 地方财政支出 0.072 +每万人拥有乡镇文化站 个 ? 万人 乡镇文化站 ? 农村总人数 0.118 +全国文明村镇数 个 全国文明村镇数 0.08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153 +农村网络覆盖率 % 农村网络覆盖 0.042 +治理有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比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数 ? 总人数 0.090 +乡村就业人员 万人 乡村就业人员 0.080 +生活富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 城镇与农村可支配收入之比 0.024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 ? 人均总消费 0.063 -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旅游总收入占 GDP 比重 % 该地区总体旅游收入 ? 总 GDP 0.165 +乡村年接待人次 万人次 代表地区旅游游客数量水平 0.099 +资源基础3A 级以上景区 个 3A 级以上景区 0.125 +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 个 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 0.196 +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 个 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 0.215 +支撑条件旅行社数量 个 旅行社数量 0.097 +公路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由公路运送的旅客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0.103 +数据来源:本文以四川省 21 个市(州)为基本单元,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化水平、教育支出占比、乡镇文化站数、农村网络覆盖率、旅游总收入占比、乡村年接待人次、旅行社数量、公路旅客周转量等统计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四川文化和旅游年鉴》和各市(州)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率来源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官网及各市环境质量公报,个别年份数据缺失采取插值方式补充完善;乡村卫生室数来源于《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全国文明村镇数来源于中央文明办官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来源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 3A 级以上景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村数来源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来源于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2 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2.1 子系统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分析根据评价模型,得到四川省 2008 — 2019 年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系统下 8 个子系统(产业兴旺、生态· 3 6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22 38 ( 1 )

 ·经济与管理·

 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水平、资源基础、支撑条件)的发展水平概况(图 2 )。由图 2可知,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各子系统呈现出不同变化状态,表明 2008 — 2019 年间各类各子系统发展水平不一致。其中,资源基础方面呈快速增长趋势,这是由于随着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提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四川省响应号召,依据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和农家乐乡风文明、发展水平、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方面,呈总体稳步上升趋势,说明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质量逐渐改善、乡村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兴旺、治理有效、支撑条件方面 2019 年略微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值和农业从业服务人员相应减少。图 2 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子系统发展水平Figure 2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tourismsubsystem in Sichuan Province2.2 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分析本文运用公式( 6 )计算得到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 U 、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 G ,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 [23 ] 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参考表2 标准分级后分析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图 3 、图 4 )。由图 3 可知, 2008 年、 2013 年、 2019 年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稳步上升,综合指数均值分别为 0.30 、 0.36 、 0.40 。

 ① 从时间上看, 2008 年全省乡村振兴普遍为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成都( 0.41 ),其次是甘孜州( 0. 35 ),皆为较高发展水平,其他各市(州)呈低或较低发展水平; 2013 年凉山州、阿坝州、南充乡村振兴水平提升明显,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德阳、内江、攀枝花等 9 市无明显提升; 2019 年全省各市(州)乡村振兴水平普遍提升,广元、绵阳、南充、宜宾 4 市处于较高发展水平。

 ② 空间上看, 2008 年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发展水平低值区位于四川中部和东部, 2013 — 2019 年各市在布局上从散点状分布逐渐连接成片,最后形成“ C ”字型的乡村振兴水平高值区,位于川西南的攀枝花是乡村振兴发展落后的一块飞地。主要原因是: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城乡融合能带动乡村人口、土地和经济都有较高发展程度;位于川西山区的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随着政策支持与旅游业带动,乡村旅游资源和生态宜居价值得以开发,乡村旅游水平稳步上升;攀枝花作为工业城市,丰富的矿产等资源使得第二产业占比较大,乡村发展相对迟缓。表 2 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标准Table 2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in Sichuan Province乡村振兴水平得分 U ≤ 0.30 0.30 < U ≤ 0.40 0.40 < U ≤ 0.50 0.50 < U 发展程度 低发展水平 较低发展水平 较高发展水平 高发展水平乡村旅游水平得分 G ≤ 0.15 0.15 < G ≤ 0.30 0.30 < G ≤ 0.45 0.45 < G ≤ 0.60 0.60 < G发展程度 低发展水平 较低发展水平 中等发展水平 较高发展水平 高发展水平图 3 四川省乡村振兴系统时空格局演变Figure 3 Spatial - temporal pattem evol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ystem in Sichuan Province· 4 6 ··经济与管理·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22 38 ( 1 )

