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二连浩特市对蒙教育开放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2-10-21 16:30:08 来源:网友投稿

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新时期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新形势下指导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面对教育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二连浩特市充分发挥联通蒙俄的区位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对蒙教育开放,为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二连浩特对外教育基本情况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相距仅4.5公里。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二连浩特地处向北开放的最前沿,与蒙古国地域相连、人文相通,在与蒙古国开展交流合作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近年来,二连浩特市把教育作为对蒙开放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实中蒙两国相关教育合作协议,主动吸引蒙古国学生前来二连浩特市就读,在推动中蒙双边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巩固和发展中蒙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98年至今,二连浩特市累计招收蒙古国留学生3000多名,其中幼儿园学生160多名、中小学生近2800名、大学生80多名。目前,在校蒙古国留学生有433名,其中幼儿园学生30名、中小学生321名、大学生82名。为支持蒙古国学生来二连浩特市就读,二连浩特市出台了《关于蒙古国籍学生奖学金的实施办法(试行)》,今年为二连浩特市433名蒙古籍学生发放2015-2016年度奖学金300多万元人民币,极大地鼓舞了蒙古国留学生在二连浩特市就读的热情。市教育局成立留学生管理科,在市第一中学、蒙古族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设立外国学生管理办公室,加强留学生教学研究和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与蒙古国立教育大学、蒙古国立大学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共有80名学生以“2+2”方式在蒙古国相关大学学习

据了解,近年来从二连浩特市毕业的蒙古国留学生有的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有的在蒙古国政府机构、学校、医院、公益性社会组织工作,有的从事中蒙贸易,有的当翻译。这些蒙古国留学生,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视二连浩特为第二故乡,他们对中国、对内蒙古自治区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都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蒙友好的践行者。特别是2004年二连浩特市接收乌兰巴托市孤儿院的10名孤儿,在市蒙古族学校免费就读至高中毕业,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全额奖学金,继续在我区相关高等院校深造。此举在蒙古国内引发强烈反响,为巩固和发展中蒙友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二连浩特口岸在对蒙合作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二连浩特口岸对蒙贸易额占到中蒙贸易总量的60%,最高年份达到90%;对蒙货运量占到中蒙货运总量的3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46%,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口机电产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出口建筑产品及日用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80%左右。平均每年经二连浩特口岸开展的中蒙官方和企业互访达1000多人次,平均每天有3000多名蒙古国公民前来二连浩特购物消费、观光旅游,高峰期可达5000人,在二连浩特长期定居的蒙古国人有800多名。除教育方面的合作之外,二连浩特市还与蒙古国有关医疗机构和健康国立大学建立协作关系,联合开展传染病预防工作。市医院设立蒙古国患者接诊处,给予蒙古国患者看病就医“市民待遇”,年均接诊蒙古国患者5000余人次。随着中蒙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合作日益深化,必将带动熟知中蒙文化和语言的双向跨国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扩大对蒙教育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中蒙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国经贸、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扩大,蒙古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1998年,乌兰巴托设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至2002年在首都乌兰巴托已有6所专门的汉语学校,另有14所中小学和23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在校汉语教师120余人,学习汉语的在校学生达到2700余人。截至2015年末,蒙古国已有6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设汉语课程,我国在蒙古国设有2所孔子学院,接受汉语教育的蒙古学生近万人。汉语日益受到蒙古人的追捧,为进一步扩大对蒙教育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连浩特口岸对教育文体交流合作也更趋活跃。近年来,二连浩特市蒙古族学校、第一中学先后培养蒙古籍学生1500余人次。二连浩特市出台了减免50%学杂费、发放奖学金和补助生活费的优惠政策。二连浩特国际学院继续深化与蒙古、俄罗斯等国高等院校 “2+2”和“3+1”联合办学力度,仅去年就选派了31名本科生到蒙古国国立大学学习,切实加强了与蒙俄的教育交流合作。同时,通过互派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二洽会”中蒙俄教育论坛等方式,口岸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文化交流合作社、俄罗斯乌兰乌德市教育局青少年发展中心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蒙俄学校足球队、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等举办多次赛事,开展足球夏(冬)令营、训练营等活动,举办“娜荷芽杯”中蒙幼儿足球趣味活动、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中蒙职工足球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足球纽带增进了中蒙青少年友谊。

二、对蒙教育开放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二连浩特市累计投入320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和培养蒙古国留学生,总体来看,二连浩特市对蒙教育资金投入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由于二连浩特市经济总量较小,地方财政实力弱,用于对蒙教育的资金十分有限,很难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管理制度不完善。二连浩特市对蒙教育开放起步较晚,且未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制度建设方面仅出台了《关于蒙古国籍学生奖学金的实施办法(试行)》,在学生出入境、创业就业等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同时,由于缺乏与蒙方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蒙方对在二连浩特市就读学习汉语的蒙古国国籍中小学生的毕业证书不予认证,严重影响了蒙古国学生来二连浩特市就读的积极性。

