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教育工作

时间:2022-11-23 14:35:07 来源:网友投稿

2014年9月28日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阶段、民族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任务。我们要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族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战略部署上来

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首次集中阐述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强调了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时刻牢记我国这一基本国情,把各族师生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一段时期以来,对如何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实践证明,那些缺乏自信、摇摆不定的认识是脱离实际、脱离国情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成功的";“同时,民族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中央对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科学判断。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按照顶层设计缜密、政策统筹到位、工作部署稳妥的要求,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完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增强各民族师生的“四个认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两个结合"。一些人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苏联模式,可以取消。针对这些脱离实际的认识和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容动摇,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可以休矣。我们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抓好就业和教育這两个最大的民生工程,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培养一大批有用人

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要善于团结各民族师生、争取人心,发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师生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特困地区脱贫和边疆建设。民族地区多属于我国的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实行差别化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边疆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战。

处理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关系,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会自然而然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民族学生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要在各民族师生中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要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知识分子工作。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内地人口向民族地区大规模流动,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带动了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杜绝歧视或变相歧视少数民族群众、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

准确把握民族教育整体情况和新形势新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制定了大量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政策,使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3年,全国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在校生达2412万人,全国少数民族专任教师达125万人,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实施了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1年底,以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4个民族省区通过国家验收为标志,我国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启动实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项目,为民族地区输送一大批合格教师,加强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大幅度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近35万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58万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已成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方面,受到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

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成本较高,教育公平程度有待提高,急需加快发展步伐,夯实发展基础,缩小发展差距。同时,在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大好机遇和更多挑战并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势头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并存,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整体协调发展与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并存,国家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摩擦并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效显著和个别师生参与极端宗教、暴力恐怖活动现象并存,可以说,对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扎实推进民族教育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少数民族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党和各族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与全国同步发展。

加强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教育。在中小学加强中国历史课程教育教学和国情教育,使各民族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家底”,深刻理解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引导各民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以有利于增强“四个认同”为原则,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做到统筹规划、系统考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要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等不同情况,研究制定并完善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已有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督导评估,确保既有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针对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等采取差异化区域政策,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加快缩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差距。国家教育普惠性政策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和地方采取特殊性政策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国家教育经费要坚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增加解决特殊问题投入,增加教育对口支援资金比重,完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推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好中央、中东部地区和民族地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和培育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办好内地民族班,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来的学生与当地学生互学共融、共同成长。

构筑并进一步打牢各民族学生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从幼儿园抓起,积极培育各民族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民族地区和内地各级各类学校同步推进、同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切实增强各民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自觉性。要注重从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多文化养分。积极稳妥推进民汉双语教育,帮助各族青少年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他们就业创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融人社会带来更多机遇。要做好教育系统内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工作,注重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和边疆地区学校建设。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实现民族地区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要切实改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民族地区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加强边疆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硬件建设,确保校舍教学生活设施设备、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基本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增强边疆地区各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认同感,增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奉献边疆的责任感、使命感。

正确处理教育硬件投人和学校软件建设关系。要坚持软件优先、硬件跟进的原则,优化教育经费和项目投入。软件建设最关键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要定向培养培训一批双语教育、“双师型”教师和薄弱紧缺学科教师。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基本生活工作条件,对于长期扎根边疆乡村的教师制定特殊关爱政策。优先支持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人学率,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

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学工作。贯彻落实“以流人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依法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坚持有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人城市等原则,统筹考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流人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升学考试工作。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相关省市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奖补资金力度。加强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起沟通联动机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省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各民族学生风俗习惯和正常宗教信仰,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学生、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城市。

(作者单位: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赵岩

推荐访问: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 切实做好 民族