 由图 4 可知,四川省 2008 年、 2013 年、 2019 年乡村旅游综合指数均值分别为 0.04 、 ...

篇二:四川乡村振兴案例

6前言近年来,随着“新农村”“乡愁”“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等概念的提出,乡村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古村落,以访古探幽、寻求避世体验和远离城市喧嚣为主要目的。古村落反映了当地人从古至今的生活智慧,不同地域的建筑形式和民间工艺技术特质构成了一部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史,所以古村落是不可多得且十分珍贵的旅游资源。随着古村落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各地政府、村民委员会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使其作为谋求村庄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部分古村落保护和建设中,村民随意改造,将现代化元素过度运用,忽视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导致各地村落面貌近似,缺乏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古村落的合理开发与发展间的矛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承和创新古村落地域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村落形式的模仿,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材料、审美进行发展创新。本文以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古寨为例,初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古村落如何被更好地保护和创新发展,旨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古村落保护和创新的策略。1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古村落保护和创新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文/何超海   He Chaohai作者简介何超海 自贡市大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硕 士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如何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古村落持久的生命力,是目前研究者和设计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挖掘自贡三多古寨地域文化,通过创新设计运用到三多古寨的更新和发展中,力求丰富和完善三多古寨的功能,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古寨旅游新形式。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s a realistic problem the researchers and designers must face that how to protect ancient villages while promoting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timulating their lasting vitality.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case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Sanduo Ancient Village in Zigo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design to the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of Sanduo Ancient Village, it strives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s of Sanduo Ancient Village and creates a new form of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with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创新;三多古寨rural revitalization;protection of ancient villages;innovation;Sanduo Ancient VillageKEY