第三,宣传力度不够。目前,二连浩特市对接收蒙古国学生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取得的成效并未进行广泛和系统的宣传,仅局限于蒙古国留学生自身的宣传。同时,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宣传方式陈旧、新的宣传载体运用不够、未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进行广泛宣传等问题,导致很多蒙古国学生不知晓二连浩特市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对蒙古国学生开放包容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连浩特市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

三、进一步扩大对蒙教育开放的思考

为扩大对蒙教育开放力度,着力打造教育“人脉工程”,搭建中蒙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二连浩特市提出实施“三年千人”对蒙招生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招收1000名蒙古国学生,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第一,拓展教育合作领域。在继续加强与乌兰巴托市、扎门乌德市等地联系的同时,二连浩特鼓励学校积极走出去,与蒙古国其他省市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努力在教学研究、教师互相访学、学生交换深造等领域寻求合作;支持二连浩特国际学院积极与蒙古国高校开展“2+2”合作办学、“3+1”联合培养、短期交流联合办学,推动成立联合研究生院,推进中蒙高校间学分转移和互认,建设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推广并实施“校长和骨干教师境外培训计划”,选送优秀教师到蒙古国高校进行学习,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加快组建国际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及“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设置相关的专业,与蒙方共商、共建、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格等级参照标准,促进职业教育资格互认,以满足中蒙经济社会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和职业人才的需求。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市政府应争取内蒙古自治区接收蒙古国留学生专项资金并形成常态化机制,鼓励国内各类基金设立奖学金,逐步扩大蒙古国留学生资助范围;完善《关于蒙古国籍学生奖学金的实施办法》,设立“中蒙教育交流与合作基金”,加大二连浩特市财政对蒙教育开放的投入力度;建立中蒙教师培训基地,着力打造中蒙人文交流示范平台;积极创建扎门乌德汉语言文字教育示范基地,努力做好汉语言推广工作。

第三,探索建立教育对外开放先行先试试验区。市政府应进一步健全接收蒙古国学生来二连浩特市就读的管理办法,积极为留学生提供中国教育文凭认证服务;开辟蒙古国学生来二连浩特市就读的“专用通道”,运行乌兰巴托、扎门乌德定期直达二连浩特市的蒙古国学生专用校车,畅通跨境学习之路;探索对蒙古国学生实施与二连浩特市户籍学生同等教育政策,推行15年免费教育,切实减轻蒙古国学生负担;支持蒙古国教育机构来二连浩特市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蒙联合学校,建立合理有效的学籍管理暨双方认可的学历认证体系;在二连浩特市相关院、校、园试点开设蒙古国西里尔文兴趣班,增设蒙古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教材,积极创建蒙古国西里尔文教育示范基地。

第四,加大宣传和援助力度。市政府应通过制作蒙古国学生在二连浩特市成长的纪录片及举办各类教育论坛、研讨会、交流周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二连浩特市对蒙教育开放的政策及取得的成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二连浩特市各院、校、园到蒙古国举办教育展,着重介绍二连浩特市接收蒙古国留学生的相关优惠政策、蒙古国学生来华学习后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通过率以及回国后从事相关工作情况,以吸引更多蒙古国学生来二连浩特市就读;积极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接,增加向蒙古国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数量,加强对蒙古国教育官员、校长、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华的培训力度;争取协助国家汉办在扎门乌德市开设孔子课堂,加大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力度。

四、面临的挑战

第一,蒙古国籍学生奖学金支持力度需加大。近年来,二连浩特市按照国家领导出访蒙古国达成的各项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积极发挥教育对外交流窗口作用,不断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市累计以发放奖学金的方式减免蒙古国籍学生学杂费近500万元,仅今年就为433名蒙古国籍学生发放奖金300多万元。下一步,二连浩特市计划用3年时间,招收蒙古国学生1000余人。为此,希望国家加大对在二连浩特市就读的蒙古国籍学生奖学金支持力度。

第二,中蒙两国中小学生学历互认问题需解决。近年来,在二连浩特市就读的蒙古国籍中小学生毕业返回蒙古国后,有关方面对中方颁发的毕业证书不予认可,导致蒙古国籍中小学生在二连浩特市完成学业后,仍需回到蒙古国学习基础知识课程,方可拿到本国的毕业证书。这既延长了蒙古国籍学生的学业时间,也严重影响蒙古国籍学生来二连浩特市就读的积极性。为此,希望国家加强与蒙古国的沟通磋商。

编辑 郭伟

推荐访问:实践 思考 开放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