 WORDS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1]古村落保护和创新在传承当地独特的传统村落文化、挖掘乡村特色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1古村落保护和创新有利于地域的文化传承在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古寨中,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它们受地形地貌、特色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审美观念等因素影响,保留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基因。三多古寨因盐业的发展而兴起,是千年盐都自贡市井盐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2 古村落保护和创新有利于挖掘独特的乡村特色“乡村特色是村子历史感、存在感最好的表现,只有在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引经据典并推陈出新,才能延续其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化性”[2] 。古村落乡村特色的体现不仅仅是对于村落的保护,还应该表现在对原有特色基础上深入挖掘后的创新。对古村落建筑的保护,不但要遵循原有建筑文化、结构、风格等,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材料、形态等与之融合,为传统村落展现新的生命力。1.3 古村落保护和创新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推动部分古村落进行保护和创新,充分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建成具有文化底蕴和乡村特色的代表性村落,再结合文创、“互联网 +”“全域旅游”等新理念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其经济不断地发展。2 三多古寨的基本情况三多古寨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因其险峻的地理环境、寨堡格局规模宏大、盐商大宅数量众多,享有“川南第一寨堡”的美誉。2.1 三多古寨的寨堡布局与建筑特征2.1.1 区位与历史沿革三多古寨位于村域中部、牛口山脉尾端一座高耸独立的大山上(图 1),山体高出周边约80 米,四周地势及其险峻,山顶地势起伏较缓,山体冲沟交错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走势。从 1921年至 2005 年间,由于躲避战乱、外出谋求腾达、政府驻地迁出等原因,三多古寨自建寨以来经历了三次繁荣两次衰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古村落保护和创新研究——以四川自贡三多古寨为例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Ancient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Sanduo Ancient Village in Zigong,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图 1 区位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097184 | 2019 | 07 案例解读2.1.2 寨堡布局三多古寨结构特点为“五门、三轴、内外墙”。三多古寨是典型的防御型聚居村落,修建于险峻的山顶是为了躲避战乱匪患。三多古寨共 5座城门,即东、南、西、北、外西门。以南门区域作为核心,连接东、西、北门的道路呈分支形式,南门至北门是最主要的发展轴线,其余道路呈网状密布其中,纵横交错。2.1.3 传统建筑特征三多古寨建筑布局的特点总结为“集中连片,相生相连”。古寨内建筑主要为盐商富贾的私家大宅,现存结构较完整、风貌较好的院落有 16 座,其他历史建筑有佛教建筑佛祖寺、工业厂棚遗址等。私家大宅主要分为:中式瓦房、西式洋房、中西式组合。(1)中式瓦房,大部分为木料串架结构,占地广,讲究几进几重,厅堂广阔,高悬各种匾对,内部还有花园、天井(图 2)、戏楼等。(2)西式洋房,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建筑多为砖石结构,门窗大量采用弧形拱券结构,如李敬善堂(图 3)、刘安怀堂、福音教堂等。(3)中西式组合,寨内宅基被占完,只有在旧房旁边修建西式楼房,连中西建筑于一体,如一富堂、退思堂(图 4)。2.2 现状与问题分析2.2.1 维护、改建、新建与古寨建筑风貌不统一通过现场调研,古寨内存在部分近年修建的砖混建筑,以及部分古建在维护、改建时采用现代材料如砖墙、塑钢窗等,未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建设,与整个古寨建筑文化氛围不协调,破坏了古寨的美感。2.2.2 部分重要历史遗存被拆毁解放前有名可查的盐商宅院达 109 座,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或者改建,现存结构较完整、风貌较好的院落仅有 16 座。其次,1958 年因为修建公路,拆毁南寨门;1972年,为加固水库拆毁外西门及寨垣;为了将溪流引入狮子水库,从北到西拆毁北寨门及寨垣,同时东门到南门寨垣也被拆毁。2.2.3 环保意识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古寨内,由于建设的年代久远,且缺乏环保意识,大部分建筑修建的排污系统都是经过排污沟排入原来的水塘或者田中,污染水体和生活环境;其次,古寨内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不及时,导致生活垃圾随处可见且臭气熏天,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生活质量。2.2.4 古建保护宣传效果不佳古寨内大部分居住者是老人和小孩,整体村民素质不高,对于区、镇、村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的古村保护宣传工作认识不够,态度不积极,除了小部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被政府统一保护外,其余大部分属于村民所有。有的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有的干脆拆除新建,完全忽视古建保护的历史意义和价值。2.2.5 古寨旅游模式单一,文化特色开发不足目前村镇旅游只能以观光模式为主,多数游客只能停留在“到此一游”阶段[3] 。三多古寨的旅游也是如此,对于井盐文化、寨堡文化等挖掘不足,旅游模式单一,旅游内容缺乏特色,导致三多古寨的旅游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在同类项目中脱颖而出。3 三多古寨保护和创新策略3.1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注重三多古寨的整体规划,从近期、中期、远期进行考虑,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建设一张图。充分考虑区域功能布局,深入挖掘三多古寨独特的地域文化,注重打造个性特色,充分结合盐商文化和寨堡文化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推进古寨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3.2 提高村民古建保护意识村民是古寨的主人,也是保护古寨的主体,只有提高了他们的古建保护意识,才能使他们积极参与,这对于古建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古建保护的文化宣传力度,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让参与其中的村民从中获益,使之慢慢养成一种保护古建的习惯。3.3 针对村民修缮、搭建及加建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建筑因年代久远需要修缮或者由于家中人口增多需要加建等行为在所难免,但在进行时应通过当地政府或者村委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尊重村民的修建意愿上,通过专业设计,融入传统的建筑文化,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材料、理念进行修建,有利于传统的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建造出既有文化内涵、富有特色又能满足村民使用需求的建筑,同时还有利于融入古寨大环境等。3.4 深入挖掘三多古寨文化特色,更新单一旅游形式目前遗产文化旅游有着从观光型旅游向体验型旅游转变的趋势,甚至超越传统旅游,朝着遗产文化产业发展[4] 。三多古寨目前也应该从单一的观赏性旅游形式向体验型旅游方式转变,让游客不仅仅在视觉欣赏的过程中完成游览,将体验设计理念运用于古寨旅游方方面面,同时应拓展旅游产业,除了古寨观光,还可以将百年梨园进行打造,组织绘画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欣赏绘画艺术、摄影艺术,也可供艺术家们互相切磋学习。结语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古村落保护和创新是当代广泛关注的课题,如何在保护的同时给古村落注入新的生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古村落的保护需要创新性的传承和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特色元素的机械累加和形态模仿上。本文在深入分析研究三多古寨现存问题后,提出应该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提高村民古建保护意识、更新单一旅游形式等策略。希望通过对三多古寨的研究,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古村落保护和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能够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N]. 人民日报 ,2018-02-05.[2] 何镜堂 .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 [J]. 时代建筑 ,2012(2):126-129.[3] 刘奔腾 .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模式研究 [M].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4] 阮仪三 . 遗珠拾粹 [M]. 上海 :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发行 ,2013.图 2 中式瓦房(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 3 李敬善堂(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 4 退思堂(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篇三:四川乡村振兴案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及实施方案。其中,有效推进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这一政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对巩固精准扶贫成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优化乡村旅游资源配置、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与多元化并存的时代。传统单一的“定点式”景区观光旅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人们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全域旅游能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整合,发展形成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1]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全域旅游对于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使我国上半年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参与旅游活动的人较少。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略有回升,但与往年相比人数较少。长时间居家隔离与旅行选择的不完全自由,使人们的出行欲望更加强烈,既能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又安全、健康的高质量旅游环境成为大众的迫切需求。借此契机各行业积极融入旅游服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为游客提供无接触住宿、餐饮服务等,这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解决全域旅游在乡村的推进难题,对提升旅游品质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一、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的理论概述(一)全域旅游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全域旅游就是要将相关旅游要素进行整合,配置完备,从而形成能够全面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开放式、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把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来发展,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 。全域旅游的发展,不是单纯的旅游业的发展,而是旅游业与各行各业的联动发展、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品质的提升,是区域内各产业的整体性协同发展。早期全域旅游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特点和理念等的解析及其指导性作用的分析方面,如吴必虎等提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指导和引领全域旅游的发 展 [3] 。当前,研究者较为关注全域旅游驱动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如赵黎光等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形成特有的竞争力,同时指出全域旅游整合发展的方向正好与我国旅游业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的时机相契合 [4] ;赵传松则提出以景区和特色资源为驱动力,文旅深度融合,形成全域辐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5] 。随着对全域旅游的深入研究以及区域试点的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和2020年共公布了167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四川省入选的区域有成都市都江堰市、德阳市绵竹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等8个示范区。四川省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认定了包括成都市武侯区、泸州市江阳区、南充市仪陇县在内的34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这一大背景下,四川丹巴县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机已然成熟。本文介绍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理论,从丹巴县的旅游现状出发,分析了丹巴县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旅游品质提升;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全域旅游配置;特色品牌造势,形成特色旅游市场;借力扶贫帮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等发展路径,希望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丹巴县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关键词 乡村振兴;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丹巴县□∣周丽1

  黄德平 2【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29(2021)07-0031-05

 32经验·案例级层面,全域旅游示范区域大多选取的是县级区域范围,也就是说,从实践的角度,以县域为单位是全域旅游目的地最为适宜的空间尺度。同时,各方一致认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域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一直以来,解决好“三农”问题都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 [6] 。2018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审议通过,该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设计,确立了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探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确定了最终目标是让乡村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设立衔接过渡期,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7] 。改善农村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面对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与实现农民增收等难题,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有效方案之一。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8] 。刘明聪利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热点词频,发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高居关键词组第二名,由此可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民增收,是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重要热点 [9]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农民增收、农业变强、农村美化的有效发展模式。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度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硬件设施与服务品质,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手工艺与旅游业融合,都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实践路径。我国早期的旅游业是以观光旅游、景区和景点为基础,以点带面发展的,这样的旅游模式与布局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旅游需求相适应的。但随着“大众+多元”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体验感的需求不断提高,原有的观光模式已不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新需求。因此,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进“全域旅游”模式,即打破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强调把一个区域建设成大的旅游景区,实现景区内处处皆景点,处处皆风景。在实践中,县域规模是全域旅游模式最为适宜的空间尺度,而在一个县域空间中,城镇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域是农村区域,因此乡村优美环境的保护与打造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怎样保护和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乡土文化资源以及人文景观资源是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实现乡村美、农民富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二、丹巴县旅游发展现状(一)区位概况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东与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康定市相接,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金川县相连,地处大渡河上游,大、小金川河的下游。丹巴县下辖9个镇、3个乡、183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5649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与工矿用地占总面积的0.060%,即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占比超过99%,全县总人口7.02万余人,其中农村居民47494人,占比约68%。丹巴县距成都约340 km,211省道、350国道贯穿丹巴县全境,康定机场位于丹巴县以南156 km处,为国际、国内游客提供了便利的陆路和航空交通。川藏铁路建成后,成都到丹巴县可在康定中转,耗时缩短到4小时以内,将带动更多游客来此旅游。县域境内主要交通沿5条河流的河谷分布,道路通乡率达100%。丹巴县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主要分为三大类:海拔1700~2600 m为峡谷区,海拔2600~3800 m为亚高山区,海拔3800~5521 m为高山区。山脉受大地构造带的影响,多为南北走向,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丹巴县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气候具有立体性特征,山顶与河谷温差可达20℃以上,山地气候垂直带谱相对完整,带谱间过渡快,植被种类丰富多样。(二)旅游资源分布丹巴县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以县城所在地章谷镇周边和大金川河、小金川河、东谷河沿线,其余旅游资源呈散点和局部带状分布。1.章谷镇周边的旅游资源主要是特色的嘉绒藏寨。藏寨依山而建,外形独特,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以甲居、布科、巴朗、大桑等地最为集中,藏寨与雪山、田园、花海融为一体,形成田园牧歌式的风景。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千年古碉群分布于丹巴县的12个乡镇,主要集中在县城周边,共计100余座,建于唐代至清代,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具有很高的艺术、科研、观赏价值。东女国遗址位于梭坡乡,现存大量的古城墙、古建筑遗址。美人谷气候宜人、泉水清净,秀丽的自然风光养育了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的丹巴美人。2.散点分布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位于丹巴县西部的丹东镇的秀丽党岭,集高山、草甸、湖泊、森林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党岭还是红军翻越夏羌拉初神女雪山的地方,因此也是红色旅游胜地;位于丹东镇的莫斯卡,海拔在3900 m以上,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丹巴县东北的墨尔多山海拔5000 m左右,是一座俊秀险绝的圣山,是雪域高原四大神山之一,有着独特的 魅力。

 333.呈带状分布的主要是牦牛河谷“天然盆景”长廊,位于丹巴县城西南的东谷镇,海拔从1700 m到4000 m,形成了牦牛谷多样的景观。丹巴县是多民族融合县,是嘉绒藏族文化典型代表区。嘉绒藏族有不同形式的锅庄、藏戏、服饰,有弓箭舞、水磨技艺等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顶毪衫和抢头帕等独特的婚俗,节事活动主要有赛马节、转山节、燃灯节、藏寨赏花节、嘉绒藏族风情节等。丹巴县民族风情独特,地域文化底蕴浓厚,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丹巴县的甲居藏寨是国家4A级景区,在2015年完成各项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配套环线道路与基础设施的改造也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丹巴县完成多个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收费站、道闸系统、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陆续完成牦牛谷、中路和梭坡等区域道路沿线旅游观景平台、民宿改造等项目,启动了中路、梭坡3A景区创建工作,以及邛山一村和科里村精品村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了巴底休闲旅游特色小镇等。2019年,丹巴县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首批规划试点县,启动度假区创建工作和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集中升级相关区域的硬件基础设施。2020年,丹巴县召开专题会议,完成《丹巴县全域旅游示范区规范方案》,并提交相关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材料,完成文化保护与景区提升工作,有序推进甲居景区大环线工程建设,集中打造甲居镇观光产业示范基地,着力进行最美景观大道、山地旅游节、智慧景区和应急广播平台的建设。同时,以乡村振兴为导向,成都市成华区对口帮扶丹巴县,以打造全域旅游区域为目的,以经济帮扶为手段撬动丹巴旅游业、农业的全面发展,预计2019~2023年扶贫帮扶资金将超过2亿元,实现牦牛谷、党岭和中路区域等全区域全范围的旅游硬件、软件设施的全面升级。截至2020年12月,丹巴县旅游住宿单位共计508家,客房5813间,床位12081张,从业人员1687人。其中乡村酒店和民宿共计415家,经济型酒店93家。县级星级挂牌户109家,占比为21.46%,其中民居示范户78家,乡村酒店31家。省级四星级乡村酒店17家,占比为3.35%,省级三星级乡村酒店14家,占比2.76%,省级三星级农家乐1家。丹巴县餐饮店铺共计130家,从业人数共计419人,主要为火锅、中餐等类型。休闲娱乐商铺共计22家,从业人员共计144人。(四)旅游市场分析丹巴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能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来此旅游。2011~2017年间,丹巴县共接待游客430.04万人次,游客数量持续增加,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2018年和2019年,丹巴县以山地旅游节和美人谷音乐会等活动为契机,在做好配套服务和优化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吸引了大量游客,使丹巴县的旅游知名度快速提升,游客接待量快速增长,在这两年里,旅客接待量超过了400万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丹巴县旅游接待人数仅66人,3月仅950人,同比下降超过了90%。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5~8月游客人数快速回升。2020年丹巴县共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其中,过夜住宿游客1727810人次,占总游客数的57.6%;一日游游客共计1272790人次,占总游客数的42.4%。2020年丹巴县入境游客数量仅91人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2011~2019年的入境游客人次来看,每年基本维持在5000~7000人次,占游客总量比重较低,因此丹巴县旅游市场目标主要是国内市场。2020年,丹巴县门票收入累计270.257万元,比上一年度减少400多万元,并且从数据对比来看,2011~2017年门票收入一直处于增长态势,而2017年后,门票收入出现下降,主要是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丹巴县已经改变以往仅靠景区发展旅游的做法。虽然2017年之后门票收入下降,但丹巴县旅游综合收入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中,2019年与2020年连续两年旅游综合收入均超33亿元。表明门票收入的减少并未影响丹巴县旅游业的综合收入,旅游业已成为丹巴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表1为2011~2020年丹巴县游客规模 情况。表 1

 2011~ 2020 年丹巴县游客规模情况年份总计人数(人次)过夜游客(人次)一日游客(人次)外国游客(人次)门票收入(万元)综合收入(万元)2011 341906 290116 42100 7067 172.10 22223.892012 342298 300944 41354 7084 166.07 22529.802013 476639 416307 60332 6067 144.09 32363...

推荐访问:四川乡村振兴案例 振兴 乡